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看懂肝功能指标
肝功能化验单怎样看

肝功能化验单怎样看
肝功能化验单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 谷草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这两个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一旦肝细胞受损,ALT和AST会释放到血液中。
正常范围:ALT一般在10-40单位/升之间,AST一般在8-38单位/升之间。
如果ALT和AST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肝细胞受损。
2. 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总胆红素是由肝细胞中分解血红蛋白生成的。
正常范围:ALB一般在35-55克/升之间,TBIL一般在
3.4-17.1毫摩尔/升之间。
如果ALB偏低或TBIL偏高,可能提示肝功能不全或胆红素代谢异常。
3. 碱性磷酸酶(ALP):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胆管系统,其水平可用来评估胆道梗阻的情况。
正常范围:成人一般在40-130单位/升之间。
如果ALP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胆道梗阻。
4. 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中,其水平可用来评估肝胆系统疾病。
正常范围:男性一般在10-71单位/升之间,女性一般在7-42单位/升之间。
如果GGT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肝胆系统疾病。
在阅读肝功能化验单时,需要注意各项指标是否超过了正常范围,并结合临床症
状综合判断患者的肝功能情况。
如果有明显异常,建议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肝功能化验单详细解读

肝功能化验单详细解读
肝功能指标是指日常生活中用来反映患者肝脏功能正常与否的指标,常见的有血清谷
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直接
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等等,下面简要介绍几项指标的意义。
1.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ALT是血清中的一种蛋白质酶,反映肝细胞脱氨酶的活性情况,它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因此,ALT升高多为肝细胞损伤的表现。
2.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
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心肌细胞和肾上腺细胞中,AST是可以反映肝脏细胞破坏情
况的指标,它有助于诊断肝性疾病。
3. 总胆红素(TBIL):
TBIL是肝细胞内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体内多种毒素转变为皮质醇,TBIL主要由肝的细胞膜及细胞间的胆汁排泄到血液中,TBIL高于正常水平可以表示肝功
能受损。
4. 白蛋白(ALB):
ALB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ALB升高能够
反映肝脏结构受损或肝脏功能发生障碍。
5. 直接胆红素(DBIL):
DBIL是肝细胞排泄出来的胆红素中无需经过胆管分泌而迅速能够被吸收的组分,当患者肝细胞破坏时DBIL升高是比较明显的表现之一。
6. 间接胆红素(IBIL):
IBIL是肝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血清指标,它能反映出患者肝细胞的毒性破坏程度或功能受损情况,IBIL升高仅仅提示有可疑的肝细胞损害状态,而不确认患者有具体的病症。
怎样看肝病检查报告

怎样看肝病检查报告当我们进行了肝病相关的检查后,面对手中那份充满专业术语和数据的检查报告,常常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从何看起。
别担心,下面就来给您详细讲讲怎样看懂肝病检查报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肝功能检查这部分。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其中常见的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等。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如果它们的值升高,可能意味着肝细胞受到了损害,比如肝炎、脂肪肝、酒精肝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转氨酶升高不一定就代表肝脏有严重的问题,有时剧烈运动、大量饮酒、服用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导致其短暂升高。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主要用于判断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
胆红素升高可能会导致黄疸的出现,皮肤、眼睛发黄就是常见的表现。
如果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能是胆管堵塞等问题;如果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能是溶血性疾病或者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也能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白蛋白降低可能提示肝脏合成能力下降,或者存在营养不良、肾脏疾病等导致白蛋白丢失过多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看看乙肝五项检查。
这五项分别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 e 抗原(HBeAg)、乙肝 e 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通常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则是好的现象,说明身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者曾经感染过乙肝但已经康复。
乙肝 e 抗原阳性往往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而乙肝 e 抗体阳性则可能意味着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
再说说肝脏的影像学检查,比如 B 超、CT 或磁共振(MRI)。
B 超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质地,是否有肿块、囊肿、脂肪肝等。
血清肝功能9项解读

血清肝功能9项解读
血清肝功能9项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LT、AST、GGT、ALP、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等指标,以下是它们的解释:
1. 总蛋白:血浆中的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
2. 白蛋白:血浆中最多的一种蛋白质,由肝脏合成。
低白蛋白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或营养不良。
3. 球蛋白:除了白蛋白以外的血浆蛋白。
升高可能与某些炎症、感染或肿瘤有关。
4.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反映肝细胞的损伤。
当肝细胞受损时,ALT就会进入血液中升高。
5. 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肌肉中。
肝功能异常时AST也会升高。
6. GGT:谷氨酰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胰腺中。
肝功能
异常或酒精摄入过量时GGT会升高。
7. ALP: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肝脏、骨骼和肠道中。
肝功能异常或胆管阻塞时ALP会升高。
8. 总胆红素:包括结合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
肝细胞端粒酶的活性下降或胆汁淤积导致总胆红素升高。
9. 结合胆红素:肝细胞合成后,结合在胆汁中通过肠道排泄。
肝细胞功能异常或胆汁淤积时结合胆红素会升高。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肝功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用于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和健康程度。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有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等。
下面将对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解读。
1.肝酶肝酶是肝细胞中存在的一类酶,包括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ALT和AST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在肝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入血,因此高精度测定甚至微量测定ALT和AST有助于判断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ALP主要存在于胆道上皮细胞和骨骼组织中,因此当肝胆系统受到损伤或胆道梗阻时,ALP的水平也会升高。
2.胆红素胆红素是胆道系统产生的黄色代谢产物,主要由肝脏清除血液中的老旧红细胞。
其血清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胆道阻塞性疾病、肝脏疾病或溶血等病理情况。
3.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具有保持血浆渗透压、输送物质和代谢功能。
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减弱,常见于肝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等疾病。
4.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是评价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反映体内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性。
P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与肝脏合成功能减弱有关。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等,可以作为补充的参考指标。
总结起来,肝功各项指标的解读需要综合分析,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指标的异常。
临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如果发现肝功检查异常,应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最重要的是,要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和及早发现肝脏相关疾病。
肝功能——看懂十个指标

肝功能——看懂十个指标肝功能没有那么复杂,就两层意思,一个是代表肝脏解毒、代谢、胆汁分泌、免疫能力,一个是体检时,经常出现的项目,比如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胆红素、r-谷氨酰转肽酶。
1、谷丙转氨酶(ALT)这项指标说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
结果达到500~1000 IU/L以上是急性肝炎,如果有肝癌、肝硬化、酒精性肝障碍、慢性肝炎都会出现数值偏高。
2、谷草转氨酶(GOT)它是身体的酵素。
分布在心脏、肝脏和脑组织或者血球中。
这项指标偏高说明这些部位存在病变。
3、谷氨酰转肽酶(GGT)它也是酵素,分布在胰脏、肝脏、脾脏、肾脏,这些指标用于发现肝脏机能障碍和早期肝硬化,特别对酒精性肝障碍,药物性肝障碍比较敏感。
4、总蛋白(TPO)这些指标可以知道身体营养情况,是否有感染病、肾脏病、肝功能异常。
总胆红素偏高白蛋白偏高球蛋白偏低白球比偏高5、白蛋白(ALB)它是由肝脏制造的,作用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如果肝脏出现营养失调,病变,白蛋白就是出现减少。
6、球蛋白(GLO)如果出现感染,或者得了肾病、肝病、自体免疫疾病甚至癌症,这项指标就会超出正常值。
7、碱性磷酸酶(ALP)它也是一种酵素。
如果肝细胞受损,它就会升高。
特例是,处在发育期的小孩和青少年,这项指标会高出2-3倍,但是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是成年人这项指标偏高,代表可能是肝胆疾病、骨癌或者骨转移。
8、乳酸脱氢酶(LDH)这项指标偏高,说明肝损伤、肺栓塞、心肌梗塞、白血病、贫血、肌肉发育差,要配合其他指标判断。
按照超过10%标准,具体分析。
9、总胆红素(TBS)这项指标偏高,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泛黄。
代表有肝胆病或者溶血病。
10、白蛋白/球蛋白(A/G)这项比值偏低说明,慢性肝炎、传染性肝炎、轻度的肝损伤、急慢性肾炎。
比值偏高说明,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肝功能检查指标解读

肝功能检查指标解读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全球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时间等。
下面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解读。
1.肝酶:肝酶是在肝脏细胞中产生的酶类物质,主要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或炎症时,这些酶会释放入血液中。
因此,ALT和AST的水平的升高可能意味着肝脏有损伤。
通常,如果ALT和AST的数值超过正常范围的两倍,就被认为是异常的。
2.胆红素:胆红素是血液中的黄色色素,主要由肝脏分解红细胞产生。
在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被肝脏捕获、结合并排泄到胆汁中。
如果肝脏功能不正常,胆红素的水平就会增高。
黄疸是胆红素高水平的一个明显征兆。
3.白蛋白: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质之一,它在维持血液的渗透压、运输药物和激素以及维持免疫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肝功能不正常时,白蛋白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导致白蛋白水平下降。
4.全球纤维蛋白原:全球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肝脏合成的凝血蛋白,它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肝脏受损,全球纤维蛋白原的合成会减少,导致凝血功能的下降。
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凝血功能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凝血酶原的形成和凝血酶生成的速度。
在肝脏功能受损时,凝血酶原时间会延长。
在解读肝功能检查结果时,一般需要综合以上指标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肝功能异常可能与多种原因相关,如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药物或酒精滥用等。
因此,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并不能直接表明患有其中一种特定疾病,需要结合其他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此外,肝功能检查还可以通过血清学乙肝血清学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和肝病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炎病毒特异抗体(如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CV-Ab)来评估病毒性肝炎的感染和慢性肝脏疾病的进展。
总之,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是否受损。
用八个指标教你如何看懂肝功能检验报告单

用八个指标教你如何看懂肝功能检验报告单肝脏的功能主要包括代谢功能、分泌功能、合成功能以及解毒功能一、代谢功能。
1、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值范围为0~40U/L。
当丙氨酸转氨酶的检测值超过正常值说明肝脏细胞受损,可能存在炎症。
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正常值范围为0~45U/L。
当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的检测超过正常值时,提示肝脏细胞的损伤。
二、分泌功能。
1、碱性磷酸酶(ALP):该指标是反应肝内占位性病变、肝外胆道梗阻以及骨病的重要指标,同时还会有生理性的碱性磷酸酶升高,比如可见于妊娠期、发育儿童以及高脂肪或高糖饮食后等。
2、γ-谷氨酰转肽酶(GGT):该指标的异常,提示可能会有胆道梗阻或肝炎。
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TBil/DBi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黄疸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还可以通过总胆红素来判断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及肝脏是否存在严重损伤。
三、合成功能。
1、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为11~13秒。
凝血酶原可以帮助诊断重症肝炎及早期的肝硬化,同时还可以帮助诊断先天性凝血疾病和获得性的出血疾病。
2、血清白蛋白(ALB):正常值为35~55g/L。
常用于帮助诊断肝脏疾病及其预后。
四、解毒功能。
关键指标是血氨,其正常值为18~72μmol/L。
血氨值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性脑病以及其他的肝脏疾病,血氨值低常见于低蛋白饮食及贫血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蛋白饮食及运动后查血氨值也会有生理性的升高。
不同医院的检测方法也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肝功能正常值,所以以上数值仅供参考,具体的数值要根据医院的检测方法而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时,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与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钟看懂肝功能指标!(转自丁香园)
一、反映肝细胞直接损害的指标
最为常见的是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其中ALT、AST 提示肝细胞损伤坏死,而ALP、γ-GT则与胆汁淤积有关。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是所有肝脏疾患的典型表现,包括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药物中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ALT、AST 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但需要注意以下特殊情况:
1. ALT、AST水平与肝细胞损伤坏死之间的相关性不是最强,不能因为ALT、AST仅超过正常值上限1-2倍就不引起重视,临床上许多终末期肝病患者,由于有功能的肝细胞的大量丧失,其ALT、AST可在正常值范围内。
2. ALT、AST在肝脏中含量最多,除此之外尚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肾脏、脑、胰等脏器中,因此在心肌和骨骼肌等脏器损害时,ALT、AST也可异常升高,在剧烈运动、长途旅行时可出现一过性的AST(偶有ALT)水平升高。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反映胆汁淤积,在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若ALP、γ-GT 异常升高、同时伴有ALT、AST异常升高,需考虑存在肝细胞损伤坏死伴肝内胆汁淤积;若ALP、γ-GT异常升高,但ALT、AST 升
高不明显,需警惕存在肝内肝外胆道阻塞,这时需要腹部B 超、CT 排除肿瘤、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肉芽肿、肝脓肿等疾病可能。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表现为ALP、γ-GT 显著升高,而ALT、AST 轻度异常。
ALP 主要存在于肝、骨骼肌,在儿童期及青春期由于骨骼发育,ALP 可达正常成人数倍;在某些骨骼疾病时ALP 可异常升高;妊娠后期胎盘型ALP 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异常升高。
但上述情况下γ-GT 、ALT、AST 大多在正常范围。
有部分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ALT、AST、ALP 逐渐趋于正常,但γ-GT 持续增高,则提示发展为慢性肝炎可能。
二、胆红素与胆汁酸代谢
胆红素主要是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肝脏负责将其从血液中摄取并分泌至毛细胆管,经肠道细菌作用,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少部分经肾脏排出。
当血液中总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时,就会出现尿黄、皮肤黄染,临床上称之为“黄疸”。
临床上除了肝脏疾病引起黄疸外,还需要考虑以下情况:
1. 溶血、红细胞生成不良等血液系统疾病,肝功能表现为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而直接胆红素正常或轻度升高,ALT、AST基本正常。
2. Gilbert综合征(轻度慢性高胆红素血症),遗传性疾病,人群发病率3% -7%,一般在20 - 30 岁后被发现,总胆红素位于30 - 50 umol/L 左右,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直接
胆红素可正常或轻度升高,ALT、AST、ALP、γ-GT 可正常,在炎症、饥饿、手术、妊娠等诱发因素出现时黄疸可进一步上升,但一般低于85.5 umol/L 临床上呈良性、慢性过程,预后良好,无特殊处理。
胆汁酸在肝脏合成及分泌,在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胆流排泄不畅时可异常升高。
胆囊炎发作时,可异常升高。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早期可无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胆汁酸升高,而其他指标均正常,需引起重视,胆汁淤积严重者,可影响胎儿发育成长。
三、肝脏生物合成功能
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胆固醇/酯等由肝细胞合成并释放入血。
上述指标明显低下,常提示肝脏疾病严重或储备功能差,处于终末期肝病。
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不论其是急性还是慢性肝病,其中有许多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乏力、纳差、尿黄等临床表现,这时通过检查肝功能指标能及时地了解肝脏确切的功能,另外也可以通过不同肝功能指标的比较,了解疾病可能的病因,更有甚者能发现一些隐匿性的疾病,提早预防。
由于肝脏细胞具有强大的再生修复功能,一过性的肝损害肝功能可及时恢复正常,因此不能因为一次体检肝功能正常就可以彻底否认自己没有任何肝病,可以高枕无忧,不再随访体检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