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埋件计算值
后置埋件计算书(修改)

φec,N= SCr,N/(SCr,N+2×eN)
= 330/(330+2×0)=1
φucr,N 未裂混凝土对受拉承载力的提高影响系数,取为 1 NRK,C= N0RK,C×Ac,N×φs,N×φre,N×φec,N×φucr,N/A0c,N = 45233×293625×0.97×1×1×1/108900
深圳市三鑫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SANXIN FAÇADE ENGINEERING CO. LTD.
5
2.3. 受剪承载力计算
2.3.1. 锚栓钢材受剪承载力计算
VRd,s:锚栓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VRk,s:锚栓受剪承载力标准值(N)
γRs,V 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时的受剪承载力分项系数,取为 1.5
γRs,V= 1.2×fstk/fyk
=1.2×500/400=1.50
As: 锚栓或植筋应力截面面积较小值,为 113.1 mm^2
As= ∏×r^2
= 3.14×(12/2)^2
= 113.1 mm^2 VRk,s= 0.5×As×fstk
= 0.5×113.1×500
= 28274 N VRd,s= VRk,s/γRs,V
深圳市三鑫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SANXIN FAÇADE ENGINEERING CO. LTD.
3
2.1.锚栓抗拉承载力计算 Nhsd : 群锚中受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N) y1,yi: 锚栓1及i到群锚形心轴的垂直距离,105 mm M:弯矩设计值,1849554 N.mm Ngsd: 总拉力设计值,46265 N n:锚栓个数,4 N/n-M×y1/∑yi^2 = 2759 > 0
= 1.4×0.840 = 1.176 kN/m^2
预埋件及化学锚栓计算

后置埋件及化学螺栓计算一、设计说明与本部分预埋件对应的主体结构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在工程中尽量采用预埋件,但当实际工程中需要采用后置埋件,需对后置埋件进行补埋计算。
本部分后置埋件由4-M12×110mm膨胀、扩孔锚栓,250×200×10mm 镀锌钢板组成,形式如下:埋件示意图当前计算锚栓类型:后扩底机械锚栓;锚栓材料类型:A2-70;螺栓行数:2排;螺栓列数:2列;最外排螺栓间距:H=100mm;最外列螺栓间距:B=130mm;螺栓公称直径:12mm;锚栓底板孔径:13mm;锚栓处混凝土开孔直径:14mm;锚栓有效锚固深度:110mm;锚栓底部混凝土级别:C30;二、荷载计算V x:水平方轴剪力;V y:垂直方轴剪力;N:轴向拉力;D x:水平方轴剪力作用点到埋件距离,取100 mm;D y:垂直方轴剪力作用点到埋件距离,取200 mm;M x:绕x轴弯矩;M y:绕y轴弯矩;T:扭矩设计值T=500000 N·mm;V x =2000 NV y =4000 N N=6000 N M x1=300000 N·mmM x2= V y D x =4000×100=400000 N·mm M x =M x1+M x2=700000 N·mm M y = 250000 N·mmM y2= V x D y =2000×200=400000 N·mm M y =M y1+M y2=650000 N·mm三、锚栓受拉承载力计算 (一)、单个锚栓最大拉力计算1、在轴心拉力作用下,群锚各锚栓所承受的拉力设计值:1/sd N k N n ;(依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第5.2.1条)式中,sd N :锚栓所承受的拉力设计值; N :总拉力设计值; n :群锚锚栓个数;1k :锚栓受力不均匀系数,取。
后置埋件

1、后锚固设计原则
2、
采用以试验研究数据和工程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分项系数为表达形式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后锚固连接设计所采用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整个被连接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致。根据锚固连接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后锚固连接划分为二个安全等级。混凝土结构后锚固连接设计,应按表4-2-1的规定,采用相应的安全等级,但不应低于被连接结构的安全等级。
表4-2-3锚栓最小有效锚固深度hef,min/d
锚栓
类型
设防
烈度
锚栓受拉、边缘受剪、拉剪复合受力之结构构件连接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连接
非结构构件连接及受压、中心受剪、压剪复合受力之结构构件连接
C20
C30
≥C40
C20
C30
≥C40
化学植筋及螺杆
≤6
26
22
19
24
20
17
7~8
29
24
21
26
VSd,a≤0.16ftbh0
Vsd≤VRd,b
式中VRd,b——混凝土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b——构件宽度;
h0——构件截面计算高度。
(4)锚栓不得布置在混凝土的保护层中,有效锚固深度hef不得包括装饰层或抹灰层(图4-2-5)。
(5)处在室外条件的被连接钢构件,其锚板的锚固方式应使锚栓不出现过大交变温度应力,在使用条件下,应控制受力最大锚栓的温度应力变幅△σ=σmax-σmin≤100MPa。
表4-2-4地震作用下锚固承载力降低系数k
受力性质
破坏型态及锚栓类型
受拉
受剪
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
1.0
1.0
预埋件后置埋件计算样板

深圳大学城XXXX六、后置埋件计算(1). 荷载计算:P H :作用于预埋件的水平荷载设计值( kN )P V :作用于预埋件的竖直荷载设计值( kN )P x =1.000 kNP y =2.000 kNP z =3.000 kN(2). 预埋件计算:此处预埋件受拉力和剪力M x =0.240 kN.m X方向扭转力矩M :弯矩设计值(N.mm)M y =0.260 kN.m`M z =0.540 kN.mX方向扭矩 产生的剪力V1M Y=M×y1/(∑x i^2+∑y i^2)=0.240×0.150/(6×0.100^2+4×0.150^2)=0.240 kNV1M Z=M×x1/(∑x i^2+∑y i^2)=0.240×0.100/(6×0.100^2+4×0.150^2)=0.160 kNP y =2.240 kNP z =3.160 kNY方向剪力,Z方向剪力的合剪力 =3.873 kN选用 6 个 M12 高强化学锚栓,锚栓边距 80 mm,锚栓间间距 120 mm,在满足锚栓特征边距与特征间距的条件下,锚栓能承受最大剪力为 17.50 kN,承受最大拉力为 21.10 kNM12 锚栓特征边距 110 mm,锚栓间特征间距 220 mm现锚栓强度进行折减后,锚栓能承受最大剪力为 12.73 kN,承受最大拉力为 15.35 kNN1 :平均每个锚栓所受剪力设计值N1 =Pv / 6 = 3.873 / 6 = 0.646 kN < 12.73 kNN2 :平均每个锚栓所受拉力N2 =M/(3d)+Ph/6=0.260/(2×0.300)+0.540/(3×0.200)+1.000/6 = 1.500 kN < 15.35 kN组合情况:[( 0.646/17.5)^2+(1.500/21.10)^2 ]^0.5 = 0.08 < 0.5锚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圳市三鑫特种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4 SHENZHEN SANXIN SPECIAL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后置埋件厚度计算公式

后置埋件厚度计算公式在土木工程中,后置埋件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在进行后置埋件工程设计时,计算后置埋件的厚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后置埋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后置埋件厚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后置埋件厚度的计算公式通常是基于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后置埋件的材料特性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后置埋件的厚度取决于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后置埋件的材料特性。
在进行后置埋件的厚度计算时,需要考虑地基的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地基的承载能力、后置埋件的材料特性等因素。
在进行后置埋件厚度计算时,通常采用以下公式:\[ T = \frac{P}{A} \]其中,T为后置埋件的厚度,P为地基的承载能力,A为后置埋件的截面面积。
在实际工程中,地基的承载能力通常是通过现场勘测和试验来确定的。
地基的承载能力取决于土壤的类型、密实度、含水量、地下水位等因素。
通过现场勘测和试验,可以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确定后置埋件的厚度。
后置埋件的截面面积通常是根据后置埋件的材料特性和设计要求来确定的。
后置埋件的材料特性包括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
根据设计要求,可以确定后置埋件的截面面积,从而确定后置埋件的厚度。
在进行后置埋件厚度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后置埋件的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是指在设计和施工中考虑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土壤的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荷载的变化等。
在进行后置埋件厚度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确定后置埋件的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后置埋件的厚度。
在实际工程中,后置埋件的厚度计算通常是根据以上公式和相关因素来确定的。
在进行后置埋件厚度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后置埋件的材料特性、设计要求和安全系数等因素,从而确定后置埋件的厚度。
总之,后置埋件的厚度计算是地基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后置埋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进行后置埋件厚度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后置埋件的材料特性、设计要求和安全系数等因素,从而确定后置埋件的厚度。
后置埋件计算

scr_N = 192⋅mm
锚栓的边距:
( ) c1 := min ∞⋅mm, ccr_N c1 = 96⋅mm
( ) c2 := min ∞⋅mm, ccr_N c2 = 96⋅mm
锚栓的间距:
( ) s1 := min 240mm, scr_N s1 = 192⋅mm
( ) s2 := min 100mm, scr_N s2 = 100⋅mm
锚栓数量: 弯矩方向锚栓排数: 弯矩方向锚栓间距:
nm := 4 nc := 2 ddis := 140mm
弯矩方向锚栓至群锚形心距的垂直距离:
y1 :=
ddis 2
y1 = 70⋅mm
-- 1 --
在轴拉力与弯矩共作用下,弹性分析时,受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设计值按下列规定计算:
Nsd_1 :=
⎛⎜ Nc + Mc⋅y1 ⎞⎟ if ⎛⎜ Nc − Mc⋅y1 ⎞⎟ ≥ 0 ⎜⎝ nm y12⋅2 ⎟⎠ ⎜⎝ nm y12 ⎟⎠
( ) ( ) Vsi := Vsi_x + Vt_x 2 + Vsi_y + Vt_y 2
Vsi = 3.26⋅KN
3.承载能力极限状计算:
(一) 受拉承载力计算:
1.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验算 :
锚栓的直径:
Ds := 12mm
锚筋或植筋应力截面面积: 锚栓的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ψucr_N := 1.4
单根锚栓受拉混凝土实体破坏锥体投影面积:
( ) Ac_1 := scr_N⋅ c1 + 0.5⋅scr_N
群锚受拉混凝土实体破坏锥体投影面积:
Ac_1 = 3.686 × 104⋅mm2
后置埋件力学性能检验计算书证明

后置埋件力学性能检验计算书证明
XX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工程名称及其分部分项工程采用锚栓/植筋规格(必填),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经计算该单位工程后置埋件具体相关设计参数如下:1.后置埋件性能等级指标
基材种类及强度等级
2.锚栓/植筋非钢材破坏承载力标准值(混凝土受拉锥体破坏承载
力标准值)N Rk,c = kN。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填写)
3.锚栓/植筋钢材屈服强度标准值ƒyk = MPa。
后置埋件应力截面面积A S = mm2 。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填写)
4.锚栓/植筋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N Rk,s = kN。
5.锚栓/植筋设计水平拉力N Sd = kN。
特此证明。
证明单位:意见签字设计单位资质章
年月日
注:锚栓主要分:膨胀锚栓、化学锚栓
如有特殊要求请于此证明中注明。
本证明除签字以外均应打印,手写无效。
2013版后置埋件计算(膨胀螺栓)

2013版后置埋件计算(膨胀螺栓)1 后置膨胀锚栓计算1.1 参考图纸1.2 基本计算参数膨胀锚栓型号:HSA膨胀锚栓直径:M12锚栓抗拉强度:fuk=720N/mm^2锚栓抗剪强度:fyk=576N/mm^2锚栓有效截⾯⾯积:As=63.6mm^2锚栓有效埋深:hef=70mm锚栓的最⼩间距:Smin=75mm锚栓的最⼩边距:Cmin=90mm混凝⼟强度等级:C25混凝⼟厚度:h=300mm混凝⼟抗压强度:fckcube=25N/mm^2埋板⾼度:Lb=400mm埋板宽度:La=400mm锚栓排数:nh=2锚栓列数:nv=2轴向⼒:Nx=12.000kN剪⼒:Vy=20.000N弯矩:Mz=5.000kN·m锚栓间距与边矩参数:S1=300mmS2=300mmC1= ∞mmC2= ∞mmC3= ∞mmC4= ∞mmC5=50mm1.3 锚栓反作⽤⼒混凝⼟受压区⾼度:x=27.20mm各个锚栓受到的剪⼒(Fv)为:Fv=5.000kN各个锚栓受到的拉⼒(Ft)为:锚栓01锚栓02第⼀排0.749kN0.749kN第⼆排10.603kN10.603kN1.4 抗拉设计承载⼒1.4.1 钢材破坏设计承载⼒锚栓钢材破坏承载⼒特征值:NRks=44.5kN钢材破坏分项安全系数:γMs=1.50锚栓钢材破坏设计承载⼒:N Rds=N Rks/γMs=44.5/1.50=29.667kN ≥ Ftmax=10.603kN锚栓钢材破坏设计承载⼒满⾜要求!1.4.2 拔出破坏设计承载⼒混凝⼟强度影响系数:fB=(fckcube/25)^0.5=(25/25)^0.5=1.00拔出破坏承载⼒特征值:N Rkp=25.000kN拔出破坏分项安全系数:γMp=1.50拔出破坏设计承载⼒:N Rdp=N Rkp×f B/γMp=25.000×1.00/1.5=16.667kN ≥ Ftmax=10.603kN拔出破坏设计承载⼒满⾜要求!1.4.3 混凝⼟锥体破坏设计承载⼒单个锚栓的混凝⼟粘结强度特征值:N Rkco=k×f ckcube0.5×h ef1.51=10.1×25^0.5×70^1.5=29.58kN临界锚栓间距:S crN=3×h ef=3×70=210mm临界锚栓边距:C crN=S crN/2=210/2=105mm单根混凝⼟锥体破坏锥体投影⾯积(理想):2A cNo=ScrN=210^2=44100mm实际投影⾯积:A cN=(C1c+(nv-1)×S1+C2c)×(C3c+(nh-1)×S2+C4c)=(105.00+(2-1)×300+105.00)×(105.00+(2-1)×300+105.00) =260100.0mm边距应⼒分布影响系数:ψsN=min(0.7+0.3×C min/C crN,1.00)=min(0.7+0.3×105.00/105.00,1.00)=1.00偏⼼影响系数:ψecN=min(1/(1+2×e N/S crN),1.00)e N=130.21mmψecN=min(1/(1+2×130.21/210.00),1.00)=0.45密集钢筋影响系数:ψreN=min(0.5+h ef/200,1.00)=min(0.5+70/200,1.00)=0.85拔出和混凝⼟锥体组合破坏分项安全系数:γMc=1.50混凝⼟锥体破坏抗拉设计承载⼒:N Rdc=(N Rkco/γMc)×(A cN/A cNo)×ψsN×ψecN×ψreN=(29.576/1.50/×(260100.00/44100.00)×1.00×0.45×0.85=44.127kN ≥∑Fti=22.704kN混凝⼟锥体破坏抗拉设计承载⼒满⾜要求!1.5 抗剪设计承载⼒1.5.1 钢材破坏设计承载⼒钢材破坏承载⼒特征值:VRks=30.5kN钢材破坏分项安全系数:γMsv=1.25锚栓钢材破坏设计承载⼒:V Rds=V Rks/γMsv=30.5/1.25=24.400kN ≥ Fv=5.000kN锚栓钢材破坏设计承载⼒满⾜要求!1.5.2 混凝⼟撬起破坏设计承载⼒混凝⼟锥体破坏抗拉承载⼒特征值:N Rkc =N Rdc ×γMc =44.127×1.50=66.190kN混凝⼟撬起破坏承载⼒特征值:V Rkcp =k ×N Rkc =2.0×66.190=132.380kN混凝⼟撬起破坏分项安全系数:γMcp =1.50混凝⼟撬起破坏设计承载⼒:V Rdcp =V Rkcp /γMcp=132.380/1.50=88.253kN ≥ Vy=20.000kN混凝⼟撬起破坏设计承载⼒满⾜要求!1.5.3 混凝⼟边缘破坏设计承载⼒系数:α=0.1×(h ef /C3)0.5=0.1×(70/10000)^0.5=0.008β=0.1×(d/C3)0.2=0.1×(12/10000)^0.2=0.026单个锚栓的混凝⼟边缘破坏特征值:V Rkco =k1×d α×h ef β×f ckcube 0.5×C31.5=2.40×12^0.008×70^0.026×25^0.5×10000^1.5=13686.06kN单根混凝⼟锥体破坏侧向边缘投影⾯积(理想):A cVo =4.5×C32=4.5×10000^2=450000000.00mm^2实际锚固混凝⼟锥体侧向投影⾯积:A cV =(C1+(nv-1)×S1+C2)×h=(10000.0+(2-1)×300+10000.0)×300.0=6090000.00mm^2边距应⼒分布影响系数:ψsV =min(0.7+0.3×min(C1,C2)/(1.5×C3),1.00)=min(0.7+0.3×min(10000.0,10000.0)/(1.5×10000.0),1.00)=0.900考虑剪⼒与基材厚度的增长是⾮线性影响系数:ψhV =max((1.5×C3/h)0.5,1.00)=max((1.5×10000/300)^0.5,1.00)=7.07基材⾃由边缘与施加外荷载的夹⾓影响系数:ψαV=1.00偏⼼影响系数:ψecV=1.00密集钢筋影响系数:ψreV=1.00混凝⼟边缘破坏承载⼒特征值:V Rkc=V Rkco×(A cV/A cVo)×ψsV×ψhV×ψαV×ψecV×ψreV=13686.06×(6090000/450000000)×0.900×7.071×1.0×1.0×1.0 =1178.72kN混凝⼟边缘破坏分项安全系数:γMc=1.50混凝⼟边缘破坏设计承载⼒:V Rdc=V Rkc/γMc=1178.72/1.50=785.81kN ≥ Vy=20.000kN混凝⼟边缘破坏设计承载⼒满⾜要求!1.6 拉⼒和剪⼒复合作⽤拉⼒作⽤:钢材破坏:βN1=F tmax/N Rds=10.603/29.667=0.357 ≤ 1.00拔出破坏:βN2=F tmax/N Rdp=10.603/16.667=0.636 ≤ 1.00锥体破坏:βN3=∑F ti/N Rdc=22.704/44.127=0.515 ≤ 1.00剪⼒作⽤:钢材破坏:βV1=F V/V Rds=5.000/24.400=0.205 ≤ 1.00撬起破坏:βV2=V y/V Rdcp=20.000/88.253=0.227 ≤ 1.00边缘破坏:βV3=V y/V Rdc=20.000/785.813=0.025 ≤ 1.00拉剪复合作⽤下钢材破坏:βNα+βVα=0.357^2+0.205^2=0.170 ≤ 1.00拉剪复合作⽤下其它破坏:βNα+βVα=0.636^1.5+0.227^1.5 =0.615 ≤ 1.00锚栓拉剪复合作⽤下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荷载计算1.设计参数
幕墙计算高度 Z=20m
玻璃短边长度 a= 1.12m 风压高度调整系数
(B类)
µ1=1玻璃长边长度 b= 1.7m 风压高度调整指数(B类)µ2=0.32横杆长度l= 1.12m 阵风风压系数βz = 1.687横杆间距h= 1.7m 风荷载体型系数µs =
1.2
玻璃设计厚度t=6mm 基本风压(镇江地区)ω0=0.4kN/m²玻璃容重
γg =
25.6kN/m³地震作用动力放大系数βx =5幕墙自重(包括玻璃、型材)G AK =0.35kN/m 2α
max
=0.12
幕墙立杆长度
L=
3.7
m
2.风荷载(标准值)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
µ1×(Z/10)^μ2=
1.248风荷载标准值ωk =βz ×μs ×μz ×ω0= 1.011kN/m 2取:风荷载标准值ωk = 1.000kN/m 2横杆所受风荷载q whk =ωk ×h= 1.700kN/m 立杆所受风荷载q wlk =ωk ×l=
1.120
kN/m
3.自重荷载(标准值)玻璃自重
q GAk =t×γg =0.154kN/m 2横杆自重(包括玻璃、铝型材)q Ghk =G Ak ×h=0.595kN/m 立杆自重(包括玻璃、铝型材)q Glk =G Ak ×l=
0.392
kN/m
4.地震作用(标准值)玻璃所受地震作用q EAk =βx ×αmax ×q GAk =0.092kN/m 2横杆所受地震作用q Ehk =βx ×αmax ×q Ghk =0.357kN/m 2立杆所受地震作用
q Elk =βx ×α
max
×q Glk =
0.235
kN/m 2
二、支座荷载计算1.设计参数立杆型号:H1401立杆长度:
L=
3.7
m
2.荷载(标准值)根据荷载计算得:
后置预埋件计算
由于图书馆部分预埋件位置偏移,经甲方、监理同意,采用后置预埋件进行补漏。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风荷载qωlk= 1.120kN/m 自重荷载q Glk=0.392kN/m 地震作用q Elk=0.235kN/m
3.立杆支座力计算(采用SG+Sω+0.5SE组合)
自重荷载产生剪力V=1.2×q Glk×L= 1.740KN
风荷载产生剪力Qω=1.4×qωlk×L= 5.802KN
地震作用产生剪力Q E=1.3×0.5×q Elk×L=0.566KN
水平荷载剪力组合Q Y=Qω+0.5×Q E= 6.084KN
竖向立距钢支座距离e=0.1m
竖向力对钢支座的弯矩M=V×e=0.174KN·m
三、后置化学螺栓计算
1.设计参数
化学螺栓直径d=0.012m
化学螺栓数量n=4只
化学螺栓垂直间距z=0.1m
连接钢板厚度t=0.008m
2.荷载和内力
根据计算得:
竖向力V= 1.740KN
水平力N=Q Y 6.084KN
弯矩M=0.174KN·m
3.化学锚栓抗拉计算
a)竖向力V对单个螺栓的剪力N v=V/n0.43512KN
b)单个螺栓所受拉力
水平力N对单个螺栓的拉力N1=N/n 1.52111KN
弯矩M对单个螺栓的拉力 N2=M/(Z×2)0.87024KN
故单个螺栓所受拉力 N t=(N1+N2)×1.25 2.98918KN
M12X160化学螺栓容许应力(植于C30砼) [F]=16.2KN
由于幕墙规范对后置螺栓的承载力有具体规定,应取其极限承载力的50%作为设计值,
且由以上计算可知后置螺栓的承载力应大于单个螺栓所受的拉力及剪力。
三、施工工艺:
①钻孔:根据设计要求,按图纸间距定好位置,在主体结构上钻出Φ14孔,孔深110mm。
②清孔:用空气压力吹管将孔内浮灰及尘土清除,保持孔内清洁。
③置入药剂管:将药剂管插入洁净的孔中,插入时树脂在手温条件下能象蜜蜂一样流动时,方可使用管。
④钻入螺栓:用电钻旋入螺杆直至药剂流出为止。
电钻一般使用冲击钻或手枪钻,钻速为250~750转/分,
这时螺栓旋入,药剂管将破碎,树脂、固化剂和石英颗粒混合,并填充锚栓与孔壁之间的空隙。
⑤凝胶过程(硬化过程):取下安装工具静待药剂硬化。
⑥凝固物体:待药剂完全硬化后,将钢板套上,加上垫圈及六角螺母将物体固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