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洁净室浮游菌检测
1. 仪器准备
a. 准备洁净的生物安全柜或实验台。

b. 准备细菌培养基和培养基用具,如采样器具、培养皿、接种环或接种针等。

c. 准备培养基的质量控制菌种。

2. 洁净室准备
a. 关闭洁净室内循环风扇,并等待室内空气静置20分钟。

b. 使用消毒剂对洁净室内表面进行彻底消毒,特别是操作台面和各种接触物品。

c. 使用穿透洁净室的手套。

3. 采样操作
a. 将采样工具彻底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采样器具。

b. 打开采样器具,确保培养皿内无细菌污染。

c. 在洁净室中选取要采样的位置,避免遮挡,最好靠近洁净室出风口。

d. 将采样器具缓慢地接触洁净室内表面,确保空气样品充分接触,并保持一定的吸流速度。

e. 在接种盘上面画“S”-形移液的道。

f. 接种盘不备皿带蓋放入收纳盒内,用铅笔标明采样时间等信息。

g. 立即将采样器具放入密封袋中,避免细菌污染。

h. 重复上述操作,采样多个位置。

4. 培养操作
a. 将采样出来的培养基封闭并标记。

b. 将培养基放入30-35℃的恒温培养箱中孵育24-48小时。

c. 检查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形成。

d. 记录菌落数量和种类。

5. 结果分析
a. 对于每个采样点,计算浮游菌的菌落形成单位
(CFU/m^3)。

b. 验证质量控制菌种的生长情况,若出现异常结果则检查操作步骤是否出错。

c. 将浮游菌数量与标准比较,判断洁净室的卫生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范文(三篇)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范文(三篇)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范文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是保证洁净室环境卫生水平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一般的洁净室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1. 仪器准备a.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仪器:例如,空气采样器、平皿培养基等。

b. 培养基:适用于洁净室浮游菌检测的培养基,例如TSA(琼脂糖营养琼脂平板)。

2. 采样准备a. 根据需要确定采样点,并记录采样点的位置信息。

b. 准备好采样器,检查是否有损坏或污染。

根据仪器说明书操作采样器。

3. 采样操作a. 在采样前,将采样器在洁净室内加装好装置。

b. 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采样。

一般可以选择固定时间或者体积进行采样。

c. 采样时注意避免触碰到其他物体,防止采样器受到污染。

4. 样品处理a. 采样结束后,将采样器拆卸,并立即送至实验室。

b. 实验室中,将采样器上的培养基转移到琼脂糖琼脂平板上。

c. 将平板培养基按需要进行稀释。

d. 然后将平板培养基在特定条件下孵育(一般为25-30°C),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

5. 计数和分析a. 孵育结束后,对每个平板进行菌落计数。

注意,只计数可见菌落。

b. 如果需要,可以进一步鉴定菌落的种类。

6. 数据处理和报告a. 将菌落计数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b. 按照相应的标准(例如ISO标准)进行数据的判定和报告撰写。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和标准要求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操作前最好参考所在地区或实验室的具体操作规程和标准。

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范文(二)1. 引言洁净室是一种为实现特定环境要求而设计和建造的特殊空间。

在洁净室中,浮游菌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源。

为了确保洁净室内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需要进行浮游菌检测。

本文旨在制定洁净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洁净室浮游菌检测工作,包括检测设备的使用、样品采集、样品处理以及检测方法的执行和结果判定等方面。

洁净室浮游菌、沉降菌、悬浮粒子检测操作规程

洁净室浮游菌、沉降菌、悬浮粒子检测操作规程

XY00 CQD018 R00 5.采样点布置的规则
页号:6/6
洁净室和洁净区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 中,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下列采样点布置的图示可作参考。
6.浮游菌的测定的标准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个/m3) 5 100 500 —
洁净度级别 100 级 10000 级 100000 级 300000 级
XY00 CQD019 R00
页号:5/5
4.6.2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 0.8m~1.5m 左右(略高于工作面)在 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5.注意事项 5.1 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5.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5.3 采样前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 如发现长菌, 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6.标准 洁净度级别 100 级 10000 级 100000 级 300000 级 沉降菌(个/皿)最大允许数 1 3 10 15
XY00 CQD018 R00 4.2 测试人员: 4.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级别的工作服。 4.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 2 人。 4.3 测试时间
页号:4/6
4.3.1 对单向流,如 100 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 统正常运行不少于 10min 后开始。 4.3.2 对非单向流,如 10 000 级、100 000 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 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 30min 后开始。 4.4 浮游菌浓度计算 4.4.1 采样点数量及其布置 4.4.1.1 最少样点数目 浮游菌测试的最少采样点数目分为日常监测及环境验证两种情况,见表 1
XY00 CQD019 R00 4.3 测试时间

浮游菌测定操作规程

浮游菌测定操作规程

目的:对不同洁净区环境浮游菌进行监测并规范管理以确保生产环境符合GMP的要求,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制定本规程。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检验部洁净室(区)的浮游菌监测和洁净度等级的确认。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9205《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GB/T 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责任:质量部(检验)检验员负责监测;质量部(质监)质监员负责监督;内容:1. 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浮游菌采样器、培养皿、培养基、生化培养箱。

2. 培养皿制备:2.1 培养皿的处理: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法灭菌20分钟或180℃干热灭菌至少2小时(或取一次性培养皿)。

2.2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皿的制备:根据监测点的个数,领用所需培养基的量,将培养基置于100℃水浴加热至熔化(注意:时刻观察水浴锅的水量,防止水烧干,导致玻璃炸裂,发生意外),冷却至45℃(不能急速冷却,将水浴锅设置45℃左右,使其自然冷却,以免发生意外)。

在微生物检查室内,用剪刀将培养基瓶口打开,将瓶口放在点燃的酒精灯外焰,旋转360°,目的使瓶口周围处于无菌状态,将培养皿盖打开1/3后,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中,每皿约15ml~20ml,(注意:培养基应均匀铺开,不得有气泡)。

倒好后马上盖上培养皿盖,使其自然凝固,以备用。

2.3 胰胳大豆胨琼脂培养皿的预培养:将制备好的培养皿,倒置于30℃~35℃的生化培养箱内,预培养2天,若培养基平皿上无菌落生长,即可供使用。

2.4 培养皿的盛装、存放:预培养结束后,用不锈钢桶在培养箱内,将培养皿装好(11~14个/桶),并保证桶上的小孔保持关闭,将平皿置冰箱内,2-8℃保存,并在七日内用毕(使用前检查有无干裂等情况)。

洁净区浮游菌测定操作规程

洁净区浮游菌测定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目的:建立洁净区浮游菌测定操作规程,使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二、范围:各生产车间、质控部、取样间等洁净区。

三、责任人:质控部检验员。

四、管理内容:1 标准依据: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 微生物监测的标准:为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应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监测方法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触碟法)等。

动态取样应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

对表面和操作人员的监测,应在关键操作完成后进行。

在正常的生产操作监测外,可在系统验证、清洁或消毒等操作完成后增加微生物监测。

2.1 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如下:(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3 浮游菌的测试方法3.1 方法提要本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从而判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活微生物数,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3.2 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a)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b)培养皿;c)培养基;d)恒温培养箱。

3.2.1 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严格按照《FKC-1型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标准操作维修保养规程》进行仪器操作。

3.2.2 培养皿采样器一般采用∅150mm×15mm、∅90mm×15mm、∅65mm×15mm三种规格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可根据所选用采样器选择合适的培养皿。

3.2.3 培养基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或其他药典认可的培养基。

其配制方法见附录A。

3.2.4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检定。

4 测试步骤4.1 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4.1.1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消毒,用于A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宜一直放在被测房间内。

4.1.2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洁净室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程序

洁净室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建立洁净室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洁净室浮游菌的检测。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包括洁净工作台)浮游菌的测试和环境验证。

3职责QA、QC人员遵照执行。

4内容4.1参考标准:GB/T 16293-20104.2测试方法本测试方法为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浮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选择能证实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净室的微生物浓度。

4.3测试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浮游菌采样器、培养皿(选用与仪器相适应的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4.4测试状态及测试时间4.4.1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均可进行测试,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4.2在静态a测试时,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

在静态b测试时,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10分钟自净后开始;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分钟自净后开始。

4.5采样点的确定4.5.1最少采样点数目见表1,每次最小采样量见表2。

表1 最少采样点数目表2 最小采样量4.5.2采样点位置布置宜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局部区域过于稀疏,采样点按照《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规程》附件×××车间洁净度监测采样点布局图的要求布置,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4.5.3工作区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 左右,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

4.6测试准备4.6.1采样器在进入被测区域前先清洁表面,然后用75%酒精消毒一遍或存放于被测区域内,与被测试区域一起消毒(用于A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必须预先放在被测房间内)。

4.6.2A/B级区采用一次性培养皿,其它区域按无菌操作要求,在中检室洁净工作台上提前制备培养备用(将灭菌后的培养基用水浴溶解,冷却至约50-60℃,Φ90mm培养皿每个倾注约20ml培养基,Φ150mm培每个倾注约30ml培养基),培养皿加盖后在室温下放至凝固。

(精选文档)洁净室(区)浮游菌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精选文档)洁净室(区)浮游菌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一个洁净室(区)浮游菌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洁净室(区)洁净程度。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浮游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

3.责任:质量管理部QA监测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4.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操作规程。

4.1.1.菌落:微生物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4.1.2.浮游菌:用本标准操作规程提及的方法收集悬浮在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4.1.3.浮游菌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浮游菌菌落数的多少,以计数浓度表示,单位是个/m3或个/L。

4.1.4.纠偏限度:对于受控的洁净室(区),由使用者自行设定微生物含量等级。

当检测结果超过该等级时,应启动监测程序对该区域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立即进行跟踪。

4.1.5.警戒限度:对于受控制的洁净室(区),由使用者自行设定一个微生物含量等级,从而给定了一个正常状态相比最早警戒的偏差值。

当超过该最早警戒的偏差值时,应启动保证工艺或环境不受影响的程序及相关措施。

4.2.测试方法4.2.1.方法提要:本标准操作规程采用的方法是计数浓度法。

即通过收集悬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选择能证实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净室的微生物浓度。

4.2.2.人员的职责及培训: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进行本专业的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后才能履行对洁净室(区)测试的职责,其中包含涉及的卫生知识和基本微生物知识。

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选择与生产操作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的穿戴方式。

4.2.3.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选择合适的浮游菌采样器,包括采用无油的抽气泵,较低的气流流速和较大的采样流量,以保证培养基表面的水分不被吹干。

本测试需要具备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如下:浮游菌采样器、培养皿、培养基(见本标准附录B)、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中浮游菌的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浮游菌的测试和环境的验证。

2 引用标准:GB/T 16293―2010药品生产管理规范(1998修订)附录。

34 测试方法4.1 方法提要本标本采用的方法是计数浓度法。

即通过收集悬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选择能证实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室的微生物浓度。

4.2人员的职责及培训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进行本专业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后才能才能履行对洁净室(区)测试的职责,其中包含涉及的卫生知识和基本的微生物知识。

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选择与生产操作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的穿戴方式,外面的衣服不能带进100000级以上的区域。

4.3 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选择合适的浮游菌采样器,包括采用无油的抽气泵,较低的气流流速和较大的采样流量,以保证培养基表面的水分布被吹干。

本测试需要具备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如下:a) 浮游菌采样器;b) 培养皿;c) 高压消毒锅;d) 培养基;e) 恒温培养箱;4.4 浮游菌采样器原理浮游菌采样器一般采用撞击法机理,可分为夹缝式采样器、离心式或针孔式采样器。

夹缝式采样器由内部风机将气流吸入,通过采样器的夹缝式平板,将采集空气喷射并撞击到缓慢的平板培养基表面,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

离心式采样器由于内部风机的高速旋转,气流从才样器的前部进入后部流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有足够的时间撞击到专用的固型培养条上,附着活的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

针孔式采样器是气流通过一个金属盖吸入,盖子上是密集的经过机械加工的特制小孔,通过风机将收集到的细小的空气直接撞击到平板培养基表面,附着的活物微生物粒子经培养成型后形成菌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建立洁净(区)室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室浮游菌监测。

责任:QC人员负责实施,QA人员负责监督。

内容:
1取样前准备工作:
1.1 依据检测区域的取样点数,按照《培养基配制、灭菌标准操作程序》制备适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1.2 在超净工作台内,以无菌操作法将配制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以每皿约15ml的装量分装,待培养基凝固后移出洁净区。

1.3 将制备的营养琼脂平皿倒置于隔水式恒温水浴培养箱内于30~35℃培养48小时。

取出逐个检查,确认无菌落数后即可使用。

1.4采样:将上述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平皿交与QA人员取样。

2.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2.1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2.1.2 浮游菌采样器
2.1.3 培养皿(φ90mm×15mm)
2.1.4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2.1.5 恒温培养箱
2.2 仪器、设备、培养基的要求:
2.2.1 浮游菌采样器:
2.2.1.1 浮游菌采样器必须要有流量计和定时器。

2.2.1.2 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2.2.1.3 采样器必须按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检验项目有:定时器,转盘转速,流量计。

1.2.1.4 每次测试前应先接通电源,启动真空抽气泵,然后调节流量计和定时器。

2.2.1.5 空气采样量根据需要选定,已知采样器的流量(L/min),设定采样时间(min)两者相乘即得采样量(L)。

2.2.1.6 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
光滑,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定点的高度定,尽量减少弯曲。

3. 测试方法:
3.1 测试用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3.1.1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剂灭菌。

3.1.2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3.1.3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盘、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3.1.4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内壁进行消毒,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3.1.5 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

3.2 采样程序:
3.2.1 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动真空泵抽气,使仪器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调好流量、转盘转速。

3.2.2 关闭真空泵,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后调节采样品缝隙高度。

3.2.3 置采样器于采样点后,开启采样器、转动定时器,根据采样量设定采样时间。

4 测试规则:
4.1 测试状态:
4.1.1 浮游菌测试前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已经消毒过。

4.1.2 测试状态为静态测试,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2 测试人员:
4.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和被测环境级别的工作服。

4.2.2 静态测试时,室内人员不得多于2人。

4.3 测试时间:
4.3.1 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

4.3.2 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

4.4 最少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最小采样量,见下表:
4.4.1 工作区测点位置离地0.8m ~1.5m 左右,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 左右;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

4.4.2 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4.4.3 对于单向流或送风口,采样器采样管口朝向应正对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采样管口向上。

4.4.4 布置采样点时,至少应离开尘粒较集中的回风口1m 以上。

4.4.5 采样时,测试人员应站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5 培养:取样结束后将平皿复倒置隔水式恒温水浴培养箱内于30~35℃培养48小时。

并以未采样的营养琼脂平皿作对照皿。

6菌落计数:
6.1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

6.2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计数:培养结束,将上述培养后的平皿取出,逐个点计菌落数,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并记录。

7 结果计算:
7.1 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下式:
平均菌落数 m= N m m m n
21+++Λ
式中:m 为该房间(或区域)的平均菌落数; m1、m2‥‥‥mn 为该房间(或区域)各取样点的菌落数; N 为培养皿总数
8 结论:
8.1 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8.2 若某洁净室(区)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行消毒,然后重新测试两次,测试结果必须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