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多汗症中医怎样治疗治手脚出汗多汗症的几个偏方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梅国强:手汗6年不见好?中医治手汗有方法!

?国医大师梅国强:手汗6年不见好?中医治手汗有方法!

国医大师梅国强:手汗6年不见好?中医治手汗有方法!手汗是临床常见症状,令患者极为苦恼。

甚者无论寒冬酷暑,手掌均可如水流沥,多在情绪紧张时加重,给患者的学习、工作带来不便。

西医认为手汗症是汗腺疾病中多汗症之掌跖多汗,属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外分泌腺异常所致,可采取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但术后往往会出现代偿性多汗。

相比术后不良反应,中医在诊疗上立足整体,辨证施治,多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临床治疗手汗症经验,供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1、手汗症的辨证用药《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是阳热加于阴,津散于外而为汗也”,故而阴阳盛衰或失于和调均可导致汗出异常。

手汗属常见汗出异常症状,梅老认为临床辨治手汗,理当首辨虚实。

生湿的差异。

《湿热论》谓:“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手汗临证多见脾胃湿热所致,患者常言其手汗夏天更为严重,伴见手心温润而黏,治宜清热祛湿,治疗上可考虑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化裁治疗;若除手汗外,患者痰湿之象明显,也可选用温胆类方加减治疗。

血与津液同源,均为水谷精微所化生,故若营卫(阴阳)不和,卫气不能固守营阴则津液外泄,常伴恶风、易感风邪等,临证观察,确实肤白、敏感体质者多见,对此类手汗患者,梅老常用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单方或合方加减治疗。

2、临床应用举例医案一患者某,女,20岁,2014年4月1日初诊。

主诉:手足汗出6年。

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足汗出,现汗出成滴,手黏不冷,夏、冬天均可见,夏天更为严重;月经经常推迟,量少,色暗,质地黏稠;食欲不振,纳差;白天精神不好,大便黏,小便调。

舌脉:舌红苔白腻,脉滑。

西医诊断:多汗症。

中医诊断:汗证(手足心汗);辨证为脾胃湿热。

治宜清热祛湿,宣畅三焦;以藿朴夏苓汤化裁治疗。

处方:藿香10g,厚朴15g,法半夏10g茯苓30g,黄芩10g,泽泻10g浮小麦30g,麻黄根15g ,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杏仁10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赤芍10g,牡丹皮10g7剂(颗粒剂),日1剂,分2次服。

手脚出汗的原因

手脚出汗的原因

多汗症(局部性多汗,手足部特发性多汗——仅为足部的又特称为“汗脚”)【概念阐释】【多汗症】(Hyperhidrosis)是出汗过多的一个医学术语,就是人体出汗异常多。

尽管有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肥胖、糖尿病、结核病等,可以引起全身多汗,但大部分都是仅局限于手掌、腋窝、脸部的原(特)发性多汗。

其原因尚不明确。

【手足多汗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男女均可发病,常始于儿童或青春期,在年轻人中尤为多见,可持续数年,有的人在25岁以后减轻或自愈。

绝大多数病人都是交感神经过度亢进所致,因为精神紧张、感情冲动、恐惧等精神因素引起的,又称为精神性多汗。

内分泌失调也会导致手足多汗。

虽然多汗对身体没有多大影响,但是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患有手足多汗症的人往往同时伴有手脚发凉。

尤其是冬天,当外界温度比体温(36℃~37℃)低很多时,人体的温度调节功能就会显著降低,加上汗液自身挥发也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患多汗症的人手脚会比正常人明显发凉。

不管怎么保暖都没有用,有时在床上睡几个小时都不能把脚捂热,甚至没有自信和别人握手,因为总是给别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另外,手脚发凉若无其它疾病,常与血液偏酸有关。

这是因为血液偏酸、黏度高,血液循环不良,致使肢体末梢缺血而导致手足发凉。

【手足多汗症的治疗】目前尚没有特效根除的办法。

(1)口服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药物(如谷维素等);(2)保持手足清洁干燥;(3)外用药物治疗:如用5%甲醛溶液(即福尔马林溶液)外搽,每天2次;或用1%甲醛溶液、0.5%醋酸铅溶液、5%明矾溶液或5%鞣酸溶液浸泡,每次约10分钟,每天1次。

可起到收敛汗腺的作用。

尽管此法副作用较小,但是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好,更别说根治;(4)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能专门治疗汗脚,但由于手术部位在腰部的原因,其难度很大,副损伤也多,故很少用。

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也能治疗汗脚,只是疗效没有手部多汗那么神奇;(5)中医及偏方:①鲜白萝卜600克(切片) ,明矾15克。

如何治疗手脚出汗

如何治疗手脚出汗

如何治疗手脚出汗最好不吃药比如用食疗多汗药膳(1) 百合粥[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

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

入心经。

止汗。

(4) 小麦山药汤[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功效] 补虚敛汗。

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

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

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

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

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多汗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多汗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多汗症的中医辨证治疗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

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

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

多汗症中医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1、肺卫不固证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加减: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

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

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

2、营卫不和证证候: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寒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主方:桂枝汤加减:汗出多者,酌加牡蛎、龙骨。

3、风湿犯表证证候:汗出,恶风发热,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祛湿解表。

主方:防己黄芪汤加减:恶心欲呕,加藿香、佩兰、苏叶;身重体痛,加羌活、防风、白芷。

4、暑伤津气证证候:发热,口渴引饮,神志躁扰不宁,身灼热,尿短黄,息粗气喘,面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无力。

治法:清暑益气生津。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发热甚,加银花、生石膏。

口渴甚,加生地、花粉。

汗出过多,加五味子、煅牡蛎。

5、湿热蕴蒸证证候: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主方:三仁汤加减:腹胀、便溏不爽,加苍术、大腹皮;身痛困重,加防己、大豆黄卷。

6、阳脱证证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数无根。

治法:回阳固脱。

主方:参附龙牡汤加减:口渴舌燥,加麦冬、五味子。

治手脚出汗的经方

治手脚出汗的经方

经方,又称经络处方,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经络学说,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脉象等因素,选用相应的药物组成方剂,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处方形式。

以下是一些治疗手脚出汗的经方:
1.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

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适用于手脚冰冷、出汗的患者。

2. 四妙散:由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组成。

具有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手脚出汗、伴有瘙痒、脱皮等症状的患者。

3.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组成。

具有益气养血、温经通脉的功效,适用于手脚出汗、伴有乏力、气短等症状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经方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能盲目使用。

同时,经方的使用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手脚出汗治疗最好方法

手脚出汗治疗最好方法

手脚出汗治疗最好方法1、适当运动冬季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因为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

不需要过于激烈的运动,可以通过步行、慢跑、爬楼梯、健身舞等进行全方位的锻炼。

如果手冰凉,上肢的活动量应大些,如果脚冰凉,下肢活动量应大些,通过加强对手脚的锻炼,可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

2、吃点姜糖尽量少吃寒凉的水果,比如西瓜、生菜、木耳等;多补充维生素E;多吃含烟酸的食物和B族维生素,能扩张末梢血管;多吃坚果、胡萝卜等温热性食物;适当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不要偏食、过度减肥,让身体储存适量的脂肪;气滞血淤的女性,服用姜糖能有助于养血散寒:生姜洗净切丝,与红糖同煮,趁热饮用。

3、精油泡澡有空时可多泡澡,并在热水中加入生姜或甘菊、罗勒、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剂等,皆可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

洗澡时可用冷水和热水交替冲淋手脚,藉由血管一冷一热间的缩放达到畅通血液的目的。

在睡前用热水泡泡手脚也可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帮助入睡。

4、调整心态研究表明,情绪激动时,手的温度很快会下降3~6℃,平静后便可恢复。

所以,避免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对防止手脚冰凉有一定作用。

5、饮食调理要想改善寒冷体质,必须做到一日三餐,糖分、蛋白质和脂肪3大营养素的摄入都应该保持均衡。

主食可以多选择黑色食品,例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黑米、全麦面包或荞麦面等。

豆腐与豆类也值得推荐,增加优质蛋白。

食用肉和鱼,但同时摄入的蔬菜量一定要达到肉和鱼的10倍,这样才比较容易消化。

同时多吃莓系水果,草莓、蓝莓、红莓等,还有海藻类食品也能帮助激素的分泌归于正常。

6、注意保暖各种保暖的措施,如外套、毛帽、手套、围巾、口罩、袜子等,天气冷时都要穿戴齐全。

天凉要添衣,睡觉盖好被子。

女性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因为寒气容易从足部入侵,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加上脚部脂肪层较薄,更容易受寒冷刺激。

7、按摩穴位可按揉这四个穴位:心俞穴(两肩胛骨中间、两侧大筋部位)按揉36次;肾俞穴(即两边腰眼),两侧各按揉36次;揉搓涌泉穴,以感觉到热为限度,再搓揉脚趾;搓揉大脚指头第二节有几根汗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后稍用力捏3-5次。

夏天手心脚心出汗怎么办

夏天手心脚心出汗怎么办

夏天手心脚心出汗怎么办每到夏季天气炎热和大量的运动之后很多人都特别的容易出现出汗的现象,出汗虽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定出汗过多就意味着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夏天手心脚心出汗就是最常见的初夏这样的症状特别容易引起脚气等现象,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及时进行调整,下面一起了解下夏天手心脚心出汗怎么办。

夏天手心脚心出汗怎么办夏天手脚出汗多在医学上称为局部多汗,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手脚出汗与人的体质有关。

20至40岁的年轻人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平时多食肥甘厚味,饮食习惯不规律,导致脾胃功能虚弱。

而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此项功能一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

湿热下趋,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

尤其是双脚出汗更为常见,占到70%~80%。

对于这类人群,建议平时可以用苦瓜、薏米、山药、红枣、莲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配伍熬粥服用。

同时,也可饮用些健脾补气的养生茶方,推荐康途网现热销的产品:恬愉山药健脾茶。

本产品精选优质食材,特含山药成分,山药中含有丰富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

全成分保留原料精华,健脾益气,是天然的补气血养生茶方。

还有一部分人,在手脚出汗的同时还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烦热、大便干结等情况,属于阴虚血热。

对于这样的人,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滋阴养血、凉血祛风,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防风通圣丸等中成药进行调节。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而且各种脏腑功能互相作用,往往不会是单一方面的原因。

”因此要提醒大家,如果有手脚多汗的症状,最好征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养。

在此推荐一种一种中药熬洗的方法:用苍术、苦参、黄柏、地肤子、白癣皮、石膏、川母、白芷、艾叶、甘草等中药熬成药汁,先用热气熏蒸双脚10分钟左右,再泡洗20分钟左右,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以预防大量出汗。

上面就是对夏天手心脚心出汗怎么办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这样的现象都是身体出现疾病所导致的,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切记不能盲目的服用药物。

手汗症的6种治疗方法

手汗症的6种治疗方法

手汗症的6种治疗方法手汗症,又称为多汗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会出现手部过度出汗的情况,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针对手汗症,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下面将为大家介绍6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第一种治疗方法是局部药物治疗。

对于手汗症患者,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局部药物来治疗,如含有氯化铝的止汗剂或者抗乙酰胆碱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汗腺的分泌,减少手部出汗的情况。

第二种治疗方法是禁食刺激性食物。

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精等,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过度出汗。

因此,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这些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从而减轻手部出汗的症状。

第三种治疗方法是腋窝注射。

对于手汗症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腋窝注射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或者局部止汗剂到腋窝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腋下出汗的情况,从而改善手汗症的症状。

第四种治疗方法是离子导入治疗。

离子导入治疗是一种比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将离子导入仪器与药物结合,将药物导入皮肤深层,从而达到减少汗腺分泌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手部出汗,还可以改善皮肤质地,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治疗方法。

第五种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对于手汗症症状比较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微创手术和激光手术,这些手术可以通过切断神经或者破坏汗腺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手汗症的问题。

第六种治疗方法是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手汗症主要是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手部出汗的情况。

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熏洗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手汗症的症状。

综上所述,手汗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选择。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手汗症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介绍的6种治疗方法可以为手汗症患者带来一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多汗症中医怎样治疗治手脚出汗多汗症的几个偏方
一、中医治手脚出汗多汗症偏方大全
1、生地、玄参、麦冬各20克,加枣仁、牡蛎、石斛、合欢花各15克。

2、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叶、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黄芩、莱菔子各15克。

3、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

4、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

5、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5味各15克煮汤。

桂枝有解肌和营养功能。

白芍具有养阴益血,敛阴敛汗之功。

两药配伍相辅相成,加之生姜温胃佐桂枝以通阳,大枣、炙甘草益气调中助白芍以和营。

五药合用相得益彰。

加用龙骨、牡蛎各一两,也有敛阴止汗的功效。

6、取明矾25克,热水1000毫升。

一起溶化浸泡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任其自然晾干,每日1次,5日后手、脚汗正常。

7、用葛根、明矾各15克。

放入白酒中浸泡7日,过滤取液,浸泡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

2--3次即愈。

取明矾30克,干姜6片。

水煎熬30分钟,取液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浸泡30分钟。

3--5日痊愈,不再复发。

8、用鲜白萝卜600克(切片),明矾15克。

加水2500毫升,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待温度适宜,浸泡手足20分钟,每日洗2次。

经3--5天治疗,即可显效。

9、艾叶20克,粗盐10克,苦参5克。

将艾叶洗净后用凉水泡半小时,将其撕成碎片放在锅中。

苦参洗净,切成小片后倒进锅内一起煮沸,沸腾后继续熬10分钟,并在关火前加入粗盐。

兑入少量凉水,将水温降至50℃左右,或是等待水凉至此温度再开始泡脚,20分钟左右。

二、中医怎么治疗身体多汗症
1.中医治疗多汗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
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

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2.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3.常用的食疗验方: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黑豆100克,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乌梅、桃干适量,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

4.出汗过后,特别是大汗淋漓之后,易感外邪,此时应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被,避免受风着凉。

血液的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偏低也会出现多汗,故多汗者口味不能太淡,输液中也不能盐分太少,饮食中应及时多摄入蛋白,如肉、蛋、奶等。

调料中花椒、大料、辣椒、桂皮、姜等辛温之物多能发汗,不宜多用。

三、夏季手脚出汗应该怎么办
1.20~40岁的人,平时若多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规律,可导致脾胃虚弱。

当脾胃功能减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

湿热下趋,从而引起手脚出汗。

对于这类人群,中医专家建议平时可以用苦瓜、薏米、山药、红枣、莲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配伍熬粥服用。

2.还有一部分人,在手脚出汗的同时还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烦热、大便干结等情况,属于阴虚血热。

对于这样的人,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滋阴养血、凉血祛风,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防风通圣丸等中成药进行调节。

3.在饮食上,建议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

如鱼虾、鸡肉、羊肉等“发物”尽量不吃,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和酒精的刺激。

平时选择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有助于汗液的蒸发、干燥,避免引起脚癣、皮炎等皮肤问题。

4.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各种脏腑功能互相作用,往往不会是单一
方面的原因。

因此,如果有手脚多汗的症状,最好征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养。

四、引起多汗症的疾病
1、糖尿病
糖尿病的特征就是“三多一少”,其中出汗多就是病症之一。

糖尿病如并发自主神经病变,就会出汗较多,尤其是上半身出汗多。

患者由于糖代谢障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使汗腺分泌增加而出现皮肤潮湿多汗,血糖高导致代谢率增高也是多汗的原因之一。

2、甲状腺机能亢进
一般来说,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代谢增高,周围血流量增加,必然会促进肌体的散热,出现多汗症状。

3、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

还会出现心慌、手颤、四肢发凉等。

但本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

4、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也有多汗现象,进入更年期的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多汗。

因此,莫名其妙的多汗既不要等闲视之,也不要过分紧张,首先要搞清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

建议及时就诊,由医生做出诊断,以对症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