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语文常识讲义
第二届高思杯 四年级综合素质测评 语文答案

第二届高思杯 四年级综合素质测评 语文部分参考答案 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运用(24分)
1. B
2.B
3.C
4.D
5.C
6.C
二、文学文化常识积累(26分)
7. 天涯若比邻;淡妆浓抹总相宜;应是绿肥红瘦;三十功名尘与土;莫愁前路无知己。
8. 《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9. 苏轼 浣溪沙/菩萨蛮/水调歌头/忆江南/江城子/蝶恋花(适当即可)
赤壁之战 早早地长出白头发
三、语言综合运用(8分)
10. 如果我是一束阳光,我将照亮一片黑暗;如果我是一本书籍,我将慰藉一颗心灵。
(4分)
11. 某市历史悠久,不但交通发达、景色优美,而且经济总量在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4分)
四、阅读理解(17分)
12. kù ài dàng kòu kū tí qī cǎn
13. 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14. 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15. 不仅喜爱读书、渴望读书,而且有毅力、有决心读书;读书越多,理解能力也越来越强。
16. 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
事》、《红楼梦》;
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
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五、作文(25分)
略。
高思大语文课程表

【古】战争的智慧—《三十六计》 (下)
【古】王侯不是从天降—《史记》(上) 【古】平凡市井出豪杰—《史记》(下)
【古】《朝代歌(上)》
【古】《朝代歌(下)》
【古】成语故事—动物篇
【古】知典善用—成语故事数字篇
一年级
【古】做谦谦君子—《弟子规(上) 》 【阅】假如梦想成真—《没头脑和不 高兴》
唐代文学
• 王勃与初唐四杰 • 高适与岑参 • 王昌龄与王之涣 • 王维与孟浩然 • 李白 • 杜甫 • 韩愈 • 柳宗元 • 刘禹锡 • 白居易 • 李商隐与杜牧 • 孟郊与贾岛
宋代文学
• 李煜 • 柳永 • 晏殊 • 范仲淹 • 欧阳修 • 王安石 • 苏轼 • 秦观
宋元文学
• 李清照 • 陆游 • 辛弃疾 • 岳飞 • 周邦彦与姜夔 • 关汉卿与马致远 • 王实甫
中国现当代文学汇总
• 中国现代文学之诗歌散文篇
文明古国文学导读
• 古埃及文明与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之戏剧篇
• 希腊文明与希腊神话
• 现代小说汇总
• 印度史诗与印度文明
• 中国现代文学之重点国学家举例 • 圣经故事
• 中国当代美文欣赏之诗歌篇
• 山海经
• 中国当代美文欣赏之散文篇
• 西方寓言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作】记录点滴生活—《蚯蚓的日记》
【古】领略明清的小说
【古】吟诵动人的诗篇
【古】《论语(上)》
【古】《论语(下)》
二年级
【古】唐前诗歌
【古】知典善用——成语故事之动物 篇 【阅】被人理解的渴望——《宝葫芦 的秘密》 【阅】回味悠长的哲思——《伊索寓 言》 【阅】同在屋檐下——《借东西的小 人》
高思导引-四年级第十四讲-行程问题二教师版知识讲解

第14讲行程问题二内容概述参与运动的某些对象自身具有长度的行程问题.涉及多个对象的行程问题,一般需要从其中两个对象入手进行分析,并把所得的结论与其他对象联系起来.1.(1)费叔叔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公路散步,每分钟走60米,迎面开过来一列长300米的火车.从火车头与费叔叔相遇到火车尾离开他共用了20秒.求火车的速度.(2)小悦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公路散步,她散步的速度是每秒2米.这时从小悦背后开来一列火车,从车头追上她到车尾离开她共用了18秒.已知火车速度是每秒17米,求火车的长度.答案:14米/秒270米解析:(1)相遇问题,60米/分=1米/秒300−20=15 15-1=14(2)追击问题,(17-2)⨯18=270米2.(1)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32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2)一列火车以每秒2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共用21秒,这列火车长多少米?答案:25秒220米解析:(1)火车过桥(320+180)−20=25秒(2)20⨯21-200=220米3.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另一列火车长200米,每秒行18米.两车相向而行,它们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要经过多长时间?答案:10秒解析:火车相遇,路程为两车路程之和(180+200)÷(20+18)=10秒4. 甲火车长370米,每秒行15米;乙火车长350米,每秒行21米,两车同向行驶,乙车从追上甲车到完全超过甲车需要多长时间?答案:120秒解析:火车追击,路程为两车路程之和(370+350)÷(21-15)=120秒5.许三多所在的钢七连队伍长4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进.许三多以每秒3米的速度从队尾跑到队头需要多长时间?然后从队头返回队尾,又需要多长时间?答案:300秒100秒解析:队尾到对头是追击问题450÷(3-1.5)=300秒对头到队尾是相遇问题450÷(3+1.5)=100秒6.甲、乙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坐在甲车上的小坤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计时,到车尾经过他的车窗为止共用13秒, 问:乙车全长多少米?答案:390米解析:相遇问题,从相遇到离开单位不统一60+48=108千米每时=30千米每秒30⨯13=390米7.现有两列火车同时同方向齐头行进,快车每秒行18米,慢车每秒行10米,行12秒后快车超过慢车.如果这两列火车车尾对齐,同时同方向行进,则9秒后快车超过慢车.请问:快车和慢车的车长分别是多少米?答案:快96米慢72米解析:齐头并进多走的是一个快车的车长(18-10)⨯12=96米车尾对齐多走的是一个慢车的车长(18-10)⨯9=72米8.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60米. A、B两地相距2700米.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出发15分钟后,丙从B 地出发去追赶乙.请问:甲在与乙相遇之后多少分钟又与丙相遇?又过了多少分钟丙才追上乙?答案:6分钟54分钟解析:甲乙相遇时2700÷(40+50)=30分钟这时丙走了15分钟走了15⨯60=900米乙走了50⨯30=1500米,甲丙相距1500-900=600米600÷(40+60)=6分钟(600+50⨯6-60⨯6)÷(60-50)=54分钟9.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 如果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三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答案:16500米解析:甲丙相遇的路程是乙比丙多走的路程(60+40)⨯15=1500米1500÷(50-40)=150分钟150⨯(60+50)=16500米10.东、西两城相距75千米.小明从东向西走,每小时走6.5千米;小强从西向东走,每小时走6千米;小辉骑自行车从东向西走,每小时行15千米.三人同时动身,途中小辉遇见小强即折回向东骑,遇见了小明又折回向西骑,再遇见小强又折回向东骑,……这样往返,直到三人在途中相遇为止.请问:小辉共骑了多少千米?答案:90千米解析:小辉行走的时间和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是一样的75÷(6.5+6)=6小时6⨯15=90千米拓展篇1.(1)一列火车长400米,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长2800米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2)一列火车长720米,每秒行驶15米,全车通过一个山洞用了64秒.这个山洞长多少米?答案:4分钟240米解析:(1)火车过桥(2800+400)÷800=4分钟(2)15⨯64-720=240米2.一列火车通过一座长1000米的桥,从火车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120秒,而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80秒.你知道火车有多长吗?它的速度是多少?答案:200米10米/秒解析:从火车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所走路程是:车长+桥长火车完全在桥上所走路程是:桥长-2个车长所以行走一个车长的距离用(120-80)÷2=20秒行走桥长用的时间是120-20=100秒1000÷100=10米/秒车长为200米3.有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客车长400米,每秒行驶20米;货车长800米,每秒行驶10米.试问:如果两车相向而行,它们从相遇到错开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两车同向而行,客车赶超货车(从追上到完全超过)需要多长时间?答案:40秒120秒解析:(800+400)÷(20+10)=40秒(800+400)÷(20-10)=120秒4.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客车在后.已知客车通过460米长的隧道用30秒,通过410米长的隧道用28秒.又已知货车长160米,每小时行驶54千米.请问:客车从追上到离开这列货车需要多少秒?答案:45秒解析:通过隧道走的路程都是:车长+桥长460-410=50 30-28=2 速度为50÷2=25米每秒车长为:25⨯30-460=290米54千米每时=15米每秒(290+160)÷(25-15)=45秒5.与铁路平行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个行人与一个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骑车人速度为每小时10.8千米.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钟,通过骑车人用26秒钟.请问: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米?答案:286米解析:3.6千米每时=1米每秒10.8千米每时=3米每秒(26⨯3-22)÷(26-22)=14 22⨯(14-1)=286米6.人大附小组织学生去春游,队伍行进的速度是每秒2米,宋老师以每秒4米的速度从队尾跑到队头,再回到队尾,共用6分钟.请问:队伍的总长是多少米?答案:540米解析:两次跑的路程是一样的,两次速度分别为2米每秒6米每秒所以去的时候的时间是回来时的三倍6分钟=360秒360÷4⨯6=540米7.阿奇在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行走,有一列客车迎面开来,40秒后经过阿奇. 如果这列客车从阿奇的背后开来,60秒后经过阿奇.试问:如果阿奇站着不动,客车多长时间可以经过阿奇?答案:48秒解析:迎面开来是路程和速度和背后开来是路程差速度差40(车速+人速)=60(车速-人速)车速=5人速路程为240人速240÷5=488.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向行驶,由于货车有紧急任务,因此开始赶超客车.小明在客车内沿着客车前进的方向向前走,小明发现货车用140秒就超过了他.已知小明在客车内行走的速度为每秒l米,客车的速度为每秒20米,客车长350米,货车长280米.求货车从追上客车到完全超过客车所需要的时间.答案:210秒解析:小明发现货车用140秒就超过了他,所走路程为货车车长280÷140=2米每秒货车速度为2+20+1=23米每秒(350+280)÷(23-20)=210秒9.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52千米和每小时40千米,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出发6小时后,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又过了1小时,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请问:这辆卡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32千米每时解析:从甲车和卡车相遇开始计时,乙车和卡车相遇用了一个小时路程和为甲乙两车行走6小时的路程差(52-40)6=72千米72÷1=72千米每时72-40=32千米每时10.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向B地前进,甲骑车,乙步行.与此同时,丙从B地出发向A地前进.甲骑9千米后与丙相遇,而乙走6千米后就与丙相遇.如果甲骑车的速度是乙步行速度的3倍,求A、B两地的距离.答案:12千米解析:从甲丙相遇时开始计时,再过一段时间乙丙相遇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三倍所以相同时间内甲走的路程是乙路程的三倍当甲走9千米时乙走3千米所以乙丙速度相同所以甲走9千米时丙走3千米路程为12千米11.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相同,骑车的速度也相同,骑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现在甲从A地向B地行进,乙、丙两人从B地向A地行进.三人同时出发,出发时,甲、乙步行,丙骑车.途中,当甲、丙相遇时,丙将车给甲骑,自己改为步行,三人仍按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当甲、乙相遇时,甲将车给乙骑,自己又重新改为步行,三人仍按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试问:三人之中谁最先到达目的地?谁最后到达目的地?答案:丙最先到达,甲最后到达解析:画线段图总路程为四份,丙两份时间到达,甲四份时间到达乙不到四份时间12.A、B两城相距56千米,甲、乙、丙三人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前进.甲、乙两人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请问:出发多长时间后,乙正好在甲和丙的中点?答案:7小时解析:由分析知乙正好在甲丙中点上时一定是甲丙相遇后的时间,相同时间内,甲走6份路程,乙走5份路程,丙走4份路程甲乙相差1份所以乙丙也相差一份根据容斥原理知道这一份为9份-56=1份所以一份路程为7 时间为7小时超越篇1.米老鼠沿着铁路旁的一条小路向前走,一列货车从后面开过来,8:00货车追上了米老鼠,又过了30秒,货车超过了它;’另有一列客车迎面驶来,9:30客车和米老鼠相遇,又过了12秒客车离开了它.如果客车的长度是货车的2倍,客车的速度是货车的3倍.请问:客车和货车什么时间相遇?两车错车需要多长时间?答案:9:15 15秒米代表米老鼠客代表客车货代表货车解析:在速度上:30(货-米)=12(客+米)÷2 客=3货客=9米货=3米货车长度30(货-米)=30(3米-米)=60米客车车上12(客+米)=120米9:30相遇时米老鼠走了一份路程客车走了9份路程两人共走了10份路程走1:30时米老鼠路程为90米客车路程为810米货车路程为270米全程为900米900÷(270÷90+810÷90)=75分钟8:00+00:75=9:15分(60+120)÷(9+3)=15秒2.货车和客车相向而行,两车在A点迎面相遇,在B点错开,A点和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50米.已知客车的长度为450米,速度为每小时108公里,货车的速度为每小时72公里.如果货车比客车长,那么货车的长度是多少?答案:550米解析:108公里每时=30米每秒 72公里每时=20米每秒从相遇到错开客车走的路程为 150+450=600 600÷30=20秒20(30+20)-450=550米3.铁路旁有一条小路,一列长11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北缓缓驶去.14时10分追上向北行走的一位工人,15秒后离开这个工人;14时16分迎面遇到一个向南走的学生,12秒后离开这个学生.请问:工人与学生将在何时相遇?答案:14时40分解析:碰到工人是追击问题 30÷3.6-110÷15=1米每秒=60米每分碰到学生是相遇问题 110÷12-30÷3.6=65米每秒=50米每分 火车速度为30千米每时=500米每分工人与学生的时间为6(500-60)÷(50+60)=24分钟14时16份+24分=14时40分4.A 、B 两地相距1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骑车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甲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出发后1小时30分钟相遇,然后甲、乙两人继续沿各自方向往前骑.在他们相遇6分钟后,甲与迎面骑车而来的丙相遇,而丙在c 地追上乙.若甲以每小时44千米的速度,乙以每小时比原速度快6千米的车速,两人同时分别从A 、B 出发相向而行,则甲、乙二人在C 点相遇,问丙的车速是多少?答案:70千米每时解析:第一次相遇可以求出乙的速度为 30千米每时 再过6分钟甲共走了80千米 第二次甲乙两人相遇时间为 120÷(44+36)=1.5时C 距离A 地66千米 追上乙,丙走了80-66=14千米 乙走了14-8=6千米 14÷(6÷30)=70千米每时5.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甲地出发追赶前方的骑车人,分别用6分钟、12分钟、20分钟追上,已知快车每小时行24千米,中车每小时行20千米,求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18.4千米每时解析:每次都是速度差,路程差都一样是开始时距离骑车人的距离求出骑车人速度为16千米每时,路程差为0.8千米 慢车速度为18.4千米每时6.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与此同时冬冬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沿公路走向甲地.已知快车出发30分钟后在途中遇上冬冬,中车出发35分钟后遇上冬冬.三辆车到达乙地的时候分别用了100分钟、120分钟、150分钟.请问:慢车出发多长时间后可以遇上冬冬?答案:42分钟解析:与上题类似,求出刚开始距离东东的距离即可。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高斯智断瓶中线课件3 西师大版(1)

目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析重点句子,了解高斯的聪 明才智的具体表现。 3,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指导
大声朗读课文第七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 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 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 些?
• (第7段)高斯在那个玻璃瓶前蹲 了下来。他举起老花镜 ,让太阳光 聚焦在玻璃瓶里的棉线上。不一会 儿,大家看到玻璃瓶里突然冒起一 缕青烟,接着“叮当”一声响,那 枚用棉线系着的银币落到了瓶底。 高斯解决了难题。
3.高斯紧张的思考着,他的额头不断沁出汗来。一 颗晶莹的汗滴跟其他几颗汇成一大滴,沿着高斯 高高隆起的额头往下淌,啪嗒一下落在高斯身前 的石板路上。 (间接描写)
老花镜的由来
老花镜的由来
(第5段)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人,心 疼地走进高斯,撑起自己手中的黑 色布伞,举到高斯头顶上,安慰他 说:“别着急,小伙子,慢慢想, 你会想出办法的。”
那老人连连点头,把自己的老花镜摘下来,递给高 斯。(6) 老人接过眼睛戴好,高兴地在他肩上拍了拍,说: “小伙子,不用谢!这全靠你的聪明才智!”( 9)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1,高斯的智慧表现在哪里? 2,你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 获?
反馈
善于观察、巧妙利用身边的资 源、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15 高斯智断瓶中线
复习
温故知新
méi é qìn pā gōng
枚
一枚
额
额头
沁
沁出
啪
啪嗒
恭
恭恭敬敬
困境 炎炎烈日 风马牛不相及
聚焦
聪明才智
复习2
温故知新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高斯在上学的途中,一群人出了一个难题,正 当高斯一筹莫展时,老人的老花镜给了高斯启 发,利用老花镜把太阳光聚集在瓶里的棉线上, 成功解决了难题。人们都佩服高斯的聪明才智。
高思导引六年级知识点

高思导引六年级知识点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年,学生需要掌握并运用许多基础知识点。
在高思导引六年级知识点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学科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语文知识点在六年级语文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文知识点:1. 汉字书写规范:六年级学生应掌握常用汉字的笔画及书写顺序,避免出现写错字的情况。
2. 古代文学作品: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3. 词语搭配:学生需要学习常用词语的搭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数学知识点六年级数学主要涵盖了小数、分数、三角形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数学知识点:1. 小数的运算:学生需要学会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将小数转化为分数或百分数。
2. 分数的运算:学生需要学会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的化简和通分等操作。
3. 三角形的性质: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能够进行简单的三角形的计算和判断。
英语知识点在六年级英语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英语知识点:1. 时态的运用: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时态的用法,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短文,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3. 写作表达:学生需要学会用正确的句子结构和词语,进行简单的写作表达,如描述人物、地点等。
科学知识点六年级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科学知识点:1. 生物多样性: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生物的特点和分类的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光的传播:学生需要学习光的传播规律和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了解光的性质和应用。
3. 简单机械:学生需要了解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机械问题。
总结:通过高思导引六年级知识点,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高思配套讲义

高思配套讲义高思配套讲义第一部分:高考全面解读目标:了解高考的基本信息,包括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分值等,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
1. 高考概况a. 高考是全国范围内举行的一次统一的高中毕业考试,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的主要依据。
b. 高考设置语文、数学、外语和专业科目等不同科目,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
c. 高考分为普通高考和艺术高考两种类型,分别对应普通高中和艺术类高中的学生。
2. 高考科目a. 必考科目i. 语文: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等。
ii. 数学: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iii. 外语: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b. 选考科目i. 科目一:主要考察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包括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
ii. 科目二:主要考察学生的理科综合能力,包括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
3. 高考时间a. 高考通常在每年6月份举行,持续2-3天。
b. 高考时间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有所差异,具体日期由教育部门确定。
4. 高考分值a. 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为必考科目,每科占150分。
b. 选考科目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有所变化,每科占150分。
c. 高考分数按照百分制计算,考试成绩由各科目得分累加计算。
5. 高考制度改革a. 高考综合改革计划于2017年启动,旨在减轻考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考试的有效性。
b. 改革内容包括科目选择的灵活性、考试内容的调整、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等。
c. 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二部分:高考备考指导目标:给予学生备考的具体建议和指导,包括学习方法、复习计划、考试技巧等。
1. 学习方法a. 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习质量。
b.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网络资源等。
c. 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弥补知识的漏洞。
三年级高思杯知识点串讲

5. 修辞 修辞主要考察学生对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常考的几种修辞有:比喻、拟人、排
比、夸张,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例: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 分) A. 露珠晶莹剔透,仿佛一颗颗珍珠装饰在荷叶上。 B. 远看那片盛开的桃花,仿佛一片火红的朝霞。
C. 几十年过去了,老师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D. 春天到了,小草萌发,大地上仿佛铺了一层碧绿的地毯。 答案:C 6. 病句
大家就站在目的地野生公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看到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
人 180 元,小孩半票,1.1 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 孩子的父亲说:“1.3 米。”
“那得买半票了”,我说。 孩子的父亲并不做声,队伍慢慢移近窗口,只听到孩子的父亲对孩子说:“进门的 时候把身子蹲下来。”
高思学校 2014 年
3 年级
知识点串讲
北京市小学生第五届高思杯•360°学习体检
知识点串讲
三年级•语文部分
高思杯是一场综合性比较强的考试,就语文学科而言,一般涉及以下几个大 的板块: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下面,我们就 这几个板块,对今年三年级高思杯语文考试的知识点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希望对 备考的同学能有所帮助。
3 年级
知识点串讲
高思学校 2014 年
C. 不但……而且…… D. 虽然……但是…… ①________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________还是要注意节约。( )
②________今天没有生病,我________不能去欢乐谷了。( )
③很多人喜欢________吃饭,________看电视,这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
2. 古诗文填空 古诗文填空的考查范围和文学常识大体相同,形式上以填空为主。 常考篇目:李白《赠汪伦》、《将进酒》;杜甫《春望》、《春夜喜雨》;王维《鸟鸣涧》、
高思教育语文 一年级课程目录

教学内容教学计划2013学年一年级启航班秋季教学计划课序主题教学内容第一课【国学启蒙】之《幼学琼林·岁时》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节日日期及其风俗习惯;2.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现在我们还保留了哪些风俗习惯;3.让学生懂得要珍惜光阴,要努力学习的道理。
第二课【国学启蒙】之《幼学琼林·求学》1.了解与师生相关的称谓16个、掌握主要成语3个、典故3个;2.能够背诵其中一联文字,并能够把所学的名人故事讲给大家听;3.培养学生继承尊师重教的中华优良传统。
第三课【国学启蒙】之《幼学琼林·天文》1.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并且积累相关的成语典故;2.能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读出句子的节奏;3.培养孩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第四课【国学启蒙】之《幼学琼林·日常》1.了解古代服饰文化,理解“冠”、“布衣”等日常用语;2.通过理解“御食”、“五斗”等词品味古人的饮食文化;3.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第五课【绘本阅读】之《麦先生的旅行》(法)1.坐在艾菲铁塔下的咖啡馆里听着法国人的浪漫故事;2.通过观察图画,体会画中人物的不同心情;3.积累其中的经典句式并学会运用;4.无论生活中碰到多大的困难,人与人之间的爱都能帮助你。
第六课【绘本阅读】之《我的幸运一天》(日)1.一起走进日本,爬爬富士山、尝尝寿司、赏赏樱花;2.感知故事中小猪如何使危险变成幸运的机智;3.体会文中关键词对故事情节突然发生转变的趣味性;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或困难时要多开动脑筋。
第七课【绘本阅读】之《金老爷买钟》(美)1.到美国去旅游,认识美国帝国大厦、自由女神像等;2.明白金老爷家每个时钟时间不一样的真正原因;3.学会通过标点符号感受作者心情,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4.感悟时间的流逝,懂得要从小珍惜时间。
第八课【绘本阅读】之《你很快就会长高》(英)1.听着悠扬的风笛,和优雅的女王做朋友;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概括总结的能力;3.通过理解绘本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4.让孩子明白内心的长大远重于个子长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中的典故之名人篇一.李广(?--前119年)西汉著名将领,擅射,人称“飞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曾一箭射死一只猛虎,以虎头骨为枕。
也曾将巨石误作虎,以箭射之,箭羽没入石棱,足见其射艺和勇力。
李广一生都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作战四十余年。
因智谋超群,骁勇善战,令匈奴闻风丧胆,不敢交战。
李广一生未得封侯,故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说。
公元119年,李广随卫青出征匈奴,战败自杀。
唐诗中常用“飞将军”、“李将军”代称李广,如王昌龄《出塞》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白《悲歌行》:“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常建《吊王将军墓》:“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
刘禹锡《平蔡州三首》:“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高适《塞上》:“惟惜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诗词用典的总结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古代名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歌赋。
每周两次更新。
诗词中的典故之名人篇(二)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班超少年立志,刚入朝时作文官,后投笔从戎,因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班超凭其卓越的政治和经济才能,在管理西域的31年中,正确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不但维护了国家安全,也加强了西域与各族的联系。
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云:“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
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班超投笔从戎是常被后世引用的典故。
唐诗中也作“掷笔”、“弃笔”、“安能事笔砚”、“班超束书”、“班笔掷”等,也常用来指代弃文从武,投身疆场。
如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王昌龄《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使臣书之得已不。
”鲍溶《壮士行》:“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元稹《记怀》:“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
”诗词中的典故之名人篇(三)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军事家。
周瑜随孙策南征北战,助孙策成就大事,深得信任。
孙策遇刺后,周瑜与张昭一起辅佐孙权。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开阔,颇具大将风范。
老将程普不服周瑜少年得志,屡次当面羞辱他,周瑜采取回避态度,不与之计较,终于以自己的才德另程普甘拜下风。
程普感叹:“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而《三国演义》中的心胸狭窄的周瑜则是作者罗贯中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用以突出诸葛亮,绝非真实的周瑜。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周瑜力主抗曹,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乌林打败曹军,是三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赤壁之战以后,他又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并向孙权建议出兵进攻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
可惜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病逝,年仅36岁。
诗词中常称周瑜为“周郎”、“公瑾”,有时作为青年才俊的美称。
如:刘长卿《送崔使君赴寿州》:“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功位已酬。
”王维《同崔傅答贤弟》:“周郎陆弟为俦侣,对舞《前溪》歌《白苎》。
”卢纶《送抚州周使君》:“周郎三十馀,天子赐鱼书。
”李贺《春怀引》:“阿候系锦觅周郎,凭仗东风好像送。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整首词赞颂周瑜,怀古伤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诗词中的典故之名人篇(四)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7)字长卿,四川蓬州人,一说成都人,汉代文学家。
擅鼓琴,他的琴名曰“绿绮”。
司马相如年少时喜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
后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王吉。
临邛县有一位富豪,名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姿容美丽,富有文采,更擅击鼓弹琴,但未及出嫁而丧夫。
司马相如对卓文君思慕已久,趁作客之机,以琴为媒,以歌咏怀:“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
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其措辞大胆热烈,令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后与之一见倾心。
当晚,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投奔司马相如。
不久又自成都返回临邛,当垆卖酒,以迫其父承认她与司马相如的婚姻。
根据这段爱情故事谱成的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唐诗中常以“相如”、“相如赋”称美才子,如杨炯《和刘侍郎入隆唐观》:“汉帝求贤日,相如作赋才”。
以司马相如比喻刘侍郎的文采。
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朝吟左氏娇女篇,夜诵相如美人赋”,以司马相如比康洽的博学。
韩愈《酬别留后侍郎》:“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郤谷先”。
司马相如擅长弹琴,成都有传为司马相如弹琴的琴台。
后世用“相如台”来咏琴,也常借以咏蜀地。
如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相如文君在临邛开设酒肆,文君当垆买酒,相如清洗酒具。
后世把“相如涤器”、“相如蓬门”、“相如穷”、“马卿涤器”等用作文人落魄的典故。
杜甫《醉时歌》有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孟郊《赠转运陆中丞》:“莱子真为少,相如未免穷”,以司马相如的贫困失意自喻。
诗词中的典故之名人篇(五)管乐即管仲和乐毅。
春秋战国时期功勋最卓著的文臣和武将。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有名敬仲,字仲。
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人。
管仲年少丧父,自幼生活贫苦,曾与鲍叔牙合伙经商。
后从军到齐国,经鲍叔牙举荐,官拜上卿。
他在齐进行改革,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
设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作上卿的辅佐。
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编制进行组织。
征税按土地好坏分等,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
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
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管仲被后世称为“春秋第一相”。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
战国末期杰出军事家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曾在燕昭王急于伐齐时深谋远虑,提出“举天下而攻之”的方略,联合楚、魏、赵、韩诸国,终报强齐伐燕之仇。
《三国志》卷十五《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常以管乐自比。
唐诗中常以“管乐”作为对经邦济世之才的称美之词。
如孟浩然《赠何七判官昌浩》:“父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诸君推管乐,之子慕巢夷。
”诗词中的典故之名人篇(六)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
曹植自幼聪慧,十多岁时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
曹操曾认为儿子中只有曹植“最可定大事”,数次欲立其为太子。
但是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触怒曹操。
而他的兄长曹丕很擅矫情自饰,终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中渐居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217年)年被立为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魏王位,曹植开始处处受到限制和打击。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
魏明帝继续像曹丕一样,对曹植进行防范、限制和打击。
曹植在十二年中数次被迁封,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封号陈王。
公元232年曹植抑郁而终,谥号“思”,后人又称他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的作品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其前期与后期的诗歌差异很大,前期作品或表现他贵族公子的富贵生活,或表现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而后期作品则主要抒发他对于自己处境的愤慨和哀怨,以及不甘心被弃置、用世立功的愿望。
曹氏父子合称“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曹植的《七步诗》流传千古,其意义早已超越诗歌本身,而带有深邃的政治内涵,成为权势之争、兄弟相残的真实写照。
“陈王宴平乐”典出《文选》卷二七三《国魏曹植明都篇》,后用作咏宴游。
如李白《将进酒》中名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陈王见袜”、“袜尘”典出《文选》卷一九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唐诗中以歌咏洛神,也用于歌咏美女、女袜。
如韩偓《密意》中有“经过洛水几多人,唯有陈王见罗袜”。
“陈王赋”、“陈王”、“陈王诗”典出《三国志》卷十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唐诗中常用来称美亲王富有文采,如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诗词中的典故之名人篇(七)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友人赠谥“靖节先生”。
浔阳人。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曾做过太守。
陶渊明年幼时家道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寄居于外祖父孟嘉家中。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因出身庶族而备受轻视,于是辞官不仕。
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陶渊明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后因不肯与之同流合污而再次辞官。
安帝元兴三年(404年),投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又因见刘裕铲除异己、谋害忠良,辞职隐居。
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转入将州刺史刘敬宣部下任建威参军。
刘敬宣辞职后,他也随之去职。
同年秋,因叔父陶逵介绍作了彭泽县令,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再次辞官。
从此陶渊明的仕途画上了句号,开始过上“躬耕自资”的生活。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现存一百二十五首,多为五言诗。
内容上可分为咏怀诗、饮酒诗、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兴起者,与谢朓、谢灵运等形成的我国南北山水诗派,对于后来由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的山水田园诗派影响巨大。
陶渊明作为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明显受到玄学思潮的影响。
他的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但追求的并非外物本身,而是心灵之趣。
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像。
后来的作品中常以“陶令”、“陶公”、“陶潜”、“陶靖节”等来代指陶渊明,并用来借喻县令、高士和嗜酒者。
如孟郊《隐士》:“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
”李商隐《菊》:“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李白《赠闾丘宿松》:“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杜甫《遣兴五首》:“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白居易《访陶公旧宅》:“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观园内结社作诗,其中有菊花诗,黛玉《咏菊》诗云:“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探春诗:“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此处“葛巾”暗指陶渊明“葛巾漉酒”之事。
黛玉《菊梦》:“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