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马四驱系统解析
悍马HUMMER发展历史及品牌介绍

悍马HUMMER发展历史及品牌介绍悍马(HUMMER)原用于军用,从1979年开始装备美军部队。
但是随着后来美军战略政策的转变,悍马汽车逐渐由军用变为军民两用。
在10年前的波斯湾战争中,出镜率极高的HUMMER令世人见识了它骁勇善战的雄姿和本领(军用型HUMMER的正式名称叫做HUMMVEE)。
其实,HUMMER的军用型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被美军采用,因在中东战争中被广泛使用而名声大震。
军中巨无霸的民用型就像二次世界大战的MB JEEP一样,HUMMER也是一辆多用途越野车,除了作指挥车外,还有皮卡、拖炮车、无线电通讯车、救护车、流动维修车及防弹箱运输车等变形车。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辆勇猛的四驱车才在AMG厂改造下推出民用型HUMMER.1994年的底特律车展,首次露面的HUMMER不仅出尽风头,同时还吸引了众多的订单,落订的不乏大明星、富豪、政要等。
HUMMER军用型(即HUMMVEE)不但可以装备先进的武器,还有防空灯和防红外线车漆,仍然保留有直升机钓钩和坚固无比的底盘,另外,还可以加装防地雷保护板。
民用车当然不会有以上装备,但民用型车内十分豪华,包括全真皮内饰及空调系统等。
严格说来,HUMMER这辆巨无霸不能算是越野车。
很多人都知道,越野车通常指的是一种小型、轻便、活动范围广,可多用途使用并能在崎岖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但HUMMER宽如24吨的10轮卡车,在森林里绝不灵活;超过3吨的车重也绝不轻便。
所以,我们说它不是真正的越野车。
那它到底是什么汽车?想知道我们就必须研究它的身世来历。
JEEP远亲Willys-Overland Motor公司是AMGeneral公司(下称AMG)的远亲。
早在1940年Willys 做出了美国第一辆MB吉普。
开发的目的是“General Purpose”,简称GP,后来慢慢演变成“JEEP”。
60万台MB在大战期间分别由Willys和福特制造。
到了朝鲜战争,AMG希望可以改良MB,于是M38诞生了,它一共制造了15万辆。
悍马HUMMER H2

已走城 市S UV的 路 线 , 过 厂方 仍 不
然 坚持其 越 野 的性 能 ,并 全 面提 高 其豪 华 装备 ,车 厢 已由军 用 为主 的 简 朴设 计改 用 三排 座椅 的 设 计 ,一 改悍 马 不适 合 民用 的 弊端 。 比起 第 一 代悍 马的庞 大 体 形 , H2 已经缩 小 了 , 它 “ 表 上 几乎 但 地 没 有 到不 了 的地 方” 的 顶尖 越 野能 力 ,却始 终没 有 改变 。口
一
带有 跑 车味 的仪 表框 由金属 饰 边
真皮 座 椅显 得 结 实华贵
种 驱动 模式 为 4 HI O e ,主 要是 在 干燥 及 日常 路 on
面 行车 使用 ;第 二种 为 4 HI l ̄ e _ k d,主要作 用是应 x 付 雪 地 、不 太 深 的 沙地 等 低抓 地 力路 面 ;第 三种 为 4 L ok d O L c e ,适合 攀爬 有大石 头 的崎岖 地形 ;第 四种
单油 箱加 油 口更像 民用车
坚 固的 老 式搭扣 更适合越 野
镀 铬 后视镜 与众 不 同
简洁有 力 的 变速 杆
维普资讯
- 一/ /
L o k dJ上 后轮 差 速 器锁 O Lc eJ I l 则是 以 慢 速 克服极 端 艰难 地 形 } 的长 下坡 时 使 用 ;最后 ,第 岖
一
强 悍 的越 野性 能
通 用 公 司明 显要 H2发挥 悍 马 贯 卓 越 的 攀 山涉 水 的 越 野 本 领 ,
技 术 参 数
} 空 档 ,在 被拖 行时 使 用 。变 是
所 以 H2 采 用阵 式 车架 设 计 , 车 仍 而 底 更增加 了保 护板 , H2 车 身抗 令 的
玩转四驱(1) 四驱基础知识讲解篇

玩转四驱(1)四驱基础知识讲解篇四驱,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我们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贴着4×4或AWD商标的汽车。
相信“四驱”这个概念在每个网友心里都有不同的解释,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车轮都有动力的车就是四驱汽车。
但是要是再往进一步说,四驱车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嘛?为什么有些恶劣地形有的四驱车能过去有的四驱车过不去?发烧级的四驱车仅仅是外观比较威猛?如果您对这些问题还有疑问,不用着急,在这里可以让您对四驱的一切变得明晰。
一、差速器/差速锁——不能混淆的基础概念!①差速器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之后不久,差速器这个东西也就随之诞生了,它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为了汽车能正常转弯。
过去的马车两侧车轮是通过一根硬轴链接的,所以两侧的车轮的转速永远是相同的,因为无法差速,转弯的时候内侧的车轮除了滚动摩擦外还会有滑动摩擦,还好马车的车轮是木头做的,耐磨……同理汽车在转弯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如果还是采用一根硬轴链接,那么转弯时汽车的轮胎等部件将会受到严重的损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今汽车都是两个半轴的设计,将两个半轴链接起来的就是差速器,有了差速器也就允许两侧车轮有转速差。
『直行状态下差速器不工作』『转弯状态下差速器工作』能达到实现两侧车轮转速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差速器里面的一组行星齿轮。
为了通俗易懂,我们做一个比喻:差速器壳体里面的一组行星齿轮就可以抽象地看作为只有一个齿的“齿轮”,也就是一根棍子,这个棍子可以链接两侧的半轴,并带动两个半轴旋转。
注意,这个棍子除了随着传动轴公转,同时还可以自转。
如果两侧的车辆受到的摩擦力是相同的,那么这根棍子就不会有自转,即两侧车轮转速也相同;如果有一侧车轮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另一侧,那么这根棍子本身就会发生自转,这样在不改变公转转速的情况加上自转,就可以达到两侧转速不一样的目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侧的轮子被卡死不能转动了,那也无妨,虽然动力依然存在,但这个会自转的棍子就会带动那个没有被卡死的轮子转动。
玩转四驱(20) 路虎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玩转四驱(20)路虎四驱技术详细讲解2011年04月06日 01:00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张可[汽车之家汽车技术] 从去年年初我们开始了今年的年度大选题《玩转四驱》相继出了涵盖10于个品牌10几篇文章,可以说为广大网友安排了一场四驱盛宴,不夸张的说在汽车网络媒介中也带起了一小股四驱风。
如果你觉得Jeep和悍马这样的越野车过于硬朗传统,觉得昂克雷和讴歌MDX这样的SUV过于舒适安逸有些丧失野性的话那么本篇文章介绍的品牌就将奔放的越野与细腻的豪华相结合,它就是来自英国的路虎。
关于路虎品牌LAND ROVER这个品牌诞生于1948年,至今已经有了60多年的历史,然而这个源自英国的豪华品牌却经过了三次的转卖。
第一次为1994年,以8亿英镑的价格被宝马收购。
时隔六年后的2000年,以18亿英镑的价格出售给福特。
就在前年,也就是2008年印度汽车巨头塔塔用23亿美元收购了路虎。
第一辆路虎在1948年亮相,这两路虎使用了大量的铝镁合金,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二战后钢材紧缺,而供应制造飞机的铝合金材料却比较充裕。
这台路虎只有一款车型,轴距为80英寸,搭载一台1.6L汽油发动机,车型设计简洁,板材多为平直尽量减少材质冲压的步骤,并且为敞篷设计。
在1948年一整年的产量为3048辆。
1949年路虎的产量已经增长至8000辆,1950年翻倍成16000辆,在之后几年中一直保持着产量的增长。
本年英国军队订购了第一批路虎汽车,同年路虎还向军队提供了一批试验车,最后路虎被军方作为了标准轻型四轮驱动车。
直到50年代路虎经过了不同的改型,也推出了面对不同用途的改款车型,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路虎的产量已经达到了50万辆。
在60年代末期,为了满足众多市场上的合法要求,大灯由原先进气格栅的位置移至翼子板上,这也与我们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路虎车型外观上更为接近。
1970年6月17日路虎发布了第一代揽胜车型,第一代路虎揽胜并没有像现在的车型一样强调豪华。
四驱系列(一):四驱系统的分类

四驱系列(一):四驱系统的分类我们知道,车厂通常会将自己最骄傲的技术贴在汽车的屁股上,就像以前常见的“ABS”、“ESP”及现在比亚迪的“4.9s”一样。
而我们经常可以在宝马的屁股上看到“xDrive”、奔驰的屁股上看到“4MATIC”、奥迪的屁股上看到“Quattro”,这分别代表了BBA三家各自的四驱技术。
由此可见,四驱是一项非常有技术难度的,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车厂研发能力的技术。
一、四驱的定义及分类传统意义上的四驱系统,一般是指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四个车轮的传动装置,属于传动系统的一部分。
四驱系统最初安装在卡车和具有越野性能的特殊用途车辆上可用于牵引和运载重物,也能够在包括爬坡在内的任何地形上无障碍地驾驶。
在越野环境下工作时,四轮驱动车通常在低摩擦系数路面上以低速驱动,如灰土地、泥泞地、沙砾地、沙地、冰雪路以及上下坡,汽车能转过障碍物或困难路况倍描述为“机动性”。
除机动性外,四驱系统开发时还需考虑越野路况及正常工况时的操纵稳定性。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实现四轮驱动的技术路径越来越多,四驱系统已逐步超越传动装置这个概念。
目前来说,可以认为能使四个车轮均产生驱动扭矩的系统都可以成为四驱系统。
而根据动力源形式、动力源数量、传动装置结构等因素,可以将四驱系统做如下分类:图 1 四驱系统分类二、机械四驱机械四驱通常匹配传统燃油车(也可匹配新能源车),可分为分时四驱、全时四驱、适时四驱三大类,每类系统具备各自特征和工作模式:1)分时四驱分时四驱系统通常应用在卡车/SUV车上,常见结构如图2所示,核心部件为分动器。
图2 分时四驱系统分时四驱系统通常具备若干不同操作挡位(高挡位、低挡位和空挡位)和模式(两轮和四轮),司机可选择2H、4H、4L和空挡位。
在铺装、干燥路面行驶时,通常使用2H模式。
在2H模式下,仅驱动一个车桥(两轮驱动)。
当需要额外驱动时,如在冰雪路况下行驶,或在相对平坦路面并无特别异常的越野路况下行驶,可选择4H模式。
中美现役主要军用轮式汽车大PK(悍马与猛士)

汽车原理与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论文任课教师:王文瑞姓名:许炀学号: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中美现役军用高机动性汽车大PK——“悍马”与“猛士”的对决目录——“悍马”与“猛士”的对决 (2)引言: (2)正文: (3)“悍马”到底是什么马? (4)“悍马”悍在何处? (5)“悍马”有几种? (7)“猛士”的由来 (10)“猛士”猛在哪里? (11)“猛士”VS M1097A2 (13)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自评成绩 (19)关于这门课的建议 (19)引言: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兵器迷,当老师说要写期末论文的时候,我立刻就想到了把汽车与我喜爱的兵器、军事联系起来,想写写当今军车的潮流,轮式、履带式都涉及。
不过在考虑到论文的可行性之后我便发现必须把话题范围缩小,我最终把文章主题确定在中美军用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汽车的横向比较上。
参加比较的车型分别是通用旗下的“悍马”与东风帐下的猛士。
正文:一、“悍马”与“猛士”的孽缘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的售价、6.5升的排量让“悍马”一词在中国的语境里是奢侈、铺张的代名词,在美国呢,“悍马”超一流的机动性或许还象征着开拓、冒险精神。
而民用“悍马”的风靡,自然离不开军用悍马在世界各地频繁上镜的“广告”效应。
无论是关于伊拉克、阿富汗战事的新闻,还是每年引进和未引进的若干部好莱坞战争大片,以及09、10年轰动一时的腾冲重工计划收购“悍马”事件,都极大的扩大了“悍马”这个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
而他的中国晚辈“猛士”则在07年正式加入解放军现役后一鸣惊人。
由于在央视等主流媒体频繁出镜,且不乏“猛士大部分指标全面超过悍马”这类极具煽动性的标题,于是在CCTV强大的号召下,各大网站、军事、汽车论坛纷纷掀起了“关于猛士和悍马孰强孰弱问题的大讨论”。
可惜在笔者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各媒体之间相互复制的现象很普遍,而且多是数据、性能的铺陈,缺乏详细的对比。
在报道中,媒体大都提到猛士的目标车是“悍马”A2型,但A2型到底在“悍马”家族中排位如何,在美军中服役状况如何,都未提及。
玩转四驱(19) 丰田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玩转四驱(19)丰田四驱技术详细讲解2011年03月31日 03:00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郭骁[汽车之家汽车技术] 作为日本最大的汽车品牌,丰田近年来在全球市场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SUV车型作为丰田品牌中一个重要的产品系列,同样有着稳定的销量,对于SUV 车型来说,四驱结构和越野性能一定是人们重点关注的方面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丰田品牌各SUV车型的四驱结构。
● 丰田品牌历史丰田汽车自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诞生至今,生产了不少SUV车型。
其中包括了城市SUV 车型RAV4、汉兰达等等,而在越野方面,FJ系列作为丰田的顶级越野车系列,其出色的越野性能一经问世就得到广泛的好评,世界各地都能看到FJ系列越野车的身影。
● 丰田国内在售SUV四驱结构讲解目前中国市场在售的丰田车种类很多,其中SUV车型包括普拉多,兰德酷路泽,FJ酷路泽,RAV4和汉兰达这5各车型,各个车型不同的产品定位使得它们所采用的四驱系统形式也有所不同,具体分类请见下表:丰田在售四驱车型讲解车型四驱形式分类普拉多全时四驱兰德酷路泽全时四驱FJ酷路泽分时四驱RAV4适时四驱汉兰达全时四驱● 丰田SUV历史二战以后,吉普车鼻祖威利斯出产的越野车遍布战胜国和战败国。
越野车的功能性及通过性,使得人们对汽车固有的观念被打破。
更多的厂商开始研发自己的越野车。
丰田就是其中的一员。
● 丰田普拉多2.7在国内的丰田家族中,真正能称得上是“越野车”的成员首先应该算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普拉多,或许叫它“霸道”更能勾起您的回忆。
普拉多高大威猛的外形总能让人联想到它翻山越岭时如履平地的能力,但事实是否和这款车外形展现给人的印象一样呢?先要了解的是,国内在售的普拉多共有两种,以进口方式销售的是2.7L车型,而在一汽丰田国产销售的是4.0L车型,二者在四驱系统方面有所不同,我们先来看进口的2.7L普拉多。
◆ 2.7L普拉多四驱结构介绍外表看似强大的2.7L普拉多的四驱结构实际非常简单。
哈弗猛龙驱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哈弗猛龙驱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哈弗猛龙驱动原理是指用于驱动哈弗猛龙车系的核心技术。
作为一款四驱车型,哈弗猛龙车系凭借其出色的越野性能和驾驶稳定性而备受关注。
在了解哈弗猛龙驱动原理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驱动原理。
驱动原理是指实现车辆运动的原理和技术,通常分为前驱、后驱和四驱三种类型。
而哈弗猛龙车系采用的是四驱驱动方式。
四驱驱动方式是指通过驱动四个车轮来增加车辆的牵引力和稳定性。
相对于前驱和后驱,四驱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路况和复杂地形,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和驾驶控制性。
哈弗猛龙驱动原理的设计理念在于充分利用四个车轮的动力输出,使车辆能够稳定地行驶在恶劣路况下,并提供优秀的越野能力。
它采用了智能差速器和电子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转向角度等信息来智能分配扭矩到四个车轮上。
具体来说,哈弗猛龙驱动原理利用差速器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四个车轮。
智能差速器能够根据车轮的旋转速度差异来调整扭矩分配,以保证每个车轮都能获得足够的牵引力。
而电子控制系统则负责监测车辆运动状态并实施扭矩分配的调整。
这种智能的扭矩分配系统使得哈弗猛龙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自动适应路面状况,并主动调整车轮转速以确保最佳牵引力和稳定性。
无论是在雨雪天气中、泥泞道路上还是复杂地形下,哈弗猛龙都能够提供卓越的驾驶体验和可靠的越野性能。
总而言之,哈弗猛龙驱动原理以其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性能为哈弗猛龙车系赋予了出色的四驱驱动能力。
它不仅提高了车辆的车辆控制性能,还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哈弗猛龙驱动原理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完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它对于读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呈现哈弗猛龙驱动原理的相关知识:1. 引言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哈弗猛龙驱动原理的基本概念,行文起到引入和铺垫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悍马(MUMMER)品牌历史介绍1940年7月11日,美国军方向135个企业发出了研制一种轻型侦察车的招标书,条件苛刻而且时间紧,有三家公司揭标,其中一家就是威利斯-越野汽车公司,生产最早期的吉普“WillysMA”。
后来军方综合三家企业的产品优点,以WillysMA做基础,委托威利斯-越野汽车公司重新进行标准化设计,这种标准化车就是WillysMB。
至二战结束时,威利斯公司生产了36万辆WillysMB吉普车。
1953年,商人凯赛购买了威利斯-越野汽车公司,更名为凯赛-吉普公司。
1970年,美国汽车公司(后被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兼并)购买了凯赛-吉普公司,又改名为吉普公司,该公司由商务汽车部和政务汽车部等两个独立部门组成。
1971年,政务汽车部成为美国汽车公司子公司-AM General汽车公司(简称AMG)。
1980年,AMG承接美国军方另一宗军车设计任务,设计出Hmmwv越野军用汽车。
1983年,美国LTV公司从美国汽车公司手中购入AMG汽车公司。
1992年,AMG又转入了Renco集团。
同年,借助于在海湾战争中的优异表现,第一辆民用悍马面世,即悍马越野车,立刻赢得了众多青睐。
由于优异的运行性能,被业内外人士誉为“越野车王”。
1999年,通用汽车公司从AM General取得了悍马的商标使用权和生产权。
2009年6月3日,通用汽车公司对外公布了计划向中国四川的一家民营企业腾中重工出售悍马品牌的消息。
2010年2月25日,收购计划宣告终止,通用汽车发布的声明表示,“由于腾中无法如约完成收购悍马品牌,公司将正式启动有序关闭悍马业务的程序。
”● 关于HMMWV很多朋友都知道悍马H1是脱胎于美国军用车型HMMWV的民用版本,那么HMMWV又是什么呢?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陆军根据越战经验,开始研发新一代的轻型多用途军车,当军用悍马时军方所要求的军用车需要符合高机动性、多用途、有轮(非履带式)等要求,简称HMMWV(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用以取代多款吉普车和各式四驱皮卡,目的是让统一制式的轻型军车能够实现更简便的模块化维修和保养,提高机动能力。
美国陆军造出了19辆XR311试验车。
XR311在沙漠、草原有很好的表现,但最后因为成本太高、车尾因安放发动机无法载货而不符合军队多用途的要求,停止了进一步的开发。
而在同一时期,超级跑车制造商兰博基尼也看准了军车市场,于1977年试制了几台高性能吉普车给美国军方试验,取名Cheetah。
但由于其发动机在车后面,汽车的用途受限,无法取代小皮卡。
二十世纪80年代初,AM General工程部制造了12台HMMWV。
该车发动机位置从后置改为中置,位于两轴之间但在驾驶室之前。
这个设计解决了前置发动机造成的车重不平均和后置发动机无法载货的两难局面。
同时,也因为这个设计,车宽增加至近2.2米(不包括后视镜),发动机的大半占据了驾驶员和前座乘客的中间,而自动变速器也正好放在后排两座位的中间。
HMMWV还使用全时四驱系统,采用V8 6.2升柴油机,省油的同时可以发出150匹马力,时速最快达到110公里/小时。
这12辆HMMWV分别加上不同的车身,以适合美军多用途的要求。
经过在内华达州的沙漠进行的32000公里全面测试,其出色表现给美国军方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3年,美国军方与其签订了定购测试车的合同,经过五个月的详尽评估以后,AM General 公司赢得了一个最初生产55000辆HMMWV的合同。
同年美国LTV公司从美国汽车公司手中购入AM General汽车公司。
至今,HMMWV系列车辆车产超过14万辆,美军方装备了10万辆,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悍马了承担人员和物资的运输、遂行反坦克、通信中继、火炮牵引等多项任务等等。
战后,美国五角大楼公布题为《波斯湾战争的胜利》的最终报告中称:“HMMWV满足了一切要求,或者说超出了人们的要求……显示了极好的越野机动能力。
其可用性超过了陆军的标准,达到90%。
很高的有效载重能力对美军来说也是绝对地保证。
”由于悍马三代车型的主体四驱结构是基本相同的,所以我们只实际测试了悍马H3T的四驱性能,详细内容请见第三页的测试,本页对于H1和H2做大致讲解。
悍马四驱技术讲解车型四驱类型悍马H1全时四驱悍马H2全时四驱悍马H3全时四驱● 悍马H11991年2月,海湾战争结束后,AMG General生产的军用越野车HMMWV因其在战场上出色的表现广受美国民众的喜爱,这也让其生产商开始考虑推出民用版车型的可行性。
1992年,民用版HMMWV正式定名为HUMMER开始销售。
悍马H1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结实,这是因为它的设计完全是为了战场的需求。
全钢材质的独立大梁强度甚至超过奔驰G型,前后双A臂悬架粗壮无比,弹簧直径甚至和5吨级卡车差不多,同时代的欧日越野车无人能比。
同时,超过2.2m的车宽简直到了另人膛目结舌的宽度。
动力系统,悍马H1装备的是一台6.5升V8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
这看似超级庞大的规模实际上却只能爆发170马力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按照现在标准来看也不高——401牛米,与之搭配的是一台4挡自动变速箱。
如此的性能再加上超过3吨的车重,任何人都不能对它的性能有所期待。
据说该车的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在20秒左右,最高车速为134公里/小时,如果单论公路性能的话远比一般民用小型车差。
由于H1是基于军用版的改型,所以这种完全不考虑公路性能的做法还是可以理解的。
悍马H1装备一种名为TorqTrac 4技术的四轮驱动系统。
核心部件为托森差速器和两挡可锁分动器。
它可以自动通过向打滑车轮施加制动而降低打滑轮胎的转速,同时差速器自动将四个车轮的驱动力进行重新分配。
同时还可以选配一种“越野冒险包”(Off-Road Adventure Package)。
这套装置包括多种越野用装备,如前后伊顿(Eaton)锁止差速器,当驾驶H1攀登岩石、爬大坡、过深沟时,可以按下一个按钮,前后差速器立即锁止,帮助驾驶者渡过障碍。
因为它具有高尺寸的离地间隙,大角度的接近角和离去角,车体宽,重心低,配合V8柴油发动机的较大扭矩输出,几乎可以适用于各种特殊的路面,能够行驶许多运动型车辆无法行驶的道路。
因此,悍马H1还是获得了“越野之王”的赞誉。
2006年1月,HUMMER加入了HUMMER H1 Alpha,提高发动机性能。
2006年,由于HUMMER H1产品世代过于老旧、汽油销耗过大的批评及销售量锐减的影响下,年底停止生产。
● 悍马H21999年,通用汽车公司从AM General收购了悍马的商标使用权和生产权。
2003年,通用汽车推出了HUMMER H2。
同时,将原来Renco Group推出的HUMMER,重新定名成HUMMER H1。
H2由通用汽车设计,委托AM General生产制造与行销业务。
有别于前一代悍马H1的设计仍然停留在军事化的庞大体型与简陋的舒适配备,悍马H2的设计一开始就是针对一般的道路使用为目标,改善过于庞大的体型、增加舒适配件,更加贴近一般使用民众的需求。
2005年,又推出了皮卡悍马H2 SUT和越野车悍马H2 SUV两种,使产品阵容趋于完整。
由于H2是在雪佛兰Suburban的平台上开发的,因此它或许不会像H1那样对所有路况都应付自如,但对大多数驾驶员来说,它的装备水平更先进,舒适性更高。
H2因其完美的顺应了原来悍马车的风格和粗犷的车身造型而受到赞誉。
然而自从H2成为“平民”版SUV以来,它从未显示出其军用车的本质——虽然对许多买家而言这是这款车所独有的吸引力的一部分。
在悍马家族巅峰的H2时代,前期装备了一台Vortec 6.0升V8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325马力,最大扭力522牛米,搭配的是4L65-E四挡自动变速箱。
而后期版悍马则装备了更高效的6.2升V8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398马力,最大扭矩为574牛米,并且换装了6挡自动变速箱。
官方公布的0-100公里/小时加速成绩为10秒,最高车速达到180公里/小时。
可见悍马H2更多的考虑到了城市用公路性能。
H2的四驱模式为一体式的两速电控全时四驱系统。
必要时,这个系统可以使减速比达到2.64:1。
用这个减速比可以有效地翻越比较大的障碍。
通过对减速比的控制,H2的变速箱用一档时的拖拽能力达到 2.95吨。
H2的前后扭力分配为 40/60。
当前后差速器锁死时,可达到前后50/50 的扭力分配。
变速箱的电控系统可以提供5种模式选择,包括后轴差速器锁死这一越野车在恶劣地形上最常用的模式。
虽然性能相对H1的军用特性降低很多,但是H2依然可以满足多数人堆越野性能的要求,这些人更年轻,更主流,也使得H2的销售状况比H1时代有了大幅的增长。
从市场角度说,H2比前辈更成功。
悍马H3/H3T尽管H2比H1售价更低,但它毕竟是一款很贵的车,通用开始考虑要为那些向往这一品牌但又不愿意出高昂价格购买H2的消费者开发一款价格更平易的车型。
在经过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之后,通用发布了H3,这是一款更小但几乎和H2一模一样的变体车。
它保留了悍马品牌的韵味以及出色的越野能力,更小的尺寸以及更加燃油经济性的布局使其更适应市场需求。
这款基于通用Canyon/Colorado皮卡平台开发,拥有完全越野能力的H3与更大的H2令人惊异的一致,你只有把这两辆车摆放在一起仔细看才能发现两款车的区别。
可以说H3的销售进一步降低了悍马的入门门槛。
『悍马H3T』到了H3时代,汽车界环保节能的趋势对悍马产生了巨大影响。
H3的各项规格开始明显缩水,发动机功率从3.5升直列5缸汽油发动机发动机起步,最大功率220马力,最大扭矩311牛米,搭配一台四挡自动变速箱。
之后又推出3.7升直列5缸版本,最大功率小幅提升至245马力,最大扭矩328牛米。
此外,还有一款装备5.3升V8发动机的特别版车型,最大功率305马力,最大扭矩434牛米,不过传动系统依旧是4挡自动变速箱。
如果以市面上的主流车型的标准来看,悍马H3在公路性能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比较一般。
正常起步对于这台3.7升发动机来说并不吃力,不知不觉中已经达到相当可观的速度,四挡变速箱的换挡顿挫也控制得比较好,换挡速度不是很快但非常平顺。
不过庞大的车身还是令它的中段加速显得有些吃力,只不过由于驾驶员的心理暗示作用,你会觉得这样一个大块头能有如此的表现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所以开起来感觉不会很慢,况且我们也不能用主流城市SUV的标准去要求它。
悍马H3的底盘会过滤掉大部分路面信息,让人感觉路面仿佛在脚下相当遥远的地方,即使快速通过路面上的减速带也只是会听到“咚”的两声,除此之外作用在身体上的震动十分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