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戏剧一

合集下载

什么是戏剧

什么是戏剧

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它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

在戏剧中,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

通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能得以伸张。

如果抛弃了演员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

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

其中,“演员”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故事(情境)”是戏剧的基础,它是演员表演的依据;“舞台(表演场地)”是戏剧表演的场所;“观众”是戏剧的接受者,也是戏剧存在的必要条件。

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有多种假说。

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

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它被认为是起源于酒神祭祀。

总之,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和故事的呈现,让观众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八大样板戏的名词解释

八大样板戏的名词解释

八大样板戏的名词解释八大样板戏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确定的八个样板剧目,分别是《红色娘子军》、《沙家浜》、《义勇军进行曲》、《沂蒙山》、《白毛女》、《北京人在纽约》、《智取威虎山》、《武训传》。

这些戏剧作品被定为样板,作为文化革命的典型并广泛演出,它们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理论性,对于当时的社会影响深远。

1. 《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是指反映陕甘宁边区女子军队建设和抗日战争的抗日题材戏剧作品。

该剧通过反映女性英勇抗击敌人的事迹,强调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女性的自立意识,以赞美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题。

2. 《沙家浜》《沙家浜》是以黄河边一个小村庄为背景的家庭剧,主要讲述了以农民为主的广大劳动人民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深重压迫下,通过武装斗争,最终摆脱了封建剥削,实现了土地改革的故事。

该剧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表达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宣扬了土地改革的意义和正确性。

3. 《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以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为背景,歌颂了英勇杀敌的游击队员,催人奋进的进行曲旋律成为经典。

该剧通过展现革命者的英勇形象和抗日斗争的胜利,向社会传达了正能量和团结抗战的意义。

4. 《沂蒙山》《沂蒙山》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沂蒙山地区的英雄故事改编的戏剧作品。

该剧主要描绘了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下,英勇的中国农民和民兵展开斗争的故事,凸显了中国人民对抗日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勇气。

5. 《白毛女》《白毛女》是以陕西黄土高原的乡村为背景的农民改革戏,主要讲述了农民青年白娘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革命的帮助改变命运的故事。

该剧通过强调农民阶级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批判了旧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宣扬了革命精神和改革的正义性。

6. 《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是一部以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生活为背景的戏剧作品。

该剧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反映了留学生面临的文化冲突和社会适应问题。

它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又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现实问题。

日本戏剧种类

日本戏剧种类

日本戏剧种类日本戏剧既是文艺术品也是文化风景,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共有8种十分常见的日本戏剧,分别是小劇場、演歌剧、独角剧、狂言剧、木偶剧、太鼓剧、舞台秀以及哥特式舞台剧。

首先,小劇場又称“小戏院”,是指演出厅内人数不多的表演。

一般以小唱戏、小戏的形式展开,由三人以内的演员演出,而游戏场景通常由多个小帐篷组成。

小劇場素有“聚会”,“花会”,“八代会”之称,融合流行音乐、地方表达力,也融入了草剧和有声电影等元素,使它们成为许多地方文化的见证者。

其次,演歌剧最早发源于日本,是主要在演歌舞台上表演的一种舞台剧。

它以演歌及歌谣为表演内容,使用经典演歌舞台剧形式以及节奏夸张的唱腔,呈现出幽默诙谐的演出效果,这种独特的演唱方式在很多日本经典演歌,话剧化的演出形式上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

再者独角剧,也叫“独角戏”,凭借独特的表演方式,独角戏由一名演员,通过不同的装扮、不同的台词和音符,通过同一故事舞台,表现出一场动人的独角戏。

独角戏在日本早期是一种人们称之为“杂耍”的表演形式,主要融合日本传统艺术、地方民俗、风情小说,以及优美的朗诵文献。

随后,狂言剧最早出现在安古津十郎派的狂言内容上,由喜多川宗八之衍变而来。

它是以狂言(狂话)作为内容的法术剧,在表演中喜多川宗八的舞台上,以狂言的形式将神话作品中的精彩情节表演出来,具有滑稽、含蓄、引人入胜的特点。

此外,木偶剧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木偶剧以童话或者经典故事为开场,以小人物和大背景的陈列为主要形式,以掷筊(具有声音的木棒,通过掷落以及摆动等手法,营造出不同的变化和效果)的演出代表性的特点使它得以流传至今。

另外太鼓剧也是比较出名的日本戏剧,伴随着无数太鼓的声响,用夸张的符号,充满了着古老传统的清新风貌,有着强烈的地方特色。

柔和而理想的渐层表现在太鼓剧中,传统的太鼓乐奏荡漾在人们心中,沁入心扉,彷佛置身于流淌了千年的历史之中。

最后,哥特式舞台剧是以表演形式为主,在“模仿与嘲弄”中展开的一种表演形式,它的表演风格以“歇斯底里性”的风格加上哥特风的元素为主,将黑色幽默的表演形式制成舞台,不仅可以让观众们获得观赏的乐趣,也可以提高观众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情操。

演一场英语戏剧的英语作文八年级

演一场英语戏剧的英语作文八年级

演一场英语戏剧的英语作文八年级Performing an English play in grade 8 was an exhilarating and challenging experience that I will never forget. It was an opportunity to showcase our language skills while exploring the world of theater and drama. As a class, we embarked on this journey with excitement and trepidation, knowing that it would push us out of our comfort zones but also offer invaluable lessons.The process began with the selection of the play. Our teacher, Mrs. Wilkins, presented us with several options,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plot, characters, and challenges. After much discussion and debate, we settled on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by Oscar Wilde. This witty and satirical comedy promised to be both entertaining and 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Next came the casting process, which was both exciting and nerve-wracking. Each of us had to audition for the various roles, showcasing our acting abilities, vocal range, and emotional expressiveness. It was a true test of our confidence and performance skills, as we had to step out of our shells and embrace the characterswe were portraying.I was thrilled when I was cast in the role of Algernon Moncrieff, a charming and eccentric bachelor who finds himself caught in a web of deception and mistaken identities. As I delved into the character, I discovered the nuances of his personality, the layers of his wit, and the underlying social commentary that Wilde had woven into the script.The rehearsal process was both grueling and rewarding. We spent countless hours memorizing lines, perfecting our blocking, and fine-tuning our delivery. Mrs. Wilkins pushed us to explore the deeper meanings of the text, to understand the motivations of the characters, and to convey the humor and poignancy of the play.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spects was mastering the proper English accent and diction. As a class, we worked tirelessly to ensure that our speech was clear, crisp, and authentic. We listened to recordings of the play, practiced tongue twisters, and even hired a dialect coach to help us refine our accents.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production were also a significant undertaking. Our set design team transformed the stage into a lavish Victorian drawing-room, complete with ornate furniture, intricate wallpaper, and a grand piano. The costume and makeup crewpainstakingly researched the fashions of the era, creating elegant dresses, tailored suits, and intricate hairstyles.As the opening night approached, the anticipation and nerves reached a fever pitch. We knew that all our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would be put to the test, and the pressure to deliver a flawless performance was immense. But we also felt a sense of pride and excitement, knowing that we were about to share our talents with an audience.The performance itself was a whirlwind of emotions. As I stepped onto the stage, the bright lights and the sea of faces in the audience momentarily overwhelmed me. But as soon as I delivered my first line, I felt a surge of adrenaline and a deep connection with my character. The laughter and applause from the audience fueled our energy, and we played off each other's performances, creating a dynamic and engaging theatrical experience.By the time the final curtain fell, we were elated and exhausted. The standing ovation from the audience was a testament to our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But more importantly, we had gained a newfound appreciation for the art of theater and the power of language to captivate and entertain.The experience of performing an English play in grade 8 was not justabout honing our language skills or showcasing our talents. It was about learning the value of teamwork, the importance of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art. We learned to trust and support each other, to embrace our vulnerabilities, and to take risks in pursuit of a shared goal.As I reflect on this experience, I am filled with a deep sense of gratitude and pride. The memories of that production will forever be etched in my mind, a testament to the resilience, creativity, and passion that can be fostered in a classroom setting. It was a journey that not only strengthened our language abilities but also nurtured our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In the end, the true reward of performing an English play in grade 8 was not the accolades or the applause, but the invaluable lessons we learned about ourselves and the world around us. It was a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that will continue to shape and inspire us long after we have left the stage.。

八个样板戏名词解释(一)

八个样板戏名词解释(一)

八个样板戏名词解释(一)八个样板戏名词解释1. 样板戏•定义:样板戏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种戏曲剧目,目的是为了宣传和弘扬毛泽东思想,并推广八个样板戏。

•例子:《红灯记》、《沙家浜》、《海港》等是典型的样板戏。

2. 焦裕禄式人物•定义:焦裕禄式人物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焦裕禄为榜样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秀人物形象。

•例子:电视剧《焦裕禄》中的焦裕禄塑造了一个充满正能量、为人民无私付出的焦裕禄式人物形象。

3. 三结合•定义:三结合指的是样板戏中的表演形式,即文学、戏曲和音乐的结合,使舞台艺术更加立体丰满。

•例子:在样板戏《红灯记》中,文学描写、戏曲表演和音乐伴奏的三结合让观众更加沉浸于故事情节中。

4. 曲式创新•定义:曲式创新是指样板戏中对传统戏曲曲调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新时期的审美需求。

•例子:在样板戏《沙家浜》中,通过对京剧曲调的创新和改编,使得曲式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增强戏剧的感召力。

5. 改编创作•定义:改编创作是指在样板戏创作过程中,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人物为蓝本进行改编和创作的方式。

•例子:样板戏《海港》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霍勤得为原型,通过改编创作,展现了他为了工人阶级利益而英勇斗争的故事。

6. 精品戏剧•定义:精品戏剧是指在样板戏创作中,经过反复推敲、精心制作的高品质戏剧作品。

•例子:样板戏《红色娘子军》以其精湛的演技、精心布置的舞台和优秀的剧本成为了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戏剧。

7. 爱国主义情感•定义:爱国主义情感是指样板戏中通过对于祖国、民族和人民深厚的爱和感情的表达。

•例子:样板戏《红灯记》中的主人公冯雪峰在为工人阶级斗争奋斗的过程中,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8. 传统与现实的结合•定义:传统与现实的结合是指样板戏在创作中,既保持了传统戏曲的特色和魅力,又融入了现实生活的元素。

•例子:样板戏《沙家浜》中通过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使传统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八篇戏剧阅读戏剧的顺序题型集锦及答案

八篇戏剧阅读戏剧的顺序题型集锦及答案

八篇戏剧阅读戏剧的顺序题型集锦及答案1. 题型一:按照剧情顺序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的剧情先后顺序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剧情的先后顺序排列:- 事件1- 事件2- 事件3- 事件42. 题型二:按照角色出场顺序排序- 题目:请根据角色出场的顺序将下列角色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角色按照出场的先后顺序排列:- 角色A- 角色B- 角色C- 角色D3. 题型三:按照台词先后顺序排序- 题目:请根据台词的先后顺序将下列台词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台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 台词1- 台词2- 台词3- 台词44. 题型四:根据戏剧背景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发生的背景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戏剧发生的背景进行排序:- 事件A- 事件B- 事件C- 事件D5. 题型五:根据戏剧冲突发展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中的冲突发展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戏剧中冲突的先后顺序排列:- 事件X- 事件Y- 事件Z- 事件W6. 题型六:根据戏剧主题进行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的主题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戏剧的主题排序:- 事件α- 事件β- 事件γ- 事件δ7. 题型七:根据戏剧情感发展进行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中情感的发展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戏剧中情感的先后顺序排列:- 事件甲- 事件乙- 事件丙- 事件丁8. 题型八:根据戏剧结局进行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的结局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戏剧的结局进行排序:- 事件1- 事件2- 事件3- 事件4以上是八篇戏剧阅读戏剧的顺序题型集锦及答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湖北素有“戏曲大省”的美誉,现有22个地方剧种,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属于花鼓系统的东路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采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属于高腔系统的清戏,以来外省传入的高台戏,灯戏等。

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汉剧、楚剧和荆河花鼓戏。

如按地区划分,则恩施自治州有南剧、灯戏、堂戏、傩戏、柳子戏;十堰市有山二黄、郧阳花鼓戏;宜昌市有远安花鼓戏;荆州市有荆州花鼓戏、皮影戏;黄冈市有东路花鼓戏、黄梅戏、文曲戏;黄石市有阳新采茶戏;咸宁提琴戏等。

湖北的地方戏曲剧种可分为皮簧、大筒、高腔、打锣四个腔系。

下面就湖北戏剧作简单介绍:汉剧,本名汉调,旧称“楚调”,又名楚曲,楚腔,汉二黄和黄腔。

1914年正式定名为汉剧。

汉剧是我国戏曲艺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流行于湖北及豫陕湘粤闽部分地区,并形成襄河,府河,荆河,汉河四大流派,汉河派成为汉剧的主流。

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

其角色分为十大行当。

楚剧,清道光年间形成于湖北黄陂、孝感一带。

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1926年改称楚剧。

声腔分正腔、小调两大类,后从湖北清戏引进高腔曲牌,使楚剧增加了一类新的腔调。

楚剧代表人物有沈云陔、高月楼、关啸彬、李雅樵、熊剑啸等。

荆河戏,是流行于湘鄂交界之荆河流域的地方戏曲剧种。

曾称“上河戏”或“大台戏”,1954年定今名。

荆河戏约在十七世纪初期兴盛于湖北省的宜昌、沙市一带,十八世纪末传入湘北。

荆河戏有弹、高、昆三种声腔,以弹腔为主。

保存的传统剧目542个,其中弹腔戏500个,昆腔戏15个,高腔戏11个,杂腔小调戏16个。

荆河戏传统剧目保留下来的有400多个。

主要流行于的松滋、江陵、公安、石首、监利、宜昌、当阳、枝江、长阳、宜都、鹤峰、来凤、宜恩等地。

荆州花鼓戏,旧称“花鼓子”。

流行于仙桃、天门、潜江、监利、洪湖、京山、钟祥、荆门、江陵诸县,以及孝感、鄂南等地。

荆州花鼓戏唱腔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

英语戏剧剧本适合8人演

英语戏剧剧本适合8人演

Position or FriendBCDE在食堂吃饭,CD坐在对方对面的位置,E在D的旁边,在聊今天的食物,聊的很欢,A端着一瓶饮料兴奋走过来A:Hello,buddies.remember when we are trying to figure out what that smell coming from professor tom’s office was ?B:yeah?A:it turns out it was professor tom.dead at his desk for two weeks.just like the student in 南昌航空大学B:oh my god .C:that is terrible.A:the department is asking that everyone donate a bottle of deodorant instead of flowers .D:if we are going to chang the topic from the food ,i will be okay with my new haircut or how great a film the iron man is .B:show a little compassion .a man died .A:and turned into a puddle of goo.now we can either sit around and cry over professor tom or....we can rejoice in the knowledge that a tenured position has just opened up .i choose to do the latter.D excuse me .the whole tenure system is ridiculous .a guaranteed job for life only encourages the stuff to be lazy .if we want science to advance ,people should have chips implanted in their brains that explode when they say sth stupid .E:well ,i believe people do their best work when they feel safe and secure.D把手放在E脑袋上演示炸弹爆炸的情形,并发出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戏剧(一)
第一节 文明新戏: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第二节 “五四”话剧运动 第三节 “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 导 第四节 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 者及其创作
( 春柳社、文明新戏→爱美剧、社会问题剧和小剧场运动 )
第一节 文明新戏: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一、春柳社:

四、戏剧学校
北平人艺戏剧专门学校

——是现代中国第一所培养"专门 的戏剧人才"的学校。
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
剧系

——是第一个国立的戏剧教育机构, 戏剧艺术由此进入国家高等教育。


五、小剧场运动(话剧艺术的 现代化)
所谓“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 世纪末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 以后风行于英、德、荷兰、俄、美、 日等国,这是一次以易卜生为代表 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戏剧,取代 在西方剧坛占主导地位的古典主义 与浪漫主义戏剧的戏剧革新运动, 它揭开了西方(与日本)现代戏剧的 帷幕,在戏剧观念以及戏剧文学、 导演、表演、舞美等方面都进行了 新的探索。

三、“进化团”与“天知派 新剧”
——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与 重教化功能的戏剧演出模式 1910年底,由任天知发起, 聚集了汪仲贤、 欧阳予倩、 陈大悲等优秀戏剧人才的“进 化团”,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 剧团新戏”的衰弱: 娱乐性、趣味主义戏剧观的建立及衰弱。 1914年以后,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以 “职业化”和“商业性”为特色的“文 明新戏”演出风气; 不久终因艺术上的粗糙而失去了观众。
2、其次,提出与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戏剧 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 “第四堵墙”理论。
由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戏剧家创造,强调 再现人生的真相,自然的生活的原态:“舞台 上的生活,正如你透过一垛墙壁看到人家屋里 那样”,因此戏剧的最高目的是创造充满真实 生命的“舞台的幻觉”:舞台美术(包括布景、 灯光、化装等)追求逼真的、生活化的效果, 演员的表演要求生活在舞台创造的特定情境中, 不与观众进行感情交流,追求象生活片断那样 自然。
1920年10月,《华伦夫人之职业》演出失败引 发了戏剧界的讨论——标志话剧进入了的建设与 实践的新阶段。 建设任务:要提出系统的戏剧观念,建立新的 组织形式、表演体制、演出方式,并产生自己的 剧作家与剧本创作。
二、戏剧团体的建立


上海民众剧社: 1921年3月在上海成立。 发起者为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等13 人。


三、“国剧运动”
新剧建设中稳健的文化选择和趣味主义戏剧 观 张厚载:《我的中国旧戏观》 “中国文学美术的结晶,完全可以保存”。 赵太侔、余上沅:“国剧运动”, 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人手”去建立“中 国新剧”。

第三节 “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 倡导

一、在移植模范西方戏剧中失败引发的 戏剧本土化思考
第四节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
开创者及其创作
主要剧作




胡适《终身大事》; 田 汉 《梵峨嶙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 、 《获 虎之夜》、 《名优之死》 ; 丁西林《一只马蜂》 ; 欧阳予倩《泼妇》
1918年《新青年》4卷6期又推出了“易卜 生专号”,发表了罗家伦、胡适合译的 《傀儡家庭》,刊载了胡适的著名论文 《易卜生主义》,集中介绍了被称为“(欧 洲)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

2、胡适等人的理论建设和“社会 问题剧”的出现:
胡适:论文《易卜生主义》 剧本《终生大事》; 陈大悲:《是人吗》 欧阳予倩:《泼妇》 熊佛西:《我到哪里去》等。
中国的小剧场运动的倡导,主要集中在两 个方面: 1、首先是建立不同于文明新戏的新的话 剧体制,使中国的话剧走上正规化、专门 化与科学化的道路。 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1924年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是中国第一次严格按照 欧美各国演出话剧的方式,有立体布景,有道具,有导 演,有舞台监督的一出戏。
最早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 与试验创造的社团 1907 年;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李叔同、 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

在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此后正式排演剧目 有:《黑奴吁天录》、《猛回头》、《社会钟》、《热 血》等。

二、 “文明新戏” (话剧)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主要借鉴西方的,以言语、动作(而非歌 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这种戏 剧表演,完全废除了旧戏的歌舞形式和一切 规则程法,全剧只用对话,并采用新式布景,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时的人称之为“文 明新戏”。


第二节 “五四”话剧运动
一、《新青年》发动“旧剧评议”: 建设新戏剧的激进立场 1、对旧剧的批判: 2、新的戏剧观的建立: 一是 “ 把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 改善人生的工具; 二是提倡现实主义的戏剧。 3、“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二、新剧建设

1、译介外国戏剧理论和作品的热潮
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 现的一个专门性戏剧杂志。

强调戏剧必须反映现实和负担社会教育的任务 1922年4月,《戏剧》月刊出版到第10期停刊, 民众戏剧社也在无形中解散。


上海戏剧协社:
1921年冬成立,成员有谷剑尘、应云卫、汪仲 贤、欧阳予倩等。1923年,洪深也加入该社并 被推为该社的排演主任。戏剧协社注重舞台实 践,在中国话剧排演的正规化方面作出了重要 贡献。先后排演过谷剑尘的《孤军》、陈大悲 的《英雄与美人》、欧阳予倩的《泼妇》和 《回家以后》等,对中国话剧从剧本走向舞台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33年被国民党查封。 是中国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长的一个。
三、“爱美剧”的提出与学生业
余演剧的高潮

“爱美”是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 余的、非职业的”;“爱美剧”即非职业的戏 剧。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戏剧家们因不满于戏剧 的商业化的倾向,提出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业余的实验 性的演出,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增强戏剧的社会效 果。1920年《华伦夫人之职业》上演的失败引起了关 于戏剧职业化与非职业化的讨论。这次讨论,“爱美 剧”的口号得到了明确的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