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4.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相似元素进行分区,以此更好的分析和观察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讲授新课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素。
由于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主族元素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存在着一定的递变规律。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化合价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因为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例如:C的最高正化合价是+4,与它所处的族序数是4相等。
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而它的负化合价,则等于使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得到的电子数。
砷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对这个区域内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种的农药。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案例案例三:人们还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的元素。
门捷列夫的预言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时,科学地预言了11种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为它们在周期表中留下空位。
例如,他认为在铝的下方有一个与铝类似的元素“类铝”,并预测了它的性质。
1875年,法国化学家发现了这种元素,将它命名为镓。
门捷列夫的预言门捷列夫还预言了锗的存在和性质,多年后也得到了证实。
:【练习】1、填空虚线左下方是______元素,虚线右上方是_______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_________元素。
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素。
【练习】2. 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C、N、OB.Li、Na、KC.Cl、Br、ID.Na、Mg、Al在主族元素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O、F元素除外),同一周期元素,元素最高正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O、F元素除外),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相等(O、F元素除外),A.C、N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4、+5,但O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不等,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Li、Na、K元素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都是+1价,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Cl、Br、I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都是+7价,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Na、Mg、Al最高正价分别为+1、+2、+3,所以符合题意,故D正确。
【襄樊五中】第五章第3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第二课时一、本课要点1.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了解核素、同位素、元素之间的关系2.了解原子相对质量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有关计算二、课前思考1.什么是核素?什么是同位素?核素、同位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2.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氢和碳、铀的几种同位素各有什么重要用途?三、同步训练1.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A.126C和136C B.H216O和H218O C.11H+和21H+ D.11H2和21H22.设某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总质量C.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种类D.原子核内质子的总质量大于中子的总质量3.等物质的量的重水D2O和普通纯水H2O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B.纯水消耗金属钠的质量大于重水的消耗量C.纯水与重水消耗金属钠的质量相同D.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4.某元素的原子能形成三种双原子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158、160、162,且测得此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7:10: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有三种同位素B.三种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9C.该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80D.该元素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百分组成相等5.铜在自然界有两种同位素,即63Cu、65Cu,铜的原子量是63.5,则63Cu和65Cu的原了个数比是()A.1:1 B.1:2 C.3:2 D.3:16.元素周期表中ⅠA族元素R有两种天然同位素,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a和b,在自然界中原子百分组成分别是x、y,则R元素的碳酸盐的式量为()A.2(ax + by)+ 60 B.ax + by + 60C.(ax + by) / 2 + 60 D.ay + by + 60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C.许多元素具有不止一种核素D.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8.原子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A.原子量大小B.最外层电子数C.核电荷数D.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9.有六种微粒,它们分别是:4019M、4020N、3517P、4018X、4020Y2+、3517Z―,它们隶属元素的种类是()A.3种B.4种C.5种D.6种10.几种单核微粒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A.一定互为同位素B.一定是同种原子C.一定质量数相等D.一定是同种元素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都是同一种元素B.11H+既可表示氢离子,又可表示一个质子C.所有元素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之间相差一个或几个中子的就互称同位素12.在136C、146C、147N、168O、178O几种核素中:(1)互称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2)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PPT(第2课时)

▪ c.分类:
▪ 短周期:包括__第__一__、__二_、__三__周__期________
。
第四、五、六、七周期
▪ 长周期: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
▪ ②族
▪ a.个数:元素周期表有_1_8_个纵行,但只有1_6_ 个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ⅠAb原Ⅱ.A子特Ⅲ的B点Ⅳ最:B 外元ⅤB层素Ⅵ电B周子Ⅶ期B 数表中Ⅷ主族元ⅠB素Ⅱ的B 族ⅢA序ⅣA数Ⅴ等A 于ⅥA其ⅦA 0 ____________________。
▪ c.分类:
▪ 主族Ⅳ:A在族序数后标A,如周期表中第14纵行表示为 ▪ 第副_族_:__在__族__序族数。后标B,如周期表中第6纵行表示为
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钾(K) 钙(Ca)
周期(横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短周期 第一行周期):2 种元素
第二周期:8 种元素 第三周期:8 种元素
长周期 第四周期:18 种元素
第五周期:18 种元素 第六周期:32 种元素 第七周期:32种元素
(镧系元素) (锕系元素)
主族: ⅠA , ⅡA , ⅢA , ⅣA ,ⅤA , ⅥA , ⅦA
零族称为 稀有气体 元素
思考:Cl的位置的描述:第三周期第VIIA族
第III周期 第3周期 第三周期
第七主族 VII族 VIIA族
1、氦元素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 为什么不把它排在ⅡA族?
2、哪周期元素种类最多?族呢?
第六周期、第七周期
第ⅢB
课 1.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
堂 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核心微网络素养新要求1.能利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分析、预测、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一、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及化合价规律1.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如Al、Si等)既能表现________,又能表现________。
2.元素化合价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1)价电子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与元素的化合价有关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就是其最外层电子。
(2)化合价规律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2.在生产中的应用[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氮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2。
( )(2)第ⅥA族的所有元素的最高正价均为+6价。
( )(3)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多,金属性越强。
( )(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3(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 )(5)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 )2.[2022·青岛二中高一检测]砒霜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6B.砷元素是第五周期的主族元素C.砷原子的第3个电子层含有18个电子D.与砷同主族的上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为25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大多数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B.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内C.构成催化剂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区域内D.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找作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的元素4.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R的气态氢化物为RH2B.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RO4C.R可能是第ⅥA族元素D.R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O35.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能和水反应,放出氢气C.镭比钙的金属性弱D.碳酸镭难溶于水6.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精确地测定了锗(Ge)、锌等九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到的新值被作为国际新标准。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微思考】
你能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原因吗? 提示: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同主族 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 子能力减弱,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知识点一 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 性 【重点释疑】 1.相似性(R表示碱金属元素)
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探究 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
元素 (名称与符号)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自然界中 存在形态
氟(F) 无
氯(Cl) 溴(Br)
碘(I)
都为_7_ _+_7_价
都为_-_1_价
全部以_化__合__态__形式存在
元素 (名称与符号)
最高价 含氧酸
气态氢化物
2.元素周期表中卤族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从上 到下呈现一定的递变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②单质的颜色加深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 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
(2)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这句
话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碱金属的阳离子很稳定,不具有强氧化性 。
【案例示范】 【典例】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可置换出硫酸铜溶 液中的铜单质 B.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D.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升高
3.(2019·四方区高一检测)如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 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 关系的是 ( )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解析: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说明钾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钠原子强,所以钾的活泼性强于 钠,A正确;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 小,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 Ⅱ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第ⅢA族元素,第ⅤA族 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第ⅥA族元素,B错误;最外层 电子排布为ns2n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 再失去电子较难,所以第一电离能较大,C正确;对于同一 元素来说,原子的电离能逐级增大,D正确。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2.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 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
提示: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 小,其原因是同周期元素的能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就越大,导致原子半径减小。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3.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 如何解释这种趋势?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2)各级电离能:+1价气态基态正离子失去一个电子, 形成+2价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二电 离能,用I2表示;+2价气态基态正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 形成+3价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三电 离能,用I3表示;依次类推。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2.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2.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1)变化规律 ①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呈现增大的趋势。 ②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变小。
(2) 影响因素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①同周期:一般来说,同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能层数,
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一反三]
必修第一册化学人教版: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4.2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
自主引导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归纳、比较。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科学创造品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
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2)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
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襄樊五中】第五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2课时)第二课时一、本课要点1.了解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2.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二、课前思考1.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2.什么是元素周期律?3.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三、同步训练1.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下列各组微粒的氧化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的是()A.F―、Cl―、Br―B.Cl、Br、IC.P、S、Cl2D.Li+、Na+、K+3.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已知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XO4、H2YO4、H3ZO4,其酸性依次减弱,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C.非金属性X>Y>Z D.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HX<H2Y<ZH34.X元素的阳离子与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多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D.X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5.不能用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B.元素单质熔沸点的高低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6.A、B、C、D、E五种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A,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B>A,C、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且酸性C>D;五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C D E AB B .ECD A B C .B AE D C D .B A D C E7. 某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该元素的离子与跟其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 )A .K 2SB .MgOC .MgSD .NaF8. A 元素的阳离子与B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对A 、B 两元素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原子半径A<B ;②离子半径A>B ;③原子序数B<A ;④最外层电子数B>A ;⑤A 的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一定相等A .①②B .③④C .④⑤D .②⑤9. 下列哪些事实可以论证氯元素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①氯原子核外最外层有7个电子而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②HClO 4比H 2SO 4酸性强;③H 2S 可以被Cl 2氧化,置换出单质硫;④HCl 比H 2S 稳定;⑤氯的最高正价为+7价而硫的最高正价为+6价(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⑤D .④⑤10. 已知A 、B 、C 、D 的原子序数都不超过18,它们的离子a A (n+1)+、b B n+、c C (n+1)―、d D n ―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a>b>c>dB .离子半径:A (n+1)+>B n+>C (n+1)―>D n ―C .离子还原性:A (n+1)+>B n+,离子氧化性:C (n+1)―>D n ―D .单质还原性:B>A ,单质氧化性:D>C11. 下列物质既能与HCl 反应,又能与NaOH 反应的是( )A .CuOB .Al(OH)3C .Na 2CO 3D .NaHCO 312. 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①酸性:HClO 4>HBrO 4>HIO 4 ②碱性Ba(OH)2>Ca(OH)2>Mg(OH)2③还原性:F ―>Cl ―>Br ― ④稳定性:HCl>H 2S>PH 3A .都正确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13. X 、Y 两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2XO n ,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 2n X ;Y 的+1价阳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可知X 是_______元素,Y 是______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Ⅱ第1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2、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
1、从原子结构角度预测和解释元素的某些性质
2、形成依据“位-构-性”关系研究元素周期律的方法
【基础知识】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二、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实验一] 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
[实验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总结]1、第三周期元素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2、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也越。
三、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四、元素周期律
(1)定义:。
(2)实质:。
【自我测试】
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1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2.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A.4 B.5 C .6 D.7 ( )
3.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X,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 B.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3
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
4.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5.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
A.O、S、Na、K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Na、Mg、A1、S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KOH、Ca(OH)2、Mg(OH)2、A1(OH)3的碱性依次增强
6.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
D.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7.超重元素“稳定岛”的预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的稳定同位素x。
请根
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
(1)它在周期表的哪一周期?哪一族?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2)写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氢氧化物(或含氧酸)的化学式,并估计后者的酸碱性。
(3)它与氯元素能生成几种化合物?哪种较为稳定?
8.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与Y 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用分子式表示)
(5)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