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一、理念1、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
本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欠缺的情况,采取“以学生为本”,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在课堂上,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2、学科理念——宏微符三结合。
化学的学科特征要求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及变化的观察,然后用微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宏观的现象及变化,并能用符号来描述,在头脑中将“宏微符”三水平有机结合。
在气体摩尔体积的研究中,一方面要继续使学生加深对“宏观---n----微观”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化学符号与化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前一节宏观的“桥头”是质量,这节课是气体体积,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学生会觉得理解困难。
教材的电解水实验形象地给出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表格可以真实地反映相同粒子数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大小。
对于微观理解,教材上是直接解释,课堂上通过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了解XXX质量的作用,能够用物质的质量、密度来计算物质的体积;对气体分子间距离大、能够压缩,而固、液体不能压缩有所了解。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小组交流合作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但是学生分析问题的惯没有养成,方法比较单一,能力有限;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已经学过的两个公式还不能灵活应用;良好的研究惯有待继续培养。
三、教学目标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XXX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研究化学的重要作用。
同时,本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③能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判断和计算。
气体摩尔体积示范课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22.4L
(原则情况)
原则情况下气体摩
尔体积示意图
第8页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何? ×1.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1 ×2.1molCO2占有体积为22.4L ×3.标况下任何气体体积都约为22.4L ×4. 1molH2O在标况下体积为22.4L ×5.1molSO2在标况下体积没有200C时体积大 ×6.1molHCl在3.03×105Pa时体积比22.4L小
3.求S.T.P下V
①V=m/ ρ ②V=n×Vm
(V=
m M
×Vm 或 V =
N NA
×Vm)
4、相关“物质量”计算关系
质量 ÷M
m ×M
物质量 ×NA
n ÷NA
×vm ÷vm
微粒数 N
分子 原子 离子
电子 质子 中子
V
(标况)
第17页
相同数目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体积。 第7页
气体摩尔体积:
❖概念:单位物质量气体所占体积。
❖符号为Vm
❖公式:
Vm=
V n
❖惯用单位有L/mol(L·mol-1)和m3/mol。
原则情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要点:
❖条件:原则情况
(S.T.P) ❖对象:任何气体 ❖物质量:1mol
结论 体积约占 22.4L
第5页
100℃1 mol H2O (g) (3.06×104 mL)
0℃1 mol H2O( 18 mL)
(体积扩大1700倍)
➢ [ 试验启示] 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要比固体和液体 中粒子之间平均距离大得多。
第6页
[讨论]
1、决定气体体积大小主要原因有哪些?
体积(V) 取决于
分子数目(N或n) 分子间平均距离(d)
气体摩尔体积公开课教案

2013 年巢湖市化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学校:巢湖市私立斯辰学校授课教师:李扬授课内容:气体摩尔体积第一课时气体摩尔体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3.理解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有关计算,使学生理解气体的分子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分析推出气体摩尔体积,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
2.通过计算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1.气体摩尔体积2.阿伏加德罗定律 教学难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1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都不相同,那么1mol 不同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板书] 一、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1. 1mol 固、液态物质的体积[提问] 已知物质的质量和密度,怎样求体积? 学生回答:mV ρ=(1) [思考与交流]通过学习我们知道1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都不相同,那么1mol 不同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2) [投影] 1mol 物质的体积18cm 318.3cm 37.12cm 3 10.0cm 31molFe 1molAl 1molPb 1molH 2SO 4 1molH 2O个不同的气体物质的体积是 相同 的体物质的体积 不相同 。
[想一想]:在相同状况下,为什么1mol 不同的固态和液态物质的体积不同,而气态物质的体积却几乎相同呢?(用乒乓球和篮球的例子进行比较) [投影]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粒子数目多少 (2)粒子本身大小 (3)粒子间的平均距离 [投影]固体、液体与气体分子之间排列的特点。
[板书]二、气体摩尔体积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m V 公式:m VV n= 常用单位有/L mol (或1L mol -⋅)[注意]:1、 条件:标准状况(0℃,101KPa)2、 对象:任何气体(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3、 物质的量:1mol4、 体积:约为22.4L[课堂练习1](投影)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 。
新编气体摩尔体积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固体物质
18.3cm3
7.2cm3
10cm3
1mol铁 1mol铝 1mol铅 第7页
液体物质
100
100
50
50 54.1cm3
18.0cm3
1mol水
1mol硫酸
第8页
下面我们来分析1mol不同气态物质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为何 基本相同。
【思考与交流】 将1mol液态水加热变成1mol气态水,体
4. 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不小于11.2L气体所含分子数。 (错,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6. 只有在原则情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也许约为22.4L/mol。 (错,不一定)
第19页
作业: 1、在原则情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体积为672ml,
计算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 2.在同温同压下,两个体积相同玻璃容器中分别盛
满N2和O2。计算容器中: (1) N2和O2物质量之比和分子数目之比 (2) N2和O2质量比。
第20页
3.阿伏加德罗定律
定律: 在相同 有
和
下,相同体积任何气体都含
。
第21页
推论
(1)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量之比
V1 n1 N1 V2 n2 N2
(2)同温同体积下, 气体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量之比,
第5页
首先我们来分析1mol固态和液态物质体积为何不同。
固态结构微粒间距离很小
液态结构微粒间距离也小
讨论影响1mol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原因有哪些?
粒子数目
粒子间距
粒子大小
第6页
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体积只与组成这种物质粒子大小相关, 因为不同物质粒子大小不相等, 因此1mol不同固体和液体体积 大小不同。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第一篇:《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一课时知识目标使学生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学难点: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大约相同的原因。
教学方法:设疑、导思、归纳、应用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1mol物质含有的粒子数约是多少?.什么叫摩尔质量?[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物质的量,它把宏观上可称量的物质与微观粒子联系起来,宏观上可感知的除了物质的质量,还有物质所占的体积上节课我们研究了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这节课我们来讨论1mol物质所占的体积。
[板书]一、气体摩尔体积1.1mol固、液态物质的体积[提问] 已知物质的质量和密度,怎样求体积?学生回答:V= [投影]1mol几种固、液态物质的体积,填表物质;计算粒子数1mol 物质质量(g)20℃密度(g/cm3)体积(cm3)Fe6.02×10237.8Al6.02×10232.7Pb6.02×102320711.3H2O6.02×10231(4℃)H2SO46.02×10231.83学生分组计算出1molFe、Al、Pb、H2O、H2SO4的体积分别为:7.2、10、18.3、18、53.6cm3[微机显示] 1mol物质的体积[板书] 1mol固、液态物质的体积不相同。
2.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微机显示] 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变化。
[说明] 比较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必须在相同温度和压强条件下。
气体摩尔体积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17页
(5)在非原则情况下, 1mol任何气体 体积一定不是22.4升
(6)1LSO2和1LCO2所含分子数相 同
(7)1LCO和1LCO2在同温同压下所 含分子数相同
(8)原则情况下, 1gCO和1gCO2所 含分子数相同
6.按体积比为1 : 2 : 3构成N2、O2、 CO2混合气体100g,在原则情况下 体积为多少?
60 L
第23页
7、由CH4和O2构成混合气, 对H2相对 密度为14,则混合气中CH4与O2物质量 之比为( ) B
A、1 : 2
B、1 : 3
C、3 : 1
D.2 : 1
“十字交叉法”
第24页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第1页
物质 状态 摩尔质量 (g ·mol -1)
密度
1mol物质体 积
Fe 固
56 7.86 g ·cm-3 7.2cm3
Al 固
Pb 固
H2O 液
H2SO4 液
H2
气
O2
气
CO2 气
2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7g ·cm-3 10cm3
207 11.3g ·cm-3 18.3cm3
18
1.0g ·cm-3 18cm3
⑷1mol HCl气体在原则情况下占有体积约 是22.4升
⑸0.5molSO2气体通常情况下体积为11.2升
⑹原则情况下, CO2气体摩尔体积为22.4升 第7页
×NA
×M
N
n
m
÷NA
÷M
V(标况气体)
第8页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任何气体 是否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高一化学教案气体摩尔体积[第一课时](精选3篇)
](https://img.taocdn.com/s3/m/0e3b8e7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7.png)
高一化学教案气体摩尔体积[第一课时](精选3篇)第一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摩尔体积的概念;2.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方法;3. 能够解决与气体摩尔体积相关的计算题目。
教学重点:1.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被充满气体的气球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为什么气球上的字体可以充满气球呢?”,引导学生思考气体的特点。
二、概念讲解1. 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在摩尔数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气体的体积相同。
也就是说,1mol气体的体积是一定的,无论是什么气体。
2. 计算方法:气体摩尔体积可以通过将气体的体积除以摩尔数来计算。
三、实例演练1. 例题一:30L的甲烷气体中含有2mol的甲烷,求甲烷气体的摩尔体积。
答案:30L/2mol = 15L/mol2. 例题二:一个容器内有5mol的氨气,体积为50L,求氨气的摩尔体积。
答案:50L/5mol = 10L/mol四、拓展应用1. 通过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可以进一步计算气体的密度;2. 探究不同气体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
五、小结与展望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篇: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测定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测定方法;2.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计算方法;3. 能够通过实验结果计算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重点:1.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计算方法;2. 能够通过实验结果计算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难点:1. 进行气体摩尔体积实验的操作;2. 分析实验数据并计算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验装置的图示,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实验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
二、概念讲解1. 遵循玻意耳定律:相同条件下,等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恒定的;2. 实验操作:用实验装置装满气体,记录气体的体积和摩尔数,然后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公开课优选版

A.质量为12 gB.物质的量为6 mol
【思考】在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回答】1、气体摩尔体积只是针对气体而言,包括混合气体。
2、不同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可能不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目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
【知识归纳】在知识回顾的图片上补上Vm、n和V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探究、小组讨论、课件演示
板书设计:第3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
2、微粒的大小
3、微粒间的平均距离 气体体积:温度 压强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
内容: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阳东二中 林海霞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3. 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4.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思考】标准状况下,1mol H2的体积是22.4L,1mol H2和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为什么?
【反馈练习】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1)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22.4 L
错误。因未指明气体的物质的量。
(2)1 摩尔二氧化碳占有的体积约为 22.4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汉台中学聂艳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理解和初步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 掌握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 。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探究意识;
2.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3.初步学会分析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投入,循序渐进寻求真理的探究意识;
2.渗透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特殊到一般认识事物规律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形成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
2.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学生探究意识的初步培养。
[教学难点]
1.学生探究意识的初步培养
2.固体或液体体积的决定因素
[教学设计思路]
引入:已知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公式关系和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公式关系,对于气体来讲,称其质量不如测其体积方便,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气体摩尔体积
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探究一:在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气体体积相同吗?1mol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相同吗?完成课本P13的“科学探究”。
(PPT展示)
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同,但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探究二: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哪些?结合ppt,回答问题。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粒子的数目;②粒子的大小;③粒子间的平均距离
为什么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同;相同条件下,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阅读课本P14相关内容回答。
探究三:影响气体粒子间距离的因素有哪些?结合ppt,回答问题。
气体的粒子间的距离的影响因素:
①温度对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的影响;②压强对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的影响
过渡:1mol O
2、H
2
在标况下的的体积大约为22.4L,1mol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符号为:Vm
3、单位:L/mol
4、表达式:Vm = V/n
5、0℃、1.01×105 Pa(标准状况)时,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注意:(1)条件为标准状况:0℃,1.01×105Pa;
(2)研究对象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
(3)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决定于气体所处于的外界条件,即温度和压强;(4)22.4是一个近似值;
(5)22.4L/mol不仅仅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当温度高于0℃压强大于1.01×105Pa时,1摩尔任意气体的体积也可能为22.4L。
习题:
1.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
2.4L。
(错)
2. 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错)
3. 标准状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对)
4. 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错)
5.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可能约为22.4L/mol。
(错)
【例1 】标况下,112mLCO2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例2 】标况下,2.2gCO2 的体积是多少?
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B. 在标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C.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所占的体积约是22.4L
D.在标准状况下,1molH
2和O
2
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
2. 填写下列空白:
(1)标况下,0.5molH
2
占有的体积是11.2 L
(2)标况下,2molO
2
占有的体积是 44.8 L
(3)标况下,4.48L CO
2
的物质的量是 1.2 mol
(4)标况下,33.6L H
2
的物质的量是 1.5 mol
(5)标况下,16g O
2
的体积为 11.2 L
(6)标况下,11.2L N
2中含有N
2
分子的个数是 3.01×1023
[板书设计]
1.课后习题3、8;2.《新新学案》P11-13。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