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临床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脑电图临床应用及价值

脑电图临床应用及价值

脑电图临床应用及价值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一种记录脑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方法,通过记录头皮上的电信号,可以对脑部功能和疾病进行评估。

脑电图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许多脑部疾病,并为研究脑部功能提供重要的数据。

以下是脑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首先,脑电图在癫痫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癫痫是一种脑部电活动异常引起的慢性疾病,脑电图可以帮助确定癫痫发作的类型、频率和持续时间,从而为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脑电图可以判断癫痫发作是部分性还是全面性的,根据癫痫发作的特点和脑电图的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其次,脑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影响一个人正常入睡、保持睡眠或者醒来的疾病,常见的有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和睡眠行为紊乱等。

脑电图可以记录睡眠过程中脑电活动的变化,通过分析不同睡眠阶段的脑电图可以评估睡眠质量和诊断睡眠障碍。

比如,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脑电图常常表现出呼吸暂停时脑电活动的停滞和唤醒反应,这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此外,脑电图在评估脑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也有应用。

脑损伤(如脑震荡或脑梗塞)和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会引起脑电活动的异常变化,脑电图可以帮助评估脑部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例如,脑电图可以检测到帕金森病患者在静止状态下出现的脑电节律异常,这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此外,脑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认知功能和脑发育。

脑电图可以反映脑部的电活动和连接情况,通过分析脑电图可以评估大脑功能的健康水平。

例如,在儿童脑电图分析中,可以评估大脑发育是否正常,以及评估学习和认知能力是否受到影响。

另外,脑电图还可用于评估药物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治疗效果。

例如,某些药物会对脑电图的频率和振幅产生影响,通过脑电图可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脑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或恢复,比如人们可以通过脑电图训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认知功能。

脑电图简介与临床应用

脑电图简介与临床应用

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

脑电图- 概述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

脑电图主要用于用于颅内器质性病变如癫痫、脑炎、脑血管疾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的检查。

脑电图极易受各种因素干扰,应注意识别和排除。

脑电图- 检查目的1.癫痫: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判断预后和分析疗效;脑电图2.脑外伤:普通检查难以确定的轻微损伤脑电图可能发现异常;3.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帮助;4.判断脑部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特别对判断是精神病还是脑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很有价值,还能区别癔病,诈病或者是真正有脑部疾病;5.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脑电图- 检查前准备1.头发洗净,不要搽油,以免影响检查;2.饱餐,以防低血糖影响结果;3.检查前3天停用各种药物,不能停药者要说明药名、剂量和用法,以便医生参考。

脑电图- 注意事项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英国医生理查德·卡顿在1875年首先在动物身上观察到了脑电波。

由于受到威廉·艾因特霍芬心电图获得成功的鼓舞,汉斯·贝格尔决定用弦线电流计来测定大脑的电活动。

在彩色扫描所显示的电波。

红色和黄色表示脑电活跃,而蓝色则表示不活跃。

浅析脑电图的临床应用意义

浅析脑电图的临床应用意义

浅析脑电图的临床应用意义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的病症及特点,发挥脑电图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方法:比较正常脑电图和异常脑电图的不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作用。

结果:脑电图在癫痫治疗、诊断脑血管病方面有重要作用。

结论:脑电图对敏感常见的病因有癫痫、脑炎、外伤、脑血管病、头痛、头晕等有明显反应,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标签:脑电图;临床应用;意义脑电图(EEG)是利用现代电子放大技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

它从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描记出脑神经细胞的自发生物电活动,通过脑电图仪加以放大后记录的脑电波形,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

1正常脑电图与异常脑电图的鉴别和比较1.1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闭眼时,脑波的基本节律是枕部α波为主,其他部位则是以α波间有少量慢波为主。

[1]根据年龄不同其基本波的频率也不同,但就正常成人来讲,其脑电图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等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如3岁以下小儿以δ波为主,3-6岁以θ波为主,随年龄增长,α波逐渐增多,到成年人时以α波为主,但年龄之间无明确的严格界限,如有的儿童4、5岁枕部α波已很明显。

临床上根据其频率的高低将波形分成以下四种:β波:频率在13C/S以上,波幅约为δ波的一半,额部及中央区最明显。

α波:频率在8~13C/S,波幅25~75μV,以顶枕部最明显,双侧大致同步,重复节律地出现δ波称θ节律。

Φ波:频率为4~7C/S,波幅20~40μV,是儿童的正常脑电活动,两侧对称,颞区多见。

δ波:频率为4C/S以下,δ节律主要在额区,是正常儿童的主要波率,单个的和非局限性的小于20μV的δ波是正常的,局灶性的δ波则为异常。

δ波和β波统称为慢波。

1.2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1)轻度异常脑电图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两侧波幅差超过30%,调节不良,睁眼抑制反应消失或不显著。

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

θ波活动增加,某些部位θ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θ波。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和局限性第一章引言神经科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神经系统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受到科学家和医生们的关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科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其中,脑电图作为神经科学领域中的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在研究神经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第二章脑电图的应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测量脑电活动的技术,通过记录头部表面的电位变化,反映出脑内神经元的活动。

脑电图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 识别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脑电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通过对患者头部进行电极贴附,可以检测到大脑的电活动状态。

临床上常利用脑电图技术检测癫痫、脑电病变、睡眠异常等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脑电图还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神经系统手术治疗的前期评估,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

2.2 研究脑功能及信息处理除了临床应用,脑电图还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

通过记录脑电图,研究人员可以探查脑功能和信息加工方式。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脑电图技术发现了脑电节律和谐节律,为研究脑电节律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的线索。

2.3 探索脑-机器界面近年来,脑-机器界面(Brain-Machine Interface,简称BMI)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脑-机器界面技术主要是通过脑电图记录脑电活动,将它们转化为计算机命令,控制制造机器运转。

该技术应用于残疾人士的康复和中风预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第三章脑电图的局限性虽然脑电图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它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低空间分辨率脑电图是一种记录大脑表面电位变化的技术,不能记录脑内部的神经元活动情况。

因此,它的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限制了大脑结构与功能的详细研究。

3.2 受外界干扰影响脑电图记录的是头皮表面的电位变化,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如电磁干扰、运动等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

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
性 脑炎 患 者进 行 2 h动态 脑 电 图( E G) 4 A E 监测 , 与 常规脑 电图检 查( E G) 行 对 照。结 果 R E 并 R E 进 E G脑 电图异 常 率 (1 8 ) 5 . % 和痫样放 电检出率 ( 50 % ) 2 2 .0 均明显低于 A E ( 97 %、85 % )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 E G 8 .4 6 .7 , P< 00 oA E .1 E 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医学影像 ・
2 年 9 l 4 卷 第 2 期 01 1 Y第 9 7
脑电 监 在 毒 脑 诊断 预 的 用 值 图 测 病 性 炎 及 后 应 价
杨映红 ( 奉化市人 民医院脑 电图室, 浙江奉化 35 0 ) 15 0
[ 要 】目的 探讨脑 电图监测在 病毒性脑 炎诊断 及预后 的应 用价值 。方法 对 临床资料完 整并经 临床确诊 的 7 例病 毒 摘 8
d g e n r g o i e e r u h y p r le . h p lp i ic a g c u r d i c s s wh n a a e, 3 c s s o c r e a i g se p e r e a d p o n s s w r o g l a a l 1 T e e i tc d s h r e o c re n 1 a e e w k 3 a e c u r d d rn l e e 5
E GL brtr f epe optl f e g a i hj n rvne F nh a3 5 0 , hn C a oaoyo o l。H s i n h aCt i Z ei g o ic , eg u 15 0 C ia P S ao F yn a P 【 s r c l j ci eT n et aeteapiainvleo E ntr gi h ig oi a dpo n s f i l n eh li. Ab ta t Ob e tv oiv s g t h p l t au f G mo i i teda n s n rg oi o r c p ai s i c o E on n s s vae t

脑电图(EEG)对昏迷患者脑功能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电图(EEG)对昏迷患者脑功能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电图(EEG)对昏迷患者脑功能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脑电图(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头皮上的电活动来研究大脑功能的非侵入性检测技术。

在神经科学领域,EEG广泛应用于可逆或不可逆性的意识障碍的评估和脑损伤后的神经恢复评估。

什么是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清晰度、觉醒度和注意力等认知能力的降低或丧失。

常见的意识障碍包括昏迷、嗜睡、昏睡等。

昏迷是一种极度的意识障碍状态,患者表现出完全丧失意识、反应和感觉功能。

昏迷的病因复杂,可能因为颅脑外伤、脑血管病、感染、代谢性异常等造成。

EEG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EEG在昏迷患者中可用于确定病因、预测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将介绍EEG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病因诊断EEG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昏迷的病因。

例如,当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时,EEG可以记录到脑部的电活动异常,这有助于医生判断癫痫是否是导致昏迷的原因。

此外,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性异常和药物中毒等情况下,EEG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电活动特征,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预测预后EEG可以帮助评估昏迷患者的预后。

根据EEG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的保留程度和恢复程度。

对于极度昏迷患者,EEG可以检测到若干生命体征的反应性,这对确定患者存活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EEG检查结果显示脑部电活动的功能保留较好,通常意味着患者的预后相对好;相反,如果EEG检查结果显示脑部电活动的功能损伤严重,通常意味着患者的预后相对差。

指导治疗EEG可以帮助指导治疗。

例如,在癫痫发作后,EEG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抗癫痫药物和治疗方案。

此外,在持续昏迷患者的治疗中,通过连续监测EEG可以及时发现脑损伤的进展和疾病的变化,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EEG在脑功能评估中的局限性虽然EEG在昏迷患者的脑功能评估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EEG检查依赖于患者的合作和安静。

在很多情况下,昏迷患者无法配合进行EEG检查。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脑神经细胞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

脑电图对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

一、脑电图的应用1、癫痫的诊断癫痫是脑电图应用的最主要领域之一。

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通常会出现特征性的改变,如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等。

通过对脑电图的长期监测,可以帮助确定癫痫的类型、发作起源部位,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睡眠障碍的评估脑电图可以用于评估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

在睡眠过程中,脑电图会呈现出不同的波形特征,如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的慢波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的低幅快波。

通过分析脑电图的变化,可以诊断失眠、嗜睡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相关疾病。

3、脑部器质性病变的诊断如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脑电图可能会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异常。

虽然脑电图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并非特异性的,但可以提供辅助诊断信息,尤其是在疾病早期或影像学检查不明显时。

4、精神疾病的研究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某些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存在脑电图的异常节律或功率分布改变。

5、脑功能研究脑电图可用于研究大脑在认知、学习、记忆等过程中的电生理活动,帮助我们了解大脑的功能机制。

6、昏迷患者的评估对于昏迷患者,脑电图可以评估大脑的功能状态,预测预后。

二、脑电图的结果判定1、正常脑电图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闭目状态下,脑电图主要表现为α波,频率为 8 13Hz,波幅为20 100μV,主要分布在枕叶和顶叶。

此外,还有β波(频率大于 13Hz)、θ波(频率 4 7Hz)和δ波(频率小于4Hz),但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波的出现比例较少。

儿童的脑电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具有不同的特征。

动态脑电图在昏迷及脑死亡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动态脑电图在昏迷及脑死亡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动态脑电图在昏迷及脑死亡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标签:动态脑电图昏迷脑死亡本文从2003年5月~2007年12月将我院住院收治的昏迷病人及脑死亡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70例均为我院各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昏迷病人。

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3~78岁,平均42.8岁。

临床诊断重型颅脑损伤21例(其中7例术后无自呼吸,行气管切开全自动呼吸机辅助呼吸);脑血管病24例(脑出血11例,脑梗死13例);颅内感染性疾病16例(中、重型病毒性脑炎11例,脑膜脑炎5例),CO中毒性脑病伴多发性脑梗者4例,药物中毒2例,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1例,电击伤2例。

根据MayoClinic学派的广义临床昏迷分类与分级标准属于浅昏迷12例,中度昏迷19例,深昏迷39例。

70例患者中,50例作了CT检查,15例做了MRI检查。

方法:采用北科医疗集团DYD-2000动态脑电系统。

按国际10~20系统标准放置电极,导联选择单极、双极纵导描记。

记录电极用火棉胶固定,调整好记录盒。

同时根据记录盒上的时间详细记录监测期间患者所表现的症状及诊治情况,每次阅图分析,均由经验丰富的脑电图工作人员按黄远桂标准进行分析判断。

结果本组病例中,16例最终因呼吸、心跳停止而宣告临床死亡。

此时脑电活动表现为在低平背景上有较多极低波幅(5~10μV)β或可疑θ波样的波形,以散在为主,极少数成串出现。

脑电图检查结果分级:参照张氏等报道略加改动,将动态脑电图改变有以下几类,与昏迷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见表1。

其改变为:①脑电图显示广泛性慢波活动38例(54%)。

各导联以8活动为主,有少量θ波;②弥漫性慢波以一侧优势12例(17%),各导联广泛性连续的高波幅慢波,一侧半球占优势;③B昏迷6例(8.5%),各导联广泛性20~35μv 18~26Hz的β活动,两侧对称出现,对刺激无反应;④α昏迷4例(5.7%),各导联连续广泛出现低至高波幅8~10Hz的α波;⑤周期性一侧癫痫样放电4例(5.7%),高波幅样波(尖棘波及棘慢波综合)周期性出现,广泛分布于一侧半球或局限于一侧的某一区域或背景活动异常,一侧偏胜者;⑥暴发一抑制型脑电图2例(3.8%),弥漫性δ、θ波,间隔着电静息(波幅<10μw);⑦完全无电活动或呈电静息4例(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图临床应用价值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学者Hans Burgerg在前人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首次在人的头皮上放置电极描记到电位变化。

这个技术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脑电图仍然是唯一可以实时、连续监测脑功能变化的方法。

脑电图(EEG)是从颅外头皮或颅内皮质及深部核团记录到的神经元电位变化,可以反映脑功能的变化或损伤的程度。

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差的特点。

因其特异性所以不能作为诊断病因的依据。

1. 脑电图的基本概念
频率(次/秒,Hz)。

见表1。

表1 脑电图的频率
波幅(μV)
成人,高波幅>100μV,中波幅50—100μV,低波幅<50μV。

儿童,高波幅>150μV,中波幅50—150μV,低波幅<50μV。

位相
以基线为准向上为负相,向下为正相。

波形
正弦样波:棘波(上升支陡峭,下降支稍缓,下降到基线以下而后逐渐恢回至基线,时宽<70ms);尖波(波形与棘波形似,仅时限为70—200ms);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三相波(沿基线有三次上下的偏转,形成负—正—负三相)。

出现方式
波单个波
节律频率和波形基本恒定的波连续出现。

波幅可有变化。

暴发一组突出于背景,突然出现、突然终止的脑电活动。

出现部位
限局性、一侧性、广泛性。

健康人群的脑电图
从出生到老年脑电图特点随年龄变化,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正常范围。

健康成年人的脑电图:α频段占75%左右,以9—10Hz为主。

波幅为50—100μV,β频段占10%左右,慢波(θ及δ)占15%左右。

α频段在双枕部数量最多,节律性最好,波幅最高,头两侧同步对称。

生理刺激(如:声、光)时,α节律消失代之以低波幅β波。

2. 癫痫的电脑图
癫痫为发作性疾病,其病理生理基础为神经元异常超同步化放电,因此脑电图变化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随访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发作间期脑电图
可以记录到单个的癫痫样波或短程爆发。

常规脑电图的出现率为40%左右,长程脑电图可达85%。

但是脑电图记录到癫痫样波(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不能与癫痫这个临床疾病划等号。

因为健康人群中%~3%有癫痫样波,非癫痫性疾病也有癫痫样波。

发作时脑电图
癫痫发作时脑电图均有不同于背景的变化。

包括节律性癫痫样发放、节律性慢波、节律性快波、低电压脑电图、电静息及癫痫募集节律(10Hz)。

3. 癫痫发作类型与脑电图的关系
单纯部分性发作,发作间期为与症状相关区的限局性癫痫样波;发作期与发作间期相似,涉及范围扩大,持续时间长。

复杂部分性发作,发作期间为限局性癫痫样波,在颞叶内侧癫痫常为双层前颞(包括蝶骨电极)非同步性棘波;发作期为双侧额颞叶或两侧半球癫痫样发放。

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发作期间与部分性发作相同;发作期癫痫样波始于某一限局区域,迅速扩散到两半球。

全面性发作,发作期间及发作期为两侧半球同步对称癫痫发放,后者持续时间长。

4. 颅内电极(硬膜下皮质电极及深部植入电极)用于癫痫外科治疗前定位。

临床症状与头皮脑电图难以明确定位者
颞叶癫痫及额叶癫痫的定测及确切定位
脑电图与神经影像学定位不一致者
5. 脑电图在ICU的应用
主要用于昏迷病人的监测。

脑电图可以早期(比临床症状早)发现昏迷程度的变化;对昏迷病因的判断意义很小。

癫痫持续状态的监测。

主要用于判断疗效。

在临床发作控制后如脑电图仍有持续性癫痫发放,不应停止治疗。

6. 脑电图对判断脑死亡的意义
脑死亡曾称不可逆昏迷,系指脑功能不可恢复的完全丧失,而各器官本身尚未死亡。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首次提出脑死亡的四条诊断标准:①各种感觉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一切反射均消失;④脑电图平直。

所以脑电图是诊断脑死亡的必要条件。

目前对脑死亡的意义有三种意见:①脑电图表现为平直是脑死亡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②脑电图可作为诊断确认检查;③没有必要做脑电图,只有少数国家持此观点,主要为英国认为脑干死亡即脑死亡。

脑电图平直的定义:没有>μV的电位。

对脑电图仪的要求①头皮电极间阻抗在100Ω—5KΩ之间;②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电极,至少应包括两侧额、中央、枕及颞区8个电极;③盘状电极用导电膏固定于去脂头皮上;④电极间距离应>10cm;⑤敏感性2μV/mm,高频滤波70Hz,时间常数秒;⑥脑电图仪正规接地,对地电阻<4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