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变化
高考生物复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知识详解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一)过程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①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核仁消失,③出现纺锤体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纺锤体消失,④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后期:一分为二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新壁现。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不同点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_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_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一、减数分裂(一)相关概念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如图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数目:四分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二)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形成过程为例)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形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细胞种类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分裂结果形成四个精子细胞细胞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1个极体2个极体滋长(2N)(N)3个极体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2N)复制(2N)1个次级母细胞(N)1个卵细胞(N)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染色体2N 2N N 2N N NDNA 2C 4C 4C 2C 2C C C比较精子卵细胞不同点形成部位动物精巢,植物花药动物卵巢,植物胚囊形成特点均等分裂,有变形期不均等分裂,无变形期三、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1、减数分裂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n n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及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1+课件-2024届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

例 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结构变异
缺失 重复 倒位
易位
例 下图为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 的配对情况。下列各种变异不可能是该对染色体发生 的是( C )
A.缺失
B.重复
C.倒位 D.易位
4.减数分裂与染色体数目变异 (1)MI分裂异常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正常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为2n): (2)MⅡ分裂异常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n-1 n-1
n-1 n+1
例 表示某细胞(含4条染色体)的分裂示意图,①~⑥代 表细胞,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下列叙述不合 理的是 ( A ) A.细胞⑥的基因组成为aBb B.细胞②为第一极体 C.细胞③有2个基因B D.细胞⑤的基因组成为a
例:ab.cdef(正常) ab.cdedef ab.cdeedf
易位类别: a b c d e f
wx y z
wx y ef a b c dn
w x yefz abcd
w x y ze f abcd
简单易位:某一染 色体的一个臂端区 段接在非同源染色 体的一个臂端上
嵌入易位:指某一 染色体的一个臂内 区段嵌入非同源染 色体的一个臂内
XXY与XYY异常个体的成因分析 ①XXY成因
②XYY成因:父方减Ⅱ异常,即减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分 裂后两条Y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例 母亲色盲,父亲正常,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 不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若 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细 胞之中?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 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细胞之 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一组是 ( B ) A.精子、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B.精子、精子或卵细胞、卵细胞 C.卵细胞、精子、精子或卵细胞 D.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精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变化源自总结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数量和染色单体的数量都会发生变化。
VS
详细描述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始终与体 细胞相同,而染色单体数量在分裂前期和 中期较多,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而减少。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 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和中期是体细胞的一 半,而染色单体数量与体细胞相同。到减 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量又恢复为体细 胞数量,但染色单体数量减少到零。
详细描述
子细胞分裂完成,染色体数目减半
04
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DNA 、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DNA的变化
要点一
总结词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核中的DNA进行复制,导致DNA含 量加倍。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DNA含 量与体细胞相同。在减数分裂Ⅰ的间期,DNA也进行复制 ,但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 DNA含量不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总结词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染色 单体交叉互换
详细描述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 联会形成四分体,此时染色单体之间 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总结词
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准备进入分裂期
详细描述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进入分裂期 做准备。
间期
01
02
总结词
DNA复制,染色体复制,染 色单体形成
DNA数目变化
DNA完成复制,数目加倍
03
染色体数目变化
染色体复制,数目不变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含量和染色体变化

有丝分裂DNA含量图:
a-b: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实则为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染色体本身的数量不会增加),所以DNA含量加倍。
b-c:前期到后期有染色体的移动和着丝点的分裂,但对DNA含量无影响。
c-d: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DNA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含量减半。
有丝分裂染色体数图:
f-g:上个图中已解释过,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的数量不会加倍(染色体的数目实则为着丝点的数目)。
g-h: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所以染色体的数也随之加倍。
i-j: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含量减半。
减数分裂DNA含量图:
同理,间期复制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完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成两个细胞,DNA含量减半。
第二次分裂完后,又分裂成两个细胞,DNA再次减半。
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图:
同理,间期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加倍,直到第一次分裂完毕,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会出现加倍(着丝点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实质就是着丝点的分裂),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时数量减半。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易于混淆的曲线、图像

1、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曲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数目由4N→2N的时期为末期刚开始(后期结束时),原因:末期细胞中已经有两个细胞核,细胞中的染色体平均分到每个细胞核中。
细胞中的染色体、DNA数由4N→2N的时期为末期结束时。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1)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后(FH和fh)段,染色体数∶DNA分子含量=1∶1。
(2)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前(CF和cf段),染色体数∶DNA分子含量=1∶2。
(3)BC(bc)段表示间期DNA的复制,DNA分子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4)DE(d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内DNA分子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5)ff′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分子数不变。
(6)GH(g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了两个子细胞中。
(7)间期DNA 复制之前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后,不存在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数为0。
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此曲线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
如果是有丝分裂,bc段表示间期DNA复制使得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DNA,de段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如果是减数分裂,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使得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DNA,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
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变化曲线——DNA含量的变化(1)图中aj段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的过程,其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f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j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2)k点时表示正进行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变化

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 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有一条链 被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 裂过程,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 记,着丝粒分裂后的次级精母细胞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由于染色体的随机结合,含有被标记染色体的精细胞的比例 不能确定。整体来看,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 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数相等。 答案 D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3.小鼠的睾丸中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 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 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 记分布情况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B.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要被标记 C.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 D.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 数相等
由此可见在第二次分裂中期,玉米细胞的20条染色体全含32P, 第二次分裂后期40条染色体中有20条含32P,第二次分裂所产生 的子细胞所含20条染色体中,带32P的为0~20条。 易错警示! (1)由于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子染色体移 向哪一极是“随机”的,故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其双链DNA所 带的放射性状况应由每条染色体两单体如何移动决定,决不可 将所有染色体的单体移动“统一”看待。 (2)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DNA只进行一次复制,复制后的子 代DN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或 一个卵细胞和极体或两个极体)中。
人教版 必修二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等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 教案

第2课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等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学习目标] 1.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细胞形态的改变。
(重、难点)2.掌握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方法。
(重、难点)要点一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等的变化规律1.列表分析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1)染色体第一次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到与体细胞一样,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核DNA数目加倍的时期是间期,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4)核DNA第一次减半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第二次减半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5)各关键点变化的原因BC段——DNA复制;DE(de)段——同源染色体分离;DNA和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ff′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H(h)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了两个子细胞中。
(6)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EH(eh)段;不含染色单体的是FH(fh)段。
3.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中DNA变化的曲线(1)每条染色体中只能含有1个或者2个DNA分子,因此纵坐标只能是1或者2。
(2)bc段的变化原因是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cd段是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de段变化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中只含有1个DNA分子。
4.染色单体的变化(1)曲线模型(2)曲线解读有丝分裂:分裂间期,因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形成,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0(即0――→间期4N ――→后期0)减数分裂⎩⎪⎪⎨⎪⎪⎧减Ⅰ前间期:因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形成(0→4N )减Ⅰ末:因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 两个子细胞,染色单体减半 (4N →2N )减Ⅱ后:因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2N →0)5.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分析 (1)曲线模型(2)曲线解读①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由n 对(2n 条)加倍成为2n 对(4n 条),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仍为n 对。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图像

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植物细胞分裂图象如下图所示: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减数分裂图2-1-7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各时期的图像如下图三、细化图像判断方法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①是减Ⅰ前期,②是有丝中期,③是减Ⅰ中期,④是减Ⅱ中期,⑤是有丝后期⑥是有丝后期,⑦是有丝后期,⑧是减Ⅰ后期,⑨是减Ⅱ后期,⑩是减Ⅱ前期?是精细胞, ?有丝前期有丝分裂顺序为:②⑤⑥⑦;减数分裂顺序为:①③⑧⑩④⑨?例2、如右图所示是什么时期的分裂图像解析:此图很多同学都识别错了。
同学们一看染色体为10是偶数,又被拉向两极,就判断为有丝分裂后期。
正确的判断方法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被拉向两极,属于后期,对于后期的图像,我们应看一极的染色体条数5条,奇数,所以为减Ⅱ后期。
2、柱形图例3、下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解析:此类题通过柱形图的变化来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
首先,必须弄明白不同的柱形图所代表的含义。
上面讲过染色体可分为单线型和双线型两种形态,在有丝分裂和减Ⅱ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从双线型变为单线型,染色单体消失。
所以,代表染色单体。
在双线型的染色体中含两条染色单体,每一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因此,染色体:DNA=1:2。
所以,表示染色体,表示DNA。
其次,通过观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的变化弄明白四图可能代表什么时期的什么分裂。
甲图中有单体并且染色体数为2n,因此,可能为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完成、前期或中期;也可能为减Ⅰ:间期复制完成、前期、中期或后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题指导
解答本类问题必严把四关
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 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 后期及所产生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多少? 具体分析如下
玉米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行为都是独立的,而且是一致的。因此用一条染色体的变化就 能体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则题目中玉米体细 胞两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标记情况可用下图进行 解析。
子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个DNA分
子的一条链含3H-T,如下图:
答案
B
2. 将 DNA 分子双链用 3H 标记的蚕豆 (2n = 12) 根尖移入普通培养 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某普通 培养液中的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根据图示,判断该细胞中 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最可能是( )
A.12个b B.6个a,6个b
C.6个b,6个c
D.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解析
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 DNA
分子中仅有 1 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 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 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在有 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 细胞两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
分子后,此两子DNA恰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且由着丝点
连在一起,即
(4)2个子代 DNA去向: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当着丝点分裂时,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
两极,此时子代DNA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2.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 ( 目前大部分考查角度属此类 ) 图像及 解读
把握两种方法、三种动态变化,严把四关、巧借模
型,突破放射性追踪
第一步⇨破解疑难,明确原理,把握方法
1.DNA分子复制特点及子代DNA存在位置与去向
(1) 复制时期:有丝分裂间期 (S期 ) 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 复制特点 —— 半保留复制,即新 DNA 分子总有一条链来自 亲代DNA(即模板链),另一条链(子链)由新链构建而成。 (3)2个子代DNA位置:当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两个胞的20条染色体全含32P, 第二次分裂后期40条染色体中有20条含32P,第二次分裂所产生 的子细胞所含20条染色体中,带32P的为0~20条。
易错警示!
(1)由于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子染色体移
向哪一极是“随机”的,故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其双链DNA所 带的放射性状况应由每条染色体两单体如何移动决定,决不可 将所有染色体的单体移动“统一”看待。 (2)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DNA只进行一次复制,复制后的子
第二步⇨突破一个难点,严把解题四关
【典例】 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2N = 12 ,科学家用 3H 标记 蚕豆根尖细胞的 DNA,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 DNA复制方法。 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
Ⅰ.将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
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 况。 Ⅱ.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 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
解析
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细胞进行了两次有丝分
裂,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
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 3H,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
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是0~2N,A错误;若子细胞中染 色体数为 N ,则进行减数分裂,每个子细胞含 3H 的 DNA分子 数应该是N,B错误;如果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 胞中所有染色体都含 3H,说明该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是减数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解析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
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H-T)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每一个 DNA分子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3H- T,然后在不含放射性 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至中期,每个DNA分子复制的两个DNA分
代 DNA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 ( 或
一个卵细胞和极体或两个极体)中。
第三步⇨对点强化演练,构建思维模型
1.(经典高考题)蚕豆根尖细胞(2N=12)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 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 记分布情况是( )
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如果子细胞
中有的染色体不含 3H,则该细胞发生的是有丝分裂,不发生 同源染色体分离,D错误。 答案 C
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秋水仙素能使 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Ⅰ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
被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
裂过程,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
记,着丝粒分裂后的次级精母细胞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由于染色体的随机结合,含有被标记染色体的精细胞的比例 不能确定。整体来看,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 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数相等。 答案 D
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
有的染色体仅有 1 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有的染色体无放 射性,但二者之和肯定为12。 答案 D
3.小鼠的睾丸中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 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 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
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 ________ 条,每个 DNA 分子中,有
________条链带有放射性。 Ⅱ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单体,且二分之一的 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 培养基上复制 ________次,该细胞含有 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 上述实验表明,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 。
4.(2015· 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 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 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 4 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C. 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 3H ,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 因重组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记分布情况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B.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要被标记
C.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
D.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
数相等
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
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有一条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