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通过人为设计和建造,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废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生态服务的一种可持续性治理方式。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的有效运行和监测,对其进行生态系统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性、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性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是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人工湿地的水质、植被、生物群落、土壤等因素,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的问题,保证湿地的处理效果和生态功能。

监测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评估湿地的运行状况,为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内容1.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监测水体的溶解氧、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指标,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变化趋势。

同时,还需监测悬浮物、浮游植物和有机物等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2. 植被监测植被监测是了解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植被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监测植被的种类、分布、覆盖度等指标,可以评估植被状况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还可以通过监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等参数,了解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贡献。

3. 生物群落监测生物群落监测是评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昆虫、鸟类、鱼类等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变化,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监测水生生物的生物量、生长速率等参数,了解湿地对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循环过程。

4. 土壤监测土壤监测是了解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的重要内容。

监测土壤的质地、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支持。

还需监测土壤的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了解土壤的环境质量。

三、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1. 定点调查法定点调查法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选取代表性监测点位,定期进行水质、植被、生物群落等方面的调查和监测。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湿地,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众多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的重要性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往往是渐进的,如果不能及时察觉和干预,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

监测预警机制就像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卫士”,能够实时掌握其动态变化,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发出警报,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

通过监测预警,可以全面了解湿地的水质、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状况,评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湿地生态的影响。

这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和管理策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监测预警机制还能够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行动。

二、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一)监测内容1、水质监测包括水温、酸碱度(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等指标,以评估湿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状况。

2、土壤监测监测土壤的质地、肥力、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了解土壤的质量和生态功能。

3、植被监测对湿地植被的种类、覆盖度、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植被的演替趋势和生态适应性。

4、生物多样性监测记录湿地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栖息地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5、气象和水文监测监测气温、降水、风速、风向、水位、流量等气象和水文要素,了解湿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和水文过程的相互关系。

(二)监测方法1、实地调查通过定期的现场采样、观测和记录,获取第一手的监测数据。

2、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对大面积的湿地进行宏观监测,获取湿地的空间分布、面积变化等信息。

3、自动监测站在湿地内设置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气象等参数,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连续性。

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报告

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报告

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报告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报告一、引言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下属的一个重要科研机构。

旨在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揭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湖泊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总结本人在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二、实践内容1. 地理环境调查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进行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地理环境调查。

通过实地勘察,了解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植被分布等情况。

同时,还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2. 数据采集与监测在实践过程中,参与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工作。

通过设置观测站和采集样品,收集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水质、水位、气象、植被等多种数据。

同时,还与其他科研人员合作,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了生态系统的监测,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3. 数据分析与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和建模等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进一步研究了湖泊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4. 实践收获与启示通过实践,深刻认识到湖泊湿地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湖泊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湿地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因此,应加强湖泊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高人们对湖泊湿地的认识和意识。

三、结论通过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的实践,我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湖泊湿地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深刻意识到湖泊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好湖泊湿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方法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方法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方法白洋淀湿地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和安新县交界处,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主要水源之一。

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湿地,白洋淀的生态系统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遥感监测遥感技术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湿地信息,如湿地植被覆盖度、湿地面积等。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湿地的水质、水温等参数,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二、生物多样性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湿地内各类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进行调查,可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生物多样性调查还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关键环节。

定期对白洋淀湿地的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可以了解水体中的营养盐、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浓度,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水质监测还可以监测湿地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参数,为湿地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四、定点观测定点观测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常用方法之一。

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在同一位置连续观测湿地的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的变化。

通过长期的定点观测数据,可以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模型模拟模型模拟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辅助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湿地内各种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

模型模拟可以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响应和适应性,为湿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六、结语白洋淀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其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了解湿地的状况,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未来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工作能够得到更加完善和深入的发展,为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特征分析

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特征分析

该 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 年平均气温为 8 3 .~
8 4℃ , 平均 降水 量 为 60 4 L 。 由于 地 势 . 年 0 ~60Ir Tn 平坦 , 降水年 径流 系数 只有 0 1 , .0 故湿地 中水分 主要 来 源于河 水 的滞 留和潮 水 的补 给 。辽 河 三 角 洲 ( 盘
具 有非 常重要 的作 用 l 4 。 ∞
1 研究地点与方法
1 1 研究 地点概 况 .
3个层 次 的土壤 , 样方 ,0d左 右取 样 1次 , 出 3个 3 取 土样 后进 行分 析或 置于 4℃冰箱 内保存 。
1 2 2 环 境 因子 ..
研究地点位于中国气 象局沈 阳大气环境 研究所 盘
研究 表 明 , 壤 微 生物 种 类 及 其 在土 壤 中的 动态 可 土 反映 出土壤 发生 发育历 程 的变 化 和周年 气 候 等 因素 的变化 。在 土壤 生态 系统 中 , 土壤 微 生 物 通 过 不 同 的方式 改变 土壤 的物理 、 化学 和 生物 学 特性 , 而 达 从 到 调节 、 蓄 和 平 衡 土壤 养 分 、 强 系统 抗 灾 、 灾 保 增 减 的能 力[ ] 。植物 养 分 的增 加 、 机 质 的分 解 和矿 有
菌数量 最大, 其次是放 线茵, 少的是真菌。对细菌 、 最 放线 茵、 真菌以及微 生物总数与环境 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 , 菌、 线茵与 细 放
微 生物 总数 主 要 受 水 分 影 响 , 真 菌 则 受 水 分 与 气温 的 协 同作 用 影 响 。 而
关键词 : 芦苇; 湿地 ; 菌; 线茵; 细 放 真菌 ; 生物总数 ; 微 特征 分析
盘 锦 芦 湿 地 土壤 微 生物 特征 分 析

湿地生态测量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湿地生态测量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湿地生态测量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是自然界的“洗涤器”,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湿地生态测量技术是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湿地生态测量技术的相关方法和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湿地生态测量技术的分类与原理湿地生态测量技术主要分为生物学测量技术和物理化学测量技术两大类。

生物学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植被调查、动物调查、鸟类迁徙监测等,通过对湿地内生物群落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调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

物理化学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通过对湿地内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的测量,了解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

在湿地生态测量技术中,常用的原理包括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DNA条形码技术等。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湿地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快速获得湿地的空间分布信息,了解湿地面积、植被覆盖情况等。

GPS定位技术可以精准获取湿地内各类要素的坐标位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提供基础。

DNA条形码技术则可以通过对湿地生物样本中的DNA序列分析,快速识别物种,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物种保护提供支持。

二、湿地生态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1. 水质监测水质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物理化学测量技术,可以监测湿地内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总磷等指标,评估水质的净化能力和富营养化程度。

例如,在某一湿地的水质监测中发现,湿地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不断下降,同时氨氮和总磷含量逐渐增加,表明湿地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需要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2. 植被调查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结构和组成对湿地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植被调查,可以了解湿地内不同植物群落的分布情况、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等。

例如,在某湖泊湿地的植被调查中,发现湿地植被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以杂草为主,且植被覆盖度较低,说明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较为脆弱,需要采取措施增强湿地的生态稳定性。

湿地生态监测实施方案

湿地生态监测实施方案

湿地生态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2. 掌握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3. 提供科学依据,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支持。

三、监测内容。

1. 湿地植被监测,包括湿地植被类型、覆盖度、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等;2. 湿地水质监测,包括水体PH值、溶解氧、氮磷含量等;3. 湿地土壤监测,包括土壤质地、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等;4. 湿地动物监测,包括鸟类、昆虫、鱼类等生物多样性调查;5.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监测,包括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四、监测方法。

1. 野外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样地观测,获取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信息;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相关的生态数据;3.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4. 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五、监测周期。

1. 长期监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以了解其长期变化趋势;2. 季节监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季节性变化进行监测,以了解其季节性特征;3. 事件监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重大事件(如干旱、洪涝、人为干扰等)进行监测,以了解其影响。

六、监测结果应用。

1. 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 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持;3. 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七、监测报告。

1. 撰写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2. 报告发布,将监测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并向社会公众发布。

八、总结。

湿地生态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科学的监测和有效的管理,能够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制(修)订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等功能。

根据《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的规定,湿地水鸟是指在生态上依存于湿地的鸟。

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来说,水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监测湿地环境质量重要的生物指标。

通过水鸟同步调查,了解各类群水鸟的基本活动和迁徙规律,有利于保护甘肃省湿地珍稀濒危的水鸟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候鸟的保护做出贡献。

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在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对甘肃省湿地鸟类的种群、优势种、居留情况、迁徙规律、多样性水平以及国家重点保护湿地鸟类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与成功经验。

目前,甘肃省在湿地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范中,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基于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联合甘肃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甘肃省山丹县湿地保护站、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局等湿地保护和管理单位,共同研究制订起草了《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为甘肃省开展湿地水鸟同步调查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以填补我省湿地水鸟同步调查工作地方标准的缺失。

本文件规定了湿地鸟类野外调查的原则、目的、范围、因子、器材及工具、时间频次、方式方法、区域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报告编制、技术档案等技术要求。

二、标准编制的背景及依托项目简况2013年8月,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并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综合实验站1处,在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6县(区)建立动物(鸟类)监测样线24个、样点18个,购置观测设施设备50多台(件),按照《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开展了大量的湿地鸟类野外调查与监测工作,为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
前言 (ⅱ)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野外观测总体技术流程 (2)
6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2)
7 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 (2)
8 野外观测指标体系 (3)
9 野外观测技术方法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野外观测表 (6)
i
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野外观测指标体系、野外观测技术方法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及省级行政区域陆域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其他自然地理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24708 湿地分类
GB/T 27648 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LY/T 1213 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LY/T 2090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SL 276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
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生态系统,本标准中包括沼泽、湖泊和河流湿地。

3.2
沼泽湿地swamp wetland
指具有受淡水、咸水或盐水的影响,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区域;生长沼泽生和部分湿生、水生或盐生植物;有泥炭积累或尽管无泥炭积累,但在土壤层中具有明显的浅育层等3个基本特征的自然综合体。

3.3
湖泊湿地lake wetland
指湖泊本身及岸边或浅湖发生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

3.4
1
河流湿地river wetland
指河流本身、河床、岸边及泛洪平原发生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也包括河流本身。

4总则
4.1原则
本标准规定的内容遵循规范性、可操作性、先进性和经济与技术可行性的原则。

4.2内容
本标准以现场观测手段为主,辅以资料收集与访问调查等手段,对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的基本情况、生态系统的生物指标和水文指标等内容开展野外观测,服务于全国和区域尺度生态状况综合评估。

5野外观测总体技术流程
本标准制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识别、样地样方设置、观测指标体系构建、明确野外观测技术方法等技术流程,具体如下。

图1 野外观测总体技术流程
6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根据《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中生态系统分类体系,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

7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
7.1样地选择
7.1.1 样地选择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避免在权属不清、变更频繁的地区选择样地。

2
3
9
野外观测技术方法
9.1 湿地类型
根据调查范围大小,利用现场调查的方法,确定湿地类型。

标。

根据不同观测内容,设定不同野外观测指标(表1)。

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主要针对沼泽湿地开展,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物指标和水文指
8野外观测指标体系
样,要求层内相对均一,并在层内进行局部均匀采样,表达各层的参数。

7.2.4对于非均一地面样地,应根据样地内空间异质程v 加shejiyuan8度进行分层抽
体分布。

7.2.3对于均一地面样地,样方布设应在区ZB 土建设计室域内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代替整本湿地样方大小为1m×1m 。

7.2.2根据湿地不同植被类型设置不同样方大小。

森林湿地样方大小为30m×30m ;草须保证有不少于3个重复样方。

7.2.1样方应反映各类湿地生态系统随地形、土壤和人为环境等的变化特征,每个样地7.2样方布设盖相对均一,样地面积为10000m²。

7.1.3针对观测对象,在可能的情况下,至少选择2个能够代表观测对象的样地,地表覆可适当增加样地个数,在类型单一的区域可适当减少样地个数。

7.1.2外业采样率平均每10000km²设置1个固定样地,在农牧交错带等类型复杂的区域
9.2湿地植被类型
利用样方法,对不同样方植被类型进行分类和计数统计,对同一湿地类型区域多个样方分类和统计结果取主导类型,确定所在湿地的植被类型。

9.3植被覆盖度
湿地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度采用目测法和照相法相结合的方式观测。

利用相机获取植被覆盖的数码照片,重复拍摄2-3次,最后分别计算每张相片植被覆盖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样方植被覆盖度。

对于相机不易识别的区域,采用目测法观测植被覆盖度。

9.4叶面积指数
湿地植被的叶面积指数采用叶面积仪或冠层分析仪测定。

对于较高的草类和乔木采用叶面积指数仪器进行测量,然后计算样方平均叶面积指数。

采样点沿样地的两条斜对角线等间距分布,两点之间间隔不超过5 m,每条对角线上观测至少8次。

对于大量矮草、稀疏、低矮草地采用冠层分析仪测定,将冠层分析仪置于草地群落草本层以下,对整个群落进行扫描,可得出群落的总叶面积指数。

9.5郁闭度
湿地中的森林郁闭度调查时,在林内每隔3-5 m机械布点若干个,每个点上观测有无树冠覆盖的点数,据此计算郁闭度。

0.70(含0.70)以上的郁闭林为密林,0.20-0.69为中度郁闭,0.20(不含0.20)以下为疏林。

9.6木本生物量
对湿地中的森林群落,生物量观测内容主要为地上生物量,包括立木和冠层下部观测,立木与冠层下部生物量之和即为样方生物量。

立木的地上生物量观测:是通过样方内所有林木进行测量,获取其树高、胸径等地面观测数据,依据相对生长方程计算,对所有立木生物量求取平均值并除以样方面积,获取1 m²面积的立木生物量。

冠层下部生物量观测:在样方内,随机选择不小于3个区域,分别收集其中全部地上植被,称量鲜重,并从中抽取不少于5%的样品,105℃下烘干称干重,获取植株含水量,进而获得实测的地上生物量,计算多个区域平均值并除以样方面积,作为冠层下部单位面积的生物量。

根据根冠比来计算地下生物量。

9.7草本生物量
针对湿地草地群落,生物量野外观测应选择植物生长高峰期时进行,主要方法是将不少于3个样方内植物地面以上所有绿色部分用剪刀齐地面剪下,不分物种按样方分别装进信封袋,做好标记。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称量鲜重后,65ºC烘干称量干重,将多个样方内干重值求平均,得到单位面积的生物量。

根据根冠比来计算地下生物量。

9.8土壤有机碳密度
4
根据湿地植被类型设置样方,每个样方取不少于3个表层土样,每个群落设置2-3个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取样,采用重铬酸钾-外热源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密度。

9.9蒸散发
通过对观测样方设置蒸发皿观测或者采用涡度相关法测定。

9.10积水水深
采用水位自动监测系统测定。

水位测定仪器和方法具体依据GB/T 27648相关要求执行。

9.11径流量
通常进行河道径流观测,一般在流量大、河道宽的河道上选取径流观测点,安装径流观测设施,尽量采用自动观测仪器设备(流速仪)进行观测,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依据SL 276相关要求执行。

9.12土壤湿度
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来测定,将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在5 cm深度,也可分不同埋设深度,获取多层土壤湿度观测结果,具体依据LY/T 1213相关要求执行。

9.13水质
根据不同水域功能和保护目标的基本项目标准限值进行测定,具体测定项目和分级标准依据GB 3838相关要求执行。

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野外观测表
表A.1湿地生态系统样地基本情况调查表
6
表A.2湿地生态系统样方调查表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