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原著整本书阅读的难点分析与实践策略

《三国演义》原著整本书阅读的难点分析与实践策略
《三国演义》原著整本书阅读的难点分析与实践策略

《三国演义》原著整本书阅读的难点分析与实践策略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I11《三国演义》以朝代更替为题材,运用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全景化的战争描写,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深受学生的喜爱。

目前,由于《三国演义》原著的教学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厘清,《三国演义》原著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存在一定的现实难点,导致一本学生广泛阅读的文学经典无法得到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本文力求对《三国演义》原著阅读的现实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现实需要的实践策略。

一,小学阶段开展《三国演义》原着阅读的现实难点

推进《三国演义》原著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整本书阅读,很多教师存在一定的顾虑,因而存在颇多争议。综合梳理来看,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能否促进语言知识的习得

观点一:《三国演义》原著的语言缺乏亲切感,其文本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价值不够突出。同前代小说相比,《三国演义》原著的语言文白相间,虽已较为通俗,但仍夹杂一定数量的古代汉语,导致小学生在阅渎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消磨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甚至课外读物的兴趣。

(二)能否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观点二:小学生对《三国演义》原著的阅读难以持续,《三国演义》文本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不够明显。《三国演义》原著属于长篇章回体小说,共描写大小战争四十余场,有名有姓的人物一千二百多名,事件纷繁,内容庞杂。较长的篇幅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导致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不同。因此,《三国演义》原著的阅读特别需要教师的指导。基于我国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时数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教师难以采取常态化、个性化的阅读指导策略,致使《三国演义》原著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虎头蛇尾、流于形式,进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能否促进价值观念的养成

观点j:小学生对《 -围演义》原著所体现的道德观难以分辨,其文本的育人功能尚存争议。《三国演义》原著在反映政治军事集团争权夺利、尖锐斗争的同时,还描写了一系列政治骗局以及不同人物之间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思想。由于小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相对欠缺、模仿力较强,使得部分教师及家长担心《三国演义》原著的部分情节易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这直接影响了《三国演义》原著文本在小学课堂的使用。

由于以上原因,《三国演义》原著在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难以进入现实课堂,其“热度”仅存在于小学生课外的自发性阅读活动之中。语文课堂无法回应学生的阅读热点,本身就是悲哀;历

经时间打磨的文学经典无法走进课堂,着实令人扼腕。

一,小学阶段开展((三国演义》原著阅读的难点分析

仔细分析,以上三种观点虽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都存在一定的偏颇。

(一)文白相间不是阅读难点

首先,文白相间的语言特点不是《三国演义》的阅读难点,反而是小学阶段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优势所在。众所周知,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的成分。有些古代汉语的特殊词组和句式,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存在了,但在构词法中还保留着。I如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支,三怕……”,曾经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写照。小学阶段开展对《三国演义》原著的阅读,可以有效化解这些难点。文白相间的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原著的亲切感,更可为小学生将来系统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形成良好的过渡。

(二)篇幅长短不是阅读难点

其次,《三国演义》原著虽然篇幅较长,但是如能根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加以推进,形成经验,不失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突破。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多为“文选”式编写体例,虽有阅读主题加以统领,但内容之间的联系仍旧不够紧密,特别是缺少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这样的编排体例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对于整本书阅读的经验与方法,使得《三国演义》原著的阅读半途而废,

无果而终。

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时数已有所放宽。以北京市为例,教师如能根据《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改进意见》的精神,利用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指导学生坚持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必将显著提升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能力。(三)价值取向不是阅读难点

《三国演义》中的部分内容虽存在钩心斗角的情节,但忠孝仁义仍是全书的价值主流。学生如此关注的一本文学经典,恰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价值引领,才能帮助学生读出原著胼阐发的礼义廉耻,摒弃其中的奸诈狡猾。因此,提倡《三国演义》原著阅读进课堂也正是重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切实体现。

三,小学阶段开展((三国演义》原警阅读的难点突破

(一)阅读时段的确定-\学五年级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第三学段学生已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中的表达效果。

在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明确安排了关于书的语文实践活动,冰心女士《忆读书》一文更是生动描述了自己童年时代阅读《三国演义》的心路历程。以上内容都为《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奠定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因此,《三国演义》原著的整本书阅读活动适宜在小学五年级实

施。

(二)阅读材料的选用——连环画、文学剧本、小说原著

为帮助学生突破文字障碍,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阅读材料的选用上,我们应当达成一点共识:要想最大限度了解《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只有阅读原著才能得其精髓,无论何种形式的改编作品只能作为学生阅读入门之用。

基于以上的共识,再来比较当前市面上所发行的《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版虽然情节精要,语言通俗,却对原著内容进行了较大尺度的删改,导致不少重要情节前后缺失,行文不够连贯,不少优美的语言也未能得以保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比较《三国演义》原著的各种衍生作品,笔者认为:连环画、文学剧本是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不可缺少的辅助阅读材料。连环画图文并茂、情节精要,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三国演义》原著的主要内容。文学剧本场景清晰,语言丰富,则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原著中的人物形象。

(三)阅读教学的策略——比较阅读

《三国演义》原著的阅读主要分为五个环节:经典导诿课、连环画阅读课、文学剧本阅读课、小说原著阅读课和戏剧表演展示课。1.经典导读课

导读课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课内阅读与课外读物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原著的亲切感。导读课还要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原著的内容编排与叙事

线索。

2.连环画阅读课

在连环画阅读课上,利用连环画图文并茂、情节紧凑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粗知小说(原著)主要内容,了解关键的故事情节。由于学生在此环节需要阅读连环画的所有内容,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撰写阅读卡,力求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1)比较文本,感知文体特点

·同小说原著相比,连环画有哪些不同之处7

·阅读连环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2)浏览文本,感知书册结构

·浏览连环画《三顾茅庐》。讨论这本连环画由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共同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在阅读内容提要及正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绘制情节曲线,了解文章的发展顺序。

(3)研读文本,绘制情节曲线

·概括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连环画《三顾茅庐》,试着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绘制情节曲线。请同学们根据其中的关键情节,绘制情节曲线。·完成阅读卡片。

3.文学剧本阅读课

利用文学剧本场景清晰、语言丰富的文体特点,文学剧本阅读课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原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由于学生在此环节只阅读文学剧本的关键情节,教师应帮助学生仔细品味文本中富有感染力的经典语言,着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力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国演义》文学剧本阅读教学选段

刘备:“且等先生醒来再进。”

小童轻轻进屋;孔明卧于堂内席上。

刘备一动不动立于阶下;

篱笆墙上,藤蔓青青;

茅庐幽静,只听竹林中一声声鸟啼;

石桥之下,溪水清澈,淙淙流淌。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张飞显得烦躁不安。他和关羽走入桨门,见玄德拱手立于阶下,张飞大怒:“这先生如此傲慢!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竞高卧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关羽忙死死拉着张飞,张飞恼得捧头蹲下;

草堂内,孔明长嘘一声,堂外,刘备紧张得忙站直酸累的身子,谁知孔明只是翻个身又朝里睡着;

小童要去通报,刘备忙用手势制止:“且勿惊动!”

门外两人已烦累难忍,关羽耷拉着脑袋靠着门柱,呆呆地看天;张飞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头一栽一栽地打瞌睡:

刘备一动不动,又立一个时辰。

草堂内。

孔明躺平身子,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口吟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吟完坐起,刘备顿时来了精神,整理衣冠;

屋内孔明的声音:“有俗客来否?”

小童的声音:“刘皇叔已在堂外立候多时。”

孔明的声音:“何不早报!容我更衣相见。”

孔明转入内室:

又是好一会儿工夫:

小童撩起竹帘,孔明出现了——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耄,飘飘然有神仙气概;

关羽、张飞惊而呆望着;

刘备躬身大礼:“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1)比较阅读,关注文体特点

·同小说原著相比,文学剧本有哪些不同之处?(划分场景,特别关注人物语言的刻画。)

(2)品味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默读“草堂内”这一场景。品读刘备的语言,体会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批注在书旁。

·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谦恭有礼?结合文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出示文本:

刘备躬身大礼:“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

耳。昨日两次晋谒,不得一见。”

“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是虚谈?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

.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这些语句如何体现刘备谦恭有礼?请同学们朗读屏幕中的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学生自由朗读。)

·体会加点的词语,和你的同桌讨论,你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语言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敬语和谦辞,不仅体现了刘备的谦虚与恭敬,更树立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光辉形象。(板书:谦虚恭敬。)

·学生朗读:指名读、齐读。

(3)理解细节,深化人物形象

·除语言描写之外,文学剧本的作者还会将人物的动作等细节转换为舞台提示,帮助演员准确地体会人物形象。

·再次阅谟文本,思考还有哪些细节体现了刘备谦逊有礼的高贵品格。

·教师总结:简单动作提示,不仅体现了人物的品格,更为演出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学生配合动作读。)

(4)综合运用,再现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和自己的学习伙伴排练“草堂内”这一片段,再次体会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学生演出。)

4.小说原著阅读课

小说原著阅读课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小说原著与连环画、文学剧本的不同之处,深化学生对主要人物的感性认识。在本课笔者特别关注了《三国演义》小说原著中的诗歌,带领学生诵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

5.戏剧表演展示课

戏剧表演展示课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整本书阅读的成果,将自身对人物的理解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进行“输出”,升华学生对主要人物与关键情节的理性认识。

此外,笔者还与音乐学科教师合作,组织学生演喁《出师表》《忆云长》等中正平和的三国题材歌曲,作为戏剧的背景音乐,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三国演义》戏剧的展示活动之中。

(四)阅读活动的评价——档案袋评价

《三国演义》原著的整本书阅读主要以档案袋评价的形式进行。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此次活动中阅读计划、读书笔记、心得牧获和演出照片等内容进行整理,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成果。

五年级下语文课外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课外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来上的酒杯递給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1.这一段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在《三国演义》中,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常借用与他相关的一个事件,形容失利的局面或比喻陷入绝境,这个事件是:_______ 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单的五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羽战胜而归,故事本可到此为止,可作者又写“杯中的酒还没凉”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回顾整篇故事,点评一下这段选文中的关羽。再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情节试着对关羽作出更全面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带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

中考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练习题汇总,考前练起来!

中考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练习题汇总,考前练起来! 《三国演义》 单选题 ( C )1、王允通过谁使董卓与吕布反目? A、曹操 B、袁绍 C、貂蝉 D、孙尚香 ( B )2、庞统殒命何处? A、白门楼 B、落凤坡 C、三江口 D、铜雀台 (A )3、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A、徐庶 B、赵云 C、曹仁 D、蔡瑁 (D )4、官渡之战中是谁离开袁绍改投曹操使得曹操扭转战局? A、荀攸 B、贾诩 C、曹洪 D、许攸 (C )5、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属下哪位将军单骑救幼主? A、马超 B、魏延 C、赵云 D、黄忠 (C )6、谁大闹长坂坡? A、赵云 B、吕布 C、张飞 D、甘宁 (C )7、谁前往东吴单刀赴会平安而返? A、赵云 B、鲁肃 C、关羽 D、姜维 (B )8、马谡失守何处? A、汉中 B、街亭 C、公安 D、荆州 ( C )9、木牛流马是谁制造的? A、司马懿 B、曹真 C、诸葛亮 D、姜维 (D )10、曹操为何发兵徐州攻打陶谦? A、报杀兄之仇 B、报杀妻之仇 C、报杀子之仇 D、报杀父之仇 ( A )11、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兵败,退守何处? A、麦城 B、襄阳 C、江夏 D、公安 (A )12、脑后有反骨的是谁? A、魏延 B、董卓 C、袁绍 D、曹操 ( B )13、孔明死后,蜀军用孔明的木人像惊走了谁? A、陆逊 B、司马懿 C、鲁肃 D、孟获 (C )14、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的是谁? A、司马懿 B、许攸 C、陆逊 D、吕蒙

( D )15、布下八阵图以退吴军的是谁? A、徐庶 B、庞统 C、郭嘉 D、诸葛亮、 (C )16、姜维兵败何处? A、三江口 B、上方谷 C、牛头山 D、玉泉山 (C )17、诸葛亮派往东吴劝孙权退兵的是? A、马超 B、孟获 C、邓芝 D、蒋干 (C )18、蛮王孟获共被诸葛亮擒获几次? A、五 B、九 C、七 D、八 (A )19、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大破藤甲军? A、火烧 B、水淹 C、落石 D、滚木 (D )20、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使得司马仲达退兵? A、反间计 B、苦肉计 C、离间计 D、空城计 简答题 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其他略。 2、《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答: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3、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 答: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高中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训练题2

高中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训练题2 情节脉络: 许田打围--曹操欺君之举--汉献帝不甘受辱--谋划除去曹操--董承受命--刘备参与预谋--为防谋害--刘备后园种菜--曹操青梅煮酒--邀请刘备对饮--论天下英雄--刘备大惊--借击袁术--离开许都--袁术兵败身死--刘备占领徐州--曹操攻打刘备--刘备向袁绍求救--陈琳檄文--治愈曹操头疾--祢衡裸衣骂曹--黄祖杀祢衡--董承吉平密谋--暗下毒药杀曹--家奴告发--吉平被杀--董承被杀--董贵妃被杀--发兵进攻刘备--刘备向袁绍求助--未得救兵--刘备全面溃败--兄弟妻小失散--刘备只身突围--投奔袁绍--关公土山约三事--曹操厚待关羽--曹袁开战--关公斩颜良文丑--刘备写密信--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关张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孙策想当大司马--想袭击京城许都--许贡告密--西山狩猎--被毒箭所伤--毒发身亡--孙权继位掌权--顺曹操,绝袁绍--袁绍七十万进攻许昌--曹操七万迎敌--两军相峙官渡--袁绍不听许攸之计--许攸弃袁投曹--曹操听从许攸之计--亲自带兵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袁绍全面溃败--带八百单骑逃回冀州--曹操乘胜追击--仓亭再败袁绍--刘备进攻许都--曹操回师大败刘备--刘备投荆州刘表--驻守新野--袁绍吐血而亡--曹操攻占冀州--用郭嘉遗计平定辽东--统一北方核心故事: (1)煮酒论英雄 曹操专权,威压献帝,把刘备留在许昌。刘备知道曹操猜忌他,假装在家灌园种菜。一天,曹、刘谈论当世英雄,曹操指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刘备大惊,那时,董承受了献帝血诏,与刘备订立盟约,共讨曹操。刘备便借讨袁术之名,到徐州斩了刺史车胄,并联络袁绍,击破曹军的攻势。 (2)吉平下毒 董承与太医吉平密谋,乘曹操头风病发,暗下毒药。曹操接到密告,诱捕吉平,酷刑拷打,追究主使。吉平抵死不招,触阶而亡。曹操杀尽董承等五家老小,又入宫缢死董贵妃,派兵把守宫廷,监视献帝君臣。 (3)白马坡 曹操出兵攻徐州,刘备败走,投奔袁绍,关羽被迫归附曹操,张飞逃入山中。兄弟失散,各不相顾。后来袁绍与曹操在白马坡交兵。袁绍派颜良出兵,连折曹操两员大将。曹操令关羽出阵,关羽手起一刀,即将颜良砍于马下,害得刘备险些被袁绍杀掉。文丑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斩于马下。关羽被曹操表奏朝廷,封汉寿亭侯。 (4)千里走单骑 曹操爱慕人才,一心要收服关羽,对他十分厚待。曹操极欲招降关羽,待之甚厚,送美女,赐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受了所赐赤兔马。因为此马日行千里,待有了刘备下落,可以骑它迅速地去同刘备见面。但是关羽不忘刘备,在得知他的行踪以后,立即挂印封金,离开许昌,前往投奔。曹操留他不住,便赠给锦袍、路费,亲自送行。关羽经过五处关隘,斩了六员拦路的曹将。在古城会了张飞,终于重新与刘备相见。 (5)战官渡 袁绍和曹操大战官渡。袁军虽然强大,但由于袁绍庸懦无能,用人不当,加上内部不和,终于一败涂地。而曹操却善于运用计谋,因而战胜了强敌,扩大了自己的力量。 (6)定四州 袁绍一再战败,忧愤而死,长子袁谭与幼子袁尚自相残杀。曹操乘机离间袁氏弟兄,攻下冀州,分兵击破青、幽、并三州,深入乌桓和辽东,灭尽袁氏,平定河北,打下了曹魏的基业。 阅读记忆保鲜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全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 把《三国》读“薄”,掌握三国故事情节脉络; 把《三国》读“厚”,了解三国时代背景; 把《三国》读“活”,抓住三国人物精彩片段; 把《三国》读“死”,熟记三国诗词常识。 孟德、玄德、仲谋,“德”“谋”对决,纵横驰骋; 诸亮、周公瑾、司马懿,“智”“慧”对决,明争暗斗; 子桓、子建、仓舒,“亲”“情”对决,手足相残; 关云长、吕奉先、文远,“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来吧,学历史,使人明智;读文学,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 导读任务(一)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 二、讨论主题 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2.关于作者知多少?“三国”历史知多少? 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答案不固定) 十常侍之乱→()→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 5.关三人出场时面貌各异,均有肖像描写,请根据文字描述为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的像。(不求形同,但求神似)

7.仔细阅读备、操出场的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导读任务(二)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回 1.梳理小说本回情节脉络 备赴任安喜→()→挂印弃官→灵帝驾崩→() 二、讨论主题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飞和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导读任务(三)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 概括故事情节: 二、讨论主题 1.结合文章的具体容,谈谈肃是如何说服吕布投奔董卓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

2020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三国演义》精选习题10道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精选习题10道 1、【2019·湖南湘西卷】名著阅读。(3分)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这段文字节选自《_ __》,该作品的作者是_ _,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 【答案】 (1). 三国演义 (2). 罗贯中 (3). 刘备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三国演义》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结合“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及“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等描写,可以判断这是写刘备的,刘备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点睛】《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2、(2019·北京中考模拟)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家李鹏飞教授对青少年朋友说:“读《三国演义》,不能只看故事。”结合阅读体验,举一例谈谈你在名著的故事之外还读出了什么。(不超过100字)(8分) 【答案】示例:《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

初一年级暑期整本书阅读活动——走近《三国演义》 把《三国》读“薄”,掌握三国故事情节脉络; 把《三国》读“厚”,了解三国时代背景; 把《三国》读“活”,抓住三国人物精彩片段; 把《三国》读“死”,熟记三国诗词常识。 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德”“谋”对决,纵横驰骋; 诸葛亮、周公瑾、司马懿,“智”“慧”对决,明争暗斗; 曹子桓、曹子建、曹仓舒,“亲”“情”对决,手足相残; 关云长、吕奉先、张文远,“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来吧,学历史,使人明智;读文学,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 导读任务 一、讨论主题 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作者知多少?“三国”历史知多少?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英战吕布”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像董卓这样一个老于世故的人,为什么会走上贪恋女色,自取灭亡的道路呢?还有哪些历史人物跟他犯同样的错误?试举一例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布谋臣陈宫言“曹操是极能用兵之人”,试列举曹操“极能用兵”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吕布戎马一生,最终死在了白门楼上。可怜一代豪强,化作乌有。你认为,吕布败在何处? 7.“千里走单骑”使得整个三国全成了关羽一人的舞台。仔细读读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试着从中发掘关羽的性格特点。

小学语文《三国演义》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

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国演义》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读书是精神上的旅行,在这段旅程中,学生跟随作者亲历各种场面,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咀嚼精妙的语言,享受丰美的精神大餐。本次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趣味性、范例性,以《三国演义》作例子,回顾其中的精彩故事,认识其中的英雄人物,感受相关的精妙词句,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所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在充分阅读《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讲述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力。 2、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崇敬之情及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的崇敬之情和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 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 60分钟 教学准备 教师: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2、制作多媒体课件;3、将学生分为“魏”、“蜀”、“吴”三组,布置各组分头准备;4、请一位老师记分,三位老师为讲故事环节评分。 学生: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相关的“三国”故事(可以是一次战役、一个计策、一个成语故事、一个救主场面),先在小组内讲,每组推选一人准备在班上讲。2、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一至三个相关的“三国”人物。3、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 生:《三国演义》。 师:看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听着那悲壮的乐曲,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略)

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渲染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小结语为学生回顾故事、评价人物作铺垫。) 二、畅游知识园 师:我们先畅游知识园,考考大家对“三国”到底了解了多少。(多媒体出示“畅游知识园”及相关题目。) 1、必答题。(答对一题得10分) 魏组:(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魏国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列举3—5人)(张辽、许褚、于禁、司马懿、夏侯渊等)(2)曹操以七万兵力抵挡袁绍七十多万大军并大获全胜的战役是哪次战役?(涫渡之战) 蜀组:(1)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蜀国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列举3—5人)(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2)《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哪三人?(刘备、关羽、张飞)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题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题 一、填空题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过五关______、水淹______、败走______。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______、七擒______、六出______、空城计智退 ______、挥泪斩______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______,使丈八蛇矛枪的______和使______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_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舌战群儒,______,______。 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 故事: 成语:___________ 故事: 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 。 9.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___________ 东和:___________ 收二川:___________ 七擒:___________ 北拒:___________ 排八阵:___________ 10.周瑜,字________,东吴_________(官名),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 屡屡失败,故死时长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 ______________;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_____一事。 12.《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__________,被赞誉的人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役是( ) A.火烧新野 B.火烧博望坡 C.安居平五路 D.火烧赤壁 2.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3.有关三国歇后语错误的是( )

2017年度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试题汇编

2017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试题汇编 Llt32100 7.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后回答问题。(4分) 答案: 7.(共4分) (1)(共2分)答案:①华容道义释曹操(1分)②关羽(1分)(2)(2分)答案示例:我今日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五关斩将之时,将军还能记否? 9.“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是清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赞誉,小说中,下列哪个人物也担当得起这样的评价?请说说你的具体理由。(3

分) A.赵云 B.吕布 C.诸葛 亮 D.刘备 (1)选 择: 。(2)理 由: 。 9. A.赵云: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赵云奋不顾身,大战长坂坡,截江夺阿斗(单骑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救出刘备之子阿斗.) C.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义,诸葛亮殚精竭虑,南征北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不屈不挠,抱恨死于五丈原。 D. 刘备:为了维护兄弟情义给关于报仇,刘备不顾一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摆七百里长蛇阵发动夷陵之战),大败于东吴陆逊,病死白帝城。 【2017 延庆期末】 (2)《三国演义》中蜀国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其中一个大将,曾经“桃园结义薄云天,偃月青龙刀刃寒。一骑绝尘走千里,五关斩将震坤乾”;还有一个白马长枪的大将,曾经在长坂坡曹营中七进七出勇救阿斗。 (3)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足智多谋,作战善于用火,请写出他以火破敌的两个战例,;还有一个军师曾经给曹操献“连环计”,名气和诸葛亮相仿的人是,可惜英年早逝。《水浒传》中和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作用类似的人物是。 答案: (2)关羽关云长赵云赵子龙(只写名或字不扣分) (3)火烧(博望坡新野赤壁藤甲军上方谷)庞统吴用(每空1分,共10分)。 【2017 昌平期末】 10.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1)-(2)题。(共4分)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 讲义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 把《三国》读“薄”,掌握三国故事情节脉络; 把《三国》读“厚”,了解三国时代背景; 把《三国》读“活”,抓住三国人物精彩片段; 把《三国》读“死”,熟记三国诗词常识。 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德”“谋”对决,纵横驰骋; 诸葛亮、周公瑾、司马懿,“智”“慧”对决,明争暗斗; 曹子桓、曹子建、曹仓舒,“亲”“情”对决,手足相残; 关云长、吕奉先、张文远,“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来吧,学历史,使人明智;读文学,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 导读任务(一)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 二、讨论主题 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2.关于作者知多少?“三国”历史知多少? 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答案不固定) 十常侍之乱→()→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 5.刘关张三人出场时面貌各异,均有肖像描写,请根据文字描述为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的像。(不求形同,但求神似) 导读任务(二)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回 1.梳理小说本回情节脉络 刘备赴任安喜→()→挂印弃官→灵帝驾崩→() 二、讨论主题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张飞和刘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导读任务(三)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 概括故事情节: 二、讨论主题 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李肃是如何说服吕布投奔董卓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题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题 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董卓欲除丁原,但惧怕丁原的义子吕布,便亲自带着赤兔马和重金去劝说吕布,吕 布见利忘义,就杀了丁原归顺了董卓。吕布归顺,董卓更加飞扬跋扈,自任相国,专权朝野,捏造罪名杀死废帝。 (错。“便亲自带着赤兔马和重金”,应为“派李肃前去劝说”。) 2.孙坚死后,孙权寄居袁术篱下,向袁术借兵去夺江东。孙权酣斗太史慈,大战严白虎, 冲锋陷阵,勇冠三军,获得了“小霸王”的绰号。同时,他得到了周瑜等著名将领 和张昭等重要谋士。从此,孙氏家族雄踞江东。 (错。“孙权”应为“孙策”) 3.赤壁之战中,蒋干为了立功,再次自告奋勇前往江东探视军情。周瑜与庞统经过密议, 又一次将计就计,使蒋干引导着庞统来到曹营。徐庶见到庞统,教他用连环计。庞 统借机向曹操献了锁战船的连环计,为火攻曹操创造了条件。 (错。“徐庶见到庞统,教他用连环计”应为“事后见到庞统时揭穿此计”。) 4.孙权听说刘备已去了西川,便想派兵断刘备的后路,不想此事被他的母亲吴国太听见, 吴国太怕孙权此举会伤了自己的女儿,不准孙权妄动。孙权与张昭谎称吴国太病危 去召孙夫人,孙夫人带着阿斗离开荆州。刘备派赵云奋力拦截,从船上夺回阿斗。 张飞带船赶来接应,救回阿斗。 (错。“刘备派赵云奋力拦截”应为“刘备不知此事,赵云自己前去拦截。”) 5.刘备占领了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儿子刘禅立为王世子。刘备引百官回到成都,封 张飞为五虎将之首,位列关羽、赵云、马超、黄忠之前。张飞先是耻于与黄忠为伍 不愿受印,后经费诗劝说,才愿意接受印绶。 (错。“张飞”应为“关羽”) 6.于禁刚愎自用,嫉贤妒能,不能审时度势,多次错失良机。关羽趁机引襄江水,水 淹七军,庞德落水被周仓擒获,后被杀;于禁被擒后拒绝投降,被关进监牢。 (错。于禁投降。) 7.孙权见刘备势不可挡,于是把杀死张飞的范疆、张达捆绑起来,押上囚车,送到蜀 军营中,并许诺送还夫人,归还荆州,以求罢兵,刘备不允。危急之中,张昭推荐 了儒将陆逊。于是连夜筑坛,大会百官,拜陆逊为大都督,掌管东吴诸路人马。(错。应为阚泽推荐了儒将陆逊。) 8.诸葛亮临死前,把自己所著的兵法全部传授给了姜维,将蜀国重任交给蒋琬、费祎, 并设计好蜀军退兵路线。并授予马岱一锦囊,让他在魏延反叛时打开,按计行事。 最后,魏延在大叫“谁敢杀我”时,被马岱斩杀。 (错。应是授杨仪一锦囊,并暗中嘱咐马岱跟随魏延反叛,在魏延喊叫时出其不意而斩之。) 9.周瑜和黄盖经过密谋,使用苦肉计,也让黄盖进行诈降。黄盖受刑后,让阚泽去向 曹操献诈降书,阚泽凭着大智大勇,借助徐庶的帮助,从从容容地骗过了曹操。(错。徐庶没有帮助。) 10.孔明与周瑜一方面商议联合抗曹,另一方面又相互斗智,周瑜欲害孔明、刘备,均 没有成功。曹操见周瑜夜窥水寨,便召集部下商量对策。得知蒋干是周瑜的同窗, 便请他往江东当说客。 (错。蒋干是自告奋勇前往。) 二、简答题。 1.《三国演义》中素有“千古奇策”之称是什么计策?请概述它的具体内容。(5分) 参考答案:隆中对。(2分)诸葛亮送给刘备一幅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为他谋划帝王之业: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思想内容、价值等。(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和一些精辟的语言。(3)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的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提起《三国演义》,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能脱口而出:如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了宋元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将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全部加以改写,成为一部长篇巨著。 2.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 2 -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及答案资料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填空。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2、《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之一,全名为,又称,作者是的著名小说家。全书可大致分为、、、、五大部分。 3、“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 _,各自的首领是、、。 4、《三国演义》中,人们所说的“三绝”的分别是:智绝__ ______,奸绝___ _____,义绝__ _____。 5、刘备,字_____,人称_______,_______是他主要的性格特点,最能突出他这一特点的情节是__________。此外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等性格特点。 6、关羽,字______,被曹操封为__________,使一把__________,骑______马,_______、_______是他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表现其勇,_____________表现其“义”。 7、张飞,字______,使用的兵器是______,被吕布称为__________。 8、周瑜,字_________,东吴_________(官名),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死时长叹“________,_________。” 9、曹操,字_________,小字_________,自封汉相,是_________形象,为人_______,惯用________,他信奉的人生格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与下列情节有关的人物 ⒈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___ ⒉怒鞭督邮:_________________ ⒊千里走单骑:_____________ ⒋过五关斩六将:______________ ⒌跃马过檀溪:_____________ ⒍草船借箭: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整理】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

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 活动背景: 《三国演义》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瑰宝。书中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以及这故事里面蕴含着的治国修身的道理,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分析情节,分析人物个性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先自主研读,自己去分析,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进行一定的评析。不在乎学生的评价有多么准确、深邃,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积累一点品读名著的方法。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2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3能结合人物言行、典型事例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活动准备: 熟读《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的成语、歇后语、诗词等相关资料;积累故事,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进行评述。 指导重点: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也为了能与同学们一起交流阅读感受和体悟,师生共读是必不可少的。 一、共读“前言”和“目录” 读任何一本书之前都要认真阅读书扉页的前言,这必须养成习惯,“前言”所介绍的内容往往是作品的梗概或精华,阅读“前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前言”向我们介绍了这部历史小说的时代背景,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概括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点等。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是小说所描绘和塑造的,也是大家所迫切期待阅读的。 “目录”是四十三个精彩故事的浓缩,浏览目录可大概了解故事情节。“目录”还适合在读完故事内容之后再回过来品味。 二、共读整本著作 在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的同时,我也捧起这本“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虽说只是“青少版”的《三国》,内容、深度和语言都与原著有一定差距,但我丝毫不敢怠慢,我和学生一起认认真真地花时间阅读,这既是学生面前的一个榜样,也是为了能与学生共同畅谈三国故事,品味三国人物。 (一)、交给阅读方法 阅读期间,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的习惯,读时要专心致志,必要时圈圈画画,做上简单的批注。当读完某个故事,可把它将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同学朋友听,也欢迎讲给老师听,大家共同分享阅读成果。 (二)、展示阅读成果 大约四周之后,班上进行一次《三国演义》故事会,并制作一份手抄报。 三、共品人物形象 要求学生必须再读《三国演义》,告诉他们读一本好书最要不得的便是“囫囵吞枣”,我们细细地读,哪怕一个地名,一个人物名称都要读到、记住。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练习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练习(21-40回) 一、填空题 1、曹操说:“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吾祖征_______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这说的是成语_________的故事。 2、建安五年正月,当刘备在________灭掉袁术,将__________送与曹操时,董承被家奴告密,谋杀曹操之事败露。曹操大怒,杀了董承全家,并亲自率领20万大军进攻刘备。刘备请_______写信向袁绍求救,袁绍调兵三十万前来,并让_______作讨曹檄文,把曹操的罪状公布于天下。 3、曹操进攻刘备,张飞向刘备献计劫曹寨。这本是妙计,哪知那天刮________,曹军牙旗被风吹折,根据这个先兆,荀彧等人料定有人劫寨,于是设下埋伏,张飞中计,只得带兵向_________逃去。 4、曹操班师回许都,让关羽同_________同住一处,关羽则秉烛于门外,通宵伫立,待二位夫人甚为恭敬。这说的是成语__________的故事。 5、汉献帝见关羽纱锦囊护髯,令其当殿披拂,过于其腹。这时汉献帝赞美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操见关羽斩杀了颜良,倍加钦佩,表奏朝廷,封关羽为___________,铸印送关羽。 7、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的曹操的赠物是_________。 8、第二十九回中“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中“小霸王”指的是_______,“碧眼儿”指的是________。 9、孙策遗言中,内事不决问_______,外事不决问_______。 10、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为孙权献上的计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许攸劝袁绍夜袭______,不听。许攸夜投曹操,曹操依其计谋,火烧______粮屯。袁绍也去劫城,却中______之计,曹操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取得了_________的胜利。 12、袁绍死后,小儿子______继承父业,曹操采用许攸的计谋,决_______之水夺了______。 13、曹操到易州时,郭嘉已死数日,停柩在公廨。操往祭之,大哭曰:“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玄德长叹曰:“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这说的是成语___________的故事。 15、刘皇叔跃马过檀溪骑的马是___________。 16、刘备马跃檀溪脱险后,遇见牧童,牧童带领他见了____________,他向刘备推荐天下奇才,“______、_______,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17、歇后语“徐庶进曹营—___________”,说的是徐庶虽身在曹营,却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__________。 18、刘备一顾茅庐时,得知诸葛亮已外出云游,归期不定,归途中遇见诸葛亮的一位朋友,便与之纵谈天下事,此人是____________。二顾茅庐时,三人冒风雪来到卧龙岗,其门上大书一联“____________,宁静而致远”,见草堂上一少年拥炉抱膝而歌,以为是诸葛亮,却是其弟________,未得相见,临行时刘备借纸笔写信给诸葛亮,表殷勤之意,遇到了诸葛亮的岳父_________携酒骑驴、踏雪吟诗归来。 19、诸葛亮“_______”的内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着______;孙权据有江东,占着______;而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可占_______,应当先取________为家,后取________建基业,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20、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役是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三国演义阅读课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三国演义》一书,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三国故事,有关三国人物的成语,歇后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三国演义》影片主题曲;创设情景,感觉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播放《三国演义》开场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说说听后的感受。 3、师: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歌名叫《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大气磅礴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许多英雄人物。你想到了哪些英雄人物? 4、生自由说说名著中的英雄。 师: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是节选自《三国演义》? 生:(齐答):《草船借箭》 师:谁能简单说说;《草船借箭》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草船借箭》讲述的是…… 师:自从学了《草船借箭》以后,同学们就对《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布置大家课下去阅读这本书,了解更多的三国知识,三国故事,三国人物,你们都读完了吗? 生:(齐答)读完了。 5、师:众多的三国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刘备三顾茅庐、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等,可以说我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英雄之士的精神气概吧! (一)三国知识知多少?首先老师想考考大家对三国知识的了解情况。下面我们就进行抢答比赛,请听题。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人? 2、“三国”是指哪三国? 3、关羽的坐骑和使用的兵器分别叫什么? 4、被封为蜀国五虎上将的分别是哪五位? 5、《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卧龙先生”和“凤雏先生”的分别是哪两位? 6、“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7、《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 8、诸葛亮病逝何地? 9、“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 10、《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是哪三场战役? 11、“三英战吕布”中“三英”指的是谁? 生:张飞关羽刘备 12、三国被灭的顺序是怎样的?

《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竞赛(含答案) 一、填空。 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代作者罗贯中。这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魏_、_蜀_、_吴_,各自的首领是曹操、刘备、孙权。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6、《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曹操_,“智绝”是_诸葛亮___,“义绝”是_关羽___。 7、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关于、张飞、赵云、马超、黄盖。 8、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9、《三国演义》采用话本章回叙事的叙述手法,《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0、诸葛亮在“三气周瑜,夺取荆州”过程中,逼得周瑜咬牙切齿地说既生瑜何生亮。 11、写出五个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探囊取物、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1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关公)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推进课

《三国演义》阅读推进课 教学目标: 1 .指导阅读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文字,教给学生阅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汇报自己所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 3 .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 4 .通过对名著的欣赏和对人物的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合作探究。 5.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 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多媒体出字幕:走进三国) 3.先来几题考考大家。(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 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 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 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⑽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 4.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二、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了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 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 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看完三国演义,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以下环节随机,由学生所说情节教师相机引出主要人物) 关羽: (1)生说:刮骨疗毒 (2)提到关羽,你还想到了哪些情节?(师相机点评) (温酒斩华雄:出示原文,齐读) (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3)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