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措施探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措施探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措施探讨发表时间:2020-11-19T03:21:21.92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0期作者:兰琳曾天芳张憾吴亚婷[导读] 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干预措施。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发生并发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发症分布情况,探讨并发症的干预措施及效果。

结果:(1)分布:38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出血,其中溶栓后出血转化者3例,皮肤黏膜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4例,鼻出血5例,牙龈出血9例,血尿2例。

发生过敏的患者中,轻度6例,中度1例。

(2)经过及时干预后,35例患者的并发症均痊愈,溶栓后出血转化者3例死亡。

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最多的是出血,及时给予干预,尽早给予处理,在减少并发症带来的损害中可起着积极的作用。

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并发症;预后【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0-0034-02Clinical intervention on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tepl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Lan Lin, Zeng Tianfang, Zhang Han, Wu Yati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hengdu No.2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61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of a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9, 38 stroke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who were treated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tepl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1) distribution: among the 38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the highest incidence was bleeding, including 3 cases of thrombolytic conversion, 6 cases of skin mucosal bleeding, 4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5 cases of epistaxis, 9 cases of gingival bleeding, 2 cases of hematuria. Among the allergic patients, 6 were mild and 1 was moderate. (2)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3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is hemorrhage. Timely interven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ducing the damage caused by complications.【Key words】Acute ischemic stroke; Ateplase; Complications; Prognosis脑卒中已跃升至人类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给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方法,它为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提供了可能,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1-3]。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闭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使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该疾病发病急、病情危重,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已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为护理人员,了解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引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以及结语三个部分对急性脑梗塞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介绍。

一、引言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1. 观察及时性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病情恶化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和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溶栓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出血、过敏反应等情况也要及时观察和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血压监测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

因为血压的升高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而血压的降低又会影响溶栓药物的作用。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以保证患者血压的稳定。

3. 出血风险评估4. 内生理环境护理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内生理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要点。

包括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需要经常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以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5. 神经功能评估6. 心理护理7. 功能康复护理三、结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护理人员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通过对急性脑梗塞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有助于指导护理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发布时间:2021-07-01T09:34:27.2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冯玉宝[导读]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存有轻度神经功能受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3分。

冯玉宝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人民医院广东省珠海市519085摘要: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存有轻度神经功能受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3分。

此类患者若能及早接受规范治疗,能够促使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后遗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应用阿替普酶溶栓疗法已成为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治疗的临床共识,能够有效优化患者颅内微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显著。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高龄;轻型急性;卒中;疗效;安全性1、引言:近年,社会老龄化进程严重加剧。

有研究表明,高龄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而且大部分高龄患者合并各种基础疾病,使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

那么,高龄(≥80岁以上)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是否受益,是否会增加病死率一直困扰医师、患者。

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治疗指南提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4.5h以内,高龄是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症。

但日本有学者临床研究发现,87例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接受低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

然而,高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4.5h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对预后影响研究持有不同的观点。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关于高龄卒中患者是否接受静脉溶栓的意见是,考虑高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组织脏器功能退化、机体储备功能差、整体预后不良等,其静脉溶栓治疗出血风险高与青壮年,但高龄患者静脉溶栓仍可受益。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J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 October 2023, Vol 40,No. 10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李春颖1, 鞠东升1, 潘澍潇1, 朱辉2, 靳颖1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4月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收治的AIS 患者共计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依达拉奉右莰醇组)和对照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溶栓后不同阶段NIHSS 评分结果(5.40 ± 3.82)分、(4.14 ± 3.44)分、(0.57 ± 0.9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IS 患者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Efficacy of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alteplase in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LI Chunying ,JU Dongsheng , PAN Shuxiao , et al. (Songyuan Jilin Oilfield Hospital , Songyuan 138000,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al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Method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24 patients with AI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 to April 2022.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 treatment with edaravone dexborneol ) and control group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efficacy.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2.3% vs 64.5%, P < 0.05).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s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thrombolysi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5.40 ± 3.82, 4.14 ± 3.44, and 0.57 ± 0.99)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No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treat‑ment.Conclusion Edaravone dexborneol combined with alteplase has definit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AIS.Key words : Edaravone dexborneol ; Alteplase ; Acute ischemic stroke ; Efficacy 脑卒中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和第二大死亡原因[1],至少50%幸存者将遗留残疾[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血栓弹力图观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血栓弹力图观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血栓弹力图观测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变化。

方法选取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测定溶栓前及溶栓后1、3、12 h的血栓弹力图。

测定参数包括R值(凝血反应时间)、K值(凝血形成时间)、Angle角(凝固角)、MA值(两侧曲线最宽距离或称最大振幅)。

结果溶栓前所有患者R值较正常值缩短,K值、Angle角和MA值正常;溶栓后1 h,R、K值较溶栓前增加;MA值、Angel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血栓弹力图可以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变化,对下一步临床治疗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血栓弹力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是血栓弹力仪描绘出的特殊图形,是目前观察和研究血液凝固状态动态变化的有效指标。

血栓弹力图对于一些血栓栓塞性疾病、血小板异常性疾病、凝血因子缺陷性疾病、纤溶亢进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1-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于局部脑动脉急性栓塞引起的疾病,目前阿替普酶超早期溶栓是治疗AIS的有效方法[3],但对于阿替普酶溶栓后患者血凝状态的变化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血栓弹力图对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前后血凝状态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急诊住院治疗的AIS阿替普酶溶栓患者4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

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9岁,平均60.58岁。

入选标准:①自发病至就诊用药时间在4.5 h以内;②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并有比较严重的脑功能损害的临床体征,且损害体征持续存在1h以上;③经急诊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像表现;④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脑梗塞是指脑血管血流不畅或阻塞,导致局部缺血性脑损伤的一种疾病,属于急性危重病症。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已被广泛运用,然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操作风险,需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予以适当的观察和护理。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使血管内血凝块发生降解而达到溶栓的作用。

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灌注,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适用于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CT或MRI显示梗死面积较小,不伴有出血、颅内压增高和器质性损害的病人。

治疗前需评估病人的血管状态、出血倾向、休息血压等指标,安全性评估合格后才能进行治疗。

1. 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评估、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等。

2. 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和血压:发生快速溶栓反应可能会导致心电图异常和血压升高,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观察和处理。

3. 帮助病人维持急性期的生活护理:病人在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如吃饭、喝水、换洗衣物等。

4. 监测病人的神经功能:溶栓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病人的意识状态、语言和运动功能。

5. 关注病人的出血风险:治疗期间病人可能会出现出血的风险,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的出血情况,如静脉穿刺部位、消化道出血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溶栓治疗后需要对病人进行定期干预和监测,护理人员应认真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协助医生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1. 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病人的选择要谨慎,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严格执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

2.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护理病人,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出血状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肝功能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张载潜;黄定良;张会香;曾海兰【摘要】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of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lysis of rt-P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t different time windows. Method:12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from August 2012 to August 2014 in our Neurolog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0 cases each group. The intravenous group took th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f rt-PA while the arterial group took the arterial thrombolysis of rt-PA. The treatment outcomes and safet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intravenous and arterial group was 93.33% and 90.00%(P>0.05);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24h of treatment, 14dNIHSS of two groups was slightly reduced, but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roups (P>0.05); after 3m of treatment, the prognosi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recanalization rate and rate of favorable prognosis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 but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ICH and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lower, but not different among groups (P>0.05).Conclusion: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rapy has a favorable prognosis and recanalization rate. The intra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lysis of rt-PA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has a good effect and similar adverse reac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s. It has a highervalue of clinical promotion.%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rt-PA)进行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差异。

阿替普酶观察要点

阿替普酶观察要点
患者教育
在使用阿替普酶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药物教育,包括药 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等,确保患者充分了 解并配合治疗。
家属沟通
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告知家属阿替普酶的使用情况和 患者的病情变化,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患者的 康复。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可辅助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
神经系统损伤评估
03
阿替普酶在神经系统损伤后表达上调,可用于评估神经损伤的
程度和预后。
其他相关疾病诊断
糖尿病并发症预测
阿替普酶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可用于预测糖尿病患者 的并发症风险。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阿替普酶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 炎等中表达异常,可作为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在使用阿替普酶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 出血倾向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观察骨骼和关节等结 构的改变,以辅助诊断阿替普酶 相关疾病。
CT或MRI检查
利用CT或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 软组织、血管和神经等结构的异常 变化,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Western Blot),检测阿替普 酶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以分析
其免疫学特性。
临床表现观察
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评估
观察患者使用阿替普酶后,相关症状 (如疼痛、肿胀等)的改善情况,以 评估药物的疗效。
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了解患者 在使用阿替普酶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以全面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过敏反应处理
部分患者在使用阿替普酶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过敏反应 ,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8-20T10:48:10.3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7期作者:刘佳佳
[导读]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比未实施溶栓治疗患者在脑梗死出血转化率、死亡率、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与2个月时mRS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
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愿意配合研究,按照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n=50)与非溶栓组(n=40),溶栓组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而非溶栓组未采取溶栓治疗。

对两组患者脑梗死出血转化率、死亡率、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与1个月及3个月时mRS评分,实施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脑梗死出血转化率、死亡率、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m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溶栓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mRS评分显著优于非溶栓组(P<0.05)。

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比未实施溶栓治疗患者在脑梗死出血转化率、死亡率、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与2个月时mRS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治疗3个月后,溶栓治疗者mRS评分更优。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缺血脑卒中;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脑卒中疾病,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约为60-8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主要有保护神经、改善循环及预防并发症等,从过去研究报道中看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本病是最为有效方案之一。

但是,静脉溶栓治疗有一定适应症,且治疗后并发症较多,为此对于临床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还未能完全统一。

为了探讨这种方案治疗的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90例实施了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确诊满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CT诊断排除严重颅内出血,纳入对象愿意配合研究,同时排除既往有出血病史、高血压、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等患者。

按照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n=50)与非溶栓组(n=40),溶栓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54.8±5.6岁(25-78岁);发病时间3.89±0.54h。

非溶栓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54.2±5.1岁(28-75岁);发病时间3.83±0.59h。

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

1.2 方法
非溶栓组患者采取非溶栓方案治疗,单纯采取拜阿司匹林300mg口服治疗,同时予以改善侧支循环、抗自由基及预防并发症等疗法处理。

溶栓组患者在非溶栓组方案上加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体质量用药,剂量控制为0.9mg/kg,最大不超过90mg,将其和灭菌注射水以1g/L配置,10%用量在1min内静注完毕,90%则采取微泵静脉泵入,时间1h。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脑梗死出血转化率、死亡率、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与1个月及3个月时mRS评分,实施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脑梗死出血转化率、死亡率、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m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但溶栓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mRS评分显著优于非溶栓组(P<0.05)。

数据见表1。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我国常见疾病,据我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中显示脑卒中在居民死亡率中高居首位。

有关报道指出所有新发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5%患者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病患者危险性更高,需尽早诊断与治疗。

阿替普酶属于当前唯一一种被批准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中的药物,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在一些研究报道中得到证实[3-4]。

我院针对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非溶栓组未接受溶栓治疗,而溶栓组则采取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脑梗死出血转化率、死亡率、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m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溶栓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mRS评分显著优于非溶栓组(P<0.05)。

通过对结果分析看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不会增加脑出血与死亡风险,而且在改善mRS评分上,治疗三个月时要显著优于非溶栓治疗。

可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比未实施溶栓治疗患者在脑梗死出血转化率、死亡率、
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与2个月时mRS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治疗3个月后,溶栓治疗者mRS评分更优。

【参考文献】
[1] 常红,王晓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191-1193.
[2] 谢江波,张婷婷,刘涛等.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3):398-402.
[3] 李广仁,韩靖,臧汉青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 Hcy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49-50.
[4] 孙永兴,刘玉祥,张凝远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8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5,23(15):2120-2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