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2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全文赏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全文赏析

《济南的冬天》全文赏析写作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重点知识点拨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来到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点明地点,节令。

告诉读者,它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

因此他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齐鲁大学已经“作古”,她留下的那些典雅、古朴、大方、充满了异国风情的校舍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一道不可多得的美丽风景。

和煦的春日行走期间,似依稀可见“保罗楼”丰盛的早点,教师学生一边“学说英语,分享社交和查经活动”。

齐大还聚集了大批文化和教育界的名流,他们共同涵养了齐大的文化精髓。

1930年8月,作家老舍到齐大任教,住在南新街一个四合院。

在这里老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大明湖》《牛天赐传》等。

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

“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在北中国的冬天”这一修饰语也十分重要,因为温晴的天气是许多地方都有的。

而“在北中国的冬天”中隐含了“理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

这一段四句话,三组对比。

第一句用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的没有大风对比。

精 《济南的冬天》课内阅读2(含答案)

精 《济南的冬天》课内阅读2(含答案)

课内阅读【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

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

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

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

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

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

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

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

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

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

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

羡慕死诗人呀!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__________的水,乙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的水。

2.甲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乙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2)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4.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

”有什么不好?参考答案:1.冬天秋天2.温柔多情甜美3.(1)总结性地写了冬天济南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秋天济南的美好。

2-济南的冬天-原文+注释

2-济南的冬天-原文+注释

2、济南的冬天老舍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2(第1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2(第1课时)

《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3.感受济南的冬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联系前文,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大家由春天能想到哪些相关的词语或成语? (学生展示如: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风和煦、春花烂漫、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等)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大家又能联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展示如: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寒气逼人、寒风凛冽、万物萧条等)引出本文:这些都是人们在描写冬天时常用的词语,写出了冬天给人们的感觉。

我们来读一读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看看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本环节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唤醒学生已有的感受,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感知,理解文意1.一读课文,整体把握。

提出问题:听课文录音或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感觉和你印象中的冬天是否相同?她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要求同学们抓关键语句,注意学习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学生个别发言。

提示: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等词语均可。

提出问题:没有风声说明风小,济南的冬天不冷,温暖;响晴就是指济南的天气晴朗。

那么,大家想想,用“没有风声”“响晴” “温晴”这三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话,哪个最合适?理由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终指向:温晴。

教师小结: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

“温”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

(师板书“温晴”)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为以后的写作积累词语打下基础。

2.研读课文,体味探究。

提出问题: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那么,她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讨论前,确定好小组负责人、记录员、发言人等)提示:学生讨论过程中分别抓准济南的天气、济南的山、济南的水。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未见济南水,不觉济南美”
“人间天堂,何止苏杭,雪后济南府,不逊西子湖”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水。结合具体 句子分析济南冬天的水有何特点呢?
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绿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整体感知

文章的标题是写《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 南”,这样写是否矛盾呢?
气!
妙在修辞生动形象,富有人情味。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 看 ! ( 看吧 ,) 山 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 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 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 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 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就是下小雪吧,)济南 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答题格式】文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它 . . 的特 点,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5 .第5段是怎样写城外远山的?
山坡上( 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着点儿雪,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两个“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渲染 了一种恬淡、安适的气氛。把雪后山坡的美景比作 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小 山的素淡、雅致之美。
谓“家家听泉, 户户插柳”。大
致为趵突泉、黑 虎泉、珍珠泉、 五龙潭四大泉群。 其中的趵突泉名 列72泉之首。泉

【课件】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件】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妙在雪态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 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动写静,写 出动人的形态。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 点儿粉色”
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 女,写出雪娇美的情态。
薄雪覆盖下的山(4)
作者按怎样的写作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
山上
空高 间
山尖
顺 山坡 序低
山腰
松树的尖上顶白花(像看护妇) 全白(镶银边) 白雪黄草(穿花衣) 薄雪露粉色(害羞)
学了课文,请你回想下自己家乡的冬天有怎样的特点,仿照 课文,写一篇文章,字数500字左右。
要求: 1.注意抓住特点来写。 2.写一个段落,不少于2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写完后小组互评,用红笔批注其中的写景方法。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4) 秀气
城外的远山(5)
安闲、淡雅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 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运用拟人手法,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 出小山的可爱、慈善,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山的热爱之情。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 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从人们的感受写,不仅描绘笑容,表现了济南人对冬 天的喜爱和对小山的特殊情感,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 的冬天的无限喜爱。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 篮里。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第2课 《济南的冬天》(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课 《济南的冬天》(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泉城之冬①或许是由于秋的来去匆匆,济南的冬天总会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在济南人的记忆中,很难找出一个由秋到冬的过渡,说不定哪天的早晨,你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揉着惺忪睡眼,拉开厚重的窗帘,就会惊奇地发现,外面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世界了。

②雪是济南冬天的象征,没有了雪,济南的冬天就失去了几多韵味,济南人就失去了几多乐趣,对于济南人来说,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可想象的。

在一定程度上,这白色的精灵成了济南冬天的灵魂。

③大雪过后的济南无疑是个硕大无比的乐园。

雪花悠然自在地飘落着,盘根错节的树枝,或平或尖的房檐,熙熙攘攘的街市,都被它悄无声息地覆盖住了,那份晶莹剔透的洁白让整个城市换了新装,立时素雅而壮丽起来。

④对济南人来说,这纷纷扬扬的雪花犹如一张张参加喜庆宴会的邀请函,大街小巷里,公园广场中,仿佛到处都是欢乐人群,或一家老小,或亲密恋人,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干脆仰卧在雪地上,任雪花在自己火红的脸膛上一片片地融化……不管是老是少,也不管是男是女,在这神圣的雪花面前,都变得天真纯净起来,烦恼没有了,忧愁消失了,那份欢愉是经久不衰的,无与伦比的。

⑤冬日里的趵突泉自然也不会寂寞的,雪中赏泉当是别有情趣。

泉涌如轮,泉水汩汩流淌,漫天飞舞的雪花未等落地就融化在泉水的热气里,就像孩子投入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游人畅游其中,分明感到一种别样的温暖。

⑥那么,大明湖呢?那么,千佛山呢?她们在雪花里又是个什么样子?⑦济南的美景举不胜举,雪中的美景千姿百态,无论你用多少笔墨都不可能一一道尽,挂一漏万是肯定的了。

⑧如果说雪后赏雪是济南人的喜庆宴会的话,那么,每年春节的彩车大游行则是济南人的狂欢节了。

古老的商业区泉城路已经焕然一新,百年的老字号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鳞次栉比的商城红灯高悬,一辆辆彩车披红挂绿,招摇过市,宽敞的马路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人们身穿节日的盛装与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同辞旧迎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

我们在中学的学习中,都将学到他们的课文。

今天我们就要跟这些作家来第一次亲密接触,接触谁,老舍。

二、作者:老舍(1899—1966)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

老舍的作品,以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赢得很高的声誉。

为表彰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和《茶馆》是他最具有代表性作品。

作为一位北京的作家,为什么他会去写济南的冬天呢?这是因为老舍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在山东当了年的大学教授,在那个时候,他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山东称为“第二故乡”。

他把对山东的这种深厚的感情写成了一篇长篇散文《一些印象》,在这篇散文中他分章节写了济南的马车,济南的伪洋车,济南的大葱,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齐大的校园。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源自其中的第五节,现在我们就追随着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三、字词
四、朗读两遍课文。

(其中可有一遍是教师自读)
五、分析第一段。

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

2、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济南是宝地。

和北平比——无风
和伦敦比——响情
和热带比——温情
3、使读者感受到了济南的冬天的暖。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将济南与自己呆过的地方进行比较,于是真切地感受到“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这块宝地是什么样的呢?浏览接下来的几段。

二、整体感知:
第2、3、4段在写作对象上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在写山。

第5段写的是水。

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是蕴涵着春色,并勾画出济南冬天的总体形象。

三、第二段
具体来看这块宝地,在第二段中,作者具体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出奇”,如何来写呢?他用了一个假设:不仅有温暖的阳光,而且还有迷人的山水。

再用一个反问: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说明了,也强调了阳光下的山水确实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呢?作者从地理位置上来回答了这个问题,济南是个山城,有个小山把整个城围住,就好象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这儿准保温暖的”说明了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它没有了北方冬天的冰冷
和刺骨的寒风,所以,在那样的天气情况下,人们的心情是舒畅的,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此,面上也是含笑的。

这也说明了山在济南的冬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作者又写出了什么样的山呢?——雪后的山。

四、第三段
色彩:白、银、暗黄
雪后的山秀气
情态:害羞。

在这一幅画面中,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山的外在美,也写出了山的内在美。

这种美也可以称之为诗情画意,就像文中的第四段所写的:“这是张小水墨画”。

五、第四段
城外的山——水墨画。

有山有水,作者是如何来写水的?请看课文第五段。

六、第五段
在写这个水,作者主要抓住了一个绿来写,(联系写作方法中的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


绿萍的绿
水水藻的绿灯清亮
垂柳的绿
写水的绿,而绿色象征着生命和活力。

所以作者写水绿,实际是写济南的冬天绿的精神、绿的生命。

写出了水的清亮,似乎还带着点春的气息。

最后,作者写出他对济南冬天的总体印象:蓝水晶。

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呼应,点题,有力。

七、总结写作特点。

1、善于运用色彩:青黑、全白、蓝天、银、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和绿。

写出了济南冬天鲜明艳丽的特点,恰到好处。

2、善于用比喻、拟人和对比。

比喻:环绕的山————摇篮
山上的矮松——日本的看护妇
有雪有草的山——花衣
山上卧雪的村庄——水墨画
冬天的济南——蓝水晶…………
拟人:……
……
对比:第一段的三个,
矮松青黑——树尖上的白花
山尖全白了——蓝天
正是这些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才成就了这篇成功的散文。

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的特点。

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无比热爱之情。

包含着他对祖国的爱,一个漂泊在异国他乡达六、七年之久的知识分子,当他重新回到祖国,从内心迸发出这种爱国之情自在常理之中。

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表露,就更觉亲切、深沉。

所以这篇文章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