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前播放《奥运会吉祥物宣传片》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提问]
1.同学们,刚才在动画片里都看到了什么?
2.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哪召开?
3.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对北京的印象吗?
北京给我的印象是古典的、浪漫的、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了解北京。
[回答]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小组活动]
小组根据所给图片和教材认识北京,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认真、最主动。
2.职能
[过渡]作为首都,她又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呢?
政治中心(出示政府机构图)(播放图片)、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3.历史悠久
[过渡]北京因其位置的优越性不仅是新中国的首都,在历史学科中我们应该学过,古代很多朝代,如金、元、明、清先后在这里建都。
祖国的首都——北京
时 间
2016年 12月 日 第 周 第 课时
课 题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3.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京腔京韵自多情,甘美芬芳故乡情,在短暂的时间里,你对北京的知识领会了多少?
1.找北京的政府机关。
2.了解天安门广场的结构。
3.欣赏。
任选一项介绍北京是文化中心的条件。
在教材中找到能够证明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的语句。
了解北京旧城的格局,说出北京旧城的结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

祖国的首都——【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合作互助精神。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了解增强自豪感。
②的地理位置。
都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举例说明的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利用ppt进行读图分析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展示图片,感受。
(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三)自学1. 阅读“自学提示”(1)自学内容一:政治文化中心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32----35图文,了解的自然地理概况,回答:1.读图6.42,认识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特点:2.展示图片: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了解政治中心的职能。
3.读文35页,了解国际交往中心的职能。
(2)自学内容二: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学方法:1.根据你的所闻所见,说说五千年历史上的吗?2.讨论:如何更好地传承的城市文化?如何更好地保护的名胜古迹?完成38页活动题。
(3)自学内容三:现代化的大都市自学方法:1.读40页图文,说说立体交通的发展。
2.读39页图文,谈谈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建设。
3.读41页图文,谈谈首钢迁出的原因?2. 自学过程(知者加速者出示信息沟通牌、按照自学方法进行)(四)互帮(使用互帮显示板)1. 以小组为单位。
2. 知者帮助未知者(解答疑问),未知者帮助知者(提出疑问);或讨论有关问题。
3. 将有关重要内容写在互帮显示板上。
4. 提出需要老师解答的重要问题。
(五)释疑(可配合预先制作的课件讲解)1. 讲解内容(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教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现代化的大都市的发展建设。
2. 讲解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归纳。
(六)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填充图册(七)反思小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能够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3、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提高分析、说明、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北京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措施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北京的城市职能,特别是政治、文化、交通地位。
教学难点: 北京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视频《北京欢迎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了解北京。
(一、)自然环境1、位置:位于山, 山与平原的结合部.西部是太行山的余脉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
2、地形: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依山带海,地势险要,被称为“天府”或“神京”。
3、气侯:类型: .特征: .4、河流:主要有河和河.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讲解过程中,分析其优越性,为学生分析北京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并且学案中的“课堂套餐”也有说明。
5、北京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理解)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是扼守连接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东南虽居渤海较近,但因其是内海,战略十分安全。
3.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_24

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运用北京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归纳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直观的图文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三)德育目标通过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和历史传统文化。
2.教学难点:北京发展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的图片,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办(中国——北京)你对北京知多少?欣赏介绍北京的视频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小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游览了解北京。
二、新课学习(一)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读图分析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背靠群山,面向渤海,东南距渤海约150米。
读北京市略图,分析: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相邻的省区)(二)读图分析北京地形:(1)找出西山、军都山、燕山和华北平原,说说北京的地形特点。
引导探究:西部、北部——山地、丘陵,分别属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东南部——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师承转:受地势的影响北京的河流有什么特点?(2)依图找出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说说河流流向与地势的关系。
河流多由西北流向东南,属于海河水系,注入渤海。
河流流向受地势的影响,由此得出北京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师承转:受地形地、地势的影响,北京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呢?3、读图(6-4-4 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获息,引导探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温带季风气候。
合作探究:结合刚才学习的知识和课本35页活动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新中国在北京建都有哪些优势?时间是3分钟,开始。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读图6.42说说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说出的主要地形,地势高低,判断依据是什么?主要河流及流向?3.读的气候类型图,判断它是什么气候?属于哪个温度带?特点是什么?4.评价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5、了解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地理位置的评价。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祖国的首都——课前播放视频MV《欢迎你》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活动】城市符号首都符号;古城符号;现代符号。
【讲授】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
那么,她究竟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使得几代王朝都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学生观看图片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读下面两幅图,描述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周围被某某与某某环绕。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活动】位置与气候读“影响的冬、夏季风风向简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的气候特点。
背靠群山,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使冬季不致过分严寒;面朝大海,能够接受夏季风的滋润,使气候不致过于干燥。
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活动】地形与河流结合地图,分析在地形、地势与河流方面有哪些优势?从地形、地市、河流等方面,讨论的地理环境。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把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将来进展方向。
3.把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教版八班级下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当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同学把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把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了解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同学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生疏,进一步培育同学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将来进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观看、启发式叙述、同学活动、探究。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呈现老师来北京拍摄的故宫、颐和园、北师大东门、鸟巢、水立方等图片,告知同学自己的北京之行感受,也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北京,表达自己对北京的憧憬。
老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憧憬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同学观看图片,说出感受激发爱好、培育情感,导入新课板书: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一)政治文化中心1、自学“政治文化中心”部分。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北京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归纳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水系、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直观的图片等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综合和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搜集的地理信息,感受、归纳区域人文环境特点,初步感受与探讨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地矛盾。
3.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挑战,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感受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3.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难点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评价。
四、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教材的同时,搜集、整合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创设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进而总结并得出结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调查班内去过和没去过北京的同学各有多少。
请大家在组内做一下交流,然后分别请两位代表谈谈自己的北京见闻与感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注:认读包括两部分,学生认读和教师解读。
教师要强调,学习目标包括方法思路目标和学习内容目标。
以自然环境特点为例,“自然环境特点”为内容目标,“运用政区图、地形图等资料探究总结”为方法思路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
3.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2.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2008年奥运会音乐片《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北京文化。
(一)相约北京
1.情景创设:展示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邀请函。
2.下发回复单,组织活动
要求:就近四人一组为单位,根据回帖内容学生小组限时讨论,并填写自己的回复单。
3.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采用一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间交流。
4.师生总结:完成分析古城城址变迁的活动,以突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助学,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
提出北京成为古都的优势这一问题,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对于参加北京竞赛游肯定有一定的信心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北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吧。
(二)走进北京
1.城市职能:下列图片,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城市职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古城:景观判断:播放图片,学生抢答。
比一比,谁知道的名胜古迹多?
小结: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3.现代都市:播放视频《一条商业街的沉浮》
提问:北京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你能从视频里发现北京城市建设在哪些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或者取得成就呢?
学生回答:城市面积和功能区、面貌、交通、产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读图:读课本图6.48北京的重点功能区。
提问: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
归纳:北京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区不断完善。
播放视频:《北京地铁》
读图提问:读《北京的市区交通图》思考:内交通的特点是什么?北京对外交通有什么优势?
小结: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设计意图以图片和视频资料为主,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印象,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建设北京
过渡:表面上北京是现代大都市,但内心却有抹不去的古朴和怀旧。
闲庭信步在逐渐逝去的胡同里,走进那热气腾腾的涮肉店,仿佛那才是真正的北京城。
1.北京风情:配乐播放北京胡同素描图,让学生感受北京古朴的民风。
小组讨论:在北京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传统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
2.宜居城市
案例分析:“首钢”迁出北京
材料一:2005年2月28日,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作出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唐山地区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材料二:首钢搬迁示意图。
(1)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2)北京容易发生雾霾天气,这一现象从自然原因分析是哪类天气活动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曹妃甸位于唐沽新港和秦皇岛港之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具有哪些区位优势?
小结:关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建设宜居城市的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北京城市建设的做法及其达到的目的,培养学生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以及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四)畅谈收获,感悟提升(结构化和思想式板书展示,老师上也可以自己创造有特色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