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知识教育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知识教育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知识教育方法科学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科学知识的引入和教育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观察、实验、教材选择等方面探讨幼儿园大班科学知识的教育方法。

一、观察: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力观察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基础。

在大班阶段,可以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幼儿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在幼儿园的花坛里种植不同类型的花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和花朵的变化。

这样的观察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又能够激发他们对花卉的兴趣。

二、实验: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思维在大班阶段,逐渐引入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思维。

例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物质溶解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通过实际操作,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到物质溶解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和自己的思考,形成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材选择:融入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合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材非常重要。

科学知识教育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

可以选择一些质量好、内容生动有趣的科普读物,如插图丰富、语言简洁明了的绘本、图画书等。

这些教材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向幼儿介绍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

四、实践与应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和应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时,可以带领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观察、亲自接触不同的动物。

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又可以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问题引导: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可以通过提问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

例如,在观察动物的过程中,可以问幼儿为什么有的动物会飞,有的动物却不能飞?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动物的特征和生理结构对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而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初探

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初探

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初探作者:杨威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6期幼儿科学教育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或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课题,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程度地指导幼儿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以及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

一、教师适时、适度指导,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科学教育以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

在宽松、自由、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中,幼儿无所顾忌、放松自由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和探索。

此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加以指导,促使幼儿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寻求答案。

自信心对于幼儿来讲,非常重要。

他们的创造活动是原始的、初级的,其“发明”、“创造”在成人眼中往往不足为奇或不伦不类。

但是,对于幼儿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由此,幼儿会萌发出“我真棒”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将成为激励幼儿进取的动力。

如,在“找空气”的活动中,幼儿各自选取了塑料袋、打气筒、小瓶子等不同的材料,将其放入水中,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冒泡的情况,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证实了空气的存在。

幼儿总想使自己的想法和操作方法与众不同,教师要在保护幼儿探究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同时,适时、适度地加以指导和肯定,以激发幼儿探索和创造的欲望。

二、保护幼儿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好奇是创造力的源泉。

只有当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探索、细致观察、认真思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幼儿对客观现实世界充满了好奇,又富于想象。

他们好动、喜欢探索,无论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都能唤起他们的好奇心。

“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磁铁为什么能吸铁”等等,一些在成人眼中不足为奇的事,孩子们都有无数个“为什么”、“怎么样”。

这种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正是创造力的源泉。

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求知欲。

如果教师采取冷漠、遏制、急躁的态度,幼儿的好奇心就会被压制和挫伤,创造的萌芽就会被扼杀,也就失去了创造的灵感和机会。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教育过程。

它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和体验,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自然环境和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一、培养科学观念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实验和亲身体验,引导幼儿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形成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念: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幼儿园的花坛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和水分。

2.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染料,观察颜色之间的变化与关系。

3. 利用绘本、图片和幻灯片等教具,让幼儿了解科学知识,并通过主动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探索。

比如,通过展示图片,让幼儿知道水的三态变化和原理。

二、培养科学方法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方法是指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思维方式。

通过培养幼儿的科学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培养科学方法的方法:1.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实验室、科技馆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科学方法。

2. 在日常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并提出问题。

在幼儿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运用科学方法,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结论。

3. 利用教具和教材,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索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三、培养科学技能幼儿园科学教育还应该培养幼儿的科学技能。

科学技能是指幼儿通过实践和探索,掌握的处理信息、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活动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为培养幼儿的科学技能,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利用实验室和科技馆等外部资源,开展科学活动和实验,锻炼幼儿的操作技能。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育策略初探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育策略初探
( ) 活 化 原 则 三 生
“ 活 即课 堂 ” 源 于生 活 的教 育 是 最 有 效 的教 育 。 生 。 在设计 和提 供探究 课 程 时 , 把 探 究 内 容与 幼 儿 的 兴趣 、 要 个人 生活 、 自身经 验 联 系起 来 。让 生 活 丰 富课 程 内 容 , 将
和学习方式 , 使其在成年后进行个人决策时能运用科学方
应在 考虑 不 同年龄幼 儿探究 特点 的基 础上 , 计 不 同 设 的探究课 程 , 不 同 的探 究 指 导 , 进行 以有 效促 进 幼 儿 探究
水 平 的发展 。 3—4岁 的幼儿 , 维 处 于直 觉 行 动思 维 的末 期 和 具 思
二、 幼儿 园科 学探究教 育 的基本 原 则
第1 1卷
第 4期
漯 河职 业 技 n lT c n l g le e o r lo o e Vo ai a e h oo y Col g n o
Vo . N0. 1 1l 4
J12 2 u . 01
21 0 2年 7 月
( ) 动 性 原 则 二 主
幼儿 的身 心发展 必须依 赖 于幼儿 自身 的活 动 , 师灌 教 输 的知识 不会 自然 转 变成 孩 子 的 智力 。要 充 分 调 动 幼儿
自身 的积极性 , 挥 幼儿 的主体 作 用 , 幼儿 真 正 成 为探 发 使 究 活动 的主人 。使 幼儿在 与客体 、 环境 的相互 作 用 中调 动 感 官 、 活思维 , 成知识 和经 验的 内化 , 动建 构起 自己 激 完 主 的认 知结构 。
当前 的幼儿 园教 育 中, 在 着 一些 不 良倾 向 , 也 是 存 这 传统 的教育 观念 在幼儿 园教 育 中的延伸 和渗 透 , 主要 表现 为: 重灌 输 , 轻参 与 ; 重知 识 , 轻过 程 ; 智 力 , 态 度 。这 重 轻 种教 育方 式不利 于幼 儿认 知能力 的发 展 , 也不 利 于幼 儿整 体素 质 的提升 。为解 决这 一 问题 , 必要 在幼 儿 园推 行科 有 学探 究教 育 。 科学 探究 教育是 在 布 鲁 纳发 现 式 学 习 的基 础 上 提 出 来 的 。实 践证 明 , 这种 教育方 式能 有效 弥补传 统 教育 方式 的缺 陷 , 是促 进 学生 素质和 能力全 面发 展 的有 效手 段 。 对 幼儿进 行科 学探究 教育 , 能培养 幼儿 对 自然 的探 索 兴 趣 , 认知 能力 , 养科学 素养 , 成科 学 的思 维方 式 发展 培 形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有效的科学教育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有效的科学教育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有效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一项重要而又有趣的学习内容。

通过科学教育,孩子们可以培养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要在幼儿园中开展有效的科学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将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有效的科学教育。

首先,教学环境对于幼儿园中的科学教育至关重要。

幼儿园的教室应该布置得开放而有趣,让孩子们在其中感受到科学的氛围。

例如,可以在教室的一角放置一个小型的实验台,上面摆放着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等。

这样的布置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和观察。

同时,教室中的墙壁上可以贴上一些与科学相关的图片和海报,如太阳系的图片、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并且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视觉刺激。

其次,科学教育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幼儿园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经验密切相关。

例如,可以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如水、空气、植物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

同时,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如制作简易的风车、种植小白菜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并且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

最后,教学方法也是开展有效科学教育的关键。

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科学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加深对于科学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观察和引导,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要在幼儿园中开展有效的科学教育,需要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的方法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的方法应该是生动有趣、富有创意的,以适应幼儿的认知特点。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我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科学教育方法。

一、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幼儿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动植物和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在自然角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者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四季变化。

通过观察,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为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法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科学现象。

教师应选择安全、简单的实验,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例如,用放大镜观察水的折射现象,或者用彩纸验证空气的存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将科学教育融入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科学元素的的游戏。

例如,科学主题的益智游戏、探索冒险游戏等。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四、故事法故事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将科学知识融入故事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或创作一些富有科学元素的童话故事、科普故事,引导幼儿聆听、思考。

例如,《爱因斯坦的小故事》、《神奇的自然现象》等。

通过故事,幼儿可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五、讨论法讨论是幼儿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组织幼儿围绕科学话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合作能力。

例如,针对一个科学现象,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心得。

通过讨论,幼儿可以拓宽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六、亲子活动法亲子活动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能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感受科学。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亲子科学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sciencelearning。

探索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方法

探索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方法

探索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方法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探索、观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活动引导法活动引导法是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组织幼儿参与各种科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开展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例如,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观察昆虫,让他们学会观察昆虫的外形、行为等,培养他们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放置一杯水在桌子上,然后提问:“为什么杯子上有些水滴会消失?”,并引导幼儿通过实验等方式找到答案。

3.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例如,设计一个“捕捉昆虫”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昆虫的行为,学会捕捉昆虫,并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4.实例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例或故事,向幼儿传递科学知识和启发他们的思维。

例如,通过讲述蚂蚁搬家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行为、学习蚂蚁的生活方式,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蚂蚁能搬动比它们更重的物体。

5.探究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是一种让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发现和探索科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花园中放置一些昆虫,提供放大镜等观察工具,让幼儿自主观察昆虫,并引导他们总结观察结果。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通过活动引导法、问题解决法、游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探究性学习法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方法可以使幼儿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实践,并逐渐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初探

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初探

球 ,小 到 空 气 尘 埃 ,而 每 一 天 中孩 子 们 的身 边 都 发 生 着 奇 妙 的事 情 ,他 们 从 自己 独 特 的 视 角 去 看 待 这 个 奇 妙 的世 界 。
科 学 存 在 于 孩 子 生 活 的 每 个 角 落 中 ,无 处 不 在 的 科 学 带 给 孩 子 们 无 限 的 惊 喜 与 乐 趣 。学 前 幼 儿 是 一 个 天 生 好 奇 、想 发 现 答 案 的 环 境 探 索 者 ,如 何 让 未 来 的 科 学 家 继 续 好 奇 、 探 究 、推 理 ,通 过 何 种 途 径 让 幼 儿 在 科 学 教 育 中获 得 知 识 , 是 我 们 探 究 的 重 要 目标 。
物 与 现 象 作 为 科 学 探 索 的对 象 。幼 儿 是 生 活 在 这 个 世 界 的
上 的 完 整 个 体 ,他 们 能 够 感 受 到 冷 暖 ,能 够 闻 到 花 香 ,能 够 听 到 好 听 鸟 呜 ,能 够 看 到 繁 星 ,这 一 切 都 能 够 引 起 孩 子
例 如 ,在 一 次 中 班 科 学 活 动 《 小 蝌 蚪 找 妈 妈 》 的 活 动
教 育 条 件 和 遗 传 因素 等 各 不 相 同 。我 们 的 教 育 方 法 也 应 有 所 不 同 。 有 的 幼 儿 敢 说 、敢 表 现 ,有 的 幼 儿 天 性 就 不 爱 说 , 也 有 的幼 儿 因 为 某 事 而 情 绪 低 落 。对 于 胆 小 不 敢 说 话 的 幼 儿 ,要 主 动 和 他 亲 近 , 与他 谈 心 。在 生 活 上 给 予 妈 妈 般 的 温 暖 ,在 学 习 上 循 循 善 诱 ,用 身 边 的 小 榜 样 鼓 励 他 、激 励 他 。 在 上 绘 画 课 时 有 的 幼儿 画 的 快 ,有 的 幼 儿 画 的慢 . 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法初探
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板块,也是我国的特色。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本人围绕科学教育方法认真思考,下面就此谈一谈看法。

“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

”培养幼儿爱好探索科学的精神,需要珍视幼儿可贵的好奇心,激起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愿望,并加以谆谆诱导。

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

”这是说动手操作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索的重要性。

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又能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大自然中的科学应该是最简单的。

这是由于大自然中的科学比较直观,能让幼儿直接体验到,感受到。

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大自然。

让每个幼儿去观察探索周围的世界,大自然的世界。

大自然里有什么,有哪些昆虫,哪些植物,它们都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幼儿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都很好奇,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观察这些有趣的现象,提出问题。

幼儿探索科学的特点是面对一些具体的事物时才能提出相关的问题。

幼儿探索科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需要动手操作,亲自动手去感受事物的变
化。

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自主学习科学知识。

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索来说物质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它能给幼儿最直观的观察。

所以帮助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而不同的科学活动需要提供不同的材料和相对的环境,根据不同的科学活动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不同的材料,增加幼儿的动手操作机会。

在“物体怎样能移动”的科学活动中,首先我将收集来的各种形状的积木、铁块展示出来后向幼儿提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它们动起来吗?提出问题后,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

在操作中,有的幼儿用手推,有的幼儿用嘴巴吹等等,都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

接着请幼儿上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东西动起来的,通过讲述以及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发现“用力大时东西动得快,移动得远,用力小就移动得慢而近,用力很小时重的东西不动”这个科学道理。

通过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从而懂得了其中的科学知识。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地走下讲台,到孩子们“后面”,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主动地探索,教师要当好引路人。

不要只关心孩子学到了多少现成的知识,不要忙于带幼儿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归纳,要引导幼儿大胆地参与、大胆地学习、大胆地思考,引导他们的
科学品质均衡发展。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十分很重要。

比如在“有趣的叶子”科学活动中,请幼儿把捡来的叶子一起分类比较,用表格的形式,请幼儿完成分类,并进行分享,是用什么方法分类的等等。

幼儿的分类方法是非常多的。

有的按不同的形状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有的按不用的颜色分类。

幼儿的思考和想象力是非常棒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在进行科学活动时,运用实物、图片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既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科学知识,又增加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科学活动“食物链”中,就是运用电子设备和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首先利用电子设备观看视频了解食物链,接着利用教具卡片,让孩子通过观察视频中的图像以及动手操作老师制作的教具来了解食物链,学习科学知识。

让幼儿知道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让幼儿动手操作,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水与冰的关系”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可让幼儿在离园时,将水缸里倒入一定量的水,并且放一个图案在水中,再放一根毛线,把水缸放进冰箱,第二天幼儿来园后,我将水缸从冰箱里拿出来,让幼儿观察可以发现水变成了冰。

在随后的时间
里,我请幼儿先摸摸敲敲看看这个冰坚不坚固。

冰拿到教师后开始慢慢融化,慢慢地变成了水。

为什么会这样呢?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和幼儿一起进行了讨论。

让幼儿都知道“由于冰箱里气温低,水变成了冰。

室内温度高,冰又融化成为水”的道理。

此项活动,全班幼儿都参与进来了,都能积极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

使幼儿的学习更主动,更积极,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要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内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家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让家长和幼儿园配合起来才能给幼儿最大的帮助,帮助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如果家长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索不能很好地支持,幼儿的兴趣需要就会被阻碍。

所以家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活动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实践告诉我们,孩子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真正体验到探索活动的快乐,就是成功的。

引导幼儿学会探索,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我们活动要达到的目的。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曹安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