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受力分析的方法---很有用哦
受力分析的顺序

(1)假设小球向左运动
如果小球向左运动,其受到的洛伦兹力向下,支持力向上,摩擦力向右。由此可以发现水平方向的合力是不可能为零的,小球不可能是匀速运动。因此假设不成立。
当物体(近地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一般是理论上存在)围绕地球转动时,为了便于计算往往忽略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差别(其实也就是已知g还是G的问题)。另外就是在南北极点的物体因为没有自转的影响,其受到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
2.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物体要发生形变,必然要受到外力的挤压或拉伸作用;物体要对其它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必须要先接触。是否接触我们是好判断的,因此判断弹力是否存在的关键就是确定有没有外力使施力物体发生形变。所以要分析弹力先要分析施力物体的受力。
此时恒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
是不是木块就可以匀速运动了呢?
肯定不是的!!!
因为恒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也变化了,支持力也会变化,滑动摩擦力也会变化。
, 。
此时, 木块会加速运动。
加速度 ,方向水平向右。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小球在绝缘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电场强度为E,水平向右;磁感应强度为B,垂直纸面向里。小球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求小球的速度。
4.静电力(库仑力)
电荷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电荷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也就是说受力电荷是在施力电荷的电场里受到的力。因此,只要电荷的附近有电荷或者电荷处于电场之中就会受到静电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
1. 定义力的大小和方向: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比较重要的,首先要确定受力的大小和方向,通常将受力分为合力、平行力和垂直力。
2. 分析受力方向:接着应考虑受力方向,根据不同的受力方向,计算受力之间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最后得出受力施加的位置和方向。
3. 分析受力大小:第三步是分析受力大小,需要用定义力大小来说明受力的影响。
可以用力学原理来确定受力的大小,比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受力的大小,还可以比较受力的大小,比如比较结构物上施加的力的大小,最后得出结构物的受力量等。
4. 计算受力的结果:最后,要计算受力的结果,可以根据力学原理来确定,比如可以确定受力所起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平衡无力得出结构物的加速度等。
受力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受力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作者:王瑞来源:《中学生数理化·自主招生》2020年第01期在物理问题中,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是运用力学规律列方程的前提。
下面就正确进行受力分析需要掌握的三种方法逐一分析。
1.基本概念法: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着手,搞清楚研究对象与哪些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分析时可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逐步进行。
例1 如图1所示,光滑小球处于平衡状态,试分析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与小球有相互作用的物体均为三个,它们施于小球的作用力也为三个,力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2.力的性质法:从“不同性质的力其大小和方向的决定因素及产生条件各有不同”的特点出发,依次分析研究對象所受的各个力。
例2如图3a所示,两木块A、B靠在一起,在一水平力F的作用下A、B-起紧靠在竖直墙上。
设A、B的质量分别为m1、m2,试求两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解:按力的性质法,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无相对运动,它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闪此分析静摩擦力时,先要看隔离体与其他物体有无接触,再看两物体有无相对运动趋势。
先分析木块A,在重力m1g的作用下,相对于B有下落趋势,因而它必受到B对它的向上的摩擦力f1',由平衡条件知f1=m1g。
再分析B,B受重力及f1的反作用力f1',这两个力的方向都向下,使B相对于墙必然有下落趋势,因此墙给B的摩擦力应向上。
由平衡条件知,f2=f1'+m2g。
A、B两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3b所示。
3.力的效应法:从“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原因”人手,通过对研究对象运动状态及其状态改变的分析来确定它是否受到某个力或某些力。
例3 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放置在质量为M的物体B上,B与弹簧相连,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振动,振动过程中A、B之间无相对运动。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

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力学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受力分析是解答力学题目中关键的一步。
但是很多同学在做受力分析时由于缺乏耐心以及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会做受力分析。
店铺整理了一份受力分析的技巧,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我们可以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联系通过以上表格中我们知道了受力情况就可能推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反过来,知道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以推断出物体的受力情况,甚至如果受平衡力的话,F1=F2我们还可以由已知道的力推断也另一个力,因为它们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1)一辆马车在平直的路上匀速前进已知马的拉为800N,那么地面的摩擦力是多大?如右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F拉=F摩→F拉=800N,那么么F摩=800N(2)某同学称量体重时,如果静止不动站在台称上,读数正常,如果该同学加速蹲下时台称的读数是偏大还是偏小,加速站起时读数偏大还是偏小?台称的读数就是台称所受到的人对它的压力F压,从上图看,人对台称有一个向下的F压,那么台称对人就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F支它们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F压=F支。
如果静止时,F支=G所以读数F压=G,读数正常下速下蹲时,F支<G,所以F压<G,读数偏小加速站起时,F支>G,所以F压>G,读数偏大但是在上述的由受到情况和运动状态的推断过种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物体到底受什么力?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接触到力学问题时首先要进行受力分析,搞清楚物体到底受什么力?受力分析也有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把一些最容易的出来的力标出来,如:重力,一个放大水平地面的物体对地压有压力,地面对它有支持力等等那么有些力不明显,甚至是这个存不存在都是问题,所以找出这些不明显的力就需要进行一些推断。
(1)利用一些现象进行推断,例1:一的块重4N,它被吸在一磁性的铁板上,如静止不动时,它所受的摩擦力多大?首先最明显的力就是它受到重力,会往下掉,但它没有往下掉,保持静止所以应该有一个力和重力G平衡,那只能是摩擦力,F摩=G=4N如果用向上大小为9N 的拉力拉着它向上匀速运动,它所受的摩擦力多大?最明显的两个,向下的重力G ,和向上的拉力F 拉,大家都注意到它是向上运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这时摩擦力的方向应该是向下,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 拉=G+F 摩,所以F 摩=9N -4N=5N例2:一物体在传送带上向右匀速前进,它在水平方向上是不受力的。
受力分析的方法

受力分析的方法
受力分析方法分别有隔离法、整体法、假设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和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受力情况决定运动情况,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搞清物体的受力情况。
扩展资料
分析方法
1、进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隔离体法,即将所选定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体)从它所处的环境中隔离出来,然后依次分析环境中的物体对所选定的研究对象施加的力。
分析的'依据,一是力的性质和各种力的产生条件;二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从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分析。
2、整体法:即选择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既可用于研究整体的受力,也可作为分析某个物体受力情况的辅助方法。
3、假设法:即在某个力的有无或方向不容易判断时,可先假设这个力不存在,看物体的运动会受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
如分析弹力可用假设拿开法,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等。
4、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
5、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样会使问题形象直观。
在不涉及转动问题时,一般要将力的作用点平移到物体的重心上来,示意图不但要表示力的方向,还要定性表示力的大小。
图画的越准确,越便于分析解决问题。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中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完美版)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受力分析思路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 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3)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先分析物体受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注意:一般情况下我们忽略轻绳、轻杆、线、理想滑轮、点电荷等的重力,或者题意中有说明是轻物体是我们也需要忽略重力。
第二步:然后分析其它场力,即电场力,磁场力、万有引力等;同时将题意中给出的拉力等已知的力画出(已知力与接下来分析出来的力不能重复出现);第三步:如果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面面接触接触面为该接触平面,点面接触接触面为该接触平面,点点接触接触面为接触点处曲面的切面)注意:有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有几个弹力和摩擦力;第四步: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的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4. 列出物体的受力方程将题意中每个力的大小和需要分解的那个力和它的分力的关系列出,并在每个十字分解的方向上求合力,最后求出合力F合,并列出F合=ma(列方程时注意各个力的方向,可用暗中设定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二、受力分析方法1.内力与外力:内力是指对象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外力是指对象以外的物体给所研究对象施加的力。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步,其实是处理力学问题乃至所有涉及力和运动的综合问题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能否正确分析出研究物体的受力,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解题过程的展开以及最终结果的正确性。
那么,怎样才能走好这第一步呢? 一、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先来回顾一下各种常见力的特点。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作用力。
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因此,只要研究的对象是实际物体,重力就肯定存在。
弹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弹力,但接触不一定有弹力,只有当接触处存在弹性形变时,弹力才会出现。
摩擦力:弹力存在是摩擦力存在的前提,因此摩擦力的分析应该放在弹力之后。
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间若有相对滑动,则它们之间会出现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间若有相对滑动的趋势,则它们间会出现静摩擦力。
如果研究的物体处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中,如周围有某种液(气)体、电场或者磁场,那么还要分析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阻力、电场力或磁场力等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将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归纳为:重力肯定有;弹力看四周,形变就存在,不形变则没有;分析摩擦力,看看运动否?趋势也可以;复杂环境中,不忘电磁浮。
但要注意,这几句话中的“形变”指“弹性形变”,“运动”指“相对运动”。
为了方便记忆,甚至可以将上述几句话进一步精简为二十字的口诀:重力肯定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不忘电磁浮。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则初步分析之后,如果能对照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则换个角度检查一下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两个基本原则依次为:(1)每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2)受力情况必须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吻合。
例:有人认为“物体以某一初速冲上光滑的斜面后,物体在上滑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作用,在下滑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作用。
” 解:物体在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在上滑过程中物体并没有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作用,之所以能冲上斜面,是因为具有初速度,不要把物体的这种惯性表现当作一个力;在下滑过程中物体也没有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的作用,之所以下滑,是因为重力产生了一个使物体向下滑动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力分析lE确的受力分析有以下几步:第一步:隔离物体。
隔离物体就是把题目中你分析其受力的那个物体单独画出来,不要管它周围与它相关联的其它物体,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ifij和其它已知力。
因高一物理初学时分析的都是地面上的物体,重力是已知力,要把它的作用点画到已隔离物体的中心重力±o另外,物体往往是在重力及其它寸动力的作用下匚了与其它物体间的挤丿乙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才力产生了弹力和摩擦力,所以必须先分析它们。
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
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它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
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跟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所以要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而且要找全。
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 持力),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 点和接触面上,如果有弹性形变(挤压 或拉伸),则该点或面上有弹力,反之则 没有。
在确定弹力存在后,弹力的方向 就比较容易确定了,它总是跟接触面垂 直, 种硬点面接触,就是两个坚硬的物体相接 触时,其中一个物体的一个突出端(点) 顶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如梯子一端 支地,一端靠旬受力物体,弹力的方向,有 :一是两平面重合接触,弹力的 方向跟平面垂直,指孑旨 情况 旬受力物体;而是墙),这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跟接触面垂直(如梯子靠墙端受的弹力跟墙垂直,靠地端的受的弹力跟地面垂直)。
如果接触面是曲面,弹力的方向和曲面垂直,沿过接触点的曲面法线的方向。
三是软点接触,就是一个柔软的物体通过一个点连接到另一个物体表(如用绳或弹簧拉一物体),这时弹性形变主要发生在柔软物体时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和弹簧的轴线,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因此分析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首先要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这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其次看有弹力没有(不光滑的有弹力的接触面上才可能有摩擦力)。
然后进行有无摩擦力的判断:接触面上有相对滑动时有fiN,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接触面上没有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总是跟迫使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的外力等大反向。
对静摩擦力不好判断的是物体何时具有相对运动趋势及运动趋势方向,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还是假设法:设想接触面是光滑的,看这时物体是否还能相对静止,若还能相对静止就是没有运动趋势,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就是此时的相对运动方向,这个接触面上有静摩擦力,方向跟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要注意,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总是随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使物体保持相对静当外力大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相对静止破坏,物体开始滑动。
把分析出的所有弹力、摩擦力都隔离体上,就画好了被分析物体的受力图滑动摩擦力,其大小f=。
静摩擦力有最大值丿niflUL ,把受力分析的方法总结起来,我编了几句顺口溜:受力分析不真难,掌握方法是关键。
分析对象先隔离,已知各力画弹力显。
糙面滑动摩擦、欲动未动静摩现。
隔离体上力画全,踏平门槛展笑颜。
望同学们多做一些受力分析题,多做方法自然熟练,熟能生巧。
力的正交分解法把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叫力的正交分解法,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运用正交分解法的目的是用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在x轴、y轴分解,则在x轴方向各力的分力分别为F ix、F2x、F3x…,在y轴方向各力的分力分别为F ly、F2y、F3y…。
那么在X轴方向的合力F x = F ix+ F 2x+ F 3x+ …,在y 轴方向的合力F y= F2y+ F3y+ F 3y+…。
合力,设合力与x轴的夹角为e,贝U 在运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时,关键是如何确定直角坐标系,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Sf。
接触点、面要找全,推压挤压力的正交分解法中,分解的目的是为了求合力,尤其适用于物体受多个力的情况,物体受到F i、F2、F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F v'F x2F y2+ F ytan ——。
为原则;在动,物 体重50N,受到斜向上方向与水平面成 300角的力F 作用,F = 50N ,物体仍然 静止在地面上,如图1所示,求:物体 受到的摩擦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分别是多和竖直方向的分力F y 来代替。
则:IF X F cos30 ,F y F sin30I 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合力为零,则在竖直方向有:N Fsin300GN G F sin30少?解析:对F 进行分1的分力和水平向右的分力学中,以加速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 为坐标轴建立工坐标,这样使牛顿第二定 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F 的效果可以由分解的水平方向分力 F x律表达式为:F y0;F xma 例.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 则在水平方向上有:f F COS300解时,首先把F 按 效果分解成竖直向Nf —图1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f/i/Z7;1:z一*0".WWWWWVA.W?'A 、B 、C 三 者都静止 A c>r zsA大环光滑A~1空中飞行 的足球—®S K ®(A 静止,A 质量大于B 的质量)测验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 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 或不答的得0分。
) 1、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 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增大水平力 F ,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 F ,方向水平向右 F ,方向水平向左 B 上面载着物体A , C 、档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 、档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8、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重力为 G 的物体匀速沿竖直墙壁下滑,如图,若物体与墙壁之间动摩擦 因数为卩,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A 、口 FB 、口 F+GC 、GD I F 2 G 2A 、B 、C D 2、 如图所示,物体 B 的上表面水平, 程中物体A 受力是( ) 只受重力 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有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3、 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 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4、 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大小为定值)与它们的合力的关系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合力一定小于分力; 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 两个分力的夹角在 0° 如图所示,恒力 F 的方向与水平成斜面底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斜面底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当它们一起沿固定斜面 C 匀速下滑的过 9、如图所示,F 为其合力, C图中正确的合力矢量图是(F1!F2DF A 、 B 、 C 、D 、 A 、B 、 C、 D 、 A B C D 5、 A 、 cos 6、物体 物体 物体 D 7、 7777777777777 180 °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F 大小与物体重力相等,物体在恒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恒力 角,那么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0、如图所示为四位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所作的图示,F i 和F 2是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的力的图示, F '是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的力的图示, F 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4/眄JF 和F 2的合力的图示,其中错误的一个图是(.4B 、ctgC 、 cos 1 sinD tg A 、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 A 对物体B 有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B 对物体C 有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桌面对物体A 有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桌面和物体 A 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a 的斜面上,放一 m 的小球,小球和斜坡及挡板间均无摩擦,当档板绕 有( ) A 、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质量为0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则B、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眄二、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1、在“探究力的等效和替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每题5分, 10分)的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O 点,以下操作中错误 的有()A 同一次实验中,O 点位置允许变动。
B 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 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拉力的大 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D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大小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0点。
0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0不变,以便于算出合力的两根细绳,细绳的一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 地拉像皮条。
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填入相应的字母)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
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 1、(10分)如图,水平面上有一重为 50N 的物体,受到F 1 = 12N 和F 2= 6N 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止。
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设水平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 摩擦力,求:(1) 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多大(2) 若将F 2撤出后,物体受的摩擦力多大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10分)如图,轻绳0A 一端系在天花板上,与竖直线夹角 37°,轻绳0B 水平,一端系在墙上, 0点处挂一重为40N 的物体.(cos37 ° =, sin37 ° =)(1) 求AO BO 的拉力各为多大(2) 若A0 B0 CC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 100N,则所吊重物重力最大不能超过多大4、如图所示,拉力 F 作用在重为G 的物体上,使它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若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 因素为卩,当拉力最小时和地面的夹角 0为多大 3、(10分)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7°,物体A 质量为2kg ,与斜面间摩擦因数为,求:(1) A 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多大(2) 若要使A 在斜面上静止,求物体 B 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sin37 ° =; cos37 ° = ; g=10N/kg 假设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