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佳方〗多汗症一剂见效
治疗手足多汗症的中药方有三仁汤、桂枝汤等

治疗手足多汗症的中药方有三仁汤、桂枝汤等
1. 三仁汤: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效,可以用于治疗手足多汗症属于脾胃湿热证者,表现为手足多汗、伴有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身重体困等病症。
2.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调和营卫、敛阴止汗之效,可以用于手足多汗症属于营卫不和证,表现为手足心汗多、手汗尤甚、睡眠不安等病症。
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三仁汤、桂枝汤等中药方,不可自行用药。
千年治汗第一方!专治出汗不止,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效果非常好!

千年治汗第一方!专治出汗不止,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效果非常好!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多汗在生活中算是一种常见病,大多数人并不在意。
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
如果出汗太多或者是自汗、盗汗时间过久,就会伤津耗神,从而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
所以说,多汗不仅会损害人的身心,甚至还会诱发其他疾病,不可不慎。
一般说来,出汗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白天,轻微的活动就会出汗;一种是在晚上,入睡以后,就开始大量的出汗,人醒了汗马上就停。
第一种情况,中医称为“自汗”,第二种情况称为“盗汗”。
两种汗,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看一下,中医对出汗的机理是怎样认识的,叫做“阳加于阴谓之汗”。
意思就像锅里盛着一锅冷水,水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
但是如果在锅底下烧起微微的小火,锅里的水就会慢慢的变成气,蒸腾出来。
锅里的水就是阴,下面的火就是阳。
把阳作用到阴上,汗就出来了。
实际上,人体的出汗过程比这个例子还要更复杂一些。
因为汗液本来是人体内的津液。
而津液对人体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东西,是经过肺脏、脾脏和肾脏一起努力,最后才把喝下去的水变成津液的,很宝贵的。
所以,一般人体不会轻易把这么珍贵的东西随随便便就排到体外去的。
2那么人体采用什么办法,可以保留住这些津液呢?虽然体内的小火一直烧着,但是人体会在这口锅上加上锅盖(这锅盖,中医把他称作卫气),让化成气的津液,不会很轻易的就排到体外去。
除非是火太大了,锅盖也被顶起来;或者是,这锅盖有质量问题,盖的不严,或者根本没有锅盖。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阴阳都比较平和,锅盖又比较结实,所以不会有汗出来的。
即便是活动一下,体内的火稍微多了一点,但锅盖结实,汗液仍然不会轻易的排出来。
但是如果现在锅盖出了问题,锅盖上漏了个洞,那么只要体内的火稍微大一点,汗液就会流出来了。
人体如果卫气比较少,没有办法把津液很好的保护好,不让它随便出来,那么只要稍稍活动一下,体内的火稍微多一点,汗就会流出来了。
自汗、盗汗、出汗多,中医的止汗方法很管用,值得学习

自汗、盗汗、出汗多,中医的止汗方法很管用,值得学习来源:杏林明师学社作者:杏林明师编辑部夏季,出汗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
正常的汗出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如果汗出过多,不论天冷天热、白天晚上,动不动就一身汗,那就不正常了。
正巧有朋友问,中医有没有可以治疗汗多的方法。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中医对出汗的看法,以及治疗汗多的思路。
另外,张教授还有一张代茶饮的方子,送给大家,一般汗多的朋友,在家用开水泡着喝就行,省得来回往医院跑了。
01白天晚上都出汗,一活动汗更多在张教授的门诊里,有很多受汗多困扰的患者。
杨大姐就是其中一位。
她这2年来出汗量明显比之前增加,只要稍微活动下,全身就往外冒汗,晚上比白天还严重。
而且很怕风怕冷,出门在外,总要比别人穿得厚。
我们来看当时的记录——临床医案杨某某,女,54岁。
【主诉】汗出增多2年。
【病史】患者自诉近2年以来,全身汗多,以夜间为重,动则加剧,平素恶风畏寒,神疲乏力,肢体困重不适;自觉排便不爽,大便溏稀,饮食稍有不慎则腹泻,夜尿2-3次。
【刻下】患者形体偏胖,衣衫较厚,出汗量多,神情倦怠,肢体乏力,纳食一般,大便溏薄,舌淡胖苔厚腻,脉濡细。
——张景明教授临床验案——02为什么有些人会出汗多?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把出汗这件事给整明白了,并简要概括为7个字——阳加于阴谓之汗。
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张教授打了一个很通俗易懂的比方——这就好像我们在家里烧水一样,炉子下有火,火是阳;炉子里有水,水是阴。
火把水烧开了或烧到半开时,有水蒸气冒出来了,蒸汽到了锅盖上,形成了水珠,就好比我们的汗液。
这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阳加于阴谓之汗”。
在运动的时候、天热的时候,阳气蒸化津液出汗,这是正常的生理性出汗。
为什么有些人会出汗多?卫气要先做检讨。
我们人体出多少汗,由体表的卫气来管控着。
阳是正常的,阴也是正常的,但是卫气虚了,固摄汗液的功能不正常了,汗液没人管,自由自在地想走就走,身体就会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地往外冒汗。
中医治疗糖尿病多汗症良方3首

中医治疗糖尿病多汗症良方3首处方一:血府逐瘀汤加味【药物组成】当归12g,赤芍15g,牛膝15g,生地黄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川芎10g,柴胡5g,桔梗5g,甘草5g。
【随症加减】阴虚明显伴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边尖红苔少、脉细数者,加地骨皮30g,浮小麦30g,在活血化瘀基础上退虚热而止汗;气虚明显伴面色少泽、倦怠乏力懒言、纳差大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者,加太子参30g,黄芪30g,糯稻须根15g,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健脾益气、固表止汗;胃实热偏盛,口干口苦口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者,加大黄6g,厚朴10g,知母15g,石膏15g,浮小麦30g,在活血化瘀基础上清热降泄而止汗。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益气固表止汗。
【临床运用】用于治疗糖尿病多汗症。
临床治疗45例,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
田某,男,55岁。
糖尿病史17年,进食时全身大汗症状已3年,逐渐加重。
诊见乏力、口干、眩晕、畏寒、舌黯红、苔白厚、脉细数。
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先采用益气固表止汗为法效果不佳,更方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以活血化瘀、益气固表止汗为法,基本方加太子参30g,黄芪20g,糯稻须根30g。
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温服,日服1剂。
服3剂后汗出明显减少。
再服3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巩固治疗,继服10剂后汗出正常,乏力等症缓解。
随访1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消渴病日久伤津耗液,精血乏源无以充养腠理皮毛,气血虚鼓动无力或内热津伤消烁津液均渐致瘀血内阻。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醒后出汗,名日自汗;出汗醒,名日盗汗,盗散人之气血……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
”血府逐瘀汤中当归甘温补血,辛散温通而活血行瘀;生地黄凉血活血,养阴生津;桃仁配伍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枳壳配伍柴胡疏肝理气和中;川芎配伍赤芍活血行气;桔梗载药上行;牛膝活血祛瘀通筋脉而补肝肾;甘草调和药性,补血益气,并配以固表敛汗之品浮小麦、糯稻须根。
多汗症中药治疗的一些处方

多汗症中药治疗的一些处方多汗症中药治疗的一些处方(一)专病专方1.止汗饮适用于局限性多汗证。
药用煅龙骨、煅牡蛎、大枣各30g,黄芪25g,党参、白芍各20g,桂枝、五味子、生姜各10g,炙甘草5g。
治疗25例,临床治愈(症状消失,1年内未复发者)21例,显效(症状消失,1年内又复发者)3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者)1例。
(李志文,张会芸.止汗饮治疗局限性多汗症25例。
湖北中医杂志,1996<3>:44) 2.桂枝加龙牡汤治疗阴阳两虚,阴损及阳,营卫失和所致汗出。
以桂枝汤和阴阳,调营卫;龙骨人心,牡蛎入肾,使心肾交通,阳固阴守。
并以为处方中桂枝与白芍的比例以1:2为最佳,若比例相同或桂枝剂量超过白芍,则止汗效果差。
(施鸿瑞.桂枝加龙牡汤治汗出症.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9>:21)胡义保认为小儿睡眠多汗为阴阳,营卫失调,卫不固表,营卫失和所致,故选用桂枝加龙牡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疗56例,其中15例选用常规治疗(谷维素、vitB1、vitB2、谷氨酸等),无效后再改用桂枝加龙牡汤。
常规组治疗好转2例,无效13例,而桂枝加龙牡汤组痊愈38例,好转ll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胡义保.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睡眠多汗症.河南中医,1991<5>:26)3.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汗证。
方中黄芪用至30g,必要时可加至60~80g,配桃仁、红花、川芎、柴胡、龙骨、牡蛎,对于久治不愈之汗证顽疾有效。
治疗7例,均获满意疗效。
(赵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汗证.江苏中医,1993(12):38)4.新加龙萸止汗汤俞豪民拟本方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不齐引起的全身性大汗症。
方选生龙牡各30~60g,山萸肉30~60g,何首乌30g,酸枣仁20g,黄芪20g,金樱子20g,乌梅15g。
治疗后显效,一般服2~3剂即可见效。
(俞豪民.新加龙萸止汗汤治疗心脏病大汗症.中医杂志,1988<2>:58)5.猪蹄甲汤用于治疗卫气不固,阴不内守之自汗证,不论轻重症均有疗效。
中医治疗多汗症的四个妙方

中医治疗多汗症的四个妙方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广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热等,那么,多汗症怎么治疗?接下来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4个中医治多汗症(自汗、盗汗)妙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1 黄芪固卫散【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刘韵远方)【歌诀】刘氏黄芪固卫散,专治自汗与盗汗,龙牡黄芪浮小麦,五味甘草炒黄研。
【组成】生黄芪60克,煅龙骨60克,生牡蛎60克,浮小麦60克,五味子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上药用砂锅炒微黄,共研极细面。
每次服1~2克,日服2~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服1周即开始见效)。
【功效】益气固卫止汗。
【方解】本方为自拟经验方,具有益气止汗固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之【功效】,为体虚多汗易感,食欲不振患儿而设。
方用生黄芪、生甘草益气固卫;配以生牡蛎、煅龙骨、浮小麦、五味子收敛止汗。
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固卫止汗之功。
【主治】小儿自汗盗汗。
【加减】如果出现感冒发热者,应暂停服用,待发热消退后再继续使用。
该方药性和平,无副作用,依法服用,对缺钙引起的佝偻病服之更宜。
2 牡蛎散【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阳虚自汗牡蛎散,黄芪浮麦麻黄根,扑法芎藁牡蛎粉,或将龙齿牡蛎炒。
【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浮小麦各30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
每服9克,水煎服,日服2~3次,原与小麦同煎服。
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或剂量减半,水煎服。
【功效】固表敛汗。
【方解】“阳虚不能卫外而固密,则肌表空疏而身常自汗出。
若汗出过多,久而不止,必然耗损心之气阴,以致虚火内扰,则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症丛生。
治宜益气阴、固肌表、敛汗液。
方中牡蛎益阴潜阳、除烦敛汗为君药;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专于止汗;小麦益心气、养心阴、清心除烦而止汗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使气阴得养,肌表得固,心火得清,汗出自止”(乔模)。
【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
可用于病后、产后、外科术后、肺结核以及其他慢性疾患出现的自汗或盗汗。
总是汗出不止?中医给你一个药方,4味中药,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总是汗出不止?中医给你一个药方,4味中药,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你是否有这种情况,在健身房中经常汗如雨下,流很多汗。
有些朋友认为这是好事,说出汗其实就是在排毒,对于正常的出汗这样说是没错。
但是从中医角度来说,出汗太多或者不正常的出汗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
中医里认为,汗的生成来自阴液,这里更多是指津液,而津液就是用来滋养身体的五脏六腑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的汗液,它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保护膜,使我们身体看起来滋润有光泽。
而若因外邪引起身体大量出汗,就会导致津液过度耗伤,从而伤及阴液。
而且中医还认为汗血同源,身体中的汗液和血液是相互转换的,而大量出汗就会伤及阴液,间接影响血的生成,造成阴血不足,并且汗为心之液,因此这里伤的血还是心血,当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就会出现心慌心悸的情况,这应该怎么办?今天沈医生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敛阴止汗、益气固表方子,名叫牡蛎散,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煅牡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这四味中药组成。
方中煅牡蛎为君药,我们之前不是说,当出汗太多就会导致津液过度耗伤,从而伤及阴液,而对于这种情况就可以用煅牡蛎的收敛、收摄的能力,来敛住津液,减少汗液的产生。
黄芪为臣药,对于外邪侵入,致使卫气不固,引起出汗的情况,就可以用黄芪来益气、固表止汗。
从而改善多汗、汗液失调的问题。
麻黄根为佐药,麻黄根就是麻黄的根部,中医李时珍认为麻黄根是止汗的良药,对于自汗、盗汗、阴汗等情况都适用。
浮小麦为使药,味甘性凉,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浮小麦可以益气除热,对于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等情况,有不错的效果。
另外,浮小麦还可以养心阴。
总之,这四味中药合用,可以敛阴止汗、益气固表,对于经常出汗、心慌心悸等情况的人群很是适用,大家学会了吗?不过还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找中医辨证。
治疗多汗症方?【方药组成】浮小麦20g...

治疗多汗症方✔【方药组成】浮小麦20g...
治疗多汗症方✔
【方药组成】浮小麦20g,麻黄根15g,五味子15g,煅牡蛎30g,当归10g,生地黄30g,熟地黄15g,大枣20g,党参15g,黄芪 15g。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滋阴敛汗。
主治多汗症。
【服用方法】以上药物加水煎煮2 次,药液混匀后分早、晚温服,日服 1 剂,10 天为 1 疗程。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
【应用小结】多汗症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异常出汗过多,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手掌、腋窝和足底,偶有发生于头颈部、躯干部和小腿。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气血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或因脏腑内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而致。
本方选取十味中药组成复方,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共为君药,除虚热,收敛固涩;煅牡蛎、党参、黄芪共为臣药,益气固表,敛汗固脱;生地黄、熟地当归、大枣共为佐药,清热生津,滋阴养血。
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敛汗之功效。
本方多年应用于临床,治愈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佳方〗多汗症一剂见效
【中医佳方】多汗症一剂见效多汗症一剂见效本人白天特别多汗,汗多在足太阳膀胱经,从颈,背,腰,屁股处多汗,平时衣服湿透,吃饭时跑步时更严重,还
气短.这个现象已十多年了,在论里看了一个多汗症,有很多高手出了方法,但我觉得有个方子很合适我的,是谁提出来的也记不起了.微信搜索行
之医话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这个方一剂就基本了止住了汗,以前我也试过很多的方法了.基本了上能用的全用过了.都没有效,现在把这方送上
来:【配方】:山茱萸60克(保证无核的),麻黄根20克(保证是根),生甘草20克,北五味子15克。
【用法】:水煎服。
【疗效】:这个方对我很有效,一剂就基本了止住了汗。
对其它人吃了起码2剂就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