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菜市场教案
农贸市场真热闹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农贸市场真热闹——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农贸市场的环境特点和功能,知道农贸市场是买卖农产品的地方。
2. 培养幼儿的社会观察能力,学会在公共场合与人交流。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4. 培养幼儿对农产品的认识,了解各种农产品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二、活动准备:1. 幼儿已有一定的社交经验,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
2.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3. 准备一些农产品模型或实物,如蔬菜、水果、肉类等。
4. 活动场地布置成农贸市场的样子,设置不同的摊位。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农贸市场的环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讲解农贸市场:教师向幼儿介绍农贸市场的功能、特点,以及农贸市场中的各种农产品。
3.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模拟,扮演农贸市场的角色,如买菜的顾客、卖菜的小贩等。
4.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农贸市场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带领幼儿去实地参观农贸市场,加深幼儿对农贸市场的认识。
2. 区域活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小小农贸市场”,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农贸市场的热闹氛围。
3. 绘画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绘画自己心目中的农贸市场,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交流。
3.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4. 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六、活动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实际环境,让幼儿了解农贸市场的特点。
2. 情景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农贸市场的交易过程。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农贸市场真热闹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农贸市场真热闹——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农贸市场的特点和功能,知道农贸市场是购买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场所。
1.2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1.3 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提升社会认知能力。
1.4 增强对农产品的认识,了解各种农产品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农贸市场图片、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实物或图片、购物清单、购物车等。
2.2 环境准备:模拟农贸市场场景,设置各种农产品摊位。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模拟农贸市场场景,引导幼儿说出农贸市场的特点和功能。
3.2 教师讲解:向幼儿介绍农贸市场的各种农产品,讲解各种农产品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3.3 实践操作: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负责购买一种农产品。
幼儿根据购物清单,选择合适的农产品,并完成付款。
3.4 总结提升: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引导幼儿认识到农贸市场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热爱生活的意识。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真实的农贸市场,让幼儿亲身体验农贸市场的热闹氛围。
4.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相关区域设置农产品展示区,让幼儿继续观察和学习农产品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4.3 主题绘画:邀请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农产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农贸市场的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5.2 收集幼儿在家庭和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农产品的认识和兴趣。
5.3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社会活动的喜爱程度。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6.2 在讲解农产品时,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
6.3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耐心指导。
6.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在活动中保持卫生,不乱扔垃圾。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热闹的菜市场》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热闹的菜市场》教学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课时___________________课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和描绘菜市场,培养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2. 技能目标:教会幼儿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菜市场的热闹场景,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3.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菜市场的环境和各种蔬菜、水果的特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教前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菜市场场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各种蔬菜、水果的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2. 经验准备:组织幼儿参观菜市场,让幼儿亲身体验菜市场的热闹氛围,观察蔬菜、水果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3.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温馨、有趣的绘画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三、教学设想1. 引导幼儿观察:通过展示菜市场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菜市场的环境布局、人物动态、蔬菜水果的种类等,帮助幼儿建立直观的印象。
2. 情境创设:创设一个模拟菜市场的情境,让幼儿扮演买菜的角色,增加幼儿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3. 绘画指导: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观察和想象,不强求绘画技巧的完美。
4. 作品展示: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览区,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程序第一课时:菜市场观察与讨论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菜市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参观菜市场的经历。
提问:“你们去过菜市场吗?菜市场里都有什么?”2. 观察活动教师播放菜市场视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菜市场的环境、人物、蔬菜水果等。
提问:“你们在菜市场看到了什么?菜市场的环境是怎样的?”幼儿回答,教师补充并强调观察到的细节。
3. 讨论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菜市场中的角色进行扮演。
大班社会活动农贸市场真热闹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农贸市场真热闹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农贸市场的环境以及市场中的不同角色。
2. 通过观察和交流,学会礼貌用语,提高社交能力。
3. 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和副食品,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4. 培养幼儿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农贸市场场景图、蔬菜、水果和副食品图片、购物清单、纸币和硬币等。
2. 场地:设置一个模拟的农贸市场环境。
3. 人员:请一位农民工作员参与活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模拟的农贸市场,引导幼儿观察市场环境,了解市场中的不同角色。
2. 体验购物:教师出示购物清单,引导幼儿学会礼貌用语,与农民工作员交流,选购清单上的物品。
3. 认识蔬菜、水果和副食品: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蔬菜、水果和副食品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4. 结算: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纸币和硬币完成购物结算,培养幼儿的数学计算能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制定购物计划,体验购物的乐趣。
2.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农贸市场”,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如农民、商贩、顾客等,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农民工作员交流,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六、活动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农贸市场的环境及不同角色的工作。
2. 交流法:教师鼓励幼儿与农民工作员交流,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3. 图片展示法:教师展示蔬菜、水果和副食品的图片,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它们。
4. 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购物过程,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活动教学内容1. 认识农贸市场的环境和不同角色。
2. 学会礼貌用语,提高社交能力。
3. 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和副食品,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大班社会活动农贸市场真热闹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农贸市场真热闹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农贸市场的环境以及市场的构成,知道农贸市场的热闹氛围。
2. 学会在农贸市场中进行购物,培养幼儿的购物技能。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社会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带幼儿去农贸市场之前,要让幼儿知道农贸市场里卖的是什么。
2. 带幼儿去农贸市场时,请给每位幼儿准备一定数量的人民币,最好是五元、十元、二十元等面额的。
3. 活动结束后,请每位幼儿画一张自己购物的情景图。
三、活动过程1. 教师带幼儿去农贸市场,让幼儿亲眼看看、亲身感受农贸市场的热闹氛围。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农贸市场中的各种商品,了解商品的种类以及价格。
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农贸市场中的购物环节,让幼儿了解购物的流程。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购物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
5. 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设计一张家庭购物清单,并按照清单去超市购物。
2. 请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尝试自己制定购物计划,并独立完成购物。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幼儿的安全,特别是在农贸市场这种人员密集的场所。
2. 在购物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3. 教师要关注每位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在活动总结环节,教师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活动内容1. 学习认识不同的蔬菜和水果,了解它们的名称、特点和营养价值。
2. 学习认识不同的海鲜和肉类,了解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烹饪方法。
3. 学习认识不同的调料和食材,了解它们的名称、用途和作用。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在农贸市场中观察不同的商品,学习认识和了解它们。
2. 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参与购物活动,学习购物技能和人民币的使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7繁荣的菜市场-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7繁荣的菜市场-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菜市场的发展变化2.发现并研究数字规律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4.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知识点1.菜市场的发展变化2.规律的发现和研究3.口算技巧教学策略1.活动探究法2.数学游戏法3.合作学习法4.实际问题解决法教学重点1.数字规律的发现和研究2.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难点1.数字规律的研究和抽象2.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解决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介绍繁荣的菜市场。
让学生猜测菜市场的场景和内容,然后展示更多的菜市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你在日常生活中曾经去过菜市场吗?2.菜市场里有什么?3.菜市场的规模变大了吗?2. 分组探究菜市场的发展变化将学生分组,每组2-3人;教师让学生在网上或参考书籍中查找资料,探究菜市场从相对狭小的规模到现在繁荣的变化。
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论:1.菜市场的规模变大了吗?2.菜市场的角色有什么变化?3.菜市场对于城市发展有何贡献?3. 数字规律的研究和抽象教师出示一组数字:1, 2, 4, 7, 11, 16。
提问:这是什么数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尝试分析,从而研究出数字规律。
教师让学生合作探究数字规律(每组2-3 人),探究后小组关于数字规律做出一份报告。
4. 数学游戏教师出示一个五位数:15 392。
学生尝试将数字去掉一位,得到的数字乘以 3,然后再在一位上插入数字 5,这样得到的新数字可以与原数字形成相同的数字规律。
通过该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规律和数量关系。
5. 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解决教师出示例如以下问题:家里有 5 口人,晚餐需要烤 20 个饺子,一个饺子需要 3 个蘑菇和 2 瓣蒜,那么需要多少蘑菇和蒜才能烤好饺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换成数字问题,通过口算和群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 课堂小结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学生了解菜市场的发展变化,发现数字规律,提高了手算能力,并了解实际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2.7繁荣的菜市场word教案

《繁荣的菜市场》说课稿临西县白地校区中心小学王学池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乘法》的第7课时《繁荣的菜市场》。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结合本单元内容,设计了“繁荣的菜市场”这一综合应用活动。
选择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菜市场买菜时发生的一些事情,共安排了四组镜头。
镜头之一,呈现了一位阿姨在菜市场买菜与卖菜人对话的三个情境图,反映了买菜中经常发生的一些“舍零钱”的现象。
镜头之二,呈现了一位叔叔买菜时与卖菜人员对话的情境图,反映了买菜中“凑整钱”的现象。
镜头之三,呈现了两个同学与卖西瓜的农民叔叔对话的情境和“大约有200个,每个质量在2.5~5.5千克之间,每千克1.6元”等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这堆西瓜能卖多少钱?”的问题。
镜头之四,呈现了菜市场今日菜价示意图表,请学生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市场买菜。
根据教材编排意图,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菜市场的问题情境,经历观察、讨论、解决购物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对“购物”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处理购物中遇到的简单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和学生模拟到菜市场买菜的过程,通过处理购物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购物中的实际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
二、学情学生在以往年级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计算,本单元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为综合利用学到的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解决繁荣的菜市场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节课利用课件演示或学生表演对话等方式活化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并能解释买菜现象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灵活性。
通过观看课件和演示,亲自经历买菜的全过程。
中班《菜市场》主题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中班《菜市场》主题活动二、活动目标:1. 了解菜市场的环境以及常见的蔬菜名称。
2. 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观察和交流。
3. 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教具:蔬菜图片、菜市场场景图、记录表格等。
2. 环境:布置一个模拟的菜市场环境。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模拟的菜市场环境,引导幼儿观察菜市场的特点和蔬菜的种类。
2. 观察:幼儿分组进行观察,记录下自己看到的蔬菜名称和特点。
3. 交流:幼儿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共同完成记录表格。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菜市场的特点和蔬菜的种类,强调观察和交流的重要性。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认识蔬菜,了解蔬菜的种植和食用价值。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菜市场主题的环境创设,如绘制蔬菜海报、制作蔬菜模型等。
3. 区域活动:教师设置菜市场区域活动,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商家、顾客等,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参观模拟菜市场,引导幼儿观察蔬菜的名称和特点。
2. 交流法:通过分组观察和记录,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3. 参与式教学法:通过设置菜市场区域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内容:1. 认识蔬菜:引导幼儿了解常见的蔬菜名称和特点。
2. 学习交流:培养幼儿在观察过程中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
3. 社会交往:通过菜市场区域活动,培养幼儿在社会环境中的交往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参观模拟菜市场,引导幼儿观察蔬菜的名称和特点。
2. 分组观察和记录,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3. 教师总结菜市场的特点和蔬菜的种类,强调观察和交流的重要性。
4. 设置菜市场区域活动,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参观模拟菜市场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蔬菜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分组观察和记录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课时计划
菜,花了多少钱?
师:在买菜的过程中,你们注意到了吗?除去计算要花了多少钱以外,还经常发生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发生在菜市场的情境。
课件动态展示镜头之一的三个问题情境。
二、镜头之一
1.课件动态展示三幅图中的内容,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事情。
师:谁来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事情?
学生可能说出一部分。
不强求说全。
师:刚才看课件的时候,画面太快,大家可能没有全记住。
现在,我们找几个主要画面看一看。
呈现第一幅图。
2.呈现第一幅图,让学生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事情。
师:从这个画面中,你了解到哪些事情?
●一个阿姨去买菜,她买了1.2千克西红柿。
●每千克西红柿1.6元,
……
3.呈现第二幅图,提出:阿姨是怎样计算要花多少钱的?让学生解释阿姨的话。
师:不错,观察得很仔细,再看下面这个画面(呈现第二幅图),说一说阿姨是怎样计算要花多少钱的?
生:她是先算1千克西红柿是1元6角,0.2千克就是1.6×0.2,是0.32元,就是3角2分,加起
课件制作要注意图画要清晰。
来一共1元9角2分。
师:也就说她先算1千克西红柿多少钱,再算
0.2千克西红柿多少钱,然后加起来。
这种方法不错,
老师买菜时,也经常这样算。
4.呈现第三幅图,提出:阿姨和叔叔在做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师生进行讨论。
使学生了解买菜
时遇到总价是几元几角几分时,一般情况下货主会主
强调把“分”舍去的习惯。
动把“分”舍去不计。
呈现第三幅图。
师:再看这个画面,说一说阿姨和售货员在做什
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生1:阿姨给了叔叔2元钱。
叔叔找给阿姨1角
钱。
生2:我发现叔叔少要了2分钱。
生3:我发现叔叔弄错了,阿姨买的西红柿是1
元9角2分,应该找8分钱。
……
如果出现叔叔算错的看法,可让学生讨论。
如:
师:叔叔真的算错了吗?
生:我觉得他没算错。
现在都很少用分了,他可
能就没有分币,干脆就找给1角钱。
[
+
生:阿姨买的西红柿一共是1元9角2分,2分
很少,叔叔就不要这2分钱了。
……
师:是这样的,买菜时遇到总价是几元几角几分时,一般情况下货主会主动把“分”舍去不计。
三、镜头之二
1.课件动态呈现镜头之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事情。
师:我们再来看一件发生在菜市场的事情。
课件动态展示镜头之二的内容。
师:看了课件,你了解到一些什么事情?
学生可能会说不全面,不强求说全。
师:和上面一样,我们还是找几个主要画面来看一看。
呈现第一幅图。
师:从这个画面中,你了解到哪些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一个叔叔买青椒,他买了2千克。
问阿姨需要多少钱。
●阿姨说每千克青椒2.9元。
……
3.提出:叔叔买青椒要花多少钱?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的算法的机会。
然后,了解情境图中的计算方法。
师:了解了叔叔买青椒的数量和青椒的单价,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叔叔买青椒要花多少钱?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1)先按每千克3元算,2千克是6元,每千克多算了1角,2千克就多算了2角,6元减去2角,是5元8角。
(2)先算2千克是多少元,再算2千克多少角最后相加。
算式是:
2×2=4(元)
2×9=18(角)=1.8(元)
4+1.8=5.8(元)
(3)直接列出算式:2.9×2进行计算。
师:很好!我们来看一看买菜的叔叔是怎样算的?
呈现第二幅图,学生观察。
5.提出“可以怎样付钱?”的问题,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想法。
师:不少同学和这位叔叔的算法一样。
算出了买青椒需要多少钱,那就付钱吧!谁来说一说可以怎样付钱?
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法。
6.呈现第三幅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叔叔是怎样付钱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再讨论: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理解售货员这样做的道理。
师:付钱的方式有许多种,我们来看这个画面(呈现第三幅图)说一说,叔叔是怎样付钱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叔叔付给阿姨6元钱。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给5元的,5角的,2角、
1 角各1张。
●给2张2元的,5角、2角、1角各1张。
●给1张5元的,1张1元的……
生:阿姨没找给他2角钱,而是说再给他0.1千克青椒。
……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谁能说一说阿姨是怎样想的?这样做叔叔愿意吗?
生:阿姨想,6元比5元8角多2角钱,0.1千克青椒是2角9分钱,干脆再给他0.1千克青椒,合6元9分,少要9分钱,省得找钱了。
[.
生:叔叔肯定愿意,因为这样既省的找回零钱,又多买了青椒。
……
师:你们说得都对,买菜时,总价接近整元时卖菜人图省事,有时就给添上点菜、甚至少要点钱。
当然顾客也没意见。
大家都高兴。
四、镜头之三
1. 课件呈现问题情境,了解事件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理解“质量一般在
2.5千克~5.5千克之间”的含义。
师:刚才,大家研究了买菜中的一些问题。
在菜市场旁边有一个叔叔在卖西瓜,我们看这西瓜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呈现镜头之三的图。
师:从画面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提出大头蛙的问题,师生一起交流自己购物中遇到的这类事情。
师:同学们,你再买菜时,遇到过这种事情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给有不同经历的同学充分发言的机会,教师对留心生活的同学给予表扬。
生1:价牌上写着,西瓜每千克1.6元。
生2:问题是:这堆西瓜能卖多少钱?
生3:这堆西瓜大约有200个。
生4:卖瓜的人还说:西瓜的大小不等,质量一般在2.5千克~5.5千克之间。
师:谁知道“质量一般在2.5千克~5.5千克之间”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西瓜最轻是2.5千克,最重的是5.5千克。
生:西瓜最重超不过5.5千克,最轻不少于2.5
千克。
生:西瓜的质量大于等于2.5千克,小于等于5.5千克。
2.提出“这堆西瓜大约能卖多少钱”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计算。
师:这堆西瓜大约能卖多少钱呢?请同学们帮卖瓜的叔叔算一算吧。
3.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想法和算法的机会。
师:谁愿意把自己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因为2.5和5.5的平均数是4,所以估计这堆西瓜平均每个4千克,大约能卖:
1.6×4×200=1280(元)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对学生出现的计算方法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