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文明白得“咆哮,狞笑”等词语的意思。
2.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领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明白得题目所包蕴的深意。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入情入境,导入课题1.诗歌导入:当2021年那场百年罕见的洪水毫无预兆席卷而来,大地失去了光荣,华厦赶忙变废墟,良田转眼已沧海,难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
在这危险的时刻,最可爱的英雄们驾着冲锋舟四处营救百姓,跳进混浊的狂浪中充当中流砥柱!但是肆掠的洪水依旧把大堤撕开了口子,如猛兽般的洪水一泻千里,所有的交通瘫痪,所有的房屋变成了一座座孤岛,就连回家的路都显得那么的遥远。
洪水啊洪水,你什么缘故这般无情?你看,把我们的家园变成了什么!把我们的校园变成了什么!现在的山村是充满了死亡的恐惧。
就在这时,一群穿穿迷彩服的钢铁战士又显现在我们周围,一瓶水浇灌了我们的心田,一袋米饱含了一段军民鱼水情!让我们永久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2.师:同学们,你们看完那个短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些画面?你想说一些什么?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段关于抗洪抢险的英雄故事,课文中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桥虽窄,却是村子通往别处世界的一条重要的通道。
但是有一天清晨,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怎么说是场如何样灾难的呢?4.学生们交流。
5.师:是啊!这是一场百年洪灾,故事中的主人公让我们无比崇敬!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谈歌一起走进那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人物——老汉(板书:老汉)【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第一要渲染气氛——制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那个环节的设计,我要紧让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险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出现出了如何样的画面?2.学生交流:3.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1)默读,找句子画线。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洪水的凶猛和情况的危急。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村支书的高尚品质。
(2)领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洪水肆虐的场景,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铺垫。
2、感受洪水的凶猛(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2)指名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引导学生抓住“咆哮”“狂奔”“势不可当”等词语,体会洪水的凶猛和可怕。
(4)播放洪水肆虐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洪水的凶猛,加深印象。
3、体会情况的危急(1)思考:在这样凶猛的洪水面前,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2)学生自主阅读,找出相关语句,如:“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3)分析人们“惊慌失措”的表现,感受情况的危急。
4、感悟村支书的形象(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村支书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重点分析村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如:“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3)通过这些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心系群众、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
(4)分角色朗读村支书和小伙子的对话,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5、理解“桥”的含义(1)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2)引导学生理解“桥”不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更是指村支书用自己的身躯为村民筑起的生命之桥。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4篇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6“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对老师工作的形象比喻。
的确,做为一名教师,每一天都会像园丁一样培养人,塑造人。
但做为一名教师,最高的境界是能走进学生心里,催开学生的心灵,让心灵开花。
今天,听了何玉秀老师讲授的《桥》一课,,惊喜地发现,何老师凭着自己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在瞬间走进了学生的心,让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开花。
一、让人性之花在学生心中开放《桥》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
老汉是党支部书记,又是父亲。
面对滔滔的洪水,人们惊慌失措,而老汉却稳如一座山。
慌而不乱的老汉,此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是干部,心中只有群众,这是人性第一美。
当他发出了“是党员的留下”的时候,他想到了他是党员,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是人性第二美。
当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儿子,一把揪住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儿子留在最后,在这一时刻,老汉的人性美达到了高潮,这是人性第三美。
如何让人性美在学生心中扎根、升华呢?何老师没有一处空泛地讲解,而是精心设计了不同的朗读形式,针对不同的朗读内容,让学生自读自悟。
第一读,他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他就像一座山”这一处,让学生通过读,品悟出这座山代指老汉。
他平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像一座山,在困难面前他又是人们的一座靠山!第二读。
他让学生练习朗读:“你还算是党员吗?”因为儿子在老汉心中,不仅仅是儿子,他更是一名党员。
所以,他让学生先用党员的语气读这句话,又用父亲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对比中,学生自然感悟出了老汉内心中的矛盾,更懂得了老汉此时此刻抛弃了亲情,牢记着党性。
第三读,他设计让学生练读“少废话,快走!”当群众安全过桥,仅剩下父子的时候,老汉才想到自己是一位父亲。
这三处读的设计,可见何老师煞费苦心。
三处内容是课文中人性之美的一次次升华。
学生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这种充满着党性与亲情的人性美。
这种对党的热爱,对老汉这位父亲的热爱油然而生。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__的思想感情。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1、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让我们一起看看1——2段,在文中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会怎么做?4、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子,农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毁了,死亡向人们步步逼近,灾难来临了,人们是怎么做的?5、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出路,他们找到了吗?如果大家你争我抢的向木桥涌去,会有怎样的结果?三、细读感受人物形象1、是啊!灾难来临了,人们极度孔慌,一心想着逃生,唯有一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趟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3《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单元第4单元课型精读课文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课题《桥》目标确定依据课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在第二课时中,《桥》这篇课文的教学将继续深入。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将更加注重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的高尚品质,以及如何通过设置悬念和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桥》这篇课文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将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可能难以完全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表达,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高尚人格与可贵精神。
★★★★★核心知识核心能力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桥的结构构成及其作用。
2.学生能够根据桥的使用环境、承重环境、地域特征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桥梁类型。
3.学生能够动手制作一座小型桥梁模型,并能简单分析其结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桥梁构造和结构。
2.桥梁种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桥梁的承重原理。
2.辅导学生完成小型桥梁模型。
三、教学方法1.授课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设计小组合作制作小型桥梁模型。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过哪些桥梁?有何作用?结构构造有何不同?尺寸大小有何不同?2.讲解本课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
第二步、分析桥梁种类(20分钟)1.通过ppt课件简单讲解并列举现行桥梁的主要种类及其特点,包括梁桥、悬链桥、拱桥等等。
2.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讲解并分析不同桥梁类型的选择条件,如承重能力、运用环境、地域特征等等。
第三步、桥的结构构造及承重原理(40分钟)1.讲解桥的基本结构构造,如梁部、桩墩部、墩柱部和桥面等。
2.辅导学生了解桥的承重原理,从桥的梁部开始详细讲解。
3.设计实验活动,设计6个阶段的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桥梁类型缘来龙去脉和承重的重要性。
第四步、设计模型制作(40分钟)1.设计小组。
2.要求学生基于前面讲解的桥的结构构造和承重原理,选择一种桥梁类型,设计并制作一座小型桥梁模型。
3.排列赛道,并用过的器具制作关卡,学生可以放假登台比赛,激发创造力,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桥梁结构。
第五步、总结和课堂复习(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简要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2.确认学生已经掌握桥的结构构造、承重原理及其在不同环境下选择的基本知识点。
3.布置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思考,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教学定位清晰,教学重点明确。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体验活动,更好地去理解桥的构造及其承重原理。
同时,通过自主的小型桥梁制作活动,拓展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体现了课程的趣味性。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感受人物形象。
2.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初步体会小说的情节设置对文章的作用。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环境描写对变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情节设置对文章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篇小小说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是事?二、通过活动,研读课文1活动一:说形象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共产党员的形象?读5,6,7,8自然段,体会到:他是一位有担当的共产党员。
读9,10自然段,体会到:他是一位有智慧的共产党员。
读11,12,13自然段,体会到: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共产党员。
读14,15,16自然段,体会到:他是一位有原则的共产党员。
读18——23自然段。
体会到:他是一位有柔情的共产党员。
总结。
2.活动二:谈环境,论情节。
小说为老汉设置了怎样的难题?(1)时间紧(2)人又多又乱(3)有人不听指挥(4)桥窄体会环境描写和情节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3.活动三:深探究文章哪个地方让我们觉得很意外又合乎情理?通过探究,体会文章的高明之处,前面层层铺垫,结尾既出乎人的意外,又自然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三、拓展:无数个共产党员就是无数座山,无数座桥,就是中华民族挺拔的脊梁,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共产党员!《桥》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学生已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桥》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洪水,以自己的微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13《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桥梁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3.请解释桥梁的组成。
4.请举例说明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和成就。
5.请描述你制作桥梁模型的过程和收获。
参考答案:
1.桥梁的结构主要包括桥台、桥墩、桥面、桥拱等部分,功能是跨越障碍物,连接两段道路,保证交通的畅通。
2.桥梁的分类主要有梁式桥、拱式桥、斜拉桥、悬索桥等。
3.桥梁的组成包括桥台、桥墩、桥面、桥拱、桥墩、桥台等部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3.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更多的激发和引导。
(三)改进措施
4.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和成就包括港珠澳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
5.制作桥梁模型的过程包括设计、制作、测试等环节,收获是加深了对桥梁结构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0日,上午第2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五、教学评价
1.学生对桥梁结构的了解程度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我国桥梁建设成就的认识和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桥》。
齐读课题。
2、快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老汉)在山洪暴发的黎明,指挥一百多村民通过小桥撤退,最后他和儿子(都牺牲)了。
二、感情读文、体会老汉的精神品质
(一)、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描写老汉有关的语句,边读课文边注上简短的旁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1、学生汇报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A.从站着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老汉很沉着)
B、读一读这个句子,如果读的不好,纠正读
老汉清瘦的脸上躺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A、从老汉的表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着急)
B、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可能在想什么呢?(只有有秩序的排队,疏散,撤离得才快些)
C、像一座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镇定、)
D、该怎么读这句话?(读得坚定有力)
E、齐读这句话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党员排在后边,那谁排在前面先走?(群众)
从老汉的语言描写中,你有什么体会?(老汉大公无私)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读了这句,你体会到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
(2)当时的情况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把语句中的“小伙子”换成“他的儿子”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什么?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把句子中的“小伙子”换成“他的儿子”读一读。
当时的情况又是怎么样?
(2)从老汉的“推”字当中你又体会到什么?(爱自己的儿子)
二、从山洪的凶猛感受老汉的精神
(一)课文中出了除了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之外,还写了什么?写了山洪。
把描写雨大和山洪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
写?
1、学生汇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
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狰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从第一自然段的“像泼。
像倒。
”你发现了什么?
(四个字两句话)
3、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之为短句。
师板:短句。
短句可以增强气势。
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读一读,如果读得不好,纠正读。
(有力,并猛)
4、读一读描写山洪的这六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洪水的凶猛板书:凶猛)
5、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想想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小组间交流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运用了比喻、拟人、像野马形象的说明了洪水的猛、狂。
跳舞是说优美的舞蹈吗?其实也是在形象的说明了洪水的疯狂、放肆,令人畏惧,胆战心惊。
把人们逼近死亡。
这样的句子的写法叫反讽。
)
6,有感情的齐读。
7、老师引导读
(1)在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在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老汉却——————
(3)死亡在洪水的狰狞笑声中逼近,老汉却————
8、过度、从这样凶猛的洪水中更加衬托出老汉是个沉着稳重临危不乱大公无私的人,此时此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
我们一起读读故事的结尾吧!老太太来祭奠会对丈夫和儿子说些什么呢?
老伴啊,乡亲们都说:————————————————————————————,——————————————————————你听到了吗?”
“儿子啊,虽然你走了,但是————————————————”
三.桥的含义
1、如果让你给桥取个名字,叫什么桥?为什么?
四.拓展
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