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郑伯克段于鄢》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一)——郑伯克段于鄢

(2011)我国第一部由私人撰写的编年体史书 是 《春秋》。 (2016) 《左传》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 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庸,将自及⑦。"
(把国家)交给太叔,
①不久 ②边邑 ③两属 ④怎么办 ⑤给 ⑥使……产生 ⑦赶上(灾祸)
我就请您允许我去事奉 他;如果不给,就请除 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 二心。”庄公说:“不 用,他将要自己遭殃。
原文
译文:
大叔又收贰以为
第 己邑,至于廪延。 四 子封曰:“可矣, 段 厚①将得众②。”公
事,一定会跌跤(自取灭亡)的,您姑且等着吧。”
原文
译文:
既而①大叔命西鄙②、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
第 北鄙贰③于己。公子吕曰:边境和北部边境的边邑
四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两属于自己管辖。公子
段 ④。欲与⑤大叔,臣请事 吕说:“一个国家受不
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了两个君王统治,您打
无生⑥民心。"公曰:"无 算怎么办?如果您想
《资治通鉴》 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的编年体通史
纪传体
定义: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记叙史实, 记载人物活动,详其来龙去脉, 二十四史都属于纪传体史书。
前四史:《史记》、《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
国别体
定义: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 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太叔又收来两属自己 管辖的地方把(它们)当 作自己城邑,(一直扩张)
教案1—《郑伯克段于鄢》

1、《郑伯克段于鄢》(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专升本大学语文的考试特点。
2.《左传》基本文学常识。
3.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
4.掌握文中的主旨及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重难点】1.《左传》基本文学常识。
2. 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
3. 掌握文中的主旨及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2020年(17级,大二)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作为所有专业考试必考的四门公共课之一(不考专业课),总分100分,语文学习面临的问题是学得不好不孬,考得不上不下,短时期突破较难。
文学常识 20文言知识 20大学语文(专升本)阅读鉴赏30作文30二、授课过程【文学常识】(一)作家作品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最大的编年体史书为《资治通鉴》)。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72年),迄于鲁悼公思念(前464年),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成“春秋三传”。
《左传》的特点及价值(1)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2)《左传》是一部历史散文巨著,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A、文笔简练B、善于描写战争C、出色的外交辞令“春秋”、“传”的含义春秋:各国修的史书的统称传:用来解释“经”的文字2、《郑伯克段于鄢》的写作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势的斗争也加剧起来。
隐公之年(公元前772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二)、文言知识概念相关:通假字的概念:古书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叫做通假字。
词类活用的概念: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记述文)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记述文)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阅读理解9. 词语解释11.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意旨是( )A.再现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B.剖析郑庄公兄弟不和的原因C.暴露统治阶级残酷无情和卑鄙虚伪D.歌颂颍考叔品性纯孝与行为机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2.最能体现李广善于应变的能力的是( )A.雁门出击战B.上郡遭遇战C.右北平之战D.随卫青攻打匈奴之战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3.柳宗元,字( )A.子厚B.子美C.永叔D.子瞻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4.下列文章中,既是记人散文,又是文艺随笔的是( )A.《种树郭橐驼传》B.《报刘一丈书》C.《文与可画篑笃谷偃竹记》D.《马伶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5.侯方域在《马伶传》中说马伶为提高演技“乃走事昆山”,这里“昆山”所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B.借代C.拟人D.象征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6.《故都的秋》中与北国的秋形成对比的是( )A.南国的秋B.西方的秋C.东方的秋D.长安的秋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7.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通过回忆姐姐的命运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是( )A.对故居的留恋B.对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否定C.对不幸者的哀悼D.对理想的追求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8.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写于( )A.1966年惊蛰之夜B.1974年春分之夜C.1978年谷雨之夜D.1992年清明之夜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9.“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
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
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这是象征( ) A.纯朴的爱恋B.卖灶糖老汉的真诚的心C.美丽的梦D.卖灶糖老汉饱经风霜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阅读理解阅读《爱尔克的灯光》最后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背25篇电子版

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背25篇电子版1.《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2.《搴之战》
《左传》
3.《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4.《句践灭吴》
《国语》
5.《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战国策》
6.《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8.《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9.《逍遥游》(“北冥有鱼”至“圣人无名”)
《庄子》
10.《秋水》(“秋水时至”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庄子》
11.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12.《劝学》(“君子日学不可以已”至“故君子结于一也”)《荀子》
13. 《察传》
《吕氏春秋》
14. 《谏逐客书》
秦.李斯
15. 《鸿门宴》
《史记》
16. 《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
17.《巫山巫峡》
《水经注》
18. 《张中丞传后叙》.
唐.韩愈
19. 《钴錡潭西小丘记》
唐.柳宗元
20.《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5)

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一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十五)第 I 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項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A.阴险狠毒 B.工于心计 C.贪婪狂妄D.愚昧无知答案:C2.下列各句中“服”作“佩带”讲的是()。
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C.军中自是服.其勇也D.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答案:B3.秦王下逐客令是因为()。
A.客卿太多,增加了秦国的开支。
B.多数客卿是各为其主进行游说,不办对秦有利的事。
C.客卿中多是只尚空谈,并无真才实学。
D.秦国宗室大臣害怕客卿掌权或献计献策被秦王采纳,影响自己的权势,因此建议秦王逐客。
答案:D4.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答案:D5.《游园》中的“袅晴丝吹来闲庭院”和“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所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
A.拟人通感B.双关用典 C.比喻对偶 D.借代对比答案:B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大学语文讲读-背诵篇目

大学语文讲读-背诵篇目
1.《大同》
2.《老子》二章
3.《郑伯克段于鄢》
4.《春江花月夜》
5.《永遇乐·落日熔金》
6.《牡丹亭·惊梦(节选)》
7.《红楼梦·晴雯之死》
8.《伤逝》
9.《苏格拉底的申辩》
10.《汉姆莱特(节选)》
大学语文背诵篇目
文
《大同》
《老子》二章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
诗词
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陶渊明《饮酒》张若虚《春江花
月夜》王之涣《登鹳雀楼》
高适《别董大》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行路难》《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杜甫《春夜喜雨》《登高》孟郊《游子吟》杜牧《泊秦淮》李商隐《无题》《锦瑟》王安石《泊船瓜洲》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陆游《书愤》
李白《忆秦娥》李煜《虞美人》
柳永《雨霖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秦观《鹊桥仙》李清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陆游《卜算子·咏梅》《诉衷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注:黑体为讲读和背诵均有的篇目。
专升本大学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练习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擅长描写战争的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左传》2.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A.《论语》B.《史记》C.《左传》D.《战国策》3.《郑伯克段于鄢》的主旨是()A.再现“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B.剖析郑庄公兄弟不和的原因C.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卑鄙虚伪D.歌颂颍考叔的纯孝与机智4.《郑伯克段于鄢》中,体现统治阶级道德虚伪的典型细节是()A.庄公“寤生”B.共叔段“收贰以为己邑”C.颍考叔“食舍肉”D.庄公母子“隧而相见”5.《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的性格特征是()A.阴险狠毒,工于心计B.褊狭昏聩,以私情干政C.贪婪狂妄,愚昧无知D.老成持重,为国焦虑6.《郑伯克段于鄢》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盘庚迁都时B.战国末期C.春秋初期D.武王伐纣时7.《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A.顺序B.倒序C.平叙D.插叙8.《郑伯克段于鄢》中描写的“聪明机智”的人物是()A.郑庄公B.祭仲C.共叔段D.颍考叔二、填空题1.《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
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
3.《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4.《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惊姜氏”的“惊”的用法是。
5.“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克”意为。
三、解释加点词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公曰:“制,岩邑..也。
”3.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4.无庸.,将自及。
5.不义不昵.,厚将崩。
6.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8.爱其母,施.及庄公。
四、简答题分析《左传》叙写战争的特点。
五、阅读分析题阅读《郑伯克段于鄢》,回答问题。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
【大学语文 精】郑伯克段于鄢复习点

旗开得胜《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 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 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 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 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8. 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9. 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 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 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3. 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4. 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1.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 制,岩邑也。
蔓,难图也。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颍考叔,纯孝也。
(四)状语后置句1. 郑武公娶于申。
1旗开得胜2. 亟请于武公。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五)宾语前置句1. 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 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3.对曰:“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4. 其是之谓乎!“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1.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 不义不昵,厚将崩。
4.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八)多义词1. 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置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 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1旗开得胜(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怎么。
(3)君何患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3. 克(1)郑伯克段于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 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 “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 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 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一、春秋三传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据说为孔子所作。“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
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穀 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1、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 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 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 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后代史家梁启超推崇《左传》的出现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2、《春秋公羊传》乃儒家经典之一,旧题公羊寿撰。重在阐发《春秋》经中之微言大 义,而略于叙事,可谓训释之传。《公羊传》训释《春秋》,颇多牵强附会之处,当 代学者杨伯峻甚至称它“不是空话,便是怪话”。不过由于《公羊传》中所表述的 “大同一统”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公羊学屡兴不绝。 3、《春秋穀梁传》也是儒家经典之一,旧题穀梁赤撰,现代学者一般认为《穀梁传》 比《公羊传》晚出,属今文经学,其宗旨亦在阐发《春秋》经中之微言大义,只有少 量叙事,间或有长篇对话。可能由于师传不同,《穀梁传》所释之大义与《公羊传》 略有出入,但在曲解经文为己所用上,二者倒是不谋而合 最重要的注释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大夫祭仲说:“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
害了。
11
文意理解4
•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 九之一。 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的城墙不得超过国都的城墙 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能 超过九分之一。
• 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环节,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 • 把握课文略写战争经过而详写战前战后各种人物活动的剪裁。 • 分别概括郑庄公、共叔段、姜氏、颖考叔的性格特征; • 识别文中的细节描写,分别说明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 理解本文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郑庄公的人物性格刻画方法。
2
一、说 明
10
文意理解3
•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 等到庄公继承了君位,(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制地作 为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
• 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 大叔。 过去虢叔就死在那里,(因此不便分封给他),其他的 地方一切听你吩咐。”(姜氏)请求京地,庄公让 共叔段住在那里,百姓称他“京城太叔”。
推荐阅读(教学平台) : 1、《左传》 简介
2、《左传》的影响
5
背景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 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 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 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 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 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攻即位,其弟共叔 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称为武姜,生了庄公 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
•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 之。 使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于是 (姜氏)很厌恶他。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 子) ,
•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姜氏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同意。
8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 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谷封人,闻 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 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 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 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 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隧之外, 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3
题解
“郑伯克段于鄢”原本是《春秋》里的一句话, 意思是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
郑伯,指郑庄公。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4
文体知识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 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 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 会重要历史文献。作者善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 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大学语文》: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1传》
➢ 语言知识:
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 文学知识:
识记《左传》的编著者、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 色、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课文阅读分析:
• 了解本文记叙的郑庄公与共叔段兄弟争斗的历史事件,概括文章 的中心思想;
6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 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 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 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 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 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 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 必自毙,子姑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