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犯得错误的教育热点

合集下载

青春期叛逆教育心得体会(3篇)

青春期叛逆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阶段,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独立思考,追求自我价值,但同时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叛逆期的孩子,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我的教育实践,谈谈青春期叛逆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二、了解叛逆心理,尊重孩子的个性1.叛逆心理的产生青春期叛逆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生理变化:青春期是人体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发生巨大变化,使得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和焦虑。

(2)心理需求:青春期孩子开始关注自我,追求独立,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3)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过度控制、忽视孩子个性等,容易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2.尊重孩子的个性了解叛逆心理后,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具体做法:(1)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

(2)鼓励孩子表达自我: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不要压抑他们的个性。

(3)适当放手: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独立能力。

三、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1)以身作则: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让他们学会分辨是非。

(2)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读书会、主题班会等,让孩子在活动中感悟真善美。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承担,要让他们学会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1)设立家庭规则: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培养孩子的担当精神: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

(3)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会共同探讨教育热点话题

家长会共同探讨教育热点话题

家长会共同探讨教育热点话题今天,我们在这个家长会上共同探讨一些教育热点话题。

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家庭教育更是影响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快速变革的社会形势,我们作为家长,需要积极探讨和共同思考教育中的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我们来谈谈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教育焦虑。

在功利主义的教育体制下,家长们往往陷入焦虑之中,在追求高分数、高排名的同时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这种焦虑不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使得教育变成了一种产品,而非引导孩子探索世界、培养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过程。

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教育焦虑,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更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来缓解教育焦虑。

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过程,强调培养孩子的兴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非简单地追求分数和名次。

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时,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孩子的时间来缓解教育焦虑。

过多的课外补习和各种培训班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巨大,还会剥夺他们自主学习和发展兴趣的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合理规划他们的学习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和发展。

除了教育焦虑,当前教育领域还存在着一系列其他热点问题,例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公平问题以及家庭教育的困境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思考,寻找解决之道。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一些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分配导致了教育的二级分化,使得一部分孩子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公平教育,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同时鼓励和支持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教育公平不仅涉及地域差异问题,还包括性别、家庭背景和少数民族等方面的差异。

家长应该如何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长应该如何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长应该如何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教育的问题,时常是家长讨论的热点。

因为要教育孩子,先要知道从哪方面着手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下面店铺为你收集了家长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方法一、做孩子成长的真正守护者教育孩子需要用心,需要技巧,需要心甘情愿的付出。

其实只要用心也没什么难的,1-3年级的时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6年级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初中三年把握孩子走正确的道路,高中做好心理呵护生活保障就行了。

》》断奶是你想断就能断的么1、把握方向:我们的孩子要经历人生中的三个逆反期,青春发育时期,所以家长一定更多的关心孩子,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做到交心,同心,理解,引导。

2、帮助孩子成长:要刻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的能力,改变平时的给你做、替你做;逐步过渡到教你做、看你做、放心你做。

发现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提高兴趣点,增加知识面,注重表扬提高兴趣。

3、牺牲自我:我们要做孩子的样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们就要不断学习,注意自己知识的更新,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少打麻将少喝酒,多和孩子交流,好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

二、指导孩子学习的问题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率是最重要的过程,成绩是最后的结果。

比如:通过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引导孩子看三国演义原著;通过看电视百家讲坛引导孩子看史记、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书籍,自然就促进了文言文的学习和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2、博览群书精益求精:知识是互动的,触类旁通。

特别是英语、语文、历史是一个长期积累提高的过程,让孩子看更多的书以增加知识宽度和深度,做到积累提高,先博而后精。

3、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暴跳如雷,甚至打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一次考试后不是只看孩子多少分,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回忆做题的过程、思路,找到错题的原因。

4、发挥孩子的特长: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也都会做好学生,只是平时我们要注意发现孩子的特长。

和中学生孩子家长谈教育

和中学生孩子家长谈教育

和中学生家长谈谈孩子教育王若愚面对当今的孩子教育问题是个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当孩子上了初中,接触信息多,思想波动大,逆反心理强,成绩往往不理想。

对此,许多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有很多困惑和无奈。

我是个教师也曾经是中学生的家长,下面想从“学习目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四个方面和中学生家长谈谈自己的心得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明确学习目的的问题如果有时间,我建议家长集中时间和孩子谈谈学习目的方面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许多家长对孩子说,当前是信息社会,竞争激烈,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去适应社会啊,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啊,初中不好好学就上不到好高中,上不到好高中就考不到好大学,就不能自立于社会等等。

其实,道理也不大错,但是,孩子是不太管这么多的,他认为自立的生活离他远着呢。

而且,即使这些孩子理解了,也只是增加他学习的压力,而不是动力。

对于女生来说就更敏感了,会对她产生无形的压力,而压力大是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

我们解决孩子学习目的问题,是要给他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压力。

因此,要从新的角度去启迪他,让他去思考学习的目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化解为:人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用?其实,许多动物小时候也在跟着妈妈学习,学习生存的本领。

人不同于动物的重要一点,就是学习的目的已经超越了生存要求了。

人类在文明演进过程中积累了灿烂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有些与生存技能相关,有些是不相关的,学习是现代人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我们只有在小的时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就能在长大后充分地享受人类的文明成果,来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我们学好语文,就能够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情感。

当我们听到一首好歌的时候,我们不仅是被优美的音乐旋律打动,更多的是歌词打动了我们,你为什么喜欢这首歌,肯定是歌词的意境和你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样你才喜欢它。

如果你目不识丁,你很难有如此细腻的情感,你也不可能深入地赏析和享受。

幼儿园家长教育热点话题分享 幼儿园家庭教育

幼儿园家长教育热点话题分享 幼儿园家庭教育

幼儿园家长教育热点话题共享1.概述在当今社会,家长们对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幼儿园家长教育不仅是孩子教育的延伸,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家长教育热点话题也在不断涌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家长教育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探讨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以及如何应对幼儿园家长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

2.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孩子的引路人。

家长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既要尊重教师的专业性,又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与学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家长还应该重视与幼儿园教师的交流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3.幼儿园家长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在幼儿园家长教育中,有一些问题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如何教育孩子的好习惯?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家长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灵活运用教育方式和技巧,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地成长。

4.应对幼儿园家长教育中的挑战在实际的家长教育过程中,家长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如孩子的叛逆期、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与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

面对这些挑战,家长需要学会正确的交流和引导方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面临挑战时给予关爱和帮助,做到既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又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5.结语幼儿园家长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教育领域,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家长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与孩子共同成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共同努力。

希望本文对幼儿园家长教育热点话题的共享能够给家长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社会热点】怎样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社会热点】怎样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2006-11-20 09:17:00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护下长大,个个都聪明、胆大、淘气、顽皮、可爱。

虽然我们常说淘气和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但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这种淘气和顽皮已经发展到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事情,这就成了不听话,这种习惯若不加以改正,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报怨:“我那孩子不听话,你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工去做,他根本不听大人讲,真让人头疼。

”我们还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特别吵,打人、撕书、破坏玩具都有他的份,你和他讲道理,转个身他就忘了。

”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谈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认为应该从孩子的家长入手。

在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为先”。

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学校。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

当孩子惹我们生气时,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这通常是无济于事的,而这样的行为正是我们训诫孩子不在做的,这样一来我们的言行就成了一种反面教材,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我认为应该从教师入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灯,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

”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对教师是这样评价的:“学校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灵魂的工程师。

”可见,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对教师的评价是数不胜数的,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做为幼儿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天真烂漫的幼儿,他们对老师有一种极强的模仿欲望,而且会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这份童心和自豪是发自内心的,是对老师的信任与崇拜。

因此当我们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我们应该尝试一下改变心态,或许这样会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好的影响。

家庭教育指导热点问题解析

家庭教育指导热点问题解析

16. 孩子做作业时不专心,有点动静就会分心。

如何提高他的专注力?答:这是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在医学上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小脑发育不良,很容易分心。

这类孩子,平时要注意给他树立规则。

给他设置一个时间点,用他感兴趣的事作为奖励目标。

比如能安静的做作业十分钟,可以玩5分钟,如果他没有时间观念,可以买时间沙漏。

再比如几点之前写完可以看会儿电视,或者玩一个他喜欢的游戏等,超过这个时间就不能了。

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早发现,早干预,这样会对孩子好些。

平时有意做些锻炼专注力的运动和游戏,这个网上都有。

让孩子练习画画,堆积木。

17. 孩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还是不愿意看书,如何帮孩子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答:小学四年级,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沟通: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

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21. 孩子告诉我说:因为说实话挨了老师的批,另一个同学说谎逃过一“难”,以后他也不说实话了。

我知道不对,也无法说服孩子,该怎么办?答:孩子说谎的原因是为了逃避事实。

孩子说谎,家长怎么做?一、不能主观臆测。

如果仅仅是因为孩子表达不明确或认知局限导致的理解上的错误,而家长错怪了孩子或者对他进行了批评,就会严重伤害到孩子。

时文素材‖2021高考备考热点素材——教育惩戒权

时文素材‖2021高考备考热点素材——教育惩戒权

时文素材‖2021高考备考热点素材——教育惩戒权严师出高徒。

”在传统观念中,老师享有很高的权威,惩戒学生天经地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公众对教师惩戒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惩戒失范学生变成了很微妙的问题。

教师惩戒权是教育部门赋予教师的权利,但是在度的问题上到底该如何界定。

而有关教师惩戒权的问题现在也是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先锋,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到底应该怎样来更好的实施自己的权利。

虽然赋予了教师的惩戒权利,但是想要运用好还是需要更多的量化和标准化的规定。

舆论道德很厉害,但是政策法制是刚需。

希望老师们能持有合理实施惩戒权的尚方宝剑,也要学会自我保护,惩戒有度,避免违规。

希望我们的孩子能遇到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手中有戒尺的好老师,而我们的教育惩戒能有尺度、有温度,我们的教育生态更健康。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以下简称《规则》),《规则》将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规则》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在起草过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关注。

《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规则》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孩子犯得错误的教育热点
在家长们看来,孩子的出身就是出来捣乱的,大错不会有,小错出现不断,有教育,但是没有一点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是你的方法没有用对,换个方法试一试,可能效果就不一样了!
在家长们看来,孩子的出身就是出来捣乱的,大错不会有,小错出现不断,有教育,但是没有一点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是你的方法没有用对,换个方法试一试,可能效果就不一样了!
1)、傍晚,小鱼儿无精打采地回来了,没有往日的开心与兴奋。

他低声对我说:“妈妈,今晚我不想吃饭。


我摸了摸他的头:“宝贝,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副眼镜嘛,妈妈已经跟老师说了,多少钱都要赔给人家。


小鱼儿一听,眼睛瞬间就亮了:“咦,你都知道了呀。


放学前,小鱼儿的老师就给我打来电话,说课间几个孩子在走廊打闹,小鱼儿和志明同学把另一个同学的眼镜给弄坏了。

小鱼儿又耷拉下脑袋:“那副眼睛一千多元钱,很贵啊。


我笑了:“没关系,那也得给人家。

每做错一件事,都要付出代价的。

所以以后和别人一起玩,一定要注意分寸。


他点了点头。

坐在餐桌前,他又对我说:“妈妈,谢谢你,放学时,看到志明妈妈当着同学的面狠狠地骂志明,志明都被骂哭了,我以为你也会骂我的,谢谢妈妈。


每一次的犯错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

儿童心理发展上,他们对于行为好坏对错的评定,往往是从权威人物而来。

对他们而言,我们是第一权威。

当他们犯错走偏的时候,我们的批评是一种简单又常见的教育方式,能帮他们明确行为的界限,认识行为的是非曲直,不至于一错再错。

2)、可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批评并没有达到我们的目的,反而会成为他们心里的阴影,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1、让孩子误解我们的爱
过于严厉的批评,会让孩子心里产生恐慌:妈妈(爸爸)不爱我了。

2、容易患上期待性焦虑
几天前,我坐动车去外地,对面是一对母子。

妈妈上车后就去卫生间了,孩子坐下就开始吃零食,过会儿拿起易拉罐,打开拉环,“砰”地一声,可乐四处喷溅,我赶紧躲开,可衣服还是被溅到了一些,衬衫上星星点点布着淡褐色的痕迹。

孩子妈妈刚好在过道那边看到这一幕,“哎呀”地一声尖叫。

孩子回头一看,脸一下子煞白,眼睛紧紧地闭上,双眉紧皱,浑身不由自主地轻微颤抖着。

他听到妈妈的声音,不但没有找到依靠,反而更加紧张害怕。

为什么妈妈什么都没有做,孩子却如此害怕?
心理学上有种期待性焦虑:个体对即将发生的事,自我感觉会有最坏的结局,但不会积极面对,反而消极等待。

期待性焦虑症的人,容易忧虑、紧张和恐惧,形成自卑多疑、胆小怕事、适应力差的性格。

孩子一旦有错,就遭到严厉的、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力的批评,心理上容易形成期待性焦虑症。

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容易成功,即使成功,心理状态也不健康。

果然,妈妈过来后,连说带骂,越说越生气,甚至把孩子很久前的错事也翻出来说,到最后甚至动手打了几下。

3、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容易让孩子叛逆
孩子会复制很多父母的问题,你是如何对我,我也会如何对你。

世间事往往循环反复。

先询问清楚再进行批评教育,这是解决孩子犯错问题的基本原则。

3)、我们常常以为批评教育要随时随地进行,一旦发现孩子犯错,马上就得批评教育,要不然时过境迁就无效了。

事实并非如此。

教育家马卡连柯告诉我们:“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1、不当众责备孩子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曾如此说:“父母当众批评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名誉受到沉重的`打击,从而失去信心,不想去维护自己的名誉。


有个朋友说:五年级时,我和同学开玩笑,不小心把他推倒在地,他的膝盖磕出血来。

老师通知了我妈,我妈一来,站在班级门口对我破口大骂,我站在那里感觉四面八方都是对我的嘲笑与讽刺,从那天起我感觉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

从儿童心理发展而言,12岁前的孩子是消除自卑感的关键期。

我们是孩子的权威,当众批评他们,将让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信任自己,于是心里那与生俱来的自卑不但无法消除,反而扩大,从而一生都将笼罩在自卑的阴影里。

2、不因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批评
我们往往期待着孩子会变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可是孩子并不希望如此。

他们生来就是自由且独立的。

我们的期待并不能强加在他们身上。

如果过于强求,他们终会失去自我,或者叛逆。

接纳他们的一切,我们会发现,上帝赐给我们一个多么美好可爱的孩子。

3、批评不要发火
中午在小区门口,碰到邻居芳和她的孩子莉莉,芳让莉莉喊我阿姨,孩子没有开口。

芳就开始教育孩子要讲礼貌,可越说越生气,后来使劲掐了孩子一把。

孩子哭了。

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错,一旦发火,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我们的负面情绪,失去了批评的意义。

生气的时候,忍一忍,不要带着负面情绪去批评教育孩子,这样教育才会生效。

4、明确犯错后果
我们常常批评孩子:你错了、以后不许再这样做……
可我们并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错了,错了的后果是什么。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不知道哪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从儿童心理发展而言,孩子对于行为好坏,往往只是根据后果才能判断是非对错。

让孩子学习承担犯错的责任,这将在他们心里形成不可磨灭的记忆,将大大减少再次犯错的机率。

5、给予安慰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孩子做错事时,他心里有负罪感,但当父母责备他时,他心里的负罪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因为他觉得已经受到惩罚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适当的沉默,孩子反而紧张,会进一步反省自己的错误。

我们应当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能改正过来,都是好孩子……”
再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既是安慰也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

这个拥抱,它会让孩子充满自信,不会因为这次批评而意志消沉。

6、不要在下面这几个时间点要批评孩子。

早晨上学前
早晨心情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一天的状态。

不要在早晨批评孩子,让他们一天都能有个好心情。

吃饭的时候
吃饭时教育孩子,孩子的食欲会大受影响,严重的对吃饭甚至产生抗拒心理。

晚上睡觉前
晚上睡觉前批评孩子,会让他们情绪波动大,精神处于兴奋状态,就难以入眠,甚至失眠,这对孩子的发育非常不利。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我们尚且不完美,何况孩子?
给孩子长大的时间,允许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地完善自己。

我们永远都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既优秀又可爱的孩子,时光终会把他们雕琢成一颗参天大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