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文明白得“咆哮,狞笑”等词语的意思。

2.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领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明白得题目所包蕴的深意。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入情入境,导入课题1.诗歌导入:当2021年那场百年罕见的洪水毫无预兆席卷而来,大地失去了光荣,华厦赶忙变废墟,良田转眼已沧海,难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

在这危险的时刻,最可爱的英雄们驾着冲锋舟四处营救百姓,跳进混浊的狂浪中充当中流砥柱!但是肆掠的洪水依旧把大堤撕开了口子,如猛兽般的洪水一泻千里,所有的交通瘫痪,所有的房屋变成了一座座孤岛,就连回家的路都显得那么的遥远。

洪水啊洪水,你什么缘故这般无情?你看,把我们的家园变成了什么!把我们的校园变成了什么!现在的山村是充满了死亡的恐惧。

就在这时,一群穿穿迷彩服的钢铁战士又显现在我们周围,一瓶水浇灌了我们的心田,一袋米饱含了一段军民鱼水情!让我们永久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2.师:同学们,你们看完那个短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些画面?你想说一些什么?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段关于抗洪抢险的英雄故事,课文中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桥虽窄,却是村子通往别处世界的一条重要的通道。

但是有一天清晨,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怎么说是场如何样灾难的呢?4.学生们交流。

5.师:是啊!这是一场百年洪灾,故事中的主人公让我们无比崇敬!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谈歌一起走进那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人物——老汉(板书:老汉)【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第一要渲染气氛——制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那个环节的设计,我要紧让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险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出现出了如何样的画面?2.学生交流:3.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1)默读,找句子画线。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本模板】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本模板】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卢莹莹授课时间:2014/5/21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和人们惊慌失措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3、初步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以及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谈话:回忆学过的关于“桥”的课文;欣赏一组桥的图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复习词语,归纳共同点板书:人们洪水老汉4、谁能看着这些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洪水肆虐1、师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黎明,请同学们翻开书第78页,配乐齐读课文2、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回顾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3、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的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4、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边读边想想画面.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5、体会比喻、拟人的神奇效果6、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齐读)7、归纳写法上的特点8、观看洪水视频,感受一下洪水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

9、小结三、体会村民惊慌出示3、(齐读)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1、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惊慌)从哪些词感受到的?2、那此刻这窄窄的木桥在人们的心中变成了什么?(预设:救命桥生命桥救命的稻草唯一的道路……5、同学们,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6、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四、品读描写老汉语句,体会老汉崇高精神1、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2、老汉长相如何?课文中只用了一个词语。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洪水的凶猛和情况的危急。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村支书的高尚品质。

(2)领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洪水肆虐的场景,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铺垫。

2、感受洪水的凶猛(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2)指名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引导学生抓住“咆哮”“狂奔”“势不可当”等词语,体会洪水的凶猛和可怕。

(4)播放洪水肆虐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洪水的凶猛,加深印象。

3、体会情况的危急(1)思考:在这样凶猛的洪水面前,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2)学生自主阅读,找出相关语句,如:“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3)分析人们“惊慌失措”的表现,感受情况的危急。

4、感悟村支书的形象(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村支书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重点分析村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如:“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3)通过这些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心系群众、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

(4)分角色朗读村支书和小伙子的对话,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5、理解“桥”的含义(1)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2)引导学生理解“桥”不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更是指村支书用自己的身躯为村民筑起的生命之桥。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__的思想感情。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1、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让我们一起看看1——2段,在文中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会怎么做?4、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子,农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毁了,死亡向人们步步逼近,灾难来临了,人们是怎么做的?5、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出路,他们找到了吗?如果大家你争我抢的向木桥涌去,会有怎样的结果?三、细读感受人物形象1、是啊!灾难来临了,人们极度孔慌,一心想着逃生,唯有一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趟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出示以下词语咆哮狞笑放肆狂奔势不可当师:谁能来读读?请一名同学师:这几个词语在课文中是描写什么的?(洪水)师:看到这几个词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可怕,意想不到)师:当我们把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想时,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完整的画面,就会对这场洪水有更深的感受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个特殊的黎明时刻,走进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肆虐的洪水。

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师:现在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感受到………师: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瓢泼大雨)师:除了让你感受到雨大,还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急)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师:继续交流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我从这句话体会到山洪来势凶猛,无法阻挡。

感受到………师:你能把山洪怒吼的那种气势读出来吗?师:第一组同学读,(生读)两组同学读,全班同学读师: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洪水的猖狂。

师:这是一支怎样的舞蹈?生说。

师:这分明就是一支死亡之舞啊,请你来读一读。

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狞笑是怎样的笑?生:凶恶、恶狠狠的师:那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感觉心惊胆颤。

生感情朗读师:有谁能把洪水在逼近的感觉给咱们读出来?生读生: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课件出示这五个句子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五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是比喻句,后四句呢?生:拟人句。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生1:能把洪水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2:把洪水的肆虐描写得生动形象师: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文字的形象、生动以及洪水的可怕。

老师激情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感受人物形象。

2.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初步体会小说的情节设置对文章的作用。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环境描写对变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情节设置对文章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篇小小说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是事?二、通过活动,研读课文1活动一:说形象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共产党员的形象?读5,6,7,8自然段,体会到:他是一位有担当的共产党员。

读9,10自然段,体会到:他是一位有智慧的共产党员。

读11,12,13自然段,体会到: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共产党员。

读14,15,16自然段,体会到:他是一位有原则的共产党员。

读18——23自然段。

体会到:他是一位有柔情的共产党员。

总结。

2.活动二:谈环境,论情节。

小说为老汉设置了怎样的难题?(1)时间紧(2)人又多又乱(3)有人不听指挥(4)桥窄体会环境描写和情节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3.活动三:深探究文章哪个地方让我们觉得很意外又合乎情理?通过探究,体会文章的高明之处,前面层层铺垫,结尾既出乎人的意外,又自然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三、拓展:无数个共产党员就是无数座山,无数座桥,就是中华民族挺拔的脊梁,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共产党员!《桥》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学生已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桥》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洪水,以自己的微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复习朗读,导入新课1、(播放洪水画面)上节课我们读了《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桥),理解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洪水的迅猛。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场景,再次感受人们所面临的危急情势。

(点击,在画面上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齐读句子。

2、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

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板书:村民),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板书:老汉)。

让我们继续与文本对话(示意学生拿起书),去感受老人的人格魅力,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画下令你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把你感动的原因写在句子旁边。

2、学生自主研读,写批注。

教师巡视。

3、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课件分别出示句子)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学生读7、8、9自然段)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

“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齐读句子后,学生再举手发言,继续谈下面的句子。

)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学生读10、11、12、13自然段)说话简单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在这里相机板书:党员、群众)(指导有感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集锦(9篇)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集锦(9篇)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集锦(9篇)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案可以加快教师进入教学状态的进程,网络上有没有优质的教案可以借鉴呢?编辑通过您的要求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资讯:“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也请不吝分享给周围的朋友共同成长!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3、情感:学习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阅、收集天文知识、图片。

2、学生观察星空,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张衡是汉朝人,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小朋友很会读课文,确实张衡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长大后成为了著名的天文学家,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2、齐读第6自然段:长大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小时候的他又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数星星的孩子》。

二、学习1、2、3自然段1、学习第1自然段第1句,体会夜空的美丽:(10分)(课件出示星空图):请小朋友看,你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生说。

⑴这星空真美啊!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找找描写美丽星空的句子,用“──”划下来。

⑵请一生反馈,(课件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真巧,我也划了这一句。

⑶谁能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先试试看。

⑷逐个请学生站起来读一读。

师评价。

(你读得真美;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样;我听出来了,你的星星真多;你的星星很美;你的星星最亮了。

)小朋友个个是朗读高手,真棒!读读这两句,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①(星星很美或很亮)是的,这里的星星就象──珍珠一样美/亮。

珍珠是什么样儿的?(珍珠是一颗颗的,很有光泽)所以这里是把星星比作──珍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卢莹莹
授课时间:2014/5/21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和人们惊慌失措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3、初步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以及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谈话:回忆学过的关于“桥”的课文;欣赏一组桥的图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归纳共同点
板书:人们洪水老汉
4、谁能看着这些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洪水肆虐
1、师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黎明,请同学们翻开书第78页,配乐齐读课文
2、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回顾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
3、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的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4、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边读边想想画面。

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
5、体会比喻、拟人的神奇效果
6、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齐读)
7、归纳写法上的特点
8、观看洪水视频,感受一下洪水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

9、小结
三、体会村民惊慌
出示3、(齐读)
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1、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惊慌)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2、那此刻这窄窄的木桥在人们的心中变成了什么?(预设:救命桥生命桥救命的稻草唯一的道路……
5、同学们,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6、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四、品读描写老汉语句,体会老汉崇高精神
1、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
2、老汉长相如何?课文中只用了一个词语。

(清瘦)
课件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3、自己读——提问:清瘦的老汉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板书:像一座山)
4、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让你感觉老汉像一座山?(盯!)怎样看是盯着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老汉的目光是怎样的?
学生理解:老汉目光的犀利、严肃、威严、冷静、沉着、镇定┄
5、我们沉着地来读读这段话。

6、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快速的默读课文的第7到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思考理解,做好旁注。

①灾难面前,老汉是如何对待自己的?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②灾难面前,老汉又是如何对待群众和党员的?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③灾难面前,老汉又是如何对待亲生儿子的?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出示8: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a 你从哪几个字看出老汉爱自己的儿子?(吼、推)对比揪和推
b从这里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课件:不徇私情)
c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儿子推上木桥的?“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7、猜想老汉想喊什么?
8、做课件练习,齐读描写老汉的句子
9、小结
四、小练笔
1、指名读结尾(课件)设置悬念,这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

适时总结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最想对老支书说点什么吗?
五、再读课题,理解含义。

同学们,让我们再齐读课题。

此时,你认为课题“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桥吗?你认为是一座怎样的桥?(板书:生命桥)
六、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是啊,老汉是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是一座桥,一座党员和群众之间用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桥。

同学们,让我们用这首诗来祭奠老汉的英灵吧!请大家怀着对老汉的那份崇敬大声地读。

七、作业
1、出示搜集的感人故事,让生搜集身边发生的令人感动的故事
2、总结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八、总结:最后请同学们起立,以一首歌来结束本课的学习,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桥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记住这位了不起的像一座山一样的老汉。

(课件)
九、板书设计
16 桥
生命桥
人们洪水老汉
惊慌肆虐像一座山
《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东塘小学卢莹莹《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天黎明,一个村庄突遭洪水侵袭,一百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

而老汉——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却站在桥头沉着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

故事非常感人。

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两条线来展开。

我以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

再来读,紧张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老汉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

我自然地以老汉的言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

学生很快地找到描写了老汉的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通过“冲、揪、凶得像豹子、”等词的体会,学生也就体会到了老汉的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再来讨论老汉可能会喊些什么,学生也都能说了。

对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汉的一揪一推,更是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整堂课来讲,通过自读自悟,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理。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所以到最后,学生也说出了这其实是一座“生命桥”、“希望桥”、“救命桥”、“感人桥”……
这一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语言表达不够简练,课文的高潮部分还欠
火侯,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等不足以外,还有一处值得重视,如果把98年抗洪救灾,08年的共抗雪灾地震中的感人情景,声情并茂地、入情入境地讲述后,再来读这重点句段,那味道就不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