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制剂在特定时间内维持其质量、活性和效能的能力。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光、温度、湿度、氧气、PH值等。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对于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有效性保障非常重要。

1. 光照光照是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药物在阳光或紫外线的照射下容易分解、氧化、降解,导致药物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在制药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减少药物的光照暴露,或者在包装材料中添加防光剂来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2. 温度温度变化也是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会加速药物的分解和降解,而低温则可能导致某些药物变得不稳定。

控制药物制剂的储存温度,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对于维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3. 湿度湿度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一些药物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吸收水分,导致药物的质量变化,甚至可能导致细菌的污染。

在药物的生产、包装和储存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湿度的变化,保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4. 氧气5. PH值药物的PH值也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一些药物在不同的PH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或者分解反应,导致药物的活性降低。

在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要尽可能控制药物的PH值,选择合适的PH条件来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二、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是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包装材料中添加防光剂、抗氧化剂、吸湿剂等辅助材料,可以有效保护药物制剂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2. 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在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来防止药物与环境的接触,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3. 采取适当的储存条件正确的储存条件对于维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在储存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选择合适的储存环境来保护药物制剂的质量。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制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属性的保持程度。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对于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制剂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并介绍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温度、湿度、光照、氧气、pH值、离子强度、溶剂和包装等。

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于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这些特性会影响药物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

易氧化、光敏和热敏的药物在药物制剂中容易发生分解反应,导致药物的失活。

温度是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升高会促进分子间的反应速率,从而增加药物分解和降解的风险。

药物制剂应存放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引起药物分解和降解。

湿度是另一个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药物制剂中的溶剂含量增加,从而引起药物分解和降解。

湿度还可以导致药物制剂中的微生物污染,进一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在制剂和贮存过程中需要控制湿度。

光照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制剂破坏因素。

光照可以促使药物中的光敏性物质发生反应,导致药物的分解和降解。

特别是紫外光和可见光会导致药物的分解和失活。

药物制剂应尽量避免直接暴露在光线下,通过采用不透明的包装材料或添加光稳定剂来保护药物。

氧气也是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氧气可以促使药物中的氧化反应发生,导致药物的分解和降解。

药物制剂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氧气的接触,采取气密包装等措施。

pH值和离子强度是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受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药物分子在不同pH值和离子强度下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制剂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pH值和离子强度。

溶剂和包装也会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

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

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药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其质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对于保障药物质量、确保疗效以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稳定性研究内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是通过对药物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和检验,以确定制剂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药物化学性质:药物分解、氧化、光解等化学反应的发生情况;2. 药物物理性质:制剂的外观、颜色、溶解性等变化情况;3. 药物活性:药物的药理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的变化情况;4. 药物安全性:制剂中有无有害物质的生成,如杂质、毒性物质、变异产物等。

稳定性研究不仅着眼于制剂内部成分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考虑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二、稳定性研究方法稳定性研究方法包括药物分析方法和稳定性评价方法。

药物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药物制剂中的成分、杂质和降解产物。

常用的分析手段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药物成分的含量和纯度进行分析,进而确定药物的稳定性。

稳定性评价方法:是指通过制剂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以确定其在特定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

常用的稳定性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 加速试验法:利用高温、高湿和光照等条件,通过一定时间内的观察和分析,预测药物在常温下的稳定性;2. 物理稳定性试验:观察制剂的外观、颜色、溶解性等物理性质的变化;3. 化学稳定性试验:通过分析药物的降解产物和有害物质的产生情况,评价药物的化学稳定性;4. 生物学稳定性试验: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理活性进行测定,评价药物的生物学稳定性。

三、稳定性研究的意义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对于药物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药物有效期:通过稳定性研究可以对药物制剂的有效期进行确定,为药品注册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2. 确保药物质量:稳定性研究可以评估药物制剂的质量,检验制剂中的降解产物和有害物质对患者安全的影响;3. 指导制剂储存条件:稳定性研究可以确定药物制剂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有效保障制剂的稳定性和质量;4. 提高药物开发效率:稳定性研究可以帮助药物开发人员选择合适的药物配方和储存条件,提高药物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药物制剂的胶囊稳定性研究

药物制剂的胶囊稳定性研究

药物制剂的胶囊稳定性研究药物胶囊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它的稳定性对于药物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药物制剂的胶囊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探讨如何提高胶囊制剂的稳定性和保证药物的质量。

一、胶囊制剂的稳定性意义胶囊制剂作为一种口服给药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的制备工艺和储存条件对于药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胶囊制剂的稳定性研究不仅关乎药物的质量,还与患者的疗效直接相关。

因此,深入了解胶囊制剂的稳定性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胶囊制剂稳定性的因素胶囊制剂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的物理性质:药物的溶解度、晶型和晶体形态等物理性质对于胶囊制剂的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

不同形态的药物晶体在储存条件下可能发生相变,从而导致药物的分解和降解。

2. 胶囊壳材料:胶囊壳材料主要有明胶、植物胶等。

不同的壳材料对药物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壳材料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分解和降解。

3. 制剂工艺:胶囊制剂的制备工艺包括粉末混合、填充和封闭等步骤。

其中,粉末混合和填充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对药物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不当的工艺条件可能引起药物的分解和降解。

4. 储存条件:胶囊制剂的储存条件对于药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药物的分解和降解。

因此,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对于保证胶囊制剂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三、提高胶囊制剂稳定性的方法为了提高胶囊制剂的稳定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药物选择:在制备胶囊制剂时,应选择稳定性较好的药物,尽量避免选择易降解的药物。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保护剂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 制剂工艺优化:在胶囊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可以优化工艺条件,控制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减少药物的分解和降解。

3. 胶囊壳材料选择:选择适合药物的胶囊壳材料,避免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4. 储存条件控制: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确保药物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与控制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与控制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与控制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药物制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是否保持稳定的能力。

稳定性是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一、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药物制剂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光照:光照是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药物对光敏感,容易发生光解、光氧化等反应,导致药物质量的下降。

因此,在药物制剂的包装和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避光保护,减少光照对药物的不良影响。

2. 温度:温度是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药物制剂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稳定性,一般来说,温度越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越差。

因此,在药物制剂的制备和储存中,应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药物制剂受高温的影响。

3. 湿度:湿度是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药物制剂的分解、氧化、水解等反应,从而导致药物质量下降。

因此,在药物制剂的储存和包装中,应注意控制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环境。

4. pH值:药物制剂的pH值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分子在不同的pH值下可能发生离子化、水解、聚合等反应,因此,药物制剂的pH值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维持药物的稳定性。

二、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加速试验法:加速试验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通过在一定的条件下,如高温、高湿度、光照等条件下对药物制剂进行加速试验,观察其物理性状、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从而预测药物制剂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

2. 含量测定法:含量测定是评价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测定药物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可以间接反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药物制剂的质量和有效性能保持稳定的程度。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为了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需要在制剂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优化。

药物本身的性质是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药物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挥发性、氧化敏感性等特性会直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一些药物可能会因为化学反应而分解,导致药物的有效性下降或者产生有害物质。

在制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药物的化学性质,并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包封剂、添加剂等。

也可以通过改变制剂的pH值、温度等因素来控制药物的分解反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制剂中的其他成分也会对药物稳定性产生影响。

常见的辅料如溶剂、吸湿剂、抗氧化剂、紫外吸收剂等,都可能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制剂的配方中选择合适的辅料,并控制其用量,可以有效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制剂的储存条件也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药物制剂储存在高温、高湿度、强光照射等条件下会加速药物的降解反应。

在制剂的包装、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储存环境,保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中也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制剂与其他药物的相容性、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等。

相容性问题可能导致制剂的物理相变或者药物的分解反应,从而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程度,对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密切相关。

在制剂的研发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寻找相应的方法进行改善。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与改进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与改进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与改进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制药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本文将就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以期提升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一、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现状分析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前需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以及微生物污染等方面。

通过对已有数据和案例的总结和分析,掌握药物制剂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依据。

二、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要深入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需要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HPLC、GC、IR、UV、NMR等,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药物制剂样品的质量分析和组成分析,从而得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情况。

同时,也可以借助各类仪器设备进行储存条件模拟实验,模拟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药物制剂的变化规律。

三、药物制剂稳定性改进方法与措施基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针对不同药物制剂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1. 优化配方:针对药物制剂中存在的低稳定性成分,可以尝试调整药物的配方,增加辅料或添加剂的含量,以提高整个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2. 改进工艺:制药工艺是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传统工艺的改进和创新,选择更合适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步骤,可以有效提升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3. 储存条件优化:正确选择药物制剂的储存条件也是确保其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要选择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进行控制,避免药物制剂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

4. 包装改进: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也是影响稳定性的一个方面。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确保其对药物制剂的保护性能,避免药物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和侵害。

5. 检测手段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药物分析方法和检测手段也不断涌现。

及时掌握这些新技术,使用更精准、敏感的方法进行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估。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

研究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药物制剂是由药物和其他辅助成分组成的制剂,经过配制、加工和包装制成。

稳定性是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对制剂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于药物制剂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

1. 氧化作用:氧化作用是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主要破坏因素之一。

氧化的主要表现是药品质量和分子结构改变,药品颜色和气味变异。

氧化反应常常与温度、光照、湿度或氧气接触等因素有关。

2. 湿度: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与湿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湿度对制剂的含水量和水解反应的速率有着重大影响。

特别是在高湿度的条件下,水解反应的速率更快,从而造成药品质量损失。

3. 光照:光照是一种能够造成药物制剂质量损失的危险因素。

光照可以破坏制剂中灵敏的成分,使其分解、变质和失活。

某些药物,如维生素和植物提取物,更容易受到光照带来的损害。

4. pH值变化:pH值的变化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之一。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通常与pH值的变化有关,特别是含有酸碱指示剂的药物,其pH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制剂的稳定性。

5. 温度:温度是另一种对药物制剂稳定性有着深刻影响的因素。

当药物制剂暴露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下时,制剂中的成分可能发生分解、变质、失活或氧化等反应,从而增加制剂的差错率。

6. 包装:制剂的包装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保护药品不受外部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保证药品质量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质量问题。

1. 加工工艺优化:加工工艺优化是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有效手段。

优化加工工艺可以使制剂中成分的含量更加一致,并将制剂中的所有成分充分混合,从而降低制剂发生不均相反应的风险。

2. 改变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对药物制剂稳定性影响很大,可通过改变包装材料的品质和种类来降低对制剂的影响。

3. 控制储存条件:储存条件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影响非常显著。

为保证制剂达到最佳的稳定性,需要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储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管理·教育·教学 •749外的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锻炼了队伍[2]。

4.2 电话式回访的方式,患者出院后遇到难题或疑问时,随时能得到科学规范的健康指导,虽然回到家中,但能享受到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消除了患者的疑虑,满足了病患心理和日常生活的需求[3]。

4.3 通过电话回访拓展了医疗市场。

经出院病员的主动宣传,带来更多的患者来院就医,增加和稳固了患者的来源渠道,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收入增长了23.2%。

4.4 在回访中促进了医患双方的互动,医方主动联系患者,全面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患者随时可以与医方取得联系,及时、准确地处置健康问题,把健康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增强了医患双方信任,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4]。

4.5 通过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的开展,将健康教育延伸至社区家庭中,进一步拓宽了整体护理内容,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也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开展新思维、新方法的结果。

4.6 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回访服务的探索和实践,体会到护理职业的真谛,护理工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赞誉,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3%上升到98%以上。

自开展电话回访以来未发生过一起护理事故、投诉和纠纷。

5 结 论实施对肛肠疾病出院患者电话式回访健康教育的开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是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社区家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对进一步促进康复和巩固疗效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是一种经济实用且患者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1] M arvin L,Coman.结肠与直肠外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4.[2] 朱莺,吉新慧.开展电话回访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47-48.[3] 罗英.电话回访在拓展医院与患者沟通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8023.[4] 槐玉昌,宋童明.医院管理中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的作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9-10.对药物制剂进行使用,其中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稳定、有效。

而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就是指在体外的相应稳定性,也就是说从制备到临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进行保证[1]。

由于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对其自身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存在直接影响,所以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对保证药物制剂的质量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2]:①化学稳定性:药物制剂由于出现水解、氧化等化学反应,致使药剂中含有的有效物质出现变化;②物理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物理性态出现变化。

例如:外观、气味、溶解性等出现变化;③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稳定性:由于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致使药物制剂出现变质、腐败现象。

2 稳定性的影响因素2.1 处方因素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包括[3]:液体制剂自身的pH 值,对于用于酸性催化或者是特殊酸性催化的药物,对其进行水解时的速度主要是由pH 值进行决定;离子强度、赋形剂、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均可能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2.2 外界因素①温度:以Van't Hoff 规则作为依据,当温度升高10℃,相应的反应速度就会提升2~4倍。

同时Arrhenius 方程中:K=Ae-E/RT (K 表示速度常数,A 表示频率因子,E 表示活化能,R 表示气体常数,T 表示绝对温度),根据方程进行相应计算,可以看出,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常数就会增加。

②光线:在药物制剂中部分对光较为敏感,如维生素A 、硝普钠、氢化可的松、核黄素、叶酸、氯丙嗪等,如果这些对光敏感的药物,见光就会出现化学降解现象,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③氧:氧气在水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溶解,并且在容器空间内也有氧的存在,所以对药物制剂进行制备与储存的过程中,对于易氧化的药物制剂,十分容易与氧发生反应,因此,在此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避免空气。

但药物制剂发生氧化反应后,不仅降低了其自身具有的有效价值,而且其颜色会加深,或者是变色,甚至会出现沉淀,同时也许还会出现不良气味,对药物制剂的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如水杨酸钠、肾上腺素、吗啡、左旋多巴等含有酚羟基的药物,还有维生素C 等含有烯醇类的药物,均十分容易出现氧化现象。

④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对部分药物制剂发生氧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而药物制剂中出现的微量金属离子,是由于辅料、容器、溶剂,还有在制备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等带来的,会促进药物制剂的氧化,从而降低其自身的稳定性,对药物的使用造成严重影响。

⑤湿度:对于固体的药物制剂来讲,湿度对其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当固体的药物制剂对水分进行吸收后,其表面会出现一层水化膜,并且其可以发生相应的分解反应,从而对药物制剂的稳定应造成影响。

⑥包装材料:通常药物制剂会在室温环境中进行储存,主要会受到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进行选取与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对防治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考虑,同时还需要对材料与药物制剂之间存在的反应进行考虑[4]。

对药物制剂进行储存的过程中,一般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包括:玻璃、橡胶、金属、塑料等。

其中玻璃材料的理化性质较为稳定,通常不会与药物制剂发生化学反应,并且不透气,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材料。

但是部分玻璃材料会对碱性物质进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研究陈宏杰(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平顶山 462500)【摘要】药剂的稳定性就是指在制备、储存药物的过程中,药物制剂是否会出现质量变化状况。

如果在制备、储存期间,药物制剂没有较高的稳定性,就很难保证患者用药的稳定与有效,所以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因此,本文对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提升药物制剂自身的稳定性。

【关键词】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19-0749-02750• 管理·教育·教学 •行释放,并且会有出现不溶性的碎片,对药物制剂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注射剂。

而对光线较为敏感的药物制剂,需要选用棕色的玻璃材料进行储存,但是此玻璃材料中铁的含量较高,所以一些遇铁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的药物制剂,不可以使用棕色玻璃容器进行储存;橡胶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以在药物制剂中溶解,对药液造成影响;金属容器十分容易受到药物的腐蚀;而塑料容器的质量较轻、价格较为便宜,有利于对药物制剂进行运输。

但是塑料具有透气、不隔水、对杂物进行吸附等缺点。

所以对药物制剂进行储存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药物自身的特性,对储存容器的材料进行相应选择。

3 解决办法3.1 对药物剂型与生产工艺进行改进①固体剂型:对于在水溶液中较容易水解的药物制剂,可以将其制成固体剂型,以提升其自身的稳定性。

例如:片剂、粉针剂、颗粒剂等。

同时还可以将具有较高吸水性的物质与容易出现水解的药物进行相应混合,以提升固体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例如:使用二氧化硅作为干燥剂,能够提升阿司匹林片剂所具有的稳定性。

②使用压片或者是包衣工艺:对于温度较为敏感的药物制剂,可以采用直接压片的工艺。

而采用包衣工艺也能够对药物在光、湿、热下的稳定性进行相应改善。

如使用微晶纤维素、乳糖对维生素C进行直接压片,并进行包衣,可以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③生成微囊或者是包合物:对某些相应的药物,可以直接生成微囊,或者是制备成包合物,可以有效的提升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保证其使用效果。

3.2 制备成较为稳定的衍生物通常药物制剂的水溶性越小,其自身的稳定性就越高[5]。

因此,对于较为容易水解的药物制剂,可以制备成较难溶性的盐或者是酯,能够有效提升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如阿托品与硫酸制备成盐,匹鲁卡品与硝酸制备成盐,均比游离碱状态的稳定性高;维生素A、E都没有较高的稳定性,所以可以制备成醋酸酯,能够有效提升其稳定性;维生素C在空气中十分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而制备成苯甲酸酯,可以提升其稳定性。

3.3 环境改善对容易氧化的药物制剂进行储存时,可以在使用前进行加热,以对水中的氧进行去除,向容器中注入惰性气体;对固体药物制剂进行真空包装,并加入抗氧剂与协同剂。

对药物制剂进行储存的过程中,需要在临界相对湿度之下,并且需要对制剂的含水量进行有效控制。

3.4 对包装进行改善对于容易吸潮的药物制剂,可以使用防潮包装;对于见光容易出现分解现象的药物制剂,可以对其包装材料的物质、颜色进行改善,以对材料与药物之间的反应进行防止;对于容易发生氧化作用的药物制剂,需要使用小包装,或者是在储存容器中冲入惰性气体(CO2或N2)。

包装材料对固体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包装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最好是通过相应实验,也就是将固体的药物制剂放在包装材料中,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实验,或者是在高温、高湿亦或是具有光照的情况下,对药物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根据相应的结果显示,对最佳的包装材料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1] 郝福,胡向青.建立稳定性指示性的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222-224.[2] 陈建明,邓莉,王秀鑫,等.药物有效期预测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设计[J].药学实践杂志,2010,28(01):7-10.[3] 文香兰,董国力.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45-146.[4] 王怀红.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8):690-691.[5] 郗超,张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2):717-718.门诊中药房是医院面向广大患者的重要服务窗口,其中工作的质量的好坏,可以说是对患者用药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但由于门诊中药房的管理长久以来没有受到重视,使得当前门诊中药房的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

由于社会大众对中药的认识越来越深,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中药房的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及时改变管理对策,成为了当前门诊中药房的热点课题。

1 门诊中药房管理主要问题1.1 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

部分医师为了快速了事图方便,在书写处方时,字迹非常潦草,甚至并未按照中药原名来书写,而是乱用其他同音字、别名或一字多用等情况,使调配人员无法正确辨认药物;在开中成药时,仅是写了药的数量和名字,并未将药品的用量、规格以及给药方式备注清楚,针对部分即可内服又可外用的中成药,其使用方式不同治疗效果也必然不同,若不清楚标明,患者也无法正确使用,致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我国药典对草药的计量单位非常明确,必须采用克或g来表示,但不少医师在处方中并未按照标明剂量,而是以枚或者条等单位表示[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