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血小板与抗凝方案调整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新型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管理

围手术期新型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管理

X-:0 :ZXS>)<Y:6>,0 O:9->X;:ZA,Y[-:.:1;! )OA" ) N* 7)<YP>,YXN$&%"!$#' !&" &""'*"$$@ )&&* ?F,++,0 ]$5,0iXP:ZEK$X>0 V>Y1NR$>X,.7&%"C )OA1<-[>.-0>8Z:YXS>+,0* ,1>+>0X:Z,9<X>9:Y:0,Y;8;0[Y:+>8-0 6,X->0X86Y>8>0X-01/-XS:<X6>Y8-8X>0X OW*8>1+>0X>.>5,X-:0&9:++>0X8ZY:+ XS>F<X9S EAO /:YJ-011Y:<6 ) N* 7L>XS P>,YXN$&%"$$&C!#" &"!"*"!C@ )&#* ?h<=-X\,F$V>9J,R$R<>9J K$>X,.7)ZZ>9X8:ZY>0,.-+6,-Y+>0X:0 XS>6S,Y+,* 9:J-0>X-98$ 6S,Y+,9:[;0,+-98,0[ 8,Z>X;:ZY-5,Y:g,=,0$ ,0 :Y,.$ [-Y>9XZ,9X:Y +,-0S-=-X:Y) N* 7VYNA.-0 ]S,Y+,9:.$&%"%$$%!C" &$%#*$"&@ )&D* ?Q< OQ$R::Y>h$V<YX:0 ]$>X,.7]:6<.,X-:0 6S,Y+,9:J-0>X-98,0[ 6S,Y+,9:[;* 0,+-98:ZY-5,Y:g,=,0 -0 6,X->0X8/-XS ,9<X>9:Y:0,Y;8;0[Y:+>8) N* 7VYNA.-0 ]S,Y+,9:.$&%"&$$D!"" &!(*'$@ )&C* ?h<=-X\,F$B:XS E$V>9J,R$>X,.7)ZZ>9X:ZS>6,X-9-+6,-Y+>0X:0 XS>6S,Y+,* 9:J-0>X-98,0[ 6S,Y+,9:[;0,+-98:Z,8-01.>[:8>:ZY-5,Y:g,=,0$,0 :Y,.$[-Y>9X Z,9X:Y+,-0S-=-X:Y) N* 7VYNA.-0 ]S,Y+,9:.$&%"#$$(!"" &!'*'!@

围手术期抗血小板和抗凝方案调整课件

围手术期抗血小板和抗凝方案调整课件

无DAPT指 征,除非 伴随或之 前存在 DAPT指征
高出血风险



12个月DAPT 推荐等级I A
≥1个月 DAPT
推荐等级IIa C

DAPT>12个月 推荐等级IIb C

DAPT>12个月 推荐等级IIb B
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SCAD: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ACS:急性冠脉综合征;DES:药物洗脱支架;BMS:裸金属支架;DCB:药物涂层球囊
Valgimigli M,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7) 0, 1–48. doi:10.1093/eurheartj/ehx41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支架相关再发缺血事件的高风险特征
之前足量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下发生过支架血栓 仅存的一支通畅冠脉血管置入支架 弥漫性多支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中 慢性肾脏疾病(如内生肌酐清除率<60ml/min) 置入至少3个支架 治疗至少3个病变 分叉病变置入两个支架 总支架长度>60mm 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的治疗
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
接受择期手术患者停用DAPT和恢复DAPT时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 because continued antiplatelet therapy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leeding risk, it is necessary to weigh this risk against the potential benefit.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并不罕见,常见原因为患有凝血功能方面的基础疾病或因药物治疗而影响了凝血功能。

对确诊或怀疑存在与全身性、代谢性、内分泌疾病相关的凝血功能异常的外科患者,均应认真地进行术前讨论和充分的术前准备。

必要时,需要外科医师、麻醉医师、血液病专科医师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共同商量决定治疗方案,使手术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围手术期难以应对的出血意外。

如果患者需要补充凝血因子,应在术前充分准备相应血液制品,如血小板、冷沉淀、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对于这些患者围手术期平时常规服用的药物是否需要停药,要根据患者病情,具体分析,综合考虑,个体化处理。

如果患者因治疗或预防疾病需要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应权衡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和停药的后果。

大部分手术的术前INR应<2.0 和APTT<1.5倍正常对照值。

1抗血小板药物合理应用第一类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该药使血小板的环氧化酶乙酰化,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对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阿司匹林在整个血小板10天生存期内持续抑制该途径。

对于大多数手术,尤其是心脏手术,建议围手术期继续使用阿司匹林。

如果考虑停用阿司匹林治疗,建议停药5天。

对于与阿司匹林明显相关的术中或术后出血的处理,建议考虑输注血小板。

第二类抑制二磷酸腺苷活化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吡格雷,该药是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活化,围手术期使用会增加出血风险,《欧洲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建议停用氯吡格雷间歇期不超过5天,术后氯吡格雷的首次用药应不迟于皮肤缝合后24小时,但首次用药剂量不应为负荷剂量。

第三类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的药物,如潘生丁,该药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增加血小板环磷酸腺苷,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第四类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如阿昔单抗,该药是一种静脉应用的对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明显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尽管此药的半衰期短,但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作用可持续数天,且需输注大量血小板才能逆转其作用,这是因为抗体对供者血小板也有作用。

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管理

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管理

素或者正常剂量普通肝素
第1天:术前最后一次注射应在术前
24h进行,评估INR值
第0天:手术
无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术前服用新型抗凝药(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
根据手术出血和术后6h的头颅CT复查情况,在术后6-72重新开 始肝素治疗,待出血风险控制后再开始服用新型抗凝药物。
无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老龄化社会时代,患有心梗、脑梗、房颤及心脏瓣膜疾病等心脑血 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同时由于现代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抗栓 药物治疗已成为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抗栓药物治疗过程中颅内出 血患者比单纯颅内出血患者预后差,并且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目前,国内对抗栓药物治疗中的颅内出血处置方法相对不规范。 1.抗栓药物治疗的矛盾性;2.涉及多学科专业;3.传统观念认为抗 栓药物治疗情况下手术是禁忌。
无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什么是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
肝素
将APTT延长至正常值的1.5-2.0倍
依诺肝素
1mg/kg 2次/d或1.5mg/kg 1次/d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
用药剂量为每次85 IU/kg,每日2次皮下注射,间隔12小 时。可依据患者的体重范围,按 0.1ml/10kg 的剂量每12 小时注射一次
无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冠状动脉支架术后
金属支架
药物洗 脱支架
药物洗 脱支架
药物洗 脱支架
建议择期手术 安排在支架术 后6周进行, 需同时继续服 用阿司匹林
建议择期手术 安排在术后612月进行,需 要继续服用阿 司匹林
术后6个月内需 行限期手术, 则建议围手术 期继续服用阿 司匹林和氯吡 格雷

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管理

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管理

最终维持INR>2。
抗凝药物应用

肝素替代治疗指停用口服抗凝药期间适当给予肝素。 替代治疗主要使用LMWH,偶用UFH。 停用华法林后,当INR小于2,即应开始使用LMWH。 临床实际工作中,如果术前华法林已经停用4-5d,则LMWH应自最后 停用华法林36h后开始使用。

与UFH相比,LMWH容易给药且具有更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一般情况下 不需要监测。但如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处于妊娠期时应测定抗因子 Xa水平。
隔内可以维持其抗栓效果。

一般认为阿司匹林作用的完全消失需要停药7~10 d。
抵克力得/波立维

抵克力得,即噻氯匹啶
波立维,即氯吡格雷 均为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不可逆抑制血小板功能。噻氯匹定的副反 应为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氯吡格雷更安全更容易耐受,其半衰 期约7-8 h。

一般认为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完全消失需要停药5—7 d。

这种方案可导致6-8天的抗凝不足!
具体方案-2(术前使用肝素)

术前7天停用华法林,监测INR水平。(对于INR维持在2-3的患者,需
24-48h使INR下降至2.0,需3-5天使INR下降至1.5以下。)

当INR<2.0时,开始使用全剂量的低分子肝素(100IU/kg,BID,SC)。
30d以内的高危病人,应推迟其择期手术或停用华法林改为静脉应用肝
素。
抗凝药物应用

对大多数病人来说,研究建议在择期手术前停用华法林4-5d,使INR自 然下降。停药第2天起复查INR,当INR下降到抗凝的临界值(INR=2.0)时, 病人应接受静脉肝素治疗。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手术前一天或当天。术 前至少12h停用LMWH或至少6h停用UFH。如术晨INR>2.0,考虑推迟手术

抗凝药物在围手术期的使用

抗凝药物在围手术期的使用
多数情况下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应维持林抗凝治疗时应维持ptpt所对应的国际标准化比所对应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23ufhufh的剂量的剂量效应相关性较差其强度与持续时间并不效应相关性较差其强度与持续时间并不随剂量增加而成正比增强及延长但肝素相关的出血风险随剂量增加而成正比增强及延长但肝素相关的出血风险随剂量增加
抗凝药物在围手术期的使用
凝血酶和血小板的作用是血栓形成中 互相促进的两个主要环节。因此,通常意 义上的“抗凝”治疗其实就是抗凝治疗和 抗血小板治疗。静脉系统血栓的防治主要 针对凝血酶;动脉血栓的防治则以抗血小 板为主。
常见抗凝药物
香豆素衍生物
代表药物为华法林,是主要的口服抗凝药。华法 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影响凝血因子Ⅱ、Ⅶ、Ⅸ、 Ⅹ的合成。抗凝作用出现较慢,一般口服后 8~12h后才发挥作用,1~3d达到高峰,停药 后其抗凝作用维持2~5d。凝血酶原时间(PT) 主要用于监测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多数情况下, 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应维持PT所对应的国际标准 化比值(INR)2~3 。
抵克力得,即噻氯匹啶;波立维,即氯吡 格雷均为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不可逆 抑制血小板功能。噻氯匹定的副反应为血 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氯吡格雷更安全 更容易耐受,其半衰期约7—8h。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阿伯西马、替罗非班、依替巴肽:此类药 物通过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阻断纤 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结合,发挥其抗 血小板聚集作用。停用8~24h后血小板功 能恢复正常。由于缺乏特效的抗血小板药 物拮抗剂,在一些急需恢复血小板功能的 情况下,输注血小板可能是惟一的选择。
对于某些病人,如,人工心脏瓣膜术后、心房纤颤、高凝 状态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停用华法林所带来的风险 可能要远大于抗凝治疗。近期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 (特别是<30d),出现再栓塞的几率高达50%,华法 林可以使这种风险降低约80%。因此,择期手术应该尽 可能推迟,否则应采用积极策略,即在围术期使用肝素替 代,以确保术前和术后INR>2。如果INR在抗凝治疗靶 范围之内,术前6h停用标准肝素,足以保证术中恢复正 常的凝血功能。术后12h可恢复肝素替代治疗(如果存在 明显渗血应推迟),直至病人可以口服抗凝药物,最终维 持INR>2。

干货!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新青年麻醉论坛

干货!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新青年麻醉论坛

干货!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新青年麻醉论坛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外科手术时,同时在使用各种类型的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肝素等。

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手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对于择期手术者,可在凝血功能障碍得到纠正后再行手术;但对于急诊手术,则需要通过应急处理,尽可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手术中的出血。

术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如是否有出血、易发淤斑、黏膜出血、血尿、鼻衄等;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询问是否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华法林等药物。

1.急诊手术的紧急处理(1)术前应常规检查凝血功能,一般INR(2)术前口服氯吡格雷等药物的病人,若需急诊手术或发生大量出血,可以给予输注单采血小板或其他止血药物(如抗纤溶药物、重组凝血因子)。

(3)对于术前口服华法林等药物的病人,若需急诊手术,而INR 明显延长,可以给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5~8 mL/kg)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因子Ⅱ、Ⅶ、Ⅸ和Ⅹ浓缩物,或因子Ⅱ、Ⅸ和因子Ⅹ浓缩物及因子Ⅶ浓缩物)(50 U/kg)。

(4)对于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可测定血小板动态功能(血栓弹力图)、静态功能(血小板聚集)。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检验结果仅供临床参考,而不作为手术决策依据。

(5)外科医师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以了解病人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如刷牙是否有出血,皮下有无淤斑,术前抽血后压迫是否较易止血等。

(6)对于特殊病人,在抗血小板治疗不可长期停药的情况下,建议优先使用替罗非班,起效快,给药后5 min 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可达到96%;其半衰期短,仅2 h。

停药2~4 h后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复至基础值的89%,出血时间恢复正常。

使用方法是将50 mg 替罗非班溶于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 mL,初始30 min 负荷剂量0.4μg/(kg·min),以1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

围术期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

围术期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
• UFH的剂量-效应相关性较差,其强度与持续时间 并不随剂量增加而成正比增强及延长。肝素相关 的出血风险随剂量增加。
• LMWH半衰期是UFH的3~4倍,抗凝效果呈明显的 量效关系,临床应用无需常规监测APTT,较少诱 发血小板减少症。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
•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环氧化酶,而不可逆 地抑制血小板功能。
• 因此,目前多认为:如果是在推荐剂量范围内, 单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非心脏手术 术前可以不停药。
抗血小板治疗 外科手术
• 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如果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应 考虑停用氯吡格雷5d以上。
• 但多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多用于急性冠脉综 合征不稳定期或PCI术后的病人,因此,停用抗血 小板药物应根据病人情况而定,必要时可能需要 推迟外科手术。
抗血小板药物——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
• 主要包括:阿昔单抗(abciximab)、替罗非班 (Tirofiban)和埃替非巴肽(Eptifibatide)。
• 作用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从而抑制血 小板聚集。
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
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
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
• 目前仍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主流药物,在心脑血管病 的一/二级预防中,得到了广泛地使用。
• 阿司匹林100 mg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最明显,研究 结果表明,75~150 mg/d的小剂量更有效,而500~ 1500 mg/d大剂量和160~325 mg/d中等剂量有效性降 低,建议阿司匹林75~150 mg/d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长
• 中危病人建议给予治疗剂量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 素或静脉注射普通肝素或小剂量低分子肝素。
• 低危病人则仅给予皮下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无过 渡性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后天数
外科术前停用P2Y12抑制剂,替格瑞洛应在术前至少3天停用,氯吡 格雷应在术前至少5天停用,普拉格雷应在术前至少7天停用
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Valgimigli M,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7) 0, 1–48. doi:10.1093/eurheartj/ehx419

• 由于持续抗血小板治疗与增加的出血风险相关,因此有必要 将这一风险与潜在获益进行比较1
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1. Valgimigli M,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7) 0, 1–48. doi:10.1093/eurheartj/ehx419(Web Addenda) 2. Wallentin L, et al. N Engl J Med. 2009;361:1045-1057.
支架相关再发缺血事件的高风险特征
之前足量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下发生过支架血栓 仅存的一支通畅冠脉血管置入支架 弥漫性多支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中 慢性肾脏疾病(如内生肌酐清除率<60ml/min) 置入至少3个支架
治疗至少3个病变
分叉病变置入两个支架
总支架长度>60mm
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的治疗
不同诊断、不同治疗患者的DAPT方案图
药物治疗
SCAD
ACS
SCAD
ACS
SCAD
无DAPT指 征,除非 伴随或之 前存在 DAPT指征
高出血风险




无DAPT指 征,除非 伴随或之 前存在 DAPT指征
高出血风险



6个月DAPT 推荐等级 IIa C 12个月DAPT 推荐等级I A
12个月DAPT 推荐等级I A
≥1个月 DAPT 推荐等级IIa C


DAPT>12个月 推荐等级IIb C
DAPT>12个月 推荐等级IIb B
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SCAD: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ACS:急性冠脉综合征;DES:药物洗脱支架;BMS:裸金属支架;DCB:药物涂层球囊 Valgimigli M,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7) 0, 1–48. doi:10.1093/eurheartj/ehx419
指南推荐使用PRECISE-DAPT和DAPT评分 评估风险/获益,确定双抗疗程
PRECISE-DAPT评分 DAPT评分
评估时间
评估的双抗疗程
冠脉支架置入后
短期DAPT(3-6个月) vs. 标准/长期DAPT(12-24个月) HB WBC 年龄 CrCI
出血史 对应分值 年龄
DAPT持续治疗12个月无事件后
风险1
增 加 出 血
在 PLATO 研究中观察到降低心血管死亡的显著获益1 :
2
• PLATO: ACS患者中,替格瑞洛90mg治疗12个月较氯吡格雷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21%(P=0.001)
because continued antiplatelet therapy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leeding risk, it is necessary to weigh this risk against the potential benefit.
标准DAPT(12个月) vs. 长期DAPT(30个月)
分值计算
吸烟 糖尿病 心梗发病 PCI史或心梗史 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直径<3mm CHF或LVEF<30% 静脉支架
分值范围 进行决策的阈值 建议 计算器
0~100分 分值≥25→短期DAPT 分值<25→标准/长期DAPT
-2~10分
Valgimigli M,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7) 0, 1–48. doi:10.1093/eurheartj/ehx419
• DAPT 获益与风险评估 • PCI术后择期非心脏手术的DAPT管理
• 降低DAPT出血风险的策略及出血后的处理
• 房颤抗凝的必要性评估 • 房颤抗凝出血风险评估 • 房颤抗凝策略选择 • 围手术期抗凝方案的调整 • 出血患者的抗凝策略调整
分值≥2→长期DAPT 分值<2→标准DAPT
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CrCl:肌酐清除率;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HF:充血性心衰;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Valgimigli M,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7) 0, 1–48. doi:10.1093/eurheartj/ehx419
2千人
5千人
图例
RCT:随机对照试验;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Valgimigli M,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7) 0, 1–48. doi:10.1093/eurheartj/ehx419
DAPT的获益和风险
获益1
降 低 支 架 血 栓 降 低 自 发 心 梗
消化道出血 脑
阿司匹林 噻氯吡啶 氯吡格雷 普拉格雷 替格瑞洛
被研究的DAPT时长
发表的年份
圆的大小代表样本的大小
1万人 2万人
圆周颜色代表研究对象人群的类型 置入支架时有多种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DAPT用于有心梗史的患者 DAPT用于一级预防
围手术期抗栓治疗方案
陈韬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不同手术类型的出血风险
• DAPT 获益与风险评估 • PCI术后择期非心脏手术的DAPT管理
• 降低DAPT出血风险的策略及出血后的处理
• 房颤抗凝的必要性评估 • 房颤抗凝出血风险评估 • 房颤抗凝策略选择 • 围手术期抗凝方案的调整 • 出血患者的抗凝策略调整
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
接受择期手术患者停用DAPT和恢复DAPT时间
普拉格雷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1
STOP STOP STOP
普拉格雷2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2
停用P2Y12抑制剂的最少天数
预期平均血小板功能恢复时间 1 决定停用阿司匹林时应考虑到外科手术出血风险的个体差异 2 不需要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