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污水处理是医院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医院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污水处理标准。
以下是医院污水处理的标准格式文本: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1. 医院应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污水采集系统、预处理系统、主处理系统和排放系统。
2.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
3. 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处理污水。
二、污水排放标准1. 医院的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
2. 医院的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SS(悬浮物)、NH3-N(氨氮)等指标。
3. 医院的污水排放应定期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三、污水处理工艺标准1. 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应选择适合的工艺流程,确保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
2. 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应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等环节,以确保污水的彻底处理和达标排放。
3. 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应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污水特点和污染物组成,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四、污水处理设备标准1. 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2. 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应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3. 医院污水处理设备的选型和布置应符合工艺要求,确保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处理效果。
五、污水处理运营标准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运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工作流程。
2. 医院应配备专业的污水处理运营人员,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3. 医院应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六、污水处理监测标准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监测系统,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排放水质进行监测。
2. 医院应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包括处理效果、设备运行情况等。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院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水排放问题。
医院污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微生物、药物残留等,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处理,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医院污水处理标准是保障环境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
二、医院污水处理标准的制定目的:1. 保护环境:通过对医院污水进行科学处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体、土壤和空气的质量。
2. 保障公共卫生:有效处理医院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药物残留,防止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合理利用资源:通过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医院污水处理标准的内容:1. 排放标准:(1) 医院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水质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排放标准,如COD、BOD、SS、NH3-N、TP等指标的限值。
(2) 对于医院污水中的特殊成分,如病原微生物、药物残留等,应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确保不对周边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危害。
2. 处理工艺:(1) 医院污水处理应采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如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等,以确保对各种有机物、微生物和药物残留进行有效去除。
(2) 处理工艺应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能够适应医院污水的波动性和复杂性。
3. 处理设备:(1) 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应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以适应医院污水中可能存在的腐蚀性物质和高温水的处理需求。
(2) 设备应具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调节,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4. 操作管理:(1) 制定医院污水处理操作规程,明确各个处理工艺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求,确保处理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对医院污水处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监测与评估:(1) 建立医院污水处理监测系统,对处理前后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2) 对医院污水处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医疗污水水质成分:医疗废水指的是医疗机构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医疗机构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例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间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
当医疗机构其他污水与上述污水混合排出时一律视为医疗机构废水。
水质随不同的医院性质、规模和其所在地区而异。
每张病床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约为200-1000L。
医院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为:病原体(寄生虫卵、病原菌、病毒等)、有机物、漂浮及悬浮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未经处理的原污水中含菌总量达10^8个/mL以上,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好,适合生化处理。
常用医疗污水处理工艺:医疗废水的处理目前通常有两大类:一、预处理;二、深度处理。
预处理一般为过滤、沉淀、消毒等简单处理工艺,处理一般达到纳管标准;深度处理即为预处理加上生化处理,处理一般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医疗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很多,其中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我们常见的普通曝气法、氧化沟法、A/B 法、A2/O法属于前者,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属于后者。
小规模医疗废水生化处理常用工艺有:A/O工艺,MBR工艺,SBR 工艺,CASS工艺。
医疗废水一体化设备多采用改良的AO法和MBR法,二者的核心都是以生物处理为主,只是MBR工艺在污水的末端处理上增加一套膜处理系统,使废水的出水水质更好更稳定。
医疗污水排放规定: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对医疗机构污水、污水处理站废气、污泥排放的控制和管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有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部分,并取代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
医院废水排放标准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排放标准第三章设计要求第四章管理要求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防止医院排放带有病原体的污水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以及肠道传染病和结核病的专科医院、疗养院、其它有关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医院)。
第1.0.3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医院,必须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将污水的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现有医院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限期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排放标准第2.0.1条医院污水经处理与消毒后,应达到下列标准:一、连续三次各取样500毫升进行检验,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二、总大肠菌群数每升不得大于500个。
第2.0.2条当采用氯化法消毒时,接触时间和接触池出水中的余氯含量,应符合表2·02的要求:第2.0.3条污水处理构筑物中的污泥,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污泥排放时应达到下列标准:一、蛔虫卵死亡率大于95%;二、粪大肠菌值不小于10-2;三、每10克污泥(原检样中),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第2.0.4条当污泥采用高温堆肥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堆肥的温度必须大于50℃,并应持续5天以上。
第2.0.5条无上、下水道设备或集中式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医院,对有传染性的粪便,必须进行单独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
第2.0.6条医院污水经处理和消毒后,其所含的污染物质与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三章设计要求第3.0.1条医院应设置集中式污水处理构筑物。
严禁采用渗井、渗坑排放污水。
第3.0.2条医院职工生活区和行政区的污水,应与病区的污水分流。
第3.0.3条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位置,宜设在医院建筑物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与周围建筑物之间宜设绿化防护地带。
医院废水排放标准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排放标准第三章设计要求第四章管理要求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防止医院排放带有病原体的污水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以及肠道传染病和结核病的专科医院、疗养院、其它有关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医院)。
第1.0.3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医院,必须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将污水的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现有医院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限期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排放标准第2.0.1条医院污水经处理与消毒后,应达到下列标准:一、连续三次各取样500毫升进行检验,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二、总大肠菌群数每升不得大于500个。
第2.0.2条当采用氯化法消毒时,接触时间和接触池出水中的余氯含量,应符合表2·02的要求:第2.0.3条污水处理构筑物中的污泥,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污泥排放时应达到下列标准:一、蛔虫卵死亡率大于95%;二、粪大肠菌值不小于10-2;三、每10克污泥(原检样中),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第2.0.4条当污泥采用高温堆肥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堆肥的温度必须大于50℃,并应持续5天以上。
第2.0.5条无上、下水道设备或集中式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医院,对有传染性的粪便,必须进行单独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
第2.0.6条医院污水经处理和消毒后,其所含的污染物质与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三章设计要求第3.0.1条医院应设置集中式污水处理构筑物。
严禁采用渗井、渗坑排放污水。
第3.0.2条医院职工生活区和行政区的污水,应与病区的污水分流。
第3.0.3条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位置,宜设在医院建筑物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与周围建筑物之间宜设绿化防护地带。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一、引言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医院污水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医院污水处理的标准要求,包括排放标准、处理工艺和监测要求。
二、排放标准1. 总氮排放标准:医院污水处理后的总氮含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以确保排放的污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总磷排放标准:医院污水处理后的总磷含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以确保排放的污水不会对水体造成富营养化。
3. COD排放标准:医院污水处理后的COD含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以确保排放的污水不会对水体造成化学需氧量过高的影响。
4. 悬浮物排放标准:医院污水处理后的悬浮物含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以确保排放的污水不会对水体造成浑浊度过高的影响。
三、处理工艺1. 预处理:医院污水经过格栅、沉砂池等设备进行初步过滤和沉淀,去除大颗粒物和沉积物。
2. 生化处理:医院污水经过好氧生物处理,利用生物菌群降解有机物,减少COD和BOD的含量。
3. 深度处理:医院污水经过好氧/厌氧结合处理,进一步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出水质量。
4. 消毒处理:医院污水经过紫外线消毒或氯消毒等工艺,杀灭细菌和病毒,确保出水符合相关标准。
四、监测要求1. 进水监测:医院应设置进水监测点,定期对进水进行监测,包括COD、BOD、总氮、总磷等参数,以了解进水水质情况。
2. 处理过程监测:医院应设置处理过程监测点,对各处理单元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包括进水和出水水质、处理效果等。
3. 出水监测:医院应设置出水监测点,定期对出水进行监测,包括COD、BOD、总氮、总磷等参数,以确保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4. 日常检查:医院应定期进行设备的巡检和维护,确保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五、结论医院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要工作。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医院污水处理应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采用适当的处理工艺,并进行监测和日常维护。
医院废水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条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防止医院排放带有病原体的污水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第条本标准合用于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以及肠道传染病和结核病的专科医院、疗养院、其它有关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医院)。
第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医院,必须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将污水的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现有医院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限期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排放标准第条医院污水经处理与消毒后,应达到下列标准:一、连续三次各取样500毫升进行检验,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二、总大肠菌群数每升不得大于5 00个。
第条当采用氯化法消毒时,接触时间和接触池出水中的余氯含量,应符合表2 ·02的要求:第条污水处理构筑物中的污泥,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污泥排放时应达到下列标准:一、蛔虫卵死亡率大于95 %;二、粪大肠菌值不小于10-2;三、每10 克污泥(原检样中),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第时,堆肥的温度必须大于50℃,并应持续5天以上。
第条无尚、下水道设备或者集中式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医院,对有传染性的粪便,必须进行单独消毒或者其它无害化处理。
第2.0.6条医院污水经处理和消毒后,其所含的污染物质与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三章设计要求第条医院应设置集中式污水处理构筑物。
严禁采用渗井、渗坑排放污水。
第条医院职工生活区和行政区的污水,应与病区的污水分流。
第条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位置,宜设在医院建造物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与周围建造物之间宜设绿化防护地带。
第条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一、采取防腐蚀、防渗漏措施;二、确保处理效果,安全耐用;三、操作方便,便于消毒和清掏,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医院污水的排放标准

医院污水的排放标准
为了防止到有病原体的污水污染环境和危害人民健康,根据国家经济委员会、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医院污水经处理与消毒后应达到下列标准:
1、连续3次各取样500ml进行检验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总大肠菌群数不得大于500个/L。
2、当采用氯化法消毒时接触时间和接触池水中的余氯含量见表
3、污水处理构筑物中污泥,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污泥排入时应达到下列标准:
蛔虫卵死亡率大于95粪大肠菌值不少于10-²;10g污泥原检样中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当污泥采用高温堆肥法进行无害处处理构筑物的医院对有传染性的粪便必须进行单独消毒或其他无害化处理医院污水经处理和消毒后其所含的污染物质与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要求。
新和县人民医院
2016年3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1月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学习资料现有标准:现在执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将医院污水按其受纳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等规定了相应的粪大肠杆菌群数和余氯标准,对COD、SS等理化指标无特别要求,只需达到要求相对较低的其他排污单位标准,且只给出余氯下限而无上限。
根据现行标准,现有医院污水处理工艺级别低,主要存在(1) 悬浮物浓度高,影响消毒效果;(2)水质波动大,消毒剂投加量难以控制;(3) 消毒副产物产生量大,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4)余氯标准无上限,过多余氯危害生态安全等问题。
新标准:为了加强对医院污水污物的控制和实施新的环境标准体系,国家已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编制《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新标准对医院产生的污水、废气和污泥进行了全面控制,在强调对含病原体污水的消毒效果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安全。
2、在生物指标上,新标准对排入下水道与排入水体的医院污水提出不同要求。
新标准严格区分医院性质,同时根据污水去向分为两个等级,并在原有标准基础上提出严格的控制各级指标。
3、新标准考虑了消毒效果和生态安全性问题,针对不同性质医院及污水去向对消毒时间和余氯量均作了明确规定,严格了余氯标准的上限。
4、在理化指标方面,对排入地表水体的医院污水和传染病医院污水的COD、BOD5、SS、动植物油、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都在原有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增强污水处理系统的抗风险性。
考虑氨氮也消耗消毒剂,对氨氮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医院污水常用消毒技术:医院污水消毒是医院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过程,其目的是杀灭污水中的各种致病菌。
医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艺有氯消毒(如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氧化剂消毒(如臭氧、过氧乙酸)、辐射消毒(如紫外线、γ射线)。
液氯消毒系统:液氯消毒是医院污水消毒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氯(Cl2)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杀死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并具有持续消毒作用。
氯消毒具有药剂易得,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不需要庞大的设备等优点。
但氯气有毒,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
氯气为受压的液化气体,一般用罐瓶、槽车、罐车、驳船等压力容器装运。
液氯消毒系统主要是由贮氯钢瓶、加氯机、水射器、电磁阀、加氯管道及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等组成。
1 氯瓶(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小容量的氯瓶。
氯瓶一次使用周期应不大于3个月。
(2)单位时间内每个氯瓶的氯气最大排出量应符合下述规定:容积为40升的氯瓶:750g/h;500kg的氯瓶:3000g/h。
2 加氯机医院污水采用液氯消毒时,必须采用真空加氯机,并将投氯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
氯气向污水中投加是经过加氯机水射器完成,水射器要求自来水有0.2MPa压力,在水射器内形成负压,将氯气吸入并混合,然后将氯水投加至加氯点。
典型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加氯方式有两种:虹吸式定比加氯和提升式自动定比加氯。
(1)当医院污水站内集水管道高于站外公共污水管或水体水位时(通常需要有600mm的高差),可采用虹吸式定比加氯消毒系统。
(2)当污水需要提升才能排出站外,采用提升式自动定比加氯,消毒投加设备与提升泵同步运行,由集水池的水位控制污水泵自动启动,同时控制投药系统同步运行。
3 加氯系统管材(1)输送氯气的管道应使用紫铜管;输送氯溶液的管道宜采用硬聚氯乙烯管,阀门采用塑料隔膜阀。
(2)加氯系统的管路应设耐腐蚀的压力表,水射器的给水管上应设普通压力表。
(3)加氯系统的管道应明装,埋地管道应设在管沟内,管道应有一定的支撑和坡度。
4 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使用液氯消毒时应设液氯贮藏室和加氯间。
(1)加氯间医院污水加氯间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
加氯间主要放置加氯机等除氯瓶以外的加氯设备。
加氯间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
加氯间门向外开,使用防爆灯照明和其他防爆电机电器,设排风扇,换气次数按12次/小时设计。
排风扇设在加氯间低处,并考虑室外环境,要远离人员活动场所。
加氯间室内电气、管道、地面等应考虑防止氯气腐蚀。
(2) 液氯贮藏室液氯贮藏室应尽量靠近投加地点。
液氯贮藏室必须有吊装设备(使用40kg小瓶可不安装吊装设备)和磅秤。
液氯贮藏室应设可容纳氯瓶的水池,水池应保持一定水位,一旦氯瓶泄漏,应迅速将氯瓶推到水池中。
液氯贮藏室直接通向室外的门要向外开,应设排风设备,通风口设在房间离地400mm处。
照明使用防爆灯具,设置安全和氯气报警装置。
5 适用范围1、液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医院及小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
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的规模较大(>1000床)且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6 运行管理1、严禁无加氯机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
2、液氯用槽车和钢瓶包装。
氯包装量:瓶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1.25kg/L,槽车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1.20kg/L。
3、在操作间或加氯间进口处应放置方便使用并有明显标志的工具箱、维修工具、药品及防毒面具等。
4、氯瓶放置在磅秤或氯量显示仪上,小瓶应该竖放、大钢瓶则是卧放并固定,不得使其滚动。
5、并联的氯瓶应设置备用瓶,通过自动或手动切换装置更换新氯瓶。
6、氯瓶和加氯机要避开暖气、阳光和明火。
为保证正常供氯,氯瓶间的室内温度应保持中温(15℃)。
7、液氯运输、贮存等按GB11984执行。
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具有高效氧化剂、消毒剂以及漂白剂的功能。
作为强化氧化剂,它所氧化的产物中无有机氯化物;作为消毒剂,它具有广谱性的消毒效果。
二氧化氯必须现场制备。
现场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法和电解法。
1、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是以氯酸钠、亚氯酸钠、次氯酸钠和盐酸等为原料,经反应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氯气体,再经水射器混合形成二氧化氯水溶液,然后投加到被消毒的污水中进入消毒接触池消毒。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是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通过电解产生二氧化氯、氯气、过氧化氢、臭氧的混合气体,用于消毒。
混合气体的协同作用,具有广谱的杀菌能力,其消毒效果远强于任何单一的消毒剂。
5.3.1 工程设计1、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1)二氧化氯消毒系统设计和发生器选型应根据医院污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确定,并考虑备用。
(2)因原料为强氧化性或强酸化学品,储存间必须考虑分开安全储放;储存量为10~30天的用量。
(3)二氧化氯溶液浓度应小于0.4%,其投加量应与污水定比或用余氯量自动控制。
(4)应设计二氧化氯监测报警和通风设备。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1)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主要由电解槽、电源、水泵和水射器组成。
电解槽使用6V或12V两种直流电源。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的溶盐装置一般与发生器一体化,但因二氧花氯为混合消毒气体,为了能定比投氯,必须设置溶液箱。
(3)二氧化氯是由水射器带出并溶于水的,所以设备间必须有足够的压力自来水,如水压不够0.2MPa,需加设管道泵。
(4)应注意设备排氢管的设计,及时排除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爆炸气体。
5.3.2 适用范围1、二氧化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
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由于二氧化氯在空气中和水中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爆炸,因此该法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3、化学法适用于规模>500床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4、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二氧化氯消毒。
5.3.3 运行管理1、二氧化氯活化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
2、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3、投加量根据实际水质水量实验确定。
次氯酸钠消毒次氯酸钠消毒是利用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或现场制备的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利用其溶解后产生的次氯酸对水中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污水进行消毒。
1、次氯酸钠发生器利用电解食盐水(或海水)制取次氯酸钠水溶液。
这种发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电耗低、耗盐量小,生产的次氯酸钠可达10~12% (有效氯含量)。
其缺点是在电极表面易形成钙镁等沉积物,需要经常清洗电极。
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为10%~12%,次氯酸钠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与氯气相同的特殊气味。
2、漂白粉及漂粉精消毒漂白粉(Ca(OCL)2)为白色粉末状,具有强烈气味,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而失效,能使大部分有机色彩氧化褪色或漂白。
漂粉精是较纯的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为65%~70%,是一种较稳定的氯化剂,密封良好时能长期保存(1年左右)。
漂粉精用于医院污水消毒可以直接使用粉剂投加到医院污水中,既可用于干式投加法,也可以将漂粉精溶解在水里,制成溶液投加到污水中,称湿式投加。
还有一种方法是漂粉精制成片剂用消毒机投加。
5.4.1 工程设计1、配套建筑物及设备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的污水处理站应根据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型号及其附属设备要求进行布置。
一般要求需要有专用的盐液制备间和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间。
盐液制备间与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间宜分为两个房间。
2、主要工艺参数(1)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级别计算投氯量,按投氯量选择次氯酸钠发生器型号及台数,然后计算用盐量、贮盐量。
(2)污水量按最高日污水量计算,盐水池按12~24h设计。
(3)次氯酸钠溶液贮槽按8~16h设计。
3、次氯酸钠的投配次氯酸钠发生器所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贮存在贮槽内,可采用虹吸式自动投加或与污水泵连动投加,将溶液通过投加管、电磁阀、流量计将溶液投加到污水池或污水管中。
4、漂精粉的投加(1)漂精粉的湿式投加系统需设置溶药槽和投配槽。
(2)溶药槽和投配槽一般用塑料制成,溶药槽需设有搅拌器,一般设置2个,投配槽可设1个,沉渣排入下水道,溶药槽和投配槽大小按处理污水量和投药量计算确定。
5.4.2 适用范围1、次氯酸钠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
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漂粉精、漂白粉适用于规模<300床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3、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4、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5.4.3 运行管理1、次氯酸钠溶液贮槽应防腐蚀,可用聚氯乙烯板或玻璃钢制作。
2、在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时,必须注意保存条件,经常分析化验其有效氯含量,以便掌握有效氯的衰减情况,确定每次的最佳送货量和送货周期,减少氯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