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稚传后汉书范晔阅读答案翻译

合集下载

后汉书·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2)

后汉书·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2)

后汉书·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2)3.A4.(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应召。

(共3分,句意通顺1分,奇累各1分。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

(共3分,句意通顺1分,慕徒各1分。

)(3)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实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来看,还不曾有这样(灵验)的仪器。

(共4分,句意通顺1分,验之以事合契未之有各1分。

)【解析】1.1】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D项,征:验证、证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却:①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

B.乃:①副词,可译为才;②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C.以:①②均为介词,可译为用、拿。

D.其:①代词,可译为它的;②人称代词,可译为他。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

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

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

赤眉①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

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

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徙封宣平侯。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

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

弘闻之不说,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

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

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

帝怪而问之。

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

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帝即为彻之。

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

数年卒,无子,国除。

(选自《后汉书》)注:①赤眉:赤眉军,王莽末年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因起义军以赤色染眉,故名赤眉。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致:获得B.御坐新屏风坐:通“座”C.帝即为彻之彻:透彻D.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考:通“拷”,拷讯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已经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D.孔子鄙其小器鄙:鄙陋3.下列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B.皆白衣冠以送之C.箕踞以骂曰D.粪土当年万户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人无不立死者B.今行而无信C. 行李之往来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弘和他的父亲宋尚对朝廷都十分忠诚,其父因不阿权贵而获罪,宋弘为逃避赤眉军的征辟而投水装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后汉书》附答案及译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后汉书》附答案及译文

【四川省成都市】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12分,共12分)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堪,南阳宛人也。

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及即位,召拜郎中。

三迁为谒者。

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

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

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

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秋毫无私。

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

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大破之,郡界以静。

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

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帝闻,良久叹息。

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

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志美行厉.厉:严重B.成都既拔.拔:(被)攻克C.劝.民耕种劝:鼓励D.其仁以惠.下惠:施恩⑵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②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

⑶从张堪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有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

【答案】10、⑴A.⑵①光武帝地位卑微的(尚未显赫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向和节操,经常称赞褒扬.②(朝廷)正要征召张堪,恰好他就病故了,皇帝深为痛惜。

⑶①具有远见;②善于治理;③廉洁奉公。

【参考译文】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

十六岁时,在长安求学,志向美雅,能够自励,儒生们都称他为“圣童”。

光武帝没有显赫时,了解张堪的志向和节操,经常称赞褒扬。

即位之后,,征召拜为郎中,经三次迁升为谒者。

派他负责运送战马七千匹,交大司马吴汉讨伐公孙述,在途中追任他为蜀郡太守。

当时吴汉的军队仅剩下七天的军粮,暗中准备船只要撤兵。

范晔《后汉书王景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范晔《后汉书王景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范晔《后汉书|王景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范晔《后汉书|王景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王景字仲通,乐浪(言月)邯人也。

……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

辟司空伏恭府。

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

吴用景漹流法,水乃不复为害。

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

……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

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

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

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

景乃商度地执,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明年夏,渠成。

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

景由是知名。

王吴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

景三迁为侍御史。

十五年,从驾东巡狩,至无盐,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

建初七年,迁徐州剌史。

先是杜陵杜笃奏上《论都赋》,欲令车驾迁还长安。

耆老闻者,皆动怀土之心,莫不眷然佇立西望。

景以宫庙已立,恐人情疑惑,会时有神雀诸瑞,乃作《金人论》,颂洛邑之美,天人之符,文有可采。

明年,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皆著于乡亭,庐江传其文辞。

卒于官。

8.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广窥众书窥:观看。

B.辟司空伏恭府辟:征召。

C.问以理水形便形:地形。

D.皆增秩一等秩:俸禄。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景“沈深”和“多伎艺”的一组是A.景少学《易》,又好天文术数之事。

吴用景漹流法,水乃不复为害。

B.景以宫庙已立,恐人情疑惑。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翻译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翻译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翻译原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勤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选自《后汉书·陈蕃传》作者范晔。

译文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

注解1、尝:曾经。

2、处:定居。

3、庭宇:庭院和屋宇。

4、芜秽:犹破败,形容田地未整治,杂草丛生。

秽:多。

5、父友同郡:父亲同城的'朋友。

郡:古代行政区域。

6、侯:造访。

7、谓:对......说。

8、孺子: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你,你们”的意思。

文中指“小伙子”9、处世:处理事务。

10、安事:怎么没设清扫恩:怎么。

事:本意为“侍奉,侍奉”,此意为“打扫”。

11、清世志:使世道澄清的志向。

清,形容词作动词用。

志:志向。

12、甚:副词,很,非常。

13、奇之:认为他与众不同。

奇,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奇。

救赎《后汉书》评价陈蕃,说他“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故道远而弥厉”,并且认为“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闲,数公之力也”,陈蕃就算一位。

这不足以表明,洗天下和洗一屋全然不相干。

人的精力有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人不可能将把所有事情都搞好,如果把精力都放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则很难在关键的事情上有所作为。

作者简介范晔(公元年—公元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陈蕃愿扫除天下(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汉书(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气高抗,不慕当世。

王莽末,民不堪命,恽西至长安,上书谏莽曰:“臣闻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

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

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

”莽大怒,即下诏狱,劾恽大逆。

犹以恽据正义,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导恽,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

恽终不转,曰:“所言皆天文大圣意,非狂人所能造。

”遂系经冬,会赦得免,因南游苍梧。

建武初,自苍梧还乡里,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

久之,为郡功曹。

汝南旧事,冬飨,百里内县皆持牛酒到府宴饮。

时太守欧阳歙飨礼讫,教曰:“西部都邮繇延,天资忠贞,禀性公方,典部折衡,推破奸雄。

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

”恽前跪曰:“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

按延质性贪邪,所在荒乱,虐而不治,冤慝并作,百姓怨之。

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此既无君,又复无臣,君臣俱丧,孰举有罪?君虽颠危,臣子扶持,不至于亡。

”歙甚惭,遂不宴而罢。

恽归府,因称病。

延亦退。

(门下掾)郑次都素清高,与恽厚,招恽去,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次都遂去,隐于弋阳山中。

居数月,延果复召,恽即去,从次都止,渔钓甚娱。

留数十日,恽喟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乎?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①乎?”次都曰:“吾年耄矣,安得从子。

”各别去。

郡举孝廉,为郎,迁上东门侯。

世祖②尝夜出,还,诏开门人,恽不内。

上令从门举火射帝面,恽对曰:“火明燎远。

”遂拒不开。

《后汉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

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

父宝,习《欧阳尚书》。

哀、平之世,隐居教授。

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

光武高其节。

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

数三者,法三台也。

先生自此升矣。

”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论曰: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诚以负荷之寄,不可以虚冒,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

延、光之间,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有删节)[鳣] (zhān):俗称小黄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武高其节高:高贵B.不亦厚乎厚:丰厚C.诸儒称之称:称赞D.诚以负荷之寄诚:确实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何谓无知徐公何能及君也B.暮夜无知者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代刘恺为太尉窃为大王不取也D.则将焉用彼相矣割鸡焉用牛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震出身于名门,其八世祖被封为“赤泉侯”,父亲杨宝在哀、平二帝时,隐居民间,教书为业。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

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

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

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

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

四年,迁长乐卫尉。

明年,代桓郁为太常。

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

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

”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

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

九年,以病罢。

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

《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

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

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十三年,更召拜太常。

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

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

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

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

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

”帝虽善之,犹未施行。

其冬,复以病罢。

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受职过任,夙夜忧惧夙夜:整夜B. 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幸:驾临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厝:放置D. 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副:符合8.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A. 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B.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C. 九年,以病罢D. 礼以修外,乐以制内9.请简要概括结尾段中张奋两次上疏朝廷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稚传后汉书范晔阅读答案翻译
徐稚传后汉书范晔阅读答案翻译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
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

《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①。

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铺弼明时,
左右大业者也。

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
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粮②,备礼征之,不至。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
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途,容为设饭,共言
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②吾无德以堪
之。


灵帝初,欲蒲轮③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选自《后汉书》有删减
注①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希望众多的贤人,诞生
征这个王国里。

②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送给他一把青草,赞美他
拥有美玉一样的品德。

③蒲轮:蒲轮车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旬中的意思。

(4分)
(1)去则县之(2)上疏荐稚
(3)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4)吾无德以堪之
1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非其力不食众怪,不知其故
B.既谒而退哭毕而去
C.桓帝乃备礼征之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
D.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会卒,时年七十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不就。

(2)及于途,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20.徐稚为何多次不愿就任官职?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
21.联系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徐稚其人。

(3分)徐稚传后汉书范晔阅读答案翻译
17.(4分)(1)县:同“悬”,悬挂(2)疏:奏章(3)轻骑:骑快马
(4)堪:胜任
18.(2分)B(其:自己的;其中的而:表顺承乃:于是,就;却会:葬礼聚会,适逢)
19.(6分)(1)后来徐稚因有德被举荐,在家中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职务,但他没有就任。

(举、就、被动句各1分)
(2)在路上赶上了徐稚,茅容为他摆上了饭菜,二人谈些农业劳动之事。

(及、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各1分)
20.(2分)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21.(3分)从屡次被各级官府征召,可看出徐稚是位有才有德的贤士;徐稚辞不就任,可以看出他的清旷出世,不汲汲于功名;从送葬黄琼和吊唁郭母,可以看出徐稚为人忠诚,不忘情于友人,又脱俗于时事。

(3点各1分,文本内容与其品行要对应一致。


徐稚传后汉书范晔阅读答案翻译
【译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

家里很穷,常常
亲自耕种,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就不吃。

做人谦恭节俭
仁义谦让,周围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

屡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肯就任。

当时陈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照礼节请求
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拜见陈蕃之后
就退回去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才
特意摆设一副坐榻,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

后来
徐稚因有德而被举荐,在家里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职务,
但他都没有就任。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尚书仆射胡广等上疏推荐
徐稚等人:“我听说贤善之人是天地的纲纪,是治政的
依据。

《诗经》说:‘希望众多的贤人,诞生在这个王国里。

’上天造就的有杰出才能的人,都是为陛下而出现的,他们都是能够担当辅佐盛世重任、帮助陛下成就大
业的人。

我见豫章郡的处士徐稚、彭城郡的姜肱、汝南
郡的袁闳、京兆尹的韦著,颍川郡的李昙,道德品行纯
正完备,世人都知道。

如果使他们位登三公,辅佐陛下,他们就一定能够捍卫并发扬光大盛美的
国政,为日月增光。

”桓帝于是用安车玄誏,带上
礼物去征召这五位高士,结果他们都不肯来。

桓帝于是
问陈蕃说:“徐稚、袁闳、韦著三人,谁最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闳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吸取道
理;韦著生长在三辅礼义之国,正像人们所说的‘不扶
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徐稚,他出自江南卑薄的地方,却又特立杰出,他应当是最优秀的。


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但没有就职,等到黄琼
去世,归葬家乡,徐稚却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在黄
琼的墓旁摆设了鸡酒祭奠,痛哭完了,就离开了,也不
告诉自己的姓名。

当时参加葬礼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
宗等几十人,听说这件事,怀疑这个人就是徐稚,就选
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生员骑上快马去追他。


路上赶上了徐稚,茅容为他摆上了饭莱,二人谈些农业
劳动之事。

临别,徐稚对茅容说:“请替我向郭林宗致谢,大树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
为什么要忙碌不停、四处奔波呢?”到后来,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徐稚又前往吊唁,将一把青草放到墓前
就走了。

众人奇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林宗说:“这
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了。

《诗经》不是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吗。

”只是我没有这样的品德来胜任啊!”
灵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适值徐稚
去世,时年七十二。

徐稚的儿子徐胤,字季登,行为敦厚,孝顺父母友
爱兄弟,也隐居不出来做官。

豫章太守华歆以礼请求他
相见,他一再称病不去。

东汉末年盗贼纵横,但他们都
敬佩徐胤的礼让品行,互相约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

徐胤在建安年间去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