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
太极的学习计划和建议

太极的学习计划和建议一、学习计划1. 制定学习目标首先,要想学好太极,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太极,可以有多种目标,比如身体健康、提升自我修养、学习一套武术技法等。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2. 学习基本理论学习太极,首先需要了解太极的基本理论,包括太极的概念、起源、内涵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太极的基本原理,比如阴阳调和、动静结合、以柔克刚等。
3. 学习基本功除了了解理论知识外,学习者还需要掌握太极的基本功,比如站桩、松身、沉肩坠肘、虚领顶劲等。
这些基本功是太极练习的基础,必须扎实掌握。
4. 学习套路学习者需要学习太极的套路,也就是太极拳的拳术表演。
太极拳有多种套路,如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套路。
5. 练习太极推手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训练方法,也是太极武术中的一种对练形式。
学习者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推手,加深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提高应用太极拳的能力。
6. 练习养生功法除了武术技法外,学习者还可以学习太极的养生功法,如太极气功、太极八段锦、太极五禽戏等。
这些养生功法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
7. 掌握自我调理方法学习者可以通过太极的学习,了解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如气功调理、精神调理、饮食调理等。
这些调理方法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二、学习建议1. 坚持练习学习太极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练习。
不论是学习太极的理论知识、基本功、套路还是养生功法,都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
2. 正确认识太极太极是一门深奥的武术,学习者要正确理解太极的内涵,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可自视过高,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3. 找好老师学习太极,最好是找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指导。
老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供专业的指导。
4. 注重身体锻炼学习者要注重身体锻炼,要通过练习太极提升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身体,避免受伤。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太极拳的本质是门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战性越来越弱,但是我们要正确的练好太极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欢迎阅读!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心静体松是太极拳的练习核心,通过心静体松能提高太极境界,在慢练中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一、松松则气自通,通则力自重,身知松者,功夫纯然,知觉已懂劲,以皮毛触之辨明来龙去脉,转关换势,随来既往,动转由人,变换从势,身动由己,力以从心。
何为松,松既是滚转委劲也,委既是进,着手触之迎而松,由人动静而松,顺其势而松,舒[收]肩则松,藏肘则松,落胯则松,曲膝则松,腹腔内合则松。
很多人觉得太极拳是门高深莫测的武术,因此,有很多人在练习中会有紧张感,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学会放松。
松之无量何为准,一丝不少,一尺有余,寸劲为巧,化劲力竭已变转。
习练交手有不可勉强之松处,头无神领舵无主,手失迎劲被人擒,脚失根基难稳健。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二、阴阳变换再谈阴阳,何为阴阳? 其无根而生动静之机,动之则开,静之则合,刚柔相济方为太极阴阳之母。
何为阴阳变转,有定向的冲击力,轻微触之圆转之力,既改变其原定向力的方向,为阴阳变转,从而得其滚转曲圆之理用。
阴阳变化是太极拳的核心,贯彻整套拳法,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变体,动转往复,进退顾盼转弯抹角,技击万端变化,其无非是阴阳变转,以柔化坚之术,遇坚既柔,谓之粘绕,以由人之势,借人之力,柔化其千斤刚劲,此为四两拨千斤之用。
功夫到此方为懂劲,懂劲便领悟腰如杆,肢如枝,杆动枝摇之理用。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三、虚实知阴阳后再谈虚实,一身何处有其虚实,松肩则虚,坠肘则虚,裹裆则虚,曲膝则虚。
虚则并非失去粘领,此为虚中含实,实则并非全然用力尽竭,此为实中含虚,虚为实而蓄,实为虚而发,虚则卸力千斤,实则弹发无量,虚依实,实依虚,互依克,互依交变,无一不可。
《太极拳》课程纲要

《太极拳》课程纲要《太极拳》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太极拳课程简介: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倗、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13势。
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
本课程主要学习“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
其内容精练,动作规范,易学易练,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本课程将学校体育教育与中国武术文化有效融合,是中国武术文化获得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是中国武术文化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开发太极拳校本资源,丰富青少年学生体育课堂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练习,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筋脉,调精神,修身养性。
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缓解身心疲劳,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十分有益。
课程类型:体育类开发教师:贾金增授课对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具有较大的兴趣、试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和体验进一步了解国粹太极拳的七——九年级学生课时: 15课时课程性质:综合性校本选修课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学生情况和教师特点研习开发,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坚强而柔韧的意志品质,强健体魄,愉悦身心。
课程目标太极(taichi)已经作为一个单词为外国朋友所熟知。
而我们的学生对这一名词还比较陌生或者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太极拳是老爷爷,老奶奶或者体弱多病的人才去做的运动。
太极拳作为中国的国粹,凝聚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哲学和武术的完美结合。
学练太极拳,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既可以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又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的哲学的辩证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坚强而柔韧的意志品质,强健体魄,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

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初学太极拳须知1、练拳为什么面向南?——按现代气功理论,面向南练功能与地球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利于内气的顺行。
2、练拳前能吃东西吗?——练拳前不要过饥、过饱,早起必须排清二便,憋尿不利于气沉丹田。
练完不可即坐或即卧,也不宜立即大量进食,须步行片刻,以调和气血,天凉时及时穿上外衣。
3、练太极拳是否一定要配合呼吸?——不是的。
练太极拳呼吸是有讲究的。
起吸落呼、蓄吸发呼,但要拳炼到纯熟时,呼吸自然配合动作,初学者要以“自然”二字为最高原则。
4、每天练拳的时间多长为好?——按各人的时间和体质条件而定。
老拳师有这么一说:“一遍不忘、二遍熟、三遍四遍长功夫”。
弱者每天练三遍,能长期坚持必有效果,若练二遍或三遍最好中间不要打顿,以利于内气的连续运行。
一日功一日练、一日不练十日空、十日不练百日空、百日不练一场空。
对于以武功为目的者,要求就更严了,最好每天连续练三小时,坚持三至五年,便能沉住些功夫。
5、为什么在昏暗中练拳不稳?——是因为人们在做平衡动作时,两眼能随时测定自身与周围的距离,并把得到的信息,通过神经传送给大脑,这对前庭器官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动作非常重要,而昏暗环境中“双目测距”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
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
6、练拳是否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形似是练太极拳的姿势,初学者必须要姿势正确,若姿势不正确、要领不掌握,神似无从说起。
有人外形练得很像,但没有追求内在的东西,仍然无异于太极操,要达到形神兼备。
总而言之,想把太极拳练好,就得要“循规蹈矩”地习练,要做到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转不缺,右转不陷,从而达到无内无外,无物无我,这就是太极。
董英杰老师谈怎样学太极拳?1、明确“太极”是什么?董先生说:“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阳也。
”所以他认为练太极拳的人,“举手投足,务必注意一阴一阳,一虚一实。
太极学习计划书

太极学习计划书第一阶段:初学者阶段时间:1个月目标:1. 了解太极拳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理论;2. 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3. 培养正确的呼吸习惯和姿势;4. 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
学习内容:1. 了解太极拳的历史和基本理论: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和传承,理解太极哲学的基本原理;2. 学习基本姿势和动作: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步法,如“起势”、“单鞭”、“白鹤亮翅”等;3. 呼吸控制和身体柔韧性的训练:通过呼吸练习和简单的舒展体操,培养正确的呼吸习惯和提升身体的柔韧性;4. 平衡感的训练:练习站桩和单腿站立等训练平衡感的动作。
第二阶段:进阶练习时间:3个月目标:1. 熟练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套路;2. 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3. 加深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4. 开始感受太极拳的内在气质。
学习内容:1. 太极拳套路的练习:逐步学习太极拳的整套套路,包括“太极十三式”、“陈氏太极拳一路”等;2. 身体力量和灵活性的提升: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3. 深入理解太极拳哲学: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与老师探讨,加深对太极拳内涵的理解;4. 开始练习“内功”:练习太极拳的内功修炼,包括小周天、大周天的练习和感受体内气场的变化。
第三阶段:深入修炼时间:半年目标:1. 熟练掌握太极拳的各种招式和应用;2. 深入修炼太极拳的内功;3. 提高对太极拳内在境界的感悟;4. 可以进行一定水平的太极拳教学和传授。
学习内容:1. 太极拳各种招式和应用的练习:加强每个招式的训练,掌握太极拳的精髓;2. 深入修炼内功:练习太极拳的内功,包括“合气”、“磁劲”等内功的修炼;3. 深入感悟太极拳的内在境界:通过定力、静坐等修炼,提高对太极拳内在境界的感悟;4. 开始进行太极拳的教学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水平的太极拳教学和传授。
第四阶段:成为太极拳师时间:一年目标:1. 提高太极拳的修炼水平;2. 深入研究太极拳的理论;3. 可以独立开展太极拳教学;4. 培养太极拳传承人。
学习太极的条件

学习太极的条件随着现在学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太极拳的传播越来越广泛,很多人也想加入学习太极的行列中,很多人都在问学习太极拳是否需要什么条件,现在就为您解答一下。
第一个条件即为能吃苦,能下苦工练习,无论学习什么都要能吃苦,,不管您是否有天赋,都要对学到的东西勤加练习才能对太极拳有更深的了解,才能真正掌握太极拳的精髓。
太极拳是讲究“修之于身,其道乃真”,就是说功夫是要通过苦练修的身上的,才是真功夫。
如果不勤加练习是一定学不好太极拳的。
就拿我来说,我学太极拳是学的杨氏府内派,学会基本的108式花费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这能说是学会打套路,并不能说是学懂太极拳。
第二个是名师指点,名师不一定要是出名的,但一定要有真才实学,要学会鉴别那些是有真才实学的,那些只是徒有其名,所谓明师,不一定非常有名,但是对于太极拳的功夫,都是通过自身多年的修炼积累而来的。
既懂得拳法,又深谙拳理。
既注重功夫,又讲究武德。
即练的好,又讲的妙。
高深莫测的功夫和深入浅出的教学,都能使学员折服。
这类明师,显然是不多的。
所以,过去武术界有种说法。
叫“师找徒找三年,徒找师找三年”,一个良师是习武成功的一半,不可不慎。
我有幸找到了名师,就是朋友推荐的,老师每次细心地指导,让我一点一点的进步,刘永利老师本人造诣就很高,指导我们学习往往可以看得非常通透,刘永利老师现在是保定市杨氏府内派太极拳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太极养生馆馆长。
我能拜于刘老师门下是我最大的幸运,这是我在学习太极的路上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前行。
少走了很多弯路。
第三点太极拳要想学好,勤加练习就一定可以,但是要想达到一定的境界就需要悟性,太极拳并不是按照套路一场不变的,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只要掌握了拳理。
就可以对太极拳更加灵活的掌握,太极是需要巧练的。
这样才能对太极有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要想学好太极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好的,要有毅力与信心并且勤加练习才能有所成效,怒要因为一时没有起色而放弃,所谓日有所练,月有所进,年必有成。
太极拳学员规章制度

太极拳学员规章制度第一条太极拳学员的入门要求1.1 年龄要求:太极拳学员的年龄要求在18岁以上,不限定最大年龄。
1.2 身体状况:学员需要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或慢性病。
1.3 学习态度:学员需有积极学习的态度,能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程。
第二条太极拳学员的基本要求2.1 尊重师长:太极拳学员需尊敬师长,遵守师长的教导和指导。
2.2 诚实守信:学员需遵守诚信原则,不撒谎、不欺骗。
2.3 积极向上:学员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机会。
2.4 注重团队合作:学员需注重团队合作,与同学和师长和睦相处,互相尊重。
第三条太极拳学员的学习方式3.1 学习时间:学员需按时参加太极拳课程,不能擅自缺课。
3.2 学习方式:学员需认真听从师长的指导,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和训练。
3.3 接受评价:学员需能接受师长的批评和指导,不抱怨或抗拒。
第四条太极拳学员的外在要求4.1 服装整洁:学员需要穿着整洁合体的太极拳练习服装,不得穿拖鞋或露脚的服装参加练习。
4.2 仪表端庄:学员需要保持端庄的仪表举止,不张扬或嘈杂。
4.3 言行举止:学员需言行得体,不得使用粗鲁的语言或做出不文明的行为。
第五条太极拳学员的自律要求5.1 作息规律:学员需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5.2 饮食健康:学员需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或偏食。
5.3 锻炼自律:学员需自觉进行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六条太极拳学员的考核评定6.1 学习成绩:学员需参加定期的考核,通过考核才能晋级。
6.2 综合评定:学员的表现将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定。
6.3 晋级要求:学员需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晋级,晋级标准由师长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制定。
第七条太极拳学员的奖惩制度7.1 奖励措施:学员在学习中表现出色或取得优异成绩,将受到师长的表扬和奖励。
7.2 惩罚措施:学员若违反规章制度,将受到师长的批评和惩罚,情节严重者将予以警告或处理。
二十四式太极拳各式学习要点

二十四式太极拳各式学习要点一总体要求:一、心静体松。
这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
“心静”,就是练拳时,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体松”,是指练拳时在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二、圆活连贯。
这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
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
1是肢体连贯,即“节节贯穿”。
肢体连贯是以腰为枢纽。
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再以肘带手。
2是动作连贯,衔接要“势势相连”。
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
“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虚实变换要适当,使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
以达到“迈步如猫行”的轻巧状态。
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
虚实要互相渗透而又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
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
不论采用哪种呼吸法,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
下面归纳一下24式太极拳各式动作要点,以便广大拳友在练习时能作为指导,使自己的动作更加规范、连贯。
二各式要点: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一、起势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
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二、左右野马分鬃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
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
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1】
1、松腰:能松腰然后才能俩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随子而
出。
2、分清虚实:虚实能分开才能转动灵活,否则迈步重治、站立不稳。
3、连贯圆滑,做到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
到。
一个动作的结束恰好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似行云流水、
连绵不断。
4、松体:“一动无有不动”周身各关节放松后,就
不会使其连接的韧带遭受压迫,宜分泌骨液,增强弹性;就会
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而提高了曲伸的灵活性。
5、柔劲;全
身肌肉舒松、筋络开通,促进气血循环。
6、势准:就是姿势
动作标准化。
如“尾闾正中”调通任督二脉。
7慢稳、练拳后,心跳正常、、、
1、初练升降桩:当两手臂升至肩高吸气到极点时,改为呼气。
同样,当两手臂下按至腹前、呼气达到极点时,改为吸气。
一升一降为一次练习。
“精神集中,用意领气,吸气贴于脊背,呼气沉于丹田,意气运转须转换灵活。
”
二、太极拳对健身发劲的要求
1要先出前脚着地支撑后,再抖腰带动上肢发劲。
这样定势成为、沉稳。
2、发劲要动短劲长:震脚:后脚提起不宜过高,离地面要近,脚下震出声要脆,震脚要轻灵活波,不犯笨重。
3、发劲需曲中求直“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4、发劲注意方向角度;以揽雀尾的拥势、野马分鬃的捌劲势为例:野马分鬃的右臂顺旋,手臂越过大腿,掌心斜向上,方向在大腿外侧,属偶劲。
拦雀尾拥劲由里向前拥出,
手臂在胸前,掌心向内,劲点在前臂外侧的尺尧部,劲路向前略右转,属四正劲。
【2】
一、太极拳对呼吸的要求:腹式呼吸有两种;一种是腹式顺呼吸,一
种叫腹式逆呼吸。
顺呼吸时胸部内含,小腹隆起呼气时胸部扩
张,小腹收敛;逆呼吸,吸气时胸部扩张、小腹收敛,呼气
时,胸部内含、小腹隆起。
练拳时用腹式逆呼吸为佳。
2、对
深呼吸的运动要求:深呼吸,是吸进慢、呼出快,是同样的气
量,也要吸尽的时间长,呼出的时间短。
因为,吸尽气是由肺
来容纳的,而肺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不能突然扩张,只有随
着空气进入,徐徐扩大容积,增大空气的容量,所以吸尽要比
呼出慢,这是自然现象,无需强求均匀。
吸气要求:细、长、匀、深,不要粗声粗气,吸气不要用力压,要任其自然。
呼吸采用调息法,鼻息鼻呼。
虽然是吸慢呼快,但呼气还得要细、长、匀,不可一吐而出,与动作失调。
3、一动无有不动:其实质是“一动无有不动”指的是全身上下、内外都要让它们动起来。
即主要是靠腹式逆呼吸来带劲。
意念一动,体内的呼肌、吸肌接受了意念的指配,进行缩、张活动,胸腔横膜上升下降,鼻孔把空气吸入呼出,体内十二脏腑上移下降,胸肋上下移动,胸部一含一张,腹部一凹一凸,椎柱立弧滚动:【微小动度】四肢缠绕运行,全身上下内外206快骨头,不同程度的全面活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外动,意、气、形三者融贯,来达到一动无有不动的细致练法。
此乃是
练拳中的精华之处。
二、长呼长吸----太极拳练习强化消化呼吸机能:要求动作与呼吸【3】
密切配合,气贯四稍,注意掌握补泻的原则,实则泻虚则补:在呼吸方面:先吸后呼是泻,先呼后吸是补。
这主要体现在预备式和收势上。
在动作连贯方面:要住意按筋脉走向调节,顺经走是补;逆经走是泻。
这主要是体现在太极拳的身法和势子的导引上。
而且在太极拳练习中可以通过发声导气来提高疗效,其中高音为泻,低音为补。
虚火厉害的,不要补。
调气匀息的另一个机理是它能够鼓荡人体元气、畅通十二经络。
初学者先搞清动作的路线,熟练后,再体会重心移动的盘旋路线,以及腰左右旋转和手臂顺逆缠丝的转换速度。
只有这样,才能有生到熟、有熟到顺,逐步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
“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放松,不松难得太极功。
”放松的目的是去僵求柔,积柔成钢,刚柔相济。
放松的作用:1、有助于消除疲劳,大脑可以得到休息调整,思维清晰。
2、有利于气血筋络畅通,3、有利于动作的转换的轻巧、协调。
4、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身体稳固。
5、有利于追求柔软、积柔成钢。
如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会使动作紊乱、内气乱散。
---物我两忘;镇定沉着、专心致志精心演练。
6、拳论“意气君来骨肉臣”“没有意、就有形就是体操。
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有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
带才可能彻底的放松和舒展。
4
要顺应阴阳,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越其界限。
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反序乱序。
使其动作平常自然。
4、要动作轻灵轻起轻落迈步如猫行。
运动如抽丝,身体不能硬邦邦的。
5、要“慢中求功”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以慢制快。
只有这样,才容易使身心放松,才能不用僵力、拙劲、犟劲、是肢体像风吹杨柳一样,徐徐前行。
6、要适量运动,不要负重锻炼,如运动过量,反而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初学要由简而繁、有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
太极拳训练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重动作第二阶段---重呼吸第三阶段---重意识三、太极拳眼法的操作要求:各家拳法,均以眼神为尊,发令者在脑,传令者在眼神,精巧处全凭眼法。
我之意能人彼骨里,全凭于眼力之能“敌情预晓”,所谓“一眼看透”。
欲将往上打,必先寓往下之意。
目光也须先微往下视而后往前、往上直射,则发劲动向正确而意远劲长。
“放劲如入木三分”之作用。
眼神则须兼顾周身上下,故目光宜有专注,而眼神决不可呆视,必须如捕鼠之猫的眼神。
若以为太极拳精巧处在触角灵敏,而不重视眼法之运用,甚至偏头旁视,专在手上听劲,就是误解。
须知,视觉、听觉、触觉是有机协调一致的,不能背离。
长呼短吸做收势,补脾肾肝气。
马步桩治便秘。
太极起势补心脾经。
左右弓拗步治下肢痿软无力症。
三、手法的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