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 婴儿认知发展的观察与评估

2.婴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 (1)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 • (2)思维的内容逐渐复杂化 • (3)语言在思维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第二节 0-12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观察与评估
一、0-3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观察
(一)0-3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特征 • 1.注意发展特征(表5-2-1第一栏) • 2.记忆发展特征(表5-2-3第一栏) • 3.思维发展特征(表5-2-5第一栏)
(一)7-9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特征 • 1.注意发展特征(表5-2-1第三栏) • 2.记忆发展特征(表5-2-3第三栏) • 3.思维发展特征(表5-2-5第三栏)
(二)7-9个月婴儿认知发展观察和评估要点及方法 • 1.注意的观察与评估 • 2.记忆的观察评估 • 3.思维的观察评估
四、10-12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观察
2.记忆的观察评估 3.思维的观察评估
二、19-24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观察
(一)19-24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特征 • 1.注意发展特征(表5-2-1第六栏) • 2.记忆发展特征(表5-2-3第六栏) • 3.思维发展特征(表5-2-5第六栏)
(二)19-24个月婴儿认知发展观察和评估要点 1.注意的观察评估 2.思维的观察评估
(二)什么是认知发展
• 认知发展就是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推理等 内在心理过程的渐进变化。
(三)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 1.由近及远 • 2.由点到面 • 3.由表入里 • 4.由浅入深
二、婴儿注意、记忆、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0-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 1.受到遗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注意风格 • 注意力的持久性与易分散程度 2.不稳定性 3.注意对象的性质影响婴儿注意的持久性 4.兴趣性 5.时间持续较短
一、13-18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观察
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

第五章婴⼉的⼼理发展第五章婴⼉的⼼理发展第⼀节婴⼉的⽣理发展及其⼼理学意义婴⼉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是⼉童⽣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婴⼉的⽣理发展(⼀)婴⼉⼤脑功能的新认识⼤脑的髓鞘化程度是婴⼉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个重要指标。
2.婴⼉⼤脑机能发展(1)脑电图同步节律波ɑ波常作为婴⼉⼤脑成熟的标志。
出⽣后5个⽉是婴⼉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
(2)⽪质中枢刚出⽣时⼤脑⽪质兴奋还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在婴⼉脑的发展中速度最快的区域就是脑⼲和中脑。
(3)⼤脑单侧化其就是在⼤脑的某个半球建⽴特定功能的过程。
在新⽣⼉阶段观察到得⼤脑单侧化的倾向只能说明两半球的功能上存在着量的差异,⽽不是质的区别。
3.后天环境与婴⼉脑的发展(1)巨⼤的可塑性(2)良好的修复性(⼆)婴⼉⽣理发展过程及其正常值、、、、、、、⼆、婴⼉的动作发展最早的动作时⽆条件反射⾏为。
其动作具有弥散性、⽆⽅向性、普遍性。
动作发展的三⼤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原则三、动作发展对⼼理发展的重要意义第⼆节婴⼉认知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发展(三)味觉、嗅觉、触觉(四)空间知觉和物体知觉⼆、注意的发⽣发展(⼀)发⽣新⽣⼉已有了注意的选择性,并具备了对外界进⾏扫视的能⼒。
(⼆)发展1~3个⽉的婴⼉的注意已经明显偏向曲线、不规则图形、对称、集中或复杂的刺激物以及所有轮廓密度⼤的图形。
3~6个⽉的婴⼉平均注意时间缩短,探索活动更主动积极,偏爱复杂和有意义的视觉对象。
6个⽉睡眠减少,注意伴随着动作等。
共同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9个⽉时有显著的变化,但在1岁以前的发展⽔平都是较低的。
1岁以后婴⼉的注意活动进⼊更⾼的层次:第⼆信号系统。
三、记忆和学习的发⽣发展(⼀)记忆1.发⽣⼈类个体记忆的发⽣时间是妊娠末期2.发展帕波塞克—最早⽤经典条件发射研究了婴⼉记忆的发展诺韦和科尔利—操作条件发射对婴⼉记忆研究:A、新⽣⼉末期已具有特定的长时的记忆能⼒B、3个⽉的婴⼉对操作条件发射的记忆能保持达4周12个⽉后,开始有了很重要的变化:符号表征的出现使婴⼉语词逻辑记忆能⼒的产⽣成为可能,延迟模仿的产⽣标志着婴⼉表象记忆及再现能⼒的初步成熟。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思考题

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思考题思考题一:一、选择题1.儿童自我意识的开始发生是从( A)A.知道自己的名字开始 B.掌握代名词“我”开始C.掌握代名词“我的”开始 D.把自己和他人名字区分开始2.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是在(B )A.乳儿期 B.婴儿期C.学前期 D.学龄初期二、填空题3.从__婴儿期__时期开始形成了儿童最初的个性倾向。
4.依恋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关系建立期、__依恋关系明确期_和目的协调的伙伴期。
5.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__青少年期__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三、名词解释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即关于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关于人我关系的意识。
2.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并能使人的行为表现出积极性。
四、简答题1.简述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1.只有1岁末的时候,儿童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才能算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是跟儿童掌握有关自我的词相联系的。
先是知道自己的名字。
以后是掌握代名词“我”。
当儿童开始掌握“我”这个词的时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即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弱型—抑郁质,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惰性型—粘液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2.简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弱型—抑郁质,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惰性型—粘液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五、论述题1.简述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1.只有1岁末的时候,儿童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才能算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是跟儿童掌握有关自我的词相联系的。
先是知道自己的名字。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期

▪ (二)脑得结构与大脑皮质
6~7个月时,脑得基本结构已完备。出生 时脑细胞已经分化,细胞构筑区与层次分 化已经基本完成,脑内基本感觉运动通路 已经髓鞘化
13
▪ 到2岁时,脑及其各个部分得相对 大小与比例已经基本上类似于成 人得大脑。白质已基本髓鞘化,与 灰质分开
14
▪ 婴儿刚出生时大脑两半球及其 皮质尚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 兴奋还处于弥漫状态
17
(3)瞳孔反射:遇强光瞳孔收缩,在弱光中瞳 孔变大
(4)觅食反射:把头转向刺激得方向 (5)吮吸反射:吮吸放入口中得物体 (6)吞咽反射:吞咽
18
▪ 2、原始反射 (1)巴宾斯基反射:足底被抚摩时,会
张开并弯曲脚趾 (2)抓握反射:弯曲手指抓住接触手
掌得物体
19
(3)摩罗反射:巨大得声响或头部位 置得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 膊、弓背,然后两只胳膊并拢,好 象去抓什么东西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 期
▪ 2、新生儿有一些突出得特征: ▪ (1)头大:(2)新生儿一般皮肤粉红、较
薄;(3)新生儿心跳快而不规则,血 压不稳定;(4)新生儿得肺大约只 有成年人得1/10; 70%得时间(每 天16~18小时)处于睡眠状态。
2
▪ 二、婴儿发展得原则 ▪ (一)头尾原则
2、 新 生 儿 阶 段 得 反 射 活 动 有 40 多 种
24
▪ (三)动作发展得规律或原则 ▪ 1、从上到下:
头部动作(抬头、转头)——躯干动 作(翻身、坐、爬)——腿与脚得动作 (站、直立行走、跑、跳)
25
▪ 2、由近及远:
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 得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远离身 体中心得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一、前言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初步掌握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理论60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认识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关系,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问题和年龄特征的划分与研究。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学者、流派及其思想,了解中国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基本途径。
4.了解当前最新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方法和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研究理论的进展。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心理发展观点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2.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及其缘由。
教学内容: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的实质。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内化学说。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82年《儿童心理》为标志。
这本书的作者是( )。
A.荣格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2.儿童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所研究的个体的年龄阶段是( )。
A.O-18岁 B.0—6岁 C.3—7岁 D.3、1l岁3.儿童心理学形成的时期是( )。
A.19世纪之前 B.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4.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 )图式中分段进行( )。
A.横断研究;纵向研究 B.双生子研究;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横断研究 D.纵向研究;双生子研究5.世界上第一部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的作者是( )。
A.古德伊洛弗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6.有研究者对140名被试持续研究了12年,发现人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这个研究属于( )。
A.横断研究 D.双生于研究 C. 纵向研究 D.聚合交叉研究7.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 )。
A. 形成的准备时期 B.形成时期C.分化和发展时期 D.演变和发展时期8.最早对成年心理开展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 B.霍尔 C. 荣格 D. 何林渥斯9.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 C.荣格 D. 何林渥斯10.最早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C. 荣格 D.何林渥斯11.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引起儿童的某种行为以观察在这种条件下儿童行为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淡法 D.临床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胎儿的发展7.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第五章 婴儿的心理发展复习

10、言语过程主要包括 、 和 三方面。 其中, 是言语活动的首要环节,是婴儿最早获 得的一种言语能力。
言语感知 言语理解 言语表达 言语感知
11、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 ,二是 ,三是 。
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简单交往阶段 互补性交往阶段
12、研究表明,陌生人焦虑一般在婴儿 生。
足月新生儿身高约为50厘米。其中,男婴 比女婴略高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一)动作的发生 1. 胎儿期的胎动( 2 个月后即开始,转动头和臀, 避开不良刺激)和反射活动是最初的动作 2.新生儿阶段的反射活动有40多种
(二)动作的发展 1.行走动作的发展 2.手的动作的发展 手的动作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 手眼协调; 拇指与其他手指的配合
1. 在胎儿中晚期已经发生。4,5个月的胎儿即有视觉反 应能力。 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了基本的视觉过程 2. 2~4个月婴儿的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 3. 6个月前具有了立体觉
(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展 1.胎儿期3个月时味觉感受器已经发育,15周已经 发育成熟。新生儿出现味觉偏爱。 2. 7,8个月的胎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 新生儿具有嗅觉偏爱。 3. 胎儿期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能力,新生儿 表现出明显的触觉反应,4个月后的婴儿具有成熟 的够物行为。
第三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婴儿言语发展理论 (一)语言与言语基本过程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 符号系统。它具有社会性和生成性等其他符号系统所没有 的特征。 言语过程( speech process )主要包括言语感知、言语理 解和言语表达三方面。
语法的发展 单词句阶段(1~1.5岁)——电报句 (1.5~2岁)——完整句(2岁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选择
1、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翻身、坐、爬等活动幅度大的开始,而后才逐渐学会吃、穿、画画等较精细动作。
这种发展遵循的原则是()A大小原则 B近远原则 C无有原则 D头尾原则
2、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认知过程是()
A记忆 B想像C思维 D感知觉
3、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直至最后不再反应。
这种现象叫做()
A刺激偏爱 B习惯化 C优先注视范式 D去习惯化
4.吉布森“视崖”装置可以用来研究 ( )
A 深度知觉
B 方位知觉
C 形状知觉
D 大小知觉
5. 新生儿记忆的特点是 ( ) A 主要是长时记忆 B 没有长时记忆 C 没有短时记忆 D 主要是短时记忆
6. 踢脚—车动系列实验是 ( )
A 研究婴儿感知觉发展的实验
B 是由诺威—科尔及其同事设计的
C 是由帕波塞克设计的
D 研究婴儿记忆发展的实验
7、婴儿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接近成人水平是在 ( )
A 2个月
B 3个月
C 4个月
D 6个月
8、能辨别不同气味且表现出对母亲体味的偏爱,是在出生后()
A1周 B2周 C4周 D24小时
9. 婴儿言语发生的标志是 ( )
A 会叫妈妈
B 第一批具有概括意义的词产生
C 会发简单的语音
D 会指认物体
10. 单词句阶段,儿童言语的特点是 ( )
A 一词多义
B 有电报句
C 以音代物
D 以词代物
11. 婴儿气质的“抑制—非抑制”说是由 ( )
A 巴浦洛夫提出
B 布雷泽尔顿提现
C 托马斯—切斯提出
D 卡根
12. 孟昭兰认为新生儿已具有的四种表情是 ( )
A 惊奇、伤心、厌恶和兴趣 B惊奇、伤心、厌恶和微笑
C痛苦、微笑、厌恶和兴趣 D痛苦、伤心、微笑和兴趣
13.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的时间是 ( )
A 出生后4周 B出生后5周 C出生后6周 D出生后7周
14. 艾斯沃斯研究依恋所用的方法是 ( )
A 陌生情境法 B自然观察法 C问卷法 D测验法
15. “社会指向行为”出现在 ( )
A 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B简单交往时期 C互补交往时期 D友谊阶段16.()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
A.吉布森 B.皮亚杰 C.斯金纳 D.阿尔波特
17.根据婴儿对不同刺激注视时间的长短,发现他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
这种研究方法是()A习惯化范式 B习惯化 C视觉偏好法 D去习惯化
18.有人研究发现,能把视崖作为新异刺激物来辨认是婴儿出生后的()
A2~3个月 B3~4个月 C5~6个月 D8~9个月
19.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心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这种发展遵循的规律是()A中心向外周发展 B由头向脚方向发展C由无意向有意发展 D由整体向分化展 20.婴儿寻求并企求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是()A依恋 B亲子关系 C同伴关系 D亲社会行为
21.婴儿寻求并企求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是()A依恋 B亲子关系 C同伴关系 D亲社会行为
22.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B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人水平 C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D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23.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主要有()
A观察法 B偏好法C测验法 D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24.有研究发现婴儿对如下的刺激物有特殊的偏爱()
A鲜艳的色彩 B运动中的物体C黑白对比鲜明处 D正常人的脸
25.言语发展理论的主要派别有()
A先天成熟理论 B后天学习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26.在儿童前语言阶段,语言的发展顺序是()
A多语言阶段 B 简单发音阶段C学话萌芽阶段 D连续音节阶段
27. ()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中间形式。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乔姆斯基 D班杜拉
28.新生儿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产生的定向反射,这是()
A记忆的萌芽 B想像的萌芽 C注意的萌芽 D感知觉的萌芽
2.记忆发生的标志是()
A无条件反射的出现 B条件反射的出现
C条件抑制的出现 D食物反射的出现
29.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
B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人水平
C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D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
30. 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A4-5岁 B3-4岁 C1-3岁 D5-6岁
二、名词解释
巴宾斯基反射 LAD装置依恋髓鞘化大脑单侧化
视崖实验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化偏好法婴儿依恋
社会指向行为
三、论述题
1. 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有什么意义?
2. 婴儿认知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3. 你如何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去习惯化法”?
4.什么是婴儿知觉研究的视觉偏爱法?
5. 简述婴儿语言的前言语发展过程。
6.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感知运动智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子阶
段?每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7.简述乔姆斯基的的“言语转换生成说”理论。
8.简述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说。
9. 简述艾斯沃斯提出的依恋的发展过程。
10. 简述艾斯沃斯提出的婴儿依恋的三种类型。
11、简述陌生情境测验。
12.谈一谈照料者与婴儿特征对依恋形成的主要影响。
13.试述婴儿同伴交往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