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人空间圈及其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第五章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

第五章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

恰当运用人际距离:
个人距离
社交距离
公T共ex距t 离
亲密距离
•50 厘米以内 •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亲人或密友
•50-120厘米
•一般的朋友交谈
•各种宴会或非正式场合 站立交谈时的最佳距离
•120-350厘米
• 350-450厘米
•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 听众所保持的距离。
•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 往关系。
无论在车厢或电梯内,你都会在意他人与自己的距 离,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位 置来逃避这种近距离的不快感。但是当狭小的空间挤 满了人时你就很难改变,于是就只能以对其他乘客漠 不关心的态度来忍受心中的不快,故而看上去神态木 然。
容易逾越对方安全底线的大忌
• 1.过多关注他人隐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请不 要轻易涉足。
27
棒球场 Baseball Fields
当人们处于社会距离的 情况下,如波士顿公园里溜 冰和打棒球的人们,这种距 离下,人们可以进行一些的 社交活动,也可以独自活动。
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私 密性较低,领域性较局限。
案例——公共距离
当人们处于公共 距离的情况下,如纽 约中央公园的戴拉寇 特剧院,舞台上的人 需要提高音量,并且 加上言语以外的夸张 的肢体动作来吸引观 众席上的人,与观众 互动。
• 人们是不愿在陌生环境下选择背对其他人入座的 ,因为当 你坐在前面就会失去对后面情况的控制,所以人们会比较 喜欢坐在能够通览全局的靠后的位置,所以选择坐在后排 的人会比较多。
2、一整排长椅子空着,你会选择什 么位置?
选择坐边 上, 42
选择坐中 间, 18
分析结论——
数据显示,人喜爱逗留的空间是有边界的区域,因为边界 给个人空间划定出领域,使个人空间受到庇护。

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的影响因素
三、文化因素
文化人类学的工作告诉我们,文化对人类行为 有很大的影响,文化史左右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Hall的另一核心观点就是不同的文化使用不同的人际 距离。他观察到在不同的文化中,家具的布置、住 家的设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对角度都有不同。 譬如Hall把中东和地中海的人描绘成时重感觉的, 这些社会里的人在交往时距离很近。 美国人通常不使用这样的距离,但在阿拉伯世界 里,此种距离相当普遍,很多情况下,这意味着信 任。 德国人的个人空间最大,而且德国人对侵犯个人 空间非常敏感。德国人常建私人房间,关闭门户、 厚壁重墙和围垣等方式维护私密性,并做得非常彻 底

个人空间的影响因素
四、环境因素
• 研究发现,个人空间随房间尺寸 的减小而增大,随房间增大而减小; 当人多时,在房间中设置隔断可减少 空间侵犯感;在边界开放的环境中个 人空间较小,这说明,人们感到便于 疏散时有较强的控制感,因而满足于 较小的个人空间。 当离威胁时,所需 个人空间较小,个体在房间中的位置 也决定了空间的大小,一般在角落里 要求个人空间更大,在室内比在室外 需要更大的空间 • 当相互作用表现为讨厌等负面情 绪时,个体间的人际距离较大;当表 现为喜欢等积极情绪时,人际距离较 小。互动双方的合作情况也影响个人 空间距离:处于合作状态,人均距离 较近,处于谈判竞争状态,人际距离 较远。
物理环境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规划师、建筑 师、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通过研究个人空间,一方面,通过判断人们在人际交 往中不同情形下的个人空间的大小,从而选择合适的行为 方式,使人们在交往中可以拥有舒适的感觉。 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人们在不同场合对于个人空间的 需要而选择合适的环境设计,比如在学习场所、娱乐场所、 公共场所、以及私密性场所的特色,而进行人际空间定位, 采用别致的空间设计,从而使人们能够处于此场所时能够 产生愉悦感。

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调研

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调研

领域性具有组织、领域性与控制感和安全防卫的功能。
如纽曼提出的“能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中,与领域有
关的有: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和自然的
监视。这些观点也从纽曼的调查分析和对住宅区的改进
中得以说明 和表现。
一家人在一起 玩耍,无形中 建立了自己的 领域,外人有 意识不去打扰
朋友之间一长板凳建 立领域,陌生人不会 参与其中
陌生之间以自身建立领域,相互 距离较大,保证个人领域不受侵 犯
两人分别以板凳建立个人领域,距离较远,相互之间 没有侵犯
朋友 距离
亲密 距离 社会 距离
公众 距离
私密性
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的控制他人或群体 接近自己。
私密性

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的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个人或群
体都有控制自己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质和量的需要。私密性是个人或 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 。 私密性的四种形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它们分别会在 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出现。独处是指个体把自己与他人分离开,或 者避免他人观察到的状态;亲密指和某些个体相处时不愿受到干扰 ,如和亲人,朋友或者配偶亲密相处时的状态;匿名是指一个人隐 姓埋名或乔装打扮,即使在公众场合仍然不被别人认出的状态;保 留是指个体需要隐瞒自己的一些事,不愿其他人了解。保留经常通 过利用个体周围的建筑等来实现
一家人在一起玩耍无形中建立了自己的领域外人有意识不去打扰朋友之间一长板凳建立领域陌生人不会参与其中陌生之间以自身建立领域相互距离较大保证个人领域不受侵犯两人分别以板凳建立个人领域距离较远相互之间没有侵犯
环境心理学调研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研究
小组成员:董梦飞 杨顺晖 乔琳枫 胡飞飞

理解私人空间的重要性

理解私人空间的重要性

理解私人空间的重要性私人空间是每个人相对独立的领域,人们可以在其中独处、思考和休息。

理解私人空间的重要性对于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私人空间的定义、重要性、保护私人空间的方法以及给予他人私人空间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私人空间的定义私人空间是指个人享有的一片独立领域,它可以是个人居住的房间,也可以是个人喜欢独处的地方,如书房、工作室等。

在私人空间中,个人可以独自行动,并享受独处带来的宁静和自由。

二、私人空间的重要性1. 增加生活品质:私人空间为个人提供了一个避开外界干扰的地方,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事务,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和个人成长。

2. 保护个人隐私:私人空间是个人的庇护所,能够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他人无端干扰。

在私人空间中,个人能够保持心灵的平静,舒缓压力和疲惫。

3. 培养个人独立性:私人空间能够培养个人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在私人空间中,个人可以自由地探索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性。

三、保护私人空间的方法1. 划定边界:在家庭或者工作场所中,合理划定私人空间的边界非常重要。

例如,在家中规定某个地方为个人专属区域,或者在办公室中设置个人工作桌等。

2. 尊重个人空间:当他人进入你的私人空间时,互相尊重是至关重要的。

他人应当尊重你的独处需求,除非有重要事情需要交流,否则不得干扰你的私人空间。

3. 提倡开放沟通:私人空间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完全与他人隔绝。

开放沟通是在私人空间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互动关系的重要方式。

四、给予他人私人空间的重要性1. 尊重他人的独处需求:他人的私人空间同样重要,我们应当尊重和维护他人的独处需求,避免过度干扰他人的私人空间。

2. 增进关系和信任:给予他人私人空间能够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促进关系的良好发展。

他人感受到了我们对他们私人空间的尊重,也会更愿意与我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3. 共同成长和发展:每个人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个人空间圈

个人空间圈

个人空间圈
一、实验目的
能够熟练运用止步距离法对个人空间圈的大小进行测量;理解个人空间圈的影响因素。

二、仪器与材料
卷尺。

三、实验方法
1、实验由 3 人进行,一人做主试,一人做被试,一人做记录员。

主试和被试之间一定要不相识。

但是他们和记录员之间都是相识的。

整个实验由记录员主持。

实验前由记录员告诉被试:“当主试在某一方向的 5 米处向你慢慢走近,在你觉得不能容忍时,就叫‘站住’。

”并对主试说:“你听到‘站住’即停下。

”记录员在记录纸上记下主试离被试的距离。

2、实验开始时,请被试站在场地正中心,由主试从相对被试的8个方向(即:正前、左前、正左、左后、正后、右后、正右和右前)向被试靠拢。

靠拢时的步伐比平时走路约慢一半,步子呈小步。

8个方向先后的次序要打乱,不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有规律进行。

8个方向都做完了,再做第二遍,做完第二遍后再做第三遍。

四、结果
根据被试实验的具体情况填写记录表。

实验结束后,将各个方向的三次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加以平均,最后将各个方向的平均数绘制成类似于图 1 的个人空间圈。

五、讨论
1、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图 1进行比较,看看有何异同。

2、分析影响个人空间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依据被试的口头报告,总结个人空间圈被侵犯时个体内心的感受。

附:数据记录表。

属于我的空间作文提纲

属于我的空间作文提纲

属于我的空间作文提纲
一、介绍个人空间的重要性
1.个人空间是每个人需要的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域
2.在个人空间内可以进行自我思考、安静放松,获得内心的舒适与平静
3.个人空间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描述我个人空间的特点和布置
1.个人空间的位置、面积等方面的描述
2.描述个人空间内的家具、装饰及其布置方式
三、个人空间的功能和用途
1.个人空间用来进行学习和工作
2.个人空间可用来进行休闲和娱乐
3.个人空间让我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追求个人兴趣爱好
四、个人空间的重要性和影响
1.个人空间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2.个人空间对个人情绪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个人空间对个人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影响
五、如何合理利用个人空间
1.给个人空间注入个人特色,打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2.利用个人空间进行目标规划和思考
3.学会在个人空间内放松和休息,调节自己的心态
六、总结个人空间的重要性和价值
1.个人空间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合理利用个人空间可以提高自我对生活的满意度
3.个人空间的建立和维护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

身体的边界了解个人空间和边界

身体的边界了解个人空间和边界

身体的边界了解个人空间和边界身体的边界:了解个人空间和边界身体的边界,指的是个人空间和边界,它们在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尊重个人空间和边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互信和相互尊重。

本文将探讨身体的边界,分析在不同情境下的适当边界,并提供一些建议以维护个人空间与边界。

1. 了解个人空间的概念个人空间是指每个人在与他人互动时希望保持的一定距离。

它可以根据文化、环境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个人空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公共空间:这是指在人群中保持的较大距离,例如大街上行走时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

- 社交空间:这是日常交流中常见的距离,例如与朋友、同事或相熟的人交谈时保持的距离。

- 个人空间:这是指与不太熟悉或陌生的人交往时保持的距离。

当我们感到不舒服或受到威胁时,个人空间通常会增大。

了解个人空间的概念对于在不同场合中适当地处理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2. 边界的尊重与保护边界是身体的一种保护形式,它代表了与他人的界限。

有时候,个人空间和边界会被侵犯,这可能会导致不适和不愉快的感受。

因此,尊重他人的边界和保护自己的边界是至关重要的。

尊重他人的边界包括不随意触碰、不强行接近他人以及注意并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需求。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不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或困扰的事情。

另外,我们也应该学会说“不”,当我们感到不适时,有权利保护自己的边界。

3. 不同情境下的适当边界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个人空间和边界的要求和期望可能会发生变化。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灵活调整并遵守适当的边界。

在公共场所,如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上,我们应该尽量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身体接触。

即使在拥挤的环境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掌握平衡来保护自己的边界。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人空间需求。

如果对方表现出不适或不愿意接近的迹象,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此外,我们也应该学会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和非语言信号,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边界。

亲密关系中的个人空间和独立性

亲密关系中的个人空间和独立性

亲密关系中的个人空间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空间在亲密关系中指的是每个人在关系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需求。

它反映了个体对个人隐私、自由和个性表达的渴望。

在亲密关系中,个人空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对于维持健康、平衡和长久的关系起着关键作用。

定义个人空间个人空间是指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时间、空间和个人活动的需求。

它是一种在关系中保持个体独特性和自主性的权利和空间。

个人空间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时间独立性: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独处、思考、追求个人兴趣和活动。

这段时间可以用于个人的自我反省、放松、恢复精力和自我成长。

2.个人隐私:个人空间涉及到保护个体的私密信息和个人领域。

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认可其个人隐私的权利,不受侵犯。

3.个人兴趣和活动:个人空间为每个人追求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个人才能提供了空间。

这包括个体独立地参与个人喜好的活动,例如运动、艺术、阅读等。

个人空间的重要性个人空间在亲密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保持个体独立性:个人空间允许每个人保持独立思考、独立决策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它有助于塑造和保持个体的身份认同,增强自尊和自信。

2.促进个人成长:通过个人空间,每个人有机会追求个人目标、发展才能和兴趣爱好。

这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为关系中的双方带来更多积极的能量。

3.缓解紧张和冲突:亲密关系中的个人空间可以减轻关系中的紧张和冲突。

给予彼此一定的独立性和自由,可以避免过度依赖、控制和冲突的产生,从而维持关系的和谐。

4.促进健康的亲密关系:个人空间有助于创造一个平衡和健康的亲密关系。

它可以提供个体在关系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促进双方的情感成长和深化。

为了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双方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个人空间需求。

沟通、协商和建立共识是实现个人空间和亲密性的平衡的关键。

为什么个人空间对于维持健康的亲密关系至关重要个人空间在维持健康的亲密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个人空间圈及其影响因素
070404017 苏华清07应心摘要:个人空间圈是指当个体间互相作用时,试图保持围绕身体周围看不见的空间范围,也即个体在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身体缓冲区。

个人空间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情境因素以及文化差异等。

关键词;个人空间圈;性别;年龄;情境;文化
如果仔细观察人的空间行为,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总保持着一定距离,人好似被包围在一个气泡之中。

这个神秘的气泡随身体的移动而移动,当这个气泡受到侵犯或者干扰时,人们会显得焦虑和不安。

这个气泡就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萨姆把这个气泡称为“个人空间圈”。

个人空间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在公共场所中,一般人不愿意夹坐在两个陌生人中间,因而出现公园座椅两头忙的现象。

如果有人张开双臂占据中间位置,那么常常是一个人就客满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些简单却很普遍的事实,个人空间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自1959年萨姆提出个人空间圈的概念以来,这一概念在生物学、人类学、建筑学中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个人空间圈更成为了环境与行为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领域之一,很多环境心理学家都曾就此主体做过研究。

据埃特曼的统计,到1975年已经发表了约200项关于个人空间圈的经验的、定量的研究。

到1985年,海达克就报告说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超过了1000个。

艾伊勒(Aiello,1987)在回顾700多个人个人空间的研究时,指出人类空间行为的概念集中在人际距离上。

他认为对人类个体空间的关注源自对动物和人类领属范围和拥挤的研究。

有人认为个人空间是指个人身体周围存在着的既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贾希云等,1983),也有人认为个人空间是环绕在一个人身体四周的区域,当他人侵入时便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Hayduk,1983)。

个人空间圈还指个体被一个看不见的屏障包围着,它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个人环境免受社会侵害。

我们可以进一步把个人空间圈定义为,当个体间互相作用时,试图保持围绕身体周围看不见的空间范围,也即个体在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身体缓冲区(body buffer zone)。

个人空间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情境因素以及文化差异等。

(一)性别因素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男性与女性对个人空间圈的需求是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有更小的个人空间圈。

任何年龄的女性都倾向于比男性使用更短的互动距离,而男性对过短距离很难忍受。

这些结论不仅来自日常生活,同时也得到了实验的正式。

费希尔和伯恩(Fisher & Byrne,1975)选择图书馆为实验场所,研究对象是在图书馆学习的男生和女生。

研究发现,女生对侧面空间受侵犯感到困扰,男性则对正面的侵入感到更加不安。

相应的,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个人空间遭到侵犯的应对措施也不同。

女大学生倾向于防卫两边的空间。

另外研究者还利用校园的长椅进行实验。

被试仍然是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实验中主试入侵被试的个人空间,要求与他们坐在同一张长椅上。

结果表明如果入侵者保持沉默,则男性会较快离开;反之,入侵者先询问是否可以坐时,则女性会较快离开。

(Sundstrom,E.和Sundstrom,M.g.,1977)。

(二)年龄因素
个人空间大约是在人们45-63个月大时发展起来的,或者可能更迟一些,在成熟时稍微有些变化。

5岁以前的孩子,个人空间发展模式并不稳定,在6岁后,年龄越大(直到成年)偏好的人际距离就越大。

这一发展模式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类似成年人的个人空间首先出现在青春期。

研究发现,个体对个人空间圈的需求会随着年龄稳定增长。

日常生活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年龄小的孩子玩耍时,他们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即使相互触碰也不会介意,更不会戒备对方。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开始发生变化,有研究表明:类似于成人的空间圈形成于青春期(Aiello和Aiello,1974;Aiello 和Cooper,1979)。

我国研究者顾凡(1988)通过对180名大、中、小学生进行人际空间距离需求的研究,发现11岁小学生人际距离需求是139.4厘米,16岁中学生人际距离需求是147厘米,与21岁大学生所需的人际距离非常接近。

顾凡的研究表明16岁是形成独立的类似成人的自我意识的关键期。

在这个年龄,性别的差异也表现的更为明显,通常女孩的人际距离较近(Guardo,1976)。


前对成人尤其是年龄较长者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年长者使用的人际距离通常较小。

(三)情境因素
情境因素的影响表明个人空间圈的大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通常因情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费希尔等人的研究发现,人们对空间的利用反映了他们的安全需要。

人们在室内比在室外需要更大的空间,个体对空间大小的需求取决于他们对安全的感受。

鲍姆等人(Baum等,1947)的研究表明,隔扇的使用减少了空间侵入感,如同前面提到的例子,在学生宿舍的走廊中间见一面隔墙会减少拥挤所带来的个人空间侵入的不适感,通常人们所获得的这些的安全感是生理上的;而因为扩大了办公室和其他拥挤的公共场所中的个人空间,会令人产生的舒适感,更多的是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总之,两者都是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

另外,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个体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体间的情感关系也会影响个人空间的大小。

研究表明,在交往中地位较高的人总是比对方拥有、控制和利用更大的空间(Sommer,1969;Henley,1977)。

我国的研究表明,我国干部所需的空间距离平均为97厘米,工人为82厘米。

而熟悉、报答、相似性和互补性等也会引起人际吸引,这些因素会使个体倾向于站得更近一些(Patterson,1970;Allgeier,1973)。

总之,任何能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都与互动距离的接近有关。

个人空间的大小随情境发生变化。

(四)文化差异
霍尔认为人们在空间的使用方式上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个人空间圈的研究也必须在与文化相联系的背景中,才能反映出来,脱离文化的个人空间行为是不存在的。

1985年研究者分别测量了埃及和美国大学生的个人空间圈的大小。

研究发现:总体上埃及和美国男性之间只有少量差异;然而,与美国男性和女性以及埃及男性相比较,埃及女性,显示出了显著的差异:相对于女性朋友,埃及女性对男性朋友保持了非常远的距离。

实际上,男性朋友几乎和男性陌生人一样被隔得很远。

对于开放的美国人而言,空间是可以共享的,人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

因此在美国可以看到许多住宅是开放式的,邻里间没有围墙。

不过他们对听觉的侵犯十分敏感,把偷听他人谈话视为是不道德行为。

与美国人不同,严谨的德国人界限意识非常强烈,几乎在所有场合都强调个人空间圈。

在德国人看来,看到他人就已经开始侵犯了。

因此不论你站在多远,都不应朝他人看。

而且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他人区域。

英国人则在个人空间问题上表现出绅士风度,他们的个人空间通常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往往依靠自己内心的自我保护来维持个人空间圈,并不受空间形式的左右。

而日本人对个人空间圈的意识并不强,他们通常把个人空间圈理解为住宅,对他人的侵入表示反感。

但是,在公共区域则能够忍受跟许多人挤在一起,比如,日本的许多办公室都设计得比较拥挤。

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了人们对个人空间圈的定义,使得他们在使用空间的方式上也千差万别。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伟.大学生个人空间圈研究.青年研究.2010(2).68-76.
3、/%CA%AE%C1%F9%B9%E2%C4%EA/blog/item/dfc862663dce682caa1
84c72.html.个人空间圈_心理学爱好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