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合集下载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教辅资料参考:内科学八年制教材第3版下册)1.一般血液检查血液分析仪进行的血常规检测可同时测出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总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有的仪器尚可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血液分析仪虽可提供多项指标,但对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形态变化的分析仍需经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确立。

2.骨髓检查(1)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主要用于:①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对于白血病、再障、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细胞贫血等疾病具有确诊价值;②帮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怀疑戈谢病、尼曼—匹克病,于骨髓涂片中找到特殊细胞即可确诊;③诊断骨髓转移癌;④诊断某些原虫性传染病,如骨髓涂片中找到疟原虫、黑热病的利什曼小体;⑤骨髓也常用于病原菌的培养,有较高的阳性率。

a.骨髓增生度:以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值表示。

增生极度活跃见于白血病,尤其是慢粒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见于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见于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见于造血功能低下;增生极度减低见于造血功能明显低下,如再障。

b.粒/红比值粒/红比值正常见于正常骨髓象,或骨髓病变局限于其他细胞系,未累及粒红两系,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或粒、红两系平行减少,如再障。

粒/红比值增高(大于8∶1)见于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幼红细胞严重减少,如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红比值降低(小于2∶1)见于幼红细胞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或粒细胞减少,如粒细胞缺乏症。

c.原始细胞数量增多:见于各种急性白血病d.血细胞化学染色以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化学或生物化学技术对血细胞内各种生化成分、代谢产物作定位、定性和半定量的观察,对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必不可少。

血液检验表格归纳(临床常见血液病)

血液检验表格归纳(临床常见血液病)

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 验
M1: Ph 染 色 体 t(9 ; 22) , BCR-ABL;
M2a: 异性染色体重排(t 6;9), DEK-CAN(嗜碱性粒细 胞增多 )
M2a
3. 其它系细胞增生减低或受抑。
M2b
( 急 1.起病较缓慢; 1. RBC,Hb 显 著 减 1. 骨髓多为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 性 2.常以贫血为首 少,WBC数可正常、
AML
(急 性
型早 )幼
粒 细 胞 白 血 病
临床表现
1. 广 泛 而 严 重 的出血,常有 DIC
出血原因:颗 粒有丰富的促 凝物
2. t(15; 17)形 成 的 PML/RAR α融合基因是 本病的标志
3. 用 全 反 式 维 甲 酸(ATRA 诱 导分化,缓解率 较高,预后较好
血象
骨髓象
检验
POX: 强(+)
成 熟 阶 t(8;21)(q22;q22)是 段 的 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形
型 髓 发症状,
减少或增多。
2. 粒系明显增生,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 PAS: (+),弥散
CD15 、 成 AML1-ETO 融 合 基
)系 白
3.出血发生率较
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20%。
低较轻。
POX: 强(+) PAS: (+),弥散 NAS-DCE : 强(+) NAS-DAE: 强(+),不被 NaF抑制 α-NBE: (—)
按胞浆颗粒的不同分为两个亚型: *粗颗粒型(M3a):
胞浆丰富,兰色外浆呈伪足状突出,其中 布满粗大、深染、密集或融合的嗜天青颗粒, 常含较多Auer小体,核常被颗粒遮盖而不清。 *细颗粒型(M3b):

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2024

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2024

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初筛实验)的分析质量要求及验证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进行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初筛实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WS/T402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WS/T405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WS/T779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血液分析仪hematology analyzer血细胞分析仪主要用于检测血液样品,能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提供相关信息的仪器或设备。

3.2验证verification提供客观证据以认定规定要求得到满足。

3.3携带污染carryover由测量系统将一个检测样品反应携带到另一个检测样品反应的分析物不连续的量,由此错误地影响了另一个检测样品的表现量。

3.4精密度precision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同类样品重复测量所得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注1:精密度常用标准差或变异系数表示,是测量误差中的随机效应。

注2:规定条件在临床检验领域可以是批内、批间、实验室内等条件。

3.5批内精密度within-run precision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物进行连续测量所得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3.6日间精密度inter-day precision在不同天内对同一被测物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3.7线性linearity在给定的分析测量范围内,检验程序使其检测结果与样品分析物浓度直接成比例的能力。

注1:检测结果是指最终结果,而非仪器输出的原始信号。

注2:非线性对分析测量范围内的单一浓度点表现为系统效应,对全部浓度点的影响可按随机效应处理。

常见血液病诊断

常见血液病诊断

常见血液病诊疗常规贫血一.实验室检查1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血型。

2尿常规、大便潜血、虫卵。

3肝功、肾功、必要时查各种自身抗体,如ANA、抗dsDNA、抗ENA等。

4 必要时胃肠道餐或胃镜检查二.诊断标准1男性:Hb﹤120g/L,RBC﹤4.0×1012/L,HCT﹤0.402女性:Hb﹤110g/L,RBC﹤3.5×1012/L,HCT﹤0.37缺铁性贫血一、实验室检查1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2血清铁+转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4血清铁蛋白。

5骨髓涂片及铁染色(必要时)。

6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

7大便潜血、虫卵。

8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必要时)。

9妇科检查(月经过多的患者)。

10肝、肾功能。

二、诊断标准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6pg,MCHC﹤0.31g/L2血清铁﹤50ug /dl,总铁结合力﹥350ug /dl,运铁蛋白饱和度%﹤15%。

3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

4血清铁蛋白﹤14ug /L。

5红细胞游离卟啉(FEP)﹥3.0ug/gHb。

6有明确的缺铁病因,用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上述1~6条中任2条以上者可论断。

三、治疗1去除或治疗病因。

2铁剂补充治疗:元素铁150~200mg/天。

3疗程:血象恢复正常后,血清蛋白﹥30~50ug /L时再停药。

四、疗效标准1治愈:Hb恢复正常,MCV﹥80fl血清铁及铁蛋白,FEP均恢复正常。

贫血病因消除。

2有效:Hb增高﹥20g/L,其他指标部分恢复。

3无效:四周治疗Hb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反下降。

巨幼细胞贫血一、实验室检查1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2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3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4生化检查: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红细胞叶酸水平;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疑维生素B12缺乏时);血清胃泌素测定(疑维生素B12缺乏时)5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必要时)。

常用实验室检查

常用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男(4。

0~5。

5)×1012/L 血红蛋白:男120~160g/L女(3.5~5。

0)×1012/L 女110~150g/L新生儿(6.0~7.0)×1012/L 新生儿170~200/L临床意义: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婴幼儿、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后;高原、剧烈运动;阻塞性肺气肿、发绀型先天心脏病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类型/百分数/绝对值1。

中性粒细胞(N):①杆状核(st):0~5 0。

04~0。

05②分叶核(sg):50~70 2~72。

嗜酸性粒细胞(E):0.5~5 0。

05~0.53.嗜碱性粒细胞(B):0~1 0~0.14.淋巴细胞(L): 20~40 0。

8~45.单核细胞(M): 3~8 0。

12~0。

8临床意义:①白细胞计数增多与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增多:新生儿、妊娠、分娩、高温、严寒、饱餐、剧烈运动等;急性感染(主要原因)、严重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可作为内出血诊断指标)、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生疾病及恶性肿瘤.2。

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革兰阴性菌、病毒、原虫等)、血液疾病、理化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疾病。

3.核左移: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中毒/溶血反应及白血病。

4。

核右移:主要见于造血功能减退。

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

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④淋巴细胞.1。

淋巴细胞增多:4~6天的婴儿至6~7岁儿童;病毒\杆菌感染、淋巴细胞性恶性组织病等。

怀疑血液病该做哪些检查

怀疑血液病该做哪些检查

怀疑血液病该做哪些检查怀疑血液病时,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来确诊。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血液病,并确定具体的血液病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液病检查项目:1. 血常规:血常规是最基础的检查项目之一,它可以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并提供有关这些细胞的其他指标,如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

2. 骨髓穿刺和活检:通过骨髓穿刺和活检可以获取骨髓细胞样本,以分析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遗传学检测。

这些结果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的细胞类型或染色体异常,以及进一步确定血液病的类型。

3. 骨髓增生活性:骨髓增生活性检查可以评估骨髓的细胞增生能力,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骨髓增生异常的情况。

这对于血液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4. 血液生化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可以提供有关肝功能、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等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检测某些血液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非常重要。

5. 淋巴结和脾脏检查:通过对淋巴结和脾脏进行触诊、超声检查和组织活检,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组织相关的血液病。

6. 染色体分析:染色体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检查,可以评估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

这对于检测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等的染色体异常非常重要。

7. 分子遗传学检测: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分析个体DNA中的某些基因或突变。

这对于一些遗传性血液病如白血病和骨髓衰竭综合征等的诊断非常关键。

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评估细胞的组织学表型,以帮助确定特定类型的血液病,并进行分类和定量分析。

怀疑血液病时,上述这些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手段,并且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等综合分析,以确定最终的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检查项目可能会因不同的血液病类型和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具体的检查方案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一、引言在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血液常见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和血栓等,实验室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二、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估贫血程度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50g/L。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贫血。

2. 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计数指标显示了单位体积内循环着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3.8-5.0 × 10^12/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 fL。

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和MCV可能会异常。

3. 血小板计数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用于检查机体的止血功能,正常范围是150-400 × 10^9/L。

当血小板数量过低时,易导致出血倾向性增加。

出凝血时间是用来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延长的出凝血时间可能意味着凝血问题。

三、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1 × 10^9/L。

同时,在进行白细胞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所占比例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2.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中不同种类的克隆或非克隆性异常细胞,并通过形态学分析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3. 白细胞酶学特征某些特定的酶活性测定对于指导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酸性磷酸酶(ACP)和组蛋白键酸性琥珀酸酶(NAAE)等。

四、血栓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血液病常规检查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血液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状态。

通过检查不同指标的正常值,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血液病,进而进行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在进行血液病常规检查时,我们需要了解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以便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一、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

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50克/升,成年男性为130-170克/升。

血红蛋白波动过高或过低均可能暗示血液病的存在。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参与氧气的运输。

正常成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10^12/L。

红细胞计数过高可能与脱水、肺疾病、肾脏疾病等有关,红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暗示贫血等病症。

三、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血液中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免疫防御。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与感染、炎症、器官受损等有关,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意味着免疫功能低下。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碎片,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过高可能与骨髓疾病、感染等有关,血小板计数过低则可能暗示出血倾向。

五、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反映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成人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15-150克/升。

血红蛋白浓度过高可能与脱水、高原适应等有关,血红蛋白浓度过低则可能意味着贫血等病症。

六、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红细胞所占据的体积百分比。

正常成人的红细胞压积范围为35-45%。

红细胞压积高低与血液粘稠度有关,过高可能与脱水、肺疾病等有关,过低则可能意味着贫血等病症。

以上是血液病常规检查中常见指标的正常范围。

了解正常值范围对于判断疾病的存在与否至关重要,对于血液科医生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贫血一、初诊患者1.一般常规: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ECG、ESR2.血液学:白细胞分类(镜下)、网织红细胞、嗜酸细胞计数、血型、骨髓涂片(Bm铁染色)、骨髓活检、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等3.血生化: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血铁饱和度)4.血清学:乙肝五项、EBV抗体、输血相关病毒或微生物抗体检查5.影象学:腹部B超(包括腹腔淋巴结、肝脾)、胸、腹CT,必要时全胃肠钡餐造影6.骨髓(Bm)涂片、活检,细胞因子四项,纤维四项7.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检测,必要时查各种自身抗体8.基因检查:TCR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活检检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NAP等。

3.生化检查: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4.血清学检查: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疑维生素B12缺乏时)5.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 ,肝、肾功能。

3.血液学:骨髓涂片及铁染色(与测定血清铁蛋白等价),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NAP,血红蛋白电泳,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HbF(抗血清铁蛋白碱血红蛋白)。

4.影像学: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

妇科检查(月经过多的患者)。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一、初诊患者血常规+RBC形态、网织红细胞、WBC+DC,肝、脾、胆B超,肝肾功能、血胆红素、LDH。

尿常规+镜检,尿Rous试验,血红蛋白电泳,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HbF。

血细胞CD55、CD59,溶血象,红细胞脆性试验。

骨髓涂片、活检。

怀疑自免贫(AIHA)做各种自身抗体检查,如ANA、抗dsDNA、抗ENA。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确诊为AIHA者,复查各种自身抗体,如ANA、抗dsDNA、抗EN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一、初诊患者血常规+RBC形态、网织红细胞、WBC+DC,肝、脾、胆B超,肝肾功能、血胆红素、LDH。

尿常规+镜检,尿Rous试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加﹥5mg/dl),血清结合珠蛋白。

血细胞CD55、CD59,溶血象,NAP。

骨髓涂片、活检。

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检测、总补体、补体C3凝血功能检查:凝血6项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合并血栓倾向者查凝血6项。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常规+RBC形态、网织红细胞、WBC+DC,尿常规+镜检,肝、脾、胆B超,肝肾功能、骨髓涂片、活检。

输血相关检查。

2.溶血检查:血胆红素、LDH,尿Rous试验,溶血象(Coomb’s试验、Ham试验、糖水试验),红细胞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抗碱血红蛋白。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加﹥5mg/dl),血清结合珠蛋白,血细胞CD55、CD59。

冷热溶血试验(L-D试验),若阳性应做梅毒、病毒等有关检查。

必要时做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附着的IgG、A、M和C3。

3.血清学:各种自身抗体,如ANA、抗dsDNA、抗ENA,冷凝集素测定(正常﹤1:64),嗜异性凝集试验。

4.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检测、IgH、TCR基因重排检测,5.影像学:必要时胸腹CT。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确诊为AIHA者,复查各种自身抗体,如ANA、抗dsDNA、抗ENA。

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附着的IgG、A、M和C3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一、初诊患者血常规+RBC形态、网织红细胞、WBC+DC,肝、脾、胆B超,肝肾功能、血胆红素、LDH。

尿常规+镜检,尿Rous试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加(﹥5mg/dl),血清结合珠蛋白。

血细胞CD55、CD59,溶血象,红细胞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抗碱血红蛋白。

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附着的IgG、A、M和C3,各种自身抗体,如ANA、抗dsDNA、抗ENA。

冷凝集素测定(正常﹤1:64),嗜异性凝集试验,冷热溶血试验(L-D试验)。

骨髓涂片、活检。

必要者做淋巴细胞亚群、IgH、TCR基因重排检测。

胸腹CT。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确诊为AIHA者,复查各种自身抗体,如ANA、抗dsDNA、抗ENA。

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附着的IgG、A、M和C3。

淋巴细胞亚群、IgH、TCR基因重排检测,必要时做胸腹CT。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Cold Hemoglobinuria,PCH)一、初诊患者输血相关检查。

尿常规+镜检,尿Rous试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加(﹥5mg/dl),血清结合珠蛋白。

血细胞CD55、CD59,溶血象,红细胞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抗碱血红蛋白。

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附着的IgG、A、M和C3,各种自身抗体,如ANA、抗dsDNA、抗ENA。

冷凝集素测定(正常﹤1:64),嗜异性凝集试验,冷热溶血试验(Donath-Landsteiner)。

骨髓涂片、活检。

必要者做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测定、IgH、TCR基因重排检测。

胸腹CT。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确诊为AIHA者,复查各种自身抗体,如ANA、抗dsDNA、抗ENA。

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附着的IgG、A、M和C3。

必要者做淋巴细胞亚群、IgH、TCR基因重排检测,胸腹CT。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一、初诊患者血常规+RBC形态、网织红细胞、WBC+DC,肝、脾、胆B超,肝肾功能、血胆红素、LDH。

尿常规+镜检,尿Rous试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加(﹥5mg/dl),血清结合珠蛋白。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血细胞CD55、CD59,溶血象,红细胞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抗碱血红蛋白。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一、初诊患者输血相关检查。

有现发热者查肺CT、血培养、分泌物及排泄物培养。

尿常规+镜检,尿Rous试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加(﹥5mg/dl),血清结合珠蛋白。

血细胞CD55、CD59,溶血象,红细胞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抗碱血红蛋白。

各种自身抗体,如ANA、抗dsDNA、抗ENA,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免疫球蛋白(Ig)测定。

冷凝集素测定(正常﹤1:64),嗜异性凝集试验,冷热溶血试验(Donath-Landsteiner)。

骨髓涂片、活检,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试验,骨髓细胞CD34阳性率。

必要时做Survivin 基因检测。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肝肾功能。

血清铁蛋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一、初诊患者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形态。

输血相关检查。

肝、脾、胆B超,肝肾功能、血胆红素、LDH。

输血相关检查。

有现发热者查肺CT、血培养、分泌物及排泄物培养。

骨髓象及活检,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试验,骨髓细胞CD34阳性率。

骨髓PAS、Fe染色、NAP。

血细胞CD55、CD59,溶血象,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免疫球蛋白(Ig)测定。

染色体:核型分析。

HLA-DR15、Survivin基因、WT1基因、C-KIT基因、RAS基因、Caspase 基因检测。

细胞因子四项,纤维四项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肝肾功能。

血清铁蛋白。

输血相关检查。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一)、化疗前完成以下检查血常规:包括Hb、RBc、WBc+Dc、PLT;输血相关检查。

尿常规、便常规(包括潜血),血型(ABO、Rh);MICM(细胞形态学、免疫组化、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检查。

全套组化、流式细胞仪免疫表性分析(含耐药蛋白检测)、染色体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Survivin基因、SHP-1基因、WT1基因、FLT3、NPM1、c-KIT、CEBPA、MLL-PTD、ERG及其他白血病特异(PML/RARα、AML1/ETO、BCFβ/MYH11)和相关基因检测。

淋巴细胞亚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查BCR/ABL、IgH、TCR基因重排。

血液生化: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血尿酸。

拟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者,加查血清淀粉酶、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纤维蛋白原。

拟用蒽环类及三尖杉类药物者,加查心肌酶谱。

输血相关检查。

胸片、心电图、腹部B型超声,胸腹CT。

细菌学检查:咽、鼻拭子培养;皮肤、粘膜破溃炎症处,应做局部拭子培养;疑肛周感染者,行肛拭子培养;下呼吸道感染者做痰培养,胸部CT。

高热、寒战原因未明者,应连续血培养2~3次,且宜在使用抗菌素前抽取。

AML-M3,或伴全身广泛出血者,做DIC全套检查(3P试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FDP定量、纤维蛋白原半定量、APTT、D二聚体等)。

ALL,检测颅压及脑脊液常规、生化及找幼稚细胞。

(二)、化疗中及化疗间期的检查化疗中血常规,包括PLT,每周2次,WBC或PLT明显下降者,每1~2天1次。

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后白细胞明显上升者也应每1~2天查1次。

化疗间期每周1次。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尿酸等至少每月1次,异常者及时复查。

不定期输血相关检查。

用蒽环类、三类杉酯硷类、大剂量阿糖苷等,每疗程前后均需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

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者,治疗程前后查肝功能、APTT、血糖、淀粉酶。

AML者完全缓解后作2~3次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异常者,每周2次鞘内三连注射,正常后每周一次6次,以后每次加倍延长鞘注间隔时间,直至12周一次仍正常者停止鞘注。

每次化疗前后做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免疫球蛋白(Ig)测定。

缓解后每6个月查一次AML微小残留病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