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2017学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收藏版--(第九册)教材教案

最新2016-2017学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收藏版--(第九册)教材教案
最新2016-2017学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收藏版--(第九册)教材教案

课题 1 爷爷的压岁钱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3、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点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点在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学习指导

1、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2、再读课文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3、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

3、小组读文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评价。

4、悟:你读懂了什么?

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

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

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

板书设计1、爷爷的压岁钱

压藏在鸡窝里

岁藏在菜园里

钱藏在“我”的衣袋里

教学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一往情深”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重点: 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爷爷每次给孙子压岁钱的时候,都没有直白地说出来,而是试用一种更朴实的方式引导孙子去明白其中的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爷爷的压岁钱》。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学习第一段

指名学生读文。

想象:接到压岁钱时我应该是什么样的心理?思考:现在让我回味的是什么?

师介绍时代背景。

2、学习第二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联系上节课学生掌握的知识学习课文。

合作:这段可以分为几层?说说分层的根据。

(1)指读第一层

这一层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读爷爷的话。

引:这压岁怎样得来的?农民养鸡有什么用途?

结:农民养鸡是为了攒零用钱,贴补家用,可以这压岁钱来得不容易。

讨论:爷爷是想通过把压岁钱藏在鸡窝里让我明白什么道理呢?

学生根据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2)(3)层。

3、学习第三段

指名学生读课文。

讨论: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予希望的对象了,具体说一说爷爷对母鸡、土地和我的希望是什么?

三、悟

爷爷没有直接把压岁钱交给我,而是通过让我找压岁钱的方式领悟他寄予的希望,他“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

四、教学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2、花边饺子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大吉大利”

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

重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爱吃饺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饺子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学习指导:

1、: 圈画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再读课文要求: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3、师指名学生接力读文,检验学生识字读文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要求学生认读,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含义。

四、自由通读全文

思考: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交流。

小结:课文一共可以分为三段。

讨论课文结构:总——分

五、悟

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记叙的?(花边饺子)

妈妈包花边饺子是为了谁?我包花边饺子又是为了谁?从中可以读出“我”与妈妈之间的什么感情?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生字词,说说记字方法

2、练习书写

3、找多音字“和”、“据”、“调”

七、总结:在你的身边发生过类似花边饺子的事吗?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

教学反思: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深情,懂得回报亲情。

3、学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课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许多中国人都喜欢吃饺子,但是课文中的饺子被捏上“花边”以后,便不再平常,它是母爱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边饺子》

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学习第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里可以看出妈妈很喜欢包饺子?

把出重点词,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课文

思考:当时的生活条件怎样?是不是随时都可以吃到饺子?

为什么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的饺子?你认为有可能是哪两种饺子?它们之间会有什么不同?

我和弟弟把饺子弄混,妈妈是怎么做的?说明妈妈的什么品质?

妈妈为什么包花边饺子?这里面蕴含了什么?

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段

思考:现在家里生活条件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画出妈妈包饺子时的欣喜。

我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里面包的到底是什么?

妈妈吃到花边饺子高兴吗?

指导朗读。

三、总结:你的身边有哪些亲人间感人的事,讲给大家听。

四、教学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父爱的高度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给予“我”的能力支持和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3、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重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教法阅读感悟

教具课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父亲的爱是大多数人都体会过的,它深沉而含蓄,常常撼到人心。父爱可以有方式,可以有深度,但父爱的高度是怎么回事呢?是一种什么样的高度呢?让我们带着强烈的期待赶快到课文中去领略一番吧。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学习指导:

1、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由读文,圈画生字,读通课文。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都和什么有关?

四、感悟课文。

学习第一段:指名读文,说说这段起到什么作用?

第二段:自由读文,画出能体现出父亲喜爱电影的句子。

讨论:父亲看电影至少要站一个多小时,为什么还要带上不懂事的“我”?指导朗读。

第三段:自由读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指导朗读。

第四段:齐读课文,体会父爱的伟大。

师指导朗读、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三、总结:谈谈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茱”“萸”2个生字,正确读写“佳节、春晖、艰辛”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并能默写。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重点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法读中感悟

教具课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有关描写亲情的古诗。

二、读中学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会认“茱”“萸”2个生字。

2、小组内读古诗

讨论:正确认读、理解“独、佳节、茱萸”等词语含义。

班级交流汇报。

3、小组比赛读古诗

要求:读出断句,能让听众听出韵律感。

评出读得好的小组给予表扬,让同学说说读的好在哪里。

4、再读古诗

要求读出韵律

5、解义

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说说诗意。

6、思考: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一种亲情?(兄弟情)

你还读过描写兄弟情的古诗吗?说给大家听。

7、扩展:你还知道王维的哪些古诗。

根据以上方法学习《游子吟》、《别母》

三、开展赛诗会

要求: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

五、练习默写

六、课外扩展:

找出描写亲情的古诗,读读、背背。

七、教学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八、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一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会在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2、积累背诵有关爱亲情主题的名言名句。

3、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

4、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丰富情感体验,提升精神与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多音字读音训练,关联词语训练。

2、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诗文,开展颂扬亲情的朗诵活动。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名句和诗文。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请同学们复述这个故事,复述后阅读孟母三迁的故事,看谁复述的完整。

2、日积月累

总结: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亲的爱更伟大的呢,马克思说母亲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

请同学们自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名言,在小组内赛读。

在小组内开展背诵比赛,说说自己背诵的方法

3、基础练习

A引导:母亲不仅是为我们的生活忙碌着,还在我们心灵深处播种着。

找出这句话中的关联词。在习题中还有几个关联词语,大家试一试。

请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B多音字

为第一题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同时给这个字的其他读音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诗文诗文朗诵会

展示大家收集到的诗文,先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小组内朗读比赛,推荐参赛选手。在班级内朗读比赛。

班内朗读比赛。

写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

6、作业布置

以亲情为题写一首小诗

教学反思:

3、风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清朝末年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感受当时人穷苦人民生存的恶劣环境。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初步代领悟作者形象生动逼真传神的语言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读中想象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

2、学习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清朝末年老北京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话说风: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留意过什么季节什么样的风,自己对春风的感受。揭示课题:风

二、初读感知。出示学习指导:

1、初读课文,读准确,通顺,注意断句

2、再读课文,圈画词语,自然段。

3、再读课文,交流解疑

4、再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精读理解

1、看风景:

老北京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风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读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小组内练读,班内精读。读出自己对春的感受。

想象风中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描写风的语句最细腻,最形象逼真。把这句修辞方法找出来。

2、想风情:

老北京的风带给人们的是什么的感受,市民们是怎样在这种春风中度日子的,找出文中关于描写穷苦人民的句子读一读。

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认为市民对风的感受是什么,读出这种感受,看谁读出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老北京的春风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你都想到了什么?联系我们家乡的春风说一说,在这方面自己有何感怀?

如今的北京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悟风语:

体会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写作方法。

三、完善总结:全班内交流你觉得作者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形象贴切,你学习到了什么?

四、小结:谈谈学习上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教学流程:

一、感情诵读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词语积累说说在本课中你收获了哪些词语。用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三、生字解析:

说说本课你认为哪个生字字形最复杂,哪个生字字义最难理解,哪个字最容易记住,哪个字让你产生了联想……

四、积累内化:

在句子中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体会词语的妙处:

文中句中。

五、实践活动:

课外延伸:收集介绍自然风光的文章,有机会读《正红旗下》

六、教学反思:

4、雷雨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雷雨景色。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文、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大屏播放雷雨的影片,感受雷雨的景象如果要你来描写,你能写得出来吗?

初读感知:学习指导

1、读文:自由读,通顺,流利,质疑。

2、再读:同桌读边读边想象

3、再读:圈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最为形象的语句。

4、交流,解疑。

精读理解:

一)、大雨到来前的景象

想象大雨到来前是什么样的,跟作者笔下的是否相同,作者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传神,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说说大雨到来前作者抓住了几方面来描写,读出这种情景

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到如临其境

二、)风来的景象

读风来的感觉

作者分几个层次写的风。都借什么景物来写风。这种借物写的物的写作方法你有什么体会?

三)、暴风雨来了作者用了哪个修辞方法来写风,画出你找到的语句。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读出暴风雨来了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拓展升华用你的笔画一幅名为《雷雨》的画

五、总结:谈收获。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教学流程: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谁读得更精彩。

二、词语积累

说说在本课中你收获了哪些词语。

用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和同学交换自己的词语。

三、生字解析:

说说本课你认为哪个生字字形最复杂,哪个生字字义最难理解,哪个字最容易记住,哪个字让你产生了联想……

让同桌考考你。

四、积累内化:

在文中找出象声词,体会词语的妙处:找出文中比喻句,排比句。

五、熟读成诵看看哪句话你已经背下来了,熟读背诵

六、实践活动:

课外延伸:收集介绍自然风光的文章,有机会读《黎明的河边》

七、教学反思:

巫峡赏雾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巫峡雾的变化及美景

能力培养:

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重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教法阅读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巫峡是长江三峡的一峡,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请大家欣赏:用课件播放后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出示自学指导:

1、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小组读文。圈画生字,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几种雾?都有什么特点?

3、按课文内容分段

三、读中感悟。学习第一段:指名读文,说说这段起到什么作用?

第二段:自由读文,分别写了几种雾,各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内绘制成表格填一填。

你最喜欢哪种雾,选择一种美读课文。

指导朗读。

第三段:自由读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指导朗读。

第四段:齐读课文,说说学完课文的体会。

师指导朗读、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四、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涧”“滁”2个生字,正确读写“涧边、花重、卷地”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并能默写。

重点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法读中感悟

教具课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有关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

二、读中学

学习《滁州西涧》

1、学生自由读古诗会认“涧”“滁”2个生字。

2、小组内读古正确认读、理解“独、深树、春潮”等词语含义。

3、小组比赛读古诗。读出断句,能让听众听出韵律感。评出读得好的小组给予表扬,让同学说说读的好在哪里。

4、再读古诗要求读出韵律

5、解义:根据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说说诗意。

6、思考: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一种美景?(野外)你还读过描写美景的古诗吗?说给大家听。

7、扩展:你还知道王维的哪些古诗。

根据以上方法学习《春夜喜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三、开展赛诗会

要求: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

五、练习默写

六、课外扩展:

找出描写美景的古诗,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古诗三首

自然美景——野外、雨

滁州西涧想象情景——一静一动一声一色一急一缓

春夜喜雨想象晓看花重

望湖楼醉书写景:瞬间之事

教学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二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会在语言表达恰当的使用词语及修辞方法。

2、积累背诵有关风雨雷电的主题的四字词语。

3、了解《为什么下过雨后空气会新鲜》的故事。

4、开展以气象为主题的谚语收集活动,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增加知识含量。

教学重点难点:

1、多音字读音训练,关联词语训练。

2、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诗文,开展颂扬亲情的朗诵活动。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名句和诗文。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讲述《下雨后空气为什么会新鲜的》的知识

请同学们复述这个故事,复述后阅读,看谁复述的完整。

2、日积月累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四字词语

互相用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看谁一口气背的多

展示自己收集的与风雨雷电相关的四字词语

3、基础练习

A多音字

为第一题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同时给这个字的其他读音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B解释词语

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C体会生动传神的描写

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

4、气象谚语展示活动

展示大家收集到的气象谚语,先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小组内朗读比赛,推荐参赛选手。在班级内朗读比赛。班内朗读比赛。写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

5、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教具:课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大屏出示鲁迅生平。.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五、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

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三、评价人物: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说说学习上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6、流泪的托尔斯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读记词语,读写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认识作为文学巨匠的托尔斯泰其实有着普通人的心灵和情感,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进而获得人生启迪。

4、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认识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并获得做人的道理。

2、领悟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在外国文坛也有许多文学巨匠,其中前苏联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作者,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极为著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文学巨匠的生活的一件事,看看大家从这件事中读出一个怎样的托尔斯泰。

二、初读感知,出示自学指导:

1、读文,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再读课文。要求画出词语及生字,互相解疑,同时标出段落。

3、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三、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段

A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事J?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托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B、再读课文,读好这些词语。

2、学习第二段

A读第二段,这是两位怎样的人物,你怎么知道的?这两位人物对托尔斯泰的态度如何?这能让你体会到什么?

B、学习第三自然段,音乐家的想像与实际差别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C、读他们在托翁家弹奏演唱的过程,画出托翁的表现,从托翁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D、读出你的感受,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3、学习第三段

A、为什么说流泪的托尔斯泰是最美的?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觉得列夫托尔斯泰流泪说明了什么?

B、文中流泪的托尔斯泰能换成哪些词。这样行不行。

四,升华文本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受到的启发,说说自己应该怎样为人处事。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读记词语,读写一些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领悟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感情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一个自然段,说说怎样能很快的背诵这一段,讲讲自已的背诵课文的方法

二、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描写的好。这什么,你从中能学会哪些写法,写一两句话试试。

三、学习本课字词

1、学习本课认字和写字

说说哪些字你不理解或是不好记忆,大家一起分析

指导书写一引起难写的字的笔顺

2、学习本课词语

首先从文中找出四字词语,说一说,写一写

再从文中找出巨匠,谦和、温馨、局促等一引起词语,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四、迁移练习展示收集到的托尔斯泰的名言

五、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三

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程度,体会写的道理。

3、认识本课10个生字,读写一些词语。

4、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重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法国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有知道他的名字的吗?

介绍作家

二、初读感知,自学指导:

1、读、通顺,流利,找出不懂的问题

2、读、边读边在小组内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3、读、说说本文讲了几件事?

4、读、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三、理解升华

A学习第一件事

作家写作时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找出具体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找出作家创作到忘我程度的段落,看看作家是怎样进行创作的。

B看看本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思考、交流。

四、学习本文字词

1、划出本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说说字音及字义

2、认读本课中的一些词语,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些词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总结及作业收集巴尔扎克的名言

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代文学家对待写作的严谨态度领悟写作道理。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初步代领悟作者形象生动逼真传神的语言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代文学家对待写作的严谨态度领悟写作道理。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们,也创造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学史,有一大批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上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源于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他们对写作的要求近乎苛刻,不轻易放过一词一句。请看关于他们的一些小故事

二、初读感知,出示学习指导:

1、读读通顺流利

最新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爱大海》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爱大海》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统领全文。作者以时间为序安排结构,详尽而有条理地展示出大海由清晨、上午、傍晚以及到入夜各个时段的变化过程。让读者感受到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到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积累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3、认识“庞、骇”2个生字,正确书写“岛、幕、罩、硕”等10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重点理解积累“朝夕相处、博大胸怀、变幻无穷、硕大无朋、欢呼雀跃、浩瀚无际”等词语和描写大海变幻无穷的语句。 4、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说“大海”,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吧?(出示大海的图片)在你的脑海中,你会用哪些词

语形容大海?(一望无际、浩瀚无际、波涛汹涌、蔚蓝……) 看来,大家对大海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大海的文章(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作者笔下的大海又是怎么样的呢? (利用课前谈话,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质疑文本,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初读“大海”,梳理文脉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优美的词句多读几遍。 2、读了一遍课文,你了解到作者笔下的大海是怎样的? 学生随机回答:清晨的海是沉静的;海是变幻的;海是凄凉的;海是狂暴凶恶的……(交流中,教师提炼词语。) 3、刚才大家所说的四字词语,老师把它们摘出来了,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浩瀚无际变幻无穷硕大无比风平浪静 博大胸怀色彩丰富狂风骤起惊涛骇浪 4、读后交流,梳理文脉。 过渡语: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一再地说我爱大海,留给他的印象到底是怎样的呢? 清晨的海,…… 上午的海,…… 傍晚的海,…… 夜晚的海,…… 5、你发现了吗?这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以问促读,明确初读方向,并在充分交流问题后,帮助学生有顺序地理清文本的内容和写作顺序,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 教案

13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三首诗词,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 资料超市: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行路难》

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三、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试卷及答案

△△△△△ △△△△△△△ △△△△△△△ △△△△△△△ △△△△△△△ △△△ △△△ △△△ △△△ △△△ △△△ △△△ △△△△△△△ △△△△△△△ △△△△△△△ △△△△△△△ △△△△△△△ 2015 年XX 区XX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 语文学科试卷 命题人: 审核人1: 审核人2: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回顾知识 夯实基础 一、心灵手巧(25分) 1.写字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请你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话。 (2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看拼音,写词语。(5分) k ? s ?u j ǐn sh an f ǎng zh ī ji ǎo bi àn pi āo y ì 3.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4分) 和.面(hu ? hu ?) 斟酌.(zhu ? sh áo ) 魁.梧(ku í gu ǐ) 澎湃.(b ài p ài) 菩.萨(b ai p ú) 厌恶.(w ù a ) 即.使(j í j ì) 为.难(w ?i w ai ) 4.比一比,组成词语。(4分) 尊( ) 稀( ) 逢( ) 付 ( ) 遵( ) 析( ) 缝( ) 副 ( ) 5.补充词语。(4分) 兵强马( ) 长( )直入 壁( )森严 ( )血奋战 出奇制( ) 出( )不意 风起云( ) 雷( )万钧 6.查字典(共4分) “鳞”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 字法先查( ),再查( )。 7. 用“心”组适当的词填在括号里。(2分) 我们青少年应该向社会献一片爱心,对自己的父母应有( ),对同学要( ),对朋友要( ),学习上要( )。 二、对号入座 (共5分) (1).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日夜不停地奔向茫茫的大海。 缩句: (2)没有很好理解句子的意思,能读出感情吗? 改为陈述句: (3)不经过努力,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改为反问句: ) 第1页 ( 共8页 ) 考生 注意 清 点试卷有 无 漏印或 缺页 , 若 有要及时 更 换 , 否则责任 自 负 第1页 ( 共8页 ) 第2页 ( 共8页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接任C122班一年,我发现学生变化很大,虽然调皮但单纯可爱,虽然基础差,但上课善思维,爱发言。从八年级期末检测考试成绩来看,进步很大,由原来的倒数第二一跃为顺数第二,很多同学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部分同学的潜力还没开发出来,良好的语文习惯如课外阅读、利用工具书、主动积累素材、写日记等尚未养成,所以初三任重道远,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会越来越高,来期的中考成绩也会不错的!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一起看看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预习要求: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解决。 2、再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理解。

3、课文读通顺后,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课后问题。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3、理解课文内容和*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 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

[设计思路:由单元主题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 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 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 [设计思路: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挑山工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是干什么的。既考查了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又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 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组织交流;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沁园春雪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 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 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 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 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 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 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 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 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 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沁园春雪【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烧、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 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 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 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 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 情,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口口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 的评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 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 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 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嫄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 胸中豪情激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九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爷爷的压岁钱 第1课时 课题1爷爷的压岁钱 知识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重点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点在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法读中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学生汇报。 2、再读课文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 3、小组读文 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 评价。

4、悟 你读懂了什么? 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 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 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 板书设计1、爷爷的压岁钱 压藏在鸡窝里 岁藏在菜园里 钱藏在“我”的衣袋里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不足之处分段时,学生段意概括的不够简明扼要。 第二课时 知识要求: 1、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一往情深”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重点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合作学习 教具

最新2016-2017学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收藏版--(第九册)教材教案

课题 1 爷爷的压岁钱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3、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点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点在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学习指导 1、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2、再读课文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3、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 3、小组读文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评价。 4、悟:你读懂了什么? 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 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 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 板书设计1、爷爷的压岁钱 压藏在鸡窝里 岁藏在菜园里 钱藏在“我”的衣袋里 教学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一往情深”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重点: 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2018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七色光练习题

七色光一 一、练: 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选择两组词语各写一个句子。 缘()椽()崇()祟()拄()柱() 脱()悦()皱()雏() 喘()湍() 2、下面的词语,哪些是表现神态的,哪些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在括号里标出。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笑逐颜开() 心悦诚服() 忐忑不安() 心烦意乱() 嫣然一笑() 怒气冲冲() ()()()() ()() ()()()()()() 二、有关美好品质的词语和格言。 质()纯() 以()相待 宽()大()淳朴( ) 再写四个: ()()()() 格言: 三、知识窗:赤子,指()。赤子之心,形容()。“赤子之心”出自于(),“孟子曰:()”意思是有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组成成语,然后把所填的字按一定的顺序,写在横线上的括号里,就是一句名言。 ()才实学()心诚意()貌双全实事求()()杰地灵()龙活虎()瞻远瞩物( )价廉()才兼

备 ()()()()()()最()()() 五、的、地、得练习 1、太阳()脸变()更红了,它轻轻()走向西山()背后,把灿烂()霞光流在遥远()天边。 2、有()像大冬瓜那样傻傻()横着,有()像花儿美美()开着。

七色光二 一、练: 1、改错别字。 搏大()狡滑() 磨厉()园圈()神密()兰色()鱼船()仿拂()浩翰() 2、把下面两组词语中意思相反的用线连起来。 博大胸怀惊涛骇浪 筋疲力尽半途而废 坚持不懈心胸狭窄 风平浪静精力充沛 浓厚繁华 粗糙淡薄 萧条粗壮 纤细细腻 二、日积月累:与大海有关的成语和诗句。 成语:()()()() 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海洋的颜色:人们一般认为海水是()的,其实海水是()的。之所以有美丽的颜色,是()的结果。我们还知道海水的颜色还有()()……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当今的能源主要是()()()。 (2)21世纪的主要新能源有__,特点是________;有____,特点是_____;有_,特点是_____;还有_五、本学期你一定积累了许多四字词语,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件 目录 第一单元 (1) 1古诗三首 (2)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 稚子弄冰 (3) 村晚 (3) 2祖父的园子 (4) 3*月是故乡明 (8) 4*梅花魂 (10) ◎口语交际: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13)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14) ◎语文园地 (15) 第二单元 (17) 5草船借箭 (18) 6景阳冈 (22) 7*猴王出世 (27) 8*红楼春趣 (30)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35◎习作:写读后感 (36) ◎语文园地 (37) ◎快乐读书吧 (39) 第三单元 (41)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42) ◎汉字真有趣 (43) ◎我爱你,汉字 (47) 第四单元 (53) 9古诗三首 (54) 从军行 (54) 送元二使安西 (5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5) 10军神 (56) 11青山处处埋忠骨 (60) 12*清贫 (63) ◎习作:他了 (65)

◎语文园地 (66) 第五单元 (69) 13人物描写一组 (70) 摔跤 (70)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71) 两茎灯草 (72) 14刷子李 (74) ◎习作例文: 我的朋友容容 (78) 小守门员和它的观众们 (80) ◎习作: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82) 第六单元 (83) 15自相矛盾 (84) 16田忌赛马 (85) 17跳水 (87)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89) ◎语文园地 (90) 第七单元 (93) 18威尼斯的小艇.....................9419牧场之国 (97) 20*金字塔 (99) 金字塔夕照 (100)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00)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103)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04) ◎语文园地 (105) 第八单元 (107) 21杨氏之子 (108) 22手指 (109) 23*童年的发现 (112)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115) ◎习作:漫画的启示 (116) ◎语文园地 (117) 识字表 (119) 写字表 (121) 词语表 (123) 标*的是略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教案2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复习教案2 教学设计案学科语文授课年级初三授课教师课题九上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授课日期教学目标学习议论文,;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及相关知识点重难点分析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2、领悟作者抓住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独特间接的方法。3、体会驳论文犀利的语言。4、体会驳论文论证严密、联想丰富的特点。5、学习辩论技巧,、训练论辩能力。教学策略分析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过程与手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设计意图导入导学二、积土成山①生字:1. 丰富的字词慨玄渺仆摧抹搽诓宰诬刎篡蓟稽诏晏泮②生词:玄虚渺茫诓骗慨叹地大物博怀古伤今埋头苦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前仆后继诬蔑脂粉抹杀自欺欺人死心塌地中兴典籍殊不知无稽祠堂造次爵士玲珑势必仆役下马威前呼后拥疏忽脆弱深奥疑虑2、精彩的句子①人人走桥,未必想到是什么桥。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品析:这两句话提醒人们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只有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人,才真正能够从平常的事物或故事中找出道理。语句排列整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②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品析:本文批驳的是一种悲观论调。一开始就揭示对方的论点及其论据。指出这种悲观论的要害是“以偏概全”。“总自夸”“只希望”“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是事实”“也是事 实”“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等语句,极富有嘲讽意味,极其简练地勾勒出三种形象,三种脸谱,始而妄自尊大,继而仰人鼻息,最后竟至乞灵于泥塑木雕的偶像。三者相互映衬,又从变化中显出悲观论者精神节节败退,每况愈下。③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品析: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是一个真理。他们充满自信力,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奋斗不息,他们才是中华民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 诗词三首-教案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1.反复朗读诗歌,获知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歌形象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 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

明确: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 可引导学生从诗歌情绪的起伏入手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他受诏入京后,却没有被皇帝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化用了什么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前一句化用了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周文王的典故;后一句化用了伊尹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经过太阳旁边典故。作者在此化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者化用典故刚刚有了信心,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 明确:当作者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说明作者最终拥有了怎样的心境? 明确:说明了作者又对前路充满信心,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作者却相信终有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 - (2)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

范进中举 本期第37 38课时教学目的: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新的认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直观法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明确: (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 2.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3.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①指导学生讨论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 3.本文的讽刺与《孔乙己》一文的讽刺有什么不同?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6敬业与乐业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做讨论) 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标导学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 【学法指导】 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2.在以上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演讲意图? 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围绕上述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4.请在此基础上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明确:本文行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以“总——分——总”为结构模式。先在第一段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然后分别论述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与乐业之重要,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目标导学三:分析论据,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一)分析有业之必要

2013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

五年级语文期末试题一、基础知识(53分) 1、读拼音填汉字(6分) chā()秧依lāi() 优yā() 埋yuān() láo( )骚出shòu( ) 2、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8分) ()竽充数横冲直()德艺双()一丝不() 波涛()涌削足适()杯弓()影水滴石() 3、多音字注音组词(4分) ————()————() 撒佛 ————()————() 4、比较组词(10分) 蒙()辩()矫()竿()竟() 朦()辨()骄()杆()竞() 5、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组词,用对号画出(4分) 用(涂途)地(震振)(贱溅)价(翱遨)游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关注()梦想()品味()仍然() 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愚昧()称赞()苦楚()偏僻() 8、依照例句,用加点的词造句(8分)

(1)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像————————————。 (2)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点的火光,那是牧民们在准备晚餐。 当__________________时候,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有价值极高、可以直接利用的经济植物,还有珍贵稀少的观赏植物和热带花卉。 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达芬奇虽然告别了人世,但是他的画却仍然在人间流传着,不但传遍了整个意大利,而且流传到了其他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但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填关联词语空(2分) (1)手电筒和探照灯()能将光集中起来向一个方向发射,()经过一段距离,还是向四面八方散发开去。 (2)()激光发光方向集中,()特别亮,可以达到比太阳光还要亮一百倍以上的程度。 10、下面的三个句子都是问句,分别写出它们各什么问句?(3分) (1)美极了!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 (2)海底世界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3)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容?() 二、日积月累(14分) 1、《南辕北辙》和《自相矛盾》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句子(6分) (1)绿茵不减来时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万里白如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