历代文人诗写石柱
兰亭八柱

兰亭八柱简介兰亭八柱乃圆明园遗物,于1910年(宣统二年)被移到颐和园,后置于耶律楚材祠中。
1915年,江朝宗致函溥仪内务府,请求拉运圆明园兰亭碑及山石,以供社稷坛开拓公园之用。
其后,兰亭碑及八根石柱,分别于1917年前和1941年之后运至中山公园,直到1971年,始用八根石柱,在唐花坞西侧新建成重檐八角亭,额曰“景自天成”。
八根石柱之兰亭帖,多有风化,半数帖尚好,仍可辨读。
兰亭八柱亭兰亭八柱亭原为圆明园遗物。
兰亭碑石屏高6尺,宽5尺,厚1尺,正面刻有晋永和九年《兰亭修禊图》及《题记》,阴面刻有清高宗御制诗。
在八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前朝书法家和高宗本人临摹的八册《兰亭集序》及《兰亭诗》。
兰亭本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坐石临流”中的一个景点,1917年从圆明园移至园中。
清高宗御题“景自天成”“引派涵星”的刻石匾额分别嵌于亭南额方之上。
碑屏上面的“曲水流觞景图”及《兰亭集序》和诗,是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任浙江绍兴太守时,于三月三日约司徒谢安、右司马孙绰等42人,于县西南兰渚山附近的兰亭,举行修禊礼,流觞赋诗,王羲之为此作序,记述活动的环境盛况与感慨,成为千古名篇。
后人称为《禊帖》,又称《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是王羲之书法杰作。
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使石柱上的字迹已经看不清楚。
八柱上格言分别是:朱子之言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孟子之言曰: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子思之言曰: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阳明之言曰:知是行之始,行是之知成;丹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武穆之言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程子之言曰: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孔子之言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八柱第一根柱子上,刻的是唐初书法家虞世南的临摹;第二根柱子上,刻的是褚遂良的临摹;第三根柱子上,刻的是冯承素的临摹;第四根柱子上,刻的是唐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兰亭诗”真迹;第五根柱子上,刻的是唐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写的“兰亭诗”原本;第六根柱子上,刻的是清乾隆进士于敏中补修柳公权所写的兰亭阙笔;第七根柱子上,刻有明书画家董其昌仿柳公权所写的“兰亭诗”;第八根柱子上,刻的是乾隆皇帝临摹董其昌仿柳公权所写的“兰亭诗”。
【诗歌鉴赏】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原文翻译及赏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原文谁在酒店问的?这盏冷灯只是和蔼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一些悲伤的往事,与嘲笑这具尸体无关。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戴叔伦《夜睡石柱》札记、除夜:除夕之夜。
石头驿: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赣江西岸。
2.很少:罕见,寒冷。
它意味着孤独和孤独。
3、支离:即分散。
戴叔伦《夜睡石柱》翻译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戴叔伦《夜睡石柱》赏析《除夜宿石头驿》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是诗人戴叔伦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时创作的感慨自身遭际的诗作,此诗开篇把自己滞迹他乡的寂寞苦涩写得十分深刻,结尾处又给人一种以沉重的压抑感。
全诗写出了沉思追忆和忆后重又回到现实时的自我嘲笑,蕴含着无穷的悲怆感慨和不尽的凄苦况味,写情切挚,寄慨深远。
这首诗一直被认为是唐代五律中的名著。
它之所以出名,完全是因为中国的对联“一年将尽,千里无人回”。
长期以来,住在旅馆里直到除夕的人总是悲伤地背诵这两句话,认为诗人代表他生动地表达了他分散的情感。
因此,这两首诗成了唐诗中的名句。
虽然这两首诗都不是戴叔伦的创作成果,但在梁武帝的《冬歌》中使用了“一年不见,万里不归”的诗句,他改变了两句的结构,强调“夜”和“人”。
在他的诗中,随着创新,它变成了一句警句。
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
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副对联“谁在旅馆里问,寒灯只是和蔼可亲的”,写着一个孤独的旅行者晚上睡在旅馆里。
然后用第二副对联“一年将尽,千里不归”加上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黄山有关的诗词及鉴赏

黄山有关的诗词及鉴赏1.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出自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翻译:黄山高耸入云,有四千仞那么高,莲花山攒簇三十二峰。
崖峰互相对峙夹着高大的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赏析:诗人通过对黄山山峰的描写,写出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巍峨屹立的景象,突出了黄山的壮丽美景。
2. 百里黄山皆画卷,更兼古道万松葱。
出自无名《黄山古道》翻译:绵延长达百里的黄山都可以成为画中之景,古道旁边的所有松树也郁郁葱葱。
赏析:通过对黄山古道的描写,突出了黄山的绿和秀丽,以至于可以入画。
3. 秀出云霄一杖探,诸峰高下护晴岚。
出自焦炳炎《游黄山》翻译:黄山的山峰已然冲破云霄。
众多高大山峰好像保护着天空一样。
赏析: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黄山山峰的高耸,表达对黄山壮丽美景的赞叹。
4. 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
出自李白《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翻译:送你去登上黄山。
倚靠着天梯大声呼喊。
赏析:通过对黄山“天梯”和两人之间互相呼喊的描写,突出了黄山之高。
5.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出自释岛云《望黄山诸峰》翻译:每一个山峰都好像是芙蓉一样一簇簇排列,想来嵩山也是比不过黄山的秀丽的。
赏析:描写了黄山像芙蓉一样的山峰,通过写嵩山,突出黄山的秀丽之美。
6.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
出自张冠卿《游黄山留题》翻译:黄山的奇石像虎豹之姿破开迷雾,松树遮掩着像龙蛇一样的怪石。
赏析:刻画了黄山的奇石怪石,写出其形态逼真。
7.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出自魏源《黄山绝顶题文殊院》翻译:黄山奇异的山峰、石头和松树,以及飞扬的流云,飞溅的水花,和飘逸的山峰。
赏析:通过对黄山山峰、石头、松树、云、水的描写,突出黄山的奇和飘逸。
8. 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槛流。
出自伍乔《寄张学士洎》翻译:黄山步入傍晚,小亭子里更加翠绿,春水围绕着栏杆哗哗流过。
赏析:描绘出了一幅傍晚黄山图,写出黄山氛围的静谧和周围环境的翠绿。
北固山的典故

北固山的典故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
北固山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北固山的典故,供大家阅读!北固山的典故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由于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名北固,高55.2米,长约200米。
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
甘露寺,雄居山巅,建于东吴甘露年间,有许多有关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
游人至此,不由要以刘备招亲的故事为线索去寻找有关胜迹和传说。
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在控楚负吴方面北固山更显出雄壮险要。
明代郡守为了抗倭守城,将前峰与中峰凿断。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是风景最佳处。
前峰原为东吴古宫殿遗址,现已辟为镇江烈士陵园;中峰上原有气象楼,现改为国画馆;后峰为北固山主峰,北临扬子江(长江),三面悬崖,地势险峻,山上到处都是树木,名胜古迹多在其上。
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
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风景最佳的地方。
登上山顶,东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扬州平山堂清晰可见,确使人感到"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
"过去曾有一名人作打油诗一首:"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以此赞美北固山的壮丽景色。
从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过气象台,沿山脊北行至清晖亭。
亭东有一座铁塔,此塔系唐卫公李德裕于宝历元年(825年)所建,故又名卫公塔。
原为石塔,后毁。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改建成九级铁塔,平面,八角形。
明代重修改为七级,高约13米。
后经海啸、雷击、战火等劫难,至1949年仅存塔座两层。
现经修整为四层,约8米高,塔基及一、二层为宋代原物,三、四层为原塔的五、六层,系明代所铸。
现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图案,造型别致,生动逼真。
历代名人咏黄山

历代名人咏黄山1、唐代李白(1)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东尔当整。
去去陵旧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渡,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2)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韩侍御见招隐黄山韩侯骑白鹿,西往华山中。
玉女千余人,相随在云空。
见我传秘诀,精诚与天通。
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
天子昔避狄,与君亦乘骢。
拥兵五陵下,长策驭胡戎。
时泰解绣衣,脱身若飞篷。
鸾凤翻羽翼,啄粟坐樊笼。
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
黄山过石柱,巘崿山巑丛。
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
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
朗咏紫霞篇,请开蕊珠宫。
步网绕碧落,倚树抬青童。
何日可携手,遁形入无穷。
(3)赠黄山胡公求白鹇闻安定世家有双白鹇鸡,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长无惊猜,以其名而呼之,皆能就掌取食。
然此鸟其性耿介,尤难畜之。
因予酷好,意莫能致。
而胡公辄赠于余,唯求一诗,余闻之欣然适意,援笔答之。
解余双白璧,易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此诗与其他版本略有出入,因见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卷一,自胡珲起历代相传,当为准确)(4)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
白鹭闲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
欲望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转眼。
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
(6)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
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7)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何渐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8)泾川送族第錞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
锦石照碧山,两边白鹭鸶。
王勃写的名诗

王勃写的名诗王勃写的名诗有哪些呢? 王勃的诗文集原有30卷,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人。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写的名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始平晚息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
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普安建阴题壁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九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秋江送别二首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复閤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落花落(以下诗集不载)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閤。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撩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閤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九日怀封元寂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
兰气添新酌,花香染别衣。
九秋良会少,千里故人稀。
今日龙山外,当忆雁书归。
出境游山二首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
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
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
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
浮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振翮凌霜吹,正月伫天浔。
回镳凌翠壑,飞轸控青岑。
岩深灵灶没,涧毁石渠沉。
宫阙云间近,江山物外临。
玉坛栖暮夜,珠洞结秋阴。
萧萧离俗影,扰扰望乡心。
谁意山游好,屡伤人事侵。
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晦日宴高氏林亭同用华字上序披林馆,中京视物华。
竹窗低露叶,梅径起风花。
庐山李白的14首诗词全文

庐山李白的14首诗词全文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了许多诗词。
以下是李白在庐山所作的14 首诗词全文:1.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3. 《登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4. 《江上望皖公山》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5. 《彭蠡湖中望庐山》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6. 《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7. 《送僧往湖南》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
何由得相见,招手来相从。
8.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一曲前山月。
9. 《庐山瀑布歌送李顾》香炉峰瀑布,乃庐山绝胜处。
匡庐瀑布天下奇,飞流漱石无朝暮。
赞美赞皇县石柱山诗

赞美赞皇县石柱山诗
石柱山又名天台山,因景区内标志性自然景观“擎天柱”海拔592米而得名,位于赞皇县南部,距县城12公里,是赞皇
县与临城县的界山。
石柱山因山奇、林茂、寺古、果香,自古流传“房子多胜景,最佳数天台”的佳话。
擎天柱、壶瓶嘴、玉塔峰雄伟奇特;千亩柏林青翠茂密,山上的弥陀庵,山麓的白衣庵历史久远,掩映在翠柏之中;山上山下的梨树、桃树、苹果树,每及秋日硕果累累,果香扑鼻。
景区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省会石家庄62公里,景区面积16平方公里。
石柱山旅游资源独特丰厚,已纳入《赞皇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景区地貌属嶂石岩地貌,已发现植物21种,著名的
千年丁香树生长在白衣庵内,野生动物20余种,年平均气温25.6℃。
一年四季分明:春天,山花烂漫,沁人肺腑;夏日,
清泉飞瀑,凉爽宜人;秋天,层林尽染,彩叶迎人;冬日,玉树琼枝,银装素裹。
明代吏部尚书乔宇触景叹之:“层峦叠嶂
千仞余,遥观疑是挂空虚。
丹屏翠壁相辉映,纵有王维画不如。
”其人文景观名垂千古,明代白衣庵等天台八庵至今香客
不断,景区脚下的天台湖水面达5平方千米,碧波荡漾,可垂钓泛舟,可游泳冲浪。
景区山水相依、环境优美,是人们休闲度假避暑悦心的好地方,是企业家投资开发获益的理想宝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文人诗写石柱一、唐代(只找到2首)九日题涂溪唐.白居易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注:①此首诗,是唐元和十四年九月九日,四十八岁的白居易时任忠州刺史,到忠州所辖石柱(唐时为南宾县)视察,游龙河题写的。
②涂溪:是石柱龙河县城上段大致为靴井至关门岩段,历史上曾经称望涂溪,现在仍然有老人称龙河为望涂溪,还有超市、商店名“望涂溪”。
③《九日题涂溪》:在《全唐诗》(中卷,卷441_31)和《白居易诗词》中均收录了此诗。
④杯:唐以前的古音读buai(二声)。
唐代古音与现在的普通话发音有所不同。
“杯”在古时与开、来等押韵,在王力《诗词格律》中统属“十灰”部。
据研究,杯的古音可能类似与现在的“白”音。
春至唐.白居易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白片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
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
乐事渐无身渐老,从今始拟负风光。
注:①此首诗,是唐元和十四年白居易时任忠州刺史,到忠州所辖石柱(唐时为南宾县)视察,饮石柱咂酒后感怀自己忧郁不得志而题写的。
②“闷取藤枝引酒尝”,是叙述石柱咂酒的饮法。
这首诗说明,唐代石柱已经盛行酿造咂酒了。
③此诗收录在《全唐诗》中卷、卷441_56,《白居易诗词》也收录了此诗。
二、清代咏咂酒清.石达开万颗明珠供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
五龙捧出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
注:①石柱土家咂酒,源于隋末唐初,历史悠久,是土家族人庆祝喜庆节日、欢迎贵宾的"喜庆酒"。
以糯米或高梁、玉米、小麦为原料发酵酿成,贮藏于瓦坛子,浓度低、味甘甜,用竹、麦、芦管吸吮,酒液洁莹透明,可加开水复咂,直到无酒味而止。
②清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内讧,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由湖北入蜀,途经石柱,击败石柱厅守沈瑛刚和石柱土司马驾兵后,惩办豪强劣绅,为老百姓撑腰。
老百姓感激翼王,将自酿的咂酒献给他喝。
石达开饮咂酒后,豪情万丈,即席赋诗,留下了这首《咏咂酒》诗。
三、历代著名人物咏题秦良玉(一)诗明·崇祯皇帝赐诗四首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四凭将箕帚扫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崇祯(1611—1644),名朱由检,明朝第16位皇帝,在位十七年,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时自缢而死,葬于十三陵思陵。
本诗是崇祯皇帝在北京平台赏赐给秦良玉的诗作。
综合史料记载,崇祯皇帝一生公务繁忙,只写过两次诗,另一次是写给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一首五言绝句。
由此,可见崇祯皇帝对秦良玉的崇敬之情。
郭沫若·咏秦良玉诗四首一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
同名愧杀当时左,只解屠名意气骄。
二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
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三平生报国屡争先,隆武新颁瞬二年。
八月关防来蜀日,南朝天子又宾天。
四萑苻满目咎安归?涨地胡尘接紫薇。
无复当年风虎意,空余白杆映斜晖。
郭沫若(1892——1978),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此诗是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为激励全民抗战而作。
诗中的“同名愧杀当时左”,指与秦良玉同名不同姓的大明宁南侯、武昌镇总兵左良玉。
南明·吕大器游三教寺宾山颀兮宾水滂,山亦芬兮水亦芳;妇子嘻嘻怡其堂,庚癸频呼乐欲央。
我不陟此彼其康,天开日霁鸟回翔吕大器(1586-1649),字俨若,号先自,四川省遂宁北坝人。
崇祯元年(1628)进士,时年42岁,确属“大器晚成”。
崇祯十五年(1642)任兵部右侍郎。
清顺治二年(1645),明宗室唐王即位(隆武帝),召吕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
次年,拥戴永明王即帝位(永历帝),掌兵部,尽督西南诸军。
卒于都匀,终年63岁,谥“文肃”。
著有《东川文集》等,《明史》有《吕大器传》。
辛亥革命家秋瑾题《芝龛记》赞秦良玉一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二耆撑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
靴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三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
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四百万军中救父回,千群胡马一时灰。
而今浙水名犹在,想见将军昔日才。
五谪来尘世耻为男,翠鬓荷戈上将坛。
忠孝而今归女子,千秋羞说左宁南。
六忠孝声名播帝都,将军报国有良姝。
可怜不倩丹青笔,绘出娉婷两女图。
七结束戎妆貌出奇,个人如玉锦驼骑。
同心两女肩朝事,多少男儿首自低。
八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
状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
注: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 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这八首诗,是秋瑾为董寅伯的祖父董榕所写的杂剧《芝龛记》的题诗。
董榕(清乾隆九江知府)于乾隆十六年撰杂剧《芝龛记》。
《芝龛记》以秦良玉、沈云英两名女将史实事为为主题,穿插明野史而成,六卷六十出。
秋瑾写的这八首诗,除第四、五首分别专写沈云英、秦良玉外,其余六首都一起歌颂了沈、秦两名女中豪杰。
清·陶澍泊西界沱寄题秦太保良玉玉音楼忠州女子天下齐,父是秀才夫土司。
天生智勇不世出,坐令巾帼惭须眉。
词翰淹通意娴雅,锦袍艳照桃花马。
天子临朝识姓名,请缨独对平台下。
白杆之兵锐无前,巨寇亲擒射蹋天;弟兄死国身许国,平生忠义何皎然!陆知州,诚可耻,肉眼不识奇女子,抽刀断袖应羞死!邵捷春,亦庸才,坐受屠戮吁可哀,吾谋不用意如此,呜呼群鼠真来哉。
夔门已失关塞黑,忍使此身重事贼?闭关坐卧小楼中,大节直同文相国。
何须更论冼夫人,多少麟台愧颜色!注:陶澍(shù)(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
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
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
此诗为陶澍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任川东道(治所在现奉节县)时,经过西界沱时所写。
诗中的陆知州和邵捷春皆为秦良玉时期的大明地方官员;文相国指南宋誓死不降元朝的丞相文天祥;冼夫人指南北朝时岭南高凉太守冯宝之妻冼英,后平定岭南叛乱,并率众归顺隋朝,其裔孙(六世孙)为唐代著名太监高力士(本名冯元一)。
冯玉祥·过忠县太保女将秦良玉,她是马氏千乘妻。
忠勇百战杀贼兵,城西赫赫有碑迹。
明代至今数百秋,大众爱戴未省息。
冯玉祥(1882-1949),字焕章,安徽巢县人,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将领。
此诗为抗战期间冯玉祥到忠县时所作。
(二)词清·钱枚《金缕曲》明季西川祸,自秦中飞来天狗,毒流兵火。
石柱天生奇女子,贼胆闻风先堕,早料埋夔巫平妥。
应念军门无将略,念家山只怕荆襄破。
妄男耳,妾之可。
蛮中遗像谁传播。
想沙场弓刀列队,指挥高座。
一领锦袍殷战血,衬得云鬟婀娜。
更飞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飒爽,论题名愧杀宁南左。
军国恨,尚眉锁。
钱枚,清代著名词人。
清·秋瑾《满江红》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豪杰。
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
醉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
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时雪。
劝吾侪今日,各宜努力。
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
(三)联1.太保祠门楼楹联:汉室将军甲第;明朝都督人家。
注:上联指汉朝时期的马援将军;下联指明朝时期的巾帼英雄、大都督秦良玉。
2.秦良玉原墓碑上的楹联:勤王有明祯,巾帼一人骁将略;袭土服清懿,锦袍帛带仰官仪。
注:此联横额为“功名一世”3.清代教育家李西讴《吊秦良玉四川营遗址》诗句联: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
注:四川营为秦良玉兵营驻地,在今北京市内。
4.巴县双忠祠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注:双国士、二忠臣,均指巴蔓子和秦良玉。
巴蔓子,战国时人,巴国将军。
5.蜀女界伟人秦少保北京驻兵遗址四川会馆对联:出胜国垂三百年,在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梓客;起英魂天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重哭天涯。
注:川人曾在秦良玉驻兵遗址筑四川会馆。
祠堂内供奉秦良玉戎装画像,此为龛前楹联。
6.万寿寨山门楹联:奇山奇水此间宜有奇杰;寿民寿国随在可为寿徵。
7.《芝龛记》中楹联:追奔一点绣红旗,夜响刀环匹马驰;制得铙歌编乐府,姓名肯入玉台诗。
(四)文1.向警予是我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英勇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
大家要学习我国历史上花木兰、秦良玉、蔡文姬等女英雄,学习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
——周恩来:《在庆祝延安女子大学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7月)2.“一位女性,出于爱国热情,能够万里请缨,抗击侵略,这行动是令人感动的。
”“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郭沫若《关于秦良玉的问题》给《四川日报》编辑部的信(发表于1962年7月)3.“中国历史有个定鼎开基的黄帝、有个驱除胡虏的明太祖、有个孔子、有个岳飞、有个班超、有个玄奘,文学有李白、杜甫,女界有秦良玉、木兰,这都是我们国民天天所应该纪念着的。
”——著名文学家胡适于1908年所写4.“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于抗战时期在重庆参观秦良玉文物展时的题词5.“秦良玉死了,他的哥哥邦屏、弟弟民屏、儿于祥麟、媳妇凤仪,都为国家壮烈地牺牲了!她虽是一位出身儒门的闺秀;可是志安社稷,爱国忠君。
她生在多事之秋的明朝,国内有土匪流, 寇的骚扰;国外有满骑倭奴的侵略,多少文武百官,士大夫将帅,没有不为自己的名利在明争暗斗的,有谁像秦良玉一样?一生的精神,都拿来放在安内攘外,剿贼御侮上面呢?她一生为国家奋斗,为民族牺牲;她没有过一天舒服快乐的日子,日夜在为战事筹划。
一直到死。
还念念不忘保存她的石砫,这穜爱国保家乡的精神,非但使后世的人永远赞美,永远敬佩;更值得我们永远! 怀念!永远学习的!”——著名女作家谢冰莹长篇小说《秦良玉》序言,1966年,台北中正书局出版(五)歌国民革命军20军军歌木兰从军走千里,潺潺黄河水。
桃花马健入都门,川营白杆兵。
抗强权,除国贼,女子犹能捍卫国,堂堂男儿,荷枪出师,救国莫迟延。
注:此歌为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杨森组织人编写的军歌之一,共十首,此为第六首。
李白流放夜郎地辨■弘征夜郎得以家喻户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夜郎自大”这句成语,二是因大诗人李白曾流放于此。
夜郎之名最早出现于《史记》《汉书》《后汉书》诸史,即楚顷襄王时(前二史误为楚威王),遣将庄,溯沅水伐夜郎。
有关夜郎部族的历史源流,近十年来,我曾写过《新晃——夜郎古邑考》诸文进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