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日月潭
《日月潭》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

日 月 潭
名字由来
月潭
南边
弯弯的
风光秀丽
清晨 景色 中午
隐隐约约的湖中倒影 晴天 雨天 清晰 朦胧
吸引游客
推荐阅读
阿里山
阿里山,台湾地区地名,是台湾地区的著名旅
游风景区,阿里山位于台湾省嘉义市东方75公里,
地处海拔高度为2,216米,坐标为北纬23度31分,
东经120度48分,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由于 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 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积累: 隐隐约约(AABB式词语) 郁郁葱葱 大大咧咧 挨挨挤挤 拉拉扯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 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 现在眼前。
从上到下:
天空(白云、阳光、鸟儿) 地面(树木、小湖、古迹)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 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 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 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风光秀丽
风光秀丽
风光秀丽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 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物,你 会怎么赞美它?
这里有起伏的群山,茂盛的树木,古代 留下来的遗迹和建筑物。真是个旅游的 好地方!
回顾整理: 1.日月潭在哪里?它周围的环境怎样?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 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
阳明山
阳明山位于台北市区的正北方,海拔443米, 是台湾四大公园之一。阳明山原名草山,因盛 产茅草而得名,以天然的溪谷、温泉、瀑布和 森林著称。 阳明山景区自然景色秀丽多姿,四周群山环 绕,风光明媚,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
台湾阳明山
课文主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第二课时(教案)在上一课时中,我们学习了《日月潭》这篇美丽的游记。
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挖掘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日月潭的美丽,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讲述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4.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景物描写练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讲述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2. 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讲述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通过复习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
(3)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学习。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讲述日月潭的美丽景色,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4. 分析课文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景物描写。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日月潭美丽景色生字词:太阳、月亮、湖水、山峦、翠绿、金光、碧波、倒映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小学课文《日月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课文《日月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简析】《日月潭》这篇课文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抒发感情。
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感悟并感情朗读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2、想象、体会出日月潭的美。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课件播放日月潭美丽的风景)老师引入:连绵起伏的群山绿树葱茏,在密密层层的枝叶的掩映下,楼台亭阁,交相辉映。
一阵微风吹来,清澈碧绿的湖水荡起了一圈圈涟漪。
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美吗?这就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日月潭。
老师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情景,在学生的脑海了呈现了美的画面。
以抒情的氛围定本课学习的基调。
2、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日月潭去游览。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看拼音识字、问老师同学识字、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2、同桌同学开展你追我赶的识字游戏,互相抽认生字并正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识字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
老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帮助识字,使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品读感悟,体会课文描绘的美景1、仔细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⑴指导看图,理解群山环绕、名胜古迹的意思。
你知道日月潭周围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吗?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你知道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吗?2、抽生读第二自然段:⑴把描写日月潭样子的的句子用──勾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⑵比较句子: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北边像太阳,叫日潭。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学生通过比较朗读,感悟到弯弯的月亮似的月潭伴着那圆圆的太阳般的日潭,苍翠的树木映衬着碧绿的湖水,使日月潭成为美丽的绿色世界。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0《日月潭》第二课时(课件)(共27张PPT)

学写字
央丽 展现
上下结构 丽 左右结构 现
半包围结构 展 独体字结构 央
笔顺:
后鼻音
yānɡ
部首:丨
结构:独体
央
组词:中央 央求 笔画: 5
竖撇上段在 竖中线上
返回
笔顺:
边音
lì
丽
部首:一 结构:上下 组词:美丽 壮丽 笔画: 7
下部左右两半分 居竖中线两侧
返回
翘舌音
zhǎn
部首:尸
结构:半包围
运用比喻,
突出形状美
读第三、四
自然段,思考: 日月潭有哪
些风景?你觉得
3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 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 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日月潭美在哪儿? 4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
找出相关句子读 一读。
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楚地展现在眼 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 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
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品读课文
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日月潭的名 字是怎么得来的?
日 潭 月 潭
“日潭”比作“太阳”, “月潭”比作“月亮”。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 岛,把湖水分成两半, 北边像__圆__圆__的__太__阳__, 叫__日__潭____;南边像 ____弯__弯__的__月__亮___, 叫__月__潭___。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10 日月潭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闯关 第二课时
湖泊 环绕 茂盛 轻纱 童话 仙境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蒙蒙细雨 山清水秀
胜利 央求 小岛 吸引 游客 群山环绕 点点灯光 隐隐约约 风光秀丽
2024版年度《日月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通用版

案设计通用版contents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互动式教学方法应用与实践•课堂练习与巩固提高措施设计•板书设计及多媒体辅助手段运用•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它在祖国宝岛台湾的重要地位。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祖国的青山绿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和它在台湾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02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日月潭》课文内容概述01课文主要描绘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清晨、中午和雨中的不同景色。
02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和日月潭的热爱之情。
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重点段落一01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由来,通过神话故事增加神秘感和趣味性。
赏析时,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重点段落二02描绘日月潭清晨的景色,通过薄雾、晨星、灯光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美感。
赏析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重点段落三03展现日月潭中午和雨中的景色,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日月潭风光。
赏析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辅助材料选择与运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风光特色。
10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4. 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模仿、创编文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5. 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教学媒体,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形象的视觉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运用在线工具,如互联网、电子词典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2. 能力层次: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培养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来理解故事内容,但对于抽象的描述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3. 素质层次: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在实践中可能还需要指导和启发。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语言理解与表达: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理解并运用新词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审美与鉴赏:通过欣赏日月潭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模仿、创编文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和表达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通过课堂展示,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公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课后作业的撰写:学生需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理解,撰写一篇关于《日月潭》的短文或报告。这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利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进行模仿和创编,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日月潭》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巩固会认的9个生字,会写“胜、省、茂、盛”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情感渲染、移情等学习方法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词句,感悟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会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难点:抓住描写景物的有关词语,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融入感情朗读中。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环节目标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时间一、复习回忆出示课件:1、建筑:周围的建筑。
仙境:童话中的仙境。
2、隐隐约约。
3、朦胧──清晰。
4、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5、你还记得日月潭在哪儿吗?日月潭在()国()省()附近的()。
学生读。
扩充自己积累中的aabb式词语。
知道“朦胧──清晰”。
复习带有四字词的句子。
练习用一句来概括日月潭的位置。
3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
“为什么叫日月潭?”(出示课件)1、出示“潭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日潭……叫月潭。
”2、出示“因为……,所以叫日月潭。
”请小伙伴们互相说一说。
3、指名用“因为……,所以叫日月潭。
”说话。
4、师:让我们走进日月潭,欣赏那里的美丽风景吧!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到很美打动了你的地方。
画完之后,和你的伙伴读一读、说一说吧!通读全文,搜寻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读一读。
学生练习说。
用“因为……,所以……”完整地回答问题。
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说出打动的原因。
8分钟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教师相机处理:预设:1、“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有许多名胜古迹。
”2、“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3、“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日月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日月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日月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日月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篇1【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月潭所处的位置、名字的由来以及迷人的风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能来说说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日月潭的哪几个方面?板书:位置名字风光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1、课文用生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日月潭所处的位置、名字的由来以及迷人的风光。
那么,你对中间哪个最感兴趣呢?⑴ 请各个学习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个作为学习内容。
⑵ 布置各学习小组学习任务:① 位置:先读一读课文第一段,然后在地图上找一找,台湾在哪儿?日月潭在哪儿?用自己的话说说,完成填空,并画一幅群山环绕图。
② 名字:先读一读课文第二段,然后想象一下日月潭的样子,再用简笔画画一画。
③ 风光:先通过图片欣赏一下日月潭的风光,然后想一想怎样把课文的三、四两段读好,让大家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日月潭的美。
2、小组自学。
3、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结果:⑴ 第一段(位置):① 日月潭究竟在哪儿呢?请你在地图上指一指。
(实物投影出示)② 完成填空:日月潭在我国省附近的高山上。
③ 课文第一段就向我们清楚地介绍了日月潭的位置,让我们一起来把他读一读。
⑵ 第二段(名字):① 风景秀丽的日月潭是我国宝岛台湾最大的一个湖,这个湖为什么叫日月潭呢?请刚才研究日月潭名字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画,并且给大家解说一下。
(实物投影出示)② 刚才你们通过想象,画出了日月潭的样子,那么,日月潭真有这么神奇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多媒体演示)③ 课文第二段写得非常好,它用具体形象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你愿意把这段背出来吗?自由背、指名背。
板书:太阳月亮⑶ 第三、四段(风光):① 日月潭不仅形状奇特,风光更是秀美无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多媒体演示,师范读)② 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它的美景也各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月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课题。
出示以下生字词: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上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朗读感悟、自主参与。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日月潭的位置:
1、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2、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说话训练: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日月潭在台湾省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
”)
3、师: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自由放声读。
(突出“最大”和“高山”)
4、师:请同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第二句话)
5、师: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
师: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6、鼓励积累:
师: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指名读)
同学们也喜欢吗?喜欢的就把它划下来。
(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2)日月潭名(3)字的由来:
1、师: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
2、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
(指名汇报)
3、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师:对呀!作者用词真的很形象、生动、具体、准确!第二句话中用了一个“圆圆的”和一个“弯弯的”,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能把它读一读吗?(指名读---生生评读---男女生赛读)
4、鼓励积累:喜欢这句话吗?咱们把它画下来,课后把它积累到我们的“好词佳句本”中好吗?
(三)日月潭的美景:
1、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3、师: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汇报“清晨的景色”:
A、谁喜欢“清晨”的景色?(指名读)
B、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不清,蒙蒙胧胧的)
C、除了飘着薄雾的日月潭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灯光、晨星)(板书:隐隐约约)
D、字词训练、调动积累: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像“隐隐约约”这种形式的四字词语,能说一说吗?
E、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能把这个早晨的日月潭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F、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G、鼓励积累:清晨的日月潭真美呀!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吧,咱们课后再把它积累到“好词佳句本中”。
(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②、汇报中午太阳高照的景色:
A、谁喜欢“晴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清晰。
(板书、理解“清晰”)
C、看到太阳底下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D、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找伙伴读---师生合作齐读。
E、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
(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③、汇报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A、谁喜欢“雨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理解并板书“蒙蒙胧胧”)
C、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鼓励学生积累这一对反义词。
D、看到蒙蒙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E、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指名小组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
F、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
(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1、师: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老师真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该用什么词语好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山河壮美、湖光山色”等,待有学生回答“风光秀丽”一词时,马上切入课文)
2、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示范读---赛读---生生评读---齐读。
(突出“风光秀丽”和“许许多多”)
4、引导背诵。
1、诵读全文。
师: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把你们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可以的话把它背下来。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积累运用、综合实践。
1.激发积累兴趣,教给积累方法。
师:你喜欢日月潭吗?课文用了很多好词好句把日月潭写很美很美,课堂上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好多,课后我们就把刚才画下来的好词好句收集到你的“好词佳句锦囊袋”中。
课后42页还有这一些,喜欢的话也可以把它摘抄下来。
老师出示“读读记记”中的词语:隐隐约约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蒙蒙细雨
风光秀丽点点灯光湖水碧绿太阳高照许许多多
2、谈感受、升华教育:
A、师:刚才同学们游览完日月潭,有什么感受呢?能谈一谈吗?(相机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并激发渴望回归的感情)
B、师: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景色如画!其实我么的家乡番禺,我们的化龙也很美!要是我们的宝岛台湾也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那该多好呀!
3、给予展示的机会,鼓励实践运用。
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热爱台湾,课后让我们把搜集来的这些图片配上一两句话,可以的话争取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下节课我们来办个“台湾在我心中”的图片展,大家都来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我们的宝岛台湾,好吗?
六、指导写字
1、师:这节课我们动了口、动了脑,就是还没有动手,大家想动动手吗?上节课我们剩下哪三个字没写呢?
出示“省、茂、盛”三个字,学生观察它们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
4、学生书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5、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
板书设计
九日月潭
台湾最大的湖
台中附近山名胜古迹
日潭月潭风光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