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片工艺规程
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

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
维生素C,化学名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增强免疫力,帮助伤口愈合,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C,因此需要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获取。
在工业上,维生素C的生产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下面将介绍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维生素C的生产原料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可以通过植物淀粉的水解来获取。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使用玉米淀粉作为原料,经过水解反应得到葡萄糖。
2. 发酵。
葡萄糖经过一系列的发酵反应,转化为维生素C。
首先,将葡萄糖溶液加入发酵罐中,然后加入适量的微生物菌种,通常使用的是一种叫做谷氨酸杆菌的细菌。
这种细菌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代谢,产生维生素C。
发酵过程通常需要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期间需要不断监测反应物的浓度和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3. 分离提纯。
经过发酵反应后,维生素C溶液中还会存在大量的杂质和微生物细胞。
因此,需要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步骤。
首先,通过过滤等物理方法,将微生物细胞和大部分杂质去除。
然后,采用化学方法,如酸碱沉淀、结晶、萃取等,将维生素C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最后,经过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维生素C产品。
4. 包装。
最后一步是将提纯后的维生素C产品进行包装。
通常采用密封包装的方式,以防止维生素C受潮和氧化。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洁净度,以确保维生素C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发酵、分离提纯和包装等步骤。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操作条件,以确保维生素C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维生素C产品。
维生素C片剂制备

维生素C片剂制备处方用量分析维生素C 200g 主药乳糖 80g 填充剂糊精 120g 填充剂酒石酸 4g 稳定剂50%乙醇适量润湿剂硬脂酸镁 3g 润滑剂共制备 400g制备工艺2、制备工艺流程取维生素C、乳糖、糊精混合均匀,将酒石酸溶于50%乙醇中再加入搅拌混匀,制软材,通过18-20目筛,制湿颗粒,在60℃-70℃干燥,干粒水分应控制在15%以下,颗粒过筛(同制粒相同目筛)整粒,筛出细粉,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然后与干颗粒混匀,压片质粒包装即可。
药品包装由容器和装潢两部分组成。
容器涉及到选用的材料和造型。
装潢主要是指标签和说明书的颜色、图案、形状及文字。
从部位讲,药品包装可分为单包装、中包装、外包装。
根据维生素C片的用法用量,决定本次设计采用单计量包装容器,选用塑料瓶包装。
使用优质塑料瓶为容器,瓶表面贴上标签可印上药品名称、用法用量、药理作用等。
100片/瓶,一瓶/盒,每盒中含有说明书一份;外包装为纸盒,100盒/箱,每箱中含出厂合格证一张。
维生素C片应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质量检查外观性状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色泽均匀硬度检查:采用破碎强度法,采用片剂四用测定仪进行测定。
方法:将药片径向固定在两横杆之间。
其中的活动杆借助弹簧沿水平方向对片剂径向加压,当片剂破碎时活动杆的弹簧停止加压,仪器刻度盘所指示的压力即为片的硬度。
测定3-6片,取平均值。
崩解时限检查法:按药典现定采用升降式片剂崩解仪测定片剂的崩解时限。
测定时,取供试药片6片置吊篮玻璃管中,于37±1℃的恒温水中,按每分钟30-32次作上下移动,各片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港散或崩解成碎粒,并通过筛网。
如残存有小颗粒不能全部通过筛网时,应另以6片复试,并在每管加入药片后随即加人挡板各1块,依法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脆碎度检查取药片,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G项下检查法置片剂四用测定仪脆碎度检查槽内检查。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抗氧化、促进免疫系统、合成胶原蛋白等。
由于人体无法自己合成维生素C,因此需要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取。
维生素C的生产主要通过工业化方法进行,以下是维生素C的典型生产工艺。
1. 选择原料:维生素C的主要原料是葡萄糖,葡萄糖可从淀粉中提取或通过转化工艺从蔗糖中得到。
葡萄糖是维生素C的基础,用于后续的发酵和精制过程。
2. 发酵:葡萄糖被用作维生素C生产中的发酵底物。
首先,将葡萄糖与特定的微生物,如蜡样假丝酵母或废物葡萄糖放线菌进行培养。
这些微生物通过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L-环状的抗坏血酸。
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合适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以提高产量和维生素C纯度。
3. 提纯:发酵液包含了生产出的维生素C、微生物残留物和其他杂质。
为了提高维生素C的纯度,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离和提纯步骤。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离心、过滤、萃取和结晶。
离心可以快速分离出微生物残留物,过滤则可以去除悬浮的固体颗粒。
萃取是使用溶剂将维生素C从废液中提取出来。
最后,通过结晶技术,进一步净化和浓缩维生素C,达到所需纯度。
4. 干燥:得到的维生素C溶液或膏状物是含有大量水分的,需要通过干燥步骤将其转化为固体形式。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喷雾干燥和真空干燥。
喷雾干燥是将维生素C溶液通过喷雾器喷成细小颗粒,然后在高温下与热空气接触,将水分蒸发出去。
真空干燥则是将溶液置于低压环境下,通过蒸发将水分去除。
5. 包装和存储:维生素C的最终产品在进行清洁检测后,通常以片剂、颗粒剂或粉剂的形式包装。
包装后的维生素C产品需要进行密封和贮存,以保持其稳定性和营养价值。
适当的贮存条件包括避光、防潮和防潮湿环境。
综上所述,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发酵、提纯、干燥和包装等步骤。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维生素C的生产效率和纯度得到不断提高,有助于满足人们对于维生素C的需求。
维C生产工艺规程

维C生产工艺规程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参与多种生化反应,并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
首先是原料的准备。
维生素C的主要原料是葡萄糖,我们需要选择质量好、纯度高的葡萄糖作为原料。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定质量的柠檬酸和糖酯等辅助原料。
接下来是发酵阶段。
将葡萄糖与柠檬酸和糖酯等原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细菌菌种。
细菌菌种是一种能够将葡萄糖发酵产生维生素C的微生物。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反应。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细菌会将葡萄糖转化为维生素C。
发酵完成后,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初步分离。
将发酵液通过离心机进行分离,分离出固体细菌菌体和液体发酵液。
然后通过过滤和浓缩等工艺步骤继续提取和纯化维生素C。
接下来是稳定和干燥阶段。
将纯化后的维生素C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加入一定的稳定剂进行稳定。
然后通过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等工艺将溶液中的水分脱除,得到维生素C粉末。
最后是包装和贮存阶段。
将维生素C粉末装入适量的铝箔袋或塑料瓶中,进行密封包装。
包装时注意防止维生素C的氧化和潮湿。
贮存时要求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以上就是一种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
这个规程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纯度,同时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然,不同企业和生产厂家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一些调整和改进,但总体上的工艺流程是相似的。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生素C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

➢移入三角瓶种液培养基,29-33 ℃振荡培养24h,➢产酸量在6-9mg/mL,pH降至7以下,镜检正常无杂菌⏹发酵部分➢一级种子罐加料➢控温29-30 ℃,压强0.05MPa,pH6.7-7.0➢二级种子罐培养,➢发酵终点:温度31-33℃,pH7.2,残糖量<0.8mg/mL ➢两步发酵收率78.5%⏹提取部分➢一次交换盐酸酸化,调菌体蛋白等电点,沉降4h以上上清液以2-3m3/h的流速压入阳离子交换柱当流出液pH为3.5时,收集交换液,控制pH交换完,纯水冲柱➢加热过滤合并流出液和洗液调pH至蛋白等电点加热至70℃,加0.3%活性炭升温至90-95℃,保温10-15min,使蛋白凝结停止搅拌,快速冷却,高速离心➢二次交换上清液打入二次交换柱洗脱,至流出液pH=1.5时,收集交换液控制pH1.5-1.7之间。
交换完毕,洗柱➢减压浓缩二次交换液进行一级浓缩控制真空度、内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达1.2出料同样条件二次浓缩,至尽量干加少量乙醇,冷却结晶甩滤,冰乙醇洗涤得2-酮基-L-古龙酸(℃)收率80%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山梨糖的影响➢山梨糖初浓度过高,将抑制菌体生长,使发酵收率降低➢从生产角度考虑,保证尽可能高的酸度,需山梨糖初浓度越高越好➢较适宜为80mg/mL➢采用滴加或待菌体生长正常后一次性补加的方法,来提高产物的浓度。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溶解氧浓度影响好氧菌的活性➢产酸前期应处于高溶氧浓度➢产酸中期,溶氧浓度为3.5-6.0mg/mL➢产酸后期,耗氧量减少。
⏹pH的影响➢pH过低(<6.4)不利于发酵➢控制pH6.7-7.94、注意事项及“三废”处理⏹调好等电点是凝聚菌体蛋白的重要因素⏹树脂再生直接影响2-酮基-L-古龙酸的提取,其标准为进出酸差在1%以下,无Cl-⏹浓缩时,温度控制在45℃左右较好,以防止跑料和炭化⏹三废处理。
➢母液回收、浓缩、结晶甩滤,提高收率➢废盐酸回收后可再用于第一次交换⏹浓缩时,温度控制在45℃左右较好,以防止跑料和炭化⏹三废处理。
维生素c片的制备

维生素c片的制备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衰老和免疫增强等功效,常用于食品、保健品等制品的加工中。
维生素C片的制备方法如下:
材料:维生素C原料粉、淀粉、玉米糖浆、片剂辅料等。
制作过程:
1. 将维生素C原料粉过筛,使其细腻均匀。
2. 将维生素C原料粉配制成合适的浓度和粘度,加入淀粉,并充分混合均匀。
3. 加入适量的玉米糖浆,调制成均匀的糊状物,待其充分吸收水分。
4. 将调制好的糊状物制成薄片,并把薄片晾晒至半干燥状态,以便切割成相同大小的维生素C片。
5. 将维生素C片进行包衣、烘干等后续加工处理,使其更加美观、易于保存。
以上是一般维生素C片的制备过程,不同企业或生产厂家也许会有些差别,
但总的来说,维生素C片制备的基本流程是类似的。
维生素c片工艺规程

1.1 产品名称:维生素C 片汉语拼音:weishengsu C pian 英 文 名:Vitamin C Tablets 1.2 规 格:50mg1.3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批准文号:晋卫药准字(2015)第076009号 剂 型: 片剂1.4 性 状: 本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
1.5 溶液的颜色:≤0.07 1.6 崩解时限:≤15分钟 1.7 成 品 率:≥97.0%1.8 含量限度: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1.9 有 效 期: 二年。
2.处方和依据2.1 处方: 原辅料名称 每万片用量(g ) 原辅料处理维生素C 片 500 过100目筛 糊 精 200 过100目筛 淀 粉 30 过100目筛 枸 檬 酸 5 溶于乙醇中使用 55%乙醇 100ml硬脂酸 20 过40目筛 2.2 依据: 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 3. 生产工艺流程图3.1 生产工艺总流程图(另附)3.2 制粒生产工艺流程图(20万片/料) (见下页)糊精 淀粉 55%乙醇8L 枸椽酸400g4.2 配料4.2.1 按配料SOP操作。
4.2.2 按本品处方正确计算每料用原辅料量,双人复核,准确配料。
4.2.3 配料结束,及时结算用料、余料,如有出入停止下一步操作,尽快报告车间,并查找原因。
4.3 制粒4.3.1 按制粒SOP执行。
4.3.2 将配好的维生素C、糊精、淀粉加入立式市效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干混10分钟。
4.3.3 加入55%乙醇8L,混合5分钟。
4.3.4 起动制粒器,搅拌切碎10分钟,使成均匀,细碎颗粒。
4.4 干燥:湿颗粒负压沸腾干燥,至水份达规定范围(1~2%)控制进风温度80℃以下,出料温度45℃以下。
4.5 整粒16目尼龙网整粒4.6 总混:加入规定量的硬脂酸,总混30分钟,交中间站清验。
4.7 制粒工艺参数及注意事项:A) 本品在生产中尤其在潮湿状态下,严禁与钢铁及碱性药物接触,避免日光照射,减少湿润状态,保持时间。
维生素C片车间工艺设计

维生素C片车间工艺设计一、设计说明书【名称】:维生素C片【药品类别】维生素类及矿物质缺乏症用药【用途】: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
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3.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防止关节痛、腰腿痛。
4.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5.充分吸收可以抑制血压上升。
【用法/用量】:每天1次,每次1片,嚼食、口服。
用于成人:1.饮食补充:一日50~100mg。
2.慢性透析病人:一日100~200mg。
3.维生素C缺乏:一次100~200mg,一日3次。
至少服2周。
小儿每日100~300mg,至少服2周。
4.酸化尿:一日口服4~12g,分次服用,每4小时1次。
5.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每日300~600mg,分次服用。
【规格】:0.1575g/片,12片/板,2板/小盒,1000盒/箱。
【处方】原料含量(mg/片)每10万片片重(kg)维生素C100.010.0糊精10.0 1.00淀粉20.0 2.00乙醇(50%)25.0 2.5~3.0酒石酸 1.00.1硬脂酸镁 1.50.15【性状】该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
【药理毒理】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
【药代动力学】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
蛋白结合率低。
以腺体组织、白细胞、肝、眼球晶体中含量较高。
人体摄入维生素C每日推荐需要量时,体内约贮存1500mg,如每日摄入200mg维生素C时,体内贮量约2500mg。
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
当血浆浓度大于1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
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适应人群】1.过食、偏食、节食者,尤其是果蔬摄入不足者。
2.免疫力低下,易感冒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产品名称:维生素C片
汉语拼音:weishengsu C pian
英文名:Vitamin C Tablets
1.2规格:50mg
1.3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晋卫药准字(2015)第076009号
剂型:片剂
1.4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
1.5溶液的颜色:≤0.07
1.6崩解时限:≤15分钟
1.7成品率:≥97.0%
1.8含量限度: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1.9有效期:二年。
2.处方和依据
2.1处方:原辅料名称每万片用量(g)原辅料处理
维生素C片500 过100目筛
糊精200 过100目筛
淀粉30 过100目筛
枸檬酸 5 溶于乙醇中使用
55%乙醇100ml
硬脂酸20 过40目筛
2.2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
3.生产工艺流程图
3.1生产工艺总流程图(另附)
3.2制粒生产工艺流程图(20万片/料)
(见下页)
维生素C 片 糊精 淀粉 55%乙醇8L 枸椽酸400g
沸腾干燥
QA 抽样
整粒16目筛
总混
出料层温度45℃以上
制 粒 进风温度80℃以下
粉 碎
过100目筛
称 量 2.4kg
称 量 4.0kg
称 量
16kg
湿混10分钟
干混10分钟
过100目筛
过100目筛
溶 解
4.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1原辅料处理
4.1.1维生素C粉碎,过100目筛。
4.1.2糊精、淀粉分别过100目筛。
4.1.3硬脂酸过100目筛。
4.2配料
4.2.1按配料SOP操作。
4.2.2按本品处方正确计算每料用原辅料量,双人复核,准确配料。
4.2.3配料结束,及时结算用料、余料,如有出入停止下一步操作,尽快报告车间,并查找原因。
4.3制粒
4.3.1按制粒SOP执行。
4.3.2将配好的维生素C、糊精、淀粉加入立式市效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干
混10分钟。
4.3.3加入55%乙醇8L,混合5分钟。
4.3.4起动制粒器,搅拌切碎10分钟,使成均匀,细碎颗粒。
4.4干燥:湿颗粒负压沸腾干燥,至水份达规定范围(1~2%)控制进风温度80℃以下,出料温度45℃以下。
4.5整粒
16目尼龙网整粒
4.6总混:加入规定量的硬脂酸,总混30分钟,交中间站清验。
4.7制粒工艺参数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A)本品在生产中尤其在潮湿状态下,严禁与钢铁及碱性药物接触,避
免日光照射,减少湿润状态,保持时间。
B)颗粒水份应控制在1~2%之间。
C)干粒要有粒状感,细粉不宜太多。
D)本品溶液色泽应符合药典规定
整粒
将1.8kg干淀粉和0.6kg滑石粉均匀加入干颗粒中,边加边过快速整粒机,进行整粒。
4.8压片(工艺参数及工艺要求)
4.8.1根据颗粒含量、总重量,车间工艺员计算应压片片重、应压万片数,
出具片重通知单,经车间主任复核后,下达压片岗位。
4.8.2冲头规格:直径为7.0mm,VC专用浅凹面圆冲。
片型:小臌面片,单面带字(VC)。
4.8.3按压片SOP生产,每15分钟检查一次片重及外观,换颗粒桶时要勤加检查。
4.8.4压片结束,交中间站,及时清验,做好状态标志。
4.9包装
4.9.1经检验合格后,由生产部下达批包装指令,按包装SOP执行,按塑
料瓶包装机操作规程操作。
4.9.2包装规格
4.9.2.1塑料瓶
每瓶装100片、塞纸、加盖、外贴标签,经传递窗送入外包室。
采用20ml 塑料瓶。
4.9.2.2中盒
每15瓶装入一中盒,放15张说明书,外贴标签。
4.9.2.3纸箱
每箱装30中盒,放合格证一张。
用专用封箱带封口,捆扎机捆扎。
4.9.3包装完毕,及时清验,办理入库。
4.9.4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要清晰、准确。
4.10车间工艺员核算本批技术,经济指标。
5.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另附)
6.工艺(环境)卫生、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另附)
7.原辅料消耗定额、技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7.1原辅料消耗定额:
原辅料名称消耗定额
8.包装要求、说明书、贮藏方法:
8.1包装要求
8.1.1按批包装指令开始包装。
8.1.2瓶内产品数量准确、塞纸适量、瓶盖不松动。
8.1.3标鉴端正,字迹清晰。
8.1.4中盒内数量准确,说明书15张标签端正。
8.1.5箱内数量准确,产品合格证书写端正,内容正确。
箱上字迹清晰、
整齐、封箱牢固、无差错。
8.1.6包装材料,必须经质检部检验合格后使用。
8.1.7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准确无误。
8.2包装材料规格、尺寸、型号参照包装材料卡。
8.3说明书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写设计,并与国家药监局统一下发的内容一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使用。
8.4贮藏方法: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8.5有效期:二年。
9.原辅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及技术参数:
9.1.1辅料控制项目:
9.2.3压片的质量标准:
9.3.1前处理
9.3.1.1QA抽取原辅料样品,目测应无异物,杂黑点数合格。
9.3.1.2平板法:称取样品20g,置白色背景下,铺成10cm2 用洁净的
玻璃板压平,在光亮处观察,拣出杂黑点,然后翻动样品再压平,如此检查三次,累计拣出的杂黑点。
9.3.1.3检查原辅料的细度,应符合标准。
9.3.2颗粒
9.3.2.1目测:色泽一致,无杂黑点、硬度、大小、细粉率适中。
9.3.2.2QC分析:含量、水份应符合标准。
9.3.3 片子的检查方法
9.3.3.1随机抽取正常运转中的压片机左右路轨各10片。
9.3.3.2用已校对“O”点的“扭力天平”称量,检查片重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9.3.3.3目测片子的外观(参照附件,片剂外观包装等级标准通则)。
9.3.3.4QC检测
片子的脆碎度合格
崩解时限≤15分钟
含量限度:标示量的93.0% ~107.0%
溶液的颜色:≤0.07
及成品质量标准规定的除微生物限度检查外的其它项目。
具体检测方法及要求:见成品质量标准及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品。
9.4过程控制(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
QA根据维生素片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及每道工序的SOP的检查,负责生产全过程的监控。
(内容另附)
9.5片剂质量控制要点:
9.6成品质量标准(见附件)
10.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11.支持文件(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