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

13、汽化有两种方式 :沸腾 与 蒸发 ,都要 吸热。 14、沸腾:(1)、在液体内部 和表面 同 时发生的 剧烈 的汽化现象。(2)、液体要达 到一定的 温度 才沸腾, 沸腾时 温度 不变,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 沸点 。(3)、不同液体 的 沸点 不同。 任何 温度下都能发生的 15、蒸发:(1)在 汽化现象。(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蒸 发有 致冷 作用。
【例13】.烧水时从壶嘴里喷出“白 气”,形成“白气”的 物态变化过 程 C 是 A.液化过程 B.汽化过程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升华后汽化
【例l4】 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 ) A.霜的形成 B.雾的形成 C.露的形成 D.雨的形成 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 解析:
气中的水蒸气就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 即霜.所以A正确.露和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 化成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的.故B、C错.雨是在一定条件下,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 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故D错.
【例11】 夏天,在搪瓷杯里装上冰水,为什么 杯子的外表面会“出汗”? 由于杯里装冰水,因而杯子温度很低,使得 答: 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会遇冷而液化 成小水珠,于是看起来就像“出汗”一样. 点拨:掌握液化的形成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例12】 为什么被水蒸气灼伤往往比等质量的 沸水烫伤还要严重? 答: 因为水蒸气变成开水先要放热,因而水蒸气 灼伤比开水烫伤时放出较多的热量。 点拨: 水蒸气放热后先液化成同温度的水,后与 沸水具有相同的效果.
雾 凇
•《物态变化》复习
总结:物态变化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方法点拨:分析图像上有没有一个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从而得出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利用这些特点解题。
考点4: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4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第一节 温度计一、知识回顾1.温度计及温度计⑴定义: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温度计的制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温度计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温度计是多种多样的,通常的是上述三种,都是液体温度计.液体的温度变化越大,则体积的变化也越大,为了使一定的体积变化显示得更明显,所以在温度计的下端有一个容积较大的玻璃泡.温度计内的玻璃管尽可能选择较细的玻璃管,因为这样温度计读数就越准确。
2.摄氏温度⑴表示方法:①符号:C ;②单位:℃⑵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注意点:①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只有“大小”之分,没有“有无”之别,即0℃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冰水混合物的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②不论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零摄氏度.③摄氏温度用符号℃表示,读作“摄氏度”,这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如30℃读做30摄氏度,不能读做摄氏30度.比0℃低的温度在数字前加“-”号,读做“负”或“零下”.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如图4-1-1所示的体温计,玻璃管里装的液体是水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是医用温度计,除了测温范围和分度值的设计要符合测量体温的要求外,它与一般温度计还有一个主要区别: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细小的缩口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缩口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中,因而可以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再读数.正因为如此,在每次使用体温计前要用手拿着它的上部用力向下甩,使水银柱重新回到玻璃泡中.精题选讲考点1:温度计的读数【例1】图4-1-2甲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_℃;图乙寒暑表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_℃.考点2: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例2】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某同学取来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煤油,用橡Array皮塞塞紧瓶口,再将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煤油中, 这就制成了一个简单温度计。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3 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20·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3)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速度快蒸发,故A错误;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答案】D【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物态变化(复习)

分析:液体沸腾特点:吸热但不升温,保持沸点不变. 答案: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虽不断吸热, 但温度却保持沸点100℃不变,故双层锅内的胶不会超过 100℃而被熬焦.
升华: 凝华: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有致冷作用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樟脑丸变小了、衣服冻干了、雪人变小了
D:不能保持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一定 是气体
一、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
摄氏度
单位符号:℃ 单位符号:K
国际单位: 开尔文简称“开” T=t+273.15 二、温度计 ( K)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 标准大气压下,把冰 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 ℃,沸水的温度定 为100 ℃,把0到100 分成100等份,每一 份就是1 ℃
1、戴眼镜的人喝热开水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__现 象;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会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的.
2.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名称分别是什么,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 为什么“霜前寒 雪后冷”呢? E.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F.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 G.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H.夏天,水缸外壁“出汗” J.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K.早晨有浓雾 L.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使用前注意:
1、看清分度值;2、看清量程
1、拿(顶部) 2、放(不靠杯壁、不触杯底、玻璃泡完全浸没) 使用时: 3、看(视线与标尺垂直) 4、读(不能拿出被测物、示数稳定再读数) 5、记(数据加单位)
物态变化复习

D、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的
6.烧水时从壶嘴里喷出“白气”,形成“白 气”的 物态变化过程是 C ( ) A.液化过程 B.汽化过程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升华后汽化
8、通过观察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 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表面积 、液 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有关。 体的 温度 和液体_________________
变成 叫做 。
3、三个吸热过程
( 熔化 )
固态
4、三个放热过程 ( 凝固 )
液态
(
汽化
)
气态
( 升华 )
固态
液态
( 液化 )
气态
( 凝华 ) 寻找记忆规律 从左向右的物态变化 吸 热。
5、三种曲线 晶体熔化、凝固曲线
非晶体熔化、凝固曲线 沸腾曲线 明确 曲线包含的信息
6、三个点 熔点 凝固点 沸点
• 在30℃的教室中,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 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 B) A、不变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立即上升
气体液化的常用方法有: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2、下列现象中,与蒸发无关的是( A.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A
)
B.热天,狗伸出舌头散热
C.用电吹风把潮湿的头发吹干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水降温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7、三个条件(熔化、凝固、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 熔点 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 凝固点 继续放热 温度达到 沸点 继续吸热 热。
寻找规律 温度达到
点,继续
8、三个不变(熔化、凝固、沸腾时温度的
变化规律) 熔化时 继续吸热 温度不变 寻找规律 凝固时 继续放热 温度不变 继续 沸腾时 继续吸热 温度不变
中考复习专题3 物态变化

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9_6___℃。 (3)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形如图丙所示,可判断该情形是水沸腾_后___(选填“前
2.(2021·杭州)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
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6.(2021·济宁)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 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为小明 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例3.如图所示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 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例4.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 块中,用酒精灯在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 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必须克服分子间引力做功, 且分子的热运动加快,所以需要吸收热量。
例1.判断下列现象各是什么状态变化
(1)碘受热直接变成了紫色的气体 (升华)
(2)夏天,吃冰棒解热
(熔化)
(3)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凝华)
(4)夏天,挂在外面的湿衣服变干了 (汽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一、考题特点分析《物态变化》一章在各省、市的历届中考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都有所涉及,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有些省、市的考题中也会出现实验探究题型。
本章的内容多见于水、冰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包括露、雾、霜、雪、雹等自然界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形成过程,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能会利用重大科技或重大事件为载体和背景,要求学生来解释其状态变化过程和吸、放热情况。
对实验探究的考查,经常出现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方法、晶体的熔化(或凝固)、液体的沸腾等实验过程的观察与分析;另外在对表格数据和图像的处理方面的考查在近年来有所加强,原因出自对能力考查的培养要求上。
二、解题策略1.物态变化类型的判别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发生相互的变化,并随着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当物质吸热时,物质的状态会从固态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或者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些变化过程分别成为熔化、汽化和升华。
当物质放热时,物质的状态会从气态变为液态再变为固态,或者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这些变化过程分别成为液化、凝固和凝华。
辨别物态变化的类型,就要明确物质是从哪种状态变为哪种状态,即在变化前是出于怎样的状态,变化后又是出于怎样的状态,对物态变化的前后状态分清了,就不难作出物态变化的判别了。
2.有关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图像对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图像的认识和理解,要求能从图像中得到诸如熔点或凝固点、熔化或凝固所用时间、在某一时刻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判断等。
根据曲线的整体变化趋势,从整体上升的为熔化图像,整体下降的为凝固图像,有平行于横轴的线段的为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图像,否则就是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图像。
通过图像找出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明确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吸收获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有关液体的蒸发和沸点实验液体的蒸发实验探究,主要是考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即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关系,在探究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液体沸腾的实验探究,主要考查对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现象的认识和区别、分析影响液体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沸腾图像,沸点的确定等。
对于沸腾实验一定要明确液体的沸腾是需要吸热的,但温度保持不变;这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4.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应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相互转化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现象出现。
所以这就能为人类所利用,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服务。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涉及到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现象,它们都是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到液态再到固态的变化过程,涉及到液化、凝固、凝华现象,它们都是放热过程。
三、考点梳理1.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要求: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两种单位,知道温度计的原理,知道温度计的结构及其刻度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了解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和使用方法)(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刻度方法:采用了摄氏温度,即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1摄氏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要根据待测物体的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②使用前要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③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侧壁;④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⑤读数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垂直温度计并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要求:能区分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描述各种状态下物质的基本特征;会识别熔化和凝固现象,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识别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识别液化和汽化现象,了解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及其应用,能描述沸腾现象,知道沸点,能识别沸腾图像;知道常见的液化现象,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
)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六种类型。
(1)熔化和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凝固需要放出热量。
①晶体的熔化:温度达到熔点时,继续吸热才能熔化,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②非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③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态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①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平和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发生时液体的温度下降。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只能在沸点下发生,液体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点与液面的气压有关;②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温和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升华需要吸收热量,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3.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物质在三态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涉及到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现象,它们都是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到液态再到固态的变化过程,涉及到液化、凝固、凝华现象,它们都是放热过程。
人类正是利用这些过程中能量的转移,更好地为生产或生活服务。
四、明年考点预测各地试题越来越注重从新课程理念、知识应用新视点上来考查本章知识和技能,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与方法。
预计明年中考将有这些特点:1.将会继续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但考查的方式或方法将会灵活多样,会寓知识于具体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情景之中,加强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知识的具体应用。
2.将会注重知识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结合,会利用大自然的中相关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热爱美好生活的陶冶,结合近年来极端气候给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危害,提高学生防灾、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树立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所以要注意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考查形式上,将会出现更新颖、更灵活的设计,考查的方向可能会更全面、更发散、更开放。
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
五、考题热身1.温度计【例1】(黑龙江鸡西)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_。
【解析】温度计分为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两类,它们的原理是相同的,它们里面的细管中都装有热膨胀比较明显的液体,所以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但是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结构都不同,使用时要注意所测温度不能超出它们的量程,否则就会损坏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0~100℃,分度值是1℃,内部结构是一根直的玻璃管,所以实验室温度计使用时直接测量,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而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内部结构是玻璃管下端有一个很细的缩口,使用时需要将液体甩回玻璃泡中,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热胀冷缩,乙,细的缩口。
【点拨】温度计的使用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来选用,而使用时的操作和读数方法都是由其特定的结构所决定的,在理解和掌握使用方法上要结合它们的结构加以理解和把握。
2.物体变化的识别【例2】(山东 济宁)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下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解析】春天,雾绕群峰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的水滴悬浮在空气中,雾的形成是一种液化现象;夏天,雨笼山峦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水滴降落到地面形成降雨,也是液化现象;冬天,冰封雪飘是液态的水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而深秋的树枝上形成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答案】C【点拨】本题是物态变化的辨别问题,在大自然审美中寓于对知识的理解,关键要区分物质在变化的前后处于什么状态,明确了变化前后的状态就能轻而易举地判别出变化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类型了。
3.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现象及应用【例3】(四川 成都)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晒小麦C.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D.“霜”的形成【解析】用电吹风吹干头发,是头发上的液态水变成水蒸气而散失到空气中,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在场地上晒小麦,是将小麦中的液态水转变为水蒸气而散失到空气中,也是蒸发现象;衣箱中防住虫蛀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而使樟脑球变小,是物态变化中的升华现象;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而在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所以在题设中的选项中,只有凝华是放热的物态变化现象。
【答案】D【点拨】判别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现象,判别物态变化过程是关键,知道了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过程,就能判别吸热还是放热现象了。
4.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过程探究【例4】(广东 肇庆)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右上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t/℃ o t/mint/min 0 1 2 3 4 5 6 7 8 9t/℃-4 -3 -2 -1 0 0 0 1 3 5(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上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碎小的冰块? ________ ;(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冰的熔化过程的探究,主要是根据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研究冰在熔化时的规律。
根据探究记录的时间——温度数据,就能描绘出冰的熔化图像;根据题图所示的温度计液柱能读出某一时刻的温度值;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宜采用碎小的冰块进行实验,以防止因实验装置问题带来的热交换不均匀、不及时造成的误差;由于冰是晶体,所以冰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如果用石蜡做同样的实验,由于石蜡是非晶体,它没有固定熔化温度,即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石蜡由固态变软、变稠、变稀再变成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