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煤矿顶板事故案例汇编
煤矿顶板事故警示案列

12
3、发生顶板事故的基本规律
煤矿就总的顶板事故发生的机率而言。回采 高于掘进,掘进又高于巷修,机械化程度越 高,顶板事故则越少。根据巷道顶板事故及 重大顶板灾害统计分析一般具有以下几点基 本规律。
新庄煤矿生产技术科
13
3、发生顶板事故的基本规律
1、对于煤巷掘进,多发生在不稳定顶板的煤层,其中,局部冒顶 尤为突出。 2、多发生在掘进迎头的无支护区。无支护应包括空棚、空顶、空 锚、空喷及空临时支护等,据统计事故发生在掘进迎头(碹头) 空顶而死亡的人数占掘进巷道顶板事故死亡总人数的71%。 3、多发生在掘进支护和改棚操作工序中,据统计巷道顶板事故掘 进有70%以上是发生在支护和打眼放炮操作工序上,巷修有60% 以上是发生在修护改棚工序上。 4、多发生在构造变化区及关键地点,其中断层处三叉门、四角门 及透窝等地点尤为突出,据统计有70%以上的顶板事故均发生断 层处及上述关键地点。
新庄煤矿生产技术科
19
5.3 顶板管理制度--顶板隐患排查、整改
顶板隐患排查、整改:分为区队自查、生产科组织的顶板专项排查、 区队预测评价
1、区队自查: (1)、安排专人对所管辖区域巷道顶帮隐患进行全面自查
,对查出的隐患必须立即处理,并列入顶板隐患现场自 查记录表。 (2)、设有防水棚、吊顶、贴墙砖的巷道或硐室由所管辖 区队每10天排查所在区域顶帮完好情况,并做好排查记 录。
生产矿长 生产科
机运区队
矿长
总工程师
顶板制度
采掘区队
巷修队
新庄煤矿生产技术科
18
5.2 顶板管理制度--职责划分
4、生产科职责: (1)、监督各区队顶板自查,组织全矿顶板专项排查、汇
总专项排查结果,安排、协调顶板隐患整改、落实顶板 隐患闭合等,全面负责新庄煤矿的顶板管理工作。 (2)、根据专项排查及日常检查的结果和领导意见编制切 实可行的巷修计划并督促巷修计划的实施。
煤矿顶板事故案例分析讲述讲解

诧城矿“3.19”重大冒顶事故案例时间:2006-11-9 0:00:00 编辑:煤炭网2004年3月19日中班21时28分,城矿采煤一区3904工作面刷面初放第一次回双档料时,发生一起推垮型抽顶垮面事故,死亡4人。
一、自然情况3904下分层工作面位于-260水平北三采区上部,顶部为3904、3906、3908工作面上分层采空区,下部为煤柱,上方为3902下分层采空区,东部为9煤辅助上山,西为老北三轨道上山;该面煤层为小湖系9煤,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爆破落煤;工作面走向长600米,里面300米已回采完,并于3月16日收作完,跳面切眼向外走向300米,可采230米,煤层厚度0.3—3.0米,平均1.0米,煤层倾角平均29度,工作面长79米(分四段,下头第一段5米为下分层,第二段20米为煤柱,第三段25米为下分层,该区段正好位于上分层工作面止采线附近已回采的三角形区域中,第四段29米为煤柱),全面共160棚,冒顶范围为第71棚—88棚,共18棚(长10米、宽5米、高2.0—2.5米),冒顶地段正好处于第三段下分层地段。
二、事故经过3月19日早班1230,矿有关领导召集矿安监部部长、矿技术部分管副部长等初放小组成员到该面进行了会审,认为工作面还存在木垛、拉勾等5项特殊支护措施未落实到位,要求工区待上述5项措施落实后,再进行初放。
约16时40分左右,工作面在上述5项措施未进行落实的情况下开始回料。
当回到工作面第69棚时,下方有5棚原切眼梯型棚未回,此时,工区跟班书记蔡某要迎头回料人员休息,自己亲自操作,928分当使用回柱机回第二架棚腿时,顶板来压冒落,造成其上部18棚被抽空倒棚,工作面从煤帮到老塘全部冒死,当场有4人被埋在冒顶区,分别为工区跟班书记、班长、铁管员和迎头信号工。
后经集团公司和矿的共同抢救,两人分别于20日1925、1939分被扒出,其余两人分别于21日325分、515分被扒出,扒出时4人均已死亡。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

顶板事故案例案例 (一)2011年2月7日,某公司发生一起顶板伤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2011年2月7日夜班,班长赵某用综掘机割好一排。
当时090705掘进工作面回风顺槽顶板破碎,必须迅速支护,班长赵某和郭某、蒋某刚用锚杆机打好一根顶锚杆,钢带和金属网调整好后,准备安装第二根顶锚杆,李某看见顶板有随时掉渣的可能,准备连接顶网,就在此时破碎的顶板上有一块渣从未连好的顶网间掉下,砸向李某,李某虽及时躲避,脚下一滑,摔倒在地顺着坡就往下滚了几圈正好碰在一块矸石上,工友们及时护起李某,但发现其当时手脚无力站不起来,后及时护送出井,经医院诊断为环齿关节脱位,脊髓损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李某个人安全意识不强,在未执行“敲帮问顶”的情况下就开始联网,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2、班长赵某安全意识淡薄,敲帮问顶未彻底,没有及时使用临时前探梁支护,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3、现场施工人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1、李某未执行敲帮问顶,违反作业规程的规定,对事故应负直接责任。
2、班长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重生产、轻安全”对事故应负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1、工作面在支护前,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敲帮问顶必须彻底,找掉危矸活石。
2、要使用好前探梁临时支护,并背实接顶严密。
3、加强培训工作,搞好安全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素质和业务水平。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通过这一事故,使我们认识到“敲帮问顶”的重要性,操作人员要彻底的处理顶板和两帮的活矸(煤)。
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观察顶板和两帮及周围环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案例 (二)2010年3月15日,某矿发生顶板事故。
一、事故经过:2010年3月15日,刘某(组长)在接到任务后带领张某(事故本人)等6人在高档普采工作面采煤作业。
中午1:30左右,由于工作面倾斜大顶板破碎在煤机采煤后,前移支架支护空顶时顶板垮塌,为了让工作面整齐,在支架前移时必须将顶板垮塌部分用棚板填实再升起支架,刘某安排张某往顶板垮落处填棚板,张某站在溜槽上背向煤壁往上填棚板,此时从顶板垮落处掉下一块400mm*200mm*150mm矸石来把张某扑倒,其头部碰在溜槽上,刘某组织人员及时护送出井,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寸二煤矿案例

•
事故发生前,当班共有 255人入井, 其中22113运输顺槽密闭前有3人作业,运 输顺槽有7人作业,回风顺槽有10人作业, 该区域附近共有20人作业。
• •
(六)事故发生前政府及部门管理情况 伊金霍洛旗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由伊金 霍洛旗煤炭局承担,伊旗煤炭局下设安监 站,安监站分片对煤矿进行日常安全监督 检查,平均每月对所辖煤矿进行1-2次检查, 并派驻矿安监员进行随时监督检查。
•
•
• • •
矿井采用斜井、水平大巷开拓,现生产格局为一综两掘,工作面采用 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主要运输采用 带式输送机连续运输方式,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机车。矿井采用中央 并列式通风,选用BDK618-10-№32型对旋式轴流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 备用,配套电动机为YBF型,2×220kW,380V,590r/min,反风方式为风 机反转反风。主排水设备选用3台MDA280-43×5型矿用耐磨离心式水泵,一 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排水管路为2趟D273×7无缝钢管,沿主斜井 敷设。 矿井供电电压等级为35kV,电源线路为两回架空线路,分别取自神东 布尔台110kV变电站和地方布尔台110kV变电站,导线型号均为LGJ-120,长 度分别为1.6km、5.5km。矿井采用KJ66N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事发前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转正常。矿井还装备一套人员定位系统和火灾束管 监测系统。 该矿劳动组织采用“三八制”作业方式。 (三)事故前矿井生产情况 事故前,该矿正在开采2-2号煤层,开采工作面为22112综采工作面,掘进工 作面为22114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22113工作面为备 采工作面,井巷工程已全部施工完毕,事故前正在准备安装22113工作面及 顺槽设备。事故发生在22113运输顺槽2650m处密闭里侧
煤矿“三违”导致的典型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三违”导致的典型顶板事故案例分析一、由于支护不合格导致的顶板事故【案例1】1990年12月7日8时5分,省双鸭山矿务局四方台煤矿一井15层±0右翼残采队工作面输送机头处发生局部冒顶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1.事故经过1990年12月7日一班,残采队出勤7人,接班后先处理刮板输送机,2时40分左右进入工作面。
这时,井口安检员检查现场,发现刮板输送机头处只有两架钢梁,便告诉值班段长某把钢梁补上,某答应一会来人补打。
到7时35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链断了,此时已近下班时间,工作面不能干活,某留下5人在刮板输送机头处接链子,其余2人升井。
8时05分,刮板输送机头处4. 7 m ×3. 85 m×0. 6 m的顶板突然冒落,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2.事故原因一是由于端头支护不好,只架两根钢梁,其中一架为一梁二柱,另一架又在冒顶的上部边缘,未起支护作用。
二是支柱稀少,在冒顶区域下边只发现有四根支柱。
三是空顶时间过长,刮板输送机端头处缺钢梁少支柱,这还是12月6日二班造成的,三班接班后未生产,一直处理输送机事故,到发生冒顶为止,空顶时间长达20 h,使顶板逐渐下沉,以致冒落。
客观上看,冒落岩石中间厚,且冒茬比较光滑,近似蘑菇顶状,这是该处顶板易于冒落的自然条件。
3.事故教训这起事故表面看是支护质量问题,但暴露出来两个深层次且带普遍性的问题。
①各级干部对安全生产是喊在嘴上,还是落实在行动上;是真抓实干,还是假抓虚抓;是真严真狠,还是名严实松。
对该工作的钢梁数量不足、支护不合理、空顶作业等问题,副井长、副段长、安检员都曾先后发现,但都没有严肃对待,既没停工处理好再生产,也没有帮助解决钢梁弯曲、数量不足问题。
起码是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
严格说,是渎职。
如果我们的干部中哪怕一个人,发现问题后能盯住不放,认真负责地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盯在现场,问题不解决不走,像这类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管理系统煤矿顶板事故案例总汇编

三、
(一)12607房采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垮落(115×89m),,是造成此次伤人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未及时对悬顶采空区顶板进行强制放顶,是产生飓风伤人的主要原因。
(三)根据已往开采经验,神东公司确定旺采区域正常回采时,每隔6~8个支巷留设一个隔离煤柱,这个经验数据无理论依据。
(四)对矿井所有大巷的支护质量进行排查。经统计,矿井无锚索支护大巷总长度53300m,按照紧要程度逐步进行实施。
(五)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管理,对查出的顶板隐患由矿技术专业组核实并制定支护处理方案,切实消除顶板安全隐患。
案例
一、工程概况
31109机头硐室位于31煤一盘区,该机头硐室采用炮掘施工,硐室设计宽度5.4m,高度5.5m,实际高度6.2m。顶板采用“锚杆+钢筋网片+锚索”支护,锚杆采用ψ16*2100mm圆钢锚杆,间排距为1000*1000mm,锚索规格为ψ17.8*8000mm,锚索间排距为3000*3000mm,喷浆厚度为50mm。
2005年10月10日7时30分左右,连采三队八点班带班队长郑某等15名工人下井,在右翼二区段右侧12支巷作业。当时该区段5支巷留设了9m的隔离煤柱,计划在12支巷采完后再留设9m的隔离煤柱,5支巷至12支巷间的顶板悬空一直未冒落,空顶面积约10235m2。15时50分连采三队四点班带班队长谢某等13名工人开完班前会后,下井接班。下午17时左右交接班时,电钳工王某、马某、刘某、汪某、谢某和关某等六人在12607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辅运平巷4联巷旁边的铲车周围测瓦斯、修理铲车,八点班带班队长郑某、林某、电钳工于某、连采机司机白某等四人在12607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辅运平巷12支巷内距巷口约5m处交接班。大约17时05分,12607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5支巷至12支巷间采空区顶板突然大面积跨落,顶板冒落形成的飓风将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辅运平巷4联巷旁边铲车周围的电钳工王某、马某、刘某、汪某、谢某和关某等六人和在12支巷内的带班队长郑某、林某、电钳工于某、连采机司机白某等四人吹倒。飓风过后,12支巷内的带班队长郑某和电钳工于某先爬起来,发现他们的矿帽被飓风吹掉了,矿灯也被飓风吹得绞在一起,两人把绞在一起的矿灯分开并打开开关,发现连采机司机白某爬在旁边的地上,白某想爬起来,撑了一下地就又倒下了,郑某和于某急忙过去想把他扶起来但是扶不动,正在此时,又发生了冒顶,冒顶形成的飓风又一次吹来,郑某和于某急忙趴倒,飓风过后,两人又试图扶起白某可还是扶不动,郑某和于某只好喊人,喊了几声,光听到有人答应看不到有人过来,过了一会林某过来了,他们三人一起扶起白某撤离12支巷。在4联巷铲车周围的王某、马某、刘某、汪某、谢某和关某等六人被飓风吹倒后,刘某和马某爬起来发现他们的矿帽和矿灯不见了,找到矿灯后,发现王某头部受伤仰面朝天躺在铲车边的地上,两人问王某情况怎么样,王某手捂住肚子说他腹部疼,随后四点班带班队长谢某、郑某、于某和白某等人也到了辅运平巷4联巷,郑某安排打电话向大柳塔煤矿调度室报告事故情况时,带班队长谢某说已经打过了,之后林某、关某护送白某先离开辅运平巷,于某和谢某用电工刀割下来一块风筒布,大家一起把王某慢慢地扶到风筒布上,用风筒布把王某抬到随后赶来的李某的农用车上,并护送王某一起升井。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事故报告后,立即安排车辆下井接应,并联系120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到井口等待。白某和王某先后升井,在井口经120医生急救处理后送往神东职工总医院治疗。王某在神东职工总医院经抢救无效于2005年10月10日18时30分死亡。白某在神东职工总医院因左侧颅骨骨折做了手术,在神东职工总医院住院接受治疗。
神东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概况
2003年12月4日2时40分,乌兰木伦煤 矿63108回风顺槽40#~41#联巷处,局部瓦斯 积聚,作业人员吸烟,引发了一起瓦斯燃烧 责任事故,造成人员一死三伤。
事故经过
12月4日凌晨2时40分,乌兰木伦煤矿综采队当
班班长高某向矿调度室汇报,63106综采面风流发
2、作业人员在此处吸烟有明火引燃了瓦斯。违反 了《煤矿安全规程》第10条“入井人员严禁携带 烟草和点火物品”的规定。
间接原因:
1、瓦斯检测管理不到位,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第 149条“低瓦斯矿井每班检查瓦斯浓度不少于2次”之规定, 没有真正执行矿井所制定的瓦斯等有害气体检查制度。该 作业班无瓦斯检查员,未配带瓦斯便携仪;
4、井口检身行同虚设,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第10条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之规责任 施工人员常某在作业地点点火吸烟,是造成瓦斯
燃烧的直接责任者; 矿建公司二队二分队副队长李某在不具备安全条
2、该矿用工管理不到位,没有将外委施工队人员纳入矿 井正规安全管理。没有施工安全措施;
3、作业人员未经安全培训入井作业,违反了《矿山安全 法实施条例》第35条“新进矿山的井下作业职工,接受安 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72小时,考试合格后,必须 在有安全工作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工作满4个月,然后经再 次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之规定 ;
备列车处给矿调度电话汇报:63108回顺40#~41#
联巷出事了,有火球,有气浪,人员呼吸十分困难,
6人在40#~41#联巷间打巷帮锚杆,只出来我1人,
还有5人在里面。
3时15分综采队副队长佘某等5人从63108回顺
煤矿顶板事故案例

煤矿顶板事故1.1 构造区打眼片帮伤人事故经过:某综采工作面过构造,部分煤帮全断面矸石,需打眼放震动炮,就在李某、郭某一组持风钻在构造区打炮眼时,无人观山,瞬间煤壁片帮,大块矸石掉落砸到李某,使其左大腿受伤。
违反规定:A、违反《综采工作面过构造安全技术措施》中“进入煤帮打眼时,必须设专人观山,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和找掉制度”的规定。
B、违反支护工保命条款中“严禁未对工作面顶、帮进行敲帮问顶、找掉就进行作业;进入作业地点前,必须先进行敲帮问顶并找掉危煤(矸)。
”的规定。
C、违反“三违”条款顶板专业中“不进行敲帮问顶作业的责任者(一般违章)”的规定。
1.2 锚索失效掉落伤人事故经过:某综采工作面上下班必经巷道,时间已久,顶板锚索部分失效,又没有吊挂锚索保护套,一天下班途中,一根失效的锚索受顶板压力影响,“砰”的一声锚索断了,连托盘一起从顶板上掉下,正好掉在从此通过的王某肩部,造成王某肩部受伤。
违反规定:A、违反《晋煤集团安全管理强制性若干规定》采掘专业中“回采工作面超前支护段、巷道顶帮压力较大地段、留设巷道、人员密集地点、行人路线等地点必须对锚索加设专门的防射出锚索套。
严禁进入以上无锚索套区段施工作业。
”1.3 煤壁片帮伤人事故经过:某综采工作面机头上坡,前溜机头大架翘起严重,出煤困难,需要进入煤壁卧底放平溜子,班长张某安排丁某、李某进入煤壁卧底作业,卧底过程中,煤壁突然劈下一块1.2m×0.6m的大碳,将丁某扑倒至溜子中,使其腰部和腿部轻微磕伤。
违反规定:A、违反作业规程中工作面综合管理安全措施“作业人员进入煤帮和溜子内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和找掉制度,其次支架工要将作业地点前后5m 范围内的支架护帮板打出,闭锁工作面溜子,且溜子闭锁键不少于2个处于有效闭锁状态,并要有专人看护。
班长和作业人员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找掉活矸、活炭。
找掉前,首先清理好退路,确认无隐患后,方可进行找掉作业。
在煤帮作业时,班长要设专人观山,禁止任何人乱动周围支架手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煤矿顶板事故案例汇编目录目录第一部分巷道掘进篇 (3)案例一:大柳塔煤矿“10.10”顶板事故 (3)案例二:补连塔煤矿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冒顶事故 (11)案例三:锦界煤矿31109机头硐室冒顶事故 (15)案例四:上湾煤矿22煤辅运巷冒顶溃水溃沙事故 (17)案例五:哈拉沟煤矿12上101掘进面“11.4”顶板事故 (21)案例六:哈拉沟煤矿中央主运大巷54L顶板冒顶事故 (26)案例七:石圪台煤矿72301切眼掘进冒顶事故 (30)案例八:石圪台煤矿71304辅运顺槽冒顶溃水溃沙事故 (35)案例九:乌兰木伦煤矿2204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 (38)第二部分综采面回采篇 (49)案例四:补连塔煤矿12401综采面顶板漏冒事故 (70)案例五:补连塔煤矿12404综采面顶板漏冒事故 (80)案例九:布尔台煤矿42105综放面动压事故 (102)案例十:布尔台煤矿42106综放面动压事故 (109)案例十一:锦界煤矿31107综采面顶板伤人事故 (117)案例十二:上湾煤矿 (119)案例十三:哈拉沟煤矿22203综采面“3.11”顶板事故 (124)案例十四:哈拉沟煤矿22529综采面机尾超前冒顶事故 (128)案例十五:哈拉沟煤矿22408-1综采面缩面冒顶事故 (136)案例十六:石圪台煤矿71206综采面过空巷冒顶事故 (141)案例十七:石圪台煤矿31201综采面压架事故 (147)案例十八:石圪台煤矿31204综采面末采贯通压架事故 (161)案例十九:保德煤矿81304综放面压死支架事故 (168)案例二十:乌兰木伦煤矿2204综采面顶板事故 (177)四、防范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179)案例二十一:柳塔煤矿12104综采面过空巷压架事故 (181)第一部分巷道掘进篇案例一:大柳塔煤矿“10·10”顶板事故一、工程概况大井22煤六盘区22607综采面东侧与F8断层之间的三角块段采用旺格维利采煤法回采,回采区域如下图所示。
支巷煤柱设计宽度为9m,每8条支巷留设一条保护煤柱,旺采刀间煤柱的宽度为0.5~1m。
旺采区沿煤层底板回采,顶煤留300~500mm为准,采高不低于4m。
发生事故时,正在回采12支巷,第5支巷留设了9m的隔离煤柱,5支巷至12支巷间的顶板悬空一直未冒落,空顶面积约10235m2。
图122607综采面东侧旺采区回采位置图222607综采面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设计图二、事故经过及造成的损失事故时间:2005年10月10日17时05分。
事故地点:大柳塔井12607东房采面右翼2区段1号辅运巷4联巷口及12支巷2005年10月10日7时30分左右,连采三队八点班带班队长郑某等15名工人下井,在右翼二区段右侧12支巷作业。
当时该区段5支巷留设了9m 的隔离煤柱,计划在12支巷采完后再留设9m 的隔离煤柱,5支巷至12支巷间的顶板悬空一直未冒落,空顶面积约10235m 2。
15时50分连采三队四点班带班队长谢D 64.901140.054.90D 51146.0111502905.05607工作面采空区0某等13名工人开完班前会后,下井接班。
下午17时左右交接班时,电钳工王某、马某、刘某、汪某、谢某和关某等六人在12607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辅运平巷4联巷旁边的铲车周围测瓦斯、修理铲车,八点班带班队长郑某、林某、电钳工于某、连采机司机白某等四人在12607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辅运平巷12支巷内距巷口约5m处交接班。
大约17时05分,12607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5支巷至12支巷间采空区顶板突然大面积跨落,顶板冒落形成的飓风将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辅运平巷4联巷旁边铲车周围的电钳工王某、马某、刘某、汪某、谢某和关某等六人和在12支巷内的带班队长郑某、林某、电钳工于某、连采机司机白某等四人吹倒。
飓风过后,12支巷内的带班队长郑某和电钳工于某先爬起来,发现他们的矿帽被飓风吹掉了,矿灯也被飓风吹得绞在一起,两人把绞在一起的矿灯分开并打开开关,发现连采机司机白某爬在旁边的地上,白某想爬起来,撑了一下地就又倒下了,郑某和于某急忙过去想把他扶起来但是扶不动,正在此时,又发生了冒顶,冒顶形成的飓风又一次吹来,郑某和于某急忙趴倒,飓风过后,两人又试图扶起白某可还是扶不动,郑某和于某只好喊人,喊了几声,光听到有人答应看不到有人过来,过了一会林某过来了,他们三人一起扶起白某撤离12支巷。
在4联巷铲车周围的王某、马某、刘某、汪某、谢某和关某等六人被飓风吹倒后,刘某和马某爬起来发现他们的矿帽和矿灯不见了,找到矿灯后,发现王某头部受伤仰面朝天躺在铲车边的地上,两人问王某情况怎么样,王某手捂住肚子说他腹部疼,随后四点班带班队长谢某、郑某、于某和白某等人也到了辅运平巷4联巷,郑某安排打电话向大柳塔煤矿调度室报告事故情况时,带班队长谢某说已经打过了,之后林某、关某护送白某先离开辅运平巷,于某和谢某用电工刀割下来一块风筒布,大家一起把王某慢慢地扶到风筒布上,用风筒布把王某抬到随后赶来的李某的农用车上,并护送王某一起升井。
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事故报告后,立即安排车辆下井接应,并联系120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到井口等待。
白某和王某先后升井,在井口经120医生急救处理后送往神东职工总医院治疗。
王某在神东职工总医院经抢救无效于2005年10月10日18时30分死亡。
白某在神东职工总医院因左侧颅骨骨折做了手术,在神东职工总医院住院接受治疗。
事故造成的损失: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三、事故原因分析(一)12607房采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垮落(115×89m),,是造成此次伤人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未及时对悬顶采空区顶板进行强制放顶,是产生飓风伤人的主要原因。
(三)根据已往开采经验,神东公司确定旺采区域正常回采时,每隔6~8个支巷留设一个隔离煤柱,这个经验数据无理论依据。
(四)现场管理不到位,在顶板大面积悬空的情况下未及时留设隔离煤柱。
(五)矿井未对旺采面采空区顶板进行有效监测监控。
四、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取得的效果(一)加强技术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强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使职工熟练掌握,并认真贯彻执行。
(二)对旺采区的设计进一步优化,将刀间煤柱的宽度增大为1.5m。
(三)对边角块段煤的回采,尽量布置长壁采煤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四)房采时应采用技术手段加强顶板的监察、监控,合理控制房采工作面的空顶面积,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五)必须认真吸取此次事故教训,从严管理,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五、事故经验教训“10·10”顶板事故是在采用旺格维利采煤法过程中,由于对顶板控制经验不足,对顶板安全缺少科学的论证和监测监控造成的,为矿区顶板管理敲响了警钟。
在这次事故的教训中,大柳塔煤矿对旺格维利采煤法的设计进行了优化,增大了刀间煤柱的宽度,增加了保护隔离煤柱的留设,强化了旺采期间的顶板管理及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执行。
案例二:补连塔煤矿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冒顶事故一、事故经过及造成的损失(一)事故经过补连塔煤矿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与12煤四盘区采空区煤柱宽度42.7m,与五盘区主运大巷煤柱宽度24.4m,巷道设计宽高尺寸为6.0×4.05m。
采用锚网喷支护设计(见图1),顶板每1.2m设计6套φ18×2100mm圆钢锚杆,每2.4m设计2套φ17.8×6500mm锚索,钢筋网规格φ6.5×200×200mm,喷50mm厚C20混凝土。
图1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支护断面图2017年6月21日上午9:20分,通风队电钳工周某检查时,发现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约4500m处大巷顶板发生全断面冒落,当即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启动顶板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具体冒顶位置如图2所示。
图2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冒顶位置示意图矿领导及机关科室负责人立即到达现场查看冒顶情况,经核实冒顶位置为回风大巷4493~4508m,冒高4.3m,宽5.7m,长度15m。
确定支护方案后立即进行处理,处理工作历时10天,于7月1日夜班支护完毕。
具体如图3所示。
图3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冒顶示意图(二)造成损失巷道支护及出渣费用约10.8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主要原因12煤五盘区大巷掘进时间为2011年5月~2012年6月,冒顶处巷道掘进时间为2012年5月下旬。
根据冒顶处揭露顶板岩性素描(见图4)和钻探结果,该处顶煤厚度0.5~0.9m,顶板以上约4.0m 范围内为粉砂岩、泥岩及砂质泥岩互层。
0.2粉砂岩图4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冒顶处岩层柱状图通过冒顶处的岩层柱状图看出,锚杆锚固端位于泥质胶结的粉砂岩中,锚索事故区层厚(m )岩性岩性柱状特征冒落段4.27m 岩层间接触面明显,部分含有植物化石碎片,易离层。
0.4砂质泥岩0.40.2煤泥岩节理发育0.750.02砂质泥岩泥岩0.70.1粉砂岩煤泥质胶结0.8砂质泥岩贝壳状断口底部0.2m 泥质胶结0.712煤巷高3.9m 3.912煤锚固端位于砂岩中。
顶板长期受裂隙水浸润致使其强度降低,锚杆(索)组合梁加固拱效果差,巷道跨度上无法保持稳定结构,是导致巷道冒顶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直接原因矿井在巷道掘进中没有详细勘查,根据巷道顶板岩性变化变更支护方案。
对巷道后期出现的淋水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及时采取补强支护措施,致使巷道因顶板围岩结构失稳发生冒顶。
(三)间接原因5月份巷道隐患排查中,已发现五盘区回风大巷4260m处顶板有0.06m2喷浆层离层剥落,却未能引起管理人员重视,未对附近巷道进行细致排查,顶板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四、采取的防治措施与事故经验教训(一)矿井对五盘区主运、辅运、回风大巷的顶板进行取芯,掌握顶板岩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根据取芯结果制定三条大巷的补强支护方案,并逐步实施。
(二)加强顶板离层监测和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在五盘区三条大巷安装了顶板离层仪,每隔200m设置一处顶底板移近量观测点,划分责任,派专人定期观测。
(三)矿井下发顶板岩性探测管理办法,对掘进巷道的顶板岩性进行探测并建立台账,对复合顶板、软弱岩层及其它影响支护强度的情况时,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支护方案并做好后期巷道变形观测工作。
(四)对矿井所有大巷的支护质量进行排查。
经统计,矿井无锚索支护大巷总长度53300m,按照紧要程度逐步进行实施。
(五)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管理,对查出的顶板隐患由矿技术专业组核实并制定支护处理方案,切实消除顶板安全隐患。
案例三:锦界煤矿31109机头硐室冒顶事故一、工程概况31109机头硐室位于31煤一盘区,该机头硐室采用炮掘施工,硐室设计宽度5.4m,高度5.5m,实际高度6.2m。