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采后病害

合集下载

影响园艺产品贮藏的因素及其采后病害概述(PPT 40张)

影响园艺产品贮藏的因素及其采后病害概述(PPT 40张)

一、生理失调(physiological disorder)
(一)致病因素 1 .收获前因素 (1)果实生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育期间营养失调 (nutritional disorders) (2)管理措施不当 (3)采收成熟度不当 (4)气候异常
2 .收获后因素 (1)低温伤害(low temperature injury)
(2)气体伤害 (gas injury ) 也叫呼吸失调(respiratory disorders)
(1)低温伤害(low temperature injury) 园艺产品采后贮藏在不适宜的低温下产 生的生理病变叫低温伤害。 果蔬的冰点温度是确定其适 a.冷害(chilling 宜贮藏温度的主要参考条件 injury) 之一。 是指冰点以上的不适低温伤害。 b.冻害(freezing injury ) 园艺产品受冰点以下的低温引起的伤害 叫冻害。
2.化学防治(chemical control)
3.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4.综合防治(integrative control)
(四)果品蔬菜主要侵染性病害实例
1.苹果炭疽病(Apple bitter rot)
苹果炭疽病病斑中间生密集小黑点
苹果炭疽病分生孢子 炭疽病斑分泌肉 红色孢子团
4.蒜薹CO2伤害 病状与病因:蒜薹贮藏中,当袋内CO2长时间 高于 10% ~ 13% 时,薹梗出现黄色小斑点,然 后扩大成不规则凹陷,逐渐连接成片,使薹梗变 软;薹梗绿色褪减变白,严重时组织坏死呈水渍 状腐烂,并有浓烈的酒精味和蒜薹的腐臭气味。 控制措施:维持稳定的库温( 0±0.5℃); 选择0.06~0.08mm厚聚乙烯硅窗袋或蒜薹专用 袋包装,严格控制装量;当袋内CO2高于10%~ 13%时,立即开袋放风。

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

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
第六章
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 微生物病害
a
1
第一节 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失调 第二节 果蔬采后微生物病害
a
2
第一节 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失调
➢生理失调(生理病害)
指非病原微生物引起果蔬成熟和衰老正常 生理代谢紊乱,造成组织结构,色泽和风味发 生不正常的变化。
常见的症状有褐变,黑心,干疤,斑点,组织水浸 状等
a
33
2. 细 菌
菌属 ➢ 症状:
欧氏杆
感病组织开始为水浸状斑点,引起组织全 部软化腐烂,并产生不愉快的气味
➢ 种类:
❖ 大白菜软腐病杆菌
蔬菜和果菜的软腐病 (大白菜软腐 )
❖ 黑胫病杆菌
马铃薯的黑胫病和番茄的茎断腐
a
34
2. 细菌
假单胞杆菌属
➢ 引起黄瓜、芹菜、莴苣、番茄和甘蓝软腐 ➢ 不愉快的气味较弱
➢ 传播和入侵方式:
土壤传染病,可直接侵入,或切口和伤口侵 入
a
16
② 疫霉属
➢ 病害:
柑橘类果实褐腐病、草莓、苹果等疫病
➢ 症状:
病部开始出现水浸状,局部变色,然后扩展使整个瓜果腐烂,长出 白霉状物
➢ 传播和入侵方式:
土壤传染病,可直接侵入,或自然开口 侵入
a
17
③ 霜疫霉属
➢ 病害:
荔枝霜疫霉病
⑥ 青霉属
➢ 病害:
果蔬采后青霉病、绿霉病
➢ 症状:
初期果皮组织呈水渍状,迅速发展,病 部先有白色菌丝,上面长出青、绿色孢子
➢ 传播和入侵方式:
主要从伤口入侵,也可通过果实衰老后 的皮孔直接进入组织,病果是重要的传染源
a
31
⑦ 拟茎点霉属

果蔬菜后病害的微生物防治

果蔬菜后病害的微生物防治
怍。 】 2 和生存空间竞 营养 争 病菌苗 上 与酵 原先 母苗瑾 部 结的 位出 坏死和 现 部 确, 定与抗菌 但肯 剂的 制备工艺. 方洁. 境卫 使用 环 分细 胞壁降解 的区域 酵母细胞 分泌0一 一 卜3 葡聚 生和果蔬产品 的生理 姣况等 有着密切的 关系。 微生
减 轻痛害发 生的方 利 挂 用微生 钉之间的寄 组织块 生 拈抗 产生乙 说明 种物 能起着乙 烯. 这 质可 烯音成诱 景十 分广阏 由 于果蔬采 后具有很高 的商品 价值. 其 作甩 是生物防 治的理 论基础 它比 化学药剂 处理更 导 作用 内 或外 烯的 则可提 物的 蔼 源乙 增加 高组织抵 贮藏 条件 哺 很眷易控制,随 着生赣技 高新技 术等 安全 且 有效 不易引 岛抗性。 1 赦 镉的机制 生物 i
这类 徽生物通常 对环境的适 应性较强。 栗后徽 生物可以 通过快建 繁殖 和生长而夺 取养 分,占 有生 存空 间、稍 耗氧气等削 至稍灭同一 弱以 生境中 的某 些病原物。 表现为 (徽生物 具体 1 ) 能抑制 病愿 菌的孢
母细 胞表面和 的 周围 基质中 存在着 可能 牯瑾蛋白 质 用 于控制柑 桔娄和仁 果类果实的采 腐烂 石 与 病原菌 体连结 季也 毕赤 菌壁 的 蒙 酵母菌 够向 外 能 伴 尽管 有不少报 道指出 某些微 生物抗 菌剂的 效果 染 和由此 而引发的 结果 腐烂 这些 袁明, 细胞分 酵母 分 秘降懈病原 曹细胞壁的0~- 葡 I3 聚糖酶 当 这 与 学杀 化 菌剂相当. 在实际应 常常会显现 但是 用中 秘的 胞外钉质可 能参与了敬 生钉。病原菌之间 些 的互 酵母菌与灰 霉病菌 的菌丝 体分离后 就 发现 灰 . 霉 其效果井不稳 定。造成 这种现象的 原因尚 分明 不十
l1 爰鲁泌抗茵素

[农林牧渔]第九章果蔬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农林牧渔]第九章果蔬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第九章果蔬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果蔬采收以后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病害称为采后病害。

果蔬采后病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果蔬本身的生理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病害,称为生理性病害。

为了系统阐述果蔬采后因生理紊乱造成的危害性,本书将冻害、气体伤害等外界不良环境引起的胁迫伤害也一并阐述。

另一类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一、生理性病害及防治生理性病害的症状因病害种类而异,大多是在果蔬表面或内部出现凹陷、褐变、异味、不能正常成熟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成长条件及果实采收后贮运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环境条件不良而引起。

(一)果蔬缺素症营养物质亏损也会引起果蔬的生理失调。

因为营养元素直接参与细胞的结构和组织的功能,如钙是细胞壁和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钙要导致生理失调、褐变和组织崩溃。

苹果苦痘病、番茄花后腐烂和莴苣叶尖灼伤等都与缺钙有关;甜菜缺硼要产生黑心,番茄果实缺钾不能正常后熟。

因此,加强田间管理,做到合理施肥,灌水,采前喷营养元素对防治营养失调非常重要。

同时,采后浸钙对防治苹果的苦痘病也非常有效。

表9-1为部分水果常见生理病害。

表9-1 水果常见生理病害及症状产品生理病害症状苹果梨葡萄柑桔桃李子红玉斑点病褐果病(果心发红)水心病(蜜病)果心崩溃颈腐病,维管束腐烂果皮褐斑贮藏斑褐心病贮藏褐斑贮藏褐斑毛绒病(Woolliness)冷藏伤害以皮孔为中心的表皮斑点在贮藏温度较高时发生果心处褐变果肉出现半透明区域,在贮藏过程中变为褐色贮藏过期的果实果心变褐、变软连接果柄与果心的维管束颜色由褐变黑果皮上的灰色斑转为黑色,贮藏早期发生贮藏期过长果实上的褐色斑果肉中有明显的褐色区域,可发展为空洞白葡萄果皮上出现果皮上褐色凹陷状斑赤褐色,果肉干枯果皮和果肉出现褐色凝胶(二)冷害冷害是指低于细胞组织冰点的温度条件下,农产品因对低温不适产生的生理代谢失调。

冷害不同于冻害,冷害在贮藏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而且经常发生。

果品采后病虫害第七章

果品采后病虫害第七章
医学ppt Nhomakorabea6
1、 卵菌门
Ø主要特征:
营养体多为无隔菌丝体,繁殖时多以分体产 果;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产生有鞭毛的游动 孢子,有性繁殖形成卵孢子
➢ 疫霉属(Phytophthora de Bary)
➢ 霜疫霉属(Peronophythora)
医学ppt
7
1、 鞭毛菌亚门
(1)疫霉属(Phytophthora de Bary)
第七章 果蔬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Chapter 7 Disease control
医学ppt
1
水果采后损失的主要原因
➢ 新鲜水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理的(果蔬自身生理衰败)、 病理的(病原微生物致腐和昆虫危害)、 物理的(机械损伤、环境的温湿度不适宜)、 三者之间共同作用引起的。
➢ 最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直观损失几乎均为病理性的腐烂损 失,其中真菌是水果产品采后最主要的致腐病原菌。
医学ppt
2
采后病害(postharvest dieases)
采后病害(postharvest diseases):果蔬产品采收后发 病、传播、蔓延的病害,包括田间已被侵染,但尚无明显 症状,在采收后发病或继续危害的病害。
果蔬采后病害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 病理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生理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环境 不适、营养失调等引起
医学ppt
3
第一节 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指果蔬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而引致果蔬腐烂变质 的病害,即通常所说的腐烂,它能互相传播,有侵染过程,是果 品蔬菜和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ð真菌性病害 ð细菌性病害 ð病毒性病害
特点:传播性、危害大

果蔬采后病害及防治

果蔬采后病害及防治
5
6.1 果蔬采后侵染性病害
在果蔬的表面和角质层裂缝内附着有大量 的病原孢子,繁殖也很快。1个桃子果皮表 面有17万个链核盘菌孢子。只需少数孢子 发芽侵入果实组织生长繁殖,就可引起桃 果实的褐腐病,病原孢子的增殖速度也是 惊人的。1个指状青霉孢子,接种在柑桔果 实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7天,可 以增殖到1010个。
6
6.1 果蔬采后侵染性病害
果蔬组织本身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它对侵染的病原菌进行抵抗。
侵染的条件:
①病原必须具有克服寄主的防卫能力;
②必须能够在寄主的营养、、水分条件下
生长;
③必须能够合成分泌分解寄主组织的酶,以
释放所需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病原菌在寄生
组织内寄生性生长发育。因此,虽有大量的
病原存在,但果蔬是否生病,是否腐烂,还
18
(二)物理防治方法 1.低温贮藏:
可延缓病原物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速度 2.气调处理:高C02抑制病菌生长。 3.辐射处理: ①60,γ-射线照射. ②紫外灯(256264)照射产品诱导抗病性 4.热处理:热水或蒸汽T<60℃ (三)化学防治 1.注意对症用药
青霉腐烂用苯并咪唑类 2(仲丁胺)。 根霉可用氯硝胺, 灰霉可用S02制剂。
时间病害病原侵染部位和途径采前侵染香蕉炭疽病柑橘茎端腐葡萄灰霉病苹果皮孔病甜瓜黑斑病马铃薯干腐病色二孢diplodia葡萄孢botrytis链格孢alternaria镰刀孢fusarium表皮花萼花萼花瓣幼果皮孔表皮裂纹表皮或损伤处采收或采后侵染香蕉冠腐病菠萝黑腐病番茄酸腐病马铃薯软腐病甜瓜软腐病柑橘青绿霉香梨青霉病根串珠菌thielaviopsis地霉geotrichum欧氏杆菌erwinia根霉rhizopus青霉penicillium青霉penicillium果柄表皮损伤表皮损伤或皮孔表皮损伤表皮损伤损伤果柄四

苹果采后病

苹果采后病

苹果采后病害是指采收后发病、传播、蔓延的病害,包括田间已被侵染但未有明显症状、在采收后才发病或继续危害的病害。

采后病害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飞生物因素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另一类是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主要生理病害:一、虎皮病:又称为褐烫病、晕皮病,是由于皮下细胞渐次向内褐变引起的。

症状:轻微虎皮果实皮下细胞的外层细胞是正常的。

之后,果皮变为浅褐色,至暗褐色,微凹陷,不规则形状,过郫县5—6层细胞变褐,严重的皮下细胞崩溃,下线。

但病斑不深入果实,表皮细胞的形状不受影响。

原因:诱导虎皮病的直接因子是α-法尼烯的氧化产物。

氮过量可使花青素发育受到抑制,花青素具有抗乙烯和α—法尼烯氧化的能力,所以着色不良的果实一发生α—法尼烯危害,且易粉熟绵化,如苹果的虎皮病是典型的例证。

影响因素:过早采收、钙含量、品种与砧木的不同、贮藏环境中乙烯水平、二氧化碳、氧气浓度和贮藏温度。

防治:适期采收,创造良好贮藏环境,如低氧、低温和适量高浓度二氧化碳对防治虎皮病有好处。

人工防治分为两类,一类是化学控制,一类是非化学控制。

药物控制:最有效的虎皮抑制剂是联氨苯和乙氧基喹。

用1000×10-6~2000×10-6乙氧基喹或联苯胺浸泡果实,或用浸泡有乙氧基喹的油纸包裹,均可和能耗的控制虎皮病。

高温处理:54°下热水浸蘸30s或60s,一直元帅苹果的虎皮病。

2.红玉斑点病是红玉苹果最总要的贮藏病害。

症状:前期在果面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形斑点,边缘清晰,直径1~9mm,病斑褐色,直至黑色,病斑凹陷,但限制于果实表皮下细胞,不深入果肉。

影响因素:果实缺钙,加重发病原因与采收过早、过晚,预贮温度过高等有关。

预防:适时采收、及时预冷,保持适宜气调贮藏环境(O2 3%~4%,CO2 2%~6%)3.苦痘病病斑多发于果实顶部,发病初期先由果皮下的浅层果肉发生褐变,因此表面不易识别。

之后,在果面上出现园斑。

在绿色品种上,园斑呈深绿色;在红色品种上,园斑呈紫红色。

农产品采后病害

农产品采后病害
氏杆菌属的6个种中有2个引起果蔬采后软腐病:
(1) 黑茎病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var. ) 黑茎病杆菌( atroseptica) ) 引起大多数蔬菜、部分果菜, 引起大多数蔬菜、部分果菜,特别是马铃 薯的黑胫病、番茄的茎端腐; 薯的黑胫病、番茄的茎端腐;
(2) 大白菜软腐病菌(E. carotovora var. ) 大白菜软腐病菌( carotovora) ) 广泛引起各种蔬菜软腐, 广泛引起各种蔬菜软腐,特别是大白菜的 软腐。果蔬被软腐病菌侵染后, 软腐。果蔬被软腐病菌侵染后,起初呈小块 水浸状斑点,组织开始变软,在适宜条件下, 水浸状斑点,组织开始变软,在适宜条件下, 腐败组织面积迅速扩大, 腐败组织面积迅速扩大,最终引起组织全部 软化腐烂,腐烂组织可产生不愉快气味。 软化腐烂,腐烂组织可产生不愉快气味。
2.接合菌亚门 2.接合菌亚门
(1)根霉属: 根霉属:
贮藏温度对该病发生有很大影响, 贮藏温度对该病发生有很大影响,是典型的 高温性病害, 高于10℃ 10℃的温度 高温性病害,只要在高于10℃的温度下才能 生长,温度大于21℃其所引起的软腐病才能 生长,温度大于 ℃ 迅速发生。葡枝根霉最适生长温度为 ℃ 迅速发生。葡枝根霉最适生长温度为25℃, 米根霉最适生长温度为35℃ 米根霉最适生长温度为 ℃。葡枝根霉对低 温非常敏感, 温非常敏感,在0℃冷藏数日的桃和草莓几乎 ℃ 没有发生因根霉引起的腐烂。 没有发生因根霉引起的腐烂。
1.鞭毛菌亚门
(3)霜疫霉属: 霜疫霉属:
常见的霜疫霉属菌有引起荔枝采后腐烂 的霜疫霉病( )。表现 的霜疫霉病(Peronophythora litchi)。表现 )。 的症状为果蒂开始出现不规则 果蒂开始出现不规则, 的症状为果蒂开始出现不规则,无明显边缘 的褐色病斑,潮湿时长了白色霉层, 的褐色病斑,潮湿时长了白色霉层,病斑扩 展迅速,全果变褐,果肉发酸成浆, 展迅速,全果变褐,果肉发酸成浆,溢出褐 水。荔枝霜疫霉病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或病 残果皮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卵子发芽, 残果皮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卵子发芽, 产生大量游动孢子侵染树枝和果实。 产生大量游动孢子侵染树枝和果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园艺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园艺产品采后在贮藏、流通期间发生的病害通称为采后病害(postharvest diseases)。

园艺产品的采后病害可分为两大类:生理失调(physiological disorder)病理病害(pathological decay)第一节果蔬贮藏中发生的生理失调(逆境伤害)果蔬采后的生理失调也称为采后生理病害,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生长发育期间营养不良造成。

一切会引起生物体生理功能失常的环境条件都属于逆境(Stress)。

生理失调是果蔬对逆境产生的一种反应。

逆境伤害主要有低温伤害(冷害及冻害)、气体伤害Question 1降温贮藏是延长果蔬贮藏期的一种主要方法。

低温对果蔬有何有利影响?有什么不利影响?一、冷害(Chilling injury)概念:果蔬在其组织冰点以上的低温中贮藏时发生的代谢失调称为冷害。

Question 2是否各种果蔬在低温贮藏时都有可能发生冷害?•冷害发生的可能性与果蔬的品种、种类有关;•易发生冷害的产品称为冷敏感产品。

冷敏作物低温贮藏不当时,害处多于益处,不仅藏的优越性不能充分体现,产品还会迅速败坏,贮藏寿命缩短。

•冷害发生的温度依果蔬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在0~15℃。

大部分果蔬短暂受冷后回到暖处仍可以恢复正常代谢,长久受冷后则组织和细胞受到损伤,不能恢复正常代谢。

二、冷害的症状及生理变化1、冷害常见的症状①表皮凹陷②退绿、果皮变黑③水渍状④烫伤状⑤腐烂,坏死⑥后熟果实如香蕉、芒果将不能成熟或成熟不正常⑦产生异味(如油梨、柑桔等)⑧果肉褪色(番茄)冷害后显微结构的变化: 线粒体肿胀解体内质网肿胀核糖体消失细胞核染色质聚集液泡破裂2、冷害发生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呼吸速率及呼吸商改变冷害开始时,呼吸速率异常增加;随着冷害发展,呼吸速率下降;◎果蔬细胞膜受到伤害,透性增加,离子相对渗出率上升;◎由于细胞膜受伤害,使乙烯合成酶系统活性明显降低;◎三羧酸循环发生混乱,导致中间产物α-酮酸积累。

3、冷害机理有多种解释和假说,以膜相变理论为主导。

冷害的机理果蔬植物发生冷害后,细胞膜发生相变,由液晶态变成凝胶态,影响膜结合蛋白和酶,增加透性。

膜的相变引起膜结合酶活化能增加,加重代谢中的能负荷,造成细胞的能量短缺。

与此同时,与膜结合在一起的酶活性的改变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的失调;有毒物质积累,使细胞中毒,最终导致细胞及组织的损伤与死亡。

Question 3•与冷害有关的因素有哪些?“三T理论”与冷害发生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贮藏温度(temperature)持续时间(time)产品忍耐力(tolerance)4 、影响冷害的因素(1)产品的内在因素品种、成熟度、收获期等品种:从植物分类看,以胡瓜科、茄科、柑橘科的果蔬偏多;从地域环境看,热带、亚热带原产果蔬多具冷敏性。

作物冷敏感性差异与其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有关,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越高,对低温的忍耐性就越强,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越低,对冷越敏感。

成熟度:◆果蔬的成熟度也影响冷敏性,提高产品的成熟度可以降低其冷敏性。

◆将粉红色番茄置于0℃下6天,然后放在22℃中,果实仍然可以正常成熟而无冷害;◆绿熟番茄在0℃下贮藏12天则完全不能成熟并丧失风味。

(2)贮藏环境因素温度•冷害开始发生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临界以下的贮藏温度越低,冷害发生越快;•0℃附近或稍低于临界温度时,比在中间温度下发生得迟。

一般而言,温度低于临界温度越多,时间越长,冷害症状出现得越快,越严重。

但短时间贮放在冷害发生的温度下,然后放回到贮藏适温中,则不一定发生冷害。

气体适当提高CO 2和降低O 2含量,可在一定程度抑制冷害。

湿度高湿环境下,冷害症状减轻;低湿加速冷害症状出现。

5、冷害的控制(1)温度调节Æ适温贮藏Æ温度预处理Æ变温处理(间歇升温)Æ热处理关于温度预处理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文献报道认为可能与多胺水平有关,Wang研究认为多胺通过保持膜的稳定性而降低冷害的发生。

分别对南瓜、柠檬进行贮前暖温处理,其精胺和亚精胺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推迟了冷害症状的出现。

采用外源多胺对南瓜进行处理,明显提高了其耐冷性。

(2)湿度调节实际上高湿并不能减轻低温对细胞的损伤,高湿并不是使冷害减轻的直接原因,而是环境的高湿度降低了产品的蒸腾作用,控制了水分的蒸发,从而减轻了冷害。

同样,涂了蜡的葡萄柚和黄瓜凹陷斑之所以降低也是因为抑制了水分的蒸发。

(3)气体调节气体组成的变化能改变某些果蔬对冷害温度的反应。

改变气体组成,可减轻葡萄柚、番木瓜、梅、桃、油梨、菠萝等的冷害程度;但对于黄瓜、石刁柏、灯笼椒等则会因为气体组成的改变而加重冷害程度。

(4)化学处理钙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 蔗糖脂肪酸内酯贮藏前气体处理其他钙减轻冷害的可能原因:①Ca2+能加固膜脂的磷酸和蛋白质、羧基之间的联结,提高膜结构的稳定性,维持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功能。

z电镜观察已证实钙与细胞壁中的果胶酸形成果胶酸钙,保护了细胞的中胶层结构;而且钙离子在细胞中可作为磷脂的磷酸和蛋白质的羧基间的桥梁,使膜结构更为牢固;②采用钙处理可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膜质中丙二醛的含量。

许多研究已证明SOD在低温下活性的降低是导致植物遭受冷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冻害(Freezing injury)定义:果蔬贮藏温度低于其冰点而产生的伤害。

症状:水浸状-透明水煮状-产生异味1、果蔬的冰点及结冰果蔬细胞的冰点低于0℃,一般在-1.5 ~0.7℃。

贮藏环境若长时间低于细胞冰点,果蔬组织的游离水就会结冰。

2、冻害产生过程细胞间隙中的水蒸气和水生成冰晶(第一冻结点)→冰晶长大→细胞脱水、胞壁受伤↓↓细胞内生成冰晶细胞质壁分离(第二冻结点)↓↓↓细胞死亡、出现冻害果蔬对冻结的耐性因种类和品种不同而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A、一次轻度冻结即产生冻害鳄梨、香蕉、桃子、李子、柠檬、茄子、西红柿、结球生菜B、一、二次轻度解冻、不产生冻害苹果、橙子、葡萄、洋梨、花椰菜、西兰花、洋葱、胡萝卜、萝卜C、多次轻度冻结、不产生严重冻害包菜、园萝卜3、冻害的预防根据不同产品掌握最适贮藏温度,避免产品长时间处于冰点温度以下;一旦受冻,适温缓慢解冻。

三、气体伤害(逆境气体伤害)果蔬在气调贮藏过程中由于贮藏环境的气体浓度控制不当,导致果蔬代谢异常而出现伤害。

1、低氧伤害O2浓度低于1~2%,产品产生无氧呼吸,造成代谢失调。

症状:局部塌陷、褐变、软化、异味。

2、高CO2伤害症状与低氧伤害相似3、气体伤害的预防•根据品种确定适宜的气调贮藏调节;•贮藏期间定时检测气体浓度,及时调节。

四、落叶果树的果实病害引起的生理伤害症状相当果实在收获时外表无异常,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出现,有的易与冷害混淆。

原因原因较多,以栽培管理原因为主。

如缺钙、病虫害等。

防止办法收获前-加强栽培管理,改进栽培技术;收获后-高温预措、气调贮藏、变温贮藏等第二节果蔬贮运中的微生物病害微生物病害是引起采后果蔬在贮运过程中发生腐烂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果蔬微生物病害的特点1、病原菌主要是真菌和细菌2、采后发病较多3、采后贮运环境对发病的控制程度大于采前二、微生物病害产生后对果蔬造成的后果$使采后果蔬迅速腐烂,造成严重的损失;$腐烂产品所产生的乙烯,导致同一贮藏库内的其他产品的成熟和衰老,缩短贮藏期限。

$腐烂的果蔬产品上的病原物又能侵害其他完好的果蔬产品,使更多的产品腐烂,造成恶性循环。

三、几种果蔬常见的病害及病原菌•柑橘、苹果绿霉病Penicillium sp.•梨、苹果、番茄黑腐病Alternaria •草莓、葡萄灰霉病Botrytis•黄瓜、冬瓜褐色腐败病Phytophthara •木瓜、芒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香蕉•白菜、番茄软腐病Erwinia(细菌)四、微生物引起病害的症状1 变色如菜花染病后常引起小花变褐色。

2 坏死产品的局部组织产生坏死斑。

如蔬菜被侵染上炭疽病后,叶上出现褐色病斑,病斑中部稍微显出灰褐色的轮纹,叶子容易脱落;果实上的病斑呈褐色。

3 腐烂组织解体水烂或干腐。

柑桔青绿霉腐烂病,大白菜软腐病,甘薯干腐病等。

蔬菜到侵染后接近根部的叶柄、叶片上出现半透明的水浸状病斑,随后慢慢扩大;蔬菜组织内部开始腐烂,并逐渐向外扩展。

五、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过程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可分为入侵和相互传播两个过程,又称为侵染性病害。

采前采收过程采后1、采前侵染有些果蔬产品在田间已被病原微生物侵染,但由于此时果蔬抗病力较强,或者环境条件不利于微生物的活动,病菌受到抑制而处于不活动状态,潜伏在果蔬产品内,这种侵染称为潜伏性侵染。

待果实成熟和衰老时,抗病力下降,才表现症状。

例如:香蕉、番木瓜和芒果虽然在采前已可能被炭疽菌侵染,但往往在果实成熟度较高时,才表现症状。

2、采收过程机械伤3、采后侵染很多采后病害通过采收时的伤口在采后处理的各个环节入侵果蔬。

果蔬在挑选、包装和运输过程中,通过互相接触或人为地造成传播。

如用拿过腐烂果实的手去摸完好的果实,使病原微生物到处传播。

贮藏库、催熟室内生存的病原微生物。

六、采后病害的传播方式①借风、雨、虫传播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主要靠风、雨、气流将病原菌在田间散布;番茄的酸腐病靠一种果蝇做媒介而传播。

②接触传播一些典型的贮藏期病害如青霉病、灰霉病、毛霉病等主要是靠带病果蔬与健康的果蔬相互接触传播。

③水媒传播果蔬在田间因灌溉或采收后用水冲洗,病菌借水而传播。

④种子带菌传播马铃薯环腐病、萝卜黑腐病主要是靠种薯和种子而传播。

七、微生物病害与贮运环境1、温度低温可有效降低病原菌的生长速度;对于易发生冷害的果蔬,不能单纯以低温来抑制病原菌。

2、湿度湿度越高,病原菌的侵入与繁殖就越容易;在相同温度下,湿度越高,腐烂果发生率越高。

3、气体组成通过改变气体组成,有可能抑制病原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