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陕北人的传统服饰》教案

合集下载

陕北腰鼓 美术教育课件

陕北腰鼓   美术教育课件
陕北腰鼓
指教者:丁星星
教案
课题名称:《陕北腰鼓》 教学目的:1、大胆表现出陕北人民的那份
激情和爽朗性格及打腰鼓人物的动态。 2、了解陕北腰鼓的一些风俗文化。 教学重点:1、夸张的人物动态。
2、衣服的褶皱,及服饰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画步骤 一。中锋起稿夸张的画出打腰鼓的人物动 态及表情。这个画面效果要画出动态感很 强、夸张、激情的画面效果。
二、细节刻画。陕北的服饰具有当地的特 色,要把它表现出来。
三、用点的形式画出陕北黄土地的感觉, 及天空流动的空气感觉。
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陕北腰鼓作品欣赏
学生作品

《多彩的民族服饰》参考教案

《多彩的民族服饰》参考教案

《多彩的民族服饰》参考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从土家织锦、苗族刺绣、苗族锉花、民族花带和民间蜡染。

认识了解苗族、土家族的服饰及其基本构成。

2、技能目标:能大胆创意设计服装,并进行展示。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热爱,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对民族多彩服饰尊重、欣赏的态度。

教学难点:知道礼仪、颜色与服装的关系,试着设计服装。

过程设计一、认识民族服装:1、同学们看老师今天跟平常有什么不同?(老师穿一套苗族服装上课)2、我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

(出示课题)3、同学们知道老师今天为什么穿这么漂亮吗?因为老师要带大家到‘湘西民族风情园’里去游玩,你们想去吗?在湘西民族风情园里有一位最引人注目的小伙伴,她是谁呢?请大家打开课本32页读第二自然段。

??????刚才我们读了这一段,同学们现在知道咪彩为什么这么引人注目了吗?出示课件。

总结:苗族服装的特点:绚丽多彩。

有刺绣(刺绣一般在领口、袖口、裤脚,刺绣的图案有花、草、鸟、龙、凤等银饰)。

我的设计:我们刚才欣赏了苗族服装,那同学们了解土家族服装吗?我们来欣赏。

总结:土家族服装的特点:简洁朴素、实用、易于劳动、少刺绣。

二、我是设计师:1、我们苗族、土家族的衣服都各有特色,我们同学也可以穿适合自己的民族服饰。

如果让你给你自己设计一套苗族或土家族的衣服,你会怎么设计?2、大胆创意:我是小小设计师。

3、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苗族或土家族的服装并取名,说设计意图。

4、反馈:用幻灯片展示学生的作品。

(肯定学生的创意)(三)、小结:关于民族服装,还有很多讲究呢,比如不同的场合对着装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肯定会有更多精彩的发现。

四、板书: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圆领土布面料少刺绣教学后记:在了解的基础上热爱,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展开教案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展开教案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展开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历史和文化的基本知识。

2.深入了解和理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历史、音乐、绘画、服饰、美食等方面。

3.培养学生鉴赏和创作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了解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4.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①教学目标的分析及实际需求的评估:在教学前,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步骤。

②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围绕其文化背景、历史、文学、音乐、绘画、服饰、美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③教学内容的安排: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安排,每部分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④教学内容的执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教学进程的顺利实施。

2.教学方法的选择①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教学。

②问答讨论法:利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了解、领悟文化内涵。

③示范讲解法:通过多媒体素材和老师的讲解,将文化内涵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④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对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其真正内涵。

3.教学过程的规划①导入:在教学开始前,通过问题引导或影音媒体素材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主体部分:根据教学内容,深入探讨和分析文化内涵,并通过不断提问和讲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挥创造力。

③知识练习:通过与课程相关的练习、活动等形式,巩固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理解和记忆。

④检测评估: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检测和评估,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活动的效果和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1.图书资料、多媒体素材、文化展示馆等资源。

2.文化节日及各类文化活动,如清明节的祭祖活动、水灯节、庙会、宗教活动等。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2)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2)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图片
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3、展:我展示,我精彩!
展示图片。
调整意见:
集体备课
自主调整
集体备课
自主调整
[巩固提升、检测反馈]
4、练:我练习,我提高!
从榆林看世界
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服饰都精美绝伦,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师: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件衣服,你会怎么设计?
生:我的服装设计
调整意见:
[作业设计]:
调整意见:
[板书设计]
调整意见:
[导学释疑]
1、学:我自学,我快乐!
1、从榆林的历史、气候、环境特征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榆林人都喜欢戴白羊肚手巾?
2、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从白羊肚手巾、羊皮袄和肚兜的颜色,你能看出陕北人对色彩的喜好吗?
调整意见:
2、研:我研讨,我快乐!
陕北男人喜欢头扎白羊肚手巾,陕北女人喜欢怎样的头饰呢?
调整意见:
共同体学校授课人2014年3月5日
集体备课
自主调整
集体备课
自主调整
一、课题: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二、学习目标:
让学生认识陕北人民从古至今的传统服饰:白羊肚手巾、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肚兜。
调整意见: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看图总结陕北人的服饰特征。

第二课《陕北人的传统服饰》教案

第二课《陕北人的传统服饰》教案

第二课《陕北人的传统服饰》教案第一篇:第二课《陕北人的传统服饰》教案第二课陕北人的传统服饰教学内容课本P14—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陕北传统服饰,尤其是白羊肚手巾、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以及肚兜。

2、感受陕北丰富的服饰文化底蕴。

3、能够运用所学到的陕北服饰知识自己设计一套服装,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陕北传统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造型新颖的服装。

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陕北人的特色服饰------白羊肚手巾一、谈话导入。

1、欣赏刘文西的作品《黄土地的陕北人》、《陕北老农》。

2、交流:从这2幅作品中大家看到陕北人在服饰方面有什么特点?(白羊肚手巾羊皮袄、千层底的纳布鞋、红肚兜兜花棉袄、长长的辫子红头绳、腰上系着布腰带……)3、讨论:这些服饰与陕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二、陕北人的特色服饰------白羊肚手巾。

1、欣赏陕北民歌《泪蛋蛋》。

2、提问:从哪句歌词可以体现陕北人的服饰特点?(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3、欣赏头戴“白羊肚手巾”的榆林人。

4、讨论:①白羊肚手巾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②为什么叫白羊肚手巾?③陕北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扎白羊肚手巾?5、自由阅读P17第一自然段,了解“白羊肚手巾”的由来。

6、课件出示几组图片:第四套人民币正面、影视作品中头扎白羊肚手巾的人物造型、穿着陕北传统服饰登台表演的歌手、打横山腰鼓时人们的服饰装扮、、、、、、师小结:在电影与戏剧等艺术手段的渲染下,头扎白羊肚手巾,在额前挽结的形象,是陕北居民一种典型而标准的形象。

7、设疑:陕北男人喜欢头扎白羊肚手巾,那么陕北女人喜欢怎样的头饰呢?(大麻花辫子五股股拧)8、欣赏头扎常常麻花辫子的榆林少女图片。

三、课堂小结并延伸。

从榆林的历史、气候、环境特征的觉度思考,为什么榆林人都喜欢戴白羊肚手巾?四、课外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陕北的一些其他传统习俗,和同学们交流。

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种类、特点和地域特色。

2.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能够正确辨认并描述常见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传统服饰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并能辨认其特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服饰的欣赏能力,了解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PPT、服装模型等。

2. 教材准备:小学历史教材《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教师用图片或PPT展示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问学生是否对这些服饰有所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服饰?Step 2 学习传统服饰的基本知识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服饰包括汉服、蒙古族服饰、藏族服饰等,简要介绍每种服饰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2.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模型等形式,让学生观察不同服饰的特点,并与平时穿的服装进行对比。

Step 3 探究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特色,如广东的旗袍、北京的唐装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了解,并就服饰的特点进行交流。

Step 4 学习传统服饰的生活与文化价值1. 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服饰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如汉服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和地位等。

2.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传统服饰、意义和使用场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服饰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Step 5 拓展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传统服饰的DIY活动,如绘制汉服图案或制作纸质传统服饰模型等。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服饰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目标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

陕北的传统服饰教案

陕北的传统服饰教案

陕北的传统服饰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陕北传统服饰教案目标:1. 了解陕北地区的传统服饰文化,包括其起源、特点和演变过程。

2. 掌握陕北传统服饰的名称、款式和用途。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陕北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2. 陕北传统服饰的名称、款式和用途。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陕北传统服饰的认知和理解。

2. 学生对陕北传统服饰的欣赏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陕北传统服饰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陕北传统服饰的实物展示,如襦裙、褂子、腰带等。

3.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入陕北传统服饰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陕北传统服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猜测。

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陕北传统服饰的起源、特点和演变过程。

2. 重点介绍陕北传统服饰的名称、款式和用途,例如襦裙、褂子、腰带等。

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陕北传统服饰进行深入研究。

2. 提供指导材料,包括该服饰的历史背景、特点、制作工艺等相关信息。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研究报告或展示。

展示和讨论(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自己对陕北传统服饰的理解和感受。

2.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拓展活动(10分钟):1. 邀请一位有关陕北传统服饰的专家或文化爱好者进行讲解或演示。

2. 学生可以观摩专家的演示,提问并与专家进行交流。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陕北传统服饰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持兴趣和热爱,加深对陕北传统服饰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关于陕北传统服饰的研究报告或展示,包括该服饰的历史背景、特点、制作工艺等内容。

第二课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第二课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榆林高新五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主备人曹亚美修改创建人曹亚美授课时间3.14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学科可爱的榆林课题陕北人的传统服饰课时 2学习目标1.了解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2.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之情。

学习重点认识了解陕北人的传统服饰,体会其美所在。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出示刘文西的作品《黄土地的陕北人》(二)说说你看到的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二、深入了解课文资料(一)课件(反映不同时期、地域、民族的影视作品)(二)谈谈自己的看法(三)小结这是因为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的人,衣着服饰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由此构成了衣着服饰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陕北乡民的基本服饰是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着光板老羊皮袄和大裆裤,内着白褂子、红裹肚,脚蹬千层布底鞋,也有头戴毡帽、脚穿毡靴子。

这些均反映了在陕北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人民从事农耕、游牧等不同生计活动的需要,以及历史上各游牧民族、农耕民族服饰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继承。

(出示刘文西的作品《陕北老农》)三、小问题,大智慧。

从榆林的历史、气候、环境特征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榆林人都喜欢戴白羊肚手巾?四、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图片、资料,办一张主题为“陕北人的服饰”手抄报。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一)出示图片:《老羊皮袄》《麻花辫少女》《打腰鼓的横山人》《第四套人民币正面》《儿童红肚兜》等。

(二)交流:你能从图可以看出陕北人对色彩的喜好吗?(三)小结。

二、学习新知刘文西的作品《黄土地的陕北人》导入本课的学习,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地想去了解传统的服饰文化。

阅读教材、感知教材、了解教材,让学生对传统的服饰文化有所了解。

布置开放性作业,有利于材料的积累。

以图片导入,直观明了。

(一)从榆林看世界1.认真阅读P23至P26的内容,想想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2.交流3.小结(二)交流课前准备的手抄报或资料,看看不同民族服饰都有哪些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你觉得哪个民族的服饰最好看?(三)课外延伸:互动分享1.设计一套服装,在服装中应用到榆林的有关元素,如在服装的花纹上应用到榆林剪纸的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教学内容
课本P14—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陕北传统服饰,尤其是白羊肚手巾、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以及肚兜。

2、感受陕北丰富的服饰文化底蕴。

3、能够运用所学到的陕北服饰知识自己设计一套服装,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陕北传统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设计造型新颖的服装。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陕北人的特色服饰------白羊肚手巾
一、谈话导入。

1、欣赏刘文西的作品《黄土地的陕北人》、《陕北老农》。

2、交流:从这2幅作品中大家看到陕北人在服饰方面有什么特点?
(白羊肚手巾羊皮袄、千层底的纳布鞋、红肚兜兜花棉袄、长长的辫子红头绳、腰上系着布腰带……)
3、讨论:这些服饰与陕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二、陕北人的特色服饰------白羊肚手巾。

1、欣赏陕北民歌《泪蛋蛋》。

2、提问:从哪句歌词可以体现陕北人的服饰特点?(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3、欣赏头戴“白羊肚手巾”的榆林人。

4、讨论:
①白羊肚手巾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叫白羊肚手巾?
③陕北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扎白羊肚手巾?
5、自由阅读P17第一自然段,了解“白羊肚手巾”的由来。

6、课件出示几组图片:第四套人民币正面、影视作品中头扎白羊肚手巾的人物造型、穿着陕北传统服饰登台表演的歌手、打横山腰鼓时人们的服饰装扮、、、、、、
师小结:在电影与戏剧等艺术手段的渲染下,头扎白羊肚手巾,在额前挽结的形象,是陕北居民一种典型而标准的形象。

7、设疑:陕北男人喜欢头扎白羊肚手巾,那么陕北女人喜欢怎样的头饰呢?(大麻花辫子五股股拧)
8、欣赏头扎常常麻花辫子的榆林少女图片。

三、课堂小结并延伸。

从榆林的历史、气候、环境特征的觉度思考,为什么榆林人都喜欢戴白羊肚手巾?
四、课外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陕北的一些其他传统习俗,和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陕北人的特色服饰------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
一、复习导入
1、陕北人的传统服饰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陕北人都喜欢戴白羊肚手巾?
3、白羊肚手巾的由来?
二、陕北人的特色服饰------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

1、自由阅读P21第一自然段。

交流:
①“没面皮袄,四季常穿不肯丢”中的“没面皮袄”指的是什么?
②为什么会有“榆林一大怪,没面皮袄随身带;数九寒天板朝外,下雨下雪毛朝外;白天铺,晚上盖,一物多用莫见怪”的戏言?
2、课件出示“榆林三宝”,韭黄、二毛子皮袄和软糜子扫帚。

交流:同学们见过这三宝吗?他们各有什么用途?
3、自由阅读P21最后一自然段。

讨论:①二毛子皮主要产于哪里?
②为什么叫“二毛子皮袄”?
③二毛子皮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除了狐皮袄,二毛子皮袄最好呢?
4、课件出示黄土地上穿着老羊皮袄的陕北人,集体欣赏。

三、全课小结
指名复述本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第三课时陕北人的特色服饰------肚兜
一、情境导入
1、欣赏《红肚兜舞蹈》
2、引入课题:谁知道他们穿的服饰叫什么?(肚兜)
二、陕北人的特色服饰------肚兜
1、肚兜简介
肚兜是关中和陕北传统的贴身服饰,形状像背心的前襟,上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面两边有带子系于腰间。

用途:避免肚子着凉,过去,陕北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将肚兜穿在里面,成年人肚兜贴身穿不外漏,儿童在夏天单穿一件肚兜,既凉快,又显得天真烂漫,肚兜有里外两层,两边有开口处,还可以贴身放钱物。

2、课件出示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肚兜,让学生欣赏,并仔细观
察。

讨论:①为什么肚兜多用红布做成?
②肚兜上的图案各有什么象征意义?(小孩肚兜上的虎头像代表孩子能长命百岁;新婚夫妇肚兜上的鸳鸯戏水,象征夫妻恩爱;蛤蟆是女娲后代子孙的护身符;葫芦、南瓜多籽,象征多子多福)3、讨论:从白羊肚手巾、羊皮袄和肚兜的颜色,你能看出陕北人对色彩的喜好吗?
三、了解我国各民族及其他国家的服饰
1、欣赏我国各民族的服饰(课件出示)
交流:不同民族的服饰都精美绝伦,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仔细观察,这些民族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
2、欣赏其他国家的民族服饰。

(课件出示)
3、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
四、小结延伸
1、查阅资料,看看不同的民族服饰都有哪些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2、准备下节课所用的材料。

第四课时设计服装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导入新课
俗话讲:“人靠衣装马靠鞍。

”平时过节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穿一些漂亮的衣服,好显示自己的气质风度,那你们知道那些漂亮的衣服是谁设计的呢?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回设计师呢?
1、播放课件:肚兜的样式及特点
2、师演示
⑴、出示老师的肚兜作品,让学生欣赏(有剪贴、绘画的、布贴的、、、、、、)
⑵、老师是怎样设计的呢?演示制作过程。

①剪外形
②画领口、袖口、衣服边沿
③画衣服上的花纹或涂衣服上的颜色
3、同学们想不想亲手设计一套服装呢?也许将来有一天你真的能够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呢!
4、要求:在服装中尽量应用到榆林的有关元素,如在服装的花纹上应用到榆林剪纸的元素。

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将你的设计用彩笔画下来,也可以利用废旧品,如报纸、用完的本子、包装盒等材料。

5、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指导重点:
①鼓励不敢大胆设计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的困难;
②颜色的选择;
③画面的大小
6、互评、自评
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同学选出谁的作品更好,好在哪里?假如让你选出最佳设计师来,你会选谁呢?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并延伸
说说你在设计、制作衣服时的心得,以及在欣赏别人作品时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