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小结
仪器分析个人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仪器分析个人总结篇一:仪器分析个人总结1、气相色谱1、分离原理:是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称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
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2、几个重要的值(1)死时间:tm(2)保留时间:tR(3)调整保留时间:tR’=tR?tm(4)相对保留值:r12=tR1’tR2’(5)标准偏差:σ(6)半峰宽度:Y12=2.35σ(7)峰底宽度:Y=4σ(8)分配系数:K=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cScm(9)分配比(容量因子):k=mSmmK=k×β(相比)(10)滞留因子:RSL=tmtR=(uSu)(11)塔板理论n=HH有效作为柱效能指标H有效=n有效(12)分离度:RLn有效tR’2tR’2=5.54()=16()12=R2t’?tR1’1+Y2),分离度是柱效能、选择性影响因素的总和,故可用其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13)选择性系数:3、固定液的要求(1)挥发性小;(2)热稳定性好;(3)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度;(4)具有较高的选择性;(5)化学稳定性好。
4、检测器(1)热导池(所有的物质,质量型)(2)氢火焰离子化(所有的有机物,浓度性)(3)电子俘获(电负性强)(4)火焰光度(硫和磷)(5)要求:响应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通用范围好。
5、保留指数log?????log????i=100(+z)??+1??6、定量(1)归一化法:????????????=????(2)内标法aim内标wi=??????×100%内标7、相似相溶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仪器分析总结

仪器分析总结第一篇:仪器分析总结1.绪论要求:1.仪器分析概念及性质*2.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3.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仪器分析概念:现代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借助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的特点:1.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
2.选择性好。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
4.用途广泛。
5.相对误差较大,价格昂贵。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光分析法、分离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质谱法、分析仪器联用技术。
光分析法:光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发射、吸收、散射、折射、衍射、偏振)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光分析法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光谱法又分为原子吸收发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组分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法分为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等。
分离分析法:利用物质中各组分间的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渗透能力、迁移速率等性能差异,先分离后分析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分离分析法分为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质谱法:质谱法是将待测物质置于离子源中电离形成带电离子,让离子加速并通过磁场或电场后,离子将按质荷比(m/z)大小分离,形成质谱图。
联用分析技术:联用分析技术已成为当前仪器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分离方法(如色谱法)和检测方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质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结合,汇集了各自的优点,可以更好地完成试样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气相色谱-质谱法-质谱法(GC-MS-MS)、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精密度、准确度、选择性、标准曲线、灵敏度、检出限。
精密度:旨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仪器分析实验小结

仪器分析实验小结(总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限定条件:试样中所有组分必须完全出峰,且能分离。
优点: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量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小。
B:内标法:(组分不能完全出峰时可采用此法)原理: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在色谱图上相应峰面积的比,求出某组分的含量内标物的选择: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加入量接近被测组分内标物色谱峰位于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中间或附近内标物与被测组分组分完全分离优点:定量较准确,不需所有组分完全出峰缺点:每次分析都要准确称取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不宜于快速控制分析C:内标标准曲线法制作标准曲线:将预测组分的纯物质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取固定量的标准溶液和内标物,混合后进样分析,测Ai和As,以Ai/As对标准溶液浓度作图。
分析时,取和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量同样的试样和内标物。
优点:减少了内标法中称样和计算数据的麻烦。
不必测出校正因子,消除了某些操作条件的影响,不需要严格定量进样。
D: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制作标准曲线:预测组分的纯物质加稀释剂(对液体试样用溶剂稀释,气体试样用载气或空气稀释)配成不同质量分数的标准溶液,取固定量标准溶液进样分析,从所得色谱图上测出相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然后绘制响应信号(纵坐标)对质量分数(横坐标)的标准曲线,分析试样时,取和制作标准曲线时同样量的试样(固定量进样),测得该试样的响应信号,由标准曲线查的其质量分数。
优点:操作简单、计算方便。
但结果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AES)1:原理:A:理论依据:根据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而辐射的特征光谱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测定物质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当对一试样进行分析时,如果外界提供足够的能量(如热能或电能),将试样蒸发分解转变为气态原子或离子,并使气态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而跃迁至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当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返回基态或其他较低能级时,将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而发射出各种不同波长的光辐射。
仪器分析小结

一、基础内容(一)绪论仪器分析——使用较特殊仪器,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为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
物理分析法——根据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旋光度、光谱特征、相对密度等,不经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定量、结构和形态分析的方法。
物理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某些物理性质,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电位分析法电化学——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电现象,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的学科.电化学分析——利用物质的电学及电化学性质来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也就是通过测量工作电池的电参数(电压、电流、电量、电阻、电容)的变化从而确定样品溶液的浓度、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或者直接称定电极上产物的重量,对样品溶液中待测组分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类方法。
电位分析法——将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插入被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或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间接电位法)——用指示电极电位的突变来指示滴定反应终点的容量分析方法。
化学电池——由二个(相同的或不相同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组成的装置,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
原电池——电极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化学能被转换为电能,化学体系的自由能降低。
电解池——电极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当有适当的外加电压时,电极反应才可以进行,电能被转换为化学能,化学体系的自由能增加。
电极电位——电极与溶液间的电位差。
标准电极电位——298K,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为1mol·L-1时测得的电池电动势(电位)。
(三)光学分析导论光学分析法——基于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辐射或发生信号变化来测定物质的性质、含量和结构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包括三个过程:1.能源提供能量;2.能量与物质作用;3.产生被检测信号。
电磁辐射——一种以光速通过空间而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光(量)子流。
仪器设备分析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科研、生产、医疗等领域,仪器设备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仪器设备的运用效率,保障其正常运行,本报告对过去一年内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旨在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为今后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仪器设备使用情况1. 仪器设备数量及类型过去一年,我单位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00台(套),其中精密仪器30台(套),常规仪器70台(套)。
主要包括分析仪器、检测仪器、实验设备等。
2. 仪器设备使用频率过去一年,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平均每天使用时间为8小时。
在科研、生产、医疗等领域,仪器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情况过去一年,我单位对仪器设备进行了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共进行保养次数120次,更换零部件20次。
二、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 仪器设备操作不规范部分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掌握不熟练,导致操作不规范,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部分仪器设备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存在疏漏,如不及时更换零部件、未定期进行保养等,导致设备故障率较高。
3. 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部分仪器设备存在闲置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同时,部分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4. 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我单位仪器设备管理主要依靠人工,信息化程度较低,存在管理效率低下、数据统计困难等问题。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1. 加强仪器设备操作培训针对操作不规范问题,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参加仪器设备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严格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明确保养周期、保养内容、保养责任人等,确保设备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
3.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合理调配仪器设备资源,避免闲置和浪费。
加强对设备使用情况的跟踪,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现代仪器分析小结

现代仪器分析1.绪论(一)分析信息:分析化学的目标是通过测定与获取物质样品的某种特征,以确定其化学结构与组成。
这种分析所依据的样品特征在分析可惜中就是分析信息。
(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三)分析信号:仪器分析并不直接测定待测量,而是通过分析仪器,测定这些物理或物化特征,得到与样品待测量有关的电学,光学,热学等物理,物化参数,一这些物理量承载分析信息,分析中它们是分析信息的载体称为分析信来号。
(四)仪器分析的操作流程:九个操作步骤(书上2 、3页)重点(五)仪器分析信息传递的四个环节:分析信息的加载、转化、关联与解析。
(六)分析仪器的四大结构:1.分析信号发生器 2.信号检测器3.信号处理器4.显示器(七)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八)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2.光谱分析导论1.作用光:为了得到被测物质的有关信息,需要产生某种能量,以作用于待测物,可称为作用能量,能量的形式若是光则为作用光。
2.分析光:被测物与用于分析的能量发生相互作用,产生负载了分析信息的光信息。
3.光谱分析通过测定待测物的某种光谱,分别由样品光谱中的波长特征和强度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4.光谱分析的分类(书上7页第二段)5.光的粒子性:光的波动参数和粒子参数见的关系由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来的:若某种光的频率为v则光的每个光子的能量E为:E=hv=h*C*& =hc/λ式中:6.626*10^-27 erg.s=4.14*10^-15 eV.s因此,对于波长为λ的光,其每个光子的能量E由下式计算:E=1240/λ6.光谱分析中,负载分析信息的分析光光子的能量E负载了分子中两个能级的能量间距的特征信息:ΔE=E2-E1=hυ=hc/λ电子跃迁一般在1—20ev设ΔE=5ev 5=4.136*10-15*3*108/λλ=1.24*10-6m=1240nm7.光吸收定律;吸光度A= -lgT=ε*b*c比耳吸收定律所确定的微观信息与宏观量之间的关系,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书上22—23页)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是指利用分子在紫外可见谱区的吸收光谱,进行的定性、定量分析。
期末不挂科仪器分析总结

期末不挂科仪器分析总结一、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和相关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养。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和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本学期的仪器分析课程进行总结,包括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等。
二、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和设备来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了许多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如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等。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的特性或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来进行分析。
比如光谱仪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质谱仪利用物质在电场中的特性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色谱仪利用物质在气相或液相中的分配行为来分析物质的成分等。
三、常用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色谱仪是一种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行为进行分析的仪器。
在色谱仪中,样品通过固定相,根据不同成分的分配系数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色谱仪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等领域。
2.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质谱仪是一种通过将样品中的物质分子转化为离子,并进行质量分析的仪器。
在质谱仪中,样品经过电离器产生离子,然后通过质量分析器进行质量分析。
质谱仪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等领域。
3. 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光谱仪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分析的仪器。
在光谱仪中,样品通过光束,根据样品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分析。
光谱仪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等领域。
四、实验中的仪器分析本学期我还参与了几个仪器分析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我们在一次实验中使用色谱仪对某种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分析。
通过色谱仪的分析,我们确定了食品中的添加剂种类和含量。
在另一次实验中,我们使用质谱仪对一种药物进行质量分析。
仪器分析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仪器分析实训。
本次实训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的操作。
二、实训内容1. 紫外分光光度计(1)实训目的: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其定量分析技术。
(2)实训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包括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处理与显示器。
掌握了如何正确选择波长、设置吸光度范围、进行样品测量等操作。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实训目的: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其定量分析技术。
(2)实训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包括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和信号处理与显示器。
掌握了如何进行样品前处理、正确设置波长、进行样品测量等操作。
3. 红外光谱仪(1)实训目的:了解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其定性分析技术。
(2)实训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包括光源、样品池、单色器、检测器和信号处理与显示器。
掌握了如何进行样品制备、正确设置波长、进行样品测量等操作。
4. 气相色谱仪(1)实训目的:了解气相色谱仪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其定性、定量分析技术。
(2)实训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包括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掌握了如何进行样品前处理、正确设置色谱柱、进行样品测量等操作。
三、实训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操作技能提高:通过实际操作,我们熟练掌握了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的操作方法。
3. 分析能力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分析,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在色谱图上相应峰面积的比,求出某组分的含量
内标物的选择: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
加入量接近被测组分
内标物色谱峰位于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中间或附近
内标物与被测组分组分完全分离
优点:定量较准确,不需所有组分完全出峰
缺点:每次分析都要准确称取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不宜于快速控制分析
C:内标标准曲线法
制作标准曲线:将预测组分的纯物质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取固定量的标准溶液和内标物,混合后进样分析,测Ai和As,以Ai/As对标准溶液浓度作图。
分析时,取和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量同样的试样和内标物。
优点:减少了内标法中称样和计算数据的麻烦。
不必测出校正因子,消除了某些操作条件的影响,不需要严格定量进样。
D:外标法(标准曲线法)
制作标准曲线:预测组分的纯物质加稀释剂(对液体试样用溶剂稀释,气体试样用载气或空气稀释)配成不同质量分数的标准溶液,取固定量标准溶液进样分析,从所得色谱图上测出相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然后绘制响应信号(纵坐标)对质量分数(横坐标)的标准曲线,分析试样时,取和制作标准曲线时同样量的试样(固定量进样),测得该试样的响应信号,由标准曲线查的其质量分数。
优点:操作简单、计算方便。
但结果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AES)
1:原理:
A:理论依据:
根据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而辐射的特征光谱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测定物质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当对一试样进行分析时,如果外界提供足够的能量(如热能或电能),将试样蒸发分解转变为气态原子或离子,并使气态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而跃迁至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当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返回基态或其他较低能级时,将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而发射出各种不同波长的光辐射。
这些光辐射经色散而被记录下来,就得到了原子发射光谱。
B:定性原理:
由于各种元素原子结构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作用下,可以产生许多按一定次序排列的谱线组—特征谱线,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
C:定量原理:
2:仪器构造
A:光源:
作用:提供试样蒸发、激发、原子化所需的能量
类型:火焰、直流电弧、交流电弧、电火花、激光光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焰炬(ICP)
B:分光系统(光谱仪)
作用:将光源发射的电磁波分解为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光谱
类型:棱镜摄谱仪、光栅摄谱仪
C:观测系统
3:过程及注意事项
激发:使待测物质发射特征光谱
分光:将不同波长的光谱分开
检测:记录或测量特征光谱的波长和强度
4:定量分析处理:
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S)
1:原理:
A:理论依据:
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汽对特定谱线(通常是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由待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射出一定强度和一定波长的特征谱线的光,当它通过韩由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蒸汽时,其中部分特征谱线的光被吸收,而未被吸收的特征谱线的光经单色器分光后,照射到光电检测器上被检测,根据该特征谱线光强被吸收的程度、即可测得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B:定性原理:
C:定量原理:
2:仪器构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A:光源:
作用:辐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以供测量之用。
限制:为了测出待测元素的峰值吸收,必须使用锐线光源
类型:空心阴极灯、蒸汽放电//无极放电灯
B:火焰原子化系统:
雾化器:(气动同轴型雾化器)将试液雾化
燃烧器:
火焰:化合物在火焰温度下经理蒸发、干燥、熔化、解离、激发和化合等复杂过程。
C:光学系统
外光路系统(照明系统):使光源发出的共振线通过被测试样的原子蒸汽,并投射到
单色器的狭缝上
A:理论依据:
由于物质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而形成的一种分析方法。
不同物质分子中电子类型、分布和结构不同,紫外光谱就不同,因此紫外光谱可用于定性和结构分析。
2:仪器构造(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200~1000nm)
A:光源:
类型:可见光区用钨灯、紫外光区用氘灯
注意:为获得稳定强度的连续光源,仪器配有稳压电源和稳流电源设备。
通常光源在使用前需预热15min。
B:单色器:
组成:色散元件(光栅或棱镜)、狭缝、准直镜等
作用:输出测定所需的某一波长的单色光
C:吸收池:
玻璃吸收池:仅适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区。
石英吸收池:不仅适用于上述光区,还适用于紫外光区。
注意:吸收池应配对使用,透光率相差应小于0.5%
保证两个吸收池透光面平行一致,透光率也一致
吸收池不可用火烘烤干燥,以免破裂。
若试液易挥发,应加盖以避免因溶剂挥发而改变试液的浓度
D:光度检测器:
原理:根据光电效应,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元件。
类型:硒光电池(对可见光380~760nm最为敏感)
光电管:蓝敏光电管(锑铯光电管)用于200~650nm
红敏光电管(氧化铯光电管)用于650`1000nm
光电倍增管
单根据紫外光谱不能完全决定物质的分子结构,还必须与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其他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方法配合起来,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五:红外吸收光谱分析(IR)(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1:原理:
A:理论依据:
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若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辐射的频率一致,此时光的能量可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这个基团就吸收了该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能级跃迁。
如果用连续改变频率的红外光照射某试样,由于试样对不同红外光吸收情况的差异,通过试样的红外光在一些波长范围内变弱(被吸收),而在另一些波长范围内仍较强(不吸收)。
用仪器记录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就得到了该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
2:仪器构造
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的红外光谱比较复杂,特别是指纹区的许多谱峰无法一一归属,因此,仅仅依靠对红外光谱图的解析常常难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还需借助于标准试样或红外标准谱图。
可通过与红外标准谱图的对比进行定性分析。
六:分子发光分析—荧光分析
1:原理:
A:理论依据:
分子发光光谱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能量被激发到较高电子能态后,在返回基态过程中,以发射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通过测量辐射光的强度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构造(荧光和磷光分析仪):
A:激发光源:
大部分荧光分光光度计:高压氙灯
滤光片荧光计:高压汞灯
B:试样池:低荧光的石英材质
C:单色器:
激发单色器:用于选择所需的激发波长
发射单色器:用于分离出所需检测的荧光发射波长
D:检测器: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七:离子电位
1:原理:
A:理论依据:
电位测定法是在零电流下,测量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间的电位差(亦即所构成的工作电池的电动势),进而求得被测组分的活度,在一定条件下亦可测得被测组分的浓度。
2:仪器构造
A:指示电极:氟离子选择性电极
B: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