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第六(5)原文
论语第六章(雍也)注音

第六章论语雍也篇zǐ yuē yōng yě kě shǐ nán miàn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zhòng gōng wèn zǐ sāng bó zǐ zǐ yuē kě yějiǎn zhòng gōng yuē jū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jìng ér xíng jiǎn yǐ lín qí mín bú yì kě h ū jū jiǎn ér xíng jiǎn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wú nǎi tài jiǎn hū zǐ yuē yōng zhī yán rán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āi gōng wèn dì zǐ shú wéi hào xué kǒng zǐduì yuē yǒu yán huí zhě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hào xué bù qiān nù búèr guò bú xìng duǎn m ìng sǐ yǐ jīn yě zé wū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wèi wén hào xué zhě yě未闻好学者也。
zǐ huá shǐ yú qí rǎn zǐ wéi qí mǔ qǐng s ù zǐ yuē yǔ zhī fǔ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qǐng yì yuē yǔ zhī yǔ rǎn zǐ yǔ zhī sù w ǔ bǐng zǐ yuē chì zhī请益,曰:与之庾。
论语第6章

论语第6章以下是《论语》第六章的原文及解释:第六章:《雍也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注释】:南面:即脸朝南,古代坐北朝南,面向南方的位置为尊位。
子曰:“可也,简。
敬而行之,以临其民,不亦易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 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治理政事。
” 孔子认为:冉雍平素做人不浮躁,比较庄重,办事不繁琐,很简易。
冉雍虽然才能平平,但若以这些优点去做官治理政事已不简单了;而冉雍若被推举出来治理国家政事了,他还能朴素、简易地行事,让老百姓在他治理下很容易管理。
孔子认为:冉雍说得对。
第六章:《述而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注释】:道:指政治主张和理想。
德:指遵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仁:指仁爱、仁义。
游于艺:指具有才艺的实践活动,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译文】:孔子说:“立志于道,坚守道德,依据仁义,娴熟技艺。
”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了他一生的经历,自述了一个人从小到老的成长过程。
孔子所列的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人生在不同年龄段上的生活写实。
通过这一段表述可以看出孔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的生活情况。
第六章:《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弟子:古时对年轻人的称呼。
入:古代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时,儿子随父亲住在内室,外出应酬则和父亲分道扬镳。
入是指处在内室侍奉父母而言。
出:与“入”相对而言,谓外出也。
“则”字有两解:一是作名词解,为准则、法则之意;二是作连词用,“则”字用法同“而”字。
谨:说话谨慎小心。
泛:广泛的意思。
亲仁:即亲贤爱众。
行有余力:指在父母亲族等亲人中博施恩惠而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尚有剩余的精力与能力。
文:文献典籍、礼乐制度等文化知识。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随和、谨慎、诚实、守信。
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六(权威直接打印)

lǔ lǔ yí biàn zhì yú dào
鲁;鲁 一 变 ,至 于 道。”
zǐ yuē
jūn zǐ bó xué yú
6.27 子 曰:“君 子 博 学 于
zǐ yuē
gū bù gū gū zāi wén yuē zhī yǐ lǐ
yì kě yǐ fú
6.25 子 曰:“觚 不 觚,觚 哉! 文,约 之 以 礼 ,亦 可 以 弗
宰。闵 子 骞 曰:“ 善 为 我 一 箪 食,一 瓢 饮,在 陋 巷 ,
cí yān rú yǒu fù wǒ zhě zé wú bì rén bù kān qí yōu huí yě bù gǎi qí
辞 焉!如 有 复 我 者,则 吾 必 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 改 其
zài wèn shàng yǐ
在 汶 上 矣。”
lè xián zāi huí yě
乐。 贤 哉,回 也!”
bó niú yǒu jí zǐ wèn zhī
rǎn qiú yuē
fēi bú yuè zǐ
6.10 伯 牛 有 疾,子 问 之, 6.12 冉 求 曰:“非 不 说 子
-3-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zhī dào lì bù zú yě
zǐ yuē
yǎn zhī shì yě
之 道,力 不 足 也。”子 曰: 偃 之 室 也。”
lì bù zú zhě zhōng dào ér fèi
zǐ yuē
mèng zhī fǎn bù fá
“力 不 足 者, 中 道 而 废。 6.15 子 曰:“ 孟 之 反 不 伐,
yóu jìng fēi gōng shì wèi cháng zhì yú
论语 雍也篇第六(拼音标注)

论语 雍也篇第六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tài 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hào 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wú,未闻好学者也。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sù。
子曰:“与之釜fǔ。
”请益。
曰:“与之庾yǔ。
”冉子与之粟五秉bǐnɡ。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yì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wú!以与尔邻里乡党乎!”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 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yú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6.9 季氏使闵子骞qiān 为费bì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wèn 上矣。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 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12 冉求曰:“非不说yuè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今女rǔ画。
”6.13 子谓子夏曰:“女rǔ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14 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女rǔ得人焉耳乎?”曰:“有澹tán 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yǎn 之室也。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钱穆:《论语新解》电子版——学而第一

钱穆:《论语新解》电子版——学而第一钱穆:《论语新解》电子版——学而第一2006-03-29 08:57:51 来自: 先论语新解(上篇)作者简介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
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
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目录上篇一、学而篇第一二、为政篇第二三、八佾篇第三四、里仁篇第四五、公冶长篇第五六、雍也篇第六七、述而篇第七八、泰伯篇第八九、子罕篇第九十、乡党篇第十学而篇第一(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子曰:或说;子男子之通称。
”或说:”五等爵名。
春秋以后,执政之卿亦称子其后匹夫为学者所宗亦称子,孔子、墨子是也。
或说,孔子为鲁司寇其门人称之曰子。
称子不成辞则曰夫子。
”《论语》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称子,闵子、冉子单称子仅一见。
学:诵习义。
凡诵读练习皆是学。
旧说:“学,觉也,效也。
后觉习效先觉之所为”谓之学。
然社会文化日兴,文字使用日盛.后觉习效先觉,不能不诵读先觉之著述测二义仍相通。
时习:此有三说。
一指年岁言。
古人六岁始学识字,七八岁教以日常简单礼节,十岁教书写计算,十三岁教歌诗舞蹈,此指年为时。
二指季节言。
古人春夏学诗乐弦歌,秋冬学书礼射猎,此指季节为时。
三指晨夕言。
温习、进修、游散、休息,依时为之。
习者,如鸟学飞,数数反复。
人之为学,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
悦:欣喜义。
学能时习,所学渐熟,人之日深,心中欣喜也。
有朋自远方来:朋,同类也。
志同道合者,知慕于我,自远来也。
或以方来连读,如言并来,非仅一人来。
当从上读。
乐:悦在心,乐则见于外。
孟子曰:“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慕我者自远方来,教学相长,我道日广,故可乐也。
人不知而不愠:学日进,道日深远,人不能知。
虽贤如颜子,不能尽知孔子之道之高之大,然孔子无愠焉。
国学宝典《论语》:雍也第六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雍也第六原文翻译雍也第六【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原文附翻译

《论语》翻译学而篇第一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yú)?”【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1),鲜xiǎn)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úan)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6.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雍也篇第六(拼音标注)

论语 雍也篇第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t ài 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h ào 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w ú,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s ù。
子曰:“与之釜f ǔ。
”请益。
曰:“与之庾y ǔ。
”冉子与之粟五秉b ǐn ɡ。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y ì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w ú!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 īn 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y ú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qi ān 为费b ì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w èn 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 ǒu 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 ān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说yu è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今女r ǔ画。
”子谓子夏曰:“女r ǔ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女r ǔ得人焉耳乎”曰:“有澹t án 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y ǎn 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tu ó之佞n ìn ɡ,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雍也篇第六(5)原文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6 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评析】
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
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过程中,就
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原文】
6 22 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1)知:音zh,同智。
(2)务:从事、致力于。
(3)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
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