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介绍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加强此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对于学生毕业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将分成四大单元、共十一章进行讲授。具体章节详见下表“课程内容”

部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组织行为能力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对于组织行为方面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理解并能运用基本的组织行为技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个性差异、管理压力、防御挫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课程具体培养目标为:

1、使学生强化对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2、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3、使学生建立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或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理论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劳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七、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分四个模块依次进行教学:第一,组织行为学概述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形

式,着重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总体理论框架及其要点,掌握组织行为学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此教学模块重在引导学生培养其对组织行为学的认知能力。第二,个体心理与行为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和课程设计(运用比较成熟的心理与行为测试问卷)形式,着重于讲解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基础概念与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此教学模块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相关知识和分析应用能力的提升。第三,群体心理与行为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和课程设计(运用比较成熟的心理与行为测试问卷)形式,着重讲解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基础概念与理论,测试学生的沟通技能水平并指导其提升的技能,此教学模块重在让学生掌握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重在引导学生提升其沟通能力,第四,组织行为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形式,着重讲解组织行为的理论框架及其要点,掌握组织行为对组织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此教学模块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组织行为的基础概念与理论,引导认识个体与组织的关系,爱岗敬业。

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调查(问卷调查)相结合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措施:第一模块进行理论讲授教学,其他三个模块在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实践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得分分析个体或企业存在的问题,探讨其相关提升对策。在教学过程中,遇部分学科前沿与疑难问题,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并注重运用注重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八、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成绩组成包括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和结果性考核(期末考试),其中过程性考核占比40%。

九、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方法

十、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材

(1)《组织行为学》编写组,《组织行为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

2.教辅材料

(1)关培兰,组织行为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

(2)胡君辰,组织行为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Organization Behavior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 课程学时:51 课程学分:3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用科学和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培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运用管理心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管理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体系结构和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任务与意义。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与内容体系 三、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 二、从人群关系运动到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三、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第二章人性假设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人性观、我国传统的人性假设、麦格雷戈的两种人性假设如X理论、Y理论,理解雪恩提出的四种人性假设,了解Z理论与Z式管理。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人性假设 一、性善论 二、性恶论 三、尽性主义 四、流水人性 第二节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二、“社会人”假设与人际关系理论 三、“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与Y理论 四、“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权变理论) 五、中西方人性假设比较 第三节 Z理论与Z式管理 一、Z理论 二、Z式管理 第三章个性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个性的特点与形成原因,掌握四种气质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性格的特征及类型,并能运用个性理论分析人的个性差异。 第一节个性概述 一、定义 二、个性的特点 三、个性的形成 第二节气质差异与行为 一、气质的内涵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三、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性格差异与行为 一、性格的内涵 二、人的性格特征 三、性格的类型 四、性格的发展 五、性格与管理 第四章价值观、态度和组织承诺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理解态度对行为的关系,掌握改变态度的方法,掌握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基本概念,掌握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方法。 第一节价值观与行为 一、价值观的概念 二、价值观的作用 三、价值体系的形成 四、价值观与管理 第二节态度与行为 一、态度概述 二、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三、影响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四、态度的改变 第三节工作满意度 一、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介绍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加强此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对于学生毕业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将分成四大单元、共十一章进行讲授。具体章节详见下表“课程内容” 部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组织行为能力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对于组织行为方面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理解并能运用基本的组织行为技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个性差异、管理压力、防御挫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课程具体培养目标为: 1、使学生强化对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2、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3、使学生建立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或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理论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劳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组织行为学 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020219Z10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与学分:32/2 先修课程要求:管理学 适应专业:安全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 Steven https://www.360docs.net/doc/3519247732.html,anizational Behaviour (11 edition) .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对于提高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并能结合实践解决安全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安全管理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 1、了解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组织行为学相关学科、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2、了解和掌握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特征; 3、了解和掌握沟通与激励、团队协作、领导的基本理论; 4、了解和掌握组织文化与变革的基本理论,并正确认识组织与行为之间的 关系。 能力: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学生将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并获得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高人的沟通能力、个人与团队合作能力。 素质:通过课程中的互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素质,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课程实践环节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有关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运用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组织行为问题等内容;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平时测试和作业形式,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引言 本教学大纲将为学生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组织行为学对于组织管理和个体成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原则来改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 3. 培养学生发展和运用组织行为学知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 1. 组织行为学概述 a.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畴 b.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c. 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 个体行为和决策 a. 个体特质与行为

b. 个体动机和满足感 c. 个体学习与创新 d. 个体决策与意愿 3.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a. 组织文化的定义和作用 b. 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c. 组织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影响 d. 组织文化管理和价值观塑造 4. 团队协作和领导力 a. 团队协作的定义和重要性 b. 团队发展和团队角色分配 c. 高效团队决策和冲突管理 d. 领导力的概念和影响 5. 组织结构与设计 a.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b. 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选择 c.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实施过程

d. 组织变革与创新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相关 知识和概念。 2.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和学生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考和合作。 3. 案例分析:基于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将理论应 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4. 个人和团队项目:学生将独立或合作完成个人或团队项目,以 应用所学的知识。 5. 实地考察:参观企业或组织,了解其组织行为学实践和案例。 五、课程评估 1. 学生参与度:包括课堂互动、讨论参与和小组合作等。 2. 个人和团队项目报告评估。 3. 期中和期末考试:对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 测试。 4. 课程论文:鼓励学生深入挖掘和分析组织行为学相关话题,以 展示其综合能力。 六、参考教材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组织行为学 二、总学时 32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公共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能够运用其分析组织活动中存在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科学地认识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更加积极和有效地履行组织中的职责与任务,切实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 四、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导论,包括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目标,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第二单元个体,包括个体行为基础、人格与情绪、基本激励理论及其实践、个体决策等;第三单元群体,包括群体行为与管理、沟通、领导力与信任、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等;第四单元组织系统,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第一单元 导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认识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点。 3、了解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第二单元 个体 本单元包括四部分内容:个体行为基础、人格与情绪、激励的理论与实践、个体决策。 第一部分 个体行为基础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价值观的概念和作用,了解价值观的种类和跨文化价值观。 2、掌握态度的概念和态度—行为关系,了解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认识满意度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了解认知失调理论。 3、掌握知觉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归因理论. 4、掌握学习的概念和过程.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价值观、态度、知觉、学习的概念及它们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2、难点:跨文化价值观、认知失调理论、归因理论. 第二部分 人格与情绪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人格的概念及其与工作的匹配,了解人格的类型指标和相关模型,了解国家文化与人格的关系. 2、了解工作类型对人格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 3、掌握情绪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4、了解真实情绪与表面情绪,了解情绪与国家文化、情绪与性别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又叫管理心理学),它是有关组织情景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管理效能和组织成员的工作生活质量的学科。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性质:专业必修课。 目的:作为最为应用性的几门学科之一,组织行为学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业,尤其是走向企业、政府机关、或其他各类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策划、产品可用性分析等等,提供了知识储藏。并为学生管理好自己及个人资源,更广泛的, 为将基础性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组织管理实践,探索组织管理的基础性科学知识,提供帮助。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模块:概述和组织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章.概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演进框架(3学时)第二章.个体行为:个性和能力(3学时) 第三章.个体行为:知觉、判断与归因(3学时)第四章.个体行为: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3学时) 第五章.个体行为:工作激励(3学时)第二模块:群体和团队心理与行为 第六章.群体行为:群体动力(3学时)第七章.群体行为:团队管理(3学时) 第八章.群体行为:沟通(3学时)第九章.群体行为:冲突与谈判(3学时) 第三模块:领导和组织心理与行为领导与组织行为:工作情境中的权力和政治(3学时) 第十一章.领导与组织行为:领导行为(3学时)第十二章.领导与组织行为: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3学时) 第十三章.领导与组织行为:组织文化(3学时)第十四章.领导与组织行为: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展(3学时) 第十五章.讨论、回顾和总结四' 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 McShane, Steven L. & Mary Ann Von https://www.360docs.net/doc/3519247732.html,anizalional Behavior, 3e, McGraw-Hill & Irwin.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历史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李德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大纲的制订依据 由阜阳师范学院主办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管理人才;组织行为学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此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组织行 ;使学员在学习中, 者; 1;面 授辅导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电化教学,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授课和 辅导教师本人要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大纲,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生的 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结合我企业管理的典刑案例,以专题形式主要讲述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配合主教材讲本课 程的思路、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2.配合自学:.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 4.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人力资源学科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案例使 用的进度; 5.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员对课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员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课程学分:2 学分 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 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斯蒂芬·P·罗宾斯(美)主编,《组织行为学》,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二、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在于,使学生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和把握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教学内容在于,让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架构,以及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启示,包括人格及构成、知觉和归因、激励理论与实践、群体心理与行为、团队管理、沟通和领导、权力和冲突、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等,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进行案例探讨和模拟实践,研究和分析组织管理实践中的系列问题。教学重点和深度在于,让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相关知识和原理,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领悟运用相关理论和原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学生应充分运用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自变量的准确理解和相应的调研方案设计,评价组织中的员工满意度、产出绩效、缺勤率和流动率等关键指标,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组织管理现状。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绪论(2学时) (1)了解组织与组织行为的概念、组织行为研究历史,产生的主要学说及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理解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框架; (3)掌握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重点:行为及其原因、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理论学说及观点。 难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理论学说及观点 2、人性假设与管理(2学时) (1)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人性观; (2)理解麦格雷戈的两种人性假设如X理论、Y理论、雪恩提出的四种人性假设; (3)掌握我国传统的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重点:雪恩提出的四种人性假设,Z理论与Z式管理 难点:雪恩提出的四种人性假设 3、个性与管理(4学时) (1)了解个性的特点与形成原因、四种气质类型及其特点; (2)理解性格的特征及类型;

组织行为学A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A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34023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 学分:3 学时:48(实验:0上机:0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 建议修读学期:4 开课单位: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先修课程:《管理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使学生了解组织中的各种现象,掌握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冲突管理、员工——组织关系管理、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理论。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48学时,实验教学为0学时;课程教学共有6章,具体内容及学时安排等如下表所示:

三、建议实验(上机)项目及学时分配 本大纲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在授课过程中穿插部分案例讨论。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并在相关章节结束时专门安排2节课的案例讨论,突出案例教学。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课程考核成绩采用平时成绩+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平时成绩考核采用考勤、作业、课堂提问等相结合的方式;期

终成绩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期终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组织行为学》(第三版),付永刚,郭文臣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2、《组织行为学》(第16版),斯蒂芬•罗宾斯,蒂莫西•贾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2、《组织行为学》(第三版),张德,吴志明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 4、《组织行为学》(第三版),陈春花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5、《组织行为学精要》(英文版第11版),斯蒂芬•罗宾斯,蒂莫西•贾奇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本大纲依据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并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基本任务和要求,参考了国内外不同的《组织行为学》教材,编写了本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组织行为学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IBehavior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开课专业:工商管理经济学 开课学期:6 总学时:32(其中理论32学时) 总学分:2 二、课程目标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以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者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一般规律,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和应用行为科学知识的能力,具备“人本管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掌握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一般规律,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方法解决企业中人员管理的相关问题管理。 (3)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人际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绪论(2学时) 1.1组织行为学的含义内容与研究方法 1.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知觉(4学时) 2.1知觉的一般问题 2.2.社会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偏差

2.3与行为(4学时) 3.1个性的含义内容和影响因素 3.2个性倾向性 3.3个性心理特征 3.4(6学时) 4.1激励的含义与过程 4.2激励理论 4.3激励的常用方法与原则 4.4行为(6学时) 5.1群体的一般问题 5.2群体决策 5.3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5.4群体冲突 5.5(4学时) 6.1领导的一般问题 6.2领导特质理论 6.3领导行为理论 6.4领导权变理论 6.5行为(4学时) 7.1组织理论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 7.2组织文化 7.3核(2学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1.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2.课堂教学中穿插若干心理测试。 3.在硬件条件具备时,采用多媒体教学。

组织行为学思政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思政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思政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群体和组织整体行为的学科。它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当今社会,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和组织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组织行为学纳入思政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思想品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组织内部的个体行为。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学生可以了解个体在组织中的动机、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激励个体,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益。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组织行为学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组织内部的群体行为。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对于组织的运转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学生可以了解群体的形成、发展和变革的规律,以及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激励群体,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组织行为学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组织整体的行为。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文化。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学生可以了解组织的结构和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改进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组织变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组织行为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组织行

为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实际案例和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解决。这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处理组织内部的冲突和利益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行 使权力和管理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正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将组织行为学纳入思政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 思想品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学生可以理解和分析组织内部 的个体、群体和组织整体行为,培养领导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战略思维、组织变革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职业道德和 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这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成为具 有高度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本科)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全面地了解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在未来的管理工作岗位上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本课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先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行为的现象与规律,有关的理论模型,相应的研究方 法; 2.掌握组织行为学前沿理论和组织行为学学科发展趋向; 3.培养学生认知、预测和引导组织中人的行为能力,培育学生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 力。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以课程教学为主,结合课外阅读、课堂讨论、小组作业、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本课程的教学。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注:1.支撑强度分别填写H、M或L(其中H表示支撑程度高、M为中等、L为低)。 2.不涉及工程教育认证的公共基础课程(含必修和选修)不填写上表。 3.各专业的非公共基础课程的毕业要求须根据课程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描述。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览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的含义、重要性、产生和新发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相关概念,了解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的有关背景、学科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本章内容主要组织行为、人文技能和组织行为学学科发展。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了解人文技能分类和洞悉组织行为学学科发展历程。 第三章个体心理行为规律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个体行为解释和个体行为规律。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新华生主义、勒温理论,了解个体行为规律、个体心理对行为的影响、个体行为疏导。 第四章个体差异及管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需要与动机、气质、情绪、态度、价值观和五种性格特征。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需要及其特点、气质类型及其对行为影响、情绪理论、态度形成及测量、价值观概念及测量等知识。 第五章激励理论与分类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安排型激励理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比较重要的激励理论,了解激励理论对于知道激励实现的意义和作用。 第六章激励的社会机制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激励的社会机制和激励模式类型两个方面。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波特—劳勒激励过程模式、豪斯—迪尔的综合激励公式、绩效考评与激励、工作与激励等内容。 第七章知识员工的激励与管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员工特点、知识员工激励与管理及相关研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新管理、目标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人本管理、组织人组织管理、团队管理、权变管理、参与管理、开放管理和自我管理等管理模式,了解知识贡献评价、知识共享和人力资本等相关知识。 第八章群体及群体功能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群体概念及分类、群体功能、群体动力理论及群体行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群体内涵、群体的发展阶段和角色定位的社会化过程等内容,具备分析群体行为和群体事件能力。 第九章群体人际关系与冲突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组织行为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管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以提高解释和预测行为的准确性;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个人满意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 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熟悉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组织行为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组织管理与员工行为相关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增强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先修课程 管理学、战略管理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历史发展;知觉、归因与个体行为的关系;气质、性格、能力与个体行为的关系;态度、价值观与个体行为的关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型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人际沟通理论;群体冲突与管理;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和理论成果;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的内容;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与组织管理;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组织变革的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发展;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及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在管理中的应用;态度、价值观与个体行为的关系及其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三种类型激励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各种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群体行为的动态研究;有效沟通的原则和PAC理论;有效解决群体冲突的策略和方法;领导理论的最新观点;组织设计的权变方法;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推动组织变革的有效方法。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715010 【开课对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学分】:3 【总学时】:48 【实践学时】:16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理论课。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培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管理能力。为其管理活动提供心理依据和新的视角,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三、课程教学要求 《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导论,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发展脉络等;第二单元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与组织的匹配等等;第三单元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的基础,沟通,冲突,团队等等;第四单元组织行为过程;第五单元组织行为,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等等. 第一单元导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 3、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重点、难点

第二单元个体行为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管理中的个体差异分析、个体行为的变化、激励理论与应用。 第一部分管理中的个体差异分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个体的需要与动机的概念,以及它们和行为之间的管理,了解组织中每个个体的需要和动机的差异. 2、掌握认知的概念和认知差异,把握影响认知准确性的因素. 3、了解个性的概念、各种个性特征之间以及它们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掌握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应用员工的气质、能力和性格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4、掌握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理解改变态度个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认知的概念和认知差异,把握影响认知准确性的因素. 2、难点: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理解改变态度个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实训项目 1、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 2、理解改变态度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个体行为的变化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学习的概念,了解学习对工作和个人行为的作用,熟悉学习理论的发展概况。 2、掌握强化理论和运用强化理论塑造员工行为的方法,了解影响个体行为变化的各种因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的概念。 2、难点:强化理论和运用强化理论塑造员工行为的方法。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Organization Behavior 学时数:48 学分数:3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研究目的是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研究的范围工作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探讨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方式。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与组织效率,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心理实验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了解人的心理、态度、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 (三)侧重从理论上阐明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如对人性的探索,激励的心理规律,为解 决组织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潜在的应用价值而进行学习,如工作再设计、组织发展等。 (四)获得进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一)组织 1、组织的涵义 2、组织和环境 3、组织的演变 4、组织和管理 (二)组织行为 1、组织行为的涵义 2、组织员组织行为的关系 3、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单元分析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 2、组织行为研究的范围

3、组织行为研究的目的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1、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 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3、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常用的技术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实验方法 3、数量统计方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一、关于人性的理论 (一)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假设 2、社会人假设 3、自我实现人假设 4、复杂人假设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中国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需要、动机与行为 (一)需要、动机的概念 (二)需要与动机的转化关系 (三)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四)激励机制 1、激励的概念 2、激励的模式 3、激励的机制 三、知觉与行为 (一)感觉与知觉的概念、特点及区别 (二)社会知觉的内容 (三)社会知觉的分类 (四)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五)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 2、晕轮效应 3、近因效应

《组织行为学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组织行为学B》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课程性质:方向模块课程 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课程任务: 本课程将从个体、群体、组织等几个层面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组织管理中的心理行为规律,着重研究人在组织中如何活动,研究如何把人、组织、技术以及外部环境组合成一个浑然一体的有效运行系统,以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从而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2、课程基本要求: (1)理论要求:对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的整体逻辑体系及知识点,能把握到位。 (2)能力及实践要: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运用相关理论深入浅出、联系实际进行个案分析,从而提高自己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领会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2、本章内容提要 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应用以及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 3、本章重点 (1)组织行为学的概述 (2)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3)霍桑实验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4、本章难点 霍桑实验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5、课程内容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构架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构架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3)学习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4)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6、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它是如何产生的? (2)组织行为学有何特点?学习它有何意义? (3)如何看待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7、讨论题:霍桑实验对管理科学发展的意义 8、学时分配 3学时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运用与人的行为表现有关的知识,专门研究各类工作组织中的工作行为规律性的独立学科。组织行为学并不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集中研究在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表现的规律性,包括改进领导、激励员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组织效率等等。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组织行为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选修课。《组织行为学》的先行课是《管理学》。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使学生较为系统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如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理论。 3.初步学会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运用一些具体的策略与理论,如大五人格模型、双因素理论等,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教学内容知 道理 解 掌 握 学 会 1 导论 1.1 组织与组织行为 1.2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 √ 2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2.1 关于人的理论 2.2 需要、动机与行为2.3价值观与行为 2.4知觉与行为 2.5态度与行为 2.6人格与行为 2.7能力与行为 2.8意志与行为 2.9兴趣与行为√ √ √ √ √ √ √ √ √

道解握会3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3.1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3.2 组织承诺的形成 3.3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4组织承诺在管理中的应用√ √ √ √ 4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4.1 群体的概念 4.2 群体发展的阶段4.3 群体发展的特征4.4 群体内行为 4.5 群体间的行为4.6 团队管理 4.7 委员会√ √ √ √ √ √ √ 5 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5.1 非正式组织5.2 非正式沟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