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当汤

合集下载

抵挡汤、陷胸汤

抵挡汤、陷胸汤

抵挡汤、陷胸汤九、抵当汤类方抵当汤类方以抵当汤为代表,方中大黄、桃上相配以泻热逐瘀,水轻。

虫相伍以破去积,主要用于少腹硬潮、其人如狂、小便自利、脉沉涩或沉结、舌质紫或瘀斑的太阳蓄血重证。

若见少腹满、小便自利,或有发热、舌紫暗、脉沉涩或沉结者,可减轻水轻、虻虫的用量,重用桃仁,并改汤为丸,为抵当丸,以泻热逐瘀、峻药缓图。

若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或发热、舌红苔黄或有瘀斑、脉沉涩者,可用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为桃核承气汤,以泻下瘀热。

抵当汤类方皆俱活血攻下之功,而用各有别。

桃核承气汤乃治瘀血将结之时,以调胃承气缓下,加桃仁祛瘀、桂枝解表。

抵当汤乃治瘀血已结之后,坚结甚者,用善活血破血之水蛙、虻虫为主,桃仁、大黄为佐,乃攻瘀峻剂也。

抵当丸者,丸者缓也,乃缓下之剂也。

故分量较轻,服亦较少。

十、陷胸汤类方陷胸汤类方以大陷胸汤为代表,方中大黄、芒硝相伍以泻热散结,甘遂以泻水逐饮,主要用于心下硬满、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触按、短气烦躁、头汗出、大便秘结、日哺小有潮热、口渴不多饮、苔黄腻或黄厚而燥、脉沉紧者。

若见胸隔心下满痛、身热、头汗出、颈项强、短气、脉沉紧者,可用大黄、劳子、芒硝、杏仁为丸,并取甘遂末、白蜜并以水煮丸药一枚,将煮取药汁连渣一并服下,为大陷胸丸,以泻热逐水、破结缓下。

若见心下痞硬、按之则痛、胸闷喘满、咳吐黄痰、苔黄腻、脉浮滑者,可用黄连、半夏、瓜萎,为小陷胸汤,以清热涤痰开结。

若见胸中或心下硬满疼痛,或胸部闷痛、喘息咳唾不发热、口不渴、大便秘结、苔白滑、脉沉弦,可用桔梗、巴豆、贝母为散,为白散方,以温寒逐水、涤痰破结。

若见胸胁满痛、咳唾引痛、干呕短气、心下痞硬满者,可用莞花、甘遂、大戟为散,以大枣煎汤送服之,为十枣汤,以攻逐水饮。

陷胸汤类方所治之症为结胸。

结胸乃水热并结于胸中也,轻则按之痛,重则不按亦痛。

小陷胸汤所治乃结胸轻症,故以瓜蒌甘寒化痰热为君、黄连苦寒泻热为臣、半夏辛开为佐。

活血化瘀抵当汤,让气血畅通无阻!

活血化瘀抵当汤,让气血畅通无阻!

活血化瘀抵当汤,让气血畅通无阻!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夏先生最近总是感觉唇干口燥,心胸烦热,失眠多梦。

他对着镜子看,发现舌边色泽较暗。

不仅如此,他发现自己这几天消化很快,总是感觉饥饿。

他到医院做过很多检查,并未发现明显的异常。

一个人出现唇干口燥、心胸烦热、失眠多梦等症,大多是因为身体有热,舌边色泽较深又说明了有瘀,可见这是一个瘀热证。

如何泻热祛瘀呢?医圣张仲景的抵当汤就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名方。

抵当汤方:水蛭30个,虻虫去翅足30个,桃仁去皮尖20个,大黄9克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脉数不解”是指气的热去了,但是血热未除。

人的健康有赖于气血的调和,气为阳气,它易散,所以比较好治;而血为阴血,血不易行,它比较难散,所以阴病相对来说比较难治。

对于瘀血,通常需要峻剂来治疗。

什么是峻剂呢?就是药性猛烈的制剂,抵当汤就是这样的经方。

“合热则消谷善饥”是指血热使胃燥,热能消谷,把吃进胃里的食物很快就消化掉了,人就会很快感到饥饿。

消化这么快,却“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患者一定会非常难受。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邪热侵入了大肠,血瘀凝滞使大便不通。

在这个方子中,“水蛭”是君药,它又叫作“至掌”,用汉语拼音写就是:zhi zhang。

在张仲景那个时代,还没有zhi音,那时读作di。

所以“至掌”的拼音是:di dang。

所以,这个药方被称为“抵当汤”。

水蛭是水生动物,善于在水中游走,俗称蚂蟥。

它是世界排名第十的恐怖动物,绰号为吸血鬼。

因为它的食源为螺类、蚯蚓等的血液,所以人们感到恐怖。

但是,它的干制品炮制后入药,却具有活血化瘀等功效。

例如,有的人手术后,手术部位的血液循环系统已经损坏,那么医生将水蛭放到伤口上,以吸出瘀积的血液。

水蛭在吸血的时候,还会同时注入抗凝血剂,以保证正常的血液流动。

这样,就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所以,它是活血化瘀的一味要药。

水蛭味咸,“咸胜血”,它可以入血软坚,来化瘀血,使旧血去、新血生,这样,周身血脉得以新生,气血就会畅通无阻。

抵挡汤

抵挡汤
又附方:代抵当丸:大黄、生地、归尾、桃仁、穿山甲、玄明粉、桂,蜜丸。
主治
下焦蓄血所致的发狂或如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喜忘,大便色黑易解,脉沉结,及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者。
「抵当」的方名意义,说法不一:一谓非大毒猛厉之剂不足以抵挡其热结蓄血之证;一谓抵当乃抵掌之讹,抵掌是水蛭一药的别名(陆渊雷引山田氏语),本方以其为主药,因而得名。但也有谓「抵当」为「至当」者,如王晋三曰:「抵当者,至当也。蓄血者,至阴之属,真气运行而不入者也,故草木不能独治其邪,务必以灵幼嗜血之虫为向导。飞者走阳路、潜者走阴路,引领桃仁攻血,大黄下热,破无情之血结,诚为至当不易之方,毋惧乎药之险也。」(《古之选注》)或曰,本方有攻逐蓄血之功,可宜抵当攻之处,故名。
2、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甘缓结,苦泄热,桃仁、大黄之甘苦,以下结热。苦走血,咸渗血,虻虫、水蛭之苦咸,以除畜血。
变化方:本方减水蛭十个,虻虫、桃仁各减五个,分为四丸,每水煮一丸,名抵当丸。治本病无善忘如狂之证者。
抵当汤(理血之剂)
水蛭(熬)三十个、 虻虫(去翅足,熬)三十个、 桃仁(去皮尖)二十个、 大黄(酒洗)三两。
注:以上为《伤寒论》原书剂量,汉朝一两为15.625克。
用法
上药四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不下更服。
原书论述
1、太阳病六七日,表证犹存,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丸)药物作用机理探讨

抵当汤(丸)药物作用机理探讨

抵当汤(丸)药物作用机理探讨一、方药组成配伍与功效抵当汤与抵当丸的药物组成相同,唯各药分量比例及服用方法不一,其区别在于丸药力缓,其适应证较轻;汤剂力峻,其病势重。

其汤方(原制)如下:水蛭(熬)、虻虫(熬、去翅足)各30个,桃仁(去皮、尖)20个,大黄(酒洗)3两水蛭味咸、苦,性平;虻虫味苦,性寒,二药俱入肝经。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苦走血,咸胜血,虻虫、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

”当以水蛭为君,虻虫为臣,两药相协,专攻久新之蓄血,除瘀热互结之坚积。

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肝、心经,成无己谓:“甘缓结,苦泄热,桃仁、大黄之苦,以下热结。

”桃仁甘润,能破瘀润燥,为佐;大黄泻热通腑,并能导邪从大肠排除,为使。

全方共奏破瘀泻热之功,使血脉通利、腑气和降,周身气机调畅。

二、对药物作用机理的一般分析《伤寒论》抵当汤(丸)主治之蓄血证,症见:如狂、发狂、喜忘、少腹硬或满、身黄、消谷善饥、大便黑硬、脉微沉结等。

历代医家对抵当汤(丸)消除上述诸症的基本解释是:心藏神而主血脉,血热互结不能养心,神失所养,故见如狂、发狂、喜忘等“神”志异常。

此方行瘀破积泻热,使血脉通畅,故上述如狂诸症自除;血脉流畅,瘀去热清,则脉象必趋和缓,其沉微结象安能尚存;屎硬是燥热所结,便黑则是瘀血与屎相混,但因血性濡,故临床所见屎虽硬而大便反易,有别于但燥热而无血瘀者。

抵当汤(丸)使热泻瘀去,故其黑硬自消;此身黄非脾胃或肝胆湿热郁滞所致,若属肝胆或脾胃湿热,必兼见小便不利而尿黄,此则身黄而小便自利,是瘀血所致,故用该方逐瘀后,身黄即退;消谷善饥是胃热之证,张锡纯《伤寒直解·卷四》谓:“合,聚也。

热聚则有余于胃,故消谷善饥”,胃热清,磨谷正常,则不过消其谷,而当饥则饥;少腹满硬,是邪热结于肠中的表现,抵当汤除胃肠中之瘀血积滞,邪去正复,腹中自和。

当然抵当汤(丸)并不仅仅适用于《伤寒论》太阳、阳明蓄血证,其余多种瘀热互结者,亦可用之。

抵当汤——破血逐瘀的起死回生汤

抵当汤——破血逐瘀的起死回生汤

抵当汤——破血逐瘀的起死回生汤抵挡汤此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组方是:水蛭5克,地鳖10克,桃仁10克,大黄10克,盐5克,它的功效是用来治疗全身发热,身黄脉沉,结少腹硬痛等症的。

抵挡汤的故事明成祖时,河南有一位张竟渊大夫是张仲景的嫡系传人,他十分擅长医治血瘀。

一日,一位军中副将因伤寒上门就诊,并告诉近期因应酬多,身体十分疲倦,尤其是项强头重,双手常感麻木,身体有不知名的酸痛感,诊其脉滑、舌治暗、尿频、便秘、自觉有口臭、易渴善饥。

张中医诊断出此人不仅患有伤寒,还犹豫饮食不当导致有血瘀现象。

于是,他为其开了副药方,两周后,副将的头晕有明显改善,可是其他症状没有什么变化。

张大夫顿时领悟此药对于降血脂的作用不明显。

经研究,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方剂:以水蛭虻虫直入血络,破血逐瘀;以桃仁活血化瘀;大黄邪热下瘀。

血活、热消,而黄亦退。

副将服了新的药方两周后,其病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身体也渐渐地痊愈了。

由于这个新的方剂对治疗血瘀疏通经脉有明显作用,于是起名为逐瘀通脉方。

其实,这个逐瘀通脉方就是张仲景当年所创的抵挡汤,只是经由历代,屡屡失传,再次被用实属巧合,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大概30多年前,那时这个医生还是一个进入校的学生,天天跟着他们老师抄方。

有一次来了一个40多岁的女同志,她说头痛非常厉害,右眼突然就失明了,当时在省医院做了脑血管造影,诊断为脑血管瘤压迫了视神经的通路。

那个时候,像这种病要动手术的话非常困难。

好在,这个女同志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当时她就想既然西医治不好,要不就找中医试试。

经过他人介绍,就找到了医生的老师。

老师看后,想了很久,便给她开了破血逐瘀的抵当汤,只是不让她做汤剂,而是选这几个药让她做散剂,装在胶囊里吃,一个胶囊装0.3克左右,开始是让她早一粒,晚一粒,吃吃看。

如果大便还是一天一次,没有一点稀软的表现的话,再增加一粒,一天三粒。

如果还不行的话,主要观察大便,保持一天大便有一次比较稀软的就行了。

经方:抵当汤(子宫瘀血,腹痛)

经方:抵当汤(子宫瘀血,腹痛)

经方:抵当汤(子宫瘀血,腹痛)抵当汤【原文】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去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按:此乃峻方,用时务求辩证准确。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伤寒金匮】1、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下之,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2、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鞭,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3、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

所以然者,本有久瘀之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4、病人无表里证,脉浮数者,虽发热六七日至七八日,勿下之。

假令已下,脉数,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

5、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

(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剂量】1、水蛭、虻虫三十个,大约三钱左右,桃仁二钱,大黄三钱;如果用地黄,用一两,地黄是补虚的,用五钱就补不到了;用五碗水下去煮三碗,喝了第一碗,没有下再喝,「下』就是拉血,不要紧张,腹中的小孩不会伤到。

【组成】大黄水蛭桃仁虻虫【时机】使用抵挡汤的条件:1、小便一定是利的,说明病不在气分。

如果小便不利,就可能是大黄甘遂汤,水和血并结在子宫;2、大便黑,说明有瘀血;3、病人发狂、善忘;4、少腹鞭满、结痛;5、触诊时三阴交会有压痛点,舌苔有齿痕,渴不欲饮。

【加减】1、如果病人大便正常,就不要用大黄;病人如果身体很虚弱,己经奄奄一息了,这时候把大黄改成地黄,去补病人的血。

【禁忌】此方施于果系腑分有瘀血则宜,蓄血则谬;干血则宜,血枯则谬【应用集锦】1、血证的第一个方子时桃核承气汤:小便不利,膀胱里有淤血,用桃核承气汤。

第二个就是抵当汤,用于小便自利时。

抵当汤证一般是腹腔里或子宫里有淤血、肿瘤(便黑、善忘、渴不欲饮)。

抵挡汤

抵挡汤

抵挡汤1、太阳病六七日,表证犹存,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2、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水蛭(熬)三十个、虻虫(去翅足,熬)三十个、桃仁(去皮尖)二十个、大黄(酒洗)三两。

水蛭(君三十个炙熬)虻虫(臣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佐三十个去皮熬)大黄(使三两去皮酒洗)上四味.锉如麻豆大.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未利再服.抵挡汤(《伤寒论》)抵挡丸(《伤寒论》)下瘀血汤抵挡汤、抵挡丸、下淤血汤均由桃核承气汤加减而成,同具破血下瘀之功,均治疗瘀热互结于下焦的蓄血症。

桃核承气汤证属淤血初结之时,浅而轻,少腹急结纯为自觉证,此时上有下痛之机,待表解后方可攻里,为逐瘀缓剂,服后微利,不一定下血。

抵挡汤证瘀结日久深重证急,少腹硬满兼他觉证,此时全无下通之机,治疗虽有表证亦应先攻其里,为逐瘀峻剂,服后当下血。

抵挡丸证瘀结深但病势缓,少腹满而不硬,治疗不可不攻,又不可峻攻,故改抵挡汤为丸,水蛭、虻虫减汤方三分之一,共制丸服四分之一,剂量居汤方十分之六,其作用介于桃核承气汤与抵挡汤之间,服后晬时当下血。

下瘀血汤证为干血着于脐下,血之干燥而凝滞,少腹瘀疼而有硬块,故加蜂蜜为丸,破血下瘀之中兼有润燥缓急之功。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挡汤主之,为治疗太阳蓄血证的方剂。

(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淤血者)抵挡汤方水蛭30个(熬)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主要就是有淤血导致经闭,严重的可发生狂躁,精神类疾病。

此药在祛瘀药里算力量很强的药物了.太阳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这一个表症说明仍然有恶寒的现象,脉微而沉,从脉象上看,已经入里,反不结胸,结胸是结于胸部,用的是泻心汤,如同胸下有鞭,就是结成一条道。

抵当汤

抵当汤

抵当汤(2009-05-04 09:05:26)转载▼标签:杂谈抵当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疗瘀热证的重要基本代表方,临床辨证结合多年来应用抵当汤治疗体会,认为合理运用抵当汤既能治疗常见病,又能治疗多发病,更能治疗疑难病,略述于次。

【组成】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来源】《伤寒论》。

【功效】下瘀血。

攻逐蓄血。

【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血蓄下焦,不结胸而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硬而色黑易解,身黄有微热,脉沉结,或狂躁,或喜忘,或经水不利者。

太阳病6-7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下血乃愈;血证谛也;阳明病,本有久瘀血,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病人无表里证,发热7-8日,下后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6-7日不大便者。

妇人经水不利下。

血结胸,漱水不欲咽。

【临床应用】1.治健忘(神经衰弱)健忘多见于神经衰弱,辨治健忘的基本方法有益心健脾、补肾益脑、养心安神等。

由于心主血脉与神明,心血滋养神明则思维敏捷,记忆强健。

若血行不畅而为瘀,瘀血阻滞于心,导致神明既不得心血所养,又被瘀血浊气所肆虐,以此而变生为以健忘为主的病证表现,所以治疗时应当考虑选用活血化瘀方药。

如夏某,男,43岁。

在5年前出现健忘,近2年来健忘加重,虽经CT及磁共振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作血细胞分析检查,也未发现异常。

刻诊:健忘,轻微头痛,唇口干燥,咽干不欲饮水,饮水且不欲下咽,舌边颜色较暗,脉细略涩。

遂辨证为瘀热阻结,脉络不通,清窍失荣,其治当活血化瘀,通窍醒神,以抵当汤加味:大黄6g,桃仁9g,水蛭9g,虻虫9g,桂枝10g,石菖蒲12g,远志12g,茯苓18g,五味子10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分3服。

二诊,记忆力略有好转,头痛减轻,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记忆力基本恢复。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张仲景论抵当汤主治“喜忘”,如唇口干燥辨为热,舌边色泽较暗辨为瘀,尤其是饮水且不欲下咽而辨为瘀热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当汤
抵当汤
(峻破瘀血法)
汉·张仲景《伤寒论》
水蛭熬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主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所以
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
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今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
下之。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
【方论选萃】
明·方有执:抵,至也。

水蛭、虻虫,攻坚而破瘀,桃仁、大黄,润滞而推热。

四物者,虽曰比上则为较剧之重剂,
然亦至当不易之
正治也(《伤寒论条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明·成无己:人之所有者,气与血也。

气为阳,气流而不行者则易散,以阳病易治故也;血为阴,血畜而不行者则难散,以阴病难治
故也。

血畜于下,非大毒駃剂则不能抵当其甚邪,故治畜血曰抵当汤。

水蛭味咸苦微寒,《内经》曰:咸胜血,血畜于下,胜血者必以咸
为主,故以水蛭为君;虻虫味苦微寒,苦走血,血结不行,破血者必以苦为助,是以虻虫为臣;桃仁味苦甘平,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气
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散血缓急,是以桃仁为佐;大黄味苦寒,湿气在下,以苦泄之,血亦湿类也,荡血逐热,是以大黄为使。


物相合而方剂成,病与药对,药与病宜,虽苛毒重疾,必获全济之功矣(《伤寒明理论》)。

明·许宏:太阳病者,膀胱之经也。

若太阳之病不解,至六七日。

热气内甚,结于膀胱,必为血证也。

若脉微而沉,反不结胸者,其
人小便自利,少腹硬满者,此为内蓄血证也。

更其人发狂,以热在下焦,必下血乃能愈也。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

经曰
:血在上则忘,血在下则狂。

故与水蛭为君,能破结血,虻虫为臣辅之,此咸能胜血也;以桃仁之甘平,破血散热为佐;以大黄之苦为使
,而下结热也。

且此四味之剂,乃破血之烈駃剂者也(《金镜内台方议》)。

清·柯韵伯:蛭,昆虫之饮血者也,而利于水。

虻,飞虫之吮血者也,而利于陆。

以水陆之善取血者,用以攻膀胱蓄血,使出于前阴
,佐桃仁之苦甘而推陈致新,大黄之苦寒而荡涤邪热,名之曰抵当者,直抵其当攻之处也(《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抵当汤证》)。

清·柯韵伯:膀胱为水府,血本无所容蓄者也。

然太阳为诸阳主气,是气之最多者,而其经则又多血少气,则知太阳在表,阳分之气
多,而在经血分之气反少也。

少气者,膀胱之室热结硬满,法当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是太阳上焦之气化行,而下焦血海之气化不行可知
,必其随经之营血,因瘀热而结于里矣。

此为小腹之里而非膀胱之里,故小便虽利,而硬满急结,蓄血仍瘀于小腹也。

热淫于内,神魂不
安,故发狂;血瘀不行则营不运,故脉微而沉;营不运则气不宣,故沉而结也;营气不周于身则身黄;消谷善饥者,胃
火炽盛也;大使反
易者,血之濡也;色黑者,蓄血渗入也;善忘者,血不荣,智不明也。

此皆瘀血之征兆,非至峻之剂不足以抵其巢穴而当此重任,故立抵
当汤。

蛭,虫之善饮血者,而利于水;虻,虫之喜吮血者,而猛于陆,并举水陆之善取血者以攻之,同气相求;更佐桃仁之苦甘,推陈致
新;大黄苦寒,荡涤邪热,此名抵当也。

若热虽盛而未狂,小腹满而未硬,宜小其制,为丸以缓治之。

若外证已解,小腹急结,其人如狂
,是转属阳明,用调胃承气加桃仁、桂枝之行血者于其中以微利之,胃和则愈矣,此桃仁承气又为治之缓也(《古今名医方论》)。

清·魏念庭:妇人经水不利快而下,有瘀血在血室也。

非得之新产后,则血之积于血室,坚而成衃必矣。

不同生后之积血易为开散也
,必用攻坚破结之治,舍抵当不足以驱逐矣。

此则重浊之物,非可清道而出,随其邪而为祛,因其性而利导之,不与之相乖忤,斯邪易已
,而疾易愈矣(《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清·尤在泾:太阳之邪随经入里,与血俱结于膀胱,所谓经邪入腑,亦谓之传本是也。

抵当汤中水蛭、虻虫食血去
瘀之力倍于芒硝,
而又无桂枝之甘辛,甘草之甘缓,视桃仁承气汤为较峻矣。

盖血自下者,其血易动,故宜缓剂,以去未尽之邪;瘀热在里者,其血难动,
故须峻药以破固结之势也(《伤寒贯珠集·太阳病上》)。

近代·程门雪:徐灵胎云:桃核承气乃治瘀血将结之时,抵当汤乃治瘀血已结之后,惟坚结甚者,乃可用之,不可妄投也。

蛭、虫之
善饮血者而利于水;虻虫之善吮血者而猛于陆。

仲景于血结重症,破血活血,一切草木药力所不及者,必取用之,灵活生动,同气相求之
意耳。

不独本症也,抵当汤丸药味相同,丸者缓也,分量较轻,服亦较少,不似汤之荡涤力猛也(《书种室歌诀二种》)。

【近代验证】
例一曹颖甫治闭经案(选自《经方实验录》)
余尝诊一周姓少女,住小南门,年约十八九。

经事三月未行,面色萎黄,少腹微胀,证似干血痨初起。

因嘱其吞服大黄zhe虫丸,每服
三钱,日三次,尽月可愈。

自是之后,遂不复来,意其瘥矣。

越三月,忽一中年妇人扶一女子来请医。

顾视此女,面颊以下几瘦不成人,
背驼腹胀,两手自按,呻吟不绝。

余怪而问之,病已至此,
何不早治?妇泣而告曰:此吾女也,三月之前,曾就诊于先生,先生令服丸药
,今腹胀加,四肢日削,背骨突出,经仍不行,故再求诊!余闻而骇然,深悔前药之误。

然病已奄奄,尤不能不尽心力。

第察其情状,皮
骨仅存,少腹胀硬,重按痛益甚。

此瘀积内结,不攻其瘀,病焉能除!又虑其元气已伤,恐不胜攻,思先补之。

然补能恋邪,尤为不可。

于是决以抵当汤予之。

虻虫一钱水蛭一钱大黄五钱桃仁五十粒
明日母女复偕来,知女下黑瘀甚多,胀减痛平。

惟脉虚甚,不宜再下。

乃以生地、黄芪、当归、潞党、川芎、白芍、陈皮、茺蔚子活
血行气,导其瘀积。

一剂之后遂不复来。

后六年,值于途,已生子,年四五岁矣。

例二李养正治宫外孕案(选自《河北中医验案选·李养正诊》)
王某某,女,21岁。

住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付田村。

妊娠三个月腹剧痛,阴道出血,在某医院确认为宫外孕,因不愿意手术治疗,于
1957年7月20回延余诊治。

观其面色紫赤,哼声不断。

诊其腹,脐下有硬块。

问其出血情况,据云:腹痛一阵出血一
次,有紫黑色血块。


其脉,呈细紧象,知为症痼。

即处以抵当汤和桃仁承气汤。

方药:水蛭9克虻虫6克桃仁12克桂枝12克大黄15克芒硝9克甘草9克
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7月22日):服药二剂后胎儿掉下,伴有紫黑血块,腹部仍有痛感。

恐其瘀血未尽,以抵当汤再服。

方药:水蛭9克虻虫6克桃仁12克大黄15克
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7月25日):服药三剂后诸症消除大半,只眼睑仍发青紫。

瘀血未净。

处以大黄zhe虫丸30丸,早晚各服二丸,以善其后。

【按语】伤寒治法,经程门雪先生实践,约为四种大法:“发表、温里、清气、化瘀是也。

四法错综变化而成诸方”。

化瘀法中,桃
仁承气,抵当汤丸,缓急不同,用药亦有轻重之别。

桃仁承气治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如狂者,似狂非狂,尚有清晰之时,瘀血将结未结
,势尚轻浅,故以调胃承气汤缓下,桃仁祛瘀,桂枝解表,攻里兼解外邪;抵当汤峻利攻逐。

水蛭、虻虫善于走窜,草木难以取功者,用
之收效迅捷,以异类有情,灵活生动,同气相求耳。

然必瘀
血结实者,始可应用,学者慎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