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总结
强夯总结报告,推荐文档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批准:审核:编制:山东枣菏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一分部二○一七年十月目录1 一、施工说明........................................................................................................1二、设计要求及施工参数...................................................................................三、投入的人员、机械 .......................................................................................12四、施工过程........................................................................................................五、质量控制要点................................................................................................55 六、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5 七、成果 ................................................................................................................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工程简介强夯施工首件工程选在滕州北互通K0+367~K0+407段,本段为K0+427.03分离式立交0#台侧的桥头路基处理,处理宽度为61米,长度为40米,面积为2440m 2。
强夯检测方案总结

强夯检测方案总结强夯检测方案是为了应对网络空间中的强制夯实攻击而设计的一种安全防护机制。
强制夯实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DDoS)是指恶意用户利用多个合法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发起攻击,通过大量的流量或请求占用目标系统的带宽或资源,导致目标系统无法正常提供服务。
为了及时、准确地检测和应对这种攻击,需要采用一套完善的强夯检测方案。
一、基于流量分析的强夯检测方案1.流量特征分析:通过对流量包进行深度解析和特征提取,检测出与正常流量不符的异常特征,例如流量大小、数据包个数、数据包的生命周期等。
通过建立流量策略模型,可以对异常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强夯攻击。
2.流量预测分析:通过对正常流量的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流量峰值和波动情况,当实际流量超过预测结果的阈值时,即可判断可能遭受到强夯攻击。
通过实时监测和与预测模型的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流量,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异常流量检测:通过对流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异常检测,发现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常分布。
例如,当其中一网络节点的流量远远高于其他节点,或者其中一时间段内的流量较平常增加了很多,就可能存在强夯攻击。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流量数据进行分类和异常检测,可以提高强夯攻击的检测准确性和实时性。
二、基于资源利用率的强夯检测方案1.CPU利用率分析:通过监测目标系统的CPU利用率,发现异常的CPU负载。
由于强夯攻击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并且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进行攻击,因此系统的CPU利用率会异常升高。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CPU利用率,可以及时发现强夯攻击的存在。
2.带宽利用率分析:强夯攻击会导致目标系统的带宽被完全占满,无法正常提供服务。
通过监测目标系统的带宽利用率,发现异常的带宽占用情况。
当带宽利用率达到预设的阈值时,即可判断可能遭受到强夯攻击。
3.内存利用率分析:强夯攻击会占用大量的系统内存资源,导致系统的内存利用率异常升高。
强夯质量控制要点

强夯质量控制要点强夯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利用重锤或者振动器对地面施加冲击或者振动力,以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进行强夯施工时,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强夯质量控制的要点:1. 地质勘察与设计:在进行强夯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等信息。
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合理的设计,确定强夯的施工参数和方案。
2. 施工设备与材料:选择合适的强夯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同时,使用符合规定标准的材料,如夯击板、填充材料等,以保证施工质量。
3. 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和安全意识,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施工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施工现场应有专人负责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4.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强夯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清除障碍物和杂物。
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处理,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夯击板的下沉深度、夯击次数、夯击频率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力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施工后的检测与验收: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强夯区域进行检测和验收。
通过地基承载力测试、沉降观测等手段,评估施工效果,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7. 安全措施与环境保护:在强夯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意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设置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8. 施工记录与报告:在施工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施工参数、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果等信息。
同时,及时编制施工报告,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和总结,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以上的强夯质量控制要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强夯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地基处理的效果和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以满足实际需求。
强夯试验段总结范文报告范文

强夯试验段总结范文报告范文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一、总结目的我标段地处属Ⅵla区河套副区,地面较为平坦、广阔。
全线在河沟中表层发育砂层、且水位较浅,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性,线路区部分段落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砂土液化,液化等级由轻微~严重;路基段内当液化土层厚度在1.0-4.0m时,采用强夯+砂砾垫层进行处理。
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与均匀性,减小工后沉降。
遵照设计图纸要求,对砂土液化厚度在1.0-4.0m的路基采用强夯,进行补强。
通过K18+660~K19+300段落内选取一段进行试验段的强夯施工来确定强夯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收集施工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参数,为下一步路基强夯施工提供现场控制依据。
二、强夯试验段工程概况及施工组织1、试验段工程概况试验段选定在K18+660~K18+710段进行,满足试验段长度要求(长度不小于50m且强夯段无涵洞或其它构造物),长度为50m。
2、路基强夯试验段的施工组织K18+660~K18+710段路基处理范围内强夯增强试验,收集强夯相关数据。
试验施工的时间安排及工作内容为:2022年3月15日~2022年3月20日施工准备:落实安排施工作业人员、机械,场地平整;测量组放线确定边线及标高。
2022年3月21日~2022年3月29日按设计图纸要求对试验段路基进行强夯处理,强夯完成以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及沉降观测数据整理。
2.1试验段人员分工试验段施工前成立了试验段领导小组,由总工程师主持,参加试验路段工作的人员分工见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
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序号姓名职务职称责任1赵根根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工作2石建华副经理高级工程师负责施工管理工作3赵栋副总工程师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工作4吴利军力工程部长高级工程师负责技术方案编制5王巧玲质检部长高级工程师负责施工中的质检6牛杰路基工程师工程师负责方案的实施及参数整理收集、7李顺福测量队队长工程师负责试验段测量工作8张晓刚试验室主任工程师负责试验段试验工作9弓钰光领工员工程师负责机械调动及组织施工10马泽灵安全部长工程师负责试验段的安全施工2.2强夯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情况2.2.1机械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首件强夯施工总结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施工工艺 (1)(一)施工准备 (1)(二)施工方案 (1)1、强夯施工方法 (1)2、强夯施工流程 (2)3、强夯施工工艺 (2)三、施工总结及注意事项 (3)1、施工总结 (3)2、注意事项 (3)首件软土路基(强夯置换)施工总结K72+845-K72+960段作为路基强夯工程的首件工程,通过施工该首件工程,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艺,确定了最少夯击次数,确定了平均累计沉降量值,为强夯工程大面积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工程概况K72+845-K72+960段原地面采取强夯的方法处理。
施工时间:2011年3月15日至2011年3月31日。
二、施工工艺(一)施工准备1、清理、平整场地:在试验段夯实前,对原地面进行清表处理,并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K72+845-K72+960段进行恢复中桩,确定路基强夯宽度。
(二)施工方案1、强夯施工方法强夯分三遍进行,主夯一遍,按夯锤直径的2.5倍间距方格网跳夯,主夯的间距应不小于3米,最后两遍的满夯(单点夯击能800KN.m),互相搭夯不小于1/4夯锤直径。
单点夯击能主要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以消除地面下5-6m以内土层的湿陷性为原则,夯击后对上部震松土层碾压至规定压实度。
主夯合格规定判定: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单点夯击次数不小于5击;满夯合格标准判定,最后一击沉降量小于2cm控制。
夯击平面示意图如下:强夯机就位开始锤击,按要求夯击落距11m,锤重18T,保证夯击能量达到2000K N·m,先夯击上图空白的夯击点,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停止夯击。
每个夯击点夯击3锤的合格率为18.2%,每个夯击点夯击8锤的合格率为93.2%,每个夯击点夯击12锤的合格率为100%,空白点全部夯击完后,把地面大致整平,间隔时间5天后,再夯击阴影部分点,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时停止夯击,夯击结束后,再将原地面大致整平,进行满夯。
强夯试夯总结

陆域强夯试夯总结一、试夯概况1.1试验简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已回填开山石形成的陆域Ⅰ区直接采用强夯加固,强夯面积37673.1㎡,强夯法加固施工前应进行典型施工试验,根据典型施工结果调整设计参数。
典型施工面积不小于50m×50m。
1.2试验依据施工图纸;《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1-2012)二、试夯目的根据设计提供的初步参数,进行现场试夯。
试夯后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测强夯效果,以确定最佳夯击能、夯击间距、单夯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
三、试夯参数3.1 典型试验区选取我部选定试夯区域于3#堆场临近横三路处,对该场地进行试夯。
试夯区域大小为50×50=2500平方米,地面标高约9m。
试夯区场地坐标如下:3.2 夯点布置点夯夯点布置为正方形,夯点间距3.5m,普夯要求夯印搭接1/4锤底直径。
如图:图3.2-1强夯夯点布置图图3.2-2普夯夯点布置注:图中①为第一遍强夯夯点,②为第二遍强夯夯点四、设计要求(1)强夯每夯点夯击次数及收锤标准强夯夯能为3000KJ,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普夯。
夯锤底面积不小于4.0㎡,夯点间距3.5m。
每遍点夯夯击次数不少于10击并且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普夯采用搭接夯,普夯能量1000KJ,每点夯击6击,搭接部分不小于夯锤锤经1/4,强夯始夯标高为地基处理交地标号+夯沉量(3000KJ强夯区沉降量暂考虑为80cm,在施工过程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再调整夯面标高)。
(2)强夯施工前,将测量基准点设在受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根据设计要求对夯点进行测放定位,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夯点应有明显的标记和编号。
(3)强夯完成平整场地后,应采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至设计标高。
碾压遍数6~8遍(来回为一遍),碾压行与行之间应重叠40~50mm,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100~150m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静宁强夯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地基加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强夯法作为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以静宁地区某工程项目为例,详细介绍强夯工程施工过程。
二、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静宁某住宅小区地基加固工程2. 工程地点:静宁县某住宅小区3. 工程规模: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4. 工程特点:地基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高,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5. 工程要求:确保地基加固效果,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要求三、强夯法原理强夯法是一种利用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对地基土进行强力冲击,使土体产生压缩、密实,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地基加固方法。
强夯法的主要原理如下:1. 冲击波作用:重锤落下时,产生的冲击波传递到地基土中,使土体产生压缩、密实。
2. 振动作用:冲击波在土体中传播时,产生振动,使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形成稳定的结构。
3. 应力松弛:冲击波在土体中传播过程中,土体颗粒间的应力逐渐松弛,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四、强夯工程施工流程1. 施工准备(1)现场勘察:了解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下管线等情况,确定施工方案。
(2)施工图纸: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强夯施工范围、施工顺序、施工参数等。
(3)施工设备:准备强夯设备,包括重锤、起重机、夯锤、液压系统等。
(4)施工人员: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2. 施工步骤(1)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强夯施工范围,进行测量放样。
(2)设置夯实点: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夯实点,确保夯实点均匀分布。
(3)吊装重锤:将重锤吊装到预定位置,确保重锤垂直落下。
(4)夯实:启动起重机,将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进行夯实。
(5)检查:夯实完成后,对夯实效果进行检查,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6)重复夯实:对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区域进行重复夯实,直至满足要求。
3. 施工参数(1)夯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夯实次数。
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总结

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总结强夯施工是一种主要用于路基加固和地基改良的一种施工技术。
通过将夯锤不断地自由落体击打到地面上,使地下土壤较为均匀地受到冲击而达到加密的目的。
夯锤自由落体冲击地面,产生的冲击力会引起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位移与碰撞,从而使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填充与土壤中的空隙,达到它们在更紧密的状态下的存在。
根据夯锤的不同形状和质量,冲击的能量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对于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的总结。
1.正确定位和设计: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与测量,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合理设计施工方案。
合理的夯锤布置和夯击次序是施工成功的关键。
要确保锤击边界的一致性,以免出现遗漏或重复强夯的问题。
2.夯击参数的选择:夯击力和冲击频率是夯锤施工的重要参数。
夯击力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夯击频率的大小不仅与夯锤的性能有关,还与土壤的湿度有关。
湿度较高的土壤夯击频率宜较高,湿度较低的土壤夯击频率宜较低。
3.施工控制要点: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夯击次数和夯击重数,以保证施工质量。
在夯击过程中,要注重夯锤的冲击位置和夯深度的控制,避免发生跳锤,以免影响施工效果。
4.施工质量检查:强夯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
一般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夯击测试和孔隙比测试等方式来评估夯实效果和加固效果。
如果发现存在不合格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5.安全措施:在强夯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
施工人员应正确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夯击过程中,要确保施工区域内无杂物和无人进入,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强夯施工是一种有效的路基加固和地基改良技术。
通过合理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地基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延长路基使用寿命和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河北徐水至涞源(冀晋界)段第21标段高填方路堤强夯专项方案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荣乌高速公路徐水至涞源段第21标段项目经理部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河北徐水至涞源(冀晋界)段施工技术方案申报批复单承包单位: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合同号:LJSG-21监理单位: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号:监表07注:重大施工技术方案须经总监办、业主审批,一般方案由驻地办审批。
目录1编制依据 (5)2工程概况 (5)3 工程数量 (5)4 施工总体规划 (6)5 人员配置 (6)6 机械配置 (6)7路基强夯施工 (7)7.1 作业准备 (7)7.2 施工参数确定 (7)7.3 工艺流程 (8)7.4 施工方法 (8)7.5 注意事项 (9)8 雨季施工 (9)9质量保证措施 (10)10 安全文明施工 (11)1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荣乌高速设计变更图》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JG 79-20025)、《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标准化指南》路基部分2工程概况1)概况k99+335-k99+523高填方路堤位于保定市涞源县银坊境内,设计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分离式路基,路基宽度14.25m。
填方高度大于15m的路堤清表后,先强夯处理再填筑路堤。
填方路堤分成碾压后,每5m强夯一遍增强补压。
2)、地形地貌与水文路线走廊带经过地区大的地貌单元为太行山山地,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从东至西地面高程呈逐渐上升趋势。
地形地貌较复杂,河谷较发育,沟壑纵横,地形切割较强烈,路线走廊带跨越地貌单元位于来源县城周围,为山间盆地,四周高山环抱,盆地地形开阔,地面起伏不大。
地貌为构造侵蚀、剥蚀低山重丘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表为2m-7m碎石,主要分布与山坡山脚等地带,下伏6m-12m 强风化花岗岩,未见地下水。
3 工程数量本合同段路基强夯工程量见下表:表2.1 路基强夯工程数量表4 施工总体规划标段内共有路基3.5km,其中营尔岭隧道进口处K99+335-k99+500为高填方路堤,基底进行强夯处治,且路堤分层碾压填筑后,每隔5m进行强夯增强补压。
基底路基强夯同填方路堤一个作业队施工,由于强夯的路基段数量不大,可以依次进行施工。
5 人员配置表5.1 路基施工队强夯施工人员配置计划表6 机械配置表6.1 施工队路基强夯施工机械配置计划表7路基强夯施工7.1 作业准备⑴施工前,研究工程地质报告,画出强夯平面示意图,进行场地场地平整,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出场地高程。
⑵施工现场周边排水沟保证畅通,防止积水。
⑶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出夯前锤顶标高。
7.2 施工参数确定强夯施工参数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要求来确定。
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选择不小于500m2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试夯,以确定相应参数。
主要参数有:单点夯击能、夯击遍数、夯击间隔时间、夯点布置及夯锤高度等。
⑴夯击能单点夯击能:2000knm,锤重20t,直径2.3m。
⑵夯点布置与夯击次数主夯点布置按6m×6m正方形插当法布置,每个夯点击数为3-5击,第一遍夯点使能量传递到深处,第二遍夯点布置于第一遍夯点中间,最后以以前夯击能的一半能量满夯一遍,满夯时夯点彼此搭接1/3。
在强夯大面积施工中,布点应在边坡位置设置夯击布点的控制桩或采取对边线位置的坐标进行记录。
强夯连续两锤总沉降量不大超过10cm,两锤之间的沉降差不超过5cm作为终夯标准。
其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
⑶夯锤落距的确定第一遍和第二遍选用夯锤落距10m,单点夯击能:200kn*10m=2000knm,满足要求;第三遍满夯选夯锤落距5m,单点夯击能:200kn*5=1000knm,满足要求。
⑷夯锤落距高度等工艺参数根据试验段结果进行调整,调整后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大面积强夯。
7.3 工艺流程图7.1 强夯处治施工流程7.4 施工方法⑴清除所有地下障碍物和地下管线,并平整施工场地,测量场地高程,使场地达到强夯设计起夯面高程;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于基岩顶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设内倾4%的横坡。
⑵测定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按夯锤接地轮廓线用石灰圈点标识;⑶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校脱钩高度,用脱钩绳定死脱钩位置高度;⑷测量夯前锤顶标高;⑸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再次测量锤顶标高,若发现因坑底倾斜面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⑹重复步骤⑸,按设计规定的夯点击数和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⑺换夯点,重复步骤⑶~⑹,完成第一次全部夯点的夯击;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⑼根据夯点情况,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次数,遍数及夯后整平工作,最后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后,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7.5 注意事项⑴当地表覆盖层厚度小于2.5m时且处于陡坡时,应清楚表层覆盖土,其中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于基岩顶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
⑵在点夯时,要对每一夯点的能量、夯击次数、每次夯坑陷量、夯击坑周围图的隆起量及埋设测点要进行量测和记录,并注意夯击振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点夯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满夯。
⑶对于碎砾石土、砂土可连续夯击,夯坑的累积夯沉量每大于50cm后应往夯坑内抛填填料,填料可为块石、片石、碎石、砾石等坚硬的粗颗粒材料,单轴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最大粒径不大于30cm,且粒径超过25c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30%。
⑷点夯时要保证夯锤的下落高度,确保夯击力。
满夯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满后快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进行,并要求夯击面积重叠1/3。
⑸强夯施工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返工或换填处理。
⑹强夯施工必须专人指挥。
机械作业时,配合作业人员严禁处在机械作业和行走范围内,配合人员在机械行走范围内作业时,机械必须停止作业。
强夯施工前,必须检查强夯对施工场地周围的建筑物是否有影响,如存在不良影响,必须采取隔震、防震等措施,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一般的安全距离为30-50m,若施工地点临近台、涵、挡墙等构造物,先对路基进行强夯后再施做构造物。
⑺终夯的判断标准:连续两锤总沉降量不大超过10cm,两锤之间的沉降差不超过5cm。
8 雨季施工⑴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
⑵根据总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明沟排水方向,按规定挖好明沟排水,以确保施工i质量。
⑶对强夯区域及时进行表面碾压。
⑷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虚土上或低洼处作业,同时应进行试夯,将夯锤吊离地面1m左右往返起落数次,确定稳妥后,方可进行强夯。
9质量保证措施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工程,为确保施工质量,就本工程特点而言,特相应制定以下措施:⑴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三级管:第一级为具体操作班组质量员;第二级为是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员具体实施,负责对第一级管理人员的现场监督和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并负责内业和归档;第三级为公司总负责,工程部具体实施,对第二级管理监督检查。
⑵施工前必须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和施工方案的交底工作,使每一位施工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和职责要求,确实做到思想落实、施工组织措施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控制除执行设计施工图的有关要求外,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及规范要求组织施工。
⑶建立严格的质量人员岗位责任制,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
⑷施工必须严格遵循ISO9002标准,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⑸对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必须经鉴定合格才能使用。
做好测量控制点引进和轴线、水准点测放工作。
测放强夯夯位及测量每遍夯前夯后标高,并完成复测检查工作,及时通知技术负责人复核签认。
⑹在地基处理强夯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及技术规格书要求施工,保证夯击能量、夯击间距、夯击遍数,每遍夯击间隔时间等工艺、参数正确无误。
⑺夯击时夯锤对中要准,夯锤应保持平稳,不允许错夯和漏夯,及夯坑底面倾斜。
放吊钩速度不能过快,确保夯距及夯锤平稳。
⑻测量员认真记录每个夯点的夯击量和测量每击夯数量,发现异常情况及中交一公局荣乌高速强LJSG-21标强夯施工方案时报告。
⑼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资料汇编、收集、整理工作。
资料文件报批审核,质量检验单的批复,工程测量及其它检测的实施,复核均应请监理予以审查、认可和旁站监督。
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查验,隐蔽工程的验收、设计变更、工程竣工的验收等,均应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10 安全文明施工⑴路基施工现场宜采用封闭式管理,现场出入口应悬挂“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禁止标志。
⑵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状态良好。
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
设备应安全可靠,运转正常,严禁带病作业。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机械(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清洗。
路基施工机械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大型机械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一机一人专职防护,做到“五个一”,即一机、一人(专职防护)、一本(机械施工日志)、一牌(设备标识牌)、一证(机械操作证)。
每台机械都必须悬挂机械设备标识牌。
②施工现场安装、拆装大型施工机械时,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单位负责人、安质部长、安全(设备)主管工程师应到场把关。
转场时,应有“专项方案、专项检测、专项见证、专项放行、专项检查”。
技术负责人、领工员、安全员、技术员及监理员要现场把关。
不得安排大型施工机械夜间转场、移机。
大型施工机械作业时,现场必须有领工员、安全员、技术员、监理员等有关人员把关。
③正在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在醒目位置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示牌(安全操作规程)。
在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和施工现场出入口,应设置禁止和警示标志。
④机械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前,应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检查,作业中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酒后上岗或连续疲劳作业,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并做好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