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中的数字文化 定稿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数字杂说:用数字解读中文文化

小学语文教案数字杂说:用数字解读中文文化

小学语文教案数字杂说:用数字解读中文文化数字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

数字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它是连接语言和文化的桥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文文化,也可以通过形象的数字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文文化的兴趣。

一、数字在历史中的地位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古代,天文、历法、数学都是人们追求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用数字是记录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整整三千年来,中国历代的朝代、社会制度、战争胜负、文化传承都被数字化了。

数字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例如:“九九归一”、“八百里秦川”、“三人成虎”等成语,不仅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是数字化思考的典型例证。

二、数字解读中国文化数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数字也可以通过教学手段来呈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数字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文文化,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初中时老师讲到“秦始皇问于奉若曰:‘吾欲一统天下,卿以为奈何?’”,学生可以从数字的角度去解读“一统天下”的文化内涵。

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字也可以用于解读课文中的数字成语、诗句、古词等文化内涵。

三、数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例子:1、数字成语的梳理:将数字成语进行分类,讲解各个成语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2、数字世界的解读:将数字世界的内容与课文内容对比,分析数字世界的发展和对中文文化的影响。

3、数字诗词:讲解数字诗词的成因、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4、数字阅读:让学生通过数字资料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丰富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够体会到中文文化的深度。

四、数字化教学对语文发展的启示数字化教学为语文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变化。

数字化的形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丰富、多样的语言体验,使语文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

数字化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文文化,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语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说“双数”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说“双数”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说“双数”
保尔江·欧拉孜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数字文化在汉民族文化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本文从汉语语音特点、汉民族文化特点、汉民族的心理特点三方面分析了双数在汉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祝福吉祥的文化内涵。

【总页数】2页(P131-132)
【作者】保尔江·欧拉孜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830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汉语中的数字文化研究 [J], 孙新爱
2.论汉语双数量的"整体与部分"关系 [J], 陈勇
3.论汉语双数量的"配置"关系 [J], 陈勇
4.俄语数字文化简论——兼与汉语数字文化比较 [J], 李德祥
5.谈彝汉语中的数字文化 [J], 陈全;韩拉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研究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研究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研究2012年05月31日16:03 来源:人民论坛(总第365期)【摘要】在汉语中,数字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数字文化。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与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中华民族的心理因素以及传统文化的渗透等有关。

数字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研究汉语数字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日常交际和商贸来往顺利进行,同时对跨文化交流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字文化途径机制发展数字是用来计数的,本无好坏、褒贬、吉凶之分,但随着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数字的内涵和表达色彩也日益丰富。

数字除了计数功能外,又衍生出诸多文化含义,形成了汉语中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

由于数字中融入了文化内涵,在某些情况下,数字的计数功能淡化甚至丧失,使得一些母语非汉语的人不易理解和接受。

分析汉语中的数字文化产生途径,并探究其产生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数字文化的产生途径某些数字在其使用过程中,除了它的计数功能,还具备了其他文化意义,这些文化意义产生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谐音。

数字与汉语中某些字发音相同或者相似,因而具有了与谐音字相同的意义。

例如,人们选择数字时,往往选择“八”“九”等吉利数字,而不选择“四”“七”等不吉利的数字。

因为“八”的谐音是“发”,取“发财”之意;“九”的谐音为“久”,取“长久”之意;而“四”的谐音是“死”,“七”的谐音是“气”,从语音上听起来是不吉利的。

虚化。

数字在应用过程中其所指产生了一些变化,仍然表达数的概念,只是不指某一确切的数,而是一种大概的数、模糊的数。

比如“三五天”、“百八十个”等表示大概的数量,用一、二表示数量小,用千、万表示数量大,这就形成了数字的虚指用法。

有时候,在一个词语里小的数目字和大的数目字同时使用,形成对比。

例如,“一日千里”形容速度快、变化大,“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形容朋友或恋人之间的想念。

俗语、成语的固化。

例如,“一五一十”是指以五为单位数数,用来形容从头到尾无所遗漏地叙说,“二一添作五”是指一样东西两人平分,“三下五除二”形容办事干脆利落,“不管三七二十一”形容做事考虑不周。

汉字在数学方面的联系和发展

汉字在数学方面的联系和发展

汉字在数学方面的联系和发展汉字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字系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在数学方面,汉字在很多概念和方法的命名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代数学中的“代数”一词就是由汉字组成的,它意味着一个未知的数,是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另外,汉字也在数学中的符号和公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数学公式中的各种符号都是由汉字组成的,这些符号的使用使数学表达更加简洁和准确。

在古代,数学和汉字的联系更加紧密。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些成就也离不开汉字的贡献。

在古代,中国的数学家们使用汉字来记录数学理论和方法,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书籍,并广泛传播。

这些著作中大量使用了汉字来表示数学概念和方法,如《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都是古代数学著作中使用汉字的典范。

另外,汉字也在古代的计数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的中国人使用汉字来表示数字,并且发明了一些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和概念都是通过汉字来传播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数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汉字在数学中的作用也在不断扩大。

在现代数学中,虽然数学家们已经发明了大量的符号和公式来表示数学概念和方法,但是汉字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数学教育中,很多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名称都是由汉字组成的,比如“几何”、“概率”、“统计”等都是由汉字命名的。

这些汉字都代表着不同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它们通过汉字的表达来传播和教育。

另外,汉字还在数学研究和理论的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数学家们使用统一的符号和公式来表示数学理论和方法,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差异,不同的词汇和符号有时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困难。

而汉字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字系统,它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使用,因此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符号差异而导致的交流问题。

对于中国的数学家来说,使用汉字来表达数学理论和方法是更加直观和便捷的方式,因为汉字是他们的母语,它能够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理论。

汉字中的数字文化研究报告

汉字中的数字文化研究报告

汉字中的数字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

其中,汉字中的数字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汉字中的数字文化进行研究,探索其发展历程、文化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汉字中的数字发展历程1. 古代计数方式:古代人们使用汉字来进行计数,例如一、二、三等等。

这种计数方式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数学智慧和文化特色。

2. 十进制系统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中的数字逐渐形成了十进制系统。

十进制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计数和交流,也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数字演变:汉字中的数字在演变过程中,从最初的直观象形逐渐变为抽象形态。

例如,从最初的一、二、三,到后来的壹、贰、叁,再到现在的一、二、三,每个数字都蕴含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积淀。

三、汉字中的数字文化意义1. 数字的谐音意义:汉字中的数字与其他词语的谐音关系密切,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数字八谐音发,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数字四谐音死,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2. 数字与节日文化的结合:汉字中的数字与传统节日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数字九与重阳节相联系,数字一与元旦相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数字与节日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丰富了节日的内涵。

3. 数字与吉祥意义的关联:汉字中的数字常被赋予吉祥的意义。

例如,数字六谐音流,寓意顺利、流畅,因此常被用于吉祥的场合。

这种吉祥意义的赋予使得数字在汉字中具备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

四、汉字中的数字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商业广告中的运用:汉字中的数字在商业广告中常被用于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例如,一元抢购、九折特价等等,这种数字的运用能够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对商家的营销起到积极的影响。

2. 网络文化中的应用:在网络文化中,人们常使用汉字中的数字来表达情感和个性。

例如,666表示赞美,520表示我爱你,这种数字文化在网络社交中起到了简洁、直接表达情感的作用。

3. 数字艺术的创作:汉字中的数字在现代艺术中被广泛运用。

浅谈中国文化与汉语数字教学

浅谈中国文化与汉语数字教学
“ 四 口人 ” , “ 五百名 ”也 可以写 成 “ 5 0 0 名” 。但 是 ,汉 语 数字 的用 法
十四日”这样的字样,这是把阿拉
伯数字 的 “ 0 ”当成 了汉语数字的
“ O” ,而 “ 0 ”和 “ O” 两个 数 字
在计算机中的占位符不同,阿拉伯 的 “ 0 ”夹在汉语数字中间,显得
6 o年” ) 、三十二三岁 、一百五六
十斤 、一米 六七
5 . 数字入诗。例如:

去二三里,烟村 四五家 ,亭
候 长的就是 这副 “ 阿拉伯模样 ” , 换成中国面孔就不合适 了;另外 ,
“ 1 1 0 ” 、 “ 1 1 9 ”是用电话拨号呼叫
2 . 惯 用语 。例 如 :
值得我们 在教学中好好把握和挖
掘。
来看待 ,比如彭小川等著的 《 对外
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 0 1 例》 中 ,专
表示汉语数字的词是数词 ,其 实也是汉 字。大家都知道 “ 0 1
2 3 4 5 6 7 8 9 1 0 ”
大写就应该是 “ 贰零壹贰年拾月贰 拾肆 日” ,一般人是不会如此费事
1 1 9 ” ( 火警电话号码) ,如果写 我们都知道阿拉伯数字在用法 “ 九”甚至 “ 零零七 ”或 者 “ 零零 柒” ,看起来就完全不像那么回事
问题 ,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纠正
教研天 地2 0 1 3 0 2
儿了。为什么会不中看呢?原因可


能是因为 “ 0 0 7 ” 、 “ 1 1 0 ” 、 “ 1 1 9 ” 其实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进来的时
浅 谈 中 国 文 化 与 汉 语 数 字 教 学
李思思

关于汉语中的数字文化

关于汉语中的数字文化

关于汉语中的数字文化概述数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社会和文化而言,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数字文化尤为重要,其中尤以汉语中的数字文化最为丰富和有趣。

本文将从汉语数字文化的起源、意义、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起源和发展汉语数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时代,一些甲骨文中已经使用了一些用于计数的符号,如“日”、“口”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汉语数字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数字文化体系。

到了唐代,汉语数字文化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诗文中多次运用到数字,如“春风十里不如你”、“一念间千里烟波香”等等,这些句子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数字象征意义。

到了宋代,从民间文化中逐渐形成了许多以数字为基础的谚语、俗语,如“一日之计在于晨”、“好事成双”、“三人成虎”等。

到了现代,汉语数字文化在大众传媒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例如在电视上的学习频道,常常使用数字方式来表现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汉语数字文化中各数字之间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这些不同的意义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结构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下面将举几个例子说明汉语中数字的象征意义。

“一”“一”在汉语中通常表示独一无二,也有“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等用法。

“二”“二”在汉语中通常表示对立,也有“两全其美”、“双管齐下”等用法。

“三”“三”在汉语中通常表示完整,也有“三心二意”、“三思而行”等用法。

“四”“四”在汉语中通常表示稳定,也有“四海一家”、“四面八方”等用法。

但是,在一些地区,“四”与“死”发音相同,因此也有不少的人避讳“四”。

“五”“五”在汉语中通常表示中庸,也有“五彩缤纷”、“五湖四海”等用法。

“六”“六”在汉语中通常表示流动,也有“六畜兴旺”、“六神无主”等用法。

“七”在汉语中通常表示吉祥,也有“七上八下”、“七情六欲”等用法。

在一些地区,“七”也与“气”同音,有一些人忌讳“七”。

“八”“八”在汉语中通常表示繁荣,也有“八仙过海”、“八方支持”等用法。

汉字的数字化与文化传承

汉字的数字化与文化传承

汉字的数字化与文化传承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汉字的数字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数字化不仅使得汉字的传承更加便捷高效,还为汉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然而,汉字的数字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首先,汉字的数字化使得汉字的传承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传统的汉字传承主要依赖于纸质书籍和手写字,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得汉字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输入、存储和传输。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轻松地输入和编辑汉字,大大提高了汉字的传承效率。

此外,数字化还使得汉字的存储和检索更加方便。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将大量的汉字文献进行数字化存储,方便后人进行检索和研究。

数字化的便利性使得汉字的传承工作更加高效,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汉字文化。

其次,汉字的数字化为汉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传统的汉字传播主要依赖于纸质媒介,如书籍、报纸等。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汉字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将汉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汉字文化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汉字。

数字化的传播方式不仅提高了汉字的知名度,还为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汉字的数字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程度不均衡,导致了数字鸿沟的存在。

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使得汉字的数字化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

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管理和监管,保护汉字文化的安全和传承。

为了推动汉字的数字化与文化传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汉字数字化的便利性和效率。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和投入,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文理学院毕业论文学院:四川文理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姓名:张文涛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题目浅谈汉语中的数字文化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姓名:张文涛指导教师:白晓华(中学高级教师)目录摘要与关键词 (I)目录 (II)1. 数字文化归类 (1)1.1 数字文化归类--谐音 (1)1.2 数字文化归类--双数 (2)1.3 数字文化归类--俗语、成语中的数字 (2)1.4 数字文化归类--虚数和概数 (2)1.5 数字文化归类--来源于历史故事 (2)2.汉语数字文化产生机制 (2)2.1 汉语语音特点 (3)2.2 汉民族的心理特点 (3)2.2.1 汉民族的心理特点--趋吉避祸 (3)2.2.2 汉民族的心理特点--对称的和谐之美 (4)3.汉语数字文化的发展 (4)3.1 原有数字,有了新的内含 (4)3.2 数字的褒贬色彩发生了改变 (5)4.小结 (5)参考文献 (6)摘要:在汉语中,数字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数字文化。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与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有关系,同时,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心理因素等有关。

数字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数字文化归类发展日常生活中,我们被一个个数字包围着,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这些数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某一个个体的标识。

人类进入数字时代,我们每天都无可避免地要与许许多多的数字打交道。

有些数字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而有些数字,是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的。

人们在挑选可以自主选择的数字时,往往比较青睐那些“吉利”数字,比如“六”“八”“九”等,且尽量避开那些“不吉利”的数字,如“四”“十三”。

数字本来是用来计数的,本无好坏、褒贬、吉凶之分。

但随着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却不断地丰富它的内涵,增添它的表达色彩。

因此,数字除了计数功能外,又衍生出众多的文化含义,形成了汉语中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

一、数字文化归类我们把这些数字分成以下几类:(一)谐音数字本是计数的工具,因与汉语中某些字发音相同或者相似,而具有了与谐音字相同的意义。

例如,人们在选择数字时,往往选择“八”“九”等吉利数字,而不选择“四”“七”等不吉利的数字,这是由这些数字的谐音造成的。

“八”的谐音是“发”,取“发财”之意;“九”的谐音为“久”,取“长久”之意;而“四”的谐音是“死”,“七”的谐音是“气”,从语音上听起来,是不吉利的。

还有“二百五”这个词,常用来讥称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

古代的银子,五百是一封,二百五十个是“半封”,“半封”与“半疯”谐音,因此,“二百五”就有了“傻”之义。

(二)双数数字一、三、五、七、九为单数,也称阳数,二、四、六、八、十为双数,也称阴数。

在汉文化里,人们普遍认为双数是吉祥数字。

因此,中国人在选择结婚日期时,倾向于选择双数月份和日子。

在某些地区,甚至丧葬、动土、搬家等日期,也选择农历的双数日期,也就是二、四、六、八、十等日子。

数字“四”,它既是一个双数,又与“死”“事”发音相近。

在选择车牌号码和手机号码事,通常会避开这个数字,但在选择日期时,有时也选择这个数字,这是因为中国人在择日时,为图吉利,一般会查看万年历,选一个黄道吉日,那是中国另一传统文化对数字选择上的一个制约。

(三)俗语、成语中的数字例如,“一五一十”是指以五为单位数数儿,用来形容从头到尾无所遗漏地叙说,“不三不四”形容一个人不正派或不像样,“一推六二五”形容置之不理,一推了之。

“二一添作五”是指一样东西两人平分,“三下五除二”形容办事干脆利落,“不管三七二十一”,形容做事考虑不周,“八九不离十”表示差不多。

这些汉语俗语和成语中尽管包含着数字,由于俗语和成语有着完整的、凝固的意义,所以,这些数字也就失去了原有表达数的功能。

(四)虚数和概数数字的应用过程中,使数字的所指产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可以把这种用法,看做是数字应用的一种引申,就产生了虚数和概数。

它们仍然表达数的概念,只是不指某一确切的数,而是一种模糊的数。

汉语中,通常用一、二表示数量小,用千、万表示数量大,这就形成了数字的虚指用法。

例如,“一日千里”形容速度快、变化大,“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一日”和“三秋”都是虚指,形容朋友或恋人之间的想念。

(五)来源于历史故事比如“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数字。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孟子,一个是七十三岁去世,另一个是八十四岁去世。

因为他们是圣人,也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两位先贤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因此,后来有了这样的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己去”,就是说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老人的一道坎,到了老年,特别害怕七十三岁这一年和八十四岁这一年,这就形成了这两个数字的特殊含义。

二、汉语数字文化产生机制汉语数字文化丰富多彩,产生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下面几点:(一)汉语语音特点汉语语音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

在汉语中,一共有二十一个声母和三十九个韵母,它们组合成四百一十个音节,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字有三千五百个。

这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与四百一十个音节对应,因此,汉语中谐音字就特别多。

再加上汉语口语中,单音节词较多这一特点,与零至九这十个数字发音差不多的单音节词也就很多了。

我们知道,单音节词具有相对完整的意义,所以,这些数字就有了与其谐音的单音节词相同的意义。

从这一方面来讲,这也是汉语数字文化内涵丰富的最重要的原因。

比如,“零”与“灵”谐音,“一”在口语中读作“yāo”,与“要”谐音“二”与“爱”谐音,“三”与“伞、散”谐音,“四”与“死”谐音,“五”与“无”谐音,“六”与“禄”谐音,“七”与“气、起”谐音,“八”与“发”谐音,“九”与“久、酒”谐音。

(二)汉民族的心理特点1、趋吉避祸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无数的战争和灾荒,这就形成了渴望和平、健康、快乐、幸福,讨厌战争、灾荒、死亡、疾病这样的民族普遍心理状态。

趋吉避祸心理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交际活动,这种心理状态存在于中国人的交际活动的各个层面之中,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交际活动的规范,形成了趋吉避凶的文化现象和修辞现象。

人们在选择数字时,也会遵从这一心理,选择吉利数字避开不吉利数字。

汉语数字文化是以心理联想为基础,借助于汉语语音方面的特点,那些听起来寓意美好的数字,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首选,那些不吉利数字,人们则往往避而远之。

举例来说,二0一0年十月十日,是一个“三连十”吉日,寓意“十全十美”,被称作“史上最佳结婚日”,诸多国人为讨“彩头”,都忙着在这一天结婚。

与此类似,车牌号码或者手机号码尾数,选择“八”的人多之又多,因为“八”在口语中,与“发(财)”谐音,让人很容易产生心理联想。

相反,汽车牌照号码,没人愿意要带“四”的,“四”与“死”谐音,现在交通事故又频频发生,没人愿意招惹这样的麻烦。

在某些省份或地区,手机号码后四位中如果有数字“四”,手机话费会有很多优惠用以吸引客户。

2、对称的和谐之美人们普遍喜欢双数,双数有“对称”“和谐”的含义。

汉语词汇中,有“好事成双”“四平八稳”“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等寓意美好的词,可见人们对双数的青睐。

在中国人看来,任何事物都是按“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这样的梯级结构发展的,所以,双数自然就成了吉利数。

然而,在英文化里,除了数字“十三”之外,人们认为奇数才是吉祥数。

在俄罗斯,“六六六”是最不吉利的数字,有“恶魔”的意思。

再进一步探讨的话,笔者认为,这也是受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躯干和五官,正常情况下是对称的,对称才是自然的,产生了“对称才美”。

从男、女成对的婚配制度到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的好事成双、双喜临门,从建筑结构到室内物件的摆设等等,大多是对称的。

三、汉语数字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数字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张清常在《汉语的15个数字》一文中也谈到,中国人使用数字,一时有一时的风气,这不是说别的数目不用,只是说这个数字成为一时的爱好。

数字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原有数字,有了新的内含比如“三八”这个数字,本来是指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的节日,后来又用来指“三八式”步枪,例如在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那一声是三八,这一声是连珠”。

在港台地区,这一数字是骂人的话,骂一个人,不分男女,“三八”“臭三八”“死三八”都是很难听的词汇。

也有人说,“三八”是专门用来骂女性的,意思是“这个女人举止轻浮,做事鲁莽、疯疯癫癫、不够庄重”。

随着港台影视剧的传播,这个词在大陆地区也逐渐流行起来,并且又衍生出“八婆”这样的词语,经常用来指多嘴多舌的人。

(二)数字的褒贬色彩发生了改变数字“七”。

这个数字,在俄罗斯、韩国等,是吉利数字,但中国人不大喜欢这个数字。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七”有了新的寓意。

“七”同“起”谐音,取“雄起”“崛起”之意,特别是做生意的人,十分看好这个数字,车牌号码、手机号码尾数,往往会选择“七”。

数字“二”。

“二”本来是一个双数,是一个吉利数字,汉语词语有“好事成双”、“双喜临门”等。

但另一方面,含有数目“二”的词语,更多的是贬义词,如“二把刀”借指对某项工作一知半解、技术不高的人,“二流子”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二愣子”指粗鲁莽撞的人。

“二”这个数字,新近又有了另外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分不清场合,不分轻重,说话不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等。

上面谈到的数字“三八”和“二”,由于其文化含义的发展变化,也带来了语法上的变化。

“三八”由一个数词变成了一个名词,“二”也由一个数词变成了一个形容词。

这一点,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的。

四、小结汉语数字包含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含,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我们对此加以挖掘和梳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对某些数字的偏好可以折射出某个社会时期人们的心理层面,在进行社会交际和商业交易时,选择那些吉祥数字,可以迎合人们趋吉避祸的心理,从而使日常交际和商贸来往顺利进行。

比如在选择某些日期或者馈赠物品数目时,尽量选择那些吉祥数字。

其次,随着国际间交往的不断扩大,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对汉语数字文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来华留学或从事商贸活动的外国人理解这其中的特殊含义,克服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另外,即便是汉族人,也未必能知晓数字中所蕴含的意义。

因此,研究数字中的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数字中的文化不断发展,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应该不断跟进。

参考文献:[1]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2]黄兵.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张清常.汉语的15个数字[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4.[4]现代汉语规范字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5]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P166-169.[6]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