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教案(第8课时)

合集下载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 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 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 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看漫画:
有地 “ 引, 我 力怎 看 ?么 到 ”没 了 看苹 到果 万落
讨论: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他给猴子注射了麻醉散,放进张开的渔网里, 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里紧握网纲,午夜, 一团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惨叫, 令人毛骨悚然,彼特利克却不慌不忙地收紧 了渔网,说:“凶手在此。”网内竟是一只 奇怪的红蝙蝠。原来,它长着像钢针一样的 嘴,扎入人脑,专吮脑汁,致人死地。一个 “乞丐”怎么如此神通广大?这个彼特利克 原来是剑桥大学生物学教授汤恩〃维尔特, 他观察研究古堡红蝙蝠已有20多年的历史, 难怪会胸有成竹,一举揭开古堡百年之谜。
“栈道”是从关中翻越秦岭,南通汉中、巴 蜀的古代交通要道, 由秦岭古道、褒斜道、 连云栈道组成。全长250公里,架于悬崖 绝壁 和泥沼之地。“陈仓”是宝鸡的古名,这里 特指渭河北岸的陈 仓古渡口。栈道在关中的 出口斜谷关距陈仓古渡相距约70公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手下的大将军韩信用“明 修栈道,暗渡 陈仓”之策开始军事行动,韩 信先派樊哙、周勃率兵一万佯修已 被刘邦进 汉中时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褒斜道出兵的 架势,章邯 闻讯立即加强斜谷防御。
说明“海市蜃楼”的现象与本质
结论: 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做法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 种现象。 说一说:常言道:“眼见为实”,那么我们亲眼 所见的现象都是真实可靠的吗?为什么?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8课时)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8课时)

第8课时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认知: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12【【【【2【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

〈新课讲授〉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亦同属此理。

(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

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请根据我们所学的哲学原理,分析说明这种现象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本质。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案例: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动。

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不向诱惑屈服。如果是对自己成长有害的事情,无论怎样新奇 有趣、有利可图,都不能去做
中世纪的欧洲曾发生过一场可怕的灾难,在不长时间里死 亡人数达2500万人,许多人无缘无故就发热、寒战、剧烈头 痛以致神经错乱。
在死亡威胁面前,人人感到恐惧,认为这是上帝对人类的
惩罚。因而有些人就听天由命,还有的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与外界隔绝。但这些都无济于事,死神继续不断地夺走许多 人的生命。
经过科学工作者反复调查分析,综合判断和思考,终于发
这只怪兽原来是顽皮学生装扮的,想吓唬一下老师。当时 居维叶并不知道这是学生的恶作剧,可他为什么丝毫不害怕 呢?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请教老师。居维叶笑着回答了他们, 学生们听了心服口服。
居维叶说:“有角有蹄子的动物,都是只吃植物而不吃肉 类的。所以我没有什么可怕的。”一般人见到怪兽都会害怕, 而居维叶对动物有丰富的知识,他知道有角有蹄子的动物是 不吃人的,所以照常安心睡觉。
现这场灾难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先传染给老鼠, 引起老鼠患病,然后通过老鼠传染给人,人与人之间又相互 传染蔓延。
科学探索最终使人们看清了灾难的本质,即这场灾难是由 鼠疫杆菌的传染造成的。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有一天,法国大生物学家居维叶在午夜时被吵醒,他看见 一只怪兽,正把有角的头及两只蹄子伸进窗口,嘴里发出阵 阵怪叫,好像要一口吞下居维叶似的。居维叶看了一下怪兽, 却满不在乎继续入睡。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 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 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 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 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 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 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 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 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 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 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 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 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 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 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 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 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电子教案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电子教案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到 万 有 引 力 ? ”
落 地 , 怎 么 没 看
我 看 到 了 苹 果
讨论: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 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 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 助仪器观察到的。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 宝。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 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 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 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然后把珠宝装 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无 中 生 有 的 点
【解析】德国视觉科学家迈克尔·施若夫和E.R.威斯特于 1997年发现勒索闪烁的网格幻觉,这种幻觉产生的原因目 前还不十分清楚 。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眼光注视哪一块,哪一块就会停止
故事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眼见未必都为实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 日未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米来煮饭。饭 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当颜回 把饭端来时,孔子佯装没看见刚才的事,说 道:我方才睡着,梦见先君,他说只有清洁 的食物才可送给人吃。颜回知道老师在怀疑 自己偷饭吃,便禀明老师,刚才是柴灰落进 锅里,挑不出来,弃之可惜,学生就把那点 儿脏了的饭抓来吃了。孔子这才发现错怪了 自己的学生,慨叹道:“人们都相信自己的 眼睛,看来眼见的也未必都真实啊!”这个 小故事蕴涵着一个道理:仅从表面现象来判 断事情,是很容易失误的。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八课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八课


学会区分真象和假象
科学的思维方法
书上P89中世纪的灾难 “鬼火” /question/261597539.html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一、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 现本质的现象 二、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例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空城计 沉默的父爱
认识一切事物的方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太阳东升西落 二、海市蜃楼
说明“日升日落”的现象与本质
海市蜃楼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 能力
第一、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 种现象 第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深入实际、反复实践

见书上P83 《老天使和小天使的故事》
发挥主观能动性
P84页怪兽的故事 福尔摩斯的推理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1、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有重要作 用 3、要做到明辨是非,必须要有明确判断和衡量是非 的标准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宝。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 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 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 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 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 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 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 个郑国人时代,看见装珠宝的盒 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 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 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第一、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 物的表面现象 第二、学会正确区分真象和假象,识别假象,不为 假象所迷惑 第三、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 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四、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课件

思考:你觉得小华的行为合适吗?她应该怎么办? 思考:你觉得小华的行为合适吗?她应该怎么办?
案例2 案例2
于雪是公司主管销售的王副总经历的新上任秘书,她工作能力强, 于雪是公司主管销售的王副总经历的新上任秘书,她工作能力强,办 事有效率,经常受到王副总的夸奖。有一次,王副总要去外地出差十天, 事有效率,经常受到王副总的夸奖。有一次,王副总要去外地出差十天, 临行前,他嘱咐于雪在工作中有什么事跟他电话联系。主管领导走后, 临行前,他嘱咐于雪在工作中有什么事跟他电话联系。主管领导走后,于 雪的工作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一天,主管市场的田副总经理来找王副总, 雪的工作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一天,主管市场的田副总经理来找王副总, 当他知道王副总不在的情况后,问于雪: 小于,你手头的工作忙吗? 当他知道王副总不在的情况后,问于雪:“小于,你手头的工作忙吗?” 于雪说:“不忙。”田副总说:“正好这几天我们部门有个项目,急缺人 于雪说: 不忙。 田副总说: 正好这几天我们部门有个项目, 手,我找你们王副总,就是想让他从你们这儿抽调个人帮我几天,你不忙, 我找你们王副总,就是想让他从你们这儿抽调个人帮我几天,你不忙, 就先帮我们几天吧。 于雪一想:反正主管领导不在,自己闲着也是闲着, 就先帮我们几天吧。”于雪一想:反正主管领导不在,自己闲着也是闲着, 只要不耽误办公室日常工作,帮忙就帮吧,都是公司的事, 只要不耽误办公室日常工作,帮忙就帮吧,都是公司的事,正好自己也可 以多学一些东西。她就痛快地答应了。 以多学一些东西。她就痛快地答应了。于雪的表现再一次受到销售部同事 们的赞扬,她很高兴。 们的赞扬,她很高兴。
课后作业:制作小报“生活观察” 课后作业:制作小报“生活观察”
思考: 蔬菜滞销”的背后是什么? 思考:“蔬菜滞销”的背后是什么?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八课_2022年学习资料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八课_2022年学习资料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事物是复杂多样并-且不断变化的,往往是真象和假象混杂,本质的东 和非本-质的东西同在。-在不同的客现条件下,事物本质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有的相同的现象隐藏着 同的本质,有的不同的现象却是同-一本质的表现。-承之,现象包含着本质,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但 -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直接表现本质的,也有问接表-现本质的,还有十分隐蔽地表现本质的;既 从正面表现本-质的,也有们的生话中,天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有的人主动护送迷路的 人;有的人仗势欺人,欺负弱小。-◆有的人自觉检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箱内;有的人随意践路草-坪, 损洁净的墙壁。-◆有的人为寻找丢失物品的失主在路边苦等;有的人顺手牵羊拿-走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有的人为了国家的安宁,昼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痛快,搅得四邻不安。-◆有 人为了百姓的生计废寝忘食、任劳任怨;有的人为了升官-发财投机钻营、费尽心机。-※有的人奉公守法 主动缴纳税款;有的人虽有千万财产,却偷税-漏税。
我来想一想-思考一:-有位意善家,十分有钱,但很吝啬,从来只想着得到名-利,却不想付出。他还到 夸耀说自己经帝帮助困唯的人,-给他们一些钱,帮助他们度过困唯的日子。-一天,他与一个教学家走到 一起,李耀说:“上个礼-拜,我把50枚银币施舍给10个可怜的人,但不是平均分给他-们,而是根据 们碰到的因唯程度施舍,因此,他们每个人-得到的银圆枚数都不相同。”-这位数学家听后说:“你说的 谎话。”-你知道数学家是根据什么断定这位慈善家说的是谎话呢?
案例分析:-古堡擒凶-故事:-猜问:你认为汤恩:维尔特之所以能揭开古-堡百年之选的原因是什么?
古堡擒凶-在印度的塔尔沙谟,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古鱼。近百年来,古鱼里不-断发生商人和马队遭唯的事 。出手是谁呢?法医验尸,竟找不到任-何伤痕。无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著名探险家乔治无视警告, -宿古鱼,亦遭不幸。人们“谈玺色变”,百思不得其解。连警方也束-手无策,于是贴出布告用一万卢比 金招贤。几年以后,来了位叫被-特利克的乞丐老人,声称能破此素,他买了一个大铁箱、一只猴子、-一 渔网在乔治适唯的大厅里,他给猴子注射了麻醉散,放进张开的-渔网里,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里紧提网 。午夜,一团黑彩从生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彼特利克不慌不忙地收-紧了渔网 说:“凶手在此。”网内壳是一只奇怪的红蝙蝠。原来,-它长着像铜针一样的着,扎入人脑,专吮脑计, 人死地。一个“乞-丐”怎么如此神通广大?这个被特利克原来是剑桥大学生物学教授汤-恩·维尔特,他 察研究古红编蝠已有20多年的历史,唯怪会胸有-成竹,一举揭开古量百年之速。

哲学与人生-第8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一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8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一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案

第8 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一框教案课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 1 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分析本课题为第8 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一框内容,阐述了现象与本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分析了认识事物需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1.经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感受,有了一定的哲学积淀,形成了一定的哲学思维。

2.学生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和日常生活经验积累,容易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和联系,但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认知能力能进行自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和筛选信息,但对所学知识的分类归纳和迁移运用能力还有待提升。

学习特点思维活跃,但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主要依靠机械记忆或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掌握知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

教学目标(第8课)政治认同把握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正确观察和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现象,理性思考、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懂得真理的作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提升人生境界。

职业精神领会真理对人类社会和人生发展的指导作用,崇尚求真务实、批判质疑、勇于探究、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努力在职业实践中追求真理。

法治意识理解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体悟在复杂社会生活中是非善恶没有黑白分明的标签,要学会识别真象与假象,在生活、工作中做到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遵纪守法。

健全人格学会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识别真象与假象。

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明辨是非、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时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 认知: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 情感态度观念: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 运用: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难点】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

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

〈新课讲授〉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看教材第80页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学生讨论: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

“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

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

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假象当做错误的来认识。

查一查:成语“声东击西”指的是什么意思?“声东击西”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

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亦同属此理。

(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

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请根据我们所学的哲学原理,分析说明这种现象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本质。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案例: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动。

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本质和规律。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一)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教师过渡: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人只能看到一些现象却不会把握其实质。

而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

要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就必须全面地占有丰富的、大量的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象,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仅看到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地对事物的本质下结论,更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说一说:常言道“眼见为实”,结合教材第83页案例,小天使亲眼所见的现象是不是真实可靠的?为什么?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案例分析: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他就让马车停下来,走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

”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

”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

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

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

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俩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说法谁是谁非了。

分析思考: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一些?是不是仅凭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呢?教师归纳总结: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设置生活中的情境:(1)上课时,好友小丁邀你去网吧玩游戏。

(2)朋友请你吃糖(实际是软性毒品),并帮他贩卖。

(3)有人向你出售黄色书刊。

(4)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

(5)星期六,朋友邀你搓麻将赌博。

(6)有人向你散发“传销”材料,并邀你加入。

(7)一位学生的母亲声泪俱下地对记者说,“网吧是个谜潭,网聊、网恋就像两条毒蛇一样,缠住了我们的孩子。

”(8)一名经常上网的学生王某说:“自己也知道上网不好,花钱费力,可上网有瘾,自己管不住自己,老是想着惦着。

”请学生分析讨论: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关系?与朋友交往的标准是什么?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性?(二)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一)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觉性设置生活中的情境: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的生活。

然而一些人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所谓“科学算命”,利用信息网络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分析说明:(1)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所谓的“科学算命”?(2)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做到文明上网?(二)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辨是非1.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名言赏析: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毛泽东分析说明:毛泽东的这句话包含有什么样的哲学道理?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假象是现象的一种,也是本质的表现,但它却是对本质的歪曲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识别假象,提高透过假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假象,说明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识别假象。

3.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设置教学情境: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哪些不良诱惑?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不良诱惑(略)◆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1)损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

(3)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1)避开诱因。

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

(2)学会拒绝。

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高自制力。

(3)联想后果。

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诱惑。

(4)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

(5)专时专用。

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专时专用,使自己的生活有序、充实,从而增强抵抗力。

(6)请人监督。

请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等监督自己的行为。

在他们的不断鼓励、鞭策下,战胜不良诱惑。

(7)请学生自己写一句拒绝“黄、赌、毒、网瘾”和“传销”等不良诱惑的警示语。

如:怯懦的人被不良诱惑征服,弱智的人沦为不良诱惑的奴隶。

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抗拒不良诱惑,等等。

◆拒绝不良诱惑,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伤害。

4.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案例分析:古堡擒凶在印度的塔尔沙漠,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古堡。

近百年来,这座古堡不断发生商人和马队遭难的事件。

凶手是谁?法医验尸,竟找不到任何伤迹,无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

著名探险家乔治无视警告,夜宿古堡,亦遭不幸。

人们“谈堡色变”,百思不得其解,连警方也束手无策。

于是贴出布告用一万卢比重金招贤。

几年后,来了位叫比特利克的老人声称能破此案。

他买了一个大铁箱,一只猴子,一副渔网。

在乔治遇难的大厅里,他给猴子注射了麻醉药,放进张开的渔网内,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里紧握渔网。

午夜,一团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比特利克却不慌不忙地收紧了渔网,说:“凶手在此!”网内竟是一种奇怪的红蝙蝠。

原来,它长着像刚针一样的嘴,扎入人脑,专吮脑汁,致人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