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
论语雍也

本篇通过孔子对社会人物和弟子的品评,以及与弟子的问答,进一步回答了仁德的问题。
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仁的实践,最后归结出仁的至德就是“中庸”。
【原文】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他的才能可以治理一个国家。
”【解读】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是孔子的一个弟子,是孔门“德行”科的优秀学生。
南面,是面朝南,古时候认为坐北朝南是尊贵的位置,天子、诸侯等官员坐堂听证都是面朝南。
在这里孔子既是评价冉雍的德才足以胜任治国理政的条件,又是对弟子德才的赞美。
【原文】6.2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冉雍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这个人还可以,处世简约。
”冉雍说:立身庄重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如果自己做事简单,又以这样简单的方法办事,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的话说的对啊。
”【解读】这一章是孔子与弟子冉雍很有针对性的谈话。
实际上是师徒俩探讨“简”的境界和理解问题,因为孔子赞许冉雍有“可使南面”之才,其才能之中包含了处世简约这样的品德,但冉雍感到自身的“简”与子桑伯子的“简”有不同,而子桑伯子并不被当时的人所认同,所以冉雍有这样的疑问。
冉雍是想借孔子对子桑伯子的评价,弄清楚“简”的差别。
孔子笼统地评价了子桑伯子的“简”。
但冉雍更进一步的分析了个人行为的“简”与办理行政事宜的“简”的问题,实际上说的还是一个度的问题。
孔子认为冉雍的理解是对的。
【原文】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谁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从不迁怒于人,不犯相同的错误。
可惜不行短命早死了!现在再也没有了,再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了。
”【解读】这一章是借鲁哀公之问,通过孔子的口说出什么样的学生才算好学的人。
论语第六章(雍也)注音

第六章论语雍也篇zǐ yuē yōng yě kě shǐ nán miàn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zhòng gōng wèn zǐ sāng bó zǐ zǐ yuē kě yějiǎn zhòng gōng yuē jū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jìng ér xíng jiǎn yǐ lín qí mín bú yì kě h ū jū jiǎn ér xíng jiǎn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wú nǎi tài jiǎn hū zǐ yuē yōng zhī yán rán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āi gōng wèn dì zǐ shú wéi hào xué kǒng zǐduì yuē yǒu yán huí zhě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hào xué bù qiān nù búèr guò bú xìng duǎn m ìng sǐ yǐ jīn yě zé wū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wèi wén hào xué zhě yě未闻好学者也。
zǐ huá shǐ yú qí rǎn zǐ wéi qí mǔ qǐng s ù zǐ yuē yǔ zhī fǔ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qǐng yì yuē yǔ zhī yǔ rǎn zǐ yǔ zhī sù w ǔ bǐng zǐ yuē chì zhī请益,曰:与之庾。
论语雍也原文及翻译

论语雍也原文及翻译论语雍也原文及翻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论语雍也原文及翻译论语雍也原文及翻译原文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原文翻译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作品赏析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
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
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
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原文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
子曰:“可也,简(2)。
”仲弓曰:“居敬(3)而行简(4),以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2)简:简要,不烦琐。
(3)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4)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5)临:面临、面对。
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6)无乃:岂不是。
(7)大:同“太”。
原文翻译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
”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作品赏析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
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
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启发。
原文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
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
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论语》原文+注释 雍也篇

《论语》原文/注释雍也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1] 。
”[1] 南面:就是脸朝南。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正位。
从君王、诸侯、将、相到地方军政长官,坐堂听政,都是面南而坐。
仲弓问子桑伯子[2] 。
子曰:“可也,简[3] 。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4] ,以临其民[5] ,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6] ?”子曰:“雍之言然。
[2] 仲弓:就是冉雍。
子桑伯子:人名。
其身世情况不详。
有的学者认为,子桑伯子是鲁国人,即《庄子》中所说的“子桑户”,与“琴张”为友。
又有人以为是秦穆公时的“子桑”(公孙枝)。
但皆无确考。
[3] 简:简单,简约,不烦琐。
[4] 居:平时的做人,为人,居心。
[5] 临:面对,面临。
这里含有治理的意思。
[6] 无乃:岂不是,难道不是。
大:同“太”。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7] ,不贰过[8] 。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9] ,未闻好学者也。
”[7] 迁怒:指自己不如意时,对别人发火生气;或受了甲的气,却转移目标,拿乙去出气。
“迁”,转移。
[8] 贰:二,再一次,重复。
[9] 亡:同“无”。
子华使于齐[10] ,冉子为其母请粟[11] 。
子曰:“与之釜[12] 。
”请益[13] 。
曰:“与之庾[14] 。
”冉子与之粟五秉[15] 。
子曰:“赤之适齐也[16] ,乘肥马,衣轻裘[17] 。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18] 。
”[10] 子华:即公西赤。
[11] 冉子:即冉求。
“子”是后世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时加上的尊称。
粟:谷子,小米。
[12] 釜(fǔ府):古代容量名。
一釜当时合六斗四升。
古代的斗小,一斗约合现在二升,一釜约等于现在一斗二升八合。
一釜粮食仅是一个人一月的口粮。
[13] 益:增添,增加。
[14] 庾(yǔ雨):古代容量名。
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约合现在四升八合。
一说,一庾当时合十六斗,约合现在三斗二升。
[15] 秉(bǐnɡ饼):古代容量名。
论语第6章

论语第6章以下是《论语》第六章的原文及解释:第六章:《雍也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注释】:南面:即脸朝南,古代坐北朝南,面向南方的位置为尊位。
子曰:“可也,简。
敬而行之,以临其民,不亦易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 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治理政事。
” 孔子认为:冉雍平素做人不浮躁,比较庄重,办事不繁琐,很简易。
冉雍虽然才能平平,但若以这些优点去做官治理政事已不简单了;而冉雍若被推举出来治理国家政事了,他还能朴素、简易地行事,让老百姓在他治理下很容易管理。
孔子认为:冉雍说得对。
第六章:《述而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注释】:道:指政治主张和理想。
德:指遵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仁:指仁爱、仁义。
游于艺:指具有才艺的实践活动,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译文】:孔子说:“立志于道,坚守道德,依据仁义,娴熟技艺。
”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了他一生的经历,自述了一个人从小到老的成长过程。
孔子所列的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人生在不同年龄段上的生活写实。
通过这一段表述可以看出孔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的生活情况。
第六章:《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弟子:古时对年轻人的称呼。
入:古代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时,儿子随父亲住在内室,外出应酬则和父亲分道扬镳。
入是指处在内室侍奉父母而言。
出:与“入”相对而言,谓外出也。
“则”字有两解:一是作名词解,为准则、法则之意;二是作连词用,“则”字用法同“而”字。
谨:说话谨慎小心。
泛:广泛的意思。
亲仁:即亲贤爱众。
行有余力:指在父母亲族等亲人中博施恩惠而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尚有剩余的精力与能力。
文:文献典籍、礼乐制度等文化知识。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随和、谨慎、诚实、守信。
论语章节翻译-雍也篇

论语章节翻译-雍也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 雍也篇 译文

论语雍也篇译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篇的内容(一)

,论语雍也篇的内容(一)
论语雍也篇的内容
一、雍也篇的背景说明
•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和言传身教。
•雍也篇着重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二、论语雍也篇的核心思想
1.孔子的思想观点:
–孔子强调仁德的重要性,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从修身开始。
–孔子主张通过修身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进而影响家庭、社会和国家。
2.对话示例:
–孔子曾问弟子:“有人能够一整天不忘怀其身体端正之道吗?”
–孔子的弟子曰:“我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
–孔子再问其他弟子,同样得到否定的答案。
–孔子指出了弟子们的不足之处,并带领他们思考如何坚持修身的重要性。
三、论语雍也篇的影响
•雍也篇的内容对于后世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奉为经典之作,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四、结语
•通过《论语》中雍也篇的内容,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雍也篇教导我们,只有通过修身以达到品德和道德的提高,才能影响他人,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注:本文所述为虚构内容,不代表论语雍也篇实际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雍也篇
作者:佚名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