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配液的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溶液配置操作规程

1用移液管配制标准溶液1.1 移液管的准备1.1.1 配制标准溶液前,移液管需用稀盐酸浸泡4小时以上。
1.1.2 用蒸馏水润洗干净,用洗耳球吹出残液,晾干。
1.2 移液管的使用1.2.1用待取液润洗3次(取用购买的标准溶液时用丙酮溶液润洗两次以上,自然晾干)。
1.2.2 使用时,以右手拇指及中指捏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将移液管插入供试品溶液液面下约1cm,不应伸入太多,以免管尖外壁粘有溶液过多,也不应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后而吸空。
这时,左手拿橡皮吸球轻轻将溶液吸上,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移液管应随容器内液面下降而下降。
当液面上升到刻度标线以上约1cm时,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并使与地面垂直,稍微松开右手食指,使液面缓缓下降,此时视线应平视标线,直到弯月面与标线相切,立即按紧食指,使液体不再流出,向上提取移液管并使出口尖端接触容器外壁,以除去尖端外残留溶液,用滤纸条拭干移液管下端外壁。
将移液管移入准备接受溶液的容器中,使其出口尖端接触器壁,使容器微倾斜,而使移液管直立,然后放松右手食指,使溶液自由地顺壁流下,待溶液停止流出后,一般等待15秒钟拿出。
注意此时移液管尖端仍残留有液体,不可吹出。
1.3 标准溶液的配制如上所述将吸取所需体积的标准溶液移入容量瓶后,加入适量的王水或硝酸(一般为10%),用蒸馏水定容即可。
1.4 使用移液管的注意事项1.4.1 移液管不能在烘箱中烘干。
1.4.2 移液管不能移取太热或太冷的溶液。
1.4.3 配制同一组标准溶液应尽可能使用同一支移液管。
1.4.4 移液管在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干净,置于移液管架上。
1.4.5 在使用移液管时,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次都应从0刻度处为起始点,往下放出所需体积的溶液,而不是需要多少体积就吸取多少体积。
用移液器配制标准溶液2.1 移液器的准备2.1.1 根据所取标准溶液的体积选择适当型号的微量移液器。
2.1.2 旋转体积旋转圈调至所需溶液刻度。
配液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配液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符合工艺要求。
2.范围:适用于配液岗位操作人员。
3.责任:配液岗位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车间质监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4.内容:4.1准备4.1.1领取配液生产指令。
4.1.2操作人员按“人员进入洁净生产区标准操作规程”进入洁净区。
4.1.3检查——操作间是否有“清场合格证”副本,设备是否处于“已清洁”状态,并在有效期内。
——是否有该批的批生产空白记录,和足够数目的标签来标明生产区设备和容器。
——检查水、电、气是否正常。
——检查操作间的相对温度是否符合规定。
4.1.4填写操作间状态牌,并挂于规定位置。
4.1.5所有与药液接触的设备部件及工器具、容器已清洗和干燥,并用75%乙醇消毒。
4.1.6贮液罐、配液罐、(200L)型可倾式夹层锅先用饮用水荡洗一次,再用贮存不超过12小时的热纯化水荡洗三次,必要时用75%乙醇消毒。
4.2核对所投料的物料与生产指令是否相符。
4.3操作4.3.1配料前所使用的量器、衡器应进行调节好。
4.3.2 煮糖:将纯化水放入经清洗洁净的可倾式夹层锅内加至60~70℃后,再将蔗糖缓缓放入并不断搅拌,防止蔗糖粘锅焦化,完全溶解后,稍降温趁热过滤,如果糖液浓度太大时,可加适量经煮沸的纯化水稀释过滤。
4.3.3按生产工艺的要求,依次把原辅料加入3000L型浓配罐内。
4.3.4打开蒸汽进入阀。
同时调节下部排冷凝水阀门,使其只排出冷凝水和冷气。
4.3.5接通电源,使其搅拌运转。
4.3.6药液沸腾30分钟,蒸汽进入量减少,药液达到工艺要求(均匀),关闭蒸汽阀,切断电源,停止搅拌运转,排料即可。
4.3.7配液完成后,即送到中间质检室检验,贴示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及生产日期。
4.4如实填写批生产操作记录。
4.5清洁与清场4.5.1将本班配液所用的工器具按《按洁净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规程》进行清洁消毒。
4.5.2按《3000L型浓配罐清洁消毒规程》及《可倾式夹层锅清洁消毒》进行清洁、清场。
滴定液(标准液)配制、标定、使用管理规程

滴定液(标准液)配制、标定、使用管理规程.doc滴定液(标准液)配制、标定、使用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确保实验室滴定液(标准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内所有滴定液(标准液)的配制、标定及使用管理。
第三条管理原则滴定液(标准液)的配制、标定及使用应遵循准确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原则。
第二章配制管理第四条配制环境配制滴定液(标准液)应在清洁、干燥、无尘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
第五条配制设备使用校准合格的量器、天平、磁力搅拌器等设备进行配制。
第六条配制材料使用分析纯或更高纯度的化学试剂,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第七条配制方法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进行配制,确保配制过程的准确性。
第八条配制记录详细记录配制日期、试剂批号、配制浓度、配制人等信息。
第三章标定管理第九条标定目的通过标定确保滴定液(标准液)的准确浓度。
第十条标定方法采用标准物质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标定。
第十一条标定频率根据使用频率和稳定性要求,定期进行标定。
第十二条标定记录记录标定日期、标定结果、标定人等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
第四章使用管理第十三条使用条件滴定液(标准液)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储存和使用。
第十四条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滴定液(标准液),避免污染和误差。
第十五条使用记录记录使用日期、使用量、使用人等信息。
第十六条异常处理发现滴定液(标准液)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调查处理。
第五章储存管理第十七条储存条件滴定液(标准液)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第十八条储存期限根据滴定液(标准液)的稳定性,设定合理的储存期限。
第十九条储存记录记录储存日期、储存条件、有效期等信息。
第六章质量控制第二十条质量标准制定滴定液(标准液)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定期审核。
第二十一条质量检测定期对滴定液(标准液)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第二十二条质量记录记录质量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标准溶液配制记录

标准溶液配制记录一、前言。
标准溶液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溶液,它的浓度和成分都是经过严格计算和实验确定的。
正确、精确地配制标准溶液对化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记录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配制目的。
本次配制的标准溶液是XXX试剂,其主要用途是作为XXX分析的定量标准品。
通过配制标准溶液,可以确保在化学分析中得到准确的定量结果。
三、实验步骤。
1. 确定溶液浓度。
首先,根据实验需要和已知的化学反应式,计算出所需的标准溶液的浓度。
在确定浓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实验的精确度和所需的最终结果。
2. 准备试剂和仪器。
在配制标准溶液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试剂的纯度和仪器的准确度对标准溶液的配制至关重要。
3. 溶解试剂。
按照计算得出的配方,将所需的试剂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
在溶解过程中,需要充分搅拌并保持恒温,以确保试剂充分溶解。
4. 调整溶液体积。
根据需要,将溶解好的试剂溶液调整至所需的体积。
在调整体积时,需要使用准确的容量瓶或移液器,并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
5. 校正浓度。
配制好标准溶液后,需要进行浓度的校正。
校正的方法可以是比色法、滴定法或仪器分析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校正。
6. 记录实验数据。
在配制标准溶液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和实验数据。
这些数据将作为实验结果的依据,并在实验后的数据分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
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配制出了XXX浓度为XXX的标准溶液。
经过校正后,其浓度符合实验要求,可以用于后续的化学分析实验。
五、结论。
本次标准溶液配制实验成功完成,得到了符合要求的标准溶液。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格控制试剂的纯度和仪器的准确度,最终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六、致谢。
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实验室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七、参考文献。
[1] XXX. 化学分析实验指导. 化学出版社, 20XX.[2] XXX. 分析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XX.以上就是本次标准溶液配制的记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操作规程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操作规程分类:专业文章2010-11-19 10:16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操作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聚酯切片厂化验室在日常分析化验中所用的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的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
2 引用标准┃GB8170-87 数值修约规则3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1 配制:将氢氧化钠配成饱和溶液,注入塑料桶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使用前吸取上层清液。
分别量取52.0, 26.0, 5.0, 2.50ml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分别得1M, 0.5M,0.1M, 0.05M的待标定的标准溶液。
3.2 标定:分别称取6.0, 3.0, 0.6, 0.3g(准确到0.0002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苯二甲酸氢钾,于250ml三角锥瓶中,加入80.0ml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加入2滴1%酚酞指示剂,分别用上述待标定的1, 0.5, 0.1, 0.05M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且与标准色阶相同,同时作空白测定。
标准色阶:80ml PH=8.5的标准缓冲溶液中加2滴酚酞指示剂,摇匀.3.3 计算mM =━━━━━━━━━━(Vs-V0)×0.2042式中: m为苯二甲酸氢钾质量, g Vs为基准物消耗标准溶液体积, ml V0为空白消耗标准溶液体积, mL4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4.1 配制:分别取90.0, 45.0, 9.00ml分析纯浓盐酸于1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刻度,摇匀。
分别得待标定的1, 0.5, 0.1M标准盐酸溶液。
4.2 标定:分别称取1.6, 0.8, 0.2g(准确至0.0002g)于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于250ml三角锥瓶中,加入50.0ml蒸馏水,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分别用上述待标定的1, 0.5,0.1M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暗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暗红色。
溶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溶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溶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一、前言为了保证实验室化学试剂的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室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溶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每一次实验都能够取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液配制的标准操作规程,希望对广大实验室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实验室安全1. 在进行任何实验前,必须先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并严格遵守。
实验室必须配备消防器材、急救箱等应急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2. 在进行化学试验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室内的通风情况,保持空气流通。
3. 在进行化学试验时,必须注意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如有毒气体产生,必须立即停止实验并撤离实验室。
三、溶液配制前的准备工作1. 在进行溶液配制前,必须先了解所需化学试剂的性质和用途,并准备好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
2. 在进行溶液配制前,必须检查所需试剂的纯度和浓度,并选择适当的试剂。
3. 在进行溶液配制前,必须清洗容器,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4. 在进行溶液配制前,必须称量所需试剂,并记录下称量数据。
四、溶液配制步骤1. 将所需的试剂按照比例称量好,并放入干净的容器中。
2. 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如果需要调节pH值,则可以使用酸或碱来调节。
在加入酸或碱时,必须慢慢滴加,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直到达到所需的pH值为止。
4. 如果需要加热或冷却,则可以使用加热器或冷却器来进行控制。
在加热或冷却时,必须注意温度的控制,并避免过度加热或过度冷却。
5. 在配制好溶液后,必须进行浓度和纯度的检测,并记录下检测数据。
五、实验后的清理工作1. 在进行溶液配制后,必须清洗容器和仪器设备,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2. 在进行化学试验后,必须将废弃物和废液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在进行化学试验后,必须将实验室清洁干净,并将仪器设备归位。
六、注意事项1. 在进行化学试验时,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溶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配液流程一.物料准备配液前先查看工艺规程,清楚需要配液的物料名称及物料质量,再对物料进行确认,主要确认物料的种类是否齐全,包装是否完整、使用过的物料是否密封包装、物料的质量是否够数,物料是否在有效期内。
步骤:1.打开工艺规程,确认需要的物料名称、级别;2.找到所需要的物料,确认物料外包是否完整、密封,是否在有效期内;3.若有放行要求,查看是否有检验合格标签。
4.根据实验要求,确认物料的量;5.如果缺少某一物料或者某一物料质量不够,及时向原物料管理员提出物料申请,领取物料后填写好记录。
例:某缓冲液的配制(2L)。
1.所需物料名称为Tris(C4H11NO3) 、氯化钠NaCl,药用级;2.打开物料储存柜,找到相应级别的Tris和氯化钠NaCl;3.确认Tris和NaCl的质量满足需要配制的量;4.如果Tris和NaCl的量不够,提前找物料管理员申请领取,并填好申领记录(包括物料名称、物料数量、领取时间、领取人)。
注意事项:1.在确认物料时要看清物料的标签是否完整;2.检查物料瓶盖是否拧紧,保证物料没有回潮;3.保证物料在校期内。
二. 容器具准备1.准备好干净的称量纸和钥匙;2.需要的玻璃容器具有烧杯、玻璃棒、量筒、抽滤装置以及装配制好的储瓶,将所需用到的所有玻璃容器用超纯水清洗干净,放置好待用。
注:1.所选用的器皿规格需适配溶液配制体积。
2.有灭菌或内毒素要求的,要准备清洗后湿热或干热灭菌的器皿。
例:某缓冲液的配制(2L)1.将称量纸和钥匙准备好待用;2.需要烧杯一个、量筒一个、玻璃棒一只、完整的抽滤装置一套、储瓶一个,每一个玻璃容器都先用水和洗液清洗,再用超纯水冲洗干净后放置好待用。
注意事项:1.在清洗过程中要做到玻璃壁面水向下流时无纹路,保证容器清洗干净;2.由于玻璃容器容易破碎,故在清洗和拿放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打破容器具而造成对人的伤害。
三. 记录准备和设备准备1.记录准备:配液前,准备好该次配液的配液记录,同时配液过程需要称量、测初始状态下溶液的PH和电导率,因此要用到的仪器有电子天平/台秤、PH计和电导率仪,所以需要准备电子天平/台秤设备使用日志、PH计、电导率仪设备使用日志,确保使用日志够本次实验填写需求。
032原料药车间配液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制定原料药车间配液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配液岗位人员的具体操作。
2 范围适用于原料药车间配液岗位的操作过程。
3 职责3.1原料药车间配液岗位负责实施。
3.2生产技术部、质量部负责监督。
4 内容4.1生产前准备4.1.1 岗位操作人员按照《人员进出生产区更衣标准操作规程》更衣后进入一般生产区或洁净区。
4.1.2 检查:操作间、设备及房间的清洁和状态标识牌;有无前次生产清场合格证正/副本,并在有效期内;设备有无“完好”标志和“已清洁”标志;检查配制用容器、用具已清洁,并在有效期内。
计量器具有无“计量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工具是否完好;容器具是否有“已清洁”标志。
检查岗位相关文件及生产记录是否齐全。
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4.1.3 根据批生产指令到物料暂存间领取物料,领取时,认真核对配制培养基用物料品名、批号、数量、检验报告单等信息。
按物料品名、批号码放整齐。
4.1.4 在器具暂存间领取在清洁效期内的容器具。
山 东 百 维 药 业 有 限 公 司文件名称 原料药车间配液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PM-SOP-032-00起 草 人: 起草日期: 部门:生产技术部审 核 人: 审核日期: 生产副总 页码 1/4 审 核 人: 审核日期: 质量部 版 本 号 00 批 准 人: 批准日期:质量副总生效日期颁发部门 质量部分发部门质量副总、生产副总、质量部、生产技术部、生产车间。
4.1.5 在门前生产标识牌上填写生产品种的相关信息; 4.2 配制操作过程4.2.1依据:按照批生产指令、工艺规程、生产管理等GMP 文件进行操作。
4.2.2称量:根据配料量选取合适的计量器具,配制用料要双人复核,做好记录,称量前电子秤、电子天平开机预热15min-20min 后用标准砝码校验,并填写校验记录。
4.2.3称量用的容器、取料工具应清洁(每次称量时取料工具应每料一个,不得混用),容器外无原有的任何标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配液的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注xxxxxx配液的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配液操作。
2.范围:适用于xxxxxx生产时的称量、配液及除菌过滤操作。
3.职责:配液岗位员工及质监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操作前的确认
4.1.1确认车间空调净化系统已运行至少30分钟。
4.1.2确认配制操作的称量间、配制间有前次生产结束的《清场合格证》、且距离本次操作不超过48小时,现场无与本次生产无关的物品,否则需重新清洁。
4.1.3确认称量、配制用具已按《洁净区器具清洗、消毒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清洗或消毒,且未超过规定的有效期限。
4.1.4确认称量、配制的计量器具:电子天平、酸度计及压力表均有《计量合格证》且在有效期内。
4.1.5确认所领原辅料xxxxxx、xxxx均有“合格”检验报告单,在有效期内且在规定条件下贮存。
(注意:xxxxxx应在xx℃下贮存,袋口应捆扎严密。
)
4.2称量:
4.2.1按处方量在精度为十分之一克的电子天平上分别称取xxxx、xxxxxx,分至两个配液容器中。
4.2.2立即将剩余物料的袋口扎紧,退回仓库,按规定的条件贮存。
4.2.3物料的称量过程必须有两人操作,一人称量,一人复核,并有仓库保管员在场。
及时如实记录称量数据。
4.3配液:
4.3.1在盛有xxxx的配液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加热、搅拌至xxxx全部溶解并冷却。
4.3.2待上述xxxx溶液温度降至35℃以下时,加入盛有xxxxxx配液容器中,搅拌至xxxxxx全部溶解。
再加入适量注射用水至药液总体积为7000毫升。
4.4调PH
4.4.1按照使用的酸度计的标准操作规程,分别用pH值为4.00(25℃)和6.86
(25℃)的标准缓冲液校正酸度计。
4.4.2测定所配药液的pH值,如低于6.20,缓慢加2mol/L N a OH溶液,边加边搅拌,调整PH在6.20~6.30内。
4.5注意事项:
①原、辅料的投料计算、称量和投料过程必须有人复核,操作人、复核人均应在原始
记录上签名。
②称量、配制时使用的电子天平、精密pH计等计量用具应当经过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使用前应对仪器上的《计量合格证》进行检查确认。
③xxxxxx化学性质不稳定,称量时要快速,且称量后剩余的原料要立即将袋口封好,在xx℃以下保存。
④配液加入xxxxxx时溶液温度不可超过35℃,以免溶液颜色加深。
也可在分装的前一天先按处方量配制xxxx溶液,湿热灭菌后,放置至第二天配液用。
⑤生产过程从称量、配制到分装、进箱的时间间隔都应尽量缩短,尽量减少药液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
⑥配制用的注射用水必须是新制的、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⑦配制后的药液必须进行充分的搅拌或摇晃以混合均匀。
⑧配制好的药液必须在40分钟内进行除菌过滤。
4.6除菌过滤:
4.6.1滤膜的起泡点测试:
4.6.1.1将待测试的微孔滤膜(孔径0.22μm)安装在桶式过滤器上,将过滤器组装好,并将滤器下端的出液管插入装有适量灭菌水的量筒内,管口浸入液面下。
4.6.1.2向滤器中加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加压(约0.20Mpa)过滤,使滤膜充分润湿。
4.6.1.3继续升压,直至滤器下端的出液管中有稳定的气泡排出。
记录气泡第一次出现时压力的读数。
4.6.1.4起泡点压力应不小于0.31 Mpa。
否则,应更换滤膜,重新测试直至合格。
4.6.2过滤药液:控制压力约0.20Mpa,收集滤过液。
4.6.3按4.6.1再次进行滤膜的起泡点测试,以确认滤膜的完整性。
4.6.4若测试不合格,需更换滤膜,重复4.6.1~4.6.3的操作。
4.6.5注意事项
①微孔滤膜使用前需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用新制的注射用水漂洗至少三次。
②本工序中使用的桶式过滤器、连接管道、药液收集瓶等均需灭菌处理。
灭菌后的器具在密闭条件下保存,可在24小时内使用。
③本工序使用的压缩空气或氮气需经过滤除菌。
④压力表应定期检定,使用前应确认《计量合格证》尚在有效期内。
4.7除菌过滤后的药液立即传入精制工序,在60分钟内进行精制(超滤)除热原。
4.8按照《洁净区清场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