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伴我行(文白结合文)
国学经典伴我行

国学经典伴我行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点亮了我的心灵。
前几天,老师让我读了《弟子规》这部经典,在品读过程中,我有很多的体会。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孝的那部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其意是说:父母叫唤我们,应该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就要赶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
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地听,并且要将话听记到心里。
父母责备我们时,要虚心倾听,不可以顶撞父母。
以前我总是不听妈妈的话,常常惹妈妈生气,做错了事也不认错。
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知道了父母教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训斥时,应当虚心接受。
现在我已经能够虚心接受批评,知错能改了。
是一个能关心、孝敬爸爸妈妈,让他们没有烦恼的乖乖女了。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
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国学经典诵读文稿

国学经典诵读文稿阅读国学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是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文稿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国学经典诵读文稿篇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学经典诵读文稿篇二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区教育局成立“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研发小组”,拟编订经典诵读地方教材,我承担选择、提供与语文教学相匹配的经典篇目的任务。
现将初稿发在这里,敬请同仁指教。
依据各年级段教学任务、教材特性、学生认知特点,以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选篇方向,兼顾人文性与思想性。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配合七—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我就是我《小松》(唐·杜荀鹤)《竹》(梁·刘孝先)《梅花》(北宋·王安石)《橘颂》(屈原)感受自然《春日》(南朝梁·萧绎)《夏日》(北宋·张耒)《秋日》(南朝梁·鲍泉)《冬》(明·康海)探索月球的奥秘《夜月》(唐·刘方平)《望洞庭》(唐·刘禹锡)《霜月》(唐·李商隐)《嫦娥》(明·边贡)我爱我家《人日思归》(南北朝·薛道衡)《秋思》(唐·张籍)《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京师得家书》(明·袁凯)七年级(下)成长的烦恼《示子侄》(《王夫之集》节选)《曾国藩家书》(节选) 黄河,母亲河《浪淘沙》(唐·刘禹锡)《黄河八韵寄呈圣俞》(宋·欧阳修)《黄河》(宋·王安石)《过黄河》(明·李东阳)戏曲大舞台京剧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河南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儿”;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河北梆子“大登殿”马的世界《房兵曹胡马》(唐·杜甫)《紫骝马》(唐·李白)《骢马》(唐·沈佺期)《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八年级(上)让世界充满爱《涉江》(屈原)《上邪》(汉乐府民歌)《月夜忆舍弟》(唐·杜甫)《长相思》(清·纳兰性德)说不尽的桥《寄乐天》(唐·元稹)《灵汜桥》(唐·李绅)《还珠桥》(北宋·华镇)《五云桥》(南宋·陆游)莲文化的魅力《莲花》(唐·郭震)《鄂州南楼书事》(北宋·黄庭坚)《湖上寓居杂咏》(南宋·姜夔)《临平道中》(北宋·道潜)(百花争艳)《梅花》(北宋·林逋)《兰花》(明·薛网)《菊花》(唐·元稹)《北陂杏花》(北宋·王安石)《海棠》(北宋·苏轼)《桃花溪》(唐·张旭)八年级(下)献给母亲的歌《墨萱图》(元·王冕)《岁末到家》(清·蒋士铨)《别老母》(清·黄仲则)《劝报亲思篇》(《中国古代童蒙读物大全》) 寻觅春天的足迹《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池上絮》《晚春》(唐·韩愈)到民间采风去《田家元日》(唐·孟浩然)《诗曰》(宋·姜白石)《清明》(宋·王禹俏)《端午》(唐文秀)《古诗十九首之一(迢迢牵牛星)》《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背起行囊走四方《嵩山采菖蒲者》《游泰山六首“日观东北倾”》《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唐·李白) 九年级(上)雨的诉说《临安春雨初霁》(南宋·陆游)《有美堂暴雨》(北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咸阳城东楼》(唐·许浑)《微雨夜行》《唐·白居易》青春随想《劝学》(唐·孟郊)《送友人》(唐·杜牧)《为人题》(唐·郑谷)《游南亭》(南北朝·谢灵运)好读书,读好书《劝学》(唐·颜真卿)《书院》(宋·刘过)《读书》(宋·陆九渊)《劝学诗》(唐·韩愈)(四大名著中的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开篇词;《红楼梦》诗词选九年级(下)脚踏一方土《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我所了解的孔孟孔子名言;孟子名言(庄子寓言)朝三暮四 ;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涸辙之鲋;望洋兴叹……(大海,我的故乡)《观沧海》(曹操)《春日望海》(李世民)《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国学经典与我同行作文

国学经典与我同行作文学习国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国学经典与我同行作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国学经典与我同行作文篇一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诗经》的世界吧!相信大家都知道《诗经》吧?对!它就是由风。
颂。
雅三部分组成的,这也是按诗歌的乐调分类而成的。
《诗经》在西周初期至春秋晚期年间一直流传盛广。
孔子也将《诗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他还常对弟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经》,无以言!《诗经》可以,迩而事之,远之事君,多兽于鸟兽草木之名。
”又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奚亦以为?”孔子还曾经教育过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是啊!这就是诗人们为我们现在青年留下的璀璨文化《诗》。
这本书有简单明了的词句,读起来富有诗意。
在整本书中我最欣赏的是《执竞》,他虽然不像别的文章一样易懂,但它从中却弘扬了武王的功业,并且赞美成王。
康王能继承先王的功业。
是的,国学就是我们文化的精髓!就是它,弘扬起了中国的辉煌文化!国学经典与我同行作文篇二“经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典诵读随处可见,“经典”听起来像一个年迈的老爷爷,但他会长生不老。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这些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会背一两句了,但一直不知道其中的含义。
渐渐的我们上了小学,老师就开始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我们,我也慢慢的懂了。
我渐渐被诗词所吸引,我喜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洁。
我敬佩“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悲壮。
书香带我走进文学的殿堂,让我知道古人的事迹,明白人生的道理。
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随着诗书的陪伴走向文学的殿堂,诗歌像朵花为我们展现人间美好的生活,诗歌的一半像海水,波澜壮阔诗歌的一半像火焰,明亮激昂。
国学经典伴我行

国学经典伴我行国学经典伴我行精选范文导语:国学经典传承着悠悠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有关国学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1国学经典伴我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
回首历史的滚滚长河,不能磨灭的,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国学文化,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体味到一种宁静和祥和。
无论你是有雄心壮志,远大理想,还是闲情雅致,修身养性,都可以从这些国学文化中得到你要的东西。
古人圣贤留下了很多的经典,它伴着我成长,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让人感到了希望;也像严冬中的热火,让人感到温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凉水,沁人心脾……经典文化从小伴我成长,指引着我,滋润着我。
先前我是个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
自从暑假妈妈陪我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
《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
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
现在我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尽可能的帮妈妈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
放学后或周末,我主动打扫卫生、洗碗等家务……《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吗!何况妈妈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辅导功课,并鼓励我注意身体和学习两不误,妈妈还要上班,虽然累,却没有一丝怨言。
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而现在,我学习了《论语》,与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进行交流。
国学伴我精品文档

国学伴我“人之初,性本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伴着郎郎的读书声,学校开头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
所谓国学,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些古文,它所表达的道理却对现代人很有关心。
就比方“二人同心,其力断金”这句话。
它告知那些不团结的人:团结就是力气。
假如两人意气投合,就有切金断玉的力气。
再如“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这句话,它告知我们要留意详情,不能马虎,差了一点点,损失就很大。
就像查里国王一样,由于少钉个马掌,就失了一个国家,最终饮恨自杀!《论语》,《三字经》,《庄子》,《孟子》,《墨子》……汇合了哲理的精华,浓缩了才智的结晶,这是中国多么绚烂的文化呀!从前,我始终有一个坏毛病——考试成果好就傲慢自大。
但书上讲“是君子,就要虚心,不要傲慢自大。
”我可不想做伪君子,经过学习《论语》,我就时常约束自己不要傲慢自满。
有一次考试我英语得了第一名,我特别兴奋,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傲慢自大的毛病又呈现出来,在课堂上总认为自己英语已经学的很好,不再努力学习和仔细听讲,而别的同学还在不断进步。
使我在其次次考试中得了第三名,与第一仅相差2分。
那次考试,是对我傲慢自大毛病的沉重打击。
因此,我学的虚心起来,成果也在稳步提升,常常保持第一名;还有,我原喜爱斤斤计较,有时跟同学合不来;自从学了“做事斤斤计较,会失去全部的伴侣时。
”我学会努力掌握自己。
也是,本性难移嘛!有时会掌握不住。
但我不会气馁,我会更加努力做到!中国如今是一个进展中国家,假如一个民族不从自己的历史中吸取“养分”,怎么进展进步。
就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还要回过头来学习沙士比亚,海伦……由于他们自己没有历史,他们要查找历史,要从历史中查找才智。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并非简洁的能够被精华和灿烂来形容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
遗忘历史就是遗忘将来。
读书好像爬山,爬的越高,望的越远;读书好像耕耘,汗水流的多,收获越满。
让我们多读这些书,让国学和我们一起长大吧。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范文(通用6篇)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范文(通用6篇)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一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
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
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
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
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
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
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
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
获得知识的途径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二《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在《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说:“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至今都非常实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
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演讲稿8篇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演讲稿8篇一个人做事,在行动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
当我们接到演讲任务时,我们必然要好好准备好自己的演讲稿。
写演讲稿要了解听众对象和他们的思想状况。
写演讲稿有哪些技巧呢?以下由小编的编辑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演讲稿》,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演讲稿(篇1)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带着一种神圣的朝拜,我翻开了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这本书。
正如本书作者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影响较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读了这本书之后,更让我觉得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李毓秀的《弟子规》,使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对待,这时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人行的基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时的战乱纷争,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还让我们领略到一代枭雄曹操,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谓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矣!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道出了毛泽东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毛泽东思想是当代的国学经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华,将会影响流传几代、几十代以致久远。
回想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心里有个大问号,何为国学,何为经典?其实很简单,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
国学经典伴我行 六年级

国学经典伴我行
无论你是雄心壮志,还是远大理想,闲情逸致,还是修身养性,国学自然是一种好选择。
古人圣贤留下的经典,它伴随我们成长,让人感到了希望,它,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人感到温暖;它像夏天的一捧泉水,沁人心脾……它们伴随我们,滋润我们……
以前的我做作业总是那么磨磨蹭蹭,不紧不慢,甚至边玩边做,妈妈和外祖父的教诲声和唠叨声成为我写作业时必不可少的节目。
那时的我并不知悔改,还感到十分反感,直到我在新华书店里看到了《三字经》,《论语》啊,我才知道自己错了,还好为时不晚。
《论语》里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感受颇深,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是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进步;学习又只靠学习技巧、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只有两者都具备的人,才是优秀的。
没到我老毛病又犯时,就是这句话就会出现在脑海,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时萦绕在我耳畔,伴我成长。
学习《论语》就像是在与两千年前的圣人――孔子,进行交流,对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懂得了“看见别人的优点就向他学习,看到他人缺点是就从自己身上找找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的道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体会到杜甫当时的忧国忧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又感悟到郑燮的峥峥傲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也看到陆游那时的爱国之心……
读书好似登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又好似播种,流的汗越多,收获越美满。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国学经典源远流长。
国学是先人用一生总结出的道理,那是人生的品读,那是人生的沧桑,那是历史的痕迹!国学经典伴我行!
作者:谢桥小学六年级余章嫩
指导老师:朱霞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伴我行(文白结合文)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
虽此,但吾尽好学,故学
则有获。
每晨曦之时,暮夜之闲,欲常翻阅国学之鼎著。
国学之经典,可谓之民族智
慧结晶也欤!
吾幼自读《三字经》便能熟耳能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今从
晓其义,人一面世便有向善之心,有善的欲望和力量,人性的趋势永远是向善的。
释
今所道,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
同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今之众人,皆应会其所道,否则其下圣人亦
远矣。
通读与感悟国学经典之精要,对于塑造我们尚秀的秉性和树立人身观,颇具经用。
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为报先主刘玄
德猥自枉屈三顾芧庐之恩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励精辅治,南征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长使英雄泪满襟。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孟子在评论墨家兼爱非攻的主张思想说的,告诉着我们,有一种
关怀与友爱叫和谐。
体现在赡养孝敬长辈时,也能帮助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也能帮助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可谓是我泱泱大中
华民族博爱的传统美德,值应倡导普世。
与国学经典为伴,可以清心、静心、以及修心。
吾读罢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便胜是明月之诗,窈窕之章也。
读罢屈原以心之所善兮,从容赴死,昭示
天下,这是何等之凛然萧极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何等之
坚志也。
读罢范仲淹尝求古仁人之心,登上斯楼问何时而乐耶?吾赞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读罢于此,陶潜先生诉之于吾,为清廉,问君何
能尔,心远地自偏,所以可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李太白谓之于吾,为遨游之天际“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杜子美道之于吾,宁自庐独破受冻死,吾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辛弃疾告之于吾,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生前身后名,且之凭自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子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是之也,学不可以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孔子谓其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告诉我们如能谦虚
谨慎向他人学习,都可获得知识。
自此,吾日便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感谢国学,令吾明事理,辨是非,晓大义,增吾德,提吾质。
养正气,塑秀德,方能其御六气之辩(变),乘骐骥以驰骋大道兮!
丁酉年十月初二晚,为倡国学经典,作此文以记之。
2018.05.17晚新微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